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culation of AC Losses of CICC for Superconducting Outsert Coils in a Hybrid Magnet
1
作者 何鹏 陈灼民 +4 位作者 陈文革 谭运飞 潘引年 王福堂 匡光力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36-640,共5页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predict AC loss of cable in conduit conductor (CICC) which is of importance in the design of conductors. The consideration for the conductor's design and main parameters for the magnets are...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predict AC loss of cable in conduit conductor (CICC) which is of importance in the design of conductors. The consideration for the conductor's design and main parameters for the magnets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attain a good accuracy in the calculation of AC losses, the field distribution within superconducting outsert should be considered. Calculation of the AC losses, including hysteresis losses and coupling losses, is conducted. An emphasis is put on the hysteresis loss during the ramp up of the current to the operational current (15.3 kA) and the coupling loss of the conductor in a power-down condition for insert. 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to be 74.9 kJ and 950 J for 40 T hybrid magnet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a brief analysis of losses effect on the conductor design and the operation of magnet is given for the purpose that the capacity of the cryogenertor can be evaluated and the stability regime can be improved in our future work on the hybrid magn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losses coupling losses HYSTERESIS superconducting outsert coi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AC Losses Test of EAST PF Model Coil
2
作者 谭运飞 翁佩德 +2 位作者 武玉 陈灼民 王喜鹏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88-490,共3页
The poloidal field model coil (PFMC) of EAST was a large NbTi superconducting coil. The PFMC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by 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CAS, and it was tested during 2003 at our institute. One of t... The poloidal field model coil (PFMC) of EAST was a large NbTi superconducting coil. The PFMC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by 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CAS, and it was tested during 2003 at our institut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rformance testing items was the AC (Alternating Current) loss. It was able to measure the AC losses by the calorimetric method. The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AC losses of the poloidal coil and provide meaningful data for future operation of the EAST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loss calorimetric method ENTHAL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C loss for CFETR CS model coil 被引量:2
3
作者 Wei Zhou Xin-Yu Fang +2 位作者 Jin Fang Yan-Chao Liu Bo Li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79-86,共8页
The central solenoid(C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 for producing, forming and stabilizing plasma in the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It is a complicated work to design and manufac... The central solenoid(C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 for producing, forming and stabilizing plasma in the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It is a complicated work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the large superconducting CS magnet, so it is meaningful to design a central solenoid model coil(CSMC) and analyze its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in advance.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design parameters and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the CS model coil are discussed. The peak power of radial and axial turn conductors and time bucket loss are analyzed by using piecewise-linear method. The CSMC AC loss with different Nb3 Sn CICCs and AC loss of ITER CS coil are compared. The special electrometric method to measure AC loss of the CS model coil for future reference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模型线圈 交流损耗 实验堆 数值分析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 磁铁设计 NB3SN 聚变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 performance and AC loss of cable-in-conduit conductors fo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被引量:2
