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重互动:杜诗与钱锺书治学体系(下)
1
作者 赵永江 《杜甫研究学刊》 2025年第2期74-85,共12页
杜甫诗作与钱锺书的集部之学、四部之学以及文艺理论建构形成了三重互动关系。杜诗既是钱锺书集部之学尤其是诗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经史子集四部典籍阐释不可或缺的因子,与诗画一律、虚色、通感、诗可以怨等文艺理论概念的辨析、生... 杜甫诗作与钱锺书的集部之学、四部之学以及文艺理论建构形成了三重互动关系。杜诗既是钱锺书集部之学尤其是诗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经史子集四部典籍阐释不可或缺的因子,与诗画一律、虚色、通感、诗可以怨等文艺理论概念的辨析、生成与建构也有密切的关系。钱锺书的治学体系实现了对杜诗渊源、诗法与接受等诸多层面的阐述,揭示了杜诗蕴含的经史子集各部特征,杜诗对于建构文艺理论概念的原典作用。学杜、解杜、运用乃至化用杜诗贯穿了钱锺书的学术体系,使得这三重互动之间生成了复杂的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杜诗 学术体系 经史子集 文艺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互动:杜诗与钱锺书治学体系(上)
2
作者 赵永江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4期34-46,共13页
杜甫诗作与钱锺书的集部之学、四部之学以及文艺理论建构形成了三重互动关系。杜诗既是钱锺书集部之学尤其是诗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经史子集四部典籍阐释不可或缺的因子,与诗画一律、虚色、通感、诗可以怨等文艺理论概念的辨析、生... 杜甫诗作与钱锺书的集部之学、四部之学以及文艺理论建构形成了三重互动关系。杜诗既是钱锺书集部之学尤其是诗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经史子集四部典籍阐释不可或缺的因子,与诗画一律、虚色、通感、诗可以怨等文艺理论概念的辨析、生成与建构也有密切的关系。钱锺书的治学体系实现了对杜诗渊源、诗法与接受等诸多层面的阐述,揭示了杜诗蕴含的经史子集各部特征,也示范出杜诗对于建构文艺理论概念的原典作用。学杜、解杜、运用乃至化用杜诗贯穿了钱锺书的学术体系,使得这三重互动之间生成了复杂的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杜诗 学术体系 经史子集 文艺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菊渊院士风景园林学术思想评述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晓 王欣 +2 位作者 王丹丹 王应临 赵晶 《风景园林》 2022年第S02期29-34,共6页
汪菊渊是新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创始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教育奠基人、中国风景园林学界首位工程院院士。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为中国风景园林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行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学术事件为主线,梳理汪菊渊的学术历程,并从... 汪菊渊是新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创始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教育奠基人、中国风景园林学界首位工程院院士。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为中国风景园林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行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学术事件为主线,梳理汪菊渊的学术历程,并从学科理论的建立与完善、造园史论的奠基与大成、观赏园艺的开拓与巩固、城市绿化的探索与发展4个方面,介绍评述汪菊渊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菊渊 学术思想 风景园林 园林史论 观赏园艺 城市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古典园林历史沿革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章琳 孟勐 +2 位作者 方舒丽 王欣 俞益武 《中国城市林业》 2015年第5期63-66,共4页
湖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中结合针对湖州府城吴兴区和典型市镇南浔古镇为重点开展的湖州古典园林实地调查及大量古籍文献资料,从园林的历史脉络方面对其起源、发展、全盛、衰败和最后的昙花一现等几个... 湖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中结合针对湖州府城吴兴区和典型市镇南浔古镇为重点开展的湖州古典园林实地调查及大量古籍文献资料,从园林的历史脉络方面对其起源、发展、全盛、衰败和最后的昙花一现等几个历史阶段进行梳理分析,为湖州园林的保护、开发、传承提供历史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历史沿革 湖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目录学与来裕恂《中国文学史稿》之编纂 被引量:4
5
作者 温庆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98,共6页
传统目录学对来裕恂《中国文学史稿》的编纂有着重要影响,如此书据《汉书·艺文志》作为梳理上古时期文学衍变的主要依据、将古小说衍变的探讨纳入目录学视域加以观照、传统书目学的提要式表达系此书行文的主要方式等。同时,在教育... 传统目录学对来裕恂《中国文学史稿》的编纂有着重要影响,如此书据《汉书·艺文志》作为梳理上古时期文学衍变的主要依据、将古小说衍变的探讨纳入目录学视域加以观照、传统书目学的提要式表达系此书行文的主要方式等。同时,在教育启智、"日新其德"等意图的推动下,传统目录学与"外来经验"的交融导致此书采取以西学诠"文学"、"学术"衍变的授课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初学者知晓古代文学衍变大势之后,亦能了解彼时的学术动态,从而寻求传统学术的近代改良以顺应时势。