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HIPK2调节miR-7-5p/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谷君 任卫东 +4 位作者 李会贤 邓文娟 胡利梅 刘慧颖 蔡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1,267,共6页
目的研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circHIPK2)调节miR-7-5p/转录因子4(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共转染组、敲低circHIPK2组... 目的研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circHIPK2)调节miR-7-5p/转录因子4(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共转染组、敲低circHIPK2组、过表达miR-7-5p组、敲低circHIPK2+敲低miR-7-5p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10 nmol/L AngⅡ,构建高血压损伤模型,转染后测定circHIPK2、miR-7-5p和TCF4 mRNA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OS)表达、抗氧化酶活性、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凋亡相关蛋白和TCF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circHIPK2和TCF4 mRNA表达水平、凋亡率、ROS相对表达、IL-6水平、IL-1β水平、IL-18水平、Bax和TCF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活力、miR-7-5p mRNA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敲低circHIPK2、过表达miR-7-5p均可逆转上述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变化。敲低miR-7-5p可降低敲低circHIPK2对模型组细胞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结论敲低circHIPK2可通过上调miR-7-5p表达而减弱TCF4表达,进而降低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最终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miR-7-5p/TCF4轴 血管紧张素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b-5p靶向VEGFA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燕 郭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20b-5p(miR-20b-5p)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机制,以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的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沸水浴烙铁术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以miR-20b-5p抑制剂(miR-... 目的:探究微小RNA-20b-5p(miR-20b-5p)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机制,以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的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沸水浴烙铁术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以miR-20b-5p抑制剂(miR-20b-5p-antagomir)干预创面组织,以miR-20b-5p-antagomir+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VEGFA进行功能挽救;造模28 d后,检测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含量以及血管新生。以miR-20b-5p-antagomir和miR-20b-5p-antagomir+siRNA-VEGFA分别转染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MEC)-1;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小管形成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创面组织和细胞中VEGFA的表达。结果:miR-20b-5p-antagomir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促进HMEC-1细胞的增殖与小管形成,而siRNA-VEGFA可部分逆转这一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miR-20b-5p靶向VEGFA的表达影响深Ⅱ度烫伤大鼠的创面愈合,抑制miR-20b-5p的表达能促进创面愈合,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0b-5p 度烫伤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miR-21-5p靶向SKP2缓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被引量:2
3
作者 蒋焰 王小勤 +5 位作者 梅鸿 刘鑫鑫 廖贞亮 余琨 冯帮海 覃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298-3305,共8页
目的探讨来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Ⅱ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Ⅱ)外泌体(exosomal,Exos)-miR-21-5p(简称miR-21)靶向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对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 目的探讨来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Ⅱ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Ⅱ)外泌体(exosomal,Exos)-miR-21-5p(简称miR-21)靶向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对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保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60只6~8周龄的SD大鼠,其中30只通过差速贴壁离心法提取原代AEC-Ⅱ并进行培养。密度梯度离心法用于获得AEC-Ⅱ来源的外泌体,密度梯度离心法用于提取AEC-Ⅱ培养基中囊泡,并通过透射电镜及粒径分析对其验证,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以确认miR-21与SKP2的靶向关系。剩余的30只大鼠按照3∶1的雌雄比例混合,以便于进行怀孕检测。将这些新生小鼠随机分为4个不同的实验组:空气对照组(Con组)、高氧处理组(BPD+PBS组)、接受高氧和外泌体治疗的小鼠(BPD+Exos-miR-21组),以及高氧联合外泌体miR-21抑制剂处理组(BPD+Exos-AV-miR-21组)。新生SD大鼠将暴露于85%的氧气环境中,以此建立BPD模型。经过14 d高氧处理后,使用RTq-PCR技术检测肺组织和外泌体中miR-21的表达水平。肺组织经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并计算了平均肺泡线性截距(MLI)和放射状肺泡计数(RAC)。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氧簇(ROS)水平。