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buckling load for laminated composite plates using adaptive Kriging-improved PSO:A novel hybrid intelligent method 被引量:3
1
作者 Behrooz Keshtegar Trung Nguyen-Thoi +1 位作者 Tam T.Truong Shun-Peng Zh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5-99,共15页
An effective hybrid optim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an adaptive Kriging(A-Kriging)into an improved partial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IPSO)to give a so-called A-Kriging-IPSO for maximizing the bucklin... An effective hybrid optim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an adaptive Kriging(A-Kriging)into an improved partial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IPSO)to give a so-called A-Kriging-IPSO for maximizing the buckling load of laminated composite plates(LCPs)under uniaxial and biaxial compressions.In this method,a novel iterative adaptive Kriging model,which is structured using two training sample sets as active and adaptive points,is utilized to directly predict the buckling load of the LCPs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The active points are selected from the initial data set while the adaptive points are generated using the radial random-based convex samples.The cell-based smoothed discrete shear gap method(CS-DSG3)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buckling behavior of the LCPs to provide the response of adaptive and input data sets.The buckling load of the LCPs is maximized by utilizing the IPSO algorithm.To demonstrat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the LCPs with different layers(2,3,4,and 10 layers),boundary conditions,aspect ratios and load patterns(biaxial and uniaxial loads)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obtained by proposed metho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iterature results,but with less computational burden.By applying adaptive radial Kriging model,the accurate optimal resultsebased predictions of the buckling load are obtained for the studied LC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kriging Laminated composite plates Buckling optimization Smooth finite element methods Cell-based smoothed discrete shear gap method(CS-dSG3) Improved 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振动式排种器种盘内种群运动的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耀明 赵湛 +1 位作者 陈进 徐立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59,76,共5页
根据离散元法的基本思想,采用线性弹簧-阻尼-滑动接触力学模型,编写Matlab模拟程序,分析了气吸振动式精密排种器振动种盘内种群的三维运动规律。为了描述籽粒离散分布程度,给出了体积膨胀系数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种盘作小幅高频振动,... 根据离散元法的基本思想,采用线性弹簧-阻尼-滑动接触力学模型,编写Matlab模拟程序,分析了气吸振动式精密排种器振动种盘内种群的三维运动规律。为了描述籽粒离散分布程度,给出了体积膨胀系数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种盘作小幅高频振动,种群可以产生向上抛掷运动而有效分离;膨胀系数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种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分析了摩擦因数和碰撞恢复系数对不同层厚种子膨胀系数的影响。在初始层厚参数hs≈3.8、振动强度kv=5.65时,种子具有理想的运动状态,通过性能试验得到排种器的吸种率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排种器 种群三维运动 离散元法 数值模拟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颗粒在三自由度混联振动筛面上的运动规律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成军 刘琼 +1 位作者 马履中 李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6,共8页
