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步变温合成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
1
作者 宋金锐 梁亚凝 +6 位作者 张燕挺 张红智 李宁 刘景怡 丁云龙 侯楠 李晓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9-497,共9页
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具有良好的扩散与传质能力,在各类催化和吸附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采用两步变温法制备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N 2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 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具有良好的扩散与传质能力,在各类催化和吸附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采用两步变温法制备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N 2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采用偏三甲苯异构化反应表征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两步变温法比传统法更快合成分子筛(10 h);初级晶粒粒径为100~200 nm,晶粒堆积组成的团聚体尺寸更小,约为800 nm;两步变温法所合成的样品外比表面积最大可达53.92 m^(2)/g,与传统法相比酸性无明显变化。偏三甲苯异构化在MHSV=5.28 h-1、T=350℃、p=0.8 MPa的反应条件下,两步变温法合成样品(低温4 h,高温24 h)比传统法合成样品的性能显著提高,偏三甲苯转化率提高了14.1百分点,均三甲苯收率和选择性分别提高了8.5百分点和2.0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两步变温法 晶种溶液 纳米堆积 偏三甲苯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牛乳产物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方法学验证
2
作者 钟地长 熊艳霞 +3 位作者 张阳 吴玉珍 李丽莹 余银芳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3期61-64,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酸菌发酵牛乳产物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使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色谱分离,以0.1%甲酸溶液-乙腈(98∶2,V/V)作为流动相,设置流速为1.0...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酸菌发酵牛乳产物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使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色谱分离,以0.1%甲酸溶液-乙腈(98∶2,V/V)作为流动相,设置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以及检测波长为284 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羟甲基糠醛在0.0302~15.12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0.90%。该方法专属性强、稳定性好、耐用性良好,适用于乳酸菌发酵牛乳产物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 5-羟甲基糠醛 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的5-亚乙基-2-降冰片烯迁移量
3
作者 胡薇月 胡暕月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6期54-59,共6页
本文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的5-亚乙基-2-降冰片烯迁移量,并对色谱柱、标品溶剂、顶空平衡温度和顶空平衡时间进行优化。样品按照标准规定进行迁移试验,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表... 本文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的5-亚乙基-2-降冰片烯迁移量,并对色谱柱、标品溶剂、顶空平衡温度和顶空平衡时间进行优化。样品按照标准规定进行迁移试验,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目标物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0.002 mg·k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102.29%、104.4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14%、4.13%、2.42%。该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精确可靠,回收率高,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的5-亚乙基-2-降冰片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外标法 食品接触材料 5-亚甲基-2-降冰片烯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食品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检测与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陆胜民 黄子馨 +2 位作者 李小琼 郑美瑜 韩永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68,共11页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有助于形成一些热诱导毒性产物,包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食源性AGEs在体内的积累和循环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有助于形成一些热诱导毒性产物,包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食源性AGEs在体内的积累和循环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同时可能诱发氧化应激、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5-HMF的代谢物5-磺基氧甲基糠醛(5-sulfooxymethylfurfural,5-SMF)有潜在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如何控制热加工食品中这些危害物的形成已成为食品行业的关注焦点。