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6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型TiO_(2)/C_(3)N_(5)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亚甲基蓝性能
1
作者 胡怀生 张鹏会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0-988,共9页
以钛酸异丙酯和富氮氮化碳(C_(3)N_(5))为原料,通过回流法制备了TiO_(2)/C_(3)N_(5)异质结光催化剂。采用XRD、FT-IR、TEM、UV-vis DRS和PL等手段详细表征了光催化剂的物相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光吸收响应和光生载流子分离重组。以亚甲... 以钛酸异丙酯和富氮氮化碳(C_(3)N_(5))为原料,通过回流法制备了TiO_(2)/C_(3)N_(5)异质结光催化剂。采用XRD、FT-IR、TEM、UV-vis DRS和PL等手段详细表征了光催化剂的物相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光吸收响应和光生载流子分离重组。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了TiO_(2)/C_(3)N_(5)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基于活性基团猝灭和能带理论提出了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TiO_(2)和C_(3)N_(5)之间异质结的构建提升了可见光吸收响应能力,有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质量比为1∶2的TiO_(2)/C_(3)N_(5)异质结光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下MB的降解率最高达到了98.60%。循环使用5次后MB的降解率仍达到了98.30%。S型机理保留了高氧化和还原活性的空穴(h^(+))和电子(e^(-)),通过弯曲能带和内电场的构建实现了高效的电荷分离,体系中产生了大量的超氧自由基(·O_(2)^(-)),实现了MB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N_(5) TiO_(2) 异质结 光催化 亚甲基蓝 s型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点亮天水振兴路
2
作者 焦永清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1期174-176,共3页
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NS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统称为3S技术,是将遥感技术、全球定位导航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相结合,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管理、编辑、分析、显示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RS技术是快速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手段,能... 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NS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统称为3S技术,是将遥感技术、全球定位导航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相结合,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管理、编辑、分析、显示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RS技术是快速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地表的各种变化,也是3S中的主要数据源。GNSS技术是全球导航与定位技术,能够对目标的空间位置进行定位。GIS技术是3S技术的核心部分,主要用来接收RS、GNSS及其他来源的数据,并对其进行集成管理,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通过调查研究3S技术在甘肃省天水市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现状,总结目前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3S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提出3S技术应用于天水市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路和途径,以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进而助力天水市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3S技术的应用
3
作者 张伟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3S技术具体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统称。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应用3S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林业资源测量精度,而且可以减少林业资源测量人力投入,短缩林业资源测量周期。基于此,下文主要以云南省为例,... 3S技术具体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统称。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应用3S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林业资源测量精度,而且可以减少林业资源测量人力投入,短缩林业资源测量周期。基于此,下文主要以云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3S技术的概述,然后探讨了3S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概述及技术路径,以期为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调查规划设计 3s技术 应用概述 技术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基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4
作者 刘志平 于源 +3 位作者 张德文 吴荣谦 吕毅 刘晓菲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70-8079,共10页
