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formation heterogeneity on foam flooding performance using 2D and 3D models:an experimental study 被引量:3
1
作者 Ling-Zhi Hu Lin Sun +2 位作者 Jin-Zhou Zhao Peng Wei Wan-Fen P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34-748,共15页
The formation heterogeneity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limiting the application of foam flooding.In this paper,influences of formation properties,such as permeability,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interlaye... The formation heterogeneity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limiting the application of foam flooding.In this paper,influences of formation properties,such as permeability,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interlayer,sedimentary rhythm and 3D heterogeneity,on the mobility control capability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foam flooding,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sing 2D homogeneous and 2D/3D heterogeneous models under 120°C and salinity of 20×10~4 mg/L.The flow resistance of foam was promoted as the permeability increased,which thus resulted in a considerable oil recovery behavior.In the scenario of the vertical heterogeneous formations,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high-permeable layer was crucial to foam mobility control,and the positive rhythm appeared favorable to improve the foam flooding performance.The additional oil recovery increased to about 40%.The interlayer was favorable for the increases in mobility reduction factor and oil recovery of foam flooding when the low permeability ratio was involved.For the 3D heterogeneous formations,foam could efficiently adjust the areal and vertical heterogeneity through mobility control and gravity segregation,and thus enhancing the oil recovery to 11%–14%.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this work may provide some insight for the field test designs of foam flo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am flooding Permeability ratio 2d/3d models HETEROGENEITY Enhanced oil recov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P修正的R3DGM建模与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19
2
作者 车德福 吴立新 +1 位作者 陈学习 徐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580,共5页
将广义三棱柱(GTP)的辅助几何要素———对角线———修正为四面体,解决了R3DGM(真三维地学模型)中数据组织与几何要素的不一致和空间操作中的几何裂缝问题.修正后的GTP模型集成了TIN,GTP和四面体模型的优点,构建算法简单且空间操作无缝... 将广义三棱柱(GTP)的辅助几何要素———对角线———修正为四面体,解决了R3DGM(真三维地学模型)中数据组织与几何要素的不一致和空间操作中的几何裂缝问题.修正后的GTP模型集成了TIN,GTP和四面体模型的优点,构建算法简单且空间操作无缝.R3DGM过程分3步进行:①根据钻孔孔口数据点与断层露头约束,按约束Delaunay法则生成地表不规则三角网(CD-TIN);②按地学推理规则,将CD-TIN中三角形沿钻孔迹线向下扩展生成GTP;③根据最小顶点标识法,将GTP模型转换成四面体.介绍了基于GTP修正构建的三维数字地质模型的任意平面剖切、虚拟开挖、空间查询等可视化方法.并结合北京CBD地下三维集成建模与空间操作,展示了模型构模及空间操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矿山 广义三棱柱(GTP) 真三维地学模型(R3dGM) 可视化 四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工程化方法在武器3D实体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文婷 康凤举 +1 位作者 魏佳宁 宋强 《鱼雷技术》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针对复杂武器3D实体建模的需求,分析并比较了软件工程化中的瀑布模型、变换模型和增量模型等3种模型开发方法,首次将增量模型方法引入到武器3D实体建模中。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需求分析得到的信息将武器3D实体模型划分为不同的增量构件... 针对复杂武器3D实体建模的需求,分析并比较了软件工程化中的瀑布模型、变换模型和增量模型等3种模型开发方法,首次将增量模型方法引入到武器3D实体建模中。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需求分析得到的信息将武器3D实体模型划分为不同的增量构件,然后对增量构件进行详细设计并完成基于MultiGen Creator的构件开发与测试,最后进行增量构件组装和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有利于提高模型的可重用性和开发效率,同时使开发的模型满足视景仿真系统的逼真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实体建模 软件工程化 增量模型 瀑布模型 变换模型 视景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矿山公园3D漫游系统设计及实现