4
作者 Wei Zhou Xin-Yu Fang +1 位作者 Jin Fang Bo Li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76-185,共10页
A reliable prediction of AC loss is essentia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 cable-in-conduit conductors(CICCs);however,the calculation of AC loss of ITER CICCs is a cumb... A reliable prediction of AC loss is essentia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 cable-in-conduit conductors(CICCs);however,the calculation of AC loss of ITER CICCs is a cumbersome task due to the complicated geometry of the multistage cables and the extreme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ITER.In this paper,we described the models developed for hysteresis and coupling loss calculation,which can be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TER magnetic system.Meanwhile,w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the SULTAN test result to evaluate the numerical model we used.In addition,we introduced the n-value and AC loss with transport current for CICCs based on the DC measurement results at SULTAN,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交流损耗 电缆导体 电缆导管 直流测量 ITER计划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低压配电系统电动机设备采用AC 660V配电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振宇 张文明 +2 位作者 刘晓波 吕馨 刘世钊 《建筑电气》 2023年第4期43-48,共6页
通过分析电动机定子绕组接线形式,输入电压与电磁功率、转矩关系,以及电动机负荷配电系统元件、电缆,从而得出地铁电动机设备均可采用AC 660V供电的结论。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地铁电动机设备采用AC 660V供电时,具有大幅节约有色金属,降低... 通过分析电动机定子绕组接线形式,输入电压与电磁功率、转矩关系,以及电动机负荷配电系统元件、电缆,从而得出地铁电动机设备均可采用AC 660V供电的结论。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地铁电动机设备采用AC 660V供电时,具有大幅节约有色金属,降低初期投资及减小线缆损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ac 660V配电 三绕组变压器 电压损失 投资 线路损耗 电动机设备 配电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特长隧道AC 660 V配电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厉红星 高婷 《建筑电气》 2022年第2期33-39,共7页
为解决公路特长隧道AC 380 V配电系统供电半径小、线路损耗大和末端电压偏差大的问题,进行AC 660 V配电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分析IEC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电压标准值的规定,分析AC 660 V配电系统的技术优势,研究隧道风机和水泵在AC 660 V配... 为解决公路特长隧道AC 380 V配电系统供电半径小、线路损耗大和末端电压偏差大的问题,进行AC 660 V配电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分析IEC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电压标准值的规定,分析AC 660 V配电系统的技术优势,研究隧道风机和水泵在AC 660 V配电系统中的绕组接线方法和额定参数,讨论隧道AC 660 V配电方案,并对某海底特长隧道低压配电设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AC 660 V系统应用在公路特长隧道工程中是可行的;②AC 660 V和AC 380 V系统可以并存、融合应用;③在公路特长隧道工程中应用AC 660 V配电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投资、减小线路损耗和提高线路末端电压质量;④对于线路纵坡为“V形”的公路特长隧道,AC 660 V配电系统可以解决隧道线路最低点处的废水泵低压远距离配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隧道 ac 660 V配电 电压降 线路损耗 隧道风机 水泵 隧道照明 标准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触头燃弧损耗的动车组交流接触器剩余电寿命预测
7
作者 成庶 陈日升 向超群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78-3988,共11页