本文从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两条途径探究了AGEs和5-HMF的形成机理,并对近5年二者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建立二者的通用检测方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削减前体物质的供给、阻断中间体的转化,以及去除已经生成的AGEs和5-HMF这3个方面着手,综述了近年来相应所采用的抑制策略,以期为AGEs和5-HMF在食品中的控制及热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5-羟甲基糠醛(5-HMF) 形成途径 检测方法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利阳气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IL-5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君慧 孟伟 王仁忠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利阳气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1,IL-5)的影响。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21例运用和利阳气法治疗,检测治疗前患者鼻腔分泌物及鼻腔灌洗液中IL-5水平,并与正常人群鼻腔分泌物中IL-5水平进行比... 目的:探讨和利阳气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1,IL-5)的影响。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21例运用和利阳气法治疗,检测治疗前患者鼻腔分泌物及鼻腔灌洗液中IL-5水平,并与正常人群鼻腔分泌物中IL-5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IL-5水平高于正常人群(P<0.05);治疗后鼻腔灌洗液中IL-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人群。结论:和利阳气法能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IL-5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腔灌洗液 白细胞介素5 和利阳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Ca_(x)V_(2)O_(5)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彭良奎 陈泓友 +3 位作者 袁伊帆 张锦程 程璐 周惠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4-169,共6页
为了改善五氧化二钒的电化学稳定性,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V与Ca摩尔比不同的五氧化二钒/钙掺杂五氧化二钒(V_(2)O_(5)/Ca_(x)V_(2)O_(5))复合材料,以V_(2)O_(5)/Ca_(x)V_(2)O_(5)作为正极,金属锂片作为负极组装成电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 为了改善五氧化二钒的电化学稳定性,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V与Ca摩尔比不同的五氧化二钒/钙掺杂五氧化二钒(V_(2)O_(5)/Ca_(x)V_(2)O_(5))复合材料,以V_(2)O_(5)/Ca_(x)V_(2)O_(5)作为正极,金属锂片作为负极组装成电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复合材料进行阻抗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微观形貌和元素掺杂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元素的掺杂使V_(2)O_(5)由纳米棒转化为纳米线,并且有利于提高电极的容量保持率,但Ca_(x)V_(2)O_(5)放电比容量较V_(2)O_(5)低,过量添加Ca元素会严重影响材料的储锂性能;当n(V)∶n(Ca)=1∶0.12时,V_(2)O_(5)/Ca_(x)V_(2)O_(5)复合材料储锂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达成平衡,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00.7mAh/g,循环100圈容量保持率为58.9%,循环100圈总放电比容量为7332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氧化二钒 钙掺杂 电化学性能 水热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_(2)SiO_(5)纳米粉体的并流共沉淀法合成
7
作者 佟永乐 王雅雷 +3 位作者 刘蓉 刘怀菲 武囡囡 程慧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以Er_(2)O_(3)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Er_(2)SiO_(5)粉体。研究了前驱体Si/Er摩尔比、煅烧温度以及反应体系pH值对Er_(2)SiO_(5)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Er_(2)SiO_(5)粉体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 以Er_(2)O_(3)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Er_(2)SiO_(5)粉体。研究了前驱体Si/Er摩尔比、煅烧温度以及反应体系pH值对Er_(2)SiO_(5)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Er_(2)SiO_(5)粉体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前驱体Er/Si摩尔比为20∶12,煅烧温度为1300℃时,Er_(2)SiO_(5)粉体由X2-Er_(2)SiO_(5)纯相组成,具有近球形形貌特征。低Er/Si摩尔比可降低Er_(2)SiO_(5)的结晶温度并促进X2-Er_(2)SiO_(5)的生成,反应体系pH值的升高则对[Si—O—Er]结构的生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Er_(2)SiO_(5)前驱体是以[Si—O—Er]网络结构形式存在的,煅烧过程中通过分解和结构重组逐步生成Er_(2)SiO_(5),Er_(2)O_(3)杂质相的生成是高Er/Si摩尔比前驱体[Si—O—Er]网络结构中的Er^(3+)在Er_(2)SiO_(5)结晶过程中的析出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_(2)SiO_(5)粉体 并流共沉淀法 Er/Si摩尔比 合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etocaloric properties of Nd-doped Gd_(5)Si_(4) microparticles and nanopowders
8
作者 Kaiyang Zhang Huanhuan Wang +1 位作者 Ying Wang Tao W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396-402,共7页