4
作者 陈绿杰 张伟 《现代矿业》 CAS 2013年第12期43-46,79,共5页
以某矿山公园的二维矢量数据为基础,采用Google SketchUp6.0软件平台,通过三维模型构建、渲染及漫游定制等过程,初步构建了一个矿山公园三维GIS系统实验原型,实现了与ArcGIS软件之间的交互,结合ArcGIS软件进行三维矿山公园场景驱动的开... 以某矿山公园的二维矢量数据为基础,采用Google SketchUp6.0软件平台,通过三维模型构建、渲染及漫游定制等过程,初步构建了一个矿山公园三维GIS系统实验原型,实现了与ArcGIS软件之间的交互,结合ArcGIS软件进行三维矿山公园场景驱动的开发工作,形成了矿山公园的三维建模场景再现,在Google SketchUp6.0中实现的建模效果与ArcGIS Engine中各种控件的浏览漫游功能统一起来,开发了一个简单的矿山公园三维漫游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SketchUp6 0 三维模型 ARCGIS ENGINE 三维漫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与氯化钠模型热反应中生成3-氯-1,2-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岱 孙培培 +2 位作者 黄明泉 孙宝国 邹青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78,共5页
以甘油、氯化钠、水为原料建立热反应模型,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对其生成的3-氯-1,2-丙二醇(3-MCPD)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各原料用量对3-MCPD生成量的影响... 以甘油、氯化钠、水为原料建立热反应模型,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对其生成的3-氯-1,2-丙二醇(3-MCPD)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各原料用量对3-MCPD生成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热反应模型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单糖和氨基酸后3-MCPD生成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140℃、甘油用量0.05g(占原料总量0.31%)、NaCl用量1.0g(6.23%)、水用量15g(93.46%),3-MCPD生成量最少;葡萄糖、果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组氨酸使3-MCPD的生成量减少;谷氨酸、蛋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使3-MCPD的生成量增加;半胱氨酸、酪氨酸、脯氨酸、色氨酸对3-MCPD的生成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热反应 甘油 3-氯-1 2-丙二醇(3-MCPd) 单糖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三维微条柱法计算滑移型塌岸安全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小东 马潇菲 袁广祥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90-96,共7页
为了对边坡进行三维稳定性分析,在传统的二维条分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基于高分辨率DEM构建边坡三维模型,将二维条分法中的土条拓展为三维条柱法中的条柱,通过分析每个条柱上的受力状况,根据极限平衡理论,以GIS二次开发的方式,将三维毕... 为了对边坡进行三维稳定性分析,在传统的二维条分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基于高分辨率DEM构建边坡三维模型,将二维条分法中的土条拓展为三维条柱法中的条柱,通过分析每个条柱上的受力状况,根据极限平衡理论,以GIS二次开发的方式,将三维毕肖普法引入GIS软件平台,实现了三维圆弧滑动面的构造和三维安全系数的计算,该方法实现了三维模型构建与三维安全系数计算过程的自动化和一体化。应用本方法,以金沙江溪洛渡库区老木沟滑移型塌岸体为例,进行三维稳定系数的计算,与二维计算结果相比,结果偏于安全,主要的原因在于将滑动面视为球形滑动面,因此需要在程序中加入控制性结构面或控制性节点,使其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三维毕肖普法 边坡稳定性 微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LiDAR的三维竣工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志国 李长辉 《城市勘测》 2014年第3期31-33,共3页
竣工测量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审批后管理的一项重要程序,为城市的规划和城市管理提供完整、准确的、现实性强的基础资料,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必备数据。本文在传统的竣工测量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面LiDAR的建筑物三维竣工测... 竣工测量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审批后管理的一项重要程序,为城市的规划和城市管理提供完整、准确的、现实性强的基础资料,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必备数据。本文在传统的竣工测量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面LiDAR的建筑物三维竣工测量新模式,阐述了地面LiDAR的规划建筑物竣工验收测量的作业流程,详细介绍了数据采集和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建筑物验收测量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竣工测量 地面LidAR 城市规划管理 数字城市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MINE矿业软件的矿山土石方剥离量计算 被引量:2
8
作者 段强 《矿业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58-60,共3页
以瓮福集团旗下的穿岩洞露天磷矿为例,介绍国内先进的DIMINE三维矿业软件的测量功能、矿山土石方剥离量计算的过程及软件的优点。
