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40^Ar/39^Ar热年代学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江瑜 陈宣华 +4 位作者 丁伟翠 王志宏 陈文 李冰 黄鹏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6-404,共19页
西准噶尔成矿带夹持在天山断裂与额尔齐斯断裂之间,是中亚成矿域西部的核心区域之一,广泛发育晚古生代深成岩浆活动、走滑断裂构造和斑岩铜矿、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本文在西准噶尔成矿带包古图岩体、康德岩体、加曼岩体、库鲁木苏岩体... 西准噶尔成矿带夹持在天山断裂与额尔齐斯断裂之间,是中亚成矿域西部的核心区域之一,广泛发育晚古生代深成岩浆活动、走滑断裂构造和斑岩铜矿、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本文在西准噶尔成矿带包古图岩体、康德岩体、加曼岩体、库鲁木苏岩体、别鲁阿嘎希岩体、哈图岩体、阿克巴斯套岩体、庙尔沟岩体、克拉玛依岩体及红山岩体采集12个样品,通过黑云母和钾长石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给出了该地区40^Ar/39^Ar冷却年龄。其中,黑云母40^Ar/39^Ar年龄处在326-302 Ma范围内,钾长石40^Ar/39^Ar年龄为297-264 Ma,反映了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的区域中温冷却历史。结合前人报道的锆石U-Pb、角闪石40^Ar/39^Ar、辉钼矿Re-Os、磷灰石裂变径迹等年龄数据,构建了西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岩浆侵入,成矿作用与构造抬升,以及晚中生代剥露过程的整个热历史;并与区域左行走滑断裂活动的时间进行了对比,讨论了40^Ar/39^Ar冷却年龄的构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冷却 40^Ar/39^Ar热年代学 晚古生代 西准噶尔 中亚成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开地块西北缘三堡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尚宇 黄锡强 +4 位作者 农军年 何芝慧 孙明行 李伟 谢植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博白‒岑溪断裂带位于云开地块西侧,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有限应变测量、运动学涡度分析及40^Ar-39^Ar年代学研究定量查明了其北东段岑溪市三堡镇一带的韧性变形特征。研究表明三堡韧性剪切带付林指数K为0.07~0.60,罗德参数ν为0.25~0.... 博白‒岑溪断裂带位于云开地块西侧,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有限应变测量、运动学涡度分析及40^Ar-39^Ar年代学研究定量查明了其北东段岑溪市三堡镇一带的韧性变形特征。研究表明三堡韧性剪切带付林指数K为0.07~0.60,罗德参数ν为0.25~0.86,变形强度Es为0.34~0.73,属平面压扁型应变;运动学涡度值Wk为0.75~0.95,属以简单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古差应力值σ为16.7~122.0 MPa;是在印支早期(231.9±2.2 Ma)造山环境,绿片岩相条件下形成的具右行走滑‒逆冲性质的剪切带。这一成果为研究云开地区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地块 韧性剪切带 有限应变 运动学涡度 40^Ar-39^Ar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家军 李志明 +4 位作者 张乾 刘玉平 李朝阳 何明勤 桑海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9-531,共3页
关键词 脉状铜矿床 ^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 年龄测定 同位素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形成时代 被引量:5
4
作者 应汉龙 骆耀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280,共8页
四川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和矿点分布在扬子地块盖层碳酸盐岩和基底元古宙变质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石英斑岩中的北北西和北北东走向断裂中。矿脉为含金黄铁矿—(黝铜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和含金硅化糜陵岩等,围岩... 四川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和矿点分布在扬子地块盖层碳酸盐岩和基底元古宙变质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石英斑岩中的北北西和北北东走向断裂中。矿脉为含金黄铁矿—(黝铜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和含金硅化糜陵岩等,围岩蚀变为硅化、白(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等。用^(40)Ar/^(39)Ar阶段加热法测定瓦斯沟、黄水沟、大岩房、金洞子和金台子5个金矿床蚀变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约22Ma、25~28Ma、20Ma、20Ma和32~34Ma,代表该地区主要金矿床的矿化蚀变时间。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是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早期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时代 40^Ar/39^Ar定年 白云母 石棉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造山带的早期活动及其对造山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勇 李海兵 +2 位作者 王焕 张蕾 李成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57-3972,共16页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映秀-北川同震地表破裂带南段虹口乡八角庙地区发现有假玄武玻璃出露于~240m宽的断裂带内,代表了断裂带以往地震和断裂活动的直接产物。这套假玄武玻璃的高温熔融成因得到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熔融结构的证实。玻璃基质...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映秀-北川同震地表破裂带南段虹口乡八角庙地区发现有假玄武玻璃出露于~240m宽的断裂带内,代表了断裂带以往地震和断裂活动的直接产物。这套假玄武玻璃的高温熔融成因得到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熔融结构的证实。玻璃基质、蚀变矿物和碎屑斑晶的化学分析显示假玄武玻璃继承了碎裂岩/超碎裂岩围岩的主要化学成分,除石英外,主要由长石和云母两种端员组分选择性熔融形成,并呈现出了化学组分分布的不均一性。假玄武玻璃的锆石U-Pb和玻璃基质^(40)Ar/^(39)Ar定年结果证实映秀-北川断裂的古地震发生于229~216Ma的中-晚三叠世,并具有11~14km的震源深度,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早期活动始于印支期的造山运动。伴随着印支造山运动的发生,龙门山断裂带形成了其初始构造框架,并对之后的构造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假玄武玻璃 锆石U—Pb 40^Ar/39^Ar定年 印支造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