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_5/C_6在分子筛基贵金属催化剂上加氢异构化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敏 柳云骐 +2 位作者 李学礼 刘春英 刘晨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9-392,396,共5页
采用HY、HUSY和Hβ等三种常见微孔分子筛负载贵金属Pt、Pd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 ,以C5/C6 为原料 ,系统地比较了它们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为了获得较高的异构化产率 ,催化剂的金属活性组分的加氢功能要与载体的酸功能相平衡 ,同时载体... 采用HY、HUSY和Hβ等三种常见微孔分子筛负载贵金属Pt、Pd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 ,以C5/C6 为原料 ,系统地比较了它们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为了获得较高的异构化产率 ,催化剂的金属活性组分的加氢功能要与载体的酸功能相平衡 ,同时载体要有合适的孔道尺寸和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异构 c5/c6 分子筛 Pt 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溴-7,7-二甲基-7H-苯并[C]芴的合成
2
作者 杨晴 康必显 +1 位作者 王临才 金晶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7,720,共5页
以1-溴萘为原料,合成了5-溴-7,7-二甲基-7H-苯并[C]芴,总产率为63.1%。其中,对中间体2-(1-萘基)苯甲醛、7-甲基-7H-苯并[C]芴和7,7-二甲基-7H-苯并[C]芴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反应条件为:2-(1-萘基)苯甲醛合成中,催化剂Pd(dppf)Cl... 以1-溴萘为原料,合成了5-溴-7,7-二甲基-7H-苯并[C]芴,总产率为63.1%。其中,对中间体2-(1-萘基)苯甲醛、7-甲基-7H-苯并[C]芴和7,7-二甲基-7H-苯并[C]芴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反应条件为:2-(1-萘基)苯甲醛合成中,催化剂Pd(dppf)Cl2质量分数3.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 h,产率96.8%;7-甲基-7H-苯并[C]芴合成中,催化剂Amberlyst 15型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分数0.6%,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4 h,产率95.4%;7,7-二甲基-7H-苯并[C]芴合成中,n(对甲苯磺酸甲酯)∶n(7-甲基-7H-苯并[C]芴)=2.5∶1,反应温度40℃,产率91.0%。产品结构通过1HNMR和ESI-MS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溴萘 5-溴-7 7-二甲基-7H-苯并[c]芴 Pd(dppf)cl2 AMBERLYST 15型离子交换树脂 对甲苯磺酸甲酯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羟基苯甲酸转移加氢制备-3,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 被引量:6
3
作者 郑纯智 张继炎 王日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317,共5页
以3,5 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采用Pd/C〔w(Pd)=5%〕催化剂,通过转移加氢法合成了3,5 二氧代环己烷羧酸。考察了适宜的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条件:浸渍制备的PdCl2/C经氢气还原,以甲酸钠为氢供体,水作溶剂,在90℃下反应2h,经HPLC分析得3,5 二氧... 以3,5 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采用Pd/C〔w(Pd)=5%〕催化剂,通过转移加氢法合成了3,5 二氧代环己烷羧酸。考察了适宜的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条件:浸渍制备的PdCl2/C经氢气还原,以甲酸钠为氢供体,水作溶剂,在90℃下反应2h,经HPLC分析得3,5 二氧代环己烷羧酸的收率为95%。得到的3,5 二氧代环己烷羧酸粗产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品,并以1HNMR和元素分析法进行确证。催化剂经过XRD表征,确认了活性组分是原子态的Pd。并对催化剂失活原因做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加氢 3 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 3 5-二羟基苯甲酸 5%pd/c 甲酸钠 氢供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改性的Pd/C催化剂在转移加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纯智 张国华 +1 位作者 文颖频 张春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8-363,共6页
通过调整Co和Pd的浸渍顺序制备了不同的钴改性的Pd/C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3,5-二羟基苯甲酸转移加氢制备3,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反应中的活性。确认先浸渍钴后浸渍钯、并在300℃以氢气还原得到的Co-Pd/C催化剂具有最佳活性,反应转化率和... 通过调整Co和Pd的浸渍顺序制备了不同的钴改性的Pd/C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3,5-二羟基苯甲酸转移加氢制备3,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反应中的活性。确认先浸渍钴后浸渍钯、并在300℃以氢气还原得到的Co-Pd/C催化剂具有最佳活性,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94.6%和99.5%。对该催化剂以BET、TPR、XRD、SEM、TEM、XP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先浸渍的钴占据了活性炭的微孔使最可几孔径由2.72nm增大为3.32nm,并且与一些对反应不利的官能团作用,使后浸渍的钯主要分布在催化剂的大孔中,避免了过多深度加氢副产物的生成。催化剂活性组分为零价的钯,其平均粒径约10nm,以有利于转移加氢的聚集态存在,使催化剂获得了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 催化剂 3 5-二羟基苯甲酸 转移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樟醇减压精馏残液合成四氢芳樟醇工艺 被引量:2
5
作者 翁羽飞 郭世卓 +3 位作者 朱瑶洁 孙超 王雅辉 奚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6-870,共5页
以脱氢芳樟醇选择性加氢合成芳樟醇减压精馏残液为原料,在不同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等实验条件下,考察Lindlar催化剂、RaneyNi、5%Pd/C对残液中的芳樟醇、二氢芳樟醇加氢反应合成四氢芳樟醇的影响,通过GC/MS、1HNMR确定了反... 以脱氢芳樟醇选择性加氢合成芳樟醇减压精馏残液为原料,在不同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等实验条件下,考察Lindlar催化剂、RaneyNi、5%Pd/C对残液中的芳樟醇、二氢芳樟醇加氢反应合成四氢芳樟醇的影响,通过GC/MS、1HNMR确定了反应主要产物。以5%Pd/C为催化剂,反应温度90~92℃,氢气压力2.0MPa,反应时间4h,m(催化剂)∶m(芳樟醇减压精馏残液)=1.2∶100,残液中的芳樟醇、二氢芳樟醇质量分数分别为59.2%、38.3%,残液合成四氢芳樟醇反应收率96.3%,反应液中的四氢芳樟醇质量分数为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芳樟醇 芳樟醇 二氢芳樟醇 5%pd/c RANEY NI Lindlar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