为深入研究和揭示多维振动筛筛面物料运动规律和透筛机理以及设计三自由度混联振动筛,基于机构拓扑结构理论构造了一种全解耦的三自由度混联机构2PRRR-P(2R),作为三自由度振动筛的主体激振机构;运用D-H变换矩阵推导出筛面的运动轨迹方程... 为深入研究和揭示多维振动筛筛面物料运动规律和透筛机理以及设计三自由度混联振动筛,基于机构拓扑结构理论构造了一种全解耦的三自由度混联机构2PRRR-P(2R),作为三自由度振动筛的主体激振机构;运用D-H变换矩阵推导出筛面的运动轨迹方程,并运用ADAMS软件对振动筛进行运动学仿真,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可行性;基于离散元法对棉籽颗粒群在三自由度振动筛筛面上的筛分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表明筛面的三维运动能增加颗粒群在X和Y向的抛掷位移,使颗粒群平均透筛时间缩短;试验结果表明,筛面增加X向的振动后,分散度增加约54%,筛分效率增加约46%;筛面增加X向和Y向的振动后,分散度和筛分效率分别增加约152%和68%,比仅增加X向振动时分别增加约62%和15%,试验结果与EDEM仿真结果一致。研究表明,三自由度混联振动筛能实现筛面沿X、Y、Z向的三维独立振动,其自由度、振幅、频率等振动参数调节方便;筛面的三自由度振动利于颗粒物料在筛面上分散,可大幅提高筛分效率。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多维振动筛分机理、研制三自由度混联振动筛产品样机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振动 机构 振动筛 三自由度 三维离散元法 棉籽颗粒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开采诱发高边坡滑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世国 郭炜晨 +2 位作者 刘文波 郭珮 董彦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65,共4页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边坡稳定问题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难题之一。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应用离散元数值模拟,选取合适的力学参数,运用3DEC、Matlab等软件系统,分析了地下开采对高大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滑移特点和后续变形发...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边坡稳定问题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难题之一。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应用离散元数值模拟,选取合适的力学参数,运用3DEC、Matlab等软件系统,分析了地下开采对高大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滑移特点和后续变形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受露天与地下开采两者的复合采动作用的影响,滑移变形产生了叠加作用,地表的下沉曲线形成多个大小不同的下沉盆地,导致不同区域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程度也不同。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地下采区的不同开采阶段诱发的移动角大小不同,开采厚度不同,上覆岩体的破坏程度也不同。所以,露天转地下开采中,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到采空区处理方式和开采厚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边坡稳定性评价时,需要结合具体开采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边坡 露天转地下 离散元 3DEC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玄武岩强度特性三维离散元压缩模拟试验 被引量:8
5
作者 狄圣杰 单治钢 宋庆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03-2909,共7页
基于节理玄武岩几何结构特征和岩体强度REV尺度,利用三维离散元建立不同节理倾角下的数值模型试件,进行三轴压缩模拟试验分析。对柱状节理岩体在不同围压、不同节理倾角、不同参数比值下的强度变化规律性进行探讨,研究其各向异性比,获... 基于节理玄武岩几何结构特征和岩体强度REV尺度,利用三维离散元建立不同节理倾角下的数值模型试件,进行三轴压缩模拟试验分析。对柱状节理岩体在不同围压、不同节理倾角、不同参数比值下的强度变化规律性进行探讨,研究其各向异性比,获取并分析了柱状节理岩体在不同倾角下的等效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节理玄武岩强度曲线在不同节理倾角和围压下近似呈U型分布;各向异性程度随围压升高以指数函数形式降低,以坝基原位岩体水平应力15 MPa估算,坝基处玄武岩体属于中等各向异性水平;在节理倾角75°时,对应的等效摩擦角为44.4°,等效黏聚力为1.15 MPa,参数计算值在原位测试值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玄武岩 三维离散元 数值试验 各向异性 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原煤颗粒在三自由度混联振动筛中筛分效率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成军 章天雨 +2 位作者 李龙 陈金燕 孟祥瑞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4-270,共7页