此外,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SKP2、NR2F2和VEGF-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电镜及粒径分析结果显示AEC-Ⅱ细胞提取的小泡结构物质属于外泌体,miR-21在外泌体中表达显著上调(P<0.01),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证实SKP2为miR-21的作用靶标。与Con组比较,BPD+PBS组及BPD+Exos-AVmiR-21组肺组织HE可见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增大、简化,ROS、MDA、MLI增高及SKP2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RAC、SOD、T-AOC、miR-21下调及NR2F2、VEGF-A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BPD+PBS组比较,BPD+Exos-miR-21组肺组织HE可见无肺泡数目增加,肺泡简化程度好转,同时MLI、ROS、MDA降低及SKP2蛋白表达降低(P<0.01);而ROC、SOD、T-AOC、miR-21上调及NR2F2、VEGF-A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AEC-Ⅱ来源的Exos-miR-21可能靶向SKP2通过促进NR2F2、VEGF-A蛋白表达抑制氧化应激促进肺泡发育改善B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肺泡上皮细胞 外泌体 微小RNA-21-5p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5-咪唑二羧酸配体镉配位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苗 郑易萌 +3 位作者 孙已婷 毛玉玲 朱百丽 崔术新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以4,5-咪唑二羧酸(H_(3)IDC)和四水合硝酸镉(Cd(NO_(3))_(2)·4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配合物{[Cd(H_(2)IDC)_(2)(H_(2)O)_(2)]·_(2)H_(2)O}_n(1)。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S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 以4,5-咪唑二羧酸(H_(3)IDC)和四水合硝酸镉(Cd(NO_(3))_(2)·4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配合物{[Cd(H_(2)IDC)_(2)(H_(2)O)_(2)]·_(2)H_(2)O}_n(1)。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S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荧光光谱(FL)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测定和表征。SXRD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Cd(Ⅱ)离子与H_(2)IDC-阴离子和水分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并通过氢键进一步扩展形成三维结构。室温下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当激发波长为296 nm时,配合物1在598 nm处有最强的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配合物 4 5-咪唑二羧酸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s,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wo zinc(Ⅱ) complexes bearing 5⁃phenyl⁃1H⁃pyrazole group
5
作者 LIU Chao WU Jiang JIN Zhaolei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6-1994,共9页
A novel compound(H_(2)L)SCN(5⁃methyl⁃3⁃phenyl⁃2H⁃pyrazol⁃1⁃ium thiocyanate)has been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thiosemicarbazide with benzoylacetone in ethanol.Two zinccomplexes[Zn(HL)_(2)(NCS)(CH_(3)COO)](1)and[Zn_(... A novel compound(H_(2)L)SCN(5⁃methyl⁃3⁃phenyl⁃2H⁃pyrazol⁃1⁃ium thiocyanate)has been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thiosemicarbazide with benzoylacetone in ethanol.Two zinccomplexes[Zn(HL)_(2)(NCS)(CH_(3)COO)](1)and[Zn_(2)(L)_(2)(HL)_(2)(NCS)_(2)]_(2)·2CH_(3)OH(2)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s of Zn(OAc)_(2)·2H_(2)O or ZnCl_(2)with(H_(2)L)SCN under reflux conditions.Elemental analyse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have con⁃firm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The(H_(2)L)SCN ligand and complex 1 pertain to the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while complex 2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_(1)/n.Additionally,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h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using the agar diffusion method against the bac⁃terial strains(Candida albicans,Staphylococcus aureus,and Escherichia col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gand exhibited relatively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the bacteria,and the complexes possessed stronge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the same bacteria than the free ligand.CCDC:2190252,(H2L)SCN;2190253,1;21902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complex 5⁃phenyl⁃1H⁃pyrazole THIOCYANATE crystal structure BACTE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苷Ⅱ增加5-氟尿嘧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武超 许杜娟 +2 位作者 杨翠 夏泉 张医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Ⅱ增加5-氟尿嘧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5-氟尿嘧啶单独或联合黄芪皂苷Ⅱ作用于细胞后,5-氟尿嘧啶对Hep G2的抑制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丝...