动车组交流接触器的性能状态与列车运行安全密切相关。针对动车组交流接触器在三相不均匀燃弧损耗工况下,特征参数变化趋势与电寿命趋势的复杂映射关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触头燃弧损耗的电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基于触点的燃弧机理,分析了... 动车组交流接触器的性能状态与列车运行安全密切相关。针对动车组交流接触器在三相不均匀燃弧损耗工况下,特征参数变化趋势与电寿命趋势的复杂映射关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触头燃弧损耗的电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基于触点的燃弧机理,分析了导致三相触头之间燃弧损耗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随机燃弧损耗和定相燃弧损耗2种模式下的电寿命试验。然后,提取电寿命试验过程中的接触器特征参数,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方法计算各特征参数与累积燃弧损耗之间的相关性,以此筛选出相关性强的特征参数构成状态识别的特征参数组。接着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特征参数组进行融合,得到表征燃弧损耗状态的指标,对比指标曲线与实际寿命曲线发现试验样本存在初始燃弧损耗量的问题。之后建立基于相似性的接触器剩余燃弧损耗量预测模型,在评估环节引入能将初始燃弧损耗量的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时延问题的时延参数,通过交叉验证的方法选定最优时延参数,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估。最后,利用试验样本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以定相燃弧损耗样本为例通过接触器电寿命映射模型对剩余电寿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成功地定量评价接触器在三相不均匀燃弧损耗情况下的剩余电寿命,且能够直观表现剩余寿命的变化过程,预测误差仅为0.9%~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接触器 电寿命 燃弧损耗 时延参数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双边供电系统供电能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邓云川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牵引供电系统采用双边供电方式可以取消相邻牵引变电所供电臂电分相,我国轨道交通直流供电系统基本采用双边供电方式,交流供电系统尚未应用该方式。本文针对交流双边供电系统,从电压损失、电流需求、牵引网能耗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研... 牵引供电系统采用双边供电方式可以取消相邻牵引变电所供电臂电分相,我国轨道交通直流供电系统基本采用双边供电方式,交流供电系统尚未应用该方式。本文针对交流双边供电系统,从电压损失、电流需求、牵引网能耗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系统 双边供电 供电能力 电压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HTS线圈不同波形电流自场交流损耗的计算
9
作者 赵明菲 崔英敏 李琦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1-478,共8页
针对无绝缘高温超导线圈在交流传输和减小屏蔽电流采用的电流扫描反转等各种传输波形引起的自场交流损耗问题,基于E-J幂指数模型,提出采用磁矢势A和电流矢势T的T-A方法中的均质化模型方法,模拟计算传输电流、频率和n值对无绝缘高温超导... 针对无绝缘高温超导线圈在交流传输和减小屏蔽电流采用的电流扫描反转等各种传输波形引起的自场交流损耗问题,基于E-J幂指数模型,提出采用磁矢势A和电流矢势T的T-A方法中的均质化模型方法,模拟计算传输电流、频率和n值对无绝缘高温超导饼式线圈的电流密度分布和传输交流损耗的影响。定量计算了双饼线圈中方波、锯齿波和正弦波的瞬时交流损耗;采用等效电路模型模拟分析了充/放电速率对无绝缘高温超导线圈匝间电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几百至几千赫兹时,无绝缘线圈的交流损耗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受线圈匝间电流径向流动的影响,无绝缘线圈快速充电初期可出现局部环向电流反向,急速放电初期产生局部环向电流增加的情况。所得结果可以为无绝缘高温超导线圈的稳定性和交流损耗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物理学 高温超导磁体 无绝缘线圈 REBCO 交流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通道高温超导导体载流性能和交流损耗特性的仿真研究
10
作者 穆永春 张莉莉 +2 位作者 刘继伟 羊新胜 蒋婧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为了满足未来聚变装置磁体系统大电流、强磁场以及优良机械特性的要求,提出一种六通道TSTC-CICC高温超导导体,并采用自洽模型和T-A法,对三种结构的六通道高温超导导体的载流性能和交流损耗特性进行了二维有限元仿真研究,其中结构1中带... 为了满足未来聚变装置磁体系统大电流、强磁场以及优良机械特性的要求,提出一种六通道TSTC-CICC高温超导导体,并采用自洽模型和T-A法,对三种结构的六通道高温超导导体的载流性能和交流损耗特性进行了二维有限元仿真研究,其中结构1中带材堆叠方向垂直于径向方向,结构2中带材堆叠方向平行于径向方向,结构3中带材堆叠方式既有垂直于径向又有平行于径向两种方式。由研究结果可知,结构1导体的临界电流最大,结构2导体的最小,结构3导体的介于两者之间。结构1和结构3导体在低磁场下具有较好的临界电流各向同性特性。三种结构导体的临界电流随外磁场角度及磁场强度的变化各不相同。结构1导体的传输交流(AC)损耗最小,结构2导体的传输AC损耗最大,结构3导体的AC传输损耗介于两者之间。在不同角度的外磁场中,三种结构的导体表现出的AC损耗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洽模型 T-A法 六通道TSTC-CICC 高温超导导体 载流性能 交流损耗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转速下车用扁线电机交流损耗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林 闫业翠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3,共10页
为降低高转速下扁线电机的交流损耗,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以一台8极48槽扁线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扁线电机模型,分析交流损耗的影响规律,并以关键结构参数为变量,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设计的遗传算法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高速工况... 为降低高转速下扁线电机的交流损耗,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以一台8极48槽扁线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扁线电机模型,分析交流损耗的影响规律,并以关键结构参数为变量,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设计的遗传算法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高速工况下,电机交流损耗降低约6.8%,各转速下电机效率均有所提升,且高效区间的平均占比提高约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扁线电机 交流损耗 高速工况 响应面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兆瓦级航空超导发电机设计及电磁性能分析
12
作者 周晓易 郭晓坚 +2 位作者 邹圣楠 宋受俊 阎明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11期84-94,共11页
