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3-D in vitro tumor model for investigation of bacteria-mediated gene delivery
1
作者 Nelita T.Elliott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S1期1-2,共2页
Introduction Cancer is an attractive target of gene therapy and currently represents the disease in most clinical trials[1]. Strategies for cancer gene therapy include: (1) stim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to tumor cel... Introduction Cancer is an attractive target of gene therapy and currently represents the disease in most clinical trials[1]. Strategies for cancer gene therapy include: (1) stim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to tumor cells,(2) delivery of specific enzy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A 3-d in vitro tumor model for investigation of bacteria-mediated gene deliv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解剖及层次建模——以新疆油田重32井区齐古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小军 苏海斌 +3 位作者 张士杰 冯利娟 王杰 印森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3-945,共13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风城油田上侏罗统齐古组砂砾质辫状河储层,利用岩芯、露头及密井网资料,结合砂砾质辫状河储层构型层次结构、模式拟合和嵌入式层次建模方法,确定了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对砂砾质辫状河5~3级构型单元进行了识别,建立了不同... 针对准噶尔盆地风城油田上侏罗统齐古组砂砾质辫状河储层,利用岩芯、露头及密井网资料,结合砂砾质辫状河储层构型层次结构、模式拟合和嵌入式层次建模方法,确定了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对砂砾质辫状河5~3级构型单元进行了识别,建立了不同级别构型分布样式、规模及三维构型模型。研究表明:1)研究区砂砾质辫状河4级构型单元主要包括心滩坝和辫状水道两类,辫状水道包括泥质半充填水道和泥质充填水道等构型单元,砂砾质辫状河3级构型单元包括心滩坝内部沟道及落淤层等;2)根据辫状河不同级次构型单元规模公式,对辫状河不同级次构型单元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一砂砾质河道宽度50~180 m;单一充填河道宽度30~70 m,长度100~350 m;单一心滩坝宽度120~400 m,长度300~800 m;心滩坝内部落淤层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10~330 m、60~200 m,沟道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00~200 m、15~25 m;3)在精细构型解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层次建模与嵌入式建模结合的新方法建立构型三维模型。分层次建立了4级构型模型,而在心滩坝内部则采用规模约束建立落淤层、沟道以及填充河道3级构型单元模型,最终建立了与定性模式和定量规模相适应的多级次耦合三维构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质辫状河 储层构型 三维地质建模 嵌入式建模方法 风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林玉 张龙 +1 位作者 王震亮 高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4-229,共6页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方法是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通过实验发现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和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方法是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通过实验发现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和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本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3储层的高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非均质性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 实验分析 3储层 镇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模型软件及在冷43块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侯加根 信荃麟 +3 位作者 林承焰 蔡忠 徐守余 侯连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1-7,共7页
根据地震解释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单元的空间分布,以及多井对比建立的小层分布,在层序内部尽可能地平行于原始沉积面细分层系,建立表述储层在三维空间任一点分布状况的定量地质模型,并以此为骨架,加上测井解释和岩芯分析或地震解释所得的... 根据地震解释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单元的空间分布,以及多井对比建立的小层分布,在层序内部尽可能地平行于原始沉积面细分层系,建立表述储层在三维空间任一点分布状况的定量地质模型,并以此为骨架,加上测井解释和岩芯分析或地震解释所得的储层参数,在三维空间内形成三维地质模型。在mips等图形工作站上以各种切片图、剖面图、透视图等方式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油藏描述 三维图形显示 工作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生界大中型火山岩油气田成藏条件及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海风 叶涛 +4 位作者 燕歌 冯冲 滑彦岐 关超 贾业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中生界火山岩潜山是渤海海域近期突破的重要新领域,也是未来增产稳产的重要新接替。利用区域地质、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生界火山岩潜山区域成藏条件,并重点剖析了渤中8-3南和龙口7-1潜山成藏条件及模式。... 