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湖相白云岩测井识别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心玲 荣焕青 +2 位作者 杨伟 张再昌 漆智先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湖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组分复杂、结构多样,利用测井资料对白云岩岩性进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测井方法工作量大和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利用蛛网图-交会图-主成分分析法融合的方法,构建岩性敏感因子交会图,开展湖相白云岩岩性... 湖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组分复杂、结构多样,利用测井资料对白云岩岩性进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测井方法工作量大和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利用蛛网图-交会图-主成分分析法融合的方法,构建岩性敏感因子交会图,开展湖相白云岩岩性综合识别。研究结果表明:①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沙四段主要由颗粒云岩、微晶云岩、泥晶云岩、砂岩和页岩等组成,其中,颗粒云岩、微晶云岩和页岩为主要岩石类型。②优选6类特征参数分析不同岩石类型蛛网图和交会图的差异,其中,GR和AC可有效区分颗粒云岩,SP对砂岩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在蛛网图与交会图的识别成果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测井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出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75%的主成分F1和F2,建立岩性判别模型,综合识别岩性。③通过产能与取心井验证,岩性识别准确度高达85.4%,明确研究区颗粒云岩在西部以SW—NE走向呈条带状分布,向南部和北部过渡为微晶云岩和泥晶云岩,东部则以不规则分布的砂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白云岩 岩性测井识别 蛛网图 主成分分析法 沙四段 古近系 八面河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膏盐层及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晖 操应长 +3 位作者 姜在兴 王升兰 王艳忠 徐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293,共7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垂向上发育3套膏盐岩,膏盐韵律层具有明显的蒸发成因的沉积序列。膏岩层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从湖盆中心向盆地边缘依次沉积盐岩-石膏-泥膏岩-碳酸盐岩-泥灰岩-碎屑岩。在声波时差计算地层压力系数...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垂向上发育3套膏盐岩,膏盐韵律层具有明显的蒸发成因的沉积序列。膏岩层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从湖盆中心向盆地边缘依次沉积盐岩-石膏-泥膏岩-碳酸盐岩-泥灰岩-碎屑岩。在声波时差计算地层压力系数和实测压力统计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古近系地层压力在垂向上表现为浅层正常压力系统和深层超压系统的"双层结构"。平面上,异常压力的分布范围与膏盐岩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膏盐岩地层的压力封闭和物性封闭的双重封闭机制是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地层超压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分布特征 膏盐岩 沙河街组四段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双清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孔隙度演化模拟 被引量:20
3
作者 孟元林 王又春 +7 位作者 姜文亚 张景军 刘德来 牛嘉玉 孙洪斌 施尚明 古团 修洪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32,共8页
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 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油气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集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孔隙度大于5.8%的地区。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集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储集层预测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的绝对误差为2.7%,而研究区储集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0%~40.0%之间,平均为21.7%,由此可见,所建预测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储集层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四段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储集层质量 孔隙度演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米探1井奥陶系马四段天然气勘探新发现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48
4
作者 付金华 于洲 +4 位作者 李程善 王维斌 黄正良 吴兴宁 王少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27,共11页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取得了天然气勘探新发现,展示了该盆地东部马四段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然而,该区马四段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十分薄弱,制约了该区下一步天然气的勘探部署。为此,基于米...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取得了天然气勘探新发现,展示了该盆地东部马四段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然而,该区马四段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十分薄弱,制约了该区下一步天然气的勘探部署。为此,基于米探1井马四段钻探新成果,综合野外露头、地震、测井、岩心、微观薄片、储层物性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天然气成藏条件,建立了马四段天然气成藏模式,并预测了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带。