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7”暴雨对永定河出山口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机制
1
作者 马硕 何宝南 +4 位作者 张学航 何江涛 龙翔云 杨珊珊 史芫芫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73-1984,共12页
为探究“23·7”特大暴雨对门头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及机制,以永定河出山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暴雨前后地表及地下水水质变化,结合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及微生物表征技术进行成因分析.结果显示:暴雨洪水后地下水中Ca^(2+)和HCO_(3... 为探究“23·7”特大暴雨对门头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及机制,以永定河出山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暴雨前后地表及地下水水质变化,结合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及微生物表征技术进行成因分析.结果显示:暴雨洪水后地下水中Ca^(2+)和HCO_(3)^(-)浓度均值上升9.75%~14.68%,Cl^(-),SO_(4)^(2-),F^(-),总Fe,总Mn浓度均值下降26%~86.92%,与地表水变化趋势相同,表明地下水水化学变化主要由受影响的地表水入渗引起.然而,地下水中K^(+),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Eh),NO_(3)^(-)-N指标变化趋势与地表水相反,表明地下水水化学变化不仅仅是与地表水简单的物理混合.PHREEQC反向模拟结果表明,暴雨影响下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受物理混合与稀释,矿物溶解沉淀,反硝化以及硫酸盐还原作用共同调节.具体而言,物理混合与稀释贡献为15.82%,在此基础上,硅酸盐矿物溶解增加Ca^(2+)浓度,硅酸盐和蒸发岩矿物溶解与阳离子交换作用共同维持了Na^(+)平衡,降雨入渗与有机质分解增加了HCO_(3)^(-)浓度,反硝化与硫酸盐还原作用使得NO_(3)^(-)和SO_(4)^(2-)浓度降低.值得关注的是,特大暴雨加剧了首钢工业园附近高浓度Fe污染的稀释扩散,尽管稀释作用使Fe的超标浓度峰值由89.5mg/L降低至25.4mg/L,但Fe超标的数量却由1个增加至4个,比例达66.67%.同时,这一过程显著促进了地下水中Fe(Ⅱ)自养反硝化菌属的富集,提高了反硝化速率,显著降低了地下水中NO_(3)^(-)-N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23·7”特大暴雨 地下水水质 反向模拟 微生物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森林模型解析极端暴雨洪峰流量驱动要素——以北京“23·7”暴雨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车海伦 李华林 +3 位作者 张帆 吴凤月 谢晨新 刘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2,共12页
【目的】为明晰极端暴雨下洪峰流量形成的驱动要素,对北京“23·7”极端暴雨洪峰进行调查,从而揭示洪峰流量的变化规律,为区域灾后重建规划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23年北京“23·7”极端暴雨发生后,对位于暴... 【目的】为明晰极端暴雨下洪峰流量形成的驱动要素,对北京“23·7”极端暴雨洪峰进行调查,从而揭示洪峰流量的变化规律,为区域灾后重建规划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23年北京“23·7”极端暴雨发生后,对位于暴雨中心的门头沟区56条沟道140个洪痕点位开展调查,在明晰沟道洪峰流量空间变化基础上,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定量分析各要素对沟道洪峰流量的驱动规律。【结果】(1)门头沟区沟道洪峰流量大小分布与降雨中心分布有较强一致性,整体由北向南递增,洪峰流量范围在27.5~1072.0 m3/s之间,超过10、20、50年一遇洪峰流量水平的沟道分别占总数的82%、71%、41%。(2)本次降雨条件下,影响门头沟区沟道洪峰流量差异的前5个因素依次为流域面积、沟道长度、平均起伏度、径流系数和淤积量,其相对重要值依次为1.000、0.524、0.471、0.382、0.346,表明地形因素对此次暴雨条件下门头沟区沟道洪峰流量影响最大。(3)各要素与洪峰流量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结论】根据最重要的5个驱动因素,建议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以沟道为基本单位,实施“一沟一策”管理策略。合理布设防洪措施,提高工程防洪标准,重点关注淤积量、径流系数等关键可控因素。同时完善应急预案,整治侵占沟道行洪空间等问题,以提升区域的抗洪能力。未来研究需扩展至土地使用模式、水利设施建设等人为因素,因地制宜地分析洪峰流量影响机制,为不同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精准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23·7”暴雨 洪峰流量调查 门头沟区沟道 曼宁公式 驱动要素解析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3+2+7”模式研究
3
作者 段邓乐 杨文华 +2 位作者 黄晟 王琴 肖更生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2期114-116,120,共4页
主要针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欠缺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探讨了“3+2+7”模式在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通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大力推进“3+2+7”人才培养... 主要针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欠缺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探讨了“3+2+7”模式在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通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大力推进“3+2+7”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和教学改革,帮助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推动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研究生独立思考、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动手能力;促进研究生成长为融“科技、经营、管理、创新”于一体的复合型食品加工科技人才,有效服务食品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7”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加工与安全 质量考核 奖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的周糯7号丰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4
