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rib bolts determined through testing and numerical modeling 被引量:5
1
作者 Khaled Mohamed Gamal Rashed Zorica Radakovic-Guz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17-24,共8页
Underground coal mines use mechanical bolts in addition to other types of bolts to control the rib deformation and to stabilize the yielded coal ribs.Limited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o... Underground coal mines use mechanical bolts in addition to other types of bolts to control the rib deformation and to stabilize the yielded coal ribs.Limited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chanical bolts in coal ribs.Researcher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IOSH)conducted this work to understand the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bolts(stiffness and capacity)installed in coal ribs at five underground coal mines.Standard pull-out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o define the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rib bolts.Different installation torques were applied to the tested bolts based on the strength of the coal seam.A typical tri-linear load-deformation response for mechanical bolts was obtained from these tests.It was found that the anchorage capacity depended mainly on the coal strength.Guidelines for modeling mechanical bolts have been developed using the tri-linear load-deformation response.The outcome of this research provides essential data for rib support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RIB MECHANICAL BOLT Conventional BOLT Tension BOLT Point-anchored BOLT RIB support PULL-OUT test Numerical modeling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analyses of vertically exposed cemented backfill:A revisit to Mitchell's physical model tests 被引量:13
2
作者 Liu Guangsheng Li Li +1 位作者 Yang Xiaocong Guo Liji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6期1135-1144,共10页
Mitchell's solution is common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quired strength of vertically exposed cemented backfill in mines. Developed for drained backfill, Mitchell model assumed a zero friction angle for the backfi... Mitchell's solution is common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quired strength of vertically exposed cemented backfill in mines. Developed for drained backfill, Mitchell model assumed a zero friction angle for the backfill. Physical model tests were performed. Good agreements were obtained between the required strengths predicted by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However, it is well-known that zero friction angle can only be possible in terms of total stresses when geomaterials are submitted to unconsolidated and undrained conditions. A revisit to Mitchell's physical model tests reveals that both the laboratory tests performed for obtaining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cemented backfill and the box stability tests were conducted under a condition close to undrained condition. This explains well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Mitchell's solu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Good agreements are equally obtained between Mitchell's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FLAC3 D numerical modeling of shortterm stability analyses of exposed cemented backf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backfill Required strength Mitchell Physical model tests Numerical modeling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DICM)的输电导线风致动态位移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述良 梁枢果 +2 位作者 邹良浩 杨威 吴鹏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10,共8页
