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粗糙元结构下CaCO_(3)污垢局部沉积特性
1
作者 韩志敏 周相宇 +1 位作者 张宏宇 徐志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由于换热器实际的热交换过程中换热壁面并非绝对光滑,而粗糙换热壁面很容易在部分局部位置处结垢,因此基于已构建的局部析晶污垢模型,对不同粗糙元结构下CaCO_(3)污垢局部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三种不同形状(矩形、梯形和三... 由于换热器实际的热交换过程中换热壁面并非绝对光滑,而粗糙换热壁面很容易在部分局部位置处结垢,因此基于已构建的局部析晶污垢模型,对不同粗糙元结构下CaCO_(3)污垢局部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三种不同形状(矩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粗糙元,并详细分析了三角形粗糙元的相对高度和相对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粗糙元通道内的局部污垢热阻平均值均小于光滑通道,其中三角形粗糙元的局部污垢热阻平均值最小。三种粗糙元通道局部污垢热阻沿通道长度增加均呈周期性变化,且在每个周期内均存在峰值,其中最大峰值位于粗糙元背风侧。此外,局部污垢热阻随着三角形粗糙元相对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相对宽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说明相对高度对局部污垢沉积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元 CaCO_(3)污垢 模型 局部污垢热阻 结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淡水湖盆细粒沉积成因机制及页岩油储集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为例
2
作者 刘显阳 刘江艳 +6 位作者 王秀娟 郭芪恒 吕奇奇 杨智 张岩 张忠义 张文选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长73亚段沉积期研究区古环境整体表现为温暖湿润、梅雨事件频发、水体深度较大的淡水湖盆特征,古地貌呈现西南陡、东北缓的不对称型,可进一步细分为湖底深洼、古沟道、湖底古脊等微古地貌单元。②长73亚段发育一套极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凝灰岩等细粒沉积,垂向多呈薄互层—纹层组合分布,砂岩粒径大多小于62.5μm,单层厚度为0.05~0.64 m,含完整植物碎片,发育波状层理、逆粒序-正粒序组合、爬升沙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揭示异重流沉积成因。③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再现了异重流搬运过程及沉积特征,主要表现为初期的密度流速差造成头部较厚且粒径较大,上部较薄且粒径偏小的特征;中期滑水作用促使流体头部抬升并向前快速搬运,由此产生的多个“新前端”促使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细粒砂岩向湖盆中部长距离搬运。④明确了盆地西南部细粒砂质岩以异重流成因为主,指出频繁发育的洪水事件、西南部陡坡地形是异重流发育的主控因素。⑤长73亚段砂岩、泥页岩发育微纳米孔喉系统,不同岩性均含油,但可动油含量差异大,砂岩中可动油含量最大。⑥明确了长73亚段多期异重流砂岩与泥页岩形成的细粒沉积复合体具有“整体含油、差异储集”特征,低TOC泥岩与粉砂岩组合为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异重流 水槽模拟实验 储集特征 长7_(3)亚段 三叠系延长组 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simulation based on error analysis in rock mass of dam founda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ZHONG Deng-hua WU Han +2 位作者 WU Bin-ping ZHANG Yi-chi YUE P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919-935,共17页
Accurat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for rock mass in dam found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stability,grouting and seepage analysis of dam foundation.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 Accurat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for rock mass in dam found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stability,grouting and seepage analysis of dam foundation.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nd measured data,a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error analysis was proposed.Firstly,errors of four fracture volume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s(proposed by ODA,KULATILAKE,MAULDON,and SONG)and that of four fracture size estimation methods(proposed by EINSTEIN,SONG and TONON)were respectively compared,and the optimal methods were determined.Additionally,error index representing the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nd measured data was established with integrated use of fractal dimension and relative absolute error(RAE).On this basis,the downhill simplex method was used to build the dynamic modeling method,which takes the minimum of error index as objective function and dynamically adjusts the fracture density and size parameters to correct the error index.Finally,th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could be obtained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for 3-D fractures simulation in Miao Wei hydropower project in China for feasibility verification and the error index reduced from 2.618 to 0.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ss of dam foundation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simulation fractal dimension error analysis relative absolute error(RAE) downhill simplex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Co/Zn-ZIFs中C_(3)H_(6)和C_(3)H_(8)吸附和扩散行为分子模拟研究