为研究潮湿难筛分原煤颗粒在两平移一转动三自由度混联振动筛中的筛分效率变化规律,基于三维离散元法,运用EDEM软件模拟潮湿原煤颗粒的筛分过程.自主设计了两平移一转动三自由度混联振动筛,以研究各振动参数对原煤颗粒筛分效率的影响;... 为研究潮湿难筛分原煤颗粒在两平移一转动三自由度混联振动筛中的筛分效率变化规律,基于三维离散元法,运用EDEM软件模拟潮湿原煤颗粒的筛分过程.自主设计了两平移一转动三自由度混联振动筛,以研究各振动参数对原煤颗粒筛分效率的影响;综合采用动态筛分效率和阻碍粒排出率作为模拟筛分效率的评定指标,得出各自由度振动组合中的最佳激振模式及振动方向对潮湿原煤颗粒在筛面运动的作用;以动态筛分效率为参考值,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各因素对筛分效率的影响,得出影响因素分别为:外在水分、振动自由度、频率、振幅;用优选的筛分方案进行离散元模拟实验,验证了多维振动有利于潮湿难筛分原煤颗粒的分散、透筛及防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湿原煤颗粒 三自由度混联振动筛 振动模式 筛分效率 离散元法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三维裂纹扩展机理试验与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勇 蔡卫兵 +1 位作者 李邦翔 朱维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102,109,共8页
为了加强对三维裂纹扩展机理的认识,采用一种脆度良好的树脂材料制作含预制三维双裂隙的试样,并基于离散元理论,研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平行双裂隙的扩展、搭接和贯通机理,同时设置测量圆来监测在不同加载阶段模型的应力场变化。研究结果... 为了加强对三维裂纹扩展机理的认识,采用一种脆度良好的树脂材料制作含预制三维双裂隙的试样,并基于离散元理论,研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平行双裂隙的扩展、搭接和贯通机理,同时设置测量圆来监测在不同加载阶段模型的应力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裂隙长轴端部C1-E和C2-W萌生的翼裂纹沿垂直裂隙平面方向扩展至一定长度后会保持长时间不变,直到应力达到峰值附近才继续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在峰值应力附近时,预制裂隙端部C1-W和C2-W的花瓣状翼裂纹和反翼裂纹才相互搭接贯通形成空间卷曲面;随着轴向应力增加至峰值附近,最大主应力主要分布在远离预制裂隙的区域,而压应力却集中在预制裂隙中心区域,因此抑制了翼裂纹的进一步扩展;最大压应力和切应力随着应变增加而增加,最大拉应力却在峰值应力附近发生了跌落,说明在加载后期,裂纹扩展主要受压剪作用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裂纹扩展 压缩试验 离散元法 应力场 测量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粒体发射药床碰撞挤压过程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洪俊 芮筱亭 +1 位作者 刘军 陈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5-308,共4页
发射药床的碰撞、挤压引起药粒破碎是导致膛炸的根本因素。首先用Monte Carlo模拟密实发射药床初始堆积结构,然后引入一种建立在非连续介质基础上,又区别于一般多体动力学方法的离散元法,来模拟密实的发射药床在膛内高压条件下的碰撞、... 发射药床的碰撞、挤压引起药粒破碎是导致膛炸的根本因素。首先用Monte Carlo模拟密实发射药床初始堆积结构,然后引入一种建立在非连续介质基础上,又区别于一般多体动力学方法的离散元法,来模拟密实的发射药床在膛内高压条件下的碰撞、挤压的动力学过程。详细介绍了离散元法计算程序核心——接触寻找算法,以及药粒的三维接触模型和计算参数的确定。首次解决了复杂条件下的单个药粒受力和运动无法描述的问题,为药粒的破碎数值模拟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力学 散体力学 发射药床 MONTE CARLO方法 离散元法 接触寻找算法 三维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控车辆在避险车道制动床上减速过程的三维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覃频频 吴锋民 +1 位作者 吴达 莫基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64-370,共7页
由于中国避险车道设计规范或指南不完善,存在设计缺陷的避险车道易诱发失控车辆冲出避险车道末端或在制动床上侧翻等事故,严重威胁驾驶员生命。以往研究还不能体现车轮沉陷变形对失控车辆减速作用的影响。为此,从颗粒层面入手采用离散... 由于中国避险车道设计规范或指南不完善,存在设计缺陷的避险车道易诱发失控车辆冲出避险车道末端或在制动床上侧翻等事故,严重威胁驾驶员生命。以往研究还不能体现车轮沉陷变形对失控车辆减速作用的影响。为此,从颗粒层面入手采用离散元方法,分别构建集料离散元和车轮离散元,在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3 dimensions)软件平台建立集料-车轮三维离散元模型;采用模拟静力三轴压缩试验标定集料离散元颗粒微观参数;采用实车足尺试验数据标定车轮离散元颗粒微观参数。利用标定后模型对失控车辆在避险车道制动床上的减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设计4组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失控车辆载重和驶入初速度对车轮沉陷深度、停车距离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为避险车道制动床长度设计和集料铺筑厚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避险车道设计规范或指南的完善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险车道 离散元法 数值模拟 PF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四相平板式TFPM自定位力矩研究
