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L-M2a诱导TCR VβT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和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少华 李扬秋 +4 位作者 杨力建 黄梅娟 韩素芳 罗更新 陈盛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2a细胞诱导的体外增殖T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和克隆性增殖情况。方 法:利用肿瘤细胞-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方法(MLTC),分别收集3例经AML-M2a细胞体外诱导不同扩增时间的健康人T细 胞,利用LDH释放方法分析其... 目的:了解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2a细胞诱导的体外增殖T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和克隆性增殖情况。方 法:利用肿瘤细胞-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方法(MLTC),分别收集3例经AML-M2a细胞体外诱导不同扩增时间的健康人T细 胞,利用LDH释放方法分析其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同时利用RT-PCR和基因扫描方法分析经AML-M2a细胞诱导前后T细胞 的24个TCR Vβ亚家族基因的表达和克隆性情况。结果:在培养第12天和第21天时,1例AML-M2a细胞诱导的3例健康人 T细胞对该诱导细胞的平均杀伤率分别为39.88±7.79%和62.14±9.79%,而对AML-M2a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均无 杀伤作用。TCR Vβ谱系分析发现诱导后3例健康人T细胞均出现Vβ16的克隆性增殖。结论:AML-M2a细胞可诱导健康人 T细胞成为具有克隆性增殖的特异性CTL,并以Vβ16的克隆性增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M2a RT—PCR MLTC 基因扫描 克隆性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L-M_(2a)细胞体内外诱导TCR 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情况的研究
2
作者 李荣福 李扬秋 +3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曾慧兰 郁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9-302,共4页
为了解AML-M_(2a)细胞体外诱导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表达和克隆性增殖情况,利用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体外获取AML-M_(2a)细胞诱导的T细胞,并以RT-PCR扩增4例M_(2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4例AML-M_(2a)细胞诱导的T细胞中的24... 为了解AML-M_(2a)细胞体外诱导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表达和克隆性增殖情况,利用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体外获取AML-M_(2a)细胞诱导的T细胞,并以RT-PCR扩增4例M_(2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4例AML-M_(2a)细胞诱导的T细胞中的24个TCR Vβ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阳性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从而确定AML-M_(2a)细胞体内外诱导的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情况。结果显示:4例AML-M_(2a)细胞体内外访导的Vβ亚家族T细胞表达情况相似,其中3例AML-M_(2a)细胞体内外诱导的一个或两个Vβ亚家族T细胞里克隆性增殖特点。结论:AML-M_(2a)细胞体内外选择性诱导不同的TCR 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可能是患者T细胞对AML-M_(2a)细胞相关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体内外环境的不同对Vβ亚家族T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RVβ亚家族 T细胞 aml-m2a 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与D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M2a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璠 袁海龙 +4 位作者 段显琳 王蕾 曹海洲 徐建丽 曲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6-981,共6页
本研究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方案与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C)(D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M2a(AML-M2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以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收集2009年5月至2013... 本研究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方案与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C)(D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M2a(AML-M2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以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AML-M2a患者65例,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 IA组诱导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虽略高于D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IA组白细胞最低值[(0.58±0.40)×109/L]明显低于DA组[(0.99±0.6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0.19±0.09)×109/L]显著低于DA组[(0.21±0.16)×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粒缺持续时间(12.59±5.31)d较DA组(9.17±7.04)d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IA组中位生存期(36.67个月)高于DA组中位生存期(21.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初诊时乳酸脱氢酶(LDH)值和初次诱导化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A方案与DA方案比较,可延长中位生存期,且远期疗效较好,可作为初治AML-M2a的首选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方案 DA方案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庆祥 王建祥 +7 位作者 肖志坚 郝玉书 李建波 卞寿庚 刘汉芝 钱林生 王立 薛艳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M2 b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探讨 AML- M2 b与 t(8;2 1)白血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 G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 ,用 RT- PCR法检测 AML 1/ MTG8融合基因转录本并进行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 ,采用 Southe...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M2 b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探讨 AML- M2 b与 t(8;2 1)白血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 G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 ,用 RT- PCR法检测 AML 1/ MTG8融合基因转录本并进行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 ,采用 Southern Blot技术检测 AML 1及 MTG8基因重排。结果 :86 .1% (31/ 36例 )的 AML -M2 b具有 t(8;2 1) ,13.9% (5 / 36例 )无 t(8;2 1)。在 AML- M2 b中 ,AML1/ MTG8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检出率为10 0 % (44 / 44例 ) ,其中包括 5例无 t(8;2 1)的病例 ,AML1基因和 MTG8基因的重排检出率分别为 81.8%和71.0 %。 13例完全缓解 (CR)的 AML- M2 b中 12例可检出 AML1/ MTG8融合基因转录本。结论 :AML- M2 b与国际上的 t(8;2 1)白血病所指为同一疾病实体 ,AML 1/ ETO融合基因是这种疾病的基因标志 ,AML - M2 b可分为 t(8;2 1) (+) AML 1/ ETO(+) AML - M2 b和 t(8;2 1) (- ) AML 1/ ETO(+) AML - M2 b。经化疗获 CR的 AML - M2 b仍可检出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2b 细胞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