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_(2)O_(2)法生产水合肼工艺中乙酰胺-乙酸铵催化体系的再生转化
1
作者 简光辉 杨帆 +3 位作者 白红鑫 王洋 贾立明 任保轶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5-1143,共9页
为研究H_(2)O_(2)法水合肼制备技术中酰胺催化剂的再生转化回用工艺,考察了乙酸铵脱水生成乙酰胺反应的反应方式,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氨气流量等工艺条件对反应平衡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过程联用精馏操作能显著提高反应效率... 为研究H_(2)O_(2)法水合肼制备技术中酰胺催化剂的再生转化回用工艺,考察了乙酸铵脱水生成乙酰胺反应的反应方式,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氨气流量等工艺条件对反应平衡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过程联用精馏操作能显著提高反应效率,在反应温度160℃,氨气流速300 mL/min,反应时间3~4 h的工艺条件下,乙酰胺的收率可达到60%以上(质量分数≥80%)。进一步利用连续化反应精馏装置,进行丁酮连氮合成后水相进行催化剂再生转化实验,进料量为760.0 g/h,氨气流量为650 mL/min,回流比为0.1。反应体系稳定后塔顶温度93℃,出料554.4 g/h;塔釜温度168℃,出料回收催化剂248.7 g/h,乙酰胺收率为60.74%(质量分数为83.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O_(2)法 水合肼 催化剂回用 乙酸铵脱水 乙酰胺 反应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Pd/LDH催化剂上CH_(4)-CO_(2)两步梯阶转化合成乙酸的影响
2
作者 王小双 吴怡枭 +3 位作者 王菲 张凯玮 刘勇军 黄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32,共10页
CH_(4)和CO_(2)直接转化为乙酸是一种100%原子经济性的反应,但其反应条件较苛刻。水滑石(LDH)因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分散性好和酸碱性可调等优点,在CH_(4)-CO_(2)催化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n(Mg)/n(Al)为5的MgAl-LDH为载... CH_(4)和CO_(2)直接转化为乙酸是一种100%原子经济性的反应,但其反应条件较苛刻。水滑石(LDH)因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分散性好和酸碱性可调等优点,在CH_(4)-CO_(2)催化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n(Mg)/n(Al)为5的MgAl-LDH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负载质量分数为5%的钯(Pd)作为活性组分,将所得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了一系列Pd/LDH-X催化剂(X代表焙烧温度)。采用XRD、FT-IR和SEM等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催化剂在CH_(4)-CO_(2)两步梯阶转化合成乙酸过程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设定的CH_(4)-CO_(2)两步梯阶转化反应条件下反应30 min,150℃下焙烧所得Pd/LDH-150的催化性能最优,其乙酸时空收率为61.8μmol/(g·h),明显优于CH_(4)-CO_(2)共进料条件下的乙酸时空收率(2.4μmol/(g·h)),且乙酸是唯一的液体产物。LDH的结构完整性是影响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催化剂表面存在较多的中强酸性位点和中强碱性位点有利于乙酸的合成。焙烧温度过高会导致LDH的层状结构坍塌,造成表面中强酸性位点和中强碱性位点数量减少,从而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CO_(2)两步阶梯转化 MgAl水滑石 PD催化剂 乙酸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Mn/γ-Al_(2)O_(3)催化剂制备及催化降解乙酸乙酯性能
3
作者 孙哲恺 张智宏 杜晓刚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9-1365,共7页
以硝酸铈和硝酸锰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_(1)Mn_(3)前驱体粉末,将其与纳米氧化铝胶干粉通过混捏煅烧制备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e_(1)Mn_(3-x)/γ-Al_(2)O_(3)(x为Ce_(1)Mn_(3)前驱体粉末质量,分别为1、3、5、7、9... 以硝酸铈和硝酸锰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_(1)Mn_(3)前驱体粉末,将其与纳米氧化铝胶干粉通过混捏煅烧制备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e_(1)Mn_(3-x)/γ-Al_(2)O_(3)(x为Ce_(1)Mn_(3)前驱体粉末质量,分别为1、3、5、7、9 g,原料总质量10 g)。采用XRD、BET和SEM对Ce_(1)Mn_(3-x)/γ-Al_(2)O_(3)进行了表征,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考察其对气态低含量乙酸乙酯(体积分数0.1%)的催化降解性能,并探究了水蒸气对反应的影响和48 h催化稳定性。结果表明,γ-Al_(2)O_(3)的引入并没有改变Ce_(1)Mn_(3)物相。与Ce_(1)Mn_(3)相比,Ce_(1)Mn_(3-x)/γ-Al_(2)O_(3)的比表面积增大(由38.55 m^(2)/g增至60.03~204.79 m^(2)/g),介孔数量明显增加。Ce_(1)Mn_(3)氧化物结合在γ-Al_(2)O_(3)表面,暴露出的Ce_(1)Mn_(3)氧化物颗粒更加细小且分散。制备的Ce_(1)Mn_(3)-7/γ-Al_(2)O_(3)催化活性最高,在空速(GHSV)15000 mL/(g·h)条件下,乙酸乙酯降解率达到90%时的温度(T_(90))为164.5℃。载体γ-Al_(2)O_(3)和水蒸气的引入均有利于乙酸乙酯在低温下(<120℃)的降解,促进中间体乙酸和乙醇生成,导致最终T_(90)降低。在180℃、48 h、不含水蒸气的反应条件下,Ce_(1)Mn_(3)-7/γ-Al_(2)O_(3)催化剂能始终保持99%以上的乙酸乙酯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混捏技术 γ-Al_(2)O_(3) 催化氧化 乙酸乙酯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CA/CNTs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