4
作者 齐昊 王玉杰 +3 位作者 李申辉 邹琦 刘轶群 赵之平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13-2326,共14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构建出11种双金属有机框架Co/Zn-ZIFs分子模型(1#、2#、3#等),每一种模型各窗口结构相同,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的方法研究了C_(3)H_(6)、C_(3)H_(8)分别在Co/Zn-ZIFs上的吸附性能,通过吸附热分布、吸附位点、弱相互作...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构建出11种双金属有机框架Co/Zn-ZIFs分子模型(1#、2#、3#等),每一种模型各窗口结构相同,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的方法研究了C_(3)H_(6)、C_(3)H_(8)分别在Co/Zn-ZIFs上的吸附性能,通过吸附热分布、吸附位点、弱相互作用、静电势及差分电荷密度等方法分析了C_(3)H_(6)、C_(3)H_(8)分别在Co/Zn-ZIFs上吸附机理,并采用分子动力学计算了C_(3)H_(6)、C_(3)H_(8)分别在Co/Zn-ZIFs窗口处的扩散特性。结果表明:C_(3)H_(6)、C_(3)H_(8)在Co/Zn-ZIFs上的吸附主要作用在配体咪唑环与甲基附近;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降低压力均有利于实现优先吸附C_(3)H_(8),在环境温度为323 K,环境压力为0.5 bar下,3#Co/Zn-ZIFs的C_(3)H_(8)对C_(3)H_(6)的理想吸附选择性最高,为1.25。C_(3)H_(6)、C_(3)H_(8)在6#Co/Zn-ZIFs窗口处扩散自由能差值最大,为14.60 kJ/mol,C_(3)H_(6)、C_(3)H_(8)自扩散系数分别为3.910×10^(-10)和1.445×10^(-12),C_(3)H_(6)/C_(3)H_(8)理想扩散选择性最高,为270.59。对于相同金属比例的不同Co/Zn-ZIFs分子模型,具有相近的C_(3)H_(6)吸附量和C_(3)H_(8)吸附量,当占比少的金属原子呈相间分布时,C_(3)H_(6)、C_(3)H_(8)的扩散自由能最大,且C_(3)H_(8)与C_(3)H_(6)的扩散自由能差值变大,从而提升了C_(3)H_(6)/C_(3)H_(8)分离选择性。对于不同金属比例的Co/Zn-ZIFs分子模型,具有相近的C_(3)H_(6)吸附量和C_(3)H_(8)吸附量,随着Co/Zn比例上升,C_(3)H_(8)、C_(3)H_(6)分子的扩散自由能均逐渐增大,扩散阻力增大。结果对分析Co/Zn-ZIFs分离C_(3)H_(6)/C_(3)H_(8)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Co/Zn-ZIFs C_(3)H_(6)/C_(3)H_(8) 吸附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增强TC4合金焊激光熔覆仿真及微观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家帅 石明全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8,共9页
TC4(Ti-6Al-4V)钛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硬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使用。基于涂层与TC4基材的相容性及基体对生成相的润湿性原理,在TC4表... TC4(Ti-6Al-4V)钛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硬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使用。基于涂层与TC4基材的相容性及基体对生成相的润湿性原理,在TC4表面制备了Ti基稀土激光熔覆层,研究了Y_(2)O_(3)对涂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COMSOL软件模拟单道和多道TC4粉末熔覆动态过程,结合试验研究温度变化与熔覆层厚度,阐明了熔覆机理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熔覆层的组织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熔覆层硬度,结果表明,Y_(2)O_(3)增加显著减少了气泡和裂纹数量,促进了组织细化。为TC4表面激光熔覆涂层的微观组织调控、成形质量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Y_(2)O_(3)增强 激光熔覆 微观组织 耐磨性能 显微硬度 COMSOL仿真 组织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2.3μm掺铥氟碲酸盐玻璃光纤激光器设计
6
作者 任迎帅 贾志旭 +3 位作者 王俊杰 张传泽 秦伟平 秦冠仕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950,共10页
利用铥离子掺杂氟碲酸盐玻璃光纤作为增益介质,采用1400/1570 nm双波长激光作为泵浦源,建立了2.3μm光纤激光器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求解,系统研究了增益光纤长度、损耗、泵浦光功率等对2.3μm激光性能参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掺铥氟... 利用铥离子掺杂氟碲酸盐玻璃光纤作为增益介质,采用1400/1570 nm双波长激光作为泵浦源,建立了2.3μm光纤激光器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求解,系统研究了增益光纤长度、损耗、泵浦光功率等对2.3μm激光性能参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掺铥氟碲酸盐玻璃光纤长度为2.3 m、1400 nm泵浦光功率为30 W、1570 nm泵浦光功率为2.4 W时,获得的2.3μm激光功率可达14.7 W,相应的转换效率为45.37%。该研究可为研制高功率2.3μm掺铥光纤激光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μm光纤激光器 数值模拟 Tm^(3+)掺杂 氟碲酸盐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定向进化改造研究
7