作者 徐超峰 王茹茵 +6 位作者 张艳芳 魏常敏 徐妍 徐芃 邢永锋 许卫猛 陈国立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169,共9页
为分析糯玉米新品种周糯7号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利用2018-2019年河南粮作鲜食玉米品种试验联合体试验数据,基于R语言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相结合的方法,对周糯7号特征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周糯7号在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方面表... 为分析糯玉米新品种周糯7号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利用2018-2019年河南粮作鲜食玉米品种试验联合体试验数据,基于R语言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相结合的方法,对周糯7号特征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周糯7号在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方面表现不佳,但是在品质方面,尤其是糯性上表现突出。周糯7号在种植时需注意栽培条件及自然气候条件,在可控条件如温室大棚种植等有着极大的市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糯7号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positional conditions and modeling of Triassic Oil shale in southern Ordos Basin using geochemical records 被引量:7
5
作者 LI De-lu LI Rong-xi +3 位作者 TAN Cheng-qian ZHAO Di) LIU Fu-tian ZHAO Bang-s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436-3456,共21页
Based on the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biomarkers of the oil shale from the Chang 7 sub-unit in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the depositional conditions and organic source of the oil shale are discussed.Biomarkers analyses... Based on the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biomarkers of the oil shale from the Chang 7 sub-unit in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the depositional conditions and organic source of the oil shale are discussed.Biomarkers analyses show that the oil shale has a homologous organic matter source,with a mix of plankton and advanced plants.U/Th and V/Ni ratios suggest that the redox condition is dominated by a reducing condition,and the degree of anoxia in the Tongchuan are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Xunyi area.Sr/Ba ratios illustrate that the oil shale is deposited in fresh water and the paleosalinity in the Tongchuan area is slightly higher.Fe/Ti ratios imply that the Tongchuan area underwent obvious hydrothermal fluid activities.Sr/Cu ratios show warm and humid paleoclimate in both areas.As assessed by(La/Yb)NASC,the deposition rate in the Tongchuan area is relatively lower.Fe/Co and Th/U ratios suggest that the paleo-water-depth in the Tongchuan area is deeper.The source rock could have the advance plants source,which must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Qinling orogeny.Comparing the paleoenvironment,the Tongchuan area has better depositional conditions,and is the key oil shale exploration area in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shale geochemistry depositional model Chang 7 Ordos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复盘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致家 张心愿 +1 位作者 白云鹏 黄鹏年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9,92,共8页
为支撑海河流域特大洪水的决策及预报预警工作,基于实测降水与流量资料,采用新安江-海河模型对海河流域2023年7月发生特大洪水的大清河2个典型小流域——紫荆关流域和漫水河流域进行了洪水模拟,并选取紫荆关流域1996—2020年5场洪水、... 为支撑海河流域特大洪水的决策及预报预警工作,基于实测降水与流量资料,采用新安江-海河模型对海河流域2023年7月发生特大洪水的大清河2个典型小流域——紫荆关流域和漫水河流域进行了洪水模拟,并选取紫荆关流域1996—2020年5场洪水、漫水河流域1953—2016年8场洪水进行了参数率定,选取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安江-海河模型对“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模拟精度较高,可反映实际洪水过程,两个小流域洪峰、洪量模拟的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峰现时间误差均为0 h;相较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紫荆关流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更大的漫水河流域,新安江-海河模型的模拟效果较新安江模型的模拟效果提升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极端降水 洪水预报 新安江-海河模型 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层系岩性组合模式及其对原油差异性富集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何鑫 陈世加 +6 位作者 胡琮 张海峰 牟蜚声 陆奕帆 代林锋 付晓燕 韩玫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5-1337,共13页