4
作者 杨海贞 王一冰 +3 位作者 马闯 翟笑丽 何名勉 王新雨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1,共5页
以醋酸纤维素(CA)、聚偏氟乙烯(PVDF)和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PVDF/CA/CNTs纳米纤维膜,用于高效去除废水中的Cu^(2+)。PVDF/CA/CNTs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直径为1.18μm,疏水性和力学性能较佳。PVDF/CA/CNTs纳... 以醋酸纤维素(CA)、聚偏氟乙烯(PVDF)和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PVDF/CA/CNTs纳米纤维膜,用于高效去除废水中的Cu^(2+)。PVDF/CA/CNTs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直径为1.18μm,疏水性和力学性能较佳。PVDF/CA/CNTs纳米纤维膜对Cu^(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Cu^(2+)溶液pH 5,Cu^(2+)的初始质量浓度300 mg/L,吸附时间120 min,纤维膜对Cu^(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00.92 mg/g。PVDF/CA/CNTs纤维膜对Cu^(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PVDF/CA/CNTs纳米纤维膜可作为含Cu^(2+)废水的有效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碳纳米管 静电纺丝 Cu^(2+)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ZrO_(2)-SO_(4)^(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烷与CO_(2)制乙酸性能
5
作者 任行涛 吴俊 +3 位作者 贾志光 丁靖 万辉 管国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9-495,共7页
以Zr(NO_(3))4·5H_(2)O和Ni(NO_(3))2·6H_(2)O为原料、(NH4)2CO_(3)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硫酸酸化两步法制备了Ni/ZrO_(2)-SO_(4)^(2-)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H_(2)-TPR,NH3-TPD等方法对Ni/ZrO_(2)-SO_(4)... 以Zr(NO_(3))4·5H_(2)O和Ni(NO_(3))2·6H_(2)O为原料、(NH4)2CO_(3)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硫酸酸化两步法制备了Ni/ZrO_(2)-SO_(4)^(2-)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H_(2)-TPR,NH3-TPD等方法对Ni/ZrO_(2)-SO_(4)^(2-)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Ni的引入方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共沉淀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相比,采用溶胶凝胶方式引入Ni制备的催化剂的四方相ZrO_(2)占比更高,表面酸量更多,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L酸性;采用溶胶凝胶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的乙酸生成量明显优于共沉淀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四方相ZrO_(2)、酸性位点和过渡金属Ni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甲烷与CO_(2)直接反应合成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O_(2)-SO_(4)^(2-) 溶胶-凝胶法 甲烷 乙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改性Cu/SiO_(2)催化剂的乙酸甲酯高效加氢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传明 李伟杰 +5 位作者 康金灿 林丽娜 李昌鑫 李林才 邹昊宇 朱红平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9,共9页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镧(La)改性的负载型铜硅(Cu/SiO_(2))催化剂,并对其乙酸甲酯(MeOAc)气相加氢制乙醇(EtOH)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N2吸附-脱附(N2adsorption-desorption)、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镧(La)改性的负载型铜硅(Cu/SiO_(2))催化剂,并对其乙酸甲酯(MeOAc)气相加氢制乙醇(EtOH)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N2吸附-脱附(N2adsorption-desorption)、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发射光谱仪(AE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的表征,发现La物种的加入产生了较多的层状硅酸铜,增强了Cu和La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La物种的加入在结构方面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了铜物种的粒径,提高了铜物种的分散度;在电子还原调控方面提高了Cu+的含量,增强了催化剂吸附酰基和甲氧基的能力。