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Ⅱ增加5-氟尿嘧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5-氟尿嘧啶单独或联合黄芪皂苷Ⅱ作用于细胞后,5-氟尿嘧啶对Hep G2的抑制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ERK)以及凋亡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活化凋亡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Cleaved caspase 3)、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9(Cleaved caspase 9)的表达。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肝癌Hep G2细胞增殖,联用黄芪皂苷Ⅱ可以显著增加5-氟尿嘧啶对Hep 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联合使用黄芪皂苷Ⅱ和5-氟尿嘧啶能增加Cleaved PARP表达(P<0.05);Hoechst33342验证联合用药组较5-氟尿嘧啶组细胞凋亡水平升高;此外,Western blot结果还显示,黄芪皂苷Ⅱ抑制p-ERK1/2蛋白表达;联用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明显增加5-氟尿嘧啶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P<0.05)。阻断ERK1/2后,黄芪皂苷Ⅱ促进5-氟尿嘧啶诱导的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水平并未明显增加。结论黄芪皂苷Ⅱ增加5-氟尿嘧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ERK1/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 5-氟尿嘧啶 HEPG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溴水杨醛缩乙醇胺Schiff碱Cu(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芳珍 马建平 朱建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The title complex Cu(L)2 [HL=N-(5-bromosalicylidene)-2-aminoethanol]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u(CH3COO)2·H2O with N-(5-bromosalicylidene)-2-aminoethanol in the ethanol.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 men... The title complex Cu(L)2 [HL=N-(5-bromosalicylidene)-2-aminoethanol]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u(CH3COO)2·H2O with N-(5-bromosalicylidene)-2-aminoethanol in the ethanol.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 mental analysis, IR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of the title complex [Cu(C9H9BrNO2)2] belongs to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 n with a=1.319 1(5)nm, b=0.444 58(16)nm, c=1.656 7(6)nm, β=91.226(5)°, V=0.97146(6) nm3, Z=2, Dc=1.879 Mg·m-3, μ=5.264 mm-1, F(000)=542, and final R1=0.0456, wR2=0.0970. The complex comprises a four-coordinated copper! center, with an N2O2 planar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The molecules are connected by hydrogen bonds to form two-dimensional layered structure. CCDC: 274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溴水杨醛缩乙醇胺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Cu(Ⅱ)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晓慧 杨龙虎 +3 位作者 霍燕燕 马盛杰 翟云会 韩权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以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PADMA)为螯合剂,Triton X-114为萃取剂,建立了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超痕量Cu(Ⅱ)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pH、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平衡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浊点萃取的... 以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PADMA)为螯合剂,Triton X-114为萃取剂,建立了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超痕量Cu(Ⅱ)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pH、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平衡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浊点萃取的影响。优化条件为:pH=5.0 HAc-NaAc缓冲溶液,0.35 mL 5.0×10-4 mol/L 5-BrPADMA,1.0mL 1.0%Triton X-114,60℃保温15min。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4.0ng/mL,检出限为0.017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1%(n=10),富集因子为48。方法用于水样中痕量Cu(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7.0%~10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 Cu() TRITON X-114 浊点萃取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1-(2-苯并噻唑)-3-(8-(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喹啉三氮烯(BTSPQT)的合成及其测定铜(Ⅱ)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龙巍然 李映晖 +2 位作者 岑怡红 洪涛 曹秋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9-763,共5页
