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hannai Ino)胚胎RNA分离和cDNA文库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 赵敏 +1 位作者 高其康 张国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从皱纹盘鲍胚胎样本中分离RNA并构建了cDNA文库。分别收集孵化8、10和12h的皱纹盘鲍胚胎,用抽滤除菌的海水反复悬浮胚胎,将这3个发育阶段的胚胎样本等量混合后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将提取物用酚氯仿异戊醇再抽提2次,分离获得高质量的... 从皱纹盘鲍胚胎样本中分离RNA并构建了cDNA文库。分别收集孵化8、10和12h的皱纹盘鲍胚胎,用抽滤除菌的海水反复悬浮胚胎,将这3个发育阶段的胚胎样本等量混合后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将提取物用酚氯仿异戊醇再抽提2次,分离获得高质量的总RNA。从总RNA中分离mRNA,构建了皱纹盘鲍混合胚胎的cDNA文库,未扩增胚胎文库的滴度为5.0×106pfu/ml,重组率为94.12%,插入片段均大于400bp,70.6%克隆的插入片段分布在1000—1500bp之间,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3.06×109p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胚胎 CDNA文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数量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丁君 许通 +3 位作者 常亚青 曹学顺 张伟杰 隋国斌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2期82-86,98,共6页
为研究皱纹盘鲍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61只同一批次3-4龄的皱纹盘鲍,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厚(SH)、壳质量(SW)、足质量(FW)、软体部质量(MW)和体质量(BW)。计算... 为研究皱纹盘鲍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61只同一批次3-4龄的皱纹盘鲍,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厚(SH)、壳质量(SW)、足质量(FW)、软体部质量(MW)和体质量(BW)。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这些性状分别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lt;0.01);在6个数量性状(壳长、壳宽、壳厚、壳质量、软体部质量、足质量)中软体部质量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体尺性状(壳长、壳宽、壳厚)中壳长对体质量影响最大;在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影响中,体质量起主要作用。去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性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6个数量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q=-10.343+0.255SL+0.696SW+0.951MW;体尺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b=-69.930+1.427SL+0.728SH;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回归方程:MB=4.430+0.798BW-0.174Sw。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数量性状 多元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肠道潜在益生菌的筛选及对幼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姜海峰 刘小林 +3 位作者 常亚青 冷晓飞 李丹 王高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2-487,共6页
采用体外实验筛选益生菌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法,从124株不具有溶血作用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肠道细菌中筛选得到5株潜在益生菌并进行了分子鉴定,进一步对5株潜在益生菌进行了安全性实验及体内饲喂实验。结果表明,2株具有... 采用体外实验筛选益生菌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法,从124株不具有溶血作用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肠道细菌中筛选得到5株潜在益生菌并进行了分子鉴定,进一步对5株潜在益生菌进行了安全性实验及体内饲喂实验。结果表明,2株具有拮抗哈维弧菌和灿烂弧菌能力的潜在益生菌分别被鉴定为Shewanella sp.(WA64)和Shewanella sp.(WA65),一株产海藻酸酶和淀粉酶的潜在益生菌被鉴定为Vibrio sp.(WA51),产蛋白酶潜在益生菌被鉴定为Bacillus sp.(FA12),产琼脂酶潜在益生菌被鉴定为Tamlana sp.(FA86);安全性实验表明5株潜在益生菌在107cfu/ml下对皱纹盘鲍没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通过体内饲喂实验发现,潜在益生菌WA64、WA65的复合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幼鲍增重率和存活率(P<0.05),并在生产条件下能够明显降低幼鲍的死亡量。经抗生素敏感性实验,WA64菌株对15种抗生素均敏感或中度敏感,WA65菌株仅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2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鲍 益生菌 筛选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及密度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幼虫运输存活率和变态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冰 米成志 +2 位作者 闫喜武 吴富村 张国范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0-325,共6页