The preparation of materials with enhanced magnetocaloric properties is crucial for magnetic refrigeration. In thisstudy, Nd-doped Gd5Si4 microparticles and nano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the reduction–diffusio... The preparation of materials with enhanced magnetocaloric properties is crucial for magnetic refrigeration. In thisstudy, Nd-doped Gd5Si4 microparticles and nano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the reduction–diffusion method. Theimpact of Nd doping with varying compositions on the structure and entropy chang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was investigated.The Curie temperatures of both the micron- and nano-sized materials ranged from 190 K to 210 K, which were lower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values. Micron-sized samples doped with 1% Nd exhibited superior magnetocaloric properties,demonstrating a maximum entropy change of 4.98 J·kg^(-1)·K^(-1) at 5 T, with an entropy change exceeding 4 J·kg^(-1)·K^(-1)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f approximately 70 K. Conversely, the nanomaterials had broader entropy change peaks butlower values. All samples exhibited a second-order phase transition, as confirmed by the Arrott pl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CALORIC Gd_(5)Si_(4) Nd doping reduction-diffus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3+)敏化的红色荧光粉Na_(5)Y(MoO_(4))_(4)∶Eu^(3+)发光性能研究
9
作者 郭益升 胡正开 +1 位作者 白鑫 熊飞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251,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红色荧光粉,并对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红色荧光粉,并对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的物相结构、发光性能、热稳定性、荧光寿命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掺Eu^(3+)的条件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荧光粉在39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峰值波长在615nm的强红光,其掺杂浓度为x=0.1,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进一步探究Sm^(3+)对Eu^(3+)在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中的敏化增强作用。通过研究该样品不同Sm^(3+)掺杂浓度下的荧光发射谱,发现Sm^(3+)敏化增强的最佳掺杂浓度为y=0.04;相较于单掺Eu^(3+)的样品,Sm^(3+)敏化后的样品其发光强度为原来的113.8%。Sm^(3+)敏化后的样品存在能量传递现象,能量传递机制为Eu^(3+)与Sm^(3+)之间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温度相关荧光发射谱实验结果表明Na_(5)Y_(0.86)(MoO_(4))_(4)∶0.1Eu^(3+),0.04Sm^(3+)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437K时荧光发射强度约为室温时的70%左右,而Na_(5)Y_(0.9)(MoO_(4))_(4)∶0.1Eu^(3+)在437K时的荧光发射强度约为室温时的68%左右。因此,Sm^(3+)敏化的Eu^(3+)掺杂Na_(5)Y(MoO_(4))_(4)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Na_(5)Y(MoO_(4))_(4)∶Eu^(3+) Sm^(3+) 荧光粉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酮-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杜仲水提液多糖含量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李强 唐微 +3 位作者 石园园 李嘉惠 李艳红 刘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70-371,374,共3页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杜仲水提液中总糖含量,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杜仲水提液中单糖含量,多糖含量为总糖与还原糖含量之差。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为其他材料水提液中多糖定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蒽酮-硫酸法 3 5-二硝基水杨酸法 杜仲 水提液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荧光试剂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Triton X-100荧光吸灭法测定痕量钼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筱敏 陈申 潘教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1181-1182,共2页
测钼的荧光熄灭法多采用钼与罗丹明类荧光试剂生成不发荧光的配合物而进行测定,我们最近合成的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结构式见右图,当水溶液中存在Triton X-100时,该配合物具有强烈的荧光;痕量钼的存在可使荧光减弱,据此建... 测钼的荧光熄灭法多采用钼与罗丹明类荧光试剂生成不发荧光的配合物而进行测定,我们最近合成的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结构式见右图,当水溶液中存在Triton X-100时,该配合物具有强烈的荧光;痕量钼的存在可使荧光减弱,据此建立了荧光熄灭测定痕量钼的新方法,该法的灵敏度高(检测限达4×10^(-3)μg/mL)、选择性好、简单、快速,优于文献,本文研究了Mo(Ⅵ)--5′-N-SAF配合物的形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试剂 荧光熄灭法 5'-N-S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试剂的结构与性质研究(Ⅴ)——5-Br-PADAP的酸碱平衡及其在溶液中存在形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克安 童沈阳 +1 位作者 刘锋 李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2-[2-(5-溴-吡啶)偶氮]-5-二乙胺基酚(5-Br-PADAP)的酸碱平衡,实验测得的pH和A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得到了5-Br-PADAP在30%乙醇溶液中的离解常数:pK_(a_1)=-0.12,PK_(a_2)=1.66,pK_(a_3)=12.30;并用HMO量子...