以2-氨基苯并噻唑和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三氮烯试剂1-(2-苯并噻唑)-3-(8-(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喹啉三氮烯(BTSPQT),并研究了该试剂与Cu2+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含有0.3%Triton X-100的Na2B4O7-HCl缓... 以2-氨基苯并噻唑和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三氮烯试剂1-(2-苯并噻唑)-3-(8-(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喹啉三氮烯(BTSPQT),并研究了该试剂与Cu2+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含有0.3%Triton X-100的Na2B4O7-HCl缓冲体系(pH 8.0)中,BTSPQT与Cu2+在室温下可形成摩尔比为2∶1的紫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2.59±0.40)×109,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0 nm。基于此反应,建立了一种测定Cu2+的光度分析新方法,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61×105L.mol-1.cm-1,线性范围为0.025~0.40 mg/L,且浓度在2.5 mg/L以下的常见离子均不干扰0.40 mg/L Cu2+的测定。将该方法用于面粉和茶叶中铜的直接测定,回收率为96%~10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苯并噻唑)-3-(8-(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喹啉三氮烯 铜()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茸多糖TMSP-5亚组分Ⅱ的美白活性及途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琪 王领 +3 位作者 何聪芬 刘晓英 刘光荣 李富恒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38,共5页
本文初步研究了松茸多糖TMSP-5亚组分Ⅱ的美白作用机理。采用酪氨酸酶抑制实验、细胞水平黑色素测定实验来综合评价TMSP-5亚组分Ⅱ的美白功效;选定MITF、POMC和TYR三个靶基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定量PCR实验,进一步阐明TMSP-5亚组分... 本文初步研究了松茸多糖TMSP-5亚组分Ⅱ的美白作用机理。采用酪氨酸酶抑制实验、细胞水平黑色素测定实验来综合评价TMSP-5亚组分Ⅱ的美白功效;选定MITF、POMC和TYR三个靶基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定量PCR实验,进一步阐明TMSP-5亚组分Ⅱ的美白作用靶点。结果显示,TMSP-5亚组分Ⅱ对酪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25μg/m L时酪氨酸酶抑制率为56.5%;不同浓度(3、30、300μg/m L)的TMSP-5亚组分Ⅱ样品能成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B16细胞内黑色素水平,当浓度为300μg/m L时,TMSP-5亚组分Ⅱ样品能够减少黑色素的含量,且优于熊果苷;TMSP-5亚组分Ⅱ对MITF、POMC、TYR的表达水平均起下调作用,从而影响了黑素的形成。结果表明,TMSP-5亚组分Ⅱ样品具有一定的美白功效。TMSP-5亚组分Ⅱ样品对酪氨酸酶生成的重要基因和主要影响因子的基因水平的表达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减少酪氨酸酶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SP-5亚组分 美白 黑色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介质中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铜(Ⅱ) 被引量:8
11
作者 付佩玉 曹伟 +1 位作者 王正祥 钟红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12-514,共3页
研究了阳离子微乳液CTMAB/n C5H11OH/n C7H16/H2 O介质中Cu(Ⅱ )与 5′ NS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阳离子微乳液对Cu(Ⅱ )与 5′ NSF显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 ,在pH 6.5的KH2 PO4 Na2 HPO4 缓冲体系中 ,Cu(Ⅱ )与 5′ NSF形成 1∶2的... 研究了阳离子微乳液CTMAB/n C5H11OH/n C7H16/H2 O介质中Cu(Ⅱ )与 5′ NS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阳离子微乳液对Cu(Ⅱ )与 5′ NSF显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 ,在pH 6.5的KH2 PO4 Na2 HPO4 缓冲体系中 ,Cu(Ⅱ )与 5′ NSF形成 1∶2的紫红色配合物 ,λmax为 5 60nm ,ε560 =1.38× 10 5L·mol- 1·cm- 1,Cu(Ⅱ )在 0~ 6.5 μg/ 2 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粮食、茶叶、水和饮料中微量铜的测定 ,回收率在 97.5 %~ 10 3.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微乳液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 测定 微量分析 粮食 茶叶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羧基-2,4,5-三氮唑偶氮)-5-乙酰氨基苯酚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德满 蒋华江 叶巧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4-225,共2页
介绍了新显色剂2 (3 羧基 2,4,5 三氮唑偶氮) 5 乙酰氨基苯酚(CTZAAP)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及应用,建立了测定铜的新方法。在pH5.5的HOAc NaOAc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铜(Ⅱ)形成1∶1红色稳定络合物,λmax为561.2nm,铜(Ⅱ)量在0~1.0μg·... 介绍了新显色剂2 (3 羧基 2,4,5 三氮唑偶氮) 5 乙酰氨基苯酚(CTZAAP)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及应用,建立了测定铜的新方法。在pH5.5的HOAc NaOAc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铜(Ⅱ)形成1∶1红色稳定络合物,λmax为561.2nm,铜(Ⅱ)量在0~1.0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6×104L·mol-1·cm-1。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时,不经预分离可直接测定食品及环境水样中的微量铜(Ⅱ),操作简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羧基-2 4 5-三氮唑偶氮)-5-乙酰氨基苯酚 铜() 显色反应 含量测定 吸光光度法 铜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促进海洋真菌Fusarium sp.ZZF51产生代谢产物二(5-丁基-2-吡啶甲酸-N1,O2)合铜(Ⅱ)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倪 邵长伦 +3 位作者 何丽仙 潘嘉慧 佘志刚 林永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2,共4页