本研究以皱纹盘鲍3日龄幼虫为实验材料,开展不同运输水体温度和幼虫密度对运输后幼虫存活率和变态率影响的研究。实验采用双因子实验设计,设置3个温度梯度(分别13、16和20℃),每一温度梯度下设置4个幼虫运输密度梯度(分别为50、100、150... 本研究以皱纹盘鲍3日龄幼虫为实验材料,开展不同运输水体温度和幼虫密度对运输后幼虫存活率和变态率影响的研究。实验采用双因子实验设计,设置3个温度梯度(分别13、16和20℃),每一温度梯度下设置4个幼虫运输密度梯度(分别为50、100、150和200个幼虫/ml),共12个实验处理,每个处理均设置3个重复组;同时研究了高密度幼虫运输条件下水体溶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因子、密度因子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皱纹盘鲍幼虫的存活率和附着率有极显著影响(P<0.001),且多重比较表明在条件为水温为16℃,密度为150幼虫/ml下,是最适宜皱纹盘鲍幼虫的运输。本实验同时揭示12 h运输时间内皱纹盘鲍3日龄幼虫具备能耐受低氧水体环境能力(溶解氧DO<2 mg/L)。本研究为皱纹盘鲍异地采苗、人工养殖提供参考,也在皱纹盘鲍幼虫增殖放流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水体温度 幼虫密度 幼虫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不同群体贝壳形态和相对生长变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仉佳文 唐君玮 +3 位作者 张远帆 魏敏 张国范 吴富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9-1547,共9页
皱纹盘鲍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其地理群体也是我国重要的鲍种质资源来源。不同地理群体间形态及相对生长的差异对皱纹盘鲍资源管理和种质资源鉴定等提供重要参考。以我国自然海区采集的7个皱纹盘鲍群体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9个形态测... 皱纹盘鲍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其地理群体也是我国重要的鲍种质资源来源。不同地理群体间形态及相对生长的差异对皱纹盘鲍资源管理和种质资源鉴定等提供重要参考。以我国自然海区采集的7个皱纹盘鲍群体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9个形态测量指标并定义了这些测量指标间的17个比率变量,分析了群体内和群体间贝壳形态和体重相对生长的变异。除个别变量外,协方差分析揭示形态比率变量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变异;异速生长研究揭示了壳形态特征与皱纹盘鲍群体中异速生长差异之间的高度线性相关性,异速生长程度呈现一定的群体区别。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马氏距离聚类分析(CLUSTER)将皱纹盘鲍群体分为2个组,线性判别分析(LDA)与NMDS和CLUSTER结果相符,然而LDA未能较好的将各种群样本分类。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皱纹盘鲍表现出与我国沿海环境和/或生态条件差异相关的表型可塑性,然而这种表型差异也可能受到人工底播苗种的遗传影响。研究结果将对于皱纹盘鲍渔业资源管理如管理单位的界定,以及为今后全面评价皱纹盘鲍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壳形态 相对生长 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方法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生理、生长及存活性状的影响
6
作者 张远帆 唐君玮 +3 位作者 仉佳文 葛红星 吴富村 张国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5-742,共8页
皱纹盘鲍是我国重要的增养殖贝类,近年来养殖产量增长迅速,但现有养殖群体仍存在抗逆性不足、底播增养殖低效等问题。个体身份的标记技术对于皱纹盘鲍人工选育中谱系记录,以及对于底播增殖效果的精准评估等均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金属挂... 皱纹盘鲍是我国重要的增养殖贝类,近年来养殖产量增长迅速,但现有养殖群体仍存在抗逆性不足、底播增养殖低效等问题。个体身份的标记技术对于皱纹盘鲍人工选育中谱系记录,以及对于底播增殖效果的精准评估等均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金属挂片和塑料黏贴标签两种标记方法,比较了标记后皱纹盘鲍生理、生长存活、标记脱落率及被敌害捕食死亡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塑料黏贴标签标记和无标记对照相比,金属挂片标记对皱纹盘鲍标记早期生理包括出现黏液时间、心率变化等产生显著影响,对小规格皱纹盘鲍(壳长<3cm)造成生长下降、死亡率高等影响,而对大规格皱纹盘鲍(壳长>3 cm)标记生成60 d后长时期的生长、存活以及逃避敌害均无显著影响;塑料黏贴标签标记方法与无标记对照组相比,均未对皱纹盘鲍造成显著影响。验证了皱纹盘鲍个体水平下两种标记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性,特别是对大规格苗种标记后生长、存活等性状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将为皱纹盘鲍人工选育以及底播增养殖等工作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标记方法 呼吸率 黏液 敌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鱼内脏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的筛选与工艺优化
7
作者 黄琼眉 解辰阳 +8 位作者 洪琳姗 黄文美 陈贝 许旻 蔡水淋 陈晓婷 林河通 乔琨 刘智禹 《渔业研究》 2025年第4期431-450,共20页
【背景】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是福建省养殖鲍鱼的主要品种之一,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占活体重量15%~25%的内脏副产物常被直接废弃,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鲍鱼副产物中提取鲍鱼肽不仅是鲍鱼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 【背景】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是福建省养殖鲍鱼的主要品种之一,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占活体重量15%~25%的内脏副产物常被直接废弃,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鲍鱼副产物中提取鲍鱼肽不仅是鲍鱼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还是减少资源浪费、满足健康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其潜在的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在功能性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目的】针对鲍鱼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需求,聚焦高尿酸防治关键靶点黄嘌呤氧化酶(XOD),建立XOD抑制肽筛选体系,通过调控酶解条件优化鲍鱼内脏酶解工艺,完善鲍鱼副产物活性肽筛选体系,阐明关键工艺参数与产物活性的关系,为产业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联用策略,基于碱性蛋白酶的高效酶解特性,以低聚肽水解度和XOD抑制率为双评价指标,系统考察酶解参数对鲍鱼内脏活性肽制备的影响。