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0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2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容 陈士强 +4 位作者 王汝琴 程梦豪 王建华 范德佳 何震天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2期159-161,共3页
扬辐麦24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辐麦4号为母本、镇麦10号为父本,结合杂交和辐射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2024年6月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 扬辐麦24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辐麦4号为母本、镇麦10号为父本,结合杂交和辐射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2024年6月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扬辐麦24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并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和育种启示,以期为新品种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扬辐麦24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OsIAA1和OsIAA2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王娜 金祖英 +2 位作者 章露露 何霞红 王澍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5,共7页
Aux/IAA(生长素/吲哚-3-乙酸)基因是植物生长素调节的关键基因,可通过调控生长素信号传导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对种子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为明确Aux/IAA基因在不同种植模式(旱地种植和传统水田种植)水稻种子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从水... Aux/IAA(生长素/吲哚-3-乙酸)基因是植物生长素调节的关键基因,可通过调控生长素信号传导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对种子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为明确Aux/IAA基因在不同种植模式(旱地种植和传统水田种植)水稻种子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从水稻(滇禾优615)种子中成功克隆出2个Aux/IAA基因,分别命名为OsIAA1和OsIAA24,其cDNA全长序列分别为600 bp和660 bp,分别编码199个和21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sIAA1和OsIAA24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且均没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但均包含AUX/IAA基因家族典型的4个保守结构域,均定位在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OsIAA1和OsIAA24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光稃稻的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50%和98.20%。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显示,OsIAA1和OsIAA24的表达水平在旱种模式下均显著高于水种模式,推测它们可能参与调控种子发育并在水稻耐旱性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解析滇禾优615在旱地与水田种植条件下种子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IAA1基因 OsIAA24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分析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自测健康的关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凯欣 赵越 +2 位作者 肖绛 彭俊歌 李晏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对河南省某高校1406名18~24岁大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进行24h活动行为调查,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评估健康水平,运用成分分析和等时替代模型方法分析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自测健康的关联及替代... 对河南省某高校1406名18~24岁大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进行24h活动行为调查,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评估健康水平,运用成分分析和等时替代模型方法分析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自测健康的关联及替代效应。结果显示:(1)24h活动行为与大学生自测健康各因子、维度及总分均显著相关(P<0.001),MVPA、LPA及睡眠时间占比均与大学生自测健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MVPA:β=3.68,P<0.05;LPA:β=1.45,P=0.05;睡眠:β=1.95,P<0.05),久坐行为时间占比与大学生自测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β=-4.31,P<0.05);(2)15 min等时替代模型预测变化显示,MVPA替换其他活动行为后大学生自测健康得分均显著上升,且MVPA替代久坐行为对提高自测健康得分的效应最佳;(3)在从-40min到40min的剂量-效应关系中,其他行为替代MVPA产生的不利影响大于MVPA替代其他行为产生的益处,同时5min是健康效益变化的最佳转折点。研究认为,大学生24h活动行为的综合效应值需高度重视,尤其应关注MVPA不足和久坐时间过长对大学生整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促使久坐行为向MVPA适度转化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而睡眠可能是健康干预的另一重要方向。此外,每天45min的MVPA最低推荐量能够让大学生获得最高效的体质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活动行为 成分分析 等时替代模型 自测健康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本洲 张玉丹 +7 位作者 陈贵菊 王福玉 邵敏敏 黄玲 赵凯 孙雷明 翟红梅 王霖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161-163,共3页