基于三维DICM的非接触位移测试技术对导线气弹模型沿跨位移时程进行了测试,并对其进行统计与频谱分析,得到了导线风致位移的变化规律与概率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导线在风荷载作用下,水平向振动表现为以一阶面外振型为主导、面内亦有... 基于三维DICM的非接触位移测试技术对导线气弹模型沿跨位移时程进行了测试,并对其进行统计与频谱分析,得到了导线风致位移的变化规律与概率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导线在风荷载作用下,水平向振动表现为以一阶面外振型为主导、面内亦有一定贡献的振动形式,且随着风速的增加,面内振型的贡献也相应提高,从而使得导线在高风速下的面内振型的贡献不可忽略;对于竖向振动而言,其主导振型为面外一阶以及面内对称一、二阶;总体而言,在考虑导线风致响应时,选择包含面外一阶、面内一、二阶对称振型在内的三阶振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其风致振动的主要能量组成;随着风速的增加,输电线面内、外非线性耦合程度增强,其风致响应不再满足高斯分布,位移响应峰因子应作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dICM 技术 输电导线 风洞试验 气弹模型 位移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材料准静态本构关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二恒 虞吉林 +1 位作者 王飞 孙亮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3-679,共7页
应用Chen和Lu提出的适用于可压缩弹塑性固体的唯象本构模型框架,建立了泡沫铝的准静态本构模型,推导了三维等比例加载和环向受约束轴向加载下的宏观应力-应变曲线.对两种泡沫铝材料(开孔和闭孔)进行了4类准静态试验,即单轴压缩、三维静... 应用Chen和Lu提出的适用于可压缩弹塑性固体的唯象本构模型框架,建立了泡沫铝的准静态本构模型,推导了三维等比例加载和环向受约束轴向加载下的宏观应力-应变曲线.对两种泡沫铝材料(开孔和闭孔)进行了4类准静态试验,即单轴压缩、三维静水压缩、三维等比例压缩和侧向受约束轴向压缩实验.利用单轴压缩和三维静水压缩的实验结果得到了泡沫铝材料的本构参数曲线,并由此预测它在三维等比例压缩和侧向受约束轴向压缩情况下的响应.理论预测与相应实验结果相比较,三维等比例压缩的结果比较吻合,但与侧向受约束轴向压缩的结果却相差很大.分析表明,理论预测与侧向受约束轴向压缩实验结果的偏差是由于泡沫铝试件与约束筒之间的摩擦造成的.研究结果说明,Chen-Lu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泡沫铝材料在压缩占主导的应力状态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单轴压缩 本构关系 轴向压缩 框架 试件 弹塑性 吻合 静水压 结果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土材料的沉桩过程土体三维变形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曹兆虎 孔纲强 +1 位作者 刘汉龙 周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5-400,共6页
为了对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内部的变形特性进行非插入式测量,利用正十二烷、十五号白油混合液和玻璃砂合成透明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沉桩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激光器、线性发生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相机、沉桩加载仪和计... 为了对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内部的变形特性进行非插入式测量,利用正十二烷、十五号白油混合液和玻璃砂合成透明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沉桩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激光器、线性发生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相机、沉桩加载仪和计算机等。激光经线性发生器转化后将透明土样切分,形成土体内部颗粒切面,CCD相机连续拍摄沉桩过程中该切面的图像,并通过计算机中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得到该切面变形前后的变形位移场。通过与数值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模型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对多个切面变形前后的位移场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沉桩过程中土体变形的完整三维变形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沉桩水平挤土位移影响范围为8R;与常规模型试验方法相比,方法实现了土体内部变形的三维测量,有助于了解土体在各种荷载条件下的变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土 模型试验 沉桩 三维位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岩土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强勇 李术才 尤春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0-103,107,共5页
根据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岩土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盒式台架装置、带扁千斤顶的变荷加载板、液压加载控制试验台组成。其中盒式台架装置用于容纳试验模型并作为加载反力装置,带扁千斤顶的变荷加载板用... 根据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岩土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盒式台架装置、带扁千斤顶的变荷加载板、液压加载控制试验台组成。其中盒式台架装置用于容纳试验模型并作为加载反力装置,带扁千斤顶的变荷加载板用于给试验模型施加非均布荷载,液压加载控制试验台用于试验模型的自动加压与稳压。该系统具有规模大、整体稳定性好、尺寸可调、能进行同步非均匀加载,并具有加荷高、升压快速、持荷稳定的优点。将该系统应用于某一高速公路大型分岔隧道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有效指导和优化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 盒式台架装置 变荷加载板 液压加载控制试验台 分岔隧道三维试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波浪作用下的防波堤三维稳定性及越浪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峰 雷华 +1 位作者 张慈珩 戈龙仔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0-56,共7页