基于Box-Behnken设计建立工艺优化模型,结合三维响应曲面与等高线分析,揭示参数交互作用与产物活性的关联特性。【结果】XOD检测体系构建:通过底物-酶动力学实验,确立底物浓度0.24 mmol·L^(-1)、XOD浓度20μg·mL^(-1)、pH=7.5、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0 min为稳定反应条件。酶解工艺优化: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为料液比1∶50、加酶量4000 U·g^(-1)、温度61℃、pH=9、时间4 h。优化后酶解产物XOD抑制率为89.71%,水解度为20.34%。【意义】构建的XOD活性检测和酶解工艺优化联合体系,首次实现鲍鱼内脏XOD抑制肽的靶向酶解制备,为海洋副产物活性肽开发提供方法学支撑,对实现鲍鱼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XOD抑制肽 鲍鱼内脏 酶解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维生素B_6对皱纹盘鲍幼鲍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秀妮 张文兵 +6 位作者 麦康森 付京花 艾庆辉 徐玮 刘付志国 马洪明 谭北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2-60,共9页
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幼鲍为研究对象,探讨维生素B6对其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设计了3种维生素B6不同含量(0,40,4 000 mg/kg)的半精制饲料,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幼鲍240 d。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内脏团和肌肉中磷酸吡哆醛(... 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幼鲍为研究对象,探讨维生素B6对其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设计了3种维生素B6不同含量(0,40,4 000 mg/kg)的半精制饲料,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幼鲍240 d。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内脏团和肌肉中磷酸吡哆醛(PLP)的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B6的添加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不同维生素B6水平对肌肉组织中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显著升高内脏团中蛋白质的含量(P<0.05)。内脏团和肌肉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随着饲料中维生素B6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强,分别在维生素B6的添加量为4 000 mg/kg时取得最大值(P<0.05)。内脏团中所检测的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饲料中维生素B6添加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然而,肌肉中的天冬氨酸(Asp)、苏氨酸(Thr)、丝氨酸(Ser)、牛磺酸(Tau)的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B6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并且分别在维生素B6添加量为4 000 mg/kg时取得最大值(P<0.05)。肌肉中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蛋氨酸(Met)的含量在两个维生素B6添加组(40 mg/kg和4 000 mg/kg)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维生素B6缺乏组(0 mg/kg)的值(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维生素B6 蛋白质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的自交与杂交F_1的RAPD标记 被引量:79
9
作者 张国范 王继红 +2 位作者 赵洪恩 阙华勇 刘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4-491,共8页
利用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野生个体的单自交和单正反杂交获得了 4个F1家系 ,其中家系AJC、BCC、CCJ、DJJ分别为日本♀×中国♂、中国♀×中国♂、中国♀×日本♂和日本♀×日本♂组合 ,采用 2 2个引物对上述四个... 利用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野生个体的单自交和单正反杂交获得了 4个F1家系 ,其中家系AJC、BCC、CCJ、DJJ分别为日本♀×中国♂、中国♀×中国♂、中国♀×日本♂和日本♀×日本♂组合 ,采用 2 2个引物对上述四个家系及其各自亲本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 ,四个家系的平均杂合度 :AJC为 0 .2 32 9,BCC为 0 .1 667,CCJ为 0 .1 773,DJJ为 0 .1 649;各家系两亲本间遗传距离 :AJC为 0 .2 4 62 ,BCC为 0 .1 70 1 ,CCJ为 0 .2 1 0 9,DJJ为 0 .1 688。各家系子代群体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 :AJC为 0 .1 772和 0 .2 2 2 4 ,BCC为 0 .1 1 81和 0 .1 92 0 ,CCJ为0 .1 1 2 3和 0 .1 691 ,DJJ为 0 .0 694和 0 .1 947。各家系子代个体间的遗传距离AJC为 0 .0 976,BCC为0 .0 95 1 ,CCJ为 0 .0 699,DJJ为 0 .0 682 ,而子代各群体间遗传距离均小于 0 .0 2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群体 日本群体 自交 皱纹盘鲍 地理群体 杂交子代 杂交优势 RAPD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和维生素E对皱纹盘鲍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51