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 ZZF51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一金属络合物(1),通过波谱数据和单晶衍射数据解析其结构为二(5-丁基-2-吡啶甲酸-N1,O2)合铜(Ⅱ)。为提高其产量,研究了Cu(Ⅱ)对络合物(1)产量和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 ZZF51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一金属络合物(1),通过波谱数据和单晶衍射数据解析其结构为二(5-丁基-2-吡啶甲酸-N1,O2)合铜(Ⅱ)。为提高其产量,研究了Cu(Ⅱ)对络合物(1)产量和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参与真菌Fusarium sp. ZZF51代谢活动的过程中,Cu(Ⅱ)能显著促使络合物(1)的产生,但对真菌的生长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FUSARIUM sp.ZZF51 代谢产物 二(5-丁基-2-吡啶甲酸-N1 02)合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甲基-3-吡唑甲酸为配体的钴(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伟 程美令 +2 位作者 刘琦 王利东 吴玉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97-2004,共8页
利用5-甲基-3-吡唑甲酸、咪唑和相应醋酸盐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了配合物[M(MPA)2(Im)2].2H2O(1:M=Co;2:M=Ni)(HMPA=5-甲基-3-吡唑甲酸,Im=咪唑)。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循环伏安等对其进行了... 利用5-甲基-3-吡唑甲酸、咪唑和相应醋酸盐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了配合物[M(MPA)2(Im)2].2H2O(1:M=Co;2:M=Ni)(HMPA=5-甲基-3-吡唑甲酸,Im=咪唑)。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循环伏安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参数如下:配合物1和2的晶体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0.847 02(16)nm,b=1.461 5(3)nm,c=0.899 67(17)nm,β=101.759(6)°,V=1.090 3(4)nm3,Z=2;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0.853 59(6)nm,b=1.451 77(9)nm,c=0.889 83(6)nm,β=102.382 0(10)°,V=1.077 04(12)nm3,Z=2。金属离子与来自2个5-甲基-3-吡唑甲酸配体中的2个氮原子及2个氧原子,2个咪唑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中的独立结构单元[M(MPA)2(Im)2].2H2O通过2种分子间氢键(N-H…O和C-H…O)形成三维超分子。循环伏安性质测试表明配合物1和2的电解过程均为准可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甲基-3-吡唑甲酸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L-苏糖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祥德 殷向晨 +3 位作者 朱守荣 林华宽 陈荣悌 张兴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49-853,共5页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三元配合物的含量显著大于二元配合物的含量.即L-苏糖酸能作为金属离子的载体,使金属离子易于与氨基酸或蛋白质结合而被动物吸收利用.α-氨基酸及L-苏糖酸间的相容性及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α氨基酸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增加而增加,二者间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而在L-苏糖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中,由于d-p反馈π键的存在,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取代邻菲咯啉质子化常数的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糖酸 氨基酸 邻菲咯啉 三元 配合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亚红 黄显才 +4 位作者 何金锋 钟志伟 王子芫 黄嘉琪 郑嘉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9-136,共8页
【目的】在甲醇溶剂体系中合成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Schiff碱配体及其Mn(Ⅱ)配合物.【方法】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方法确定它们的分子组成;采用滤纸片法、光还原NBT法及荧光猝灭法测定该配合物的... 【目的】在甲醇溶剂体系中合成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Schiff碱配体及其Mn(Ⅱ)配合物.【方法】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方法确定它们的分子组成;采用滤纸片法、光还原NBT法及荧光猝灭法测定该配合物的抗菌活性、SOD活性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和结论】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Schiff碱配体及其Mn(Ⅱ)配合物的分子组成分别为K2L·3H2O(L=C17H14NO4Cl2-)和K[Mn L(CH3COO)]·2H2O,配合物中Schiff碱配体上的亚胺基N、羧基O及酚羟基O均与Mn(Ⅱ)配位.该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高于配体,且对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高于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其IC50为1.616μmol·L-1;基于静态猝灭机理,该配合物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并与BSA结合形成1种基态复合物,25℃条件下与BSA的结合位点数n约为1,结合常数KA为1.62×106L·mol-1,且分子内可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配合物 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 抗菌活性 SOD活性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1-乙酸合铜(Ⅱ)的合成及其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志平 张强 +2 位作者 宋玉民 黄键 王流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97-1401,共5页
