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printing of integrated spheres as a superior support of phosphotungstic acid for deep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fuel 被引量:4
1
作者 Jie Zhu Peiwen Wu +8 位作者 Linlin Chen Jing He Yingcheng Wu Chao Wang Yanhong Chao Linjie Lu Minqiang He Wenshuai Zhu Huaming L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91-97,I0004,共8页
Construction of catalysts with integral structure for oxidative reaction process is an essential promotion to catalyst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In this work,a 3D printing method was employed to prepare 3D printed sp... Construction of catalysts with integral structure for oxidative reaction process is an essential promotion to catalyst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In this work,a 3D printing method was employed to prepare 3D printed spheres(3D-PSs),followed by carbonization to form 3D carbon spheres(3D-CSs).Then,a 3D-CSs supported phosphotungstic acid(HPW/3D-CSs)was prepared for deep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owder catalysts,the as-prepared catalyst is easy to be operated and separated from oil products.The supported catalyst possesses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the removal of DBT,4-MDBT and 4,6-DMDBT in fuel oil,reaching^100%of sulfur removal.The effects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n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were considered to optimize reaction conditions.Moreover,the catalyst shows excellent thermal and chemical stability,with no obvious decrease in desulfurization activity after 5 cycles.GC–MS analysis indicates DBT sulfone was the solely oxidized product of D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RINTING INTEGRATED SPHERES Supported catalyst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a 3D-printed liquid lithium divertor target plat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high-density plasma
2
作者 苑聪聪 叶宗标 +9 位作者 刘建星 郭恒鑫 彭怡超 廖加术 陈波 陈建军 王宏彬 韦建军 张秀杰 芶富均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12-120,共9页
A liquid Li divertor i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future fusion devices.In this work a new divertor model is proposed,which is processed by 3D-printing technology to accurately control the size of the internal capil... A liquid Li divertor i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future fusion devices.In this work a new divertor model is proposed,which is processed by 3D-printing technology to accurately control the size of the internal capillary structure.At a steady-state heat load of 10 MW m^(-2),the thermal stress of the tungsten target is within the bearing range of tungsten by finite-element simulation.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wicking ability of the capillary structure,the wicking process at 600℃ was simulated by FLUENT.The result was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s.Within 1 s,liquid lithium was wicked to the target surface by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and quickly spread on the target surface.During the wicking process,the average wicking mass rate of lithium should reach 0.062 g s^(-1),which could even supplement the evaporation requirement of liquid lithium under an environment>950℃.Irradiation experiments under different plasma discharge curr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linear plasma device(SCU-PSI),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vapor cloud during plasma irradiation was analyzed.It was found that the target temperature tends to plateau despite the gradually increased input current,indicating that the vapor shielding effect is gradually enhanced.The irradiation experiment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3D-printed tungsten structure has better heat consumption performance than a tungsten mesh structure or multichannel structure.These results reveal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and feasibility of a 3D-printed porous capillary structure in plasma-facing component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liquid-solid combined target de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ion DIVERTOR 3d-printing TUNGSTEN LITHIUM liquid me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Printed MOF Monoliths:Fabrication Strategies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3