10
作者 万敏 麦康森 +2 位作者 马洪明 徐玮 刘付志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6-503,共8页
利用双因素实验设计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VE) (0 ,5 0IU/kg)和硒 (Se) (0 ,0 2 ,0 6 ,1 5mg/kg)对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Ino)血清中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依赖硒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 利用双因素实验设计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VE) (0 ,5 0IU/kg)和硒 (Se) (0 ,0 2 ,0 6 ,1 5mg/kg)对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Ino)血清中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依赖硒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 (GR)、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这 5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Se对皱纹盘鲍血清 5种抗氧化酶活力都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而VE仅对GPX和GR的活力有显著影响 (P <0 0 5 )。VE和Se对CAT、GRX和GR的活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GPX/SOD、GR/GPX、CAT/SOD这 3个抗氧化的重要指标都表明 ,当饲料中含有 4 5 0IU/kg的VE时 ,添加 0 6mg/kg的硒能使皱纹盘鲍血清中的抗氧化物酶系统总体达到相对平衡 ,从而能有效地抵抗氧化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皱纹盘鲍 血清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盘鲍×皱纹盘鲍子代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万俊芬 汪小龙 +5 位作者 潘洁 李冰 李祯 包振民 燕敬平 方建光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6-512,共7页
本文通过对日本盘鲍 (D)、皱纹盘鲍 (H)及其二者的正反杂交子代 D♀× H♂ (DH)、D♂× H♀ (HD)四样本的基因组 DNA进行 RAPD标记分析。探讨了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从 4 0个随机引物 (OPK,OPV系列 )中筛选出 12个引物... 本文通过对日本盘鲍 (D)、皱纹盘鲍 (H)及其二者的正反杂交子代 D♀× H♂ (DH)、D♂× H♀ (HD)四样本的基因组 DNA进行 RAPD标记分析。探讨了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从 4 0个随机引物 (OPK,OPV系列 )中筛选出 12个引物进行扩增 ,共得到 113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 ,多态率占 4 3.3%。其中四群体各有其特异扩增位点。另外 D与 DH,H与 HD及 D与 DH,HD等间亦存在共享片段。四群体内相似性指数各自为 0 .798(H)、0 .799(D)、0 .777(HD)、0 .788(DH)。可见正反杂交子代群体内相似性指数皆低于两亲本 ,这表明杂种子代基因组发生的变异更大些。皱纹盘鲍与其正反杂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 0 .0 76 ,0 .0 95,而日本盘鲍与其正反杂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 0 .0 31,0 .0 33,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这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距离不是对等的 ,而是更偏向日本盘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盘鲍 皱纹盘鲍 杂种优势 杂交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脏器多糖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冬梅 谭凤芝 +3 位作者 杨静峰 殷红玲 李韬 朱蓓薇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85-488,共4页
利用碱性蛋白酶从皱纹盘鲍脏器中提取多糖,采用胃蛋白酶和Sevag相结合的方法脱除蛋白质;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和DEAE-cellu lose 5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得到AHP-2;AHP-2经高效液相色谱和比旋光度法鉴定其为均一性多糖;紫外扫描... 利用碱性蛋白酶从皱纹盘鲍脏器中提取多糖,采用胃蛋白酶和Sevag相结合的方法脱除蛋白质;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和DEAE-cellu lose 5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得到AHP-2;AHP-2经高效液相色谱和比旋光度法鉴定其为均一性多糖;紫外扫描无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AHP-2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和硫酸基吸收峰;凝胶色谱法测定其分子量为10 000-15 000;化学组成分析表明,AHP-2是硫酸酯多糖,硫酸根含量11.55%;气相色谱测定单糖组成为鼠李糖、岩藻糖、木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其摩尔比Rha∶Fuc∶Xyl∶Gal∶G lu=6.7∶2.0∶3.9∶7.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脏器 多糖 分离纯化 相对分子量 单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子鼻和SPME-GC-MS分析鲍鱼熟制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靖娜 路海霞 +4 位作者 刘智禹 苏捷 廖登远 潘南 蔡水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1-437,共7页