为明确陆相页岩层系原油岩性组合模式类型及其对原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次研究在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物性测试、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和储层... 为明确陆相页岩层系原油岩性组合模式类型及其对原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次研究在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物性测试、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和储层叠置关系与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不同区块油藏解剖,探讨不同岩性组合模式对原油差异性富集的控制作用。本次研究将长7段岩性组合模式划分为8种类型(A型—H型)。其中,A型—C型为重力流型,以长7段发育厚层重力流砂体和黑色页岩与暗色泥岩为主要特征,A型、C型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B型在全盆地均有分布。D型—G型为三角洲前缘型,以发育三角洲前缘砂和暗色泥岩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H型为页岩型,长7_(3)至长7_(1)均为泥页岩,中间夹薄层泥页岩。重力流型(A型—C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明显好于三角洲前缘型(D型—G型)烃源岩,是重力流沉积地区原油富集程度高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区的主要原因。B型、G型和H型储层物性最差,导致同一沉积地区、不同区块原油富集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岩性组合模式岩性变化控制不同亚段和不同区块原油富集程度,A型岩性组合原油富集程度最高,长7_(1)和长7_(2)均有规模性油藏被发现;G型岩性组合原油富集程度最低,长7_(1)至长7_(3)油藏零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模式 富集控制机理 页岩层系原油 延长组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华北极端强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定量贡献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薛一迪 齐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1-732,共12页
借助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FLEXPART(the Flexible Particle Model)和水汽源区定量贡献分析方法,研究了“23·7”华北极端强降水过程的主要水汽源地、输送路径和源区水汽的定量贡献及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研究确定的6个主要水汽源区中... 借助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FLEXPART(the Flexible Particle Model)和水汽源区定量贡献分析方法,研究了“23·7”华北极端强降水过程的主要水汽源地、输送路径和源区水汽的定量贡献及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研究确定的6个主要水汽源区中西太平洋区域(E)水汽总摄取量最大(目标区域降水量的1.93倍),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区域(D)和中国南部区域(C)分别以0.96倍和0.76倍目标区域降水量的水汽摄取位居其后,目标区域(T,0.30倍)、目标区域外侧东北亚大陆区域(B,0.28倍)和欧亚大陆区域(A,0.01倍)摄取的总水汽量依次减少。初始时段,受越赤道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影响,D和E区是主要水汽摄取源(两者占比总和超90%)。中间阶段,D区气块移入E区并入热带气旋“杜苏芮”环流,水汽摄取量下降,而E区因“杜苏芮”水汽摄取量显著增加。过程开始前,随着“杜苏芮”登陆C区,C区水汽摄取达到峰值。最终各源区对目标区域降水的总贡献达95.34%,其中E区(43.10%)和C区(26.47%)是主要贡献区,D区(12.26%)和T区(11.85%)也有重要影响,B区(1.58%)和A区(0.08%)贡献较小。“杜苏芮”对气块运动和水汽摄取有显著影响,而热带气旋“卡努”对此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极端强降水 水汽源区 定量贡献 FLEXPART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变源分布式模型的流域洪水复盘分析方法——以海河流域北三河系“23·7”较大洪水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强 史朝旭 +3 位作者 赵悦 杨邦 张晓祥 刘昌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海河流域北三河系覆盖北京、天津、河北三省(直辖市),其防洪安全事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暴雨频发所带来的洪水防御新挑战,提出了一种时空双维度流域性洪水复盘新思路,以“23·7”北三河系较大洪水为例... 海河流域北三河系覆盖北京、天津、河北三省(直辖市),其防洪安全事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暴雨频发所带来的洪水防御新挑战,提出了一种时空双维度流域性洪水复盘新思路,以“23·7”北三河系较大洪水为例,通过构建时空变源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暴雨时空统计分析对全河系洪水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的确定性系数均大于0.7,洪峰相对误差均小于5%,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此次洪水的产流机制变化。分析发现,此次洪水过程中北运河流域产流以蓄满产流机制为主,潮白河流域产流则蓄满及混合产流两种机制均有体现,特别是靠近降雨集中区的山区平原过渡地带表现出明显的混合产流机制。建议在未来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体系,重点提升该区域的水雨情监测能力。所提出的时空双维度下的流域性洪水复盘分析方法可为今后其他流域级洪水模拟复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复盘 分布式水文模型 暴雨时空统计分析 “23·7”特大洪水 北三河流域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7号卫星DEM的坡度坡长计算精度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云龙 符素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目的]坡度和坡长作为重要的地形因子,其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坡面土壤侵蚀模型的评价精度。