中生界火山岩潜山是渤海海域近期突破的重要新领域,也是未来增产稳产的重要新接替。利用区域地质、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生界火山岩潜山区域成藏条件,并重点剖析了渤中8-3南和龙口7-1潜山成藏条件及模式。结果表明:(1)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生代早白垩世基性-中性-酸性多旋回火山岩叠加喷发,形成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是大中型火山岩油气田形成的先决条件。(2)渤中凹陷沙河街组大面积分布的成熟烃源岩为火山岩潜山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走滑断裂活动成缝并叠加风化改造形成的规模储集体是火山岩油气田形成的关键;东营组巨厚超压泥岩为火山岩油气藏保存提供了区域封盖条件。上述条件耦合奠定了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火山岩潜山良好的油气富集条件。(3)渤中8-3南潜山为大型的酸性火山机构,具有良好的储集层条件,顶部和侧翼与成熟烃源岩直接接触,且源岩超压发育,对下部储层有效封盖富集成藏;龙口7-1潜山岩性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易形成良好储层,潜山两侧被成熟烃源岩夹持,具有超压封盖富集成藏特征。综合成藏分析表明,近生烃洼陷,超压强封盖之下的中、酸性优势火山岩体是火山岩规模成藏的有利区域。该成果为渤海海域中生界火山岩潜山勘探提供指导,也可为其他相似地区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潜山 中生界 渤中凹陷 渤中8-3 龙口7-1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宁东2、3井区侏罗系延8油层组三维储集层建模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召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6-354,共9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宁东2、3井区延8油层滚动勘探开发现状和需要,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油气地质学和地质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从沉积微相特征分析和储集层特征等基础地质研究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三维地震、测...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宁东2、3井区延8油层滚动勘探开发现状和需要,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油气地质学和地质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从沉积微相特征分析和储集层特征等基础地质研究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三维地震、测井、岩心和露头等资料,采用相控建模方法,建立了该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8油层组三维储集层地质模型。建模结果分析表明,麻黄山西区块延8油层组三维储集层模型与实际砂体展布和物性特征吻合较好,实现了储集层地质特征的定量化和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麻黄山西区块 侏罗系延8油层组 三维储集层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农业区河流型水库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可馨 徐芬 +5 位作者 周亚倩 覃杰 邬丽姗 何小霞 汪宏 杨睿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4-1151,I0019,I0020,共10页
地下水硝酸盐(NO_(3)^(-))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农业区普遍存在。地下水中NO_(3)^(-)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进入地表水中,是地表水NO_(3)^(-)的潜在来源。研究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及其贡献率对防治周边地表水NO_(3)^(-)污... 地下水硝酸盐(NO_(3)^(-))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农业区普遍存在。地下水中NO_(3)^(-)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进入地表水中,是地表水NO_(3)^(-)的潜在来源。研究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及其贡献率对防治周边地表水NO_(3)^(-)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川盆地农业区河流型水库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多种稳定同位素(δD-H_(2)O和δ^(18) O-H_(2)O,δ^(15) N-NO_(3)^(-)和δ^(18)O-NO_(3)^(-))、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HRA)解析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与转化过程、不同NO_(3)^(-)来源的贡献率及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_(3)^(-)-N浓度分别为1.24~42.91和0~42.96 mg/L,61%和40%的地下水样品超过了饮用水限值(10 mg/L)。δ^(15) N-NO_(3)^(-)和δ^(18)O-NO_(3)^(-)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O_(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硝化作用可能是研究区地下水中重要的氮循环过程,存在加剧地下水NO_(3)^(-)污染的风险。SIAR模型得出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_(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贡献率分别为50%和38%。HHRA表明长期饮用研究区NO_(3)^(-)浓度较高的地下水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河流型水库 地下水 硝酸盐 氮氧同位素 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 被引量:31
8