与未改性的Cu/SiO_(2)催化剂相比,镧改性后Cu/SiO_(2)催化剂的乙酸甲酯加氢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其中La掺杂量0.5%的Cu/SiO_(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乙酸甲酯转化率达98.5%,乙醇的总收率为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甲酯 加氢 乙醇 Cu/SiO_(2) La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ioselective Halogenation and Dimerization of 2-Naphthol and 6-Br-2-naphthol by the Use of Inorganic-Supported Copper (II) Halides
7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86-286,共1页
关键词 II HALIDES Regioselective Halogenation and Dimerization of 2-naphthol and 6-Br-2-naphthol by the Use of Inorganic-Supported Copper 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SO_(4))_(3)催化热解油转化生产酯类燃料
8
作者 罗丹 夏淑倩 +4 位作者 郭丽潇 韩建荣 蒋可为 郝全爱 李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酸类、糖类等不稳定组分的存在是制约热解油直接用作生物燃料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采用Al_(2)(SO_(4))_(3)催化剂将这些不稳定成分酯化为燃料类化合物的途径。首先,分别以单模型化合物左旋葡萄糖或乙酸为原料,考察各种金属... 酸类、糖类等不稳定组分的存在是制约热解油直接用作生物燃料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采用Al_(2)(SO_(4))_(3)催化剂将这些不稳定成分酯化为燃料类化合物的途径。首先,分别以单模型化合物左旋葡萄糖或乙酸为原料,考察各种金属硫酸盐催化其转化制备乙酰丙酸乙酯或乙酸乙酯的能力,筛选出催化性能最好的催化剂;其次,以左旋葡萄糖和乙酸的模型混合物为原料,探究Al_(2)(SO_(4))_(3)催化同时转化制备酯类的最佳反应条件;最后,以真实热解油为原料,验证Al_(2)(SO_(4))_(3)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催化酯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酯化后热解油中大部分酸、糖、醛消失,同时产生大量的酯和缩醛,酯类和缩醛类占改性热解油总色谱面积的39.5%。Al_(2)(SO_(4))_(3)能有效将热解油中的酸类、糖类等不稳定组分酯化为燃料类化合物,可为热解油转化制备生物燃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热解油 乙酰丙酸乙酯 乙酸乙酯 Al_(2)(SO_(4))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INCLUSION COMPLEXATION: 1.INCLUSION COMPLEXATION OF CHIRAL 2,5-PIPERAZINEDIONE DERIVED FROM (S)-PROLINE WITH 1,1'-BI-2-NAPHTHOL
9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BI-2-naphthol INCLUSION COMPLEXATION OF CHIRAL 2 5-PIPERAZINEDIONE DERIVED FROM PROLINE WITH 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INCLUSION COMPLEXATION: 3.ENRICHING THE EXCESS ENANTIOMER FROM 1,1'-BI-2-NAPHTHOL WITH LOWER EE VIA THE INCLUSION CRYSTALLIZATION
10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BI-2-naphthol WITH LOWER EE VIA THE INCLUSION CRYSTALLIZATION EE VIA ENRICHING THE EXCESS ENANTIOMER FROM 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INCLUSION COMPLEXATION: 4.PREPARATION OF ENANTIOMERICALLY PURE 1,1-BI-2-NAPHTHOLS VLA AN INCLUSION COMPLEXATION OF (S)-PROLINE IN SOLID STATE
11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93-193,共1页
关键词 BI STUDY ON INCLUSION COMPLEXATION PROLINE IN SOLID STATE PREPARATION OF ENANTIOMERICALLY PURE 1 1-BI-2-naphtholS VLA AN INCLUSION COMPLEXATION 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 IN THE PREPARATION OF ENANTIOMERICALLY PURE 1,1'-BI-2-NAPHTHOLS BY BORON CHEMICAL METHOD