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四段天然气藏为自生自储油型气藏,烃源岩分布于桃利庙坳陷和米脂坳陷中的马三段—马一段海相地层;②该区马四段沿横山隆起、米脂坳陷中凸起带发育台内滩、台内丘相储层,其中台内滩相储层岩性为砂(砾)屑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晶间(溶)孔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为4.95%,台内丘相储层岩性主要为微生物白云岩、斑状粉晶白云岩、斑状灰质粉晶白云岩和斑状白云质石灰岩,储集空间类型有晶间(溶)孔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为2.47%;③断裂和微裂缝是马三段—马一段海相气源向马四段运移的通道;④马四段发育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其内部及上部地层中发育多套石灰岩和石膏盐岩盖层,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和遮挡条件。结论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四段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是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接替领域,其中榆林—靖边地区的台内滩和神木—米脂地区的台内丘为天然气勘探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米探1井 奥陶系 马家沟组四段 天然气勘探新发现 天然气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友净 林承焰 +1 位作者 董春梅 薛玖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2,17,共7页
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边际稠油油藏开发生产的瓶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4块沙四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其岩... 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边际稠油油藏开发生产的瓶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4块沙四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其岩石矿物学特征不同,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含油性也不同;沙四上亚段为滨浅湖滩坝相沉积,而沙四下亚段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其控制着95%的储量。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1~1.43,突进系数为2.21~5.41,渗透率级差大,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综合评价出了有利的开发层段,其中沙四段4砂层组的3,4小层为有利开发层段,油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可采用小井距强化注水面积井网或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并采取适当的防砂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油田 草4块 沙四段 沉积特征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山西区延长组长4+5至长6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史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顺利 李胜利 +1 位作者 于兴河 杜伟维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374-384,共11页
麻黄山西区长4+5至长6储层为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细砂岩,研究证明砂岩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机械压实与胶结作用是孔隙减少的主要作用,也是本区原生孔隙少、储集物性差的直接原因;而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及有机酸溶蚀作用,尤其是有机酸溶... 麻黄山西区长4+5至长6储层为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细砂岩,研究证明砂岩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机械压实与胶结作用是孔隙减少的主要作用,也是本区原生孔隙少、储集物性差的直接原因;而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及有机酸溶蚀作用,尤其是有机酸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的主要作用,使局部储层物性有所改善,因此次生孔隙是本区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应注重对有利次生孔隙空间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山西区 长4+5至长6段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相及有利储集层分布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雅利 刘鹏 伊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揭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相的分布规律,明确勘探方向,依据岩心、测井、录井、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运用沉积学和储集层地质学理论,在该段划分出4种沉积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滩坝相和湖泊相。并根据层序划分结果,对各体系... 为揭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相的分布规律,明确勘探方向,依据岩心、测井、录井、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运用沉积学和储集层地质学理论,在该段划分出4种沉积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滩坝相和湖泊相。并根据层序划分结果,对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分析化验数据的归纳、总结,明确了8个有利储集体:罗家鼻状构造带砂岩滩坝、缓坡带扇三角洲前缘、义东断裂带生物礁、缓坡带砂质灰岩滩坝、缓坡带灰岩滩坝、陡坡带扇三角洲前缘、缓坡带扇三角洲平原以及缓坡带前扇三角洲,在此基础上预测出4个有利勘探区,即陡坡带扇三角洲前缘区、义东断裂带生物礁区、罗家鼻状构造带砂岩滩坝区及缓坡带扇三角洲—灰岩滩坝—砂质灰岩滩坝混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渤南洼陷 沙河街组 沙四上亚段 沉积相 有利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米脂地区奥陶系马四段储层成因与分布 被引量:23
8