作者 黄新燕 孙慕娇 +7 位作者 杜穆花 潘越 张心语 张瑶函 徐宁 刘君 鞠建松 魏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6,共8页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3-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PGDH)是L-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是影响L-丝氨酸高效合成的关键。该研究以来源于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的PGDH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酶学性质进行测试分...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3-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PGDH)是L-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是影响L-丝氨酸高效合成的关键。该研究以来源于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的PGDH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酶学性质进行测试分析发现,Cg-PGDH的酶活性仅为1.98 U/mg,而且热稳定性较差,严重制约了L-丝氨酸的高效生物合成。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该研究采用定向进化和高通量筛选的方法对Cg-PGDH进行改造,提高酶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通过多轮筛选,最终获得了5个催化活性显著提升的突变体,P85Q、D365Y、A389T、A183V、I231V。其中,突变体P85Q的酶活性提升了1.55倍,并显著提高了酶的温度稳定性,最适催化温度达到60℃。随后该研究对P85Q、D365Y、A389T、A183V、I231V等5个突变体的突变位点进行组合突变,获得了温度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的突变体P85Q-D365Y。通过对Cg-PGDH突变位点的三维结构解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发现,尽管突变体P85Q与D365Y的突变位点不位于Cg-PGDH催化活性中心,但是可通过蛋白结构形变增强Cg-PGDH活性中心130~140区间loop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酶的底物亲和性和催化活性。相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解析PGDH催化机制,提高PGDH催化活性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定向进化 高通量筛选 温度稳定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与玉米醇溶蛋白的结合特性和稳定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廉笛 崔晶晶 +4 位作者 李媛 杜雨桐 王苏青 王梅姿 李丽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9-637,共9页
利用光谱分析和计算机模方法拟研究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结合行为以及两种黄酮-Zein体系的稳定性,并揭示两种黄酮与Zein的最佳结合模式、结合位点及形成复合物... 利用光谱分析和计算机模方法拟研究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结合行为以及两种黄酮-Zein体系的稳定性,并揭示两种黄酮与Zein的最佳结合模式、结合位点及形成复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黄酮均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Zein结合,导致蛋白固有荧光发生静态猝灭,从而改变蛋白二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 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 多光谱分析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OF微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9
作者 张莹莹 步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6,共7页
3-DOF微手作为一种典型的柔性微型执行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非线性特性显著的优点。为了准确描述3-DOF微手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Yeoh模型的力学建模方法,结合Yeoh模型的能量密度分布函数,对其位姿和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分别... 3-DOF微手作为一种典型的柔性微型执行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非线性特性显著的优点。为了准确描述3-DOF微手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Yeoh模型的力学建模方法,结合Yeoh模型的能量密度分布函数,对其位姿和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分别得到3个人工肌肉末端位移和气压之间的关系,根据3-DOF微手受力情况得到压力和弯曲角度之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证明理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SolidWorks构建3-DOF微手模型,并采用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3-DOF微手在不同的气压、腔室作用下的仿真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0~250 kPa内,仿真和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研究3-DOF微手的控制和抓取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OF微手 Yeoh模型 理论模型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理性设计与机制解析
10
作者 郭丁钰 魏婉清 +4 位作者 宋伟 吴静 闻建 胡贵鹏 刘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4,共7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的酮糖,因其具有与蔗糖相近的甜度但热量更低而备受关注。然而,D-阿洛酮糖的高效生物合成仍然面临挑战,是由于用于生产的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热稳定性较差。该研究通过理性设计,引入二硫键和属性嫁接... D-阿洛酮糖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的酮糖,因其具有与蔗糖相近的甜度但热量更低而备受关注。然而,D-阿洛酮糖的高效生物合成仍然面临挑战,是由于用于生产的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热稳定性较差。该研究通过理性设计,引入二硫键和属性嫁接策略,成功获得了热稳定性更高的最佳突变体M03。最佳突变体M03的T m值从52.7℃提高到69.4℃;在无需外源添加金属离子的条件下,55℃时半衰期延长至254.3 min,是野生型的54.1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构分析揭示了性能提升的详细机制。该研究为工业化生产D-阿洛酮糖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突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 热稳定性 蛋白质工程改造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西固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及对ρ(O_(3))数值模拟的影响
11