关键词 dIMINE软件 矿山测量 剥离土石方量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cise conversion between virtual world and real world in stereoscopic imaging
9
作者 姚晓永 吴平东 黄漫玲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3年第2期191-196,共6页
A method for precise conversion between virtual world and real world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aims to precisely establis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virtual coordinates and the real coordinates with Op... A method for precise conversion between virtual world and real world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aims to precisely establis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virtual coordinates and the real coordinates with OpenGL. In the virtual world, two virtual cameras are set to capture the left and right perspective planar images, and coordinates of the planar images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perspective projection model. With coordinates of planar images, coordinates of the stereo- scopic image synthesized in the real world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binocular observation model. Therefore, the corresponding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is established. Experimental re- suits match data from this method well. Therefore, this method can precisely realize the conversion and the interactivity,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ual world spatial coordinates OpenGL model 2d-to-3d conv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MS三维模型的ACP1000计量软件研究
10
作者 韩兆兴 赵阳 +1 位作者 宋孟燕 王芳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015年第4期41-44,共4页
此文在论述开发ACP1000计量软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以PDMS数据文件为基础开发计量软件的思路,并将其应用于基本构件墙、梁、板、柱工程量的计算与统计。同时对PDMS数据文件的格式,坐标系以及数据存储进行分析,... 此文在论述开发ACP1000计量软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以PDMS数据文件为基础开发计量软件的思路,并将其应用于基本构件墙、梁、板、柱工程量的计算与统计。同时对PDMS数据文件的格式,坐标系以及数据存储进行分析,然后建立起不规则构件的工程量计算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此文提出的PDMS三维模型数据文件的计量软件开发方案是可行的,有一定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 ACP1000 三维模型 计量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深度学习模型的高精度服装样板自动生成
11
作者 黄小源 侯珏 +1 位作者 杨阳 刘正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3,共8页
针对三维服装转换成二维样板过程缺乏考虑服装专业知识,导致样板精度差而无法直接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专家知识相结合的三维服装高精度样板的自动生成方法。首先,通过添加三次和四次贝塞尔曲线以及直角化约束改进服装样... 针对三维服装转换成二维样板过程缺乏考虑服装专业知识,导致样板精度差而无法直接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专家知识相结合的三维服装高精度样板的自动生成方法。首先,通过添加三次和四次贝塞尔曲线以及直角化约束改进服装样板数据集生成器,生成专业高精度样板和三维服装模型数据集;设置边缘损失改进二维样板生成的深度学习混合框架模型,再结合服装结构设计专家知识对生成样板的边缘细节进行优化;最后采用物理模拟和现实扫描三维服装模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预测样板形状、样板位置、边数准确率等评价指标上均有显著提高,在测试集上样板形状的均方误差降至1.59 cm,精度符合服装相应部位的公允差范围,且对物理模拟和真实扫描的三维服装样板预测具有较好的吻合度,为专业服装样板自动生成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服装 样板生成 专家知识 深度学习 服装数字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荷场优化咪唑并吡啶类VEGFR-2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桦 蒲铃铃 +2 位作者 宋海星 曾莉萍 梁桂兆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9-727,共9页
运用不同电荷场优化咪唑并吡啶类VEGFR-2抑制剂,挑选出最优电荷场Gasteiger-Marsili,用COMFA和CoMSIA两种方法建立3D-QSAR模型,以分析化合物结构与分子活性之间的关系。COMFA和CoMSI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分别为q2=0.673和q2=0.612,拟合... 运用不同电荷场优化咪唑并吡啶类VEGFR-2抑制剂,挑选出最优电荷场Gasteiger-Marsili,用COMFA和CoMSIA两种方法建立3D-QSAR模型,以分析化合物结构与分子活性之间的关系。COMFA和CoMSI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分别为q2=0.673和q2=0.612,拟合验证系数分别为r^2=0.891和r^2=0.973,外部验证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2 pred=0.669和r2 pred=0.658,结果表明两种模型都有良好的可信度和预测能力。COMFA和CoMSIA模型在三维等视图上相互对照和验证,得到的结论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确立了分子结构对抑制剂活性影响的具体作用方式,对指导药物的设计与改造,新VEGFR-2抑制剂的合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R-2抑制剂 电荷场 COMFA COMSIA 3d-QS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编织工艺数字化建模方法