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2-[2-(5-溴-吡啶)偶氮]-5-二乙胺基酚(5-Br-PADAP)的酸碱平衡,实验测得的pH和A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得到了5-Br-PADAP在30%乙醇溶液中的离解常数:pK_(a_1)=-0.12,PK_(a_2)=1.66,pK_(a_3)=12.30;并用HMO量子化学计算法确定了5-Br-PADAP在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试剂 离解常数 5-BR-PAD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磺基水杨酸辅助水热法制备Co-Ni层状双氢氧化物及其超电容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方 原长洲 +2 位作者 张校刚 章罗江 徐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75-3180,共6页
采用5-磺基水杨酸(SSA)辅助水热法制备了Co-Ni层状双氢氧化物(CoxNi1-xLDHs),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其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通过调控反应体系中Co、Ni的配比,可以... 采用5-磺基水杨酸(SSA)辅助水热法制备了Co-Ni层状双氢氧化物(CoxNi1-xLDHs),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其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通过调控反应体系中Co、Ni的配比,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CoxNi1-xLDHs.在Co的摩尔分数为0.24时,形成了由纳米片组装的花瓣状纳米球.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这种花瓣状结构的双氢氧化物在1A·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值达到1735F·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层状双氢氧化物 5-磺基水杨酸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法制备5-氟尿嘧啶脂质体及其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奇 邓英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7-89,共3页
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 5 氟尿嘧啶脂质体制剂 .结合冻融法 ,可使 5 氟尿嘧啶的包封率达(45 31± 0 2 0 85 ) % .离心加速实验和 ζ电位的测定进一步验证了冻融法可使脂质体稳定性提高 .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脂质体 冻封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负载原料法合成ZSM-5/SAPO-5复合分子筛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强 李春义 +1 位作者 山红红 杨朝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21-2726,共6页
采用预先负载原料法合成了一系列ZSM-5/SAPO-5(核/壳)双结构分子筛,研究了预负载磷酸的条件对核壳结构分子筛的形成及性质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原料... 采用预先负载原料法合成了一系列ZSM-5/SAPO-5(核/壳)双结构分子筛,研究了预负载磷酸的条件对核壳结构分子筛的形成及性质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原料的预处理条件明显影响磷与ZSM-5间的作用力及复合分子筛的结晶度和颗粒形貌等特性.与常规合成方法相比,在适宜的条件下采用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小颗粒SAPO-5分子筛的形成及其在ZSM-5表面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双结构分子筛 ZSM-5分子筛 SAPO-5分子筛 负载原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种法合成ZSM-5分子筛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艳红 李春义 杨朝合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28,共5页
摘要:以水玻璃为硅源,采用晶种替代有机模板剂在水热条件下合成ZSM-5分子筛。考察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水硅比及合成凝胶pH值对ZSM-5分子筛相对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机体系中,当水硅摩尔比En(H2O)/n(SiO2)]为18时,合成... 摘要:以水玻璃为硅源,采用晶种替代有机模板剂在水热条件下合成ZSM-5分子筛。考察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水硅比及合成凝胶pH值对ZSM-5分子筛相对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机体系中,当水硅摩尔比En(H2O)/n(SiO2)]为18时,合成ZSM-5分子筛的最佳条件为:晶化时间10~13h,晶化温度180℃,凝胶pH控制在9左右。采用XRD、SEM等方法对采用晶种和引入有机模板剂正丁胺两种方法合成的ZSM-5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并以大庆VG0为原料,在重油微反装置上对分子筛进行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原料配比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合成的ZSM-5分子筛样品的结晶度、晶体形貌都相差不大,且具有较高的结晶度;两种方法合成的ZSM-5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晶种 结晶度 水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拨法对CCI模型大鼠外周血清中IL-1β以及脊髓中5-HT_(2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陶艳红 姚斌彬 +5 位作者 于天源 马驰 鲁梦倩 张林峰 吕桃桃 吴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905-909,共5页