12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BI-2-naphtholS BY BORON CHEMICAL METHOD ADVANCE IN THE PREPARATION OF ENANTIOMERICALLY PURE 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 微球负载 Ru 催化氧化乙酸乙酯
13
作者 王晓娇 莫德清 +6 位作者 莫胜鹏 李武超 温新颖 丁学刚 李俊 任恩伯 石卓凡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0,共8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CeO_(2)微球,并采用沉积沉淀法在CeO_(2)微球表面负载Ru,制备Ru/CeO_(2)微球。通过SEM观察了CeO_(2)微球的外观形貌;利用TEM观测了CeO_(2)微球表面Ru颗粒分布情况;XRD对样品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用氮气吸附-解吸比较了微...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CeO_(2)微球,并采用沉积沉淀法在CeO_(2)微球表面负载Ru,制备Ru/CeO_(2)微球。通过SEM观察了CeO_(2)微球的外观形貌;利用TEM观测了CeO_(2)微球表面Ru颗粒分布情况;XRD对样品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用氮气吸附-解吸比较了微球负载Ru前后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的变化;XPS测试分析了微球负载Ru前后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通过H2-TPR和O2-TPD表征了微球负载Ru前后催化剂还原性和氧活化能力的变化,并进行了样品催化氧化乙酸乙酯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Ru/CeO_(2)的结构与CeO_(2)相似,均为介孔材料,其中Ru可以离子态进入CeO_(2)晶格,造成CeO_(2)晶格畸变;Ru/CeO_(2)催化剂呈现出贵金属和二氧化铈的强相互作用,活性氧物种较CeO_(2)增加,储氧释氧能力增强,促进了低温催化氧化乙酸乙酯性能的提升;随着Ru负载量的增加,Ru/CeO_(2)催化氧化乙酸乙酯的性能先提高后逐渐趋于平稳,负载量为1.0%时的样品效果最优,其T90与CeO_(2)的相比降低了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CeO_(2)微球 协同作用 乙酸乙酯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改性γ-Al_(2)O_(3)高效去除痕量PCl_(3)的研究
14
作者 黄鹏兵 袁威 +3 位作者 王雪莹 王悦 张建树 邓人攀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为了不影响产品性能,必须将杂质PCl_(3)的含量降低到ppb的水平,然而,这目前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高效去除痕量PC13的方法,即利用乙酸改性γ-Al_(2)O_(3)作为吸附剂,其可去除ppb级别的PCl_(3),... 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为了不影响产品性能,必须将杂质PCl_(3)的含量降低到ppb的水平,然而,这目前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高效去除痕量PC13的方法,即利用乙酸改性γ-Al_(2)O_(3)作为吸附剂,其可去除ppb级别的PCl_(3),去除率高达84.2%。Boehm滴定实验表明,改性后的γ-Al_(2)O_(3)表面羧基含量大幅增加,从而增加了吸附PCl_(3)的活性位点,使其对PCl_(3)的吸附性能显著提升。表征分析和DFT模拟计算表明,乙酸与γ-Al_(2)O_(3)主要是通过γ-Al_(2)O_(3)中的羟基H和乙酸中的羰基O形成氢键而相互作用的;除了物理吸附外,γ-Al_(2)O_(3)中的Al与PCl_(3)中的Cl,以及乙酸中的羰基O与PCl_(3)中的P之间还可通过电荷转移相互作用。连续五次循环实验表明,该吸附剂在低温下具有优异的再生性能。本研究开发的吸附剂由于其高效、易于再生和低成本等特点,在去除痕量PCl_(3)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Al_(2)O_(3) 乙酸 吸附 痕量PCl_(3) 多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总黄酮对醋酸铅诱导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及对Keap1/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玥欣 来永巍 +5 位作者 王艳春 徐博 路倩 安英 任旷 范红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25,共6页
目的:观察苦参总黄酮(SF)对醋酸铅(LA)诱导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及其对KELCH状ECH相关蛋白1(Keap1)/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SF改善由LA诱导的TM3细胞氧化应激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 目的:观察苦参总黄酮(SF)对醋酸铅(LA)诱导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及其对KELCH状ECH相关蛋白1(Keap1)/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SF改善由LA诱导的TM3细胞氧化应激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0、20、50和80µmol·L^(-1))LA和不同浓度(0、12.5、25.0、50.0和80.0 mg·L^(-1))SF分别干预24 h后的TM3细胞存活率;将TM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A组、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50µmol·L^(-1)LA诱导TM3细胞24 h建立TM3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其中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TM3细胞再分别给予12.5、25.0和50.0 mg·L^(-1)SF。