济儒麦24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良星619为母本、徐麦916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230012。简述了该品种特征特性和产量表... 济儒麦24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良星619为母本、徐麦916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230012。简述了该品种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总结了其丰产稳产因素,即产量结构协调、根系发达、株型理想、抗病性突出,并从播前准备、播种、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济儒麦24 特征特性 丰产因素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盐胁迫下枸杞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淑娟 李琳娜 +4 位作者 王晓丽 张丽艳 郭俊刚 万炜 段立清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6,共9页
为探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盐胁迫下枸杞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宁夏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 mmol/L NaCl+蒸馏水喷叶(CK)、150 mmol/L NaCl+蒸馏水喷叶(N0)、150 mmol/L NaCl+0.005 mg/L EBR(T1)、150 mmol/L NaCl+0.050 mg... 为探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盐胁迫下枸杞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宁夏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 mmol/L NaCl+蒸馏水喷叶(CK)、150 mmol/L NaCl+蒸馏水喷叶(N0)、150 mmol/L NaCl+0.005 mg/L EBR(T1)、150 mmol/L NaCl+0.050 mg/L EBR(T2)、150 mmol/L NaCl+0.500 mg/L EBR(T3)5个处理,分别在盐胁迫第7,14,21天测定幼苗株高、基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T1、T2、T3处理枸杞幼苗株高、基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显著升高,胞间CO_(2)浓度(Ci)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T2处理效果最佳。盐胁迫第21天,与N0处理相比,T2处理枸杞幼苗株高、基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23.63%,15.45%,17.70%和47.06%;Chla、Chlb和Chla+b含量分别增加10.68%,12.31%和6.57%;Pn、Tr、Gs分别增加55.53%,27.83%和9.76%,Ci降低14.42%;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13.23%,20.10%和9.31%;MDA含量降低35.28%;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45.17%,86.54%和57.00%。综上所述,外源适宜浓度EBR可以促进盐胁迫下枸杞幼苗生长,提高枸杞幼苗光合能力、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盐胁迫对枸杞幼苗的伤害,提高枸杞的耐盐性,其中,外源0.050 mg/L EBR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盐胁迫 24-表油菜素内酯 光合参数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卫佳宁 杨范家一 +2 位作者 郭丽娜 刘延锦 董小方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3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12月选取182例脑卒中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领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12月选取182例脑卒中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并要求患者在出院后1周内连续7 d佩戴三轴加速度计,测量其出院后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时间,以判断其是否满足24 h活动行为指南推荐的3项标准。结果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每日睡眠时长为(7.12±1.46)h,久坐时间为(5.79±2.24)h,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为1.04(0.47,1.93)h,其中分别有8、23、100、51例患者满足0、1、2、3项指南推荐标准。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领悟社会支持和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是脑卒中患者24 h活动行为达标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24 h活动行为达标情况不佳,对年龄较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低、社会支持程度较弱及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较低者,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提高此类患者的24 h活动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24 h活动行为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睡眠 社会支持 运动锻炼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对新型肥胖指标的成分等时替代效应分析
7