目的从行为学和形态学角度探索拨法对CCI模型大鼠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推拿手法模拟仪定性、定量模拟手法,对CCI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光热耐痛阈分析大鼠行为学改善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β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 目的从行为学和形态学角度探索拨法对CCI模型大鼠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推拿手法模拟仪定性、定量模拟手法,对CCI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光热耐痛阈分析大鼠行为学改善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β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中5-HT_(2A)受体的相对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拨法治疗组造模后7天的光热耐痛阈数值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经过拨法治疗20次后(即造模后28天),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拨法组逐渐接近正常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的含量:造模后7天,模型组和拨法组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经过拨法治疗20次后,拨法组IL-1β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性下降(P<0.05)。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中5-HT_(2A)的相对蛋白表达含量:拨法治疗20次后,拨法组脊髓中5-HT_(2A)相对蛋白表达含量明显上调,且已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高于模型组水平(P<0.05)。结论经过拨法治疗,可明显上调CCI模型大鼠的光热耐痛阈值,减轻其痛觉过敏状态;下调CCI模型大鼠外周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表达,达到"消炎镇痛"的作用;上调脊髓中5-HT_(2A)受体的表达,对中枢镇痛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拨法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 白细胞介素1Β 五羟色胺2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HZSM-5催化剂催化环己烯水合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石宇飞 刘杨青 +1 位作者 魏会娟 王向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3-1377,共5页
采用水热法在无胺体系中制备了NaZSM-5分子筛,用硝酸铵进行离子交换,并在300~ 550℃下焙烧制得HZSM-5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HZSM-5催化剂催化环己烯水合制环己醇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RD、FTIR、NH3-TPD和低温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不... 采用水热法在无胺体系中制备了NaZSM-5分子筛,用硝酸铵进行离子交换,并在300~ 550℃下焙烧制得HZSM-5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HZSM-5催化剂催化环己烯水合制环己醇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RD、FTIR、NH3-TPD和低温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HZSM-5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HZSM-5催化剂的性能影响显著,在最佳温度400℃下焙烧时,HZSM-5催化剂的微孔比表面积高达265m2/g,强酸酸量为4.46 mmol/g,环己烯的转化率达14.0%,环己醇的选择性为83.3%.随焙烧温度的升高,HZSM-5催化剂的酸量逐渐减少,尤其是强酸量减少较明显,这是其催化环己烯水合反应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烯 环己醇 焙烧温度 HZSM-5催化剂 无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0.5)Ni_(0.5)Fe_2O_4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及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伟长 张东生 潘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1-244,共4页
以硫酸盐为原料 ,Na2 CO3为添加剂 ,首先制备出碱式碳酸盐前驱体 ,35 0℃通空气焙烧 1h后 ,制备出Zn0 5Ni0 5Fe2 O4纳米晶体 .经过XRD和TEM检测 ,粒径为 5 0nm ,粒度均匀 .在质量分数为 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 ,用稀HNO3调... 以硫酸盐为原料 ,Na2 CO3为添加剂 ,首先制备出碱式碳酸盐前驱体 ,35 0℃通空气焙烧 1h后 ,制备出Zn0 5Ni0 5Fe2 O4纳米晶体 .经过XRD和TEM检测 ,粒径为 5 0nm ,粒度均匀 .在质量分数为 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 ,用稀HNO3调节介质pH =2 5 ,得到Zn0 5Ni0 5F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锌镍铁氧体 纳米粉体材料 制备方法 分散性 Zn0.5Ni0.5Fe204铁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分子筛膜/SiS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政 王燕 +3 位作者 罗民 魏慧丽 陈娟 房俊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05-108,共4页
以生物形态多孔木材SiSiC陶瓷为载体,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其孔道内壁合成了薄且连续、致密的ZSM-5分子筛膜。采用SEM、EDX、BET对多孔ZSM-5/SiSiC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静电组装技术,在木材陶瓷孔道内表面形成了单层、致... 以生物形态多孔木材SiSiC陶瓷为载体,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其孔道内壁合成了薄且连续、致密的ZSM-5分子筛膜。采用SEM、EDX、BET对多孔ZSM-5/SiSiC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静电组装技术,在木材陶瓷孔道内表面形成了单层、致密的分子筛晶种层。在100℃水热合成48h可在SiSiC陶瓷孔道内壁形成平均厚度为120nm的ZSM-5分子筛膜,且很好地复制了陶瓷载体的孔道结构,表现为连续致密的管状结构。制得的分子筛陶瓷复合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微孔体积、ZSM-5分子筛负载量分别为17.8m2/g、0.00413cm3/g、2.36%。延长水热合成时间并不能增加膜的厚度,但ZSM-5分子筛膜表面的n(SiO2)∶n(Al2O3)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分子筛膜 生物形态SiSiC陶瓷 二次生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