对于防波堤和护岸工程设计,三维随机波试验已开始广泛应用于防波堤研究中,因为相对于传统的二维随机波试验,三维随机波试验对于波浪绕射、越堤水量、三维稳定性、透浪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问题均可以给出更好的解释。本研究在不同... 对于防波堤和护岸工程设计,三维随机波试验已开始广泛应用于防波堤研究中,因为相对于传统的二维随机波试验,三维随机波试验对于波浪绕射、越堤水量、三维稳定性、透浪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问题均可以给出更好的解释。本研究在不同波向及重现期波浪作用下,对包含堤头、堤身与堤根的全尺寸防波堤进行三维稳定性与越浪量测试,试验中各段护面块体(12、18、24 t双联块体)均可保持稳定,而各水位重现期50 a最大越浪量为10 L(m·s)。与二维波浪水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稳定性结论一致,但越浪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设计高水位时,二维断面试验的越浪量比三维试验中的要大10%~30%不等,与日本PARI相关研究得到的三维不规则波的越浪量约要比二维不规则波时低20%~30%结论较为接近,而在极端高水位时其差距变得更大,甚至达到了50%~60%。由于二维断面试验中采用正向浪作用,且无法模拟波能沿堤传输扩散等实际现象,加之易出现堤前壅水情况,因此其越浪结果有所偏大,而采用三维稳定性试验更接近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波堤 三维 稳定性 越浪量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储备法在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潘亨永 何江达 张林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2-18,25,共8页
强度储备法抓住影响边坡稳定因素中最关键最难确定的强度指标,通过研究不同强度参数所对应的破坏区域的演变关系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和潜存的破坏机理,是切实可行的。受材料及试验水平限制,以往在该方面的研究仅局限于少数数值分析。... 强度储备法抓住影响边坡稳定因素中最关键最难确定的强度指标,通过研究不同强度参数所对应的破坏区域的演变关系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和潜存的破坏机理,是切实可行的。受材料及试验水平限制,以往在该方面的研究仅局限于少数数值分析。本文结合具体边坡工程实践探索强度储备法在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在边坡稳定性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用强度储备法求解边坡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并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用该方法寻求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及破坏机理获得成功。数值计算与模型试验所得结果相近。研究成果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成功的应用。表明强度储备法是岩质边坡稳定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储备法 岩质高边坡 稳定性 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双曲拱坝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蒋昱州 姜小兰 +1 位作者 王瑞红 朱杰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9-145,共7页
基于乌东德双曲拱坝的特定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通过重度超载的方法,研究了坝体和坝基、坝肩从加荷到破坏的整个过程与整体稳定性.依据相似理论,按照1:300比例对大坝基础及两岸坝肩山体的岩体力学特性、不连续... 基于乌东德双曲拱坝的特定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通过重度超载的方法,研究了坝体和坝基、坝肩从加荷到破坏的整个过程与整体稳定性.依据相似理论,按照1:300比例对大坝基础及两岸坝肩山体的岩体力学特性、不连续结构面和层面、双曲拱坝坝型等进行了相似模拟,研究了拱坝及基础的变形特征、失稳破坏过程、破坏形态以及超载能力,对拱坝与地基整体稳定安全度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拱坝在正常蓄水位和超载作用下的位移场、坝体和坝肩的变形及其分布特征、内部断层典型测点的相对位移,对拱坝坝体和坝基失稳前后裂缝发展的全过程及其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坝体及左右岸坝肩变形稳定,变形呈线性特征;综合位移应变测试结果及超载破坏模式定性描述,认为上游坝踵起裂安全度K1=1.7~2.0,非线性开始安全度K2 =3.5 ~4.0,拱坝坝肩与坝基整体稳定安全度K3=6.0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水电站 拱坝整体稳定性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 超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单轴压缩试验的三维颗粒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金磊 曾亚武 叶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99,104,共8页
为探究不同含石量土石混合体在单轴压缩荷载下的变形破坏机理,在不规则颗粒三维离散元精细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规则块石三维离散元模型随机生成技术,并建立了符合宏观统计规律的土石混合体三维颗粒流数值模型。进行了低、中... 为探究不同含石量土石混合体在单轴压缩荷载下的变形破坏机理,在不规则颗粒三维离散元精细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规则块石三维离散元模型随机生成技术,并建立了符合宏观统计规律的土石混合体三维颗粒流数值模型。进行了低、中、高不同含石量(0,10%,30%,50%,70%,90%)的土石混合体单轴压缩试验颗粒流数值模拟,获得了各种含石量的土石混合体在单轴压缩荷载下的应力应变特征和变形破坏特征,并对其变形破坏的细观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含石量的增加,土石混合体试样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之减小;中低含石量(0,10%,30%,50%)土石混合体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典型的应变软化特征,而高含石量(70%,90%)土石混合体在达到峰值应力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塑性流动特征;中低含石量土石混合体试样中形成的微裂纹主要是张拉裂纹,宏观上表现出来的是拉裂破坏,而高含石量土石混合体试样中微裂纹很少,主要是剪切裂纹,宏观上表现出来的是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不规则颗粒 三维颗粒流 单轴压缩试验 离散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水电站马延坡边坡现场试验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龙 於浩 +2 位作者 孙建会 王万顺 朱赵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本文通过向家坝水电站马延坡边坡现场试验研究,详细分析了含软弱夹层的边坡外部变形、深部变形和地下水位特性及其边坡稳定性计算等问题。