作者 宋云峰 徐驰 +1 位作者 谭思洁 齐玉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目的基于成分等时替代法探索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低强度体力活动(LPA)、久坐行为(SB)、睡眠之间重新分配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数(ABSI)、体形圆度指数(BRI)、锥削指数(CI)和相对脂肪量(RFM)的替代效应,为改善大学生肥胖问题提供有效... 目的基于成分等时替代法探索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低强度体力活动(LPA)、久坐行为(SB)、睡眠之间重新分配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数(ABSI)、体形圆度指数(BRI)、锥削指数(CI)和相对脂肪量(RFM)的替代效应,为改善大学生肥胖问题提供有效措施。方法2023年4至6月在天津科技大学招募210名18~22岁大学生(男111名、女99名)。采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收集大学生的MVPA、LPA、SB、睡眠;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ABSI、BRI、CI和RFM;预测各活动行为替代15 min后对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并以5 min为间隔,探讨-30~30 min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MVPA与ABSI(β=-0.03,P=0.001)、BRI(β=-0.27,P=0.049)、CI(β=-0.10,P=0.001)和RFM(β=-9.95,P=0.004)均呈显著负相关,LPA与CI(β=-0.05,P=0.011)和RFM(β=-8.74,P=0.007)均呈显著负相关,SB与睡眠和ABSI、BRI、CI、RFM均无相关性。15 min等时替代结果显示,增加MVPA活动时间时,ABSI值减少0.006~0.008个单位、BRI值减少0.306~0.393个单位、CI值减少0.162~0.205个单位、RFM值减少2.468~2.897个单位;减少MVPA活动时间时,ABSI值增加0.012~0.014个单位、BRI值增加0.548~0.632个单位、CI值增加0.286~0.328个单位、RFM值增加4.358~4.748个单位。在-30 min~30 min的剂量-效应关系中,MVPA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他活动行为替代MVPA产生的负向效益远大于MVPA替代其他行为产生的正向效益。结论未来研究应着眼于24 h活动行为整体,其中通过增加MVPA、LPA和降低SB是改善大学生肥胖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活动行为 成分分析 等时替代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24 h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对心肺耐力的积累效应
8
作者 宋云峰 徐驰 +2 位作者 李凯欣 谭思洁 齐玉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3,共9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对心肺耐力(CRF)的积累效应,为提升大学生CRF水平提供有效措施。方法2023年5至6月在天津科技大学招募223名18~24岁大学生进行24 h活动行为调查及CRF测试。采用成分分析方法探讨身体活动、久坐行... 目的探索大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对心肺耐力(CRF)的积累效应,为提升大学生CRF水平提供有效措施。方法2023年5至6月在天津科技大学招募223名18~24岁大学生进行24 h活动行为调查及CRF测试。采用成分分析方法探讨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睡眠与CRF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等时替代模型预测各活动行为替代后对CRF产生的影响。结果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占比与大学生CRF呈显著正相关(β=6.40,P=0.002),久坐行为时间占比与大学生CRF呈显著负相关(β=-3.02,P=0.004),低强度体力活动(LPA)和睡眠时间占比与CRF无相关性(β=-1.06,P=0.504)。15 min等时替代结果显示,MVPA替代其他活动行为后,大学生CRF均显著提高[久坐行为:1.72 mL/(kg·min),95%CI=0.94~2.51;LPA:1.82 mL/(kg·min),95%CI=0.95~2.68;睡眠:1.64 mL/(kg·min),95%CI=0.84~2.45]。在从-30 min到30 min的剂量-效应关系中,从其他行为重新分配时间到MVPA对CRF的不利影响大于将MVPA重新分配到其他行为的益处;在所有替代中,MVPA替代LPA对提高CRF的效应最佳。此外,5 min的增量被认为是MVPA替代其他活动的最佳转折点。结论强调参与MVPA对改善大学生CRF的重要性。等时替代模型为这些行为的时间分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未来的干预措施和政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活动行为 成分分析 等时替代 心肺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24合金多道次热变形行为及管材制备仿真
9
作者 李冲 晏阳阳 +5 位作者 杨祯彧 宋德军 胡伟民 杨胜利 田世伟 江海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为研究TA24钛合金的高温热变形行为以及PQF(Premium quality finishing)热连轧制备工艺,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TA24钛合金进行多道次热模拟压缩实验;采用Arrhenius双曲函数构建了TA24钛合金的应变补偿本构模型,分析了TA24合金微观... 为研究TA24钛合金的高温热变形行为以及PQF(Premium quality finishing)热连轧制备工艺,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TA24钛合金进行多道次热模拟压缩实验;采用Arrhenius双曲函数构建了TA24钛合金的应变补偿本构模型,分析了TA24合金微观组织随应变速率、变形温度变化的规律;结合有限元仿真研究了PQF热连轧过程中应变场、温度场及轧制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多道次变形时,TA24钛合金的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成反比,与应变速率成正比;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TA24合金从(α+β)双相向β相转变,流变应力相应降低。在950℃变形时,应变速率变化对微观组织影响不大,均为拉长的魏氏组织。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钛管经过奇数机架时,应变最大值出现在0°位置,最小值出现在60°位置,而偶数架次结果与之相反;钛管在0°与30°位置的径向位移在经过奇数机架时下降,偶数机架时上升,而60°位置的径向位移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此外,轧制过程中轧管金属从孔型底部向辊缝处流动,整体轧制力在170~70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4钛合金 热变形行为 本构模型 PQF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浓度或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个体化给药
10