为了揭示熟制鲍鱼主要特征气味的成因,采用电子鼻及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对熟制过程中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香气差异和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熟制鲍鱼的香气变化,经PCA... 为了揭示熟制鲍鱼主要特征气味的成因,采用电子鼻及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对熟制过程中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香气差异和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熟制鲍鱼的香气变化,经PCA分析发现,熟制鲍与生鲍整体气味有显著差异;GCMS分析表明,熟制前后鲍鱼的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从生鲍和熟制鲍中分别鉴定出42种和61种风味物质,主要物质有醇、醛、酮、烃、酯、酸、芳香族、含氮化合物、酚类;生鲍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的为苯甲醛(68.15%)和1-辛烯-3-醇(9.22%),熟制鲍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的为2,3-丁二醇(22.80%)和(2R,3R)-(-)-2,3-丁二醇(19.84%)。研究表明,运用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能够很好地分析鲍鱼熟制前后气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 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邓岳文 刘晓 张国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4,共4页
以11个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家系为材料分别在12,16和20℃养殖40 d,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度和家系的相互作用对壳长增长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采用线性回归模式对皱纹盘鲍基因型与环境温度互作数据进行分析,得出... 以11个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家系为材料分别在12,16和20℃养殖40 d,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度和家系的相互作用对壳长增长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采用线性回归模式对皱纹盘鲍基因型与环境温度互作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基因型的壳长增长率对环境温度的响应模式和对环境温度的灵敏度程度上所表现的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基因型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体鲍倍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丁君 张国范 +1 位作者 宋坚 巩宁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4-16,共3页
分别取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足肌和血液制样 ,经DAPI染色后 ,用PartecPAS -Ⅲ型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倍性 ,试验证明三倍体鲍的DNA相对含量是二倍体的 1 5倍 ,切足法和抽取血液法两种制样方法均能得到满意结果 。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倍性检测 流式细胞仪 活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莉 孙振兴 +2 位作者 常林瑞 李云玲 张明青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86,共5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山东长岛(CW)、辽宁大连(DW)两个野生群体和山东崆峒岛(KC)一个养殖群体的皱纹盘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W和DW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703,CW和KC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3673,DW和KC群体间的遗...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山东长岛(CW)、辽宁大连(DW)两个野生群体和山东崆峒岛(KC)一个养殖群体的皱纹盘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W和DW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703,CW和KC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3673,DW和KC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3477,显示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已发生了变化。CW,DW和KC三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9.22%、50.78%和43.75%;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506,0.3408和0.3079。与野生群体相比,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 RAPD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皱纹盘鲍HSP70在温度胁迫下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培周 刘晓 +1 位作者 张国范 高其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81,共5页