作者 冉建斌 李建雄 刘亚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油藏描述技术已从单一的储层构造形态的描述、储层预测发展为建立油藏三维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油藏地质模型 ;从单一学科的研究发展为多学科的一体化研究 ;从定性的描述发展到半定量、定量的预测 ;从定性的评价发展为三维油藏属性建模... 油藏描述技术已从单一的储层构造形态的描述、储层预测发展为建立油藏三维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油藏地质模型 ;从单一学科的研究发展为多学科的一体化研究 ;从定性的描述发展到半定量、定量的预测 ;从定性的评价发展为三维油藏属性建模。本文着重从地震的相干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分析及储层预测技术、变速成图技术、测井处理和解释技术、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和油藏地质建模等技术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资料 油藏描述技术 储层 相干体技术 可视化技术 变速成图技术 油田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坡扇储集层三维沉积相建模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吴胜和 武军昌 +2 位作者 储勇 肖焕钦 张建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1-113,共3页
为研究抽稀井网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和多学科信息 (井信息与地震信息 )进行储集层沉积相三维建模和预测的效果 ,结合三维地震资料 ,分别用东营凹陷永 92 1地区全部井 (3 7口 )、抽稀一半井、仅 5口井 ,对其沙河街组陡坡扇储集层进行三维沉... 为研究抽稀井网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和多学科信息 (井信息与地震信息 )进行储集层沉积相三维建模和预测的效果 ,结合三维地震资料 ,分别用东营凹陷永 92 1地区全部井 (3 7口 )、抽稀一半井、仅 5口井 ,对其沙河街组陡坡扇储集层进行三维沉积相建模研究。结果表明 ,当波阻抗与沉积相之间有较好的概率相关关系时 ,应用标点过程随机建模方法 ,仅用少量井亦可获得较好的建模和预测效果。这对于勘探或开发早期少井条件下的储集层预测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图 4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沉积相 陡坡扇 储集层 随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三维定量地质建模方法和配套技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承焰 侯加根 +3 位作者 侯连华 刘泽蓉 信荃麟 胡长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20-25,共6页
综合运用储层地质研究、储层参数定量求取、计算机、地质统计学等建模方法和技术,提出了一套三维定量地质建模方法和配套技术,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分别建立了辽河西部凹陷的冷东油田陡坡重力流、曙光油田缓坡重力流、兴隆台油田湖底扇相... 综合运用储层地质研究、储层参数定量求取、计算机、地质统计学等建模方法和技术,提出了一套三维定量地质建模方法和配套技术,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分别建立了辽河西部凹陷的冷东油田陡坡重力流、曙光油田缓坡重力流、兴隆台油田湖底扇相和高升油田重力流水道相储层等四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地质模型.这些模型在油田开发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模型 三维模型 油藏描述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露头模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29
11
作者 乔占峰 沈安江 +2 位作者 郑剑锋 常少英 陈娅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8-337,共10页
为了更客观地认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宏观分布和空间结构,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露头模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传统露头地质研究工作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仪器对露头面进行三维数字化,建立数字露头模型,并进行地质分析,提... 为了更客观地认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宏观分布和空间结构,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露头模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传统露头地质研究工作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仪器对露头面进行三维数字化,建立数字露头模型,并进行地质分析,提取关键层面和地质信息(岩相、孔隙度、渗透率和声波速度等),然后根据三维露头地质信息,利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露头储集层地质模型,应用于地下储集层研究中。基于数字露头模型建立了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鱼洞梁剖面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滩储集层三维地质模型,模型更真实地反映了岩相、孔隙度和渗透率展布及其之间的关系,为具有相似地质条件储集层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储集层预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露头模型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三维地质建模 三叠系飞仙关组 鲕粒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薄层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开发方式实验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德胜 郭嘉 +2 位作者 李秀峦 昝成 史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8-461,共4页
应用三维相似准则设计并建立了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实验模型,对影响注蒸汽采油过程的重要油藏参数进行了比例模化,研究了3种不同井网的蒸汽吞吐后注蒸汽采油接替开发方式。实验结果表明,与直井汽驱和水平井注汽直井采油相比,直井注汽水... 应用三维相似准则设计并建立了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实验模型,对影响注蒸汽采油过程的重要油藏参数进行了比例模化,研究了3种不同井网的蒸汽吞吐后注蒸汽采油接替开发方式。实验结果表明,与直井汽驱和水平井注汽直井采油相比,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方式高产期较长,采油速率高,实验采出程度可达到70%.对于油层厚度为10~15 m的浅层超稠油油藏吞吐后期,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是可选的接替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油藏 注蒸汽采油 三维比例物理模拟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三维Fe、Mn迁移模型——阿哈水库实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俊合 陈小红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9,共6页