作者 敖丛杰 仝纪龙 +4 位作者 杨宏 刘永乐 万雨勤 刘浩天 王书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3-539,共7页
兰州市西固工业园区2021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NO_(x)的排放量分别为3.3和2.4 kt.不同排放源VOC的成分谱差异较大,如装载区、储油罐区以烷烃为主,优势物种分别为1-丁烯和异戊烷;加热炉厂区以含氧VOC为主,优势物种为丙酮;乙烯生产区... 兰州市西固工业园区2021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NO_(x)的排放量分别为3.3和2.4 kt.不同排放源VOC的成分谱差异较大,如装载区、储油罐区以烷烃为主,优势物种分别为1-丁烯和异戊烷;加热炉厂区以含氧VOC为主,优势物种为丙酮;乙烯生产区以烷烃和烯烃为主,优势物种为异戊烷等.采用实测VOC物种谱比用清单模型VOC物种谱数值模拟的区域O_(3)质量浓度(ρ(O_(3)))分布更优良,提高了国控点ρ(O_(3))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且对工业园区附近区域的模拟效果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ρ(O_(3))数值模拟 源谱采样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成分谱 实测物种谱 优势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模法生长β-Ga_(2)O_(3)晶体流场对称性研究
12
作者 姜博文 纪为国 +4 位作者 张璐 范骐鸣 潘明艳 黄浩天 齐红基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8-385,I0002,共9页
导模法生长高质量氧化镓单晶的关键在于放肩过程的稳定性控制,而对称的流场与热场是实现稳定放肩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在保温装置的不同位置分别增设进气管道,对保温腔内气体的对流行为进行调控,从而避免气... 导模法生长高质量氧化镓单晶的关键在于放肩过程的稳定性控制,而对称的流场与热场是实现稳定放肩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在保温装置的不同位置分别增设进气管道,对保温腔内气体的对流行为进行调控,从而避免气体涡流对模具上方温场分布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底部进气显著增强了固液界面附近温场与流场的对称性,并获得了合适的轴向温度梯度40 K/mm,成功实现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对称放肩。本文研究为导模法生长β-Ga_(2)O_(3)单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导模法 数值模拟 放肩 流场 热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诺数对NH_(3)-CH_(4)预混旋流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帅瑞洋 王平 +3 位作者 钱伟佳 戴凯论 张泽雨 ROY Subhajit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166,共10页
为了探究管道入口雷诺数(Re,自14600~37400变化)对NH_(3)-CH_(4)预混旋流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固定NH_(3)与CH_(4)的体积流量比为7∶3,预混火焰的当量比为0.85,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大涡模拟(LES)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Re达到14600时,燃烧... 为了探究管道入口雷诺数(Re,自14600~37400变化)对NH_(3)-CH_(4)预混旋流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固定NH_(3)与CH_(4)的体积流量比为7∶3,预混火焰的当量比为0.85,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大涡模拟(LES)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Re达到14600时,燃烧室内出现稳定的预混湍流火焰。随着Re的增加,燃烧室内部的温度和热释放率均增大,火焰变得愈加稳定。旋流器出口形成的旋转火焰能有效提升燃烧稳定性。在相同的旋流数条件下,增加管道入口Re,其燃烧室内流场结构和湍流强度变化不明显,然而在Re=14600工况下更长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抑制主火焰区NO的生成和后火焰区NO的消耗。实验和LES结果均表明,燃烧室出口NO排放量随入口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两者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氨气-甲烷预混火焰 火焰稳定性 一氧化氮排放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团簇对Ni/Ni_(3)Al合金纳米线形变影响的原子模拟
14
作者 阳喜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镍基高温合金是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其高温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本文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模型(MAEAM)和分子动力学(MD)研究合金化元素钌(Ru)团簇对Ni/Ni_(3)Al纳米线形变机制的影响,... 镍基高温合金是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其高温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本文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模型(MAEAM)和分子动力学(MD)研究合金化元素钌(Ru)团簇对Ni/Ni_(3)Al纳米线形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轴拉伸应变下,纳米线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较低时,纳米线形变由位错产生与发射而导致晶格滑移所引起.由于晶格热振动非谐效应不明显,Ru团簇阻碍效果显著,使得晶格滑移区域仅限于Ru团簇与Ni/Ni_(3)Al相界面之间且呈非对称分布.温度较高时,纳米线的形变由位错发射而引起晶格滑移所致,但因非谐效应显著,Ru团簇无法阻碍位错运动,滑移区域在Ru团簇周围对称分布于Ni_(3)Al相中.最后从Ru团簇微观结构及其稳定性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其对纳米线形变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团簇 形变机制 Ni/Ni_(3)Al纳米线 原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槽结构β-Ga_(2)O_(3)SBD的设计与仿真
15
作者 杨震 吴春艳 +3 位作者 吴霞 高金绪龙 陈强 解光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2,231,共8页