半导体光催化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激发催化剂产生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光生载流子的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半导体在光催化领域受到研究关注,然而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可见光利用率低限... 半导体光催化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激发催化剂产生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光生载流子的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半导体在光催化领域受到研究关注,然而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可见光利用率低限制其光催化性能。构建g-C_(3)N_(4)基S型异质结是解决本体载流子易复合的有效方法,促进载流子在空间上的有效分离,抑制载流子复合,进而提高光催化性能。首先介绍S型异质结的机理,继而重点介绍g-C_(3)N_(4)基S型异质结制备方法的特点和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g-C_(3)N_(4)基S型异质结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s型异质结 光催化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异质结c-WO_(3)/h-WO_(3)/WO_(3-x)/Ag_(3)PO_(4)的微观结构及光催化性能
5
作者 孙秀玲 贾珊珊 +3 位作者 刘稼民 姜琦涛 关鹏丽 籍文娟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5,共7页
在边缘伴随少量缺陷的c-WO_(3)/h-WO_(3)/WO_(3-x)多级纳米片表面原位生长Ag_(3)PO_(4)纳米颗粒,制备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c-WO_(3)/h-WO_(3)/WO_(3-x)/Ag_(3)PO_(4)(简称WAP)。通过XRD、UV-vis DRS、XPS、TEM、SEM表征方法,从微观角度分... 在边缘伴随少量缺陷的c-WO_(3)/h-WO_(3)/WO_(3-x)多级纳米片表面原位生长Ag_(3)PO_(4)纳米颗粒,制备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c-WO_(3)/h-WO_(3)/WO_(3-x)/Ag_(3)PO_(4)(简称WAP)。通过XRD、UV-vis DRS、XPS、TEM、SEM表征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其对RhB在可见光下的降解增强机制与结构-性能关系。结果显示:c-WO_(3)与h-WO_(3)质量比约为1:3,晶粒平均尺寸比为2:1,结晶度为64.25%。在可见光照射下,4 min内c-WO_(3)/h-WO_(3)/WO_(3-x)/Ag_(3)PO_(4)对RhB的降解率高达99.31%,降解系数为0.984 min^(-1)。这归因于晶相比例和晶核尺寸匹配的c-WO_(3)与h-WO_(3)形成了多级同质结纳米片,促使Ag_(3)PO_(4)纳米颗粒能够均匀分散其中;且边缘存在少量的WO_(3-x)缺陷结构,有助于氧化钨与Ag_(3)PO_(4)界面之间紧密结合,促使载流子按照S型模式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WO_(3)/h-WO_(3)/WO_(3-x)/Ag_(3)PO_(4) s型异质结 微观结构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S)-3-羟基四氢呋喃
6
作者 李润通 李旭 +3 位作者 袁波 郭敬功 曲戈 孙周通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共7页
(S)-3-羟基四氢呋喃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化学法合成面临手性控制不好、成本高等挑战,作为替代方案,醇脱氢酶可一步催化底物二氢-3(2H)-呋喃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产物。研究通过筛选醇脱氢酶库,获得来源于Aromatoleum a... (S)-3-羟基四氢呋喃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化学法合成面临手性控制不好、成本高等挑战,作为替代方案,醇脱氢酶可一步催化底物二氢-3(2H)-呋喃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产物。研究通过筛选醇脱氢酶库,获得来源于Aromatoleum aromaticum EbN1的醇脱氢酶PED,能够不对称催化还原二氢-3(2H)-呋喃酮合成(S)-3-羟基四氢呋喃。通过反应条件优化,PED催化该反应的转化率>99%,催化效率(k cat/K_(m))为0.40 L/(mmol·s),产物ee值为90%,且维持较好的热稳定性(T_(m)=67℃)。通过计算分析酶关键残基与底物的相互作用,揭示了PED催化底物还原的立体选择性控制机制,即S141、Y151和Y154关键残基与底物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网络,促进形成(S)-前手性构象,辅酶NADH中氢负离子转移至羰基碳原子,将底物还原为(S)-产物。此外,放大反应实验表明PED可耐受400 mmol/L底物浓度,并可在5 h内实现完全转化。通过分离纯化,产物收率为74.7%,ee值为90%。研究挖掘到一个新颖醇脱氢酶PED,并对其酶学性能进行表征,拓展了生物法合成(S)-3-羟基四氢呋喃的酶工具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脱氢酶 生物催化 不对称催化还原 (s)-3-羟基四氢呋喃 辅酶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催化交叉偶联构建C(sp^(3))—S/Se键合成半胱氨酸衍生物
7
作者 代刚良 周丽娟 +3 位作者 张鹏 李鑫雨 肖美球 唐石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5-1124,共10页
发展了一种镍催化β-溴氨基酸酯与硫醚的交叉偶联反应,高效合成一系列新颖的半胱氨酸衍生物。反应使用简单易得、结构稳定的β-溴氨基酸酯和二苯基二硫醚作为偶联前体,在四(三苯基膦)镍(0)/1,10-啡罗啉催化体系下,以中等至良好(58%~82%... 发展了一种镍催化β-溴氨基酸酯与硫醚的交叉偶联反应,高效合成一系列新颖的半胱氨酸衍生物。反应使用简单易得、结构稳定的β-溴氨基酸酯和二苯基二硫醚作为偶联前体,在四(三苯基膦)镍(0)/1,10-啡罗啉催化体系下,以中等至良好(58%~82%)的收率得到半胱氨酸衍生物。此外,该反应采用“一锅法”通过一步合成的策略成功构建了C(sp^(3))-S键,并进一步拓展至C(sp^(3))-O/Se键的高效形成,实现了硒代半胱氨酸和丝氨酸衍生物的模块化合成。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和底物兼容性好,为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半胱氨酸、丝氨酸衍生物的合成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催化 交叉偶联 C(sp^(3))—s C(sp^(3))—O/se键 半胱氨酸衍生物 丝氨酸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Bi_(19)Br_(3)S_(27) S型异质结的高效界面电荷转移用于增强光催化CO_(2)还原
8
作者 李朋 崔元映 +3 位作者 王中辽 Graham Dawson 邵春风 代凯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4,共12页