高分7号卫星的高精度高程测量能力在地形因子的准确提取上具有较大潜力,期望能将其利用到坡度和坡长提取之中,实现对地形的准确表达。这需要对... [目的]坡度和坡长作为重要的地形因子,其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坡面土壤侵蚀模型的评价精度。高分7号卫星的高精度高程测量能力在地形因子的准确提取上具有较大潜力,期望能将其利用到坡度和坡长提取之中,实现对地形的准确表达。这需要对利用高分7号卫星DEM提取坡度坡长的结果进行精度评价。[方法]利用地形因子(LS)计算工具,对陕西省吴堡县4个小流域高分7号卫星、1∶10000地形图、激光雷达影像生成的DEM进行坡度、坡长的提取。采用相关系数(r)、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作为评价指标,评价高分7号提取地形因子的精度。[结果]与激光雷达和1∶10000地形图的坡度和坡长相比,高分7号提取的流域平均坡度偏低7.50%~9.02%,坡长偏大1.83%~19.35%,但坡长和坡度分级的面积比例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高分7号提取的坡度结果偏差(16.46%~44.26%)明显小于坡长的偏差(75.25%~140.87%);高分7号所提取的坡度坡长在沟间地上的相对偏差(坡度15.48%~56.63%,坡长50.02%~130.79%)明显低于沟谷地(坡度21.28%~63.61%,坡长93.01%~192.51%)。[结论]利用高分7号DEM提取坡度坡长时,对于获取坡长坡度面积分级和对指定点的坡度提取时是可行的,而对于指定点的坡长提取时则结果不够可靠,在研究流域中坡长坡度的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优势,而提取具体某一位置处的坡长坡度时的优势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7号 地形因子 DEM 土壤侵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坳陷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为例
11
作者 王岚 王秀娟 +5 位作者 李文厚 惠萧 刘羽汐 杨文敬 夏晓敏 白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10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水沉积是大型坳陷湖盆深水重力流的典型代表。基于多口取心井厘米级岩心描述和测录井、薄片资料,对长7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类型、特征、流体性质和沉积演化过程进行探索。明确深水沉积包括4种类型:深湖泥页岩沉积、滑塌... 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水沉积是大型坳陷湖盆深水重力流的典型代表。基于多口取心井厘米级岩心描述和测录井、薄片资料,对长7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类型、特征、流体性质和沉积演化过程进行探索。明确深水沉积包括4种类型:深湖泥页岩沉积、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剖面上三角洲前缘砂体在外力触发条件下发生滑塌,转变为砂质碎屑流,最终演化为浊流。平面上三角洲前缘坡折带末端发育大面积砂质碎屑流舌状体,其前端的浊流沉积呈扇状分布。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独特的构造背景、气候条件以及强烈的造山活动,造就了鄂尔多斯盆地特有的重力流沉积模式。砂质碎屑流和浊流砂体分别对应长7页岩油的一类、二类砂体,具有近源成藏的优势,油气资源量可观,目前已产生规模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油层组 深水重力流 沉积环境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外型AGV越障仿真方法与实验研究
12
作者 赵英博 修世超 +1 位作者 洪远 步新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7-1114,共8页
针对改善户外型自动导引车(AGV)的避振性和通过性的技术发展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款户外型AGV的随动轮避振系统,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根据车辆悬架动力学理论,为其构建了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以及各方向运动的微分方程.并基于Simulink软件环境... 针对改善户外型自动导引车(AGV)的避振性和通过性的技术发展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款户外型AGV的随动轮避振系统,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根据车辆悬架动力学理论,为其构建了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以及各方向运动的微分方程.并基于Simulink软件环境建立了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三角波输入为路面激励,对评价AGV稳定性的3个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对AGV的越障通过性进行了实验,同时进行了AGV越障仿真方法效率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GV簧载质量最大位移均值为13.42 mm,本文建立的仿真模型的预测误差为4.6%,小于传统Adams软件的仿真预测误差.使用本文设计的基于Simulink的越障仿真方法比传统的Adams仿真方法节省了设计人员约28%的工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型 自动引导车 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越障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电弧作用下C_(4)F_(7)N/CO_(2)气体灭弧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东 陈文贵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C_(4)F_(7)N/CO_(2)混合气体是目前最有潜力替代SF 6的气体之一。为了探讨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灭弧能力,文中根据电弧能量平衡理论,建立电弧能量平衡方程组,获取管道内部超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基于磁流体动力学模型,使用... C_(4)F_(7)N/CO_(2)混合气体是目前最有潜力替代SF 6的气体之一。为了探讨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灭弧能力,文中根据电弧能量平衡理论,建立电弧能量平衡方程组,获取管道内部超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基于磁流体动力学模型,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压爆气流防雷间隙灭弧结构的二维磁流体模型,在雷电流幅值为4 kA的条件下,对管道内不同比例C_(4)F_(7)N/CO_(2)混合气体在冲击电弧作用下的熄弧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上述方法,结合电弧能量平衡理论,分析模型中电导率、速度以及压强的变化规律。