作者 Hossein Molavi Kamyar Mirzaei +4 位作者 Mahdi Barjasteh Seyed Yahya Rahnamaee Somayeh Saeedi Aliakbar Hassanpouryouzband Mashallah Rezakazemi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358-405,共48页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have been extensively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types of porous and crystalline organic-inorganic materials,thanks to their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high porosity,tailora...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have been extensively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types of porous and crystalline organic-inorganic materials,thanks to their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high porosity,tailorable structures and compositions,diverse functionalities,and well-controlled pore/size distribution.However,most developed MOFs are in powder forms,which still have some technical challenges,including abrasion,dustiness,low packing densities,clogging,mass/heat transfer limita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d mechanical instability during the packing process,that restrict their applicability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Therefore,in recent years,attention has focused on techniques to convert MOF powders into macroscopic materials like beads,membranes,monoliths,gel/sponges,and nanofibers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 technology has achieved much interest because it can produce many high-resolution macroscopic frameworks with complex shapes and geometries from digital models.Therefore,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3D printing strategies with MOFs and MOF-based materials for fabricating 3D-printed MOF monolith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emphasizing water treatment and gas adsorption/separation applications.Herein,the various strategie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3D-printed MOF monoliths,such as direct ink writing,seed-assisted in-situ growth,coordination replication from solid precursors,matrix incorporation,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and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are described with the relevant examples.Finally,future directions and challenges of 3D-printed MOF monoliths are also presented to better plan future trajectories in the shaping of MOF materials with improved control over the structure,composition,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3D-printed MOF monoli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 3d-printing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SHAPING MONOLIT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3HT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环境稳定性提升
4
作者 李强 丁莉峰 +4 位作者 李磊磊 李禹文 李鑫旺 马佳楠 桑胜波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共9页
电子设备领域对高稳定性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解决有机材料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影响晶体管稳定性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新型OTFT,并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来提高其环境稳定性:对晶体管进行表面钝化处理,利用钝化层的高化学稳定... 电子设备领域对高稳定性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解决有机材料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影响晶体管稳定性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新型OTFT,并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来提高其环境稳定性:对晶体管进行表面钝化处理,利用钝化层的高化学稳定性隔绝空气中的氧分子和水分子;利用聚(3-己基噻)(P3HT)共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源层获得高抗氧化性和抗水解能力。测试结果表明,经过60d后器件载流子迁移率仅降低到原始值的87.91%,电流开关比降低到原来的81.90%,说明本文提出的环境稳定性提升方法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己基噻吩)(P3HT) 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 稳定性提升 表面钝化 有源层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
5
作者 杨飞龙 向鑫 +2 位作者 胡立 张桂凯 陈长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于此,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存在形式、电荷态及相对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从形成能观点来看,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形成有利,且α-Al_(2)O_(3)中空位型点缺陷对氢的捕陷能力因铀的引入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α-Al_(2)O_(3)基内壁阻氚涂层在氚工艺系统铀床中应用的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点缺陷 氢相关缺陷 相互作用 α-Al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状C_(3)N_(5)负载微纤化纤维素复合体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研究
6
作者 张婷 冯成启 +2 位作者 那海宁 刘斐 朱锦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75,共4页
采用KBr作为软模板引导富氮前躯体3-氨基-1,2,4-三氮唑经热聚合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棒状C_(3)N_(5)(R-C_(3)N_(5))。利用R-C_(3)N_(5)上含氮官能团的作用将粘胶纤维转化制备成微纤化高长径比的纤维素(MFC)相互堆叠的稳定网络结构,进而... 采用KBr作为软模板引导富氮前躯体3-氨基-1,2,4-三氮唑经热聚合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棒状C_(3)N_(5)(R-C_(3)N_(5))。利用R-C_(3)N_(5)上含氮官能团的作用将粘胶纤维转化制备成微纤化高长径比的纤维素(MFC)相互堆叠的稳定网络结构,进而将R-C_(3)N_(5)均匀负载嵌入到MFC堆叠的网络中组装成R-C_(3)N_(5)@MFC复合体。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R-C_(3)N_(5)@MFC能够对盐酸四环素(TC)产生高效催化降解。经光照120min后,TC的降解率为89%,催化降解速率为0.0155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C_(3)N_(5) 比表面积 微纤化纤维素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CVD的β-Ga_(2)O_(3)同质外延与Al掺异质结外延生长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洋 何云龙 +4 位作者 陈谷然 陆小力 郑雪峰 马晓华 郝跃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β-Ga_(2)O_(3)是一种具有超宽带隙、高临界击穿场强和优异的巴利加优值的半导体材料,近年来在电力电子与深紫外光电探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技术凭借其... β-Ga_(2)O_(3)是一种具有超宽带隙、高临界击穿场强和优异的巴利加优值的半导体材料,近年来在电力电子与深紫外光电探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技术凭借其高生长速率、精确的膜厚控制、优异的薄膜质量和大尺寸生长等优势,成为未来β-Ga_(2)O_(3)走向产业化的潜在方法,并已被广泛应用于β-Ga_(2)O_(3)的外延生长研究。本文对几种常见晶向的β-Ga_(2)O_(3) MOCVD同质外延生长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极具潜力的β-(Al_(x)Ga_(1-x))_(2)O_(3)的MOCVD外延生长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基于MOCVD技术的β-Ga_(2)O_(3)同质外延生长以及β-(Al_(x)Ga_(1-x))_(2)O_(3)生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同质外延 β-(Al_(x)Ga_(1-x))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淡水湖盆细粒沉积成因机制及页岩油储集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为例