13
作者 王辉 周伟 +2 位作者 陈一哲 龙晚昕 王金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1,共7页
三维旋转式编织工艺按角轮缺口数分为三角形、四角形和六角形编织工艺,其中三角形编织工艺研究较少。为探索基于三角形编织工艺的预制体结构,基于Python语言和CATIA开发编织工艺软件,获得预制体几何结构。角轮和交换轮交替旋转,驱动携... 三维旋转式编织工艺按角轮缺口数分为三角形、四角形和六角形编织工艺,其中三角形编织工艺研究较少。为探索基于三角形编织工艺的预制体结构,基于Python语言和CATIA开发编织工艺软件,获得预制体几何结构。角轮和交换轮交替旋转,驱动携纱器在底盘中运动,使纱线相互交织形成预制体。对角轮、交换轮、携纱器的编号和运动状态进行数字化编码,研究不同旋转状态下携纱器的交换规律。携纱器轨迹与编织节点高度共同确定了织物空间拓扑结构,采用三次B-spline曲线对纱线空间轨迹进行拟合,建立预制体的参数化几何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三角形编织工艺获得的预制体结构紧凑,织物几何模型与试验样件一致性较好,验证了建模方法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预制体 编织算法 细观结构模型 工艺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高密度电阻率勘探数据的三维反演及应用 被引量:26
14
作者 戴前伟 肖波 +2 位作者 冯德山 刘海飞 王鹏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300,共8页
针对目前高密度电阻率法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是把地质结构体视为二度体进行二维处理,从而二维数据资料处理结果只是一种近似解释,其计算精度与反演效果达不到精确反演的要求,设计一种典型的地质体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正演计算... 针对目前高密度电阻率法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是把地质结构体视为二度体进行二维处理,从而二维数据资料处理结果只是一种近似解释,其计算精度与反演效果达不到精确反演的要求,设计一种典型的地质体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正演计算,对含有高斯随机误差的各测线二维正演数据分别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三维反演,对比二维和三维的反演结果。最后在广东某场地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岩层划分,利用二维勘探的数据进行二、三维反演。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反演受高斯随机误差的影响更小,反演结果与实际地质模型更接近;三维反演在岩层划分中更能凸显岩层分界面区域,岩层的空间分布及岩层、覆盖层的整体连续性能更真实地体现,与钻探结果吻合程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数值模拟 二维反演 三维反演 岩层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模型的改进及其算法更新研究(上)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哲 杨兆中 李小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2,共5页
水力压裂中适时预测裂缝几何形态对压裂施工的成败至关重要,文章(上篇)在拟三维的假设条件 下,重新推导和改进了权威的拟三维Palmer模型。文章改进的重点是裂缝高度控制的处理,这是三维模型与二维 模型最本质的差异,高度控制直接决... 水力压裂中适时预测裂缝几何形态对压裂施工的成败至关重要,文章(上篇)在拟三维的假设条件 下,重新推导和改进了权威的拟三维Palmer模型。文章改进的重点是裂缝高度控制的处理,这是三维模型与二维 模型最本质的差异,高度控制直接决定着模型刻划实际的精确度。原Palmer模型使用Rice静态应力强度因子积 分公式作为裂缝垂向延伸的判据,这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施工过程中裂缝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不断延伸的,裂缝 壁面也始终是动态受载,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更为合理。文章引入了在真三维模型中才使用的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公式来替代原来的静态公式作裂缝延伸的判据,并且把缝高与缝宽方程融合起来,巧妙地求出 缝高,避免了真三维求缝高极其复杂的处理方法。实现拟三维模型向真三维模型的横向渗透,使新模型兼具拟三 维模型的简单和真三维模型的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三维模型 高度控制 裂缝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露头模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27
16
作者 乔占峰 沈安江 +2 位作者 郑剑锋 常少英 陈娅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8-337,共10页