作者 张慧芳 范亚新 +5 位作者 周芳庆 崔泽林 朱冠华 陈梦婷 张菁 王瑞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 比较谷浓度和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_(24h)/MIC)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肥胖患者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24年上海市2所三甲医院因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 目的 比较谷浓度和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_(24h)/MIC)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肥胖患者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24年上海市2所三甲医院因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静脉治疗的成年肥胖[体重指数(BMI)≥30 kg/m~2]患者,根据患者入组时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方法分为谷浓度和AUC_(24h)/MIC监测组,比较万古霉素两种TDM监测靶标下肥胖患者的肾毒性及疗效。结果 共纳入22例肥胖患者,其中谷浓度监测组12例,AUC_(24h)/MIC监测组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用药前肌酐清除率、基础疾病、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合并用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UC_(24h)/MIC监测组患者入住ICU的比例更高,但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万古霉素疗程、细菌清除率和综合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组的平均日剂量显著低于AUC_(24h)/MIC监测组[(1.63±0.59) g对(2.29±0.72) g,P=0.026],两组患者的平均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3±10.28) d对(14.90±6.92) d,P=0.911]。与谷浓度监测组相比,AUC_(24h)/MIC监测组万古霉素初始峰浓度[(30.99±16.22)mg/L对(19.41±5.42)mg/L,P=0.025]和总体峰浓度[(33.67±16.53)mg/L对(22.08±3.96)mg/L,P=0.045]都更低,但两组患者初始谷浓度[(11.03±8.66)mg/L对(6.33±4.45)mg/L,P=0.139]、总体谷浓度[(13.75±9.74)mg/L对(9.74±4.24)mg/L,P=0.218]接近。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万古霉素相关性肾损伤,但谷浓度监测组有41.7%的患者达到了谷浓度≥15 mg/L的肾毒性阈值。结论 在当前万古霉素常规治疗剂量下,肥胖感染患者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AUC_(24h)/MIC引导下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可在较低浓度或暴露量下实现目标参考值,在降低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谷浓度 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焦虑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君 蔡玉军 刘诗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究中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8所中学2690名学生,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调查24 h活动行为(身体活动、屏幕时间(ST)和睡眠时长(SD)和焦虑状况)。运用... 目的:探究中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8所中学2690名学生,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调查24 h活动行为(身体活动、屏幕时间(ST)和睡眠时长(SD)和焦虑状况)。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4 h活动行为与焦虑的关系。结果:本样本24 h活动行为达标率为4.2%,其中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达标率为15.8%、ST达标率为27.1%、SD达标率为64.2%;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1.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3项因子达标而言,仅单项因子达标(MVPA、ST、SD)或部分两项因子组合达标(MVPA+ST、MVPA+SD)时,中学生焦虑风险增加(OR=2.62、2.22、2.80、2.62、2.52)。结论:中学生24 h活动行为达标率与焦虑检出率负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24 h活动行为 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二冷比水量下24Mn钢连铸坯枝晶生长热模拟研究
12
作者 张凯伦 潘栋 +4 位作者 郭庆涛 仲红刚 张宇 张翔宇 徐佩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230,共8页
基于数值-物理耦合仿真原理,采用连铸坯枝晶生长模拟装置对不同二冷比水量下的24Mn钢凝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冷比水量的增大,铸坯表面及中心温度显著降低,表面回温现象加剧,铸坯凝固速率增大,而凝固坯壳厚度变化不明显。在... 基于数值-物理耦合仿真原理,采用连铸坯枝晶生长模拟装置对不同二冷比水量下的24Mn钢凝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冷比水量的增大,铸坯表面及中心温度显著降低,表面回温现象加剧,铸坯凝固速率增大,而凝固坯壳厚度变化不明显。在二冷比水量0.45 L/kg条件下铸坯中心等轴晶率增大,可达58.7%,而在二冷比水量0.73 L/kg条件下铸坯中心元素偏析减轻,碳偏析为1.079。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发现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S、P最容易在枝晶前沿偏聚,形成枝晶偏析,而通过增大二冷比水量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大枝晶偏析,减轻宏观偏析,改善铸坯成分均匀性。本研究有效建立了连铸工艺与铸坯组织、偏析间的定性/定量关系,为24Mn钢高质量连铸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Mn钢 二冷比水量 耦合模拟 枝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Model的动火作业事故致因文本挖掘
13