通过描述Fe、Mn在水库中的氧化还原变化、吸附、解吸、沉降及再悬浮,考虑水流运动对Fe、Mn迁移变化的影响,研制了水库三维水动力模式及三维Fe、Mn迁移变化模式,从而建立了完整的水库三维Fe、Mn迁移分布模拟模型。该... 通过描述Fe、Mn在水库中的氧化还原变化、吸附、解吸、沉降及再悬浮,考虑水流运动对Fe、Mn迁移变化的影响,研制了水库三维水动力模式及三维Fe、Mn迁移变化模式,从而建立了完整的水库三维Fe、Mn迁移分布模拟模型。该模型在阿哈水库实际运用效果良好。模拟结果表明,水库水流运动整体流速较小,Fe、Mn在水库中平行迁移运动缓慢。进入水库的Fe、Mn负荷大量沉入库底,在水体缺氧条件下,底质中Fe、Mn重新释放,形成明显的Fe、Mn分布垂直梯度,造成水库下层Fe、Mn大大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重金属 三维模型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的实现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会勇 吴小军 +4 位作者 阿布都热西提.吐尔逊 许长福 吴旭泉 秦军 孔垂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6-198,共3页
以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油藏为例,详细阐述了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的实现方法。首先通过油藏描述技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在综合分析模型不确定性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油藏实际的地质模型作为数值模拟的输入;其次应用网格粗化技术,再结... 以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油藏为例,详细阐述了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的实现方法。首先通过油藏描述技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在综合分析模型不确定性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油藏实际的地质模型作为数值模拟的输入;其次应用网格粗化技术,再结合生产动态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最后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不同开发方式进行指标预测和效果评价,提出油藏合理的开采技术界限。应用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提高了数模中地质模型的精度和质量,为优选开发方式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一体化 油藏描述 油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地层反演在川西致密砂岩气藏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用良 唐建明 杨振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8-235,共8页
四川盆地川西拗陷陆相致密碎屑岩领域油、气储层具有致密、低孔渗、薄层交互、多层叠置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本文以多井约束地震地层反演技术配套和完善了川西致密非均质气藏描述技术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主线 ,结合钻井、地质、测... 四川盆地川西拗陷陆相致密碎屑岩领域油、气储层具有致密、低孔渗、薄层交互、多层叠置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本文以多井约束地震地层反演技术配套和完善了川西致密非均质气藏描述技术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主线 ,结合钻井、地质、测井、测试等资料 ,深入研究分析含油、气的地震响应特征 ,在确定气藏分布范围、描述空间几何形态、反演储集参数、研究沉积相和储层非均质性以及预测高产富集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砂岩 地震模型 气藏描述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描述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36
16
作者 申本科 胡永乐 田昌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81,共4页
按照油藏描述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计算机技术等分支科学应用发展的程度 ,可将油藏描述技术在 2 0世纪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60~ 70年代为技术积蓄阶段 ;80年代为确定描述技术及描述流程阶段 ,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集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 按照油藏描述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计算机技术等分支科学应用发展的程度 ,可将油藏描述技术在 2 0世纪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60~ 70年代为技术积蓄阶段 ;80年代为确定描述技术及描述流程阶段 ,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集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 ,将地质、地震、测井、生产测试 (试井 )及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 ,使测井分析由单井扩展至一个区块的全面分析和评价 ;90年代为快速发展阶段 ,以剩余油分布为研究核心 ,通过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和运用随机模拟技术 ,使描述和预测的准确性不断提高。油藏描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进一步发展及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应用井间地震技术和四维地震技术监测油藏开采动态等。图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技术 发展阶段 三维地质模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油气藏 预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峡江水利枢纽同江防护区浸没范围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章国珍 孔俐丽 詹美礼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2-54,共3页