8
作者 刘显阳 刘江艳 +6 位作者 王秀娟 郭芪恒 吕奇奇 杨智 张岩 张忠义 张文选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长73亚段沉积期研究区古环境整体表现为温暖湿润、梅雨事件频发、水体深度较大的淡水湖盆特征,古地貌呈现西南陡、东北缓的不对称型,可进一步细分为湖底深洼、古沟道、湖底古脊等微古地貌单元。②长73亚段发育一套极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凝灰岩等细粒沉积,垂向多呈薄互层—纹层组合分布,砂岩粒径大多小于62.5μm,单层厚度为0.05~0.64 m,含完整植物碎片,发育波状层理、逆粒序-正粒序组合、爬升沙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揭示异重流沉积成因。③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再现了异重流搬运过程及沉积特征,主要表现为初期的密度流速差造成头部较厚且粒径较大,上部较薄且粒径偏小的特征;中期滑水作用促使流体头部抬升并向前快速搬运,由此产生的多个“新前端”促使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细粒砂岩向湖盆中部长距离搬运。④明确了盆地西南部细粒砂质岩以异重流成因为主,指出频繁发育的洪水事件、西南部陡坡地形是异重流发育的主控因素。⑤长73亚段砂岩、泥页岩发育微纳米孔喉系统,不同岩性均含油,但可动油含量差异大,砂岩中可动油含量最大。⑥明确了长73亚段多期异重流砂岩与泥页岩形成的细粒沉积复合体具有“整体含油、差异储集”特征,低TOC泥岩与粉砂岩组合为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异重流 水槽模拟实验 储集特征 长7_(3)亚段 三叠系延长组 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TiO_(2)-Fe_(2)O_(3)/C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研究
9
作者 李洁 张佳 +1 位作者 陈连喜 吕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介孔结构。同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实,在空气条件下煅烧后,衍生物仍保留了N和C成分。此外,将制备的N掺杂树枝状双金属结构多孔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用于降解亚甲基蓝(MB)染料。结果表明:N掺杂TiO_(2)-Fe_(2)O_(3)/C比N掺杂非Fe参与的TiO_(2)/C和非N非Fe掺杂TiO_(2)/C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且N掺杂TiO_(2)-Fe_(2)O_(3)/C对MB染料的有效降解率达到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基-MOFs Fe基-MOFs TiO_(2)-Fe_(2)O_(3)/C N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MP-3、TIMP-1水平及SPARCC评分在活动期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10
作者 刘博 黄志坚 米存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82-85,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及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骶髂关节炎症(SPARCC)评分在活动期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疾病活动度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按标准入组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 目的 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及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骶髂关节炎症(SPARCC)评分在活动期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疾病活动度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按标准入组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axSpA患者35例,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治疗12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MMP-3、TIMP-1水平及SPARCC评分,分析三者与基于CRP计算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CRP)、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三者治疗前后差值对治疗产生应答的效能。结果 治疗后血清MMP-3水平、SPARCC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下降,血清TIMP-1水平显著上升(P <0.05)。治疗前血清MMP-3水平与BASDAI、ESR、CRP呈正相关,血清TIMP-1水平与CRP呈负相关,SPARCC评分与BASDAI、CRP呈正相关(P <0.05);治疗后,上述各指标之间未见相关性。MMP-3、TIMP-1、SPARCC差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0.667、0.770。结论 血清MMP-3、TIMP-1水平及SPARCC评分对axSpA病情活动、治疗应答情况的评估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SPARCC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痰化瘀补肾方辅助TCRA对宫腔粘连患者TGF-β_(1)及Smad2/3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黎丽娜 侯建峰 +4 位作者 杜娟 李丽慧 钟文珍 张潇涵 吴怡平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补肾方辅助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治疗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粘连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Smad2/3...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补肾方辅助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治疗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粘连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Smad2/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IUA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TCRA术后,试验组予中药祛痰化瘀补肾方治疗,对照组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复查宫腔镜。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粘连组织中TGF-β_(1)与Smad2/3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粘连范围、性质、输卵管开口状态、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状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5.0%(19/20)]高于对照组[86.7%(2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_(1)与Smad2/3在IU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内膜(P<0.05)。治疗后,患者宫腔恢复正常者治疗组占46.7%(14/30)、对照组占45.0%(9/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908)。两组仍有粘连者,治疗后TGF-β_(1)和Smad2/3表达积分均下降(P<0.05),但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补肾方辅助TCRA治疗IUA临床疗效与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效果相当,对TGF-β_(1)、Smad2/3表达的影响与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接近;调节TGF-β_(1)/Smad信号通路是祛痰化瘀补肾方治疗IUA可能的现代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祛痰化瘀补肾 转化生长因子β_(1) SMAD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TiO_(2)复合溶胶性能测定及覆膜参数研究
12