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同一工况条件下,20%C_(4)F_(7)N/80%CO_(2)的灭弧性能较优,其次为10%C_(4)F_(7)N/90%CO_(2)与5%C_(4)F_(7)N/95%CO_(2),并且熄弧时间符合气吹灭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灭弧性能 电弧能量平衡理论 磁流体动力学模型 冲击电弧 熄弧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关联规则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游福成 杨炳儒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传统的低维图像关联规则没有考虑纹理要素以及对象的重复出现次数、对象的面积大小,与此相关的图像知识无法挖掘出来。该文提出的七维图像关联规则模型7D_AR功能比传统的低维图像关联规则更加完备,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通过概念提... 传统的低维图像关联规则没有考虑纹理要素以及对象的重复出现次数、对象的面积大小,与此相关的图像知识无法挖掘出来。该文提出的七维图像关联规则模型7D_AR功能比传统的低维图像关联规则更加完备,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通过概念提升及删除无关维,由七维图像关联规则模型7D_AR可以演化出维数小于七维的各种关联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规则模型 图像挖掘 7D_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7影像的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冬梅 夏朝宗 +2 位作者 王海宾 陈健 侯瑞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88,共7页
森林生物量的定量估算为全球碳储量循环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肇庆市马尾松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SPOT-7影像数据,提取出单波段、波段比值、纹理特征、地形等因子并进行优选,对优选后的变量因子进行分组,生成光谱特征... 森林生物量的定量估算为全球碳储量循环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肇庆市马尾松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SPOT-7影像数据,提取出单波段、波段比值、纹理特征、地形等因子并进行优选,对优选后的变量因子进行分组,生成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光谱和纹理特征相结合的3种自变量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3种自变量集构建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并进行优选。结果显示:基于光谱特征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1,均方根误差为15.30 t/hm2,误差平均值为-5.65 t/hm2,总预报偏差的相对误差为9.30%;基于纹理特征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4,均方根误差为15.69 t/hm2,误差平均值为-4.73 t/hm2,总预报偏差的相对误差为7.78%;基于光谱和纹理特征相结合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3,均方根误差为15.24 t/hm2,误差平均值为-5.27 t/hm2,总预报偏差的相对误差为8.67%。由此可知,基于纹理特征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模型要好于其他两种方法,估算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物量模型 光谱特征 纹理特征 SPOT-7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的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洁 高惠瑛 刘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4,共6页
地震发生以后及时掌握人员伤亡情况对灾后救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是极为重要的。以2008年汶川地震人员伤亡数据及房屋破坏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模拟出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该函数模型是以建... 地震发生以后及时掌握人员伤亡情况对灾后救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是极为重要的。以2008年汶川地震人员伤亡数据及房屋破坏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模拟出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该函数模型是以建筑物的易损性为自变量,分别以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为因变量构建的。同时对回归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并参考前人模型可知房屋内人口密度和地震发生时间2个因素对模型有很大影响,进而对回归系数进行调整。最后利用文中模型和其他几种预测模型分别对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进行验证,并与地震实际伤亡结果进行比较,证明研究的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级以上地震 人员伤亡 预测模型 建筑物易损性 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源储组合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岗 梁晓伟 +4 位作者 朱康乐 淡卫东 孙明亮 尤源 冯胜斌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8-205,共8页
依据不同单井黑色页岩、暗色泥岩与储集层的垂向叠置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源储组合划分为Ⅰ、Ⅱ、Ⅲ、Ⅳ、Ⅴ和Ⅵ6种类型。不同类型源储组合的分布区域存在差异。Ⅰ、Ⅱ和Ⅳ型源储组合主要分布在黑色页岩发育范围之内,储集层含油性... 依据不同单井黑色页岩、暗色泥岩与储集层的垂向叠置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源储组合划分为Ⅰ、Ⅱ、Ⅲ、Ⅳ、Ⅴ和Ⅵ6种类型。不同类型源储组合的分布区域存在差异。Ⅰ、Ⅱ和Ⅳ型源储组合主要分布在黑色页岩发育范围之内,储集层含油性普遍较好。Ⅲ、Ⅴ和Ⅵ型源储组合主要分布在黑色页岩发育范围之外,储集层含油性在局部地区较好。黑色页岩分布区内的油气连续性分布较好,其中黑色页岩生成的油气主要为垂向强充注,暗色泥岩生成的油气主要为就近运移充注;在缺乏黑色页岩发育的三角洲前缘地区,油气以弱充注为主,其中暗色泥岩内的油气就近运移聚集,黑色页岩内的油气主要进行长距离侧向运移,油气在局部地区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组合 油气成藏模式 黑色页岩 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咸阳地区Q_2黄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皓 党琪 +2 位作者 段钊 赵法锁 宋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763,770,共7页