作者 牛茂辉 李威君 +1 位作者 刘音 王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工业动火作业事故的根源,提出一种基于“2-4”模型(24Model)的文本挖掘方法。首先,收集整理220篇动火作业事故报告,并作为数据集,构建基于来自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ERT)的24Model分类器,使用预训练模型训练和评估事故报告... 为探究工业动火作业事故的根源,提出一种基于“2-4”模型(24Model)的文本挖掘方法。首先,收集整理220篇动火作业事故报告,并作为数据集,构建基于来自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ERT)的24Model分类器,使用预训练模型训练和评估事故报告数据集,构建分类模型;然后,通过基于BERT的关键字提取算法(KeyBERT)和词频-逆文档频率(TF-IDF)算法的组合权重,结合24Model框架,建立动火作业事故文本关键词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文本挖掘关键词之间的网络共现关系,分析得到事故致因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显示,基于BERT的24Model分类器模型能够系统准确地判定动火作业事故致因类别,通过组合权重筛选得到4个层级关键词指标体系,其中安全管理体系的权重最大,结合共现网络分析得到动火作业事故的7项关键致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动火作业 事故致因 文本挖掘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妊娠孕16~24周子宫颈长度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胡青 刘宏艳 +2 位作者 廖华 邓春艳 余海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9-324,共6页
目的:探讨孕16~24周子宫颈长度(CL)对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01例双胎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自发性早产组569例,足月产组43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自发性早产的相关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探讨孕16~24周子宫颈长度(CL)对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01例双胎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自发性早产组569例,足月产组43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自发性早产的相关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L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孕16~24周,自发性早产组CL(3.460±0.866 cm)明显短于足月产组(3.711±0.589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子宫颈漏斗形成及其形状在足月产组与自发性早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单绒毛膜性(aOR 0.161,95%CI 0.074~0.351)和孕16~24周CL(aOR 0.655,95%CI 0.496~0.864)是自发性早产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孕16~24周CL 3.045 cm为预测孕34周前自发性早产的临界值,其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64.9%,曲线下面积为0.650。结论:孕16~24周的CL测量是预测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潜在指标,另外,在建立自发性早产预测模型时,未来的研究也应考虑子宫颈漏斗的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长度 孕16~24 双胎妊娠 自发性早产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M24蛋白在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5
作者 耿海营 于焱 +2 位作者 代春美 温有锋 李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6-492,共7页
目的:探讨三重基序蛋白24(TRIM24)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的表达,阐明TRIM24蛋白与cc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联。方法:选取术前均未行放化疗的90例ccR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目的:探讨三重基序蛋白24(TRIM24)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的表达,阐明TRIM24蛋白与cc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联。方法:选取术前均未行放化疗的90例ccR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cRCC组织中TRIM2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cR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TRIM24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计算TRIM24蛋白表达评分及其平均值,并根据平均值将ccRCC患者分为TRIM24蛋白低表达组和TRIM24蛋白高表达组;分析TRIM24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分析TRIM24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TRIM24蛋白在ccRCC患者癌组织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且癌组织中TRIM24蛋白表达水平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组织细胞核中TRIM24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有关联(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TRIM24蛋白在ccRCC组织细胞质中高表达、年龄大和病理分级高的患者总生存期短于TRIM24蛋白低表达、年龄小和病理分级低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TRIM24蛋白低表达和病理分级低的患者比较,ccRCC组织细胞质中TRIM24蛋白高表达和病理分级高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结论:ccRCC癌组织的细胞质中TRIM24高表达和病理分级高的患者术后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三重基序蛋白24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分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个月内疾病进展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16