在可预见的未来,飞行器的负载等级将达到兆瓦级,传统的航空电源难以满足需求。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具有载流能力强、传输直流无损耗的特点,将其绕制成线圈,替换传统发电机中的励磁绕组或电枢绕组,可以提升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功率密度和... 在可预见的未来,飞行器的负载等级将达到兆瓦级,传统的航空电源难以满足需求。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具有载流能力强、传输直流无损耗的特点,将其绕制成线圈,替换传统发电机中的励磁绕组或电枢绕组,可以提升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功率密度和效率。设计航空超导电机是机载超导电源系统研究的基础,准确计算交流损耗是超导电机设计的重点。本文设计了一台10MW全超导发电机,讨论了包括带材性能研究、线圈结构设计、电机拓扑选择和参数选取的完整设计过程。本文使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搭建了二维发电机模型,研究了发电机的基本电磁性能。基于直接耦合法和T-A方法,计算了定、转子超导线圈的交流损耗并展开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的发电机输出功率达到10MW,功率密度为13.1kW/kg,效率为99.3%,满足预期性能指标。转子线圈的总交流损耗接近定子线圈交流损耗的50%,但每匝的损耗仍远小于定子线圈每匝的损耗。本文对超导线圈设计、超导发电机制冷方式选择以及自身运行可靠性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电源系统 高温超导体 电机设计 有限元仿真 交流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安全型道岔控制电路研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杰 任哲宗 +2 位作者 王茜 于壮 王炳乾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ZDJ9道岔控制电路存在2DQJ继电器第一、二组加强接点拉弧灼烧氧化,导致的接点接触不良现象。因2DQJ第一组前接点与第二组后接点为表示共用接点,接点氧化可导致道岔失表故障;同时,道岔表示二极管存在被瞬间启动电流击穿的风险,也会导致... ZDJ9道岔控制电路存在2DQJ继电器第一、二组加强接点拉弧灼烧氧化,导致的接点接触不良现象。因2DQJ第一组前接点与第二组后接点为表示共用接点,接点氧化可导致道岔失表故障;同时,道岔表示二极管存在被瞬间启动电流击穿的风险,也会导致道岔失表故障。现对道岔控制电路原理进行分析、调整电路逻辑,并对ZDJ9交流五线制道岔控制电路进行优化研究,避免道岔失表故障,来提高道岔设备的整体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J9交流转辙机 控制电路 道岔失表故障 电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syst软件模拟发电量数据的光伏电站电能损耗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俊虎 郭晨彪 丁晓霞 《太阳能》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电能损耗是光伏电站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光伏电站能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在电能损耗的计算过程中,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的选取非常关键。提出了一种基于PVsyst软件模拟所得的发电量数据来分析光伏电站电能损耗的方法... 电能损耗是光伏电站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光伏电站能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在电能损耗的计算过程中,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的选取非常关键。提出了一种基于PVsyst软件模拟所得的发电量数据来分析光伏电站电能损耗的方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给出了精确计算年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的改进算法数学模型,并对采用不同算法得到的年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山西省大同市鸦儿崖乡100 MW光伏电站为算例,对其电气设备及线缆的电能损耗进行详细分析,验证了所提出光伏电站电能损耗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光伏电站容配比的影响,应分别计算光伏电站直流侧和交流侧的年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直流侧和交流侧的电能损耗也需要分别计算。2)该方法基于PVsyst软件模拟得到的光伏电站全年各小时的发电量数据,可准确计算出光伏电站的年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在数学逻辑上合理,可以提高光伏电站电能损耗计算的准确度。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实际运行的发电项目的电能损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 电能损耗 发电量 直流侧 交流侧 PVsys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输电电缆的交流损耗 被引量:3
15
作者 温华明 林良真 +3 位作者 林玉宝 高志远 戴少涛 舒立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9期104-106,共3页
介绍了高温超导输电电缆的交流损耗试验系统 ,电缆交流损耗理论模型以及 1米长高温超导输电电缆的交流损耗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电缆在设计电流为工频5 0Hz ,6 0 0Arms时的交流损耗值为 0 .2 2W ,相当于 0 .36 8W
关键词 交流损耗 高温超导输电电缆 高温超导体 工作电流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谐波因素的配电网损耗量化计算与建模仿真 被引量:13
16
作者 魏超峰 李琼林 +2 位作者 蒋建东 唐钰政 王纯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8,66,共7页
准确的线损计算是分析线损构成、制定降损措施,实现电网经济运行的基础.配电网谐波污染日趋严重,因谐波因素导致配电网运行状态及设备参数发生较大变化,由此产生的附加损耗已不容忽视.在分析传统线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谐波对... 准确的线损计算是分析线损构成、制定降损措施,实现电网经济运行的基础.配电网谐波污染日趋严重,因谐波因素导致配电网运行状态及设备参数发生较大变化,由此产生的附加损耗已不容忽视.在分析传统线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谐波对配电变压器及线路损耗的影响机理.通过引入输电线路交流电阻系数和变压器谐波损耗因子,提出一种计及谐波因素的线损计算模型,并结合典型配电变压器及线路,完成谐波对其损耗影响的量化计算.最后通过建模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 线损 交流电阻系数 谐波损耗因子 建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havior of a superconducting bulk in a running high-T_c superconducting maglev system(I):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and electric field 被引量:1
17
作者 Chang Chun HSIEH Cuihua CHENG +1 位作者 Chuan KE Yong ZHAO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1年第3期168-175,共8页