根据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HSP70和Actin mR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皱纹盘鲍HSP70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平台,并用于检测皱纹盘鲍在热激处理后不同恢复时间HSP70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热诱导后,肌肉组织HSP70的表达... 根据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HSP70和Actin mR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皱纹盘鲍HSP70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平台,并用于检测皱纹盘鲍在热激处理后不同恢复时间HSP70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热诱导后,肌肉组织HSP70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热诱导后2h,肌肉HSP70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是对照组(0h)的15倍,随后HSP70的表达量继续升高,在诱导后12h达到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1倍。然后表达量开始回落,至热诱导后96h,HSP70表达量降至初始值,表现出一种瞬时表达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热激蛋白70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饵料对不同规格皱纹盘鲍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黎华 张继红 +3 位作者 王文琪 杜美荣 高亚平 张明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7,共7页
对3种不同规格的皱纹盘鲍(41.40±2.05、54.22±2.66、63.17±2.52mm)分别进行不同饵料搭配的投喂,并对各生理活动的能量代谢进行了测量与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搭配投喂的实验组中皱纹盘鲍能够摄取更多的有机物作为能量代谢... 对3种不同规格的皱纹盘鲍(41.40±2.05、54.22±2.66、63.17±2.52mm)分别进行不同饵料搭配的投喂,并对各生理活动的能量代谢进行了测量与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搭配投喂的实验组中皱纹盘鲍能够摄取更多的有机物作为能量代谢的基质。扣除代谢能、排泄能和排粪能后,搭配投喂能提供给皱纹盘鲍的生长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孔石莼与裙带菜搭配投喂组以及裙带菜与海带搭配投喂组,其获得的生长能的比例在3种规格组中均处在很高的水平,是鲍的筏式养殖中值得推广使用的投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饵料 能量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宜艳 孙虎山 郑美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采用阿新兰—过碘酸雪夫氏反应 (AB -PAS)染色方法显微观察和分析了皱纹盘鲍成贝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据所显示颜色的不同 ,将粘液细胞分为Ⅰ—Ⅳ 4种类型 :分别呈红色、蓝色、紫红色和蓝紫色。口区唇上皮分布有大量粘液细胞 ,... 采用阿新兰—过碘酸雪夫氏反应 (AB -PAS)染色方法显微观察和分析了皱纹盘鲍成贝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据所显示颜色的不同 ,将粘液细胞分为Ⅰ—Ⅳ 4种类型 :分别呈红色、蓝色、紫红色和蓝紫色。口区唇上皮分布有大量粘液细胞 ,以Ⅱ型为主 ,另有少量Ⅳ型 ,主要为杯形并多为大型细胞。口球上皮及齿舌囊上皮粘液细胞分布密度高 ,以Ⅱ型为主 ,Ⅳ型次之。食道前段上皮有大量粘液细胞分布 ,中段和后段粘液细胞逐步减少 ,主要为Ⅱ型。肠各段上皮均有粘液细胞分布 ,但下行肠道比上行肠的粘液细胞相对多些 ,也以Ⅱ型为主 ,多为杯形和近圆形。直肠内、外上皮均有大量Ⅱ型粘液细胞分布 ,近圆形的较多。在嗉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消化道 粘液细胞 类型 染色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皱纹盘鲍人工群体内个体大小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博 刘晓 +2 位作者 张国范 赵洪恩 郭希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30,共4页
从以日本野生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为亲本进行群体繁殖所得人工群体的子1代中分别选择大(BI)、中(ME)、小(SM)等3个子群体各20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用11条随机引物及7个双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53条DNA片段,其中总群体多... 从以日本野生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为亲本进行群体繁殖所得人工群体的子1代中分别选择大(BI)、中(ME)、小(SM)等3个子群体各20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用11条随机引物及7个双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53条DNA片段,其中总群体多态性片段数为110条,多态性片段的比例为72.37%。根据扩增片段的共享度用TFPGA软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SM与ME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BI的遗传距离相差较大;(2)子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7.64%,表明各个子群体间在遗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子群体进行选择将有一定的意义;(3)各子群体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子群体BI、ME、SM的遗传多样性分别为 0.2063、0.2358和 0.2363,表明 BI子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纯合度,在选择育种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人工群体 个体 遗传 变异 RAPD分析 遗传距离 遗传分化系数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