作者 龚盈盈 曹永芹 +2 位作者 夏珺 王晴晴 孙超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基于24个月内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 within 24 months,POD24)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预后模型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289例初诊MM患者作为训练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基于24个月内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 within 24 months,POD24)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预后模型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289例初诊MM患者作为训练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进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以POD24为基础的预后模型;并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4例患者作为验证队列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POD24组患者OS更短,年龄、β2微球蛋白、血清钙以及POD24是MM的独立预后因素,高危组(≥2分)的患者较低危组(<2分),OS(25.0个月vs.60.0个月)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4.0个月vs.56.0个月)更短。且在验证队列总体患者及各亚组的患者中高危组和低危组间的OS、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POD24、年龄、β2微球蛋白、血清钙构建的预后模型在真实世界中对初诊MM患者具有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POD24 预后分析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乙酰泽泻醇A通过miR-98-5p/TRPM2改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17
作者 魏伟 李惠红 +3 位作者 徐沛韬 陶大梅 邓云飞 詹增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5-702,共8页
目的探讨24-乙酰泽泻醇A(Alisol A 24-acetate,24A)改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及其与miR-98-5p/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2(TRPM2)的相关性。方法bEnd.3细胞OGD 8 h/R 16 ... 目的探讨24-乙酰泽泻醇A(Alisol A 24-acetate,24A)改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及其与miR-98-5p/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2(TRPM2)的相关性。方法bEnd.3细胞OGD 8 h/R 16 h构建离体B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iR-98-5p mimics转染后18.77μmol·L-124A干预24 h,分为对照、OGD/R、OGD/R+24A、OGD/R+24A+miR-98-5p mimics及OGD/R+miR-98-5p mimics组;qPCR检测miR-98-5p和TRPM2 mRNA水平;ELISA检测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RPM2、p-AKT、p-GSK3β、AKT、GSK3β、Bcl-2、Bax、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及活性氧(ROS)水平;双荧光素酶验证miR-98-5p与TRPM2靶向关系。结果OGD/R组比对照组凋亡明显、Bcl-2/Bax降低,ZO-1、Occludin、Claudin-5减少,IL-1β、TNF-α和ROS增加,miR-98-5p、p-AKT/AKT、p-GSK3β/GSK3β降低但TRPM2增加;但与OGD/R组相比,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在以上方面表现出了相反趋势;与OGD/R+24A组相比,OGD/R+24A+miR-98-5p mimics组凋亡减轻,ZO-1、Occludin、Claudin-5降解减少,炎症和ROS减轻,miR-98-5p、p-AKT/AKT、p-GSK3β/GSK3β增加且TRPM2降低;但与OGD/R+24A+miR-98-5p mimics组相比,OGD/R+miR-98-5p mimics组则逆转了这种趋势。双荧光素酶证实miR-98-5p靶向调控TRPM2。结论24A通过miR-98-5p抑制BMECs内TRPM2表达,调控AKT/GSK3β信号通路,减少OGD/R炎症及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阻止ZO-1、Occludin及Claudin-5降解,改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乙酰泽泻醇A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miR-98-5p TRP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环哌嗪盐化合物DXL-A-24对慢性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刘冬光 徐燕 +5 位作者 赵文学 姚茹 孟雪 姚景春 姚庆强 刘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1-858,共8页
目的观察DXL-A-24对利血平诱导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6~8周龄,体重180~220 g。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其余大鼠通过腹腔注射利血平诱导建立疼痛-抑郁共病模型。成功建模大鼠随... 目的观察DXL-A-24对利血平诱导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6~8周龄,体重180~220 g。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其余大鼠通过腹腔注射利血平诱导建立疼痛-抑郁共病模型。成功建模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模型组(V组)、DXL-A-24低剂量2 mg/kg组(L组)、DXL-A-24中剂量4 mg/kg组(M组)和DXL-A-24高剂量8 mg/kg组(H组),每组10只。建模后,L组、M组和H组每天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周;C组和V组每天灌胃等剂量的溶媒。五组灌胃体积均为10 ml/kg。