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chottky barrier diode,SBD)漂移层表面刻蚀沟槽形成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MIS)结构,抑制镜像力效应并减小器件的反向漏电流,是提升器件反向击穿特性的有效途径。为优化沟槽结构β-Ga_... 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chottky barrier diode,SBD)漂移层表面刻蚀沟槽形成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MIS)结构,抑制镜像力效应并减小器件的反向漏电流,是提升器件反向击穿特性的有效途径。为优化沟槽结构β-Ga_(2)O_(3)SBD的结构参数,文章利用Silvaco Atlas软件仿真不同台面宽度和沟槽深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台面宽度1.0μm,沟槽深度0.5μm)的沟槽结构β-Ga_(2)O_(3)SBD开启电压为0.6 V、比导通电阻为1.69 mΩ·cm^(2)、击穿电压为1416 V、功率品质因数为1.19 GW/cm^(2),实现了兼具低开启电压和高击穿电压的良好器件性能。与基础结构SBD和场板结构SBD相比,优化后的器件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 沟槽结构 功率器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MO-4E/SIMULATE-3程序系统计算BEAVRS基准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定勇 吴宏春 +4 位作者 李云召 李茁 刘琨 张宏越 田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7-461,共5页
BEAVRS基准题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反应堆物理小组2013年公布的压水堆三维全堆芯高保真计算基准题。本文使用传统两步法程序系统CASMO-4E/SIMULATE-3对其进行建模与跟踪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态零功率(HZP)工况下,径向探测器反应率最大相对... BEAVRS基准题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反应堆物理小组2013年公布的压水堆三维全堆芯高保真计算基准题。本文使用传统两步法程序系统CASMO-4E/SIMULATE-3对其进行建模与跟踪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态零功率(HZP)工况下,径向探测器反应率最大相对误差为-18.8%,与蒙特卡罗程序MC21程序的-16.1%相当;在燃耗深度为38.7 MW·d/tHM、堆芯功率为20.3%FP时,径向探测器反应率最大相对误差为-12.9%;在堆芯第1循环内,堆芯各燃耗点处临界硼浓度与测量值误差在40ppm以内,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MO-4E simulATE-3 BEAV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Si合金薄带连铸板热处理过程层状异构组织演变的相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玉芳 胡晋龙 +1 位作者 刘永博 王明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9-235,共7页
本研究基于Fe-3%Si合金铸轧板材组织特征,构建了不同类型柱状晶/等轴晶层状异构组织相场模型,实现了界面曲率为驱动力的情况下层状异构组织的高温粗化过程模拟,量化分析了层状异构特征对铸轧组织演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晶粒... 本研究基于Fe-3%Si合金铸轧板材组织特征,构建了不同类型柱状晶/等轴晶层状异构组织相场模型,实现了界面曲率为驱动力的情况下层状异构组织的高温粗化过程模拟,量化分析了层状异构特征对铸轧组织演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晶粒长径比对晶粒尖端曲率的影响,当初始状态下柱状晶长径比较高时,在界面曲率的驱动下最终会形成等轴化的多晶组织;反之则等轴化程度减小。明确了不同类型异构组织演化特征,相同退火时间下组织的等轴化程度受其层状异构特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本质是等轴晶通过自身演化引起柱状晶两端曲率变化,诱发柱状晶间的相互“吞噬”并发生等轴化,柱状晶则在部分结构的组织中生长至带钢表面后停止生长,最终保持柱状特征。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铸态薄带中初始凝固组织在后续热处理时演化过程的认识,对硅钢制备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合金 薄带连铸 相场模拟 组织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SnI_(3)的钙钛矿太阳电池仿真研究
18
作者 甘永进 邱贵新 +2 位作者 曾昭祥 李玉霞 覃斌毅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8-2065,共8页
为提高电池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出一种结构为FTO/Zn(O_(0.3),S_(0.7))/FASnI_(3)/NiO/Au的无铅钙钛矿太阳电池。该电池以FASnI_(3)为光活性层,Zn(O_(0.3),S_(0.7))和NiO分别为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FTO和Au为接触电极。在太阳电... 为提高电池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出一种结构为FTO/Zn(O_(0.3),S_(0.7))/FASnI_(3)/NiO/Au的无铅钙钛矿太阳电池。该电池以FASnI_(3)为光活性层,Zn(O_(0.3),S_(0.7))和NiO分别为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FTO和Au为接触电极。在太阳电池电容模拟器(SCAPS)中构建模型并设置材料参数,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当FASnI_(3)厚度为500 nm时,器件对光子的吸收较充分,输出最高的功率转换效率(PCE);随着FASnI_(3)缺陷态密度的升高,器件内部载流子复合中心增多,提高了载流子复合率,控制FASnI_(3)缺陷态密度不超过10^(14) cm^(-3)可确保电池输出性能较佳;当Zn(O_(0.3),S_(0.7))的厚度和电子亲和势优化为30 nm和3.5 eV时,载流子运输更为有效,电池输出最高的PCE;增大Zn(O_(0.3),S_(0.7))与FASnI_(3)界面缺陷态密度,导致光生载流子在界面更容易被捕获,控制Zn(O_(0.3),S_(0.7))与FASnI_(3)界面缺陷态密度不超过10^(13) cm^(-3)有利于提高电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FASnI_(3) SCAPS仿真 活性层厚度 光电转换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olid-liquid two-phase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in centrifugal slurry pump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波 汪西力 +1 位作者 LIU Hui 徐海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008-3016,共9页