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进而显著增强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光催化领域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CeO_(2)/Bi_(19)Br_(3)S_(27)S型异质结催化剂,旨在提升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CeO_(2)/Bi_(19)B... 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进而显著增强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光催化领域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CeO_(2)/Bi_(19)Br_(3)S_(27)S型异质结催化剂,旨在提升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CeO_(2)/Bi_(19)Br_(3)S_(27)复合材料的合成不仅改善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还赋予了催化剂更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和更大的驱动力,显著提升了其光催化表现。实验结果表明,CeO_(2)/Bi_(19)Br_(3)S_(27)复合催化剂在CO生成方面的产率达到了13.5μmol g^(-1)h^(-1),远高于单一Bi_(19)Br_(3)S_(27)和CeO_(2)催化剂的产率,分别是单独Bi_(19)Br_(3)S_(27)和CeO_(2)催化剂的5.19倍和2.81倍。这一显著的提升表明,CeO_(2)/Bi_(19)Br_(3)S_(27)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在CO生成反应中展现出了更强的催化能力。此外,CeO_(2)/Bi_(19)Br_(3)S_(27)催化剂在CH_(4)生成方面的产率为4.3μmol g^(-1)h^(-1),较单独CeO_(2)催化剂高出3.1倍,较单独Bi_(19)Br_(3)S_(27)催化剂高出2.7倍,进一步证明了其在CH_(4)生成反应中的优越表现。这些结果表明,CeO_(2)/Bi_(19)Br_(3)S_(27)复合催化剂不仅在CO和CH_(4)生成速率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提升,而且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表明其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改进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未来开发高效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通过构建S型异质结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效率,从而为可持续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s型异质结 CeO_(2) Bi_(19)Br_(3)s_(27) 内置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MgSiO_(3)的结构相变与物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子兴 任政勇 柳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6-689,共14页
MgSiO_(3)是地球地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不同深度以不同结构形式存在,如上地幔的斜方辉石或单斜辉石、下地幔的钙钛矿和后钙钛矿结构。高温高压技术的出现为在实验室模拟地球的内部环境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利用金刚石对顶砧... MgSiO_(3)是地球地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不同深度以不同结构形式存在,如上地幔的斜方辉石或单斜辉石、下地幔的钙钛矿和后钙钛矿结构。高温高压技术的出现为在实验室模拟地球的内部环境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和各式大腔体压机,并结合先进的同步辐射技术,使在实验室研究在数百万个大气压和数千摄氏度下矿物的结构与物性成为可能,为理解地球内部的各种物理现象提供了关键的线索和证据。本文系统总结了MgSiO_(3)体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相图、状态方程、融化曲线、声速及电导率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表明MgSiO_(3)的结构和弹性性质对地幔的动力学过程和地球内部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最后探讨了Fe和Al等元素对MgSiO_(3)结构与物性的影响,以期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iO_(3) 地球地幔 高温高压 结构 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肾S100A8/9及介导的NLRP3/Caspase-1/IL-1β通路的变化
10
作者 冯丹丹 周荧 +4 位作者 庞子瑶 蔡月琴 陈楚 张建友 王德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3-835,共13页
目的探讨S100A8/9及介导的NLRP3/Caspase-1/IL-1β通路在由D-gal诱导的大鼠肾衰老模型和H2O2诱导的HK-2细胞衰老模型中的作用。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gal组,经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150 mg/kg)建立大鼠肾衰老模型,8周后麻醉... 目的探讨S100A8/9及介导的NLRP3/Caspase-1/IL-1β通路在由D-gal诱导的大鼠肾衰老模型和H2O2诱导的HK-2细胞衰老模型中的作用。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gal组,经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150 mg/kg)建立大鼠肾衰老模型,8周后麻醉状态下收集肾标本,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21,p16和p53 mRNA表达水平;SA-β-Gal染色观察肾组织衰老情况,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BUN和CREA含量,检测肾组织中SOD、CAT、GSH-PX和MDA活性,DHE染色观察肾组织ROS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100A8/9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Ⅲ、α-SMA和TGF-β1以及NLRP3/Caspase-1/IL-1β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利用H2O2构建HK-2细胞肾衰老模型,检测衰老蛋白p21、p16表达水平和炎症因子IL-18、TNF-αmRNA表达水平,SA-β-Gal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并使用S100A8/9抑制剂帕奎莫德(paquinimod,PAQ)干预,检测S100A8/9及NLRP3/Caspase-1/IL-1β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D-gal组大鼠肾组织衰老基因p21,p16和p5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显示衰老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血清中BUN和CREA含量上升(P<0.05);组织内CAT、GSH-PX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MDA活性显著增加(P<0.01);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Ⅲ、α-SMA和TGF-β1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组织内ROS含量增多(P<0.05);D-gal组大鼠肾小球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及缺失,肾小囊囊腔和肾小管管腔增大,细胞核深染、固缩,出现大量胶原纤维沉积;S100A8和S100A9蛋白表达增加(P<0.01);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上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增加(P<0.05)。