为了减少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后的淹没损失,保护同江河两岸1 920 hm2良田和4.26万人口,既使保护区内不被洪水淹没,也不致因库水位升高后引起保护区内地下水位的升高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根据防护区勘测资料和区内水系情况,建立三维渗... 为了减少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后的淹没损失,保护同江河两岸1 920 hm2良田和4.26万人口,既使保护区内不被洪水淹没,也不致因库水位升高后引起保护区内地下水位的升高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根据防护区勘测资料和区内水系情况,建立三维渗流模型,分析水库蓄水后防护区内的地下水位,绘制地下水位等高线,按照农作物生长期对地下水位的要求,分析判断浸没的范围。这种方法可对地下水位进行定量分析,与其它方法比较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供设计、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浸没 三维渗流模型 峡江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开发时期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三维模型特征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少春 王瑞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2-659,共8页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为例,简述非均质综合指数的计算、作用和意义。按储层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非均质综合指数三维模型,主要包括储层数据准备、构造模型、非均质综合指数分析、非均质建模和显示5个环节,直观表征储层的...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为例,简述非均质综合指数的计算、作用和意义。按储层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非均质综合指数三维模型,主要包括储层数据准备、构造模型、非均质综合指数分析、非均质建模和显示5个环节,直观表征储层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分析了东营组三段开发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非均质综合指数变差函数和三维模型特征,得出了不同开发时期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注水开发的进行,变程(a)减小,基台值(c_0+ c)增大,块金效应值(c_0)为0。开发初期储层以中等非均质性为主,中期以较强-中等为主,后期以较强为主。纵向上,上部的非均质综合指数差异较大,下部的差异相对较小。纵向上的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要强于平面非均质性。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综合指数 储层非均质性 三维模型 开发时期 胜坨油田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水环境模型系统构建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晶晶 张万顺 +4 位作者 王永桂 蔡锋 袁云霏 万晶 彭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2,共4页
流域水环境受地形、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模拟分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是一大难点。基于流域水循环机理,通过识别污染物主要来源和迁移途径,对流域及其内部发生的复杂污染过程定量化描述,构建了包含陆地模型、三... 流域水环境受地形、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模拟分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是一大难点。基于流域水循环机理,通过识别污染物主要来源和迁移途径,对流域及其内部发生的复杂污染过程定量化描述,构建了包含陆地模型、三维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水生态模型的空-地-水一体化水环境模型体系,实现了大流域尺度水环境系统的高效模拟。通过模型条件节点和应用节点的协调运作,提升了水环境自动监控能力,实现了对全流域水环境状况实时模拟预测的业务化运行和突发事故的快速预警。将系统应用于三峡库区,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以为三峡库区的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对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模型系统 陆地面源模型 三维水动力模型 水生态模型 三峡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南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三维建模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向阳 熊琦华 +4 位作者 王志章 吴胜和 钱根宝 刘顺生 岳新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31-432,共2页
储集层三维建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集层进行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在精细地层对比、微构造、沉积微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及储集层动态解释的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通过确定性与随... 储集层三维建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集层进行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在精细地层对比、微构造、沉积微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及储集层动态解释的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通过确定性与随机性建模方法,应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目标区储集层精细三维地质模型。该成果为开发方案的部署和调整,提高油气采收率,油藏数值模拟及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彩南油田 中侏罗世 储集层 三维地质模型 油气采收率 油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