利用MTT法检测TM3细胞存活率;WST-1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TM3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rf2、Keap1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与0µmol·L^(-1)LA组比较,10、20、50和80µmol·L^(-1)LA组TM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0 mg·L^(-1)SF组比较,12.5、25.0、50.0和80.0 mg·L^(-1)SF组TM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LA组比较,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TM3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WST-1法和TBA法检测,与LA组比较,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TM3细胞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LA组比较,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TM3细胞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Keap1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SF对LA诱导TM3细胞氧化应激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并可降低TM3细胞中Kea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M3细胞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总黄酮 醋酸铅 睾丸间质细胞 氧化应激 KELCH状ECH相关蛋白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生境下乙酸钠为单一碳源对A^(2)O工艺的影响
16
作者 宗永臣 傅椿惠 +3 位作者 李璐辰 史旭升 王明权 刘乐然 《高原农业》 2024年第3期250-257,296,共9页
以高原生境的A^(2)O工艺为研究对象,结合污水处理中污染物浓度不确定性特点,探究了乙酸钠为单一碳源时A^(2)O工艺的反应规律。研究表明,高原生境下A^(2)O工艺在使用乙酸钠作为单一碳源驯化后,具备一定的污染物降解能力,但其去除效率随... 以高原生境的A^(2)O工艺为研究对象,结合污水处理中污染物浓度不确定性特点,探究了乙酸钠为单一碳源时A^(2)O工艺的反应规律。研究表明,高原生境下A^(2)O工艺在使用乙酸钠作为单一碳源驯化后,具备一定的污染物降解能力,但其去除效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说明系统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同时该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远低于平原地区,菌群在门水平及属水平上的主要细菌及相对丰度均与平原地区有显著差异,说明高原特殊生境对A^(2)O工艺的菌群结构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了污染物的处理效率。研究成果能够为高原生境下污水处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生境 A^(2)O工艺 乙酸钠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式-2-甲氧亚胺基-2-呋喃乙酸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史兰香 崔文广 +2 位作者 何建平 张宝华 赵地顺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以2 呋喃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氯代、氰代、水解、肟化合成了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改进了氰代反应方法,其主要反应条件为n(2 呋喃甲酸)∶n(氯化亚砜)=1∶2 5,n(2 呋喃甲酰氯)∶n(氰化亚酮)=1∶2,n(2 氧代 2 呋喃乙酸)∶n(甲氧基... 以2 呋喃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氯代、氰代、水解、肟化合成了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改进了氰代反应方法,其主要反应条件为n(2 呋喃甲酸)∶n(氯化亚砜)=1∶2 5,n(2 呋喃甲酰氯)∶n(氰化亚酮)=1∶2,n(2 氧代 2 呋喃乙酸)∶n(甲氧基胺盐酸盐)1∶1 2,水解温度为0℃,肟化介质pH值为5~6。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的总收率达45 9%。用元素分析、1H NMR证明了目标化合物结构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2-甲氧亚胺基-2-呋喃乙酸 合成工艺 2-氧代-2-呋喃乙酸 2-氧代-2-呋喃乙氰 广谱抗生素 头孢呋辛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杂多酸催化2-丁烯与醋酸直接酯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琴 柳云骐 +1 位作者 周永敏 刘晨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20-1224,共5页