H2O2诱导HK-2细胞衰老后,使用S100A8/9抑制剂PAQ减轻了HK-2细胞衰老情况,衰老蛋白p21、p16表达水平和炎症因子IL-18、TNF-α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SA-β-Gal染色显示衰老细胞数量减少(P<0.01),并抑制S100A8和S100A9蛋白表达(P<0.01)以及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过表达(P<0.05或P<0.01)。结论S100A8/9通过激活NLRP3/Caspase-1/IL-1β通路参与慢性炎症反应,从而促进D-gal诱导的肾衰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老 s100钙结合蛋白A8/9 NLRP3/Caspase-1/IL-1β通路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S对Pd/α-Al_(2)O_(3)催化剂催化草酸二甲酯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赵立红 梁旭 +4 位作者 蒋元力 刘振峰 谢肥东 蔡教民 谢进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7,共7页
草酸二甲酯(DMO)是合成气制乙二醇的中间产品,工业上通常采用CO和亚硝酸甲酯(MN)在Pd/α-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制备DMO,但是在以含CO工业尾气为原料生产DMO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负荷大范围波动的问题,会出现H_(2)S等毒物含量超标情况,因... 草酸二甲酯(DMO)是合成气制乙二醇的中间产品,工业上通常采用CO和亚硝酸甲酯(MN)在Pd/α-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制备DMO,但是在以含CO工业尾气为原料生产DMO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负荷大范围波动的问题,会出现H_(2)S等毒物含量超标情况,因此探究H_(2)S对催化剂的毒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固定床微反装置考察了H_(2)S对利用CO和MN合成DMO的Pd/α-Al_(2)O_(3)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120℃、常压、n(CO)/n(MN)为2.0以及空速为3000 h^(-1)条件下,H_(2)S毒化处理催化剂后,其MN转化率由83%降低至64%左右。对中毒处理后的催化剂进行H_(2)还原处理,发现催化剂活性进一步降低,MN转化率稳定在51%左右。采用XRD、FT-IR、HRTEM和XPS等对新鲜催化剂、中毒处理后催化剂及H_(2)还原处理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H_(2)S优先与催化剂表面Pd活性物种反应生成PdSO_(4)、PdO_(x)-S和PdO_(x)-SO_(x)等惰性物种,Pd颗粒内部仍保持Pd^(0)状态。H_(2)还原处理会脱除掉部分表面硫,部分氧化态Pd物种重新被还原为Pd^(0),但是还原处理造成Pd^(0)颗粒团聚长大。表面PdSO_(4)、PdO_(x)-S和PdO_(x)-SO_(x)等惰性物种占据并覆盖活性中心及Pd^(0)团聚长大是造成催化剂催化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Pd/α-Al_(2)O_(3)催化剂 H2s预处理 再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脒亚磺酸添加剂提升Sb_(2)(S,Se)_(3)薄膜质量及其光伏性能
12
作者 倪晓萌 许方贤 +3 位作者 刘静静 张帅 郭华飞 袁宁一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2-378,I0005-I0007,共10页
硒硫化锑(Sb_(2)(S,Se)_(3))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光伏材料。然而,目前Sb_(2)(S,Se)_(3)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PCE)仍与理论极限有较大差距,这部分归因于Sb_(2)(S,Se)_(3)薄膜中存在严重的载流子复合。本研究采... 硒硫化锑(Sb_(2)(S,Se)_(3))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光伏材料。然而,目前Sb_(2)(S,Se)_(3)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PCE)仍与理论极限有较大差距,这部分归因于Sb_(2)(S,Se)_(3)薄膜中存在严重的载流子复合。本研究采用水热沉积法制备Sb_(2)(S,Se)_(3)薄膜,在前驱体溶液中引入过程性添加剂甲脒亚磺酸(FSA),不仅优化了Sb_(2)(S,Se)_(3)薄膜的(211)、(221)晶面取向和Se/S原子比例,还控制了薄膜中载流子复合中心Sb_(2)O3的含量。添加了FSA的太阳能电池的暗饱和电流密度(J0)和复合阻抗(Rrec)分别为1.10×10^(-5)mA·cm^(-2)和3147Ω·cm^(-2),明显优于参照器件(J0=5.17×10^(-5)mA·cm^(-2),Rrec=974.3Ω·cm^(-2)),表明FSA显著抑制了Sb_(2)(S,Se)_(3)太阳能电池的载流子复合。在AM1.5G太阳光模拟器照射下,添加了FSA的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填充因子(FF)和PCE的平均值分别为0.69 V、18.46 mA·cm^(-2)、63.60%和8.04%,较参照器件(0.67 V、17.82 mA·cm^(-2)、62.27%和7.70%)均明显提升,最优未封装器件PCE达8.21%,在空气中老化120 d仍保持初始PCE的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_(2)(s se)_(3) 添加剂 甲脒亚磺酸 载流子复合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3
作者 刘发强 夏培蓓 吴咏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4,共8页