建模第7天、给药第7、14、21、28天检测体重,并在给药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评估进入中央次数、进入中央时间、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及运动总距离;采用强迫游泳实验评估不动时间及不动次数;采用新颖抑制摄食实验评估首次摄食潜伏期;采用痛阈测定实验评估热缩足阈值;采用ELISA法检测5-羟色胺(5-HT)、N-甲基-D-天冬氨酸(NMDA)、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氧化酶A(MAO-A)、单胺氧化酶B(MAO-B)含量;采用HE染色评估海马CA1区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C组比较,V组造模第7天体重明显减小(P<0.05),进入中央次数明显减少,进入中央时间、中央区域运动距离、运动总距离、热缩足时间明显缩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不动次数明显增多(P<0.05),海马CA1区BDNF、5-HT、SOD、CAT含量明显降低(P<0.05),NMDA、MDA、MAO-A、MAO-B含量明显升高(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松散,细胞层次紊乱,神经元细胞数及神经元轴突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CA1区Nrf2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量明显降低,在胞浆中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胞浆中SOD1、HO-1及NQO-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V组比较,M组和H组给药第14、21、28天体重明显增加(P<0.05),不动次数明显减少,热缩足时间明显延长(P<0.05),海马CA1区BDNF、5-HT、SOD、CAT含量明显升高(P<0.05)、NMDA含量及MDA、MAO-A、MAO-B含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数及神经元轴突数明显增多(P<0.05),神经元细胞排列有序,海马CA1区Nrf2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量明显升高,海马CA1区SOD1、HO-1及NQO-1蛋白在胞浆中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DXL-A-24对慢性疼痛-抑郁共病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基因,启动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其下游SOD1、HO-1及NQO-1等抗氧化酶的表达,发挥抗氧化、抗炎功效,从而改善疼痛、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抑郁共病 螺环哌嗪铵盐化合物DXL-A-24 行为学 苏木精-伊红染色 蛋白免疫印迹 Nrf2/ARE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寸级(C_(24)H_(20)P)_(2)MnBr_(4)单晶薄膜生长及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
19
作者 杨帆 张思媛 +3 位作者 董武佩 王希正 周铭 居佃兴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9-1296,共8页
有机金属卤化物在X射线成像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多晶薄膜闪烁体屏幕的均匀性差、透射率低和光散射等问题严重降低了X射线成像分辨率。本文使用空间限域法生长制备了英寸级(C_(24)H_(20)P)_(2)MnBr_(4)单晶薄膜,并对其进行... 有机金属卤化物在X射线成像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多晶薄膜闪烁体屏幕的均匀性差、透射率低和光散射等问题严重降低了X射线成像分辨率。本文使用空间限域法生长制备了英寸级(C_(24)H_(20)P)_(2)MnBr_(4)单晶薄膜,并对其进行了物相、光学和闪烁性能的研究。该晶体表现出90%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及优异的光稳定性,在365 nm紫外光下连续照射24 h,其光谱仍保持稳定。基于该晶体优异的光学性质,在X射线下产生83 000 photons/MeV(估算值)的高光产额,是商用LYSO闪烁体的2.5倍。此外,该晶体展现出优异的耐辐射稳定性,即使在504 mGy·s^(-1)的高剂量率下暴露60 min后仍保持其性能的稳定性。基于上述优势,将(C_(24)H_(20)P)_(2)MnBr_(4)单晶薄膜应用于X射线成像,实现了约23 lp/mm的空间分辨率,在该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24)H_(20)P)_(2)MnBr_(4) 有机金属卤化物 空间限域 单晶薄膜 闪烁性能 X射线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9)Lu_(2)Si_(6)O_(24):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在白光LED上的应用
20
作者 王云正 吉鸿波 +2 位作者 李兆 吴坤尧 王亚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5-1461,共7页
近紫外芯片和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组装的白光发光二极管(NUV-WLED)能有效缓解“蓝光危害”和提升显色指数。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Ba_(9)Lu_(2)Si_(6)O_(24):xEu^(3+)(0≤x≤0.15)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 近紫外芯片和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组装的白光发光二极管(NUV-WLED)能有效缓解“蓝光危害”和提升显色指数。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Ba_(9)Lu_(2)Si_(6)O_(24):xEu^(3+)(0≤x≤0.15)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Eu^(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Eu^(3+)成功掺杂进入Ba_(9)Lu_(2)Si_(6)O_(24)基体中,样品主激发峰为393 nm(7F0→5L6),主发射峰为612 nm(5D0→7F2),x=0.09时发光强度最大。将Ba_(9)Lu_(2)Si_(6)O_(24):xEu^(3+)红色荧光粉制成白光LED器件,显色指数接近90并表现出稳定的白光发射。该研究报道的Ba_(9)Lu_(2)Si_(6)O_(24):xEu^(3+)红色荧光粉在紫外LED芯片驱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上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9)Lu_(2)Si_(6)O_(24):xEu^(3+) 高温固相法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