为了更客观地认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宏观分布和空间结构,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露头模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传统露头地质研究工作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仪器对露头面进行三维数字化,建立数字露头模型,并进行地质分析,提... 为了更客观地认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宏观分布和空间结构,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露头模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传统露头地质研究工作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仪器对露头面进行三维数字化,建立数字露头模型,并进行地质分析,提取关键层面和地质信息(岩相、孔隙度、渗透率和声波速度等),然后根据三维露头地质信息,利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露头储集层地质模型,应用于地下储集层研究中。基于数字露头模型建立了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鱼洞梁剖面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滩储集层三维地质模型,模型更真实地反映了岩相、孔隙度和渗透率展布及其之间的关系,为具有相似地质条件储集层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储集层预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露头模型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三维地质建模 三叠系飞仙关组 鲕粒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enGL技术在地震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亚平 杨慧珠 +1 位作者 董渊 倪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Open GL(Open Graphics Library)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性能卓越的应用编程接口 (API) ,它已经成为三维图形设计的工业标准。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 ,可视化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工作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本文探讨了利用 Open
关键词 OPENGL技术 地震数据可视化 图形软件接口 二维地震数据 三维地震数据 像素灰度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激励三维路面空间域模型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8
18
作者 罗竹辉 魏燕定 +2 位作者 周晓军 杨富春 谢明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8-72,共5页
对比国标给定幂函数形式的路面功率谱密度,采用最小二乘非线性参数估计法对路面功率谱密度有理函数表达式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将一维路面功率谱扩展成二维功率谱,推导了三维路面建模的二维傅里叶逆变换法。在MATLAB中利用该方法和传统方... 对比国标给定幂函数形式的路面功率谱密度,采用最小二乘非线性参数估计法对路面功率谱密度有理函数表达式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将一维路面功率谱扩展成二维功率谱,推导了三维路面建模的二维傅里叶逆变换法。在MATLAB中利用该方法和传统方法生成C级路面高程数据,将仿真得到的三维路面直线轨迹、弯曲轨迹高程进行采样后做功率谱估计,并与标准等级路面功率谱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高程数据快,得到的三维路面横向、纵向直线轨迹和弯曲轨迹路面高程具有相同的功率谱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三维模型 二维傅里叶逆变换 路面不平度 随机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模型的改进及其算法更新研究(下)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哲 杨兆中 李小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文章下篇为上篇的模型方程组提供一个全新的等效求解方法:根据方程组潜在特征,变换自变量(把自变量由位置参数x换为压力参数p),以显式化手段解决了模型方程组极严重的参数耦合问题。针对迭代运算中可能出现的发散,运用Stenffensen 法防... 文章下篇为上篇的模型方程组提供一个全新的等效求解方法:根据方程组潜在特征,变换自变量(把自变量由位置参数x换为压力参数p),以显式化手段解决了模型方程组极严重的参数耦合问题。针对迭代运算中可能出现的发散,运用Stenffensen 法防散与加速迭代,使运算在数学理论上更严密。迭代运算中采用预报—校准思想,让前步运算的结果作为后步运算的初始迭代值,在滤失计算中,把二维模型中的裂缝延伸缝长—时间关系作为拟三维模型的裂缝延伸速度用,这样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计算上的复杂性。同时,在初始流量分布假设中,也以二维模型的流量分布代替线形流量分布假设,使迭代初始值尽量接近收敛结果。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公式和预报-校准思想,使新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向上挂靠真三维模型,向下联系二维模型,实现三类模型的横向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收敛 运算 发散 模型方程 显式 方程组 自变量 真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因表达式编程生成数字高程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玥 唐常杰 +3 位作者 李川 吴江 李太勇 姜贤飞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132,共7页
为了解决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处理采样点缺失时难于客观地确定插值函数结构和参数的问题,将弹性基因表达式编程(GEP)技术应用到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中,提出了缓冲区策略(BS),适时注入优质高程体;提出了动态簇的搜索算法(... 为了解决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处理采样点缺失时难于客观地确定插值函数结构和参数的问题,将弹性基因表达式编程(GEP)技术应用到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中,提出了缓冲区策略(BS),适时注入优质高程体;提出了动态簇的搜索算法(SDCA),方向搜索相关点算法(SCPD)和象限扩展搜索算法(ESQA),按方向动态扩展搜索簇,避免了冗余点的计算;提出了移动拟合GEP算法(MF-GEP),缩小了拟合空间。实验表明和传统GEP相比,新方法是有效的,改善了传统GEP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式编程 数字高程模型 3维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