A theoretical model of describing the electromagnetic and thermal dynamics of high-Tc superconducting bulks in a high-Tc superconducting Maglev system is built up.The model contains the effects of hysteresis-type los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describing the electromagnetic and thermal dynamics of high-Tc superconducting bulks in a high-Tc superconducting Maglev system is built up.The model contains the effects of hysteresis-type loss,flux flow,flux creep,and thermal diffusion on the superconducting bulks in the Maglev system.As the first stage of this study,the behavior of magnetic and electric fields,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energy flow density in the superconducting bulk i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x flow and thermal diffusion affect the behavior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the high-Tc superconducting bulks in different ways;however,both of them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superconducting bulks when they are used in the Maglev 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CO ac losses critical frequency SELF-HE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然场景的中文文本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颖 程艳云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2年第3期25-33,共9页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自然场景的文本检测取得了进步,但多方向和弯曲中文文本检测效果仍不理想.针对多方向和弯曲中文文本的检测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文本检测方法.为了平衡模型准确性和降低计算复杂度,采用轻量级Resnet1...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自然场景的文本检测取得了进步,但多方向和弯曲中文文本检测效果仍不理想.针对多方向和弯曲中文文本的检测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文本检测方法.为了平衡模型准确性和降低计算复杂度,采用轻量级Resnet18为主干网络.针对特征金字塔(FPN)提取的特征分布不确定性的问题,嵌入平衡注意力机制(BAM)提取有效文本特征并抑制低效特征通道,进而提升检测方法的鲁棒性.针对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网络(ASPP)下采样时图像局部信息和细节信息丢失的问题,改进ASPP以降低特征图分辨率的损失.针对FPN提取特征不足以及感受野小的问题,将嵌入注意力机制的FPN和改进的ASPP并行增强特征提取融合.针对正负样本的不平衡性的问题,基于可微二值化模块在二值图损失中引入对数化的AC Loss,从而增强检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在公开数据集MSRA-TD500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目前快速高效的DBnet相比,准确率、召回率和F值分别提升0.1%、1.4%和0.6%,并且该算法的检测速率也有较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检测 特征金字塔 BAM注意力机制 可微二值化 ac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缩合希夫碱耐温酸化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晓静 高秋英 +1 位作者 石鑫 刘冬梅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47-158,共12页
为了解决原油开采中酸液腐蚀的问题,采用溶剂法合成出2种双缩合希夫碱缓蚀剂XFJ-1、XFJ-2。针对90℃、15%(质量分数)HCl的环境,通过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法等方法评价了其缓蚀性能,并采用模拟手段从分子层面解释了二者的缓蚀机理。结果... 为了解决原油开采中酸液腐蚀的问题,采用溶剂法合成出2种双缩合希夫碱缓蚀剂XFJ-1、XFJ-2。针对90℃、15%(质量分数)HCl的环境,通过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法等方法评价了其缓蚀性能,并采用模拟手段从分子层面解释了二者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2种缓蚀剂在质量分数分别为1.0%时缓蚀效率分别可以达到82.90%和99.46%;并能同时抑制N80钢的阴、阳极反应;吸附形式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模拟结果说明2种缓蚀剂分子主要通过苯环及C=N双键来接受或提供电子,XFJ-2缓蚀剂的反应活性以及吸附能均大于XFJ-1,表明XJF-2的缓蚀效果比XJF-1好,与试验数据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夫碱缓蚀剂 失重法 极化曲线 交流阻抗谱 模拟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HC01缓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常艳兵 王为民 《天然气与石油》 2012年第2期65-67,81,共4页
加工高酸、高硫原油过程中,减粘顶水对塔顶冷凝系统和材质为20号钢的流出管线腐蚀严重,为了减少腐蚀过程对管线和设备的危害,有必要提出有效的防腐措施。通过失重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11种顶水介质常用缓蚀剂进行筛选,研究了不同浓... 加工高酸、高硫原油过程中,减粘顶水对塔顶冷凝系统和材质为20号钢的流出管线腐蚀严重,为了减少腐蚀过程对管线和设备的危害,有必要提出有效的防腐措施。通过失重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11种顶水介质常用缓蚀剂进行筛选,研究了不同浓度下各缓蚀剂的缓蚀性能,针对缓蚀效果优良的咪唑啉缓蚀剂HC01最佳用量及其在20号钢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缓蚀剂HC01最佳浓度为145.5 mg/L,缓蚀率高达90.26%,在20号钢表面的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化学吸附。咪唑啉缓蚀剂HC01在减粘顶水介质中对20号钢的缓蚀效果明显,建议现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率 缓蚀剂 失重法 交流阻抗法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