通过水热法将MoS_(2)负载到介孔类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表面,制备了MoS_(2)/pg-C_(3)N_(4)异质结。采用系列表征技术对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微观形貌、物相晶型、特征基团、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光化学和电化学特性、... 通过水热法将MoS_(2)负载到介孔类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表面,制备了MoS_(2)/pg-C_(3)N_(4)异质结。采用系列表征技术对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微观形貌、物相晶型、特征基团、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光化学和电化学特性、活性基团以及光生载流子重组等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染料作为污染底物,评价可见光驱动下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互相堆叠的形貌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实现了对MB的高效吸附;大比表面积、广泛的光谱吸收范围、高效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和低的电荷传质阻力有效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60min,MoS_(2)/pg-C_(3)N_(4)异质结对MB的降解率达到了99.0%,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等高活性自由基实现了对MB的高效降解。S型电荷转移机理有效保留了空穴和光电子的优异氧化和还原活性,交错的能带结构和内电场实现了高效的电荷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C_(3)N_(4) Mos_(2) 异质结 光催化 s型电荷转移机理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土壤侵蚀监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陆婵 江斌 王邵军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6-65,共10页
土壤侵蚀作为最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及江河湖泊库坝泥沙淤积等诸多环境问题,严重制约“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多方位、多角度、多技术融合的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方... 土壤侵蚀作为最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及江河湖泊库坝泥沙淤积等诸多环境问题,严重制约“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多方位、多角度、多技术融合的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方法,阐明土壤侵蚀形成规律、控制方法与措施,为土壤侵蚀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3S技术作为多学科高度集成的空间、传感、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技术融合,在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分析、管理和应用上具有明显优势,可提升土壤侵蚀时空演替监测的时效性、便捷性、综合性及准确性。通过文献阅读和梳理,系统综述了3S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国内外现状、动态监测、强度评估、机理解析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3S技术在土壤侵蚀模型构建、侵蚀强度评价、影响机理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剖析了3S技术在土壤侵蚀监测模型的技术适用性、准确性及影响因子分析的全面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土壤侵蚀监测研究中应基于3S技术的应用优化,加强适配模型研究、综合影响因子分析及侵蚀治理信息化与精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土壤侵蚀 动态监测 侵蚀强度 侵蚀模型 侵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淑花 《广东蚕业》 2025年第3期45-47,共3页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够帮助林场经营者查清森林资源的质量、数量、种类、分布,摸清其变化规律,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等因素,掌握准确、全面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数据。传统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够帮助林场经营者查清森林资源的质量、数量、种类、分布,摸清其变化规律,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等因素,掌握准确、全面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数据。传统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资金,难以满足当代林业发展需求。3S+无人机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工具。文章基于3S+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以植被资源调查、灾害情况、野生动物资源、林业专题图绘制为切入点,分析了3S+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问题与对策,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3s技术 无人机技术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测绘技术在村庄规划中的应用
16
作者 聂金全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8期135-135,共1页
3S技术是“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统称。在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划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合适的基础地形图,可通过3S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村庄的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及植被覆盖等信息,为村庄... 3S技术是“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统称。在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划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合适的基础地形图,可通过3S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村庄的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及植被覆盖等信息,为村庄规划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测绘 村庄规划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包头市达茂旗土地利用类型及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17