作者 郭雅妮 王佳庆 +3 位作者 詹辉 陈维星 张博怡 同帜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4-110,120,共8页
为提升多孔陶瓷膜性能,优化Al_(2)O_(3)-TiO_(2)复合溶胶对陶瓷膜支撑体的覆膜条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溶胶涂膜液,粉煤灰为骨料制作陶瓷膜支撑体,以浸渍提拉法将涂膜液与支撑体进行涂膜复合,探究涂膜过程中涂膜次数、提拉速度、... 为提升多孔陶瓷膜性能,优化Al_(2)O_(3)-TiO_(2)复合溶胶对陶瓷膜支撑体的覆膜条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溶胶涂膜液,粉煤灰为骨料制作陶瓷膜支撑体,以浸渍提拉法将涂膜液与支撑体进行涂膜复合,探究涂膜过程中涂膜次数、提拉速度、浸渍时间等因素对支撑体覆膜的影响。通过测定覆膜支撑体纯水通量、抗折强度、微观形貌及膜附着力等因素表征其覆膜效果。结果表明:Al_(2)O_(3)-TiO_(2)复合溶胶涂膜次数为3次、浸渍时间为60 s、提拉速度恒定为3 mm/s时,所得覆膜后陶瓷膜层厚度均匀、表面形貌较为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TiO_(2)复合溶胶 粉煤灰 多孔陶瓷膜 纯水通量 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岁婴幼儿托育照护课程方案编制三“度”
13
作者 黄小莲 沈利 邵丽美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0~3岁婴幼儿托育被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托有所育”“托有优育”“托有善育”成为社会和国家关注的大事。0~3岁婴幼儿托育照护课程方案的编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促进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基于脑科学、成熟理论、生活教育、感官教育... 0~3岁婴幼儿托育被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托有所育”“托有优育”“托有善育”成为社会和国家关注的大事。0~3岁婴幼儿托育照护课程方案的编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促进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基于脑科学、成熟理论、生活教育、感官教育的理论限度;遵从婴幼儿年龄发育特点把握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尺度;在照护与教育、情感与认知、个体与群体、婴幼儿与照护者、家庭与机构之间建立积极温暖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3岁婴幼儿 托育照护课程方案编制 限度 尺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矩形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方法研究
14
作者 刘朝晖 彭乐钦 +2 位作者 李沛奇 杨宝娥 王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67,共10页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11.88、12.70、17.53μm,通过将高温电阻率法和像素法相结合获得了3D打印通道的实际内径和壁厚,修正了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的内壁温和热流密度,建立了3D打印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参数如下:压力处于15~20 MPa范围、质量流速在12450~24900 kg·m^(-2)·s^(-1)之间、热流密度为5~15 MW·m^(-2)、流体温度为-150℃。研究结果表明: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受到热流密度、流体温度和质量流速的影响;流体温度处于50~135℃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约25%~33%;热流密度处于5.0~15.0 MW·m^(-2)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8.3%;质量流速为12450~24900 kg·m^(-2)·s^(-1)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60.2%。粗糙度增加对火箭煤油流动换热起到强化作用,粗糙度从11.88μm增加到17.53μm时,换热强化幅度超过20%以上。该研究可为3D打印通道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矩形通道 流动换热 粗糙度 火箭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温经汤通过PI3K/Akt/mTOR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自噬的影响
15
作者 张翼 吴璐璐 +3 位作者 贺冰 梁莹莹 唐俐 谭泉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体外实验探讨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温经汤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GEO数据库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靶点并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预测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核心靶...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体外实验探讨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温经汤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GEO数据库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靶点并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预测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核心靶点并对核心靶点-药物配体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获得温经汤有效成分117种,对应靶点248个;GEO数据库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差异基因5312个;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在作用靶点97个,核心靶点为IL6、TNF、EGFR。子宫内膜异位症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内吞作用、钙信号通路、自噬、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表明IL6、TNF、EGFR与相应药物配体结合稳定。体外实验表明,温经汤可抑制PI3K/Akt/mTOR通路表达,促进LC3Ⅰ向LC3Ⅱ转化,增加Beclin-1表达,抑制P62表达。温经汤还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异性生物标志物CA125表达,减少异位内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增殖。结论温经汤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通过抑制PI3K/Akt/mTOR表达逆转自噬抑制是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物信息学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通过促进lncRNA MEG3表达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6
作者 李能 来坚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C57BL/6J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289 mg·kg^(-1)当归多糖干预)、阳性对照组(217 mg·kg^(-1)羟苯磺酸钙干预)、模型组...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C57BL/6J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289 mg·kg^(-1)当归多糖干预)、阳性对照组(217 mg·kg^(-1)羟苯磺酸钙干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每组6只,选取6只正常小鼠设为空白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28 d。ARPE-19细胞高糖培养基(25 mmol·L^(-1)葡萄糖)培养建立DR细胞模型,设为阴性对照组(对照载体)、lncRNA MEG3组(lncRNA MEG3过表达载体)、模型组(未转染载体的DR细胞),未经25 mmol·L^(-1)葡萄糖处理的细胞设为空白组,均培养24 h。检测小鼠空腹血糖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lncMEG3 mRNA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ARPE-19细胞的细胞活性;ELISA实验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和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和ARPE-19细胞中细胞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NLRP3、IL-1β及IL-1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糖含量较空白组上升,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血糖含量较模型组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损伤严重,细胞排列紊乱、疏松;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排列较整齐、紧密,组织损伤减轻。