作者 于洲 牛小兵 +5 位作者 张才利 马永威 魏柳斌 董国栋 尹陈 贾佳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48,共11页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米脂地区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首次获得35.24×10^(4)m^(3)/d的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发现,展示出米脂地区奥陶系马四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然而该区马四段储层研究却较为薄弱...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米脂地区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首次获得35.24×10^(4)m^(3)/d的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发现,展示出米脂地区奥陶系马四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然而该区马四段储层研究却较为薄弱,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不清制约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为此,基于野外剖面、地震、测井、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微区碳氧锶同位素等资料,对该区储层特征、成因及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马四段储层岩性主要为斑状粉晶白云岩、斑状灰质白云岩和斑状云质石灰岩,三类岩石储集空间均以晶间孔为主,含少量溶孔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分别为3.08%、1.51%和1.29%;②储层发育主要受生物扰动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断裂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生物扰动作用为储层发育奠定了基础条件,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孔隙的保持,断裂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的裂缝和溶蚀孔进一步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③有利储层分布主要受海平面升降变化、古地理格局和断层控制,纵向上发育于高频向上变浅上部,横向上主要沿地势相对较高的凸起带分布。结论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米脂地区马四段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瑶镇—大保当、神木—花石崖、万镇—米脂和绥德—碛口地区,有利面积达7200 km^(2),为下一步米脂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米脂地区 马四段 储层成因 生物扰动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断裂作用 溶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物源体系多方法表征——以渤海湾盆地沾化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棵 朱筱敏 +5 位作者 杨怀宇 朱世发 董艳蕾 金磊 申婷婷 叶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2-1560,共19页
古物源体系是深时“源—汇”系统研究的重要环节。随着沉积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物源示踪的表征方法已从单一迈向综合、由定性走向定量,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母岩发育特征、物源区构造背景、沉积物路径系统等,进而建立更可靠的古物源... 古物源体系是深时“源—汇”系统研究的重要环节。随着沉积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物源示踪的表征方法已从单一迈向综合、由定性走向定量,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母岩发育特征、物源区构造背景、沉积物路径系统等,进而建立更可靠的古物源体系发育模式。碎屑锆石U-Pb定年等多方法物源体系表征研究表明,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Es_(4)^(x))砂岩样品主要发育岩浆成因的锆石,这些锆石颗粒自形程度较好,具有清晰的岩浆环带,其Th/U>0.4,稀土元素普遍具有“Ce正异常、Eu负异常”特征。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砂岩岩石学特征揭示了研究区沙四下亚段陆源碎屑具有岩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酸性花岗质源岩的属性。母岩的发育与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及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综合优势年龄贡献、母岩属性、岩石学特征、地球动力学背景,最终建立了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古物源体系发育模式,即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同时发育“近源堆积”和“远源供给”两类路径系统,发育东侧中生界岩浆岩主导型物源系、南侧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上古生界/中生界母岩联合控制型物源系、中部混合物源系。其中,东侧物源系和中部物源系的关联性较大,应属于同一沉积物路径系统,南侧物源系相对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四下亚段 锆石U-PB定年 古物源体系 地球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米脂地区奥陶系马四段沉积新认识与有利储集相带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进高 席胜利 +5 位作者 任军峰 尹陈 吴东旭 丁振纯 李维岭 刘雨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37,共10页