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位移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大,位移变形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位移变化速率随... 本文通过向家坝水电站马延坡边坡现场试验研究,详细分析了含软弱夹层的边坡外部变形、深部变形和地下水位特性及其边坡稳定性计算等问题。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位移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大,位移变形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位移变化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基本与位移变化阶段相一致;(2)在考虑桩土、岩土体界面罚函数接触的基础上,建立了渗流~应力耦合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马延坡边坡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水电站 马延坡边坡 现场试验 边坡稳定性 三维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VSP资料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方伍宝 陈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527-531,共5页
已有的一些三维VSP资料处理方法,存在保幅性较差、对复杂构造不能正确归位、成像分辨率低、噪声强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三维VSP资料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其实质是把地表数据的三维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已有的一些三维VSP资料处理方法,存在保幅性较差、对复杂构造不能正确归位、成像分辨率低、噪声强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三维VSP资料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其实质是把地表数据的三维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推广应用到三维VSP数据。对方法进行了阐述,其基本原理是将三维VSP数据按井中检波器的位置抽成共检波点道集,对共检波点道集进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实现过程为将VSP波场分解为背景波场和扰动波场,背景波场采用相移法偏移,扰动波场采用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偏移,然后对偏移后的上下波场进行相关处理,获得成像结果。数值模拟证明方法正确可行,实际应用表明方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VSP 波场延拓 深度偏移成像 模型数据试验 实际资料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管线非一致地震激励振动台试验的三维有限元建模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琴 陈隽 李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47-53,共7页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针对地下管线非一致地震激励振动台试验开展了三维有限元建模与分析。首先着重对模型箱的建模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并利用主从接触单元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力学行为...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针对地下管线非一致地震激励振动台试验开展了三维有限元建模与分析。首先着重对模型箱的建模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并利用主从接触单元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然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自振频率、应变响应、加速度及位移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模型和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试验中土体和结构的反应及其相互作用,为地下管线的地震响应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线 振动台试验 土-结相互作用 三维有限元建模 非一致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三体船波浪设计载荷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耿彦超 胡嘉骏 +3 位作者 顾学康 汪雪良 徐春 张凡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2,共8页
文章根据现有的关于某三体船的相关资料和海浪统计资料,采用三维频域方法及劳氏规范计算该三体船设计波浪载荷,三维统计分析时短期预报采用P-M双参谱,长期预报采用IACS推荐的Rec.34标准海浪统计资料。然后把统计分析结果同模型试验结果... 文章根据现有的关于某三体船的相关资料和海浪统计资料,采用三维频域方法及劳氏规范计算该三体船设计波浪载荷,三维统计分析时短期预报采用P-M双参谱,长期预报采用IACS推荐的Rec.34标准海浪统计资料。然后把统计分析结果同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可给出三体船的波浪载荷特征,为三体船设计载荷相关规范的修正、模型试验方法的优化与理论计算的改进提供参考,也为有限元分析、结构设计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船 三维计算 规范计算 模型试验 波浪设计载荷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KARANG TARAJE港防波堤工程波浪整体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峰 张华平 +2 位作者 周加杰 张慈珩 戈龙仔 《中国港湾建设》 2015年第9期20-23,35,共5页
采用不同波向及重现期波浪作用,对印尼KARANG TARAJE港防波堤进行了三维稳定性与越浪量测试,试验中各段护面块体均可保持稳定,而各水位重现期50 a最大越浪量为10 L/(m·s),满足设计不超过10 L/(m·s)的要求。与二维波浪水槽试... 采用不同波向及重现期波浪作用,对印尼KARANG TARAJE港防波堤进行了三维稳定性与越浪量测试,试验中各段护面块体均可保持稳定,而各水位重现期50 a最大越浪量为10 L/(m·s),满足设计不超过10 L/(m·s)的要求。与二维波浪水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稳定性结论一致,但越浪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设计高水位时,二维断面试验的越浪量比三维试验结果大约30%,在极端高水位时其差异更大,甚至达到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波堤 稳定性 越浪量 三维波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防热振动连接边界及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文龙 逯志国 +2 位作者 胡彦平 卫国 张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15-120,共6页
