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空间重构的一类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志伟 贺顺 +1 位作者 廖桂生 刘楠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5-1119,共5页
针对多维阵列的全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运算量大和小样本条件下性能下降问题,该文提出采用子空间重构技术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SRC-BF)。该方法利用多维域的全维阵列数据可分维构造的特点,首先在训练样本集上估计分维阵列数据的信号子... 针对多维阵列的全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运算量大和小样本条件下性能下降问题,该文提出采用子空间重构技术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SRC-BF)。该方法利用多维域的全维阵列数据可分维构造的特点,首先在训练样本集上估计分维阵列数据的信号子空间;然后基于张量积性质重构全维信号子空间并自适应剔除交叉项;最后采用子空间投影算法计算自适应加权矢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运算复杂度,能有效提高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小样本条件下的输出信干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信号处理 自适应波束形成 子空间投影 子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多天线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华华 朱登魁 胡留军 《中兴通讯技术》 2011年第2期52-55,共4页
多天线技术有多种实现模式,不同的实现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波束赋形(BF)、循环延迟分集(CDD)、空间分集(SD)、空间复用(SM)等各种多天线技术实现模式的原理。进而分析了各种多天线模式的技术特征以及他们适合的... 多天线技术有多种实现模式,不同的实现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波束赋形(BF)、循环延迟分集(CDD)、空间分集(SD)、空间复用(SM)等各种多天线技术实现模式的原理。进而分析了各种多天线模式的技术特征以及他们适合的应用场景。基于这些分析,文章提出了一种多天线模式自适应切换算法,他能根据应用场景或者无线信道特征,自适应地选择最优的多天线模式来发送数据,从而进一步发挥多天线技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赋形 循环延迟分集 空间分集 空间复用 自适应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