10
作者 韩康 史仪凯 +2 位作者 苏士斌 崔田田 马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针对横向磁场永磁电机(TFPM)普遍存在的自定位力矩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四相平板式TFPM结构。利用ANSYS三维电磁场单元对电机模型的自定位力矩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电机单相自定位力矩随转子旋转角度的变化曲线。通过傅里叶变换求得... 针对横向磁场永磁电机(TFPM)普遍存在的自定位力矩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四相平板式TFPM结构。利用ANSYS三维电磁场单元对电机模型的自定位力矩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电机单相自定位力矩随转子旋转角度的变化曲线。通过傅里叶变换求得到使电机总体自定位力矩最小的定子错开角度,绘制了这种情况下电机总体自定位力矩变化曲线。对样机的单相与整体自定位力矩的最大值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四相定子依次错开45°电角度时电机整体自定位力矩峰值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磁场 永磁电机 三维电磁场 有限元分析 自定位力矩 定子错开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通翻板分料器的长寿化设计及离散元验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阔 李玲玲 +2 位作者 陈燕 吕砂里 马学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104,共5页
针对现有三通翻板分料器摆动翻板磨损快、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依据物料的安息角原理设计了阶梯型摆动翻板,并采用离散单元法对普通直板摆动翻板和阶梯型摆动翻板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阶梯型摆动翻板能够在物料流冲击区稳... 针对现有三通翻板分料器摆动翻板磨损快、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依据物料的安息角原理设计了阶梯型摆动翻板,并采用离散单元法对普通直板摆动翻板和阶梯型摆动翻板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阶梯型摆动翻板能够在物料流冲击区稳定积料,形成一定厚度的料垫,大大减少物料流对摆动翻板的冲击与磨损。同普通摆动翻板相比,阶梯型摆动翻板受到来自料流的冲击力均值减少至普通翻板的17.5%左右,靠近壁面物料颗粒的滑动速度均值减少至15.2%左右。经试验验证,设计的阶梯型摆动翻板具有很好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是一种延长三通翻板分料器寿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翻板分料器 摆动翻板 抗磨损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固铁路道砟的颗粒离散元模拟研究
12
作者 班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3,59,共5页
研究目的:道砟是有砟轨道的关键构成,其变形累积将直接造成轨道的下沉破坏。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道砟的变形对有砟轨道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开展高速铁路道砟变形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 研究目的:道砟是有砟轨道的关键构成,其变形累积将直接造成轨道的下沉破坏。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道砟的变形对有砟轨道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开展高速铁路道砟变形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将土工格栅应用到铁路道砟的加固中,用以减小铁路道砟的沉降变形,但总体来说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为进一步研究铁路道砟的变形机理及土工格栅加固铁路道砟的效果,本文以铁路道砟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工格栅加固铁路道砟的三维颗粒离散元模型,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数值试验,分别研究土工格栅不同安设位置、不同刚度以及不同网格尺寸对铁路道砟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1)土工格栅加固铁路道砟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小铁路道砟的沉降变形;(2)土工格栅安设位置不同,其加固效果也不同,当土工格栅距离模型箱底面100 mm时效果最好;(3)随着土工格栅刚度的增大,道砟的沉降变形逐渐减小,但当刚度增大到一定值后,对减小道砟沉降的作用有限;(4)土工格栅网格尺寸对铁路道砟加固效果有明显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单调的,即存在一个合理的土工格栅网格尺寸使其加固铁路道砟的效果最好;(5)该研究成果对深入理解铁路道砟的沉降机理及土工格栅在铁路道砟加固中的应用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砟 土工格栅 三维离散元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