The 5-fluorouracil-1-acetic acid (5FuAA) and its Cu! complex (5FuAACu)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date for the crystal complex was obtained. The interaction of 5-fluorouracil-1-acetic acid (5FuAA) and its Cu! complex (5... The 5-fluorouracil-1-acetic acid (5FuAA) and its Cu! complex (5FuAACu)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date for the crystal complex was obtained. The interaction of 5-fluorouracil-1-acetic acid (5FuAA) and its Cu! complex (5FuAACu) with DNA was also investigated by using spectral, viscometric, electrochemical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The results of interaction with DNA suggest that both 5FuAA and 5FuAACu can bind to DNA in a static electricity attraction mode. But the attraction of 5FuAACu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5Fu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1-乙酸合铜() DNA 静电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Ⅱ)与5-NO_2-PADAT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步明 卢翠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17-619,共3页
镍(Ⅱ)-5-[2-(硝基吡啶偶氮)]-2,4-二甲氨基甲苯络合物在pH7.0的克拉克(Clarklubs)缓冲液中有较灵敏的极谱波,其峰电位Ep为-720mV(vs.SCE),镍浓度在0.01~2.5μg·L^-1。范围内与峰电流I′p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8... 镍(Ⅱ)-5-[2-(硝基吡啶偶氮)]-2,4-二甲氨基甲苯络合物在pH7.0的克拉克(Clarklubs)缓冲液中有较灵敏的极谱波,其峰电位Ep为-720mV(vs.SCE),镍浓度在0.01~2.5μg·L^-1。范围内与峰电流I′p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8ng·L^-1。经多种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电子转移数为2。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I′p的影响,所拟方法已用于铝合金中镍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谱吸附波 镍()络合物 5-[2-(硝基吡啶偶氮)]-2 4-二甲氨基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2-(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胺与Co(Ⅱ)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华定 潘富友 葛昌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4,38,共3页
研究了新显色剂 2 (5 羧基 1,3,4 三氮唑偶氮 ) 5 二乙氨基苯胺与Co(Ⅱ )的显色反应 ,试剂与钴在pH 8.0~ 10 .0范围内形成稳定的紫色络合物 ,其组成比为 3∶1,λmax=5 80nm ,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4 .0 6× 10 4 L·... 研究了新显色剂 2 (5 羧基 1,3,4 三氮唑偶氮 ) 5 二乙氨基苯胺与Co(Ⅱ )的显色反应 ,试剂与钴在pH 8.0~ 10 .0范围内形成稳定的紫色络合物 ,其组成比为 3∶1,λmax=5 80nm ,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4 .0 6× 10 4 L·mol- 1·cm- 1,Co(Ⅱ )在 0~ 0 .8μg·ml- 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该络合物在强酸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可消除大量离子的干扰 ,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方法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维生素B12 和合成工业废水中的微量钴 ,加标回收率为 99.0 %~ 10 2 .0 % ,RSD(n =6 )为 1.3%~ 1.8%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2-5(5-羧基-1 3 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胺 Co() 显色反应 钴() 测定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荣络方对Aβ_(25-35)损伤神经胶质细胞Wnt5α、Fz5、CaMK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瑶 周德生 胡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38-2441,I0010-I0012,共7页
目的:旨在通过细胞实验,从Wnt5a-Fz5-Ca MKⅡ通路揭示活血荣络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分别将Aβ25-35损伤星形胶质细胞铺板,以(2.53)×104/孔的密度接种到96孔... 目的:旨在通过细胞实验,从Wnt5a-Fz5-Ca MKⅡ通路揭示活血荣络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分别将Aβ25-35损伤星形胶质细胞铺板,以(2.53)×104/孔的密度接种到96孔板中,并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2倍活血荣络方组、1倍活血荣络方组、0.5倍活血荣络方组、多奈哌齐组、s FRP组、空白组;待细胞的融合率为85%90%时,含药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含药血清,s FRP组给予s FRP,空白组予以空白血清。取生长对数期细胞加相应刺激分别处理12、24、48、72 h。分别取细胞上清液分离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毒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化学免疫法检测Wnt5、Fz5、Ca MKⅡ的含量。结果:各组OD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2倍活血荣络方组72 h OD值明显高于12 h(P〈0.05),而空白组、s PRF组、2倍、0.5倍活血荣络方组、多奈哌齐组4个时间点见无明显差异(P〉0.05);各给药组细胞活性均高于空白组(P〈0.05),其中2倍活血荣络方组细胞活性最高;s FRP组细胞活性低于空白组(P〈0.05)。各组细胞凋亡数目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其中空白组72 h细胞凋亡比例高于12 h(P〈0.05),s PRF组72 h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12 h;2倍、1倍活血荣络方组、0.5倍活血荣络方组、多奈哌齐组4个时间点见无明显差异(P〉0.05);各给药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低于空白组及s PRF组,其中2倍活血荣络方组细胞活性最高;s FRP组细胞凋亡比例高于空白组(P〈0.05)。各给药组Wnt5α、Fz5、Ca MKⅡ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其中2倍活血荣络方组Wnt5α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空白组明显高于s PRF组(P〈0.05);其它给药组间比较:2倍活血荣络方组明显高于1倍活血荣络方组、多奈哌齐组及0.5倍活血荣络方组(P〈0.01),1倍活血荣络方组与多奈哌齐组Wnt5α表达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此两组Wnt5α表达均高于0.5倍活血荣络方组(P〈0.05)。结论:活血荣络方能有效提高Wnt5α、Fz5、Ca MKⅡ的表达,减轻神经毒性的积累及细胞凋亡反应的发生,保护神经胶质细胞,延缓AD发病进展,其中以2倍活血荣络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荣络方 阿尔茨海默病 Wnt5α Fz5 CaMK Aβ25-35损伤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