这种编纂思路有助于我们探讨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者如何在中西交通的环境中寻求传统学术的近代改良及其面临的艰难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裕恂 《中国文学史稿》 目录学视域 学术衍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学术史”路径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夏燕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文章将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置于学术史观照下进行探究,提出对古典艺术文献资源的考察与梳理,在承继传统治学方法的同时,以新的学术方式阐释基于传统语义和思维模式构成的古典艺术理论,从而探寻能够厘清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学理思路,这本身... 文章将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置于学术史观照下进行探究,提出对古典艺术文献资源的考察与梳理,在承继传统治学方法的同时,以新的学术方式阐释基于传统语义和思维模式构成的古典艺术理论,从而探寻能够厘清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学理思路,这本身就透露出对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建构的一种诉求。而这一学术诉求目标的转换,正是促使中国古典艺术理论成为"学术史"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因此,文章提出的观点,也是试图为中国古典艺术理论深入研究寻找一条新的路径。而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学理论,事实上是具有很强的本土性特征,明显体现出中西观念的差异,这也正是文章依据学术史梳理最能见出的观点。所以说,针对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研究,无论是其理论体系的建构,抑或是其"学术史"路径的确立,作为其基础研究的古典艺术文献及相关学理思路的整理,在学术认识上遭遇的问题困境必须得到重视,如若难有本源的、系统的理论创见,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乃至中国艺术学的建立构想都是难以存在的,这是关乎文章提出的问题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 “学术史” 中西观念 本土化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悲鸿的“古典”理想与写实主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本文主要讨论徐悲鸿艺术创作中的两个问题:一是有关"古典"与"写实"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达到"古典"之境界。一方面,徐悲鸿将"写实"指向某种风格类型,与表现手法有关,与"写意"相对;另... 本文主要讨论徐悲鸿艺术创作中的两个问题:一是有关"古典"与"写实"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达到"古典"之境界。一方面,徐悲鸿将"写实"指向某种风格类型,与表现手法有关,与"写意"相对;另一方面,他又将"写实"指向某种态度或精神,注重知识与理性,强调在主体与对象之间建立一种理性的交往秩序。徐悲鸿既强调"写实",又谈论"古典",其概念多在手法与流派之间转换,而论其关系,则"古典"指的是写实主义的传统根源。故徐悲鸿的"古典"标准,即以造型为首位,强调形色与神思。而其"古典主义"论者,即客观知识论。他试图以现代"知识"论证的方式,改变中国人原有的绘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徐悲鸿 艺术创作 古典 写实 学院派 院体画 贯通中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的沉思──傅璇琮先生学术思想论略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仲谋 《阴山学刊》 2000年第3期5-16,共12页
傅璇琮先生作为当代学者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与学术个性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一是以丹纳《艺术哲学》和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史... 傅璇琮先生作为当代学者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与学术个性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一是以丹纳《艺术哲学》和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史观;二是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尤其是以王国维、闻一多、陈寅恪为代表的前辈学术大师的启示。其学术思想体系一是以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为主体的方法论,二是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总体设想的学科论,三是关于研究者自身素养及治学态度的主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璇琮 20世纪 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夏昌世、莫伯治岭南庭园研究思路解读
9
作者 陈芬芳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夏昌世、莫伯治是岭南庭园理论研究的开创者,其研究成果奠定了岭南园林作为我国三大园林体系的地位。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园林研究者,夏昌世、莫伯治在作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大量的建筑创作实践。工程实践使他们的研究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 夏昌世、莫伯治是岭南庭园理论研究的开创者,其研究成果奠定了岭南园林作为我国三大园林体系的地位。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园林研究者,夏昌世、莫伯治在作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大量的建筑创作实践。工程实践使他们的研究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为分析其对我国古典园林史学研究的贡献,文章从个人经历、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等角度解读二位学者的岭南庭园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昌世 莫伯治 岭南庭园 古典园林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史视角下《景观环境测绘》课程设置研究