采用加热回流法制备了SiO2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并用于催化2-丁烯与醋酸的直接酯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磷钨酸在产物中的溶脱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吡啶吸附红外光谱、BET比表面... 采用加热回流法制备了SiO2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并用于催化2-丁烯与醋酸的直接酯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磷钨酸在产物中的溶脱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吡啶吸附红外光谱、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酯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反应压力1.5MPa、n(2-丁烯):n(醋酸)=2、反应时间9h、催化剂用量m(磷钨酸):m(醋酸)=0.03、水用量V(水):V(醋酸)=0.02,在此条件下,醋酸的转化率为33.5%,醋酸仲丁酯的选择性为92.7%;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失活,磷钨酸的最大溶脱量约54%,失活催化剂中磷钨酸的Keggin结构被破坏,L酸酸量下降,B酸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钨酸催化剂 二氧化硅 2-丁烯 醋酸 醋酸仲丁酯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46
19
作者 但悠梦 米远祝 田大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40-842,共3页
A S 2O 2- 8/ZrO 2 Al 2O 3 type solid superacid catalyst was prepared from ZrOCl 2·8H 2O, AlCl 3· 6H 2O and (NH 4) 2S 2O 8 by coprecipitation, maceration and calcination processes.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an... A S 2O 2- 8/ZrO 2 Al 2O 3 type solid superacid catalyst was prepared from ZrOCl 2·8H 2O, AlCl 3· 6H 2O and (NH 4) 2S 2O 8 by coprecipitation, maceration and calcination processes.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and acidities were determined by XRD and Hammett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was studied as function of Al 2O 3 cont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in the esterification of acetic acid with butanol, and a conversion of 96 5% was obtained. The catalyst gave also higher yields in syntheses of ketals and acetals: cyclohexanone ethylene ketal(86 2%), acetophenone ethylene ketal(78 5%), acetylacetic ester ketal(88 5%), benzaldehyde glycol acetal(76 3%).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 products were confirmed by IR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O8^2-/ZrO2-Al2O3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酯化 缩酮化 缩醛化 制备 应用 氧化锆 氧化铝 硫酸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及哺乳期铅接触子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cl-2、bax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荣辉 张进 +3 位作者 易建华 苗江丽 席小平 张敬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宫内及哺乳期铅接触对子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诱发作用及对bcl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采用饮水加 2 0 0 0mg·L-1醋酸铅染毒 6周后 ,雌雄按 2∶1合笼 ,自然分娩 ,于子鼠断乳时停止染毒 ,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 目的 探讨宫内及哺乳期铅接触对子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诱发作用及对bcl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采用饮水加 2 0 0 0mg·L-1醋酸铅染毒 6周后 ,雌雄按 2∶1合笼 ,自然分娩 ,于子鼠断乳时停止染毒 ,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状况 ;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凋亡调控基因bcl 2、bax表达。结果 TUNEL法染色结果显示 :染铅组子鼠海马CA1、CA3、齿状回 (DG)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SP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染铅组子鼠海马CA1、CA3、DG区bcl 2阳性细胞数表达较对照组减少 ,而bax阳性细胞数表达较对照组增多。结论 宫内和哺乳期铅接触可导致子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海马bcl 2蛋白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