通过对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进行三轴蠕变试验,得到了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不同围压及不同含水率下的应变—时间曲线和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分析试验曲线表明:围压及含水率对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的蠕变特性具有较大影响,表现在其蠕变变形量... 通过对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进行三轴蠕变试验,得到了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不同围压及不同含水率下的应变—时间曲线和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分析试验曲线表明:围压及含水率对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的蠕变特性具有较大影响,表现在其蠕变变形量与含水率在相同围压时呈正相关关系,与围压在相同含水率时呈负相关关系。再进一步对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蠕变破坏应力与围压及含水率试验数据做拟合分析,得到了其蠕变破坏应力与围压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呈负对数关系的变化规律。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常用的五元件模型(H-K-K)参数性质及结构,得到了可描述Q2黄土加速蠕变的七元件非线性蠕变模型,并应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拟合辨识,最终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黄土 蠕变试验 蠕变特性 七元件非线性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0
19
作者 吴伟涛 邓静 +5 位作者 赵靖舟 孙勃 郭汉卿 邓秀芹 耳闯 白玉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4-881,共8页
利用钻井、测井、录井、试油资料、薄片观察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的储层条件、烃源岩条件和运移聚集条件,建立致密油成藏模式。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为7.4%... 利用钻井、测井、录井、试油资料、薄片观察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的储层条件、烃源岩条件和运移聚集条件,建立致密油成藏模式。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为7.4%,平均渗透率为0.134×10-3μm2,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占到总面孔率的70.6%,孔隙半径分布范围多数小于1μm,属于纳米级孔隙。长7油层组烃源岩以长73最好,有机碳含量平均为8.99%,明显高于长72和长71,后两者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17%和1.12%,均属于好-最好烃源岩。长73烃源岩厚度分布在28~36 m,长71+2厚度为35~55 m,主要为I型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介于1.02%~1.2%,处于生烃高峰期,生油强度可达到600×104t/km^2。运移通道为水平裂缝、斜交裂缝和砂体构成的三维网状输导体系,尤其是源储界面的斜交裂缝为初次排烃的重要通道。运移动力为生烃作用产生的超压,其分布范围在15~22 MPa。长7油层组致密油藏发育岩性尖灭油藏、透镜体油藏和成岩圈闭型油藏,数量多,横向连片、纵向叠置,呈现出准连续分布特征。长73烃源岩与长71和长72储层形成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长71和长72烃源岩与自身储层形成源内间互型成藏组合,构成"下生上储-源内间互双源供烃准连续型"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油层组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致密油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测评框架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庄榕霞 杨俊锋 +2 位作者 李冀红 李波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24,共11页
数字化学习能力是数字一代学习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他们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但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还较少。研究从数字一代学习者的角度,从终身学习和全方位学习的视角,探索提出数字化学习能力测评要素,编制相应问卷,利... 数字化学习能力是数字一代学习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他们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但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还较少。研究从数字一代学习者的角度,从终身学习和全方位学习的视角,探索提出数字化学习能力测评要素,编制相应问卷,利用北京市130所中小学11278名学生的调查数据,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复核效度检验等,形成了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四维度七要素模型。研究认为数字化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资源开展学习,或在泛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动机和态度等基本特质,这里的学习包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可以从认知加工、信息素养、学习意愿管理和学习行为管理四个维度结合学生在学校等场域的学习体验,测评中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研究还发现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但各要素对不同场域学习体验的影响不尽相同。该测评框架可以为进一步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实证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一代 数字化学习能力 四维七要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