近期,米探1井的勘探突破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米脂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具有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然而,对米脂地区马四段沉积相的认识还存在着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勘探进程。为此,基于野外露头、钻... 近期,米探1井的勘探突破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米脂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具有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然而,对米脂地区马四段沉积相的认识还存在着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勘探进程。为此,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微观薄片、测井和碳/氧同位素等基础资料,系统开展了沉积相和有利储层方面的研究,确定了沉积演化模式,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①马四段发育灰质潟湖、台内丘和含云膏坪3种沉积微相,灰质潟湖微相中的石灰岩、灰质围岩δ^(13)C、δ^(18)O与同期海水相似;台内丘微相中的白云质围岩δ^(13)C、δ^(18)O仍处于同期海水值范围,但较灰质潟湖沉积石灰岩偏正;含云膏坪微相中的白云质围岩δ^(13)C、δ^(18)O较同期海水偏负。②马四段可识别出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早期、高位体系域晚期3种沉积模式——海侵体系域期,水体最深,米脂地区为灰质潟湖沉积;高位体系域早期,水体变浅、咸化,凸起带发育台内丘,凹陷区发育灰质潟湖;高位体系域晚期,水体最浅,米脂地区整体演化为含云膏坪沉积。③台内丘内部沉积的微生物白云岩、斑状粉晶白云岩和斑状灰质白云岩发育晶间孔,物性相对较好,是有利沉积相带。结论认为,米脂地区的瑶镇—大保当、神木—米脂、绥德—碛口一带沉积期位于地势较高的凸起带上,且广泛发育台内丘,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米脂地区 奥陶系 马四段 古地理格局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有利储集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微相组合发育特征与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宇慧 朱正平 +2 位作者 罗文军 潘仁芳 刘曦翔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2-1292,共11页
通过岩心观察、镜下鉴定、连井沉积相对比等研究,厘定了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微相组合,并对储层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沉积微相为微生物丘与颗粒滩,垂向上颗... 通过岩心观察、镜下鉴定、连井沉积相对比等研究,厘定了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微相组合,并对储层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沉积微相为微生物丘与颗粒滩,垂向上颗粒滩向上演化为微生物丘,识别出丘基-丘核-丘翼、丘基-丘核-丘盖、丘基-丘核及滩间海-风暴滩4种沉积序列;平面上微生物丘含量由台缘向台内逐渐降低且整体沿台缘带呈西薄东厚的特征。(2)储层主控因素为丘滩复合体和风化壳岩溶作用,丘滩复合体为储层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风化壳岩溶作用极大地改善储层的物性,而埋藏热液作用对储层发育的贡献具有两面性。(3)主要存在2类储层,沉积主控型储层,发育于灯影组四段下部;表生岩溶型储层,发育于灯影组四段上部。研究成果为丰富和完善高石梯地区微生物碳酸盐岩微相分类与储层主控因素分析提供基础材料和研究实例,可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灯影组四段 微相组合 储层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孢粉相特征及其生烃潜力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淼 陈清华 徐金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5,共8页
根据东营凹陷3个钻孔取心井沙河街组四段(Es4)烃源岩样品经过全封闭的孢粉学处理,探索沉积有机质的垂向变化,对深层沉积环境演变及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Es4烃源岩自下而上可识别出3个孢粉相和两个亚相,孢粉相分别以木质... 根据东营凹陷3个钻孔取心井沙河街组四段(Es4)烃源岩样品经过全封闭的孢粉学处理,探索沉积有机质的垂向变化,对深层沉积环境演变及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Es4烃源岩自下而上可识别出3个孢粉相和两个亚相,孢粉相分别以木质组织、微粒状无定型和海绵状无定型优势为特征,亚相以孢型和木质组织丰度相区别;孢粉相的沉积环境分别为边缘浊积、扇三角洲发育的闭塞盐湖、持久分层闭塞超盐湖、封闭型季节分层半咸水深湖、封闭-开放型分层-混合半咸水较深湖,指示东营古湖泊水体逐步加深的沉积过程;随着淡水注入的增加,水体盐度逐步降低,湖泊生产率升高,有机质从以陆源输入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湖泊自身生产为主,有机质丰度逐步提高,烃源岩生烃潜力由较差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有机质 岩心分析 东营凹陷 沙四段 烃源岩 孢粉相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砂砾岩中的深部热流体作用及其地质意义——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民丰—盐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袁静 周涛 +2 位作者 乔俊 杨贵丽 赵广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9-942,共14页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东段民丰—盐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深层砂砾岩为例,通过岩心和扫描电镜观察、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岩心物性和烃源岩热解参数分析等方法,结合构造演化...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东段民丰—盐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深层砂砾岩为例,通过岩心和扫描电镜观察、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岩心物性和烃源岩热解参数分析等方法,结合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背景、地层埋藏史和油气成藏史等研究成果,明确深层砂砾岩中的深部热流体作用标记和时间,并初步探讨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砂砾岩中存在爆裂角砾、立方体黄铁矿等和伊/蒙混层-铁白云石-磷灰石、伊/蒙混层-磷灰石-黄铁矿、绿泥石-磷灰石-黄铁矿、磷灰石-黄铁矿等反映深部热流体作用的岩石学特征和矿物(组合);粘土矿物的垂向演化过程中出现伊/蒙混层比值异常增大、高岭石含量短暂激增的现象;在埋深3400~4800 m处游离烃含量(S_(1))和裂解烃含量(S_(2))异常高,埋深5500 m处S_(1)和S_(2)较低,而热解峰温(T_(max))异常高,在埋深4269~4800 m处的石英裂缝内有异常高温包裹体;天然气稳定碳同位素中δ^(13)C_(CO_(2))值大于-8‰,具有无机成因特征,且具有与深部富CO_(2)热流体作用相关的NaHCO_(3)型地层水。以上现象均反映出民丰—盐家地区沙四段砂砾岩在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经历了富CO_(2)幔源成因的深部流体活动。深部热流体进入砂砾岩储层后对物性起到双重改造作用:引发破裂和促进溶蚀从而改善储层物性;沉淀自生矿物堵塞孔隙,阻碍流体运移,损害储层物性。此外,深部热流体参与沙四下亚段烃源岩热演化及油气生成过程,对烃源岩排烃和原油裂解具有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识标记 油气生成 储层改造 深部热流体 深层砂砾岩 沙河街组四段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