作者 张心贝 杨光 +1 位作者 尚佳佳 郑路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以1995-2024年陆地卫星(Landsat)影像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7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下... 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以1995-2024年陆地卫星(Landsat)影像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7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下文简称达茂旗)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通过高光谱遥感影像,探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定量评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LUCC)对植被指数的影响,再运用莫兰指数(Moran’s I)对NDVI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茂旗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其次为未利用地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9809hm^(2),主要由草地和耕地转化而来;未利用地面积减少18740 hm^(2),主要转出为草地。全旗NDVI增长明显,研究区整体呈变绿趋势;各地类植被指数均有提高,其中草地和未利用地占主导地位。达茂旗植被指数整体呈显著正相关,植被覆盖均呈空间集聚状态;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达茂旗南部呈高值区集聚状态,植被覆盖较好,北部呈低值区集聚状态,植被覆盖较差。研究结果可为达茂旗生态修复和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 土地利用 NDVI 空间自相关 达茂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平台的林草资源监测与优化
18
作者 姜力 《江西农业》 2025年第3期97-99,共3页
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快速发展,3S技术在林草资源监测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基于3S平台的林草资源监测体系,实现对林草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精准管理,这对于提升林草资源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快速发展,3S技术在林草资源监测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基于3S平台的林草资源监测体系,实现对林草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精准管理,这对于提升林草资源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结合3S技术特点,深入分析林草资源监测现状,探索构建智能化监测平台,实现林草资源的科学监测与优化管理,为林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林草资源 监测体系 资源优化 智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晨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森林经营管理单位或行政区域为调查总体,将清查区域内森林资源变化情况、经营成果为目标开展相应活动,保证森林经营方案、采伐限额等编制能做到有据可依。但以往调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效率低、花费时间长...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森林经营管理单位或行政区域为调查总体,将清查区域内森林资源变化情况、经营成果为目标开展相应活动,保证森林经营方案、采伐限额等编制能做到有据可依。但以往调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效率低、花费时间长等缺点,无法满足林业建设需求。因此,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利用尤为重要。本文即围绕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展开,以临汾市尧都区国有林场为例,深入分析3S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新绛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20
作者 郭文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9期173-178,共6页
为探明山西省新绛县近2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该农业县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基于3S技术,以新绛县2000年、2010年和2021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经过ENVI和ArcGIS软件处理,结合GPS实地调查,采用人工目视解译判读及精度验证的方法,对新... 为探明山西省新绛县近2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该农业县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基于3S技术,以新绛县2000年、2010年和2021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经过ENVI和ArcGIS软件处理,结合GPS实地调查,采用人工目视解译判读及精度验证的方法,对新绛县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统计提取,并转换为图表和转移矩阵,再结合社会环境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1年,新绛县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耕地,其次是建设用地,分别呈减少和增加趋势,各地类之间存在转移情况。在新绛县22年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其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与政府政策、经济发展、人口因素3个方面有关。未来新绛县需要维持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并完善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 城市化 社会环境 山西新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