地面三维热振试验能够有效模拟飞行器自由飞状态时的真实载荷环境,因此三维热振试验技术的研究尤为关键。设计并搭建了一种能够同时满足结构刚度、传力以及具备长时间隔热特性的三维防热振动试验系统;依据三维防热振动连接系统几何模型... 地面三维热振试验能够有效模拟飞行器自由飞状态时的真实载荷环境,因此三维热振试验技术的研究尤为关键。设计并搭建了一种能够同时满足结构刚度、传力以及具备长时间隔热特性的三维防热振动试验系统;依据三维防热振动连接系统几何模型及试验状态建立其结构有限元模型,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有限元模型的连接边界进行多次设置和调试,通过对试验及模态仿真结果分析,确定了三轴铰接振动边界具体连接形式,证明此种边界连接形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模拟产品在天上的自由飞行状态。调研并验证了接触式高温加速度传感器性能,并对高温区及常温区的三维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国内首次突破了采用高温加速度传感器在高温区进行多维振动试验控制的技术难题,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三维热振试验的有效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防热振动试验系统 有限元模型 连接边界 高温多维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皮滩枢纽下游通航水流条件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新 马殿光 赵家强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乌江构皮滩枢纽为乌江干流的控制性枢纽,对乌江航运影响巨大。该河段地形复杂,其通航建筑物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位于"S"形河道急弯左岸,受上游右岸突嘴挑流影响,加之口门区、连接段河道过流断面小,水流流速大。航道中心线与河... 乌江构皮滩枢纽为乌江干流的控制性枢纽,对乌江航运影响巨大。该河段地形复杂,其通航建筑物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位于"S"形河道急弯左岸,受上游右岸突嘴挑流影响,加之口门区、连接段河道过流断面小,水流流速大。航道中心线与河槽深泓线夹角达到20°,设计方案下游口门区内横向流速和回流流速严重超标,水流条件不能满足通航要求。通过物理模型、船模对其碍航原因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分层透水导堤来解决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航道的碍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皮滩枢纽 通航水流条件 试验研究 三维数学模型 水流结构 分层透水导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头山拱坝三维有限元计算和结构模型试验结果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仕涛 赵海涛 +1 位作者 罗业辉 廖明菊 《西北水电》 2004年第4期60-62,共3页
在拱坝研究中,由于岩体中存在断层、节理等不连续面,拱坝坝体及坝肩三维稳定分析十分复杂。以牛头山 拱坝为工程实例,分别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和结构模型试验。研究表明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接近,计算和试 验得到的破坏机理也很相似。
关键词 拱坝 三维有限元 结构模型实验 位移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文熙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纪念黄文熙先生诞生100周年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广信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黄文熙先生在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方面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他提出的拱坝计算的格栅法,是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前的结构离散计算方法,也是有限元法计算的先驱;他提出了可以反映土的应力路径的三维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他也是国内外公认的动... 黄文熙先生在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方面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他提出的拱坝计算的格栅法,是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前的结构离散计算方法,也是有限元法计算的先驱;他提出了可以反映土的应力路径的三维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他也是国内外公认的动三轴试验的首创者;他提出了具有突出特色的清华弹塑性模型,大大推动了我国土的本构模型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文熙 格栅法 三维地基沉降计算 动三轴试验 清华弹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值模型及其在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伟之 胡平放 +3 位作者 雷飞 邬田华 孙启明 罗苏瑜 《制冷与空调》 2013年第9期107-112,共6页
利用有限体积法,在Matlab平台上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经典线热源模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并介绍工程应用。该模型能够反映实际钻孔参数,适应U形埋管内流量波动、加热功率较大波动等情况。结合实际测试数据,应用该模型可反演得到地源热泵... 利用有限体积法,在Matlab平台上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经典线热源模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并介绍工程应用。该模型能够反映实际钻孔参数,适应U形埋管内流量波动、加热功率较大波动等情况。结合实际测试数据,应用该模型可反演得到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参数。且该模型能够克服经典线热源模型忽略钻孔内容积比热容的局限性,更好地反映实际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型 岩土热物性参数 地下水渗流 岩土热响应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