10
作者 陈芬芳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5期120-124,共5页
为完成华侨大学《景观环境测绘》的课程设置,通过中国古典园林学术史的梳理,发现园林测绘教学活动对园林研究发展的推动作用,明确景观环境测绘教学工作在学术史研究中的位置;通过学术发展规律的总结,发现园林研究的规律和途径,完成课程... 为完成华侨大学《景观环境测绘》的课程设置,通过中国古典园林学术史的梳理,发现园林测绘教学活动对园林研究发展的推动作用,明确景观环境测绘教学工作在学术史研究中的位置;通过学术发展规律的总结,发现园林研究的规律和途径,完成课程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设置。在学术史的框架下,完成《景观环境测绘》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了风景园林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学术史 景观环境测绘 园林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园林叠山蓝本之杭州飞来峰历史视觉形象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沈瑶 黄晓 鲍沁星 《风景园林》 2020年第2期38-44,共7页
杭州飞来峰与中国园林叠石假山(简称叠山)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从图... 杭州飞来峰与中国园林叠石假山(简称叠山)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从图考园林的角度和方法解读古人眼中的杭州飞来峰视觉形象特征:山体露骨、洞窟玲珑、奇石累累,并不是从字面上认识的置石立峰,而是把飞来峰作为一个整体。结合飞来峰相关文献、实物遗存等资料,探究古人是如何具体参照杭州飞来峰叠山造园,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园林叠山史上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史 园林绘画 杭州飞来峰 古典园林 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师园历史进程中的空间表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琪 《中外建筑》 2014年第7期61-63,共3页
中国有一群特殊的建筑设计师叫做中国文人,他们没有那么多理论和条条框框的约束,却能创造出诗意的空间。细究其空间,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逻辑。本文以网师园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为例去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作用机制,阐释其美的根源。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网师园 历史进程 空间表现性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桥溯源
13
作者 张晓非 冯萍 《华中建筑》 2009年第3期157-160,共4页
桥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建筑元素。该文从桥的类型、桥在园林中的艺术处理两方面对桥在园林中的发展与应用做了一个简要的梳理。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从写实到写意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蕴初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250-253,共4页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造从早期单纯地模仿和再现自然景观,逐渐发展为写意地表达自然山水。写意是中国文化与美学的重要特征,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独特性。通过对文献典籍和考古资料的整理分析,文章研究...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造从早期单纯地模仿和再现自然景观,逐渐发展为写意地表达自然山水。写意是中国文化与美学的重要特征,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独特性。通过对文献典籍和考古资料的整理分析,文章研究了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方法的变化特征,梳理了中国古典园林从写实走向写意的脉络,并且从叠山置石和理水的演变出发,分别论述了各园林要素从写实到写意的发展历程。古典园林的写意创作手法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史 发展脉络 写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园林史研究的现代景观设计启示
15
作者 陈晓敏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11期224-226,共3页
文章分为园林史研究和源于园林史研究的现代景观设计与学习启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影响因素和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比较。第二部分是笔者概括的源于园林史研究的五个现代景观设计启示,包括:中国古典园林特色... 文章分为园林史研究和源于园林史研究的现代景观设计与学习启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影响因素和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比较。第二部分是笔者概括的源于园林史研究的五个现代景观设计启示,包括: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的植物象征意义;文化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核心;突出景观的历史地域特征,避免同质化;继承发扬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与天人合一自然观;园林史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学习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史 中西古典园林 现代景观设计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