Based on RNG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sliding grid technique, solid-liquid two-phase three-dimensional(3-D) unsteady turbulence of full passage in slurry pump was simulated by means of Fluent software. The effects of... Based on RNG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sliding grid technique, solid-liquid two-phase three-dimensional(3-D) unsteady turbulence of full passage in slurry pump was simulated by means of Fluent software. The effects of unsteady flow characteristics on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and pump performance were researched under design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locking effec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low in pump, and the fluctuation of flow velocity and pressure is obvious, particularly near the volute tongue, at the position of small sections of volute and within diffuser. Clocking effect has a more influence on liquid-phase than on solid-phase, and the wake-jet structure of relative velocity of solid-phase is less obvious than liquid-phase near the volute tongue and the impeller passage outlet. The fluctuation of relative velocity of solid-phase flow is 7.6% smaller than liquid-phase flow at the impeller outlet on circular path. Head and radial forces of the impeller are 8.1% and 85.7% of fluctu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for turbulence, improving efficient, reducing the hydraulic losses and wear. Finally,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operation and wear of slurry p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rry pump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unsteady flow 3-D full passage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and blasting vibration on stability of mined-out area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国元 闫长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5期577-583,共7页
Dynamic analysis steps and general flow of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FLAC3D) were discus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and blasting vibration on stability of mined-out... Dynamic analysis steps and general flow of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FLAC3D) were discus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and blasting vibration on stability of mined-out area was carried out with FLAC3D. The whole analytical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two steps, including the static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 analysis which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process and blasting vibr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pe of right upper boundary is extremely irregular after excavation,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occurs at many places and higher tensile stress appears.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is higher tha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 mass, and surrounding rock of right roof will be damaged with tension fractur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is 4.75 mm after excavation. However,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ncreases to 5.47 mm after the blasting dynamic load is applied. And the covering area of plastic zones expands obviously, especially at the foot of right upper slop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in basic accordance with the observed results on the whole. Damage and disturbance on surrounding rock to some degree are caused by excavation, while blasting dynamic load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occurrence of dynamic instability and destruction further. So the effective supporting and vibration reduc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during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d-out area excavation process blasting vibration STABI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