空白组、模型组、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lncMEG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5±0.114、0.423±0.054、0.701±0.101及0.593±0.084。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lncMEG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CCK-8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MEG3组ARPE-19细胞在48、72 h时存活率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与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与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MEG3组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当归多糖可通过促进lncRNA MEG3表达,下调炎症因子IL-1β与IL-6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NLRP3、IL-1β及IL-18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lncRNA MEG3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时间和Sb添加对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行为的影响
17
作者 涂文斌 胡志华 +3 位作者 邹雨柔 刘冠鹏 王善林 陈玉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194,共6页
无铅钎料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是影响焊点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工作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时效时间和Sb添加对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及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 无铅钎料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是影响焊点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工作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时效时间和Sb添加对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及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逐渐增加,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为γ-Cu_(5)Zn_(8)相。Sb添加会减小长时效后的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其生长系数从0.67μm/h^(1/2)降至0.56μm/h^(1/2)。随着时效时间延长至168 h,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除了γ-Cu_(5)Zn_(8)相外,还会在靠近Cu基板处形成Cu_(6)Sn_(5)相和靠近钎料侧形成扩散反应层,Sb元素会扩散到焊点界面处Cu_(6)Sn_(5)相中,以固溶体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时间 Sb添加 Sn-9Zn-3Bi钎料 界面组织 生长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3D之蜡印,扬蓝染之精华
18
作者 周青青 金芸如 +4 位作者 贺延年 吕景春 郭岭岭 何雪梅 周天池 《山东纺织经济》 2025年第1期28-32,45,共6页
蜡缬工艺(蓝染)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和文化艺术发展史中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蜡缬手工艺术的传统工艺步骤与3D打印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技艺,采用3D打印技术,对蜡染模具... 蜡缬工艺(蓝染)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和文化艺术发展史中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蜡缬手工艺术的传统工艺步骤与3D打印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技艺,采用3D打印技术,对蜡染模具进行设计及制作,织物绘蜡效果较好;采用靛蓝、活性染料对防印织物进行冷染,既弘扬了传统蓝染技术,又丰富了织物色彩。蜡缬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推动我国非遗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缬工艺 3D打印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水平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关系
19
作者 吴晓丽 陈大双 +1 位作者 李琪琪 李上达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80例,纳入骨质疏松组;另选同期就诊的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纳...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80例,纳入骨质疏松组;另选同期就诊的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FGF1、Chi3L1、骨代谢及糖脂代谢指标水平;Pearson系数分析血清FGF1、Chi3L1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FGF1、Chi3L1对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FGF1、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甲状旁腺激素(PTH)、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Chi3L1、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T-PⅠNP)、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N)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FGF1与β-CTX、PTH呈正相关,与T-PⅠNP、25-OH-D、OCN呈负相关(P<0.01);而血清Chi3L1与β-CTX、PTH呈负相关,与T-PⅠNP、25-OH-D、OCN呈正相关(P<0.01)。FGF1、Chi3L1、T-PⅠNP、25-OH-D、β-CTX、PTH、OCN是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FGF1、Chi3L1诊断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803。结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FGF1、Chi3L1水平存在异常,且与患者骨代谢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代谢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相关性 危险因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资产3D建模和场景生成领域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方捷新 《现代电影技术》 2025年第2期39-44,共6页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推动下,3D建模、数字资产构建、地形编辑、场景搭建等工作已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工具。本文概述了3D建模和场景生成解决方案,深入研究并对比了AIGC技术在3D建模领域的应用,简述了相关领域开...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推动下,3D建模、数字资产构建、地形编辑、场景搭建等工作已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工具。本文概述了3D建模和场景生成解决方案,深入研究并对比了AIGC技术在3D建模领域的应用,简述了相关领域开放大模型推出情况,提出了数字资产3D建模和场景生成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当前数字资产3D建模和场景生成已呈现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相关技术和产品演进升级,AIGC 3D生成大模型将进一步服务3D建模和场景生成相关工作,同时相应数字资产库构建的持续完善,将帮助影视行业利用行业整体优势,解决高质量3D建模和场景生成需求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产 AIGC 3D生成 3D建模 场景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