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2'-5'-寡腺苷酸合成酶2在胰腺导管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的作用
1
作者 汪子欣 杨玉洁 +1 位作者 王越 赵云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6,共10页
目的 基于早期和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肿瘤组织巨噬细胞相关的差异基因,探索PDAC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特征,为PDAC提供早诊早治新靶点。方法 收集3例早期与4例晚期PDAC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组织转录组数据,结合癌... 目的 基于早期和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肿瘤组织巨噬细胞相关的差异基因,探索PDAC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特征,为PDAC提供早诊早治新靶点。方法 收集3例早期与4例晚期PDAC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组织转录组数据,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与预后有关的早期与晚期PDAC差异表达的巨噬细胞相关基因,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Cox回归方法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2(GEPIA2)在线生存分析工具筛选出与PDAC预后相关的风险基因,使用通过估计RNA转录本相对子集进行细胞类型鉴定(CIBERSORT)方法对其免疫浸润情况进行分析,通过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tSNE)聚类降维和Monocle包对其在不同时期不同亚群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解析,并进一步借助STRING数据库及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对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片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现48个早期与晚期PDAC差异表达的巨噬细胞相关基因与预后有关。筛选出11个差异表达的巨噬细胞基因作为PDAC预后基因,并利用这11个基因构建PDAC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筛选出2个不良预后基因,其中2'-5'-寡腺苷酸合成酶2(OAS2)基因主要在分泌型磷蛋白1(SPP1)阳性巨噬细胞中表达,人类异常纺锤体样小头畸形相关蛋白(ASPM)基因主要在增殖标志物Ki-67(MKI67)阳性巨噬细胞中表达,并且OAS2在不同时期PDAC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免疫浸润研究表明OAS2和ASPM在调节性T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中高表达(均P<0.05)。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显示了OAS2和ASPM间的表达关系以及更多其他共表达的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OAS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结论 OAS2和ASPM均为不良预后基因,分别在SPP1阳性巨噬细胞和MKI67阳性巨噬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发挥负性免疫调节作用,进而促进PDAC的进展并导致不良预后,这有望为PDAC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巨噬细胞 预后 肿瘤微环境 单细胞测序 拟时序分析 2'-5'-寡腺苷酸合成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患者2′,5′寡腺苷酸合成酶、IL-2和IL-12水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章仕坚 唐永煌 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选用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作为干扰素观察指标,IL-2、IL-12作为Th1应答观察指标,了解内源性干扰素系统和Th1应答在HBV感染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用放射同位素法测定单核细胞2-5OAS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IL-2、IL-12。结果... 目的:选用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作为干扰素观察指标,IL-2、IL-12作为Th1应答观察指标,了解内源性干扰素系统和Th1应答在HBV感染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用放射同位素法测定单核细胞2-5OAS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IL-2、IL-12。结果:无症状HBsAg携带组2-5OAS、IL-2、IL-1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肝炎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慢性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随慢性肝炎病情加重以及肝硬化、肝癌发生而递减,其中肝硬化、肝癌组处于最低水平(与慢性肝炎各组比较P<0.05)。结论:在HBV感染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临床分型患者中,其内源性干扰素系统和Th1应答反应都是有显著差异的,细胞免疫对病毒感染的痊愈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2',4'-四羟基查尔酮对小鼠尿酸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恺 林华 +3 位作者 高丽辉 刘旭 李玲 牛艳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用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对化合物3,5,2',4'-四羟基查尔酮(P40)的降尿酸作用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进行研究。用磷钨酸法测定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用RT-PCR测定脑组织中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肝脏中的磷... 用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对化合物3,5,2',4'-四羟基查尔酮(P40)的降尿酸作用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进行研究。用磷钨酸法测定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用RT-PCR测定脑组织中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肝脏中的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S)和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PRPPA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灌胃给予高尿酸血症小鼠P40 2、4、8 mg/kg和阳性对照药别嘌醇1 mg/kg,共给药5次,每天2次,均显著降低血清尿酸水平(P<0.05,0.01),具有显著的降尿酸作用;但对HGPRT、PRPS、PRPPAT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 2' 4'-四羟基查尔酮 高尿酸血症 尿酸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 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透液的生物相容性对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继承 杨泽然 宓旭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 :观察使用商业腹透液时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和腹膜病理改变 ,探讨长期腹膜透析腹透液生物相容性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和腹膜间皮的病理改变。方法 :①使用 3种常用腹透液建立腹膜透析动物模型 ;②用纸层析法动态... 目的 :观察使用商业腹透液时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和腹膜病理改变 ,探讨长期腹膜透析腹透液生物相容性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和腹膜间皮的病理改变。方法 :①使用 3种常用腹透液建立腹膜透析动物模型 ;②用纸层析法动态测定实施和停止腹膜透析时 ,2′ ,5′ -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的消长 ;③在光镜下观察腹膜间皮病理变化。结果 :腹膜透析时 ,各腹膜透析组和生理盐水组 2′,5′ -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均升高 ;停止腹膜透析 ,生理盐水组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恢复正常 ,各腹膜透析组则持续降低 ;在腹膜透析时 ,各腹膜透析组均发生程度不等的间皮细胞脱落、腹膜增厚和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而Baxter组无急性炎症发生。随着停止腹膜透析时间延长 ,腹膜透析组病理改变逐渐修复。结论 :长期腹膜透析时 ,腹膜透析液对机体免疫功能均有长时间抑制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腹膜病理改变。腹透液的非生物相容性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腹膜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浅析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 机体免疫功能 腹膜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三腺苷酸对巨噬细胞腺苷酸环化酶和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尹桂山 王桂香 +5 位作者 刘静芳 冯仁青 张书岑 陈寅 周月芳 刘新垣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37-41,共5页
1989年,我们曾首次证实干扰素作用介导物pppA2'p5'A2'p5'A(2'-5'-三腺苷酸,2'-5'P_3A_3)能引起巨噬细胞中cAMP,cGMP水平升高,表明这两种环核苷酸在传递干扰素信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观察了2'-5'P_3A_... 1989年,我们曾首次证实干扰素作用介导物pppA2'p5'A2'p5'A(2'-5'-三腺苷酸,2'-5'P_3A_3)能引起巨噬细胞中cAMP,cGMP水平升高,表明这两种环核苷酸在传递干扰素信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观察了2'-5'P_3A_3对腺苷酸环化酶(AC)和cAMP-磷酸二酯酶(cAMP-PDE)两种酶的活性影响,结果发现,1×10^(-6)mol/L的2'-5'P_3A_3可显著增加AC的活性,而对cAMP-PDE活性沒有显著影响,这说明2'-5'P_3A_3引起的细胞内cAMP水平的升高是由于激活AC而使其生成增多,而不是抑制cAMP-PDE而使其降解减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干扰素 腺苷酶环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非同位素测定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活性的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冯云峰 杨开宇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428-431,共4页
介绍一种新的非同位素测定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2′,5′-OASE)活性的方法.反应液经已糖激酶处理,点样于PEI-纤维素薄层层析板上,经甲醇浸泡与预层析和在0.75mol/LKH2PO4(pH3.5)缓冲液... 介绍一种新的非同位素测定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2′,5′-OASE)活性的方法.反应液经已糖激酶处理,点样于PEI-纤维素薄层层析板上,经甲醇浸泡与预层析和在0.75mol/LKH2PO4(pH3.5)缓冲液中的层析可使ADP和2′,5′-An分离开,系统偏差和2′,5′-OASE测活分析表明,本方法可用于粗酶液及部分纯化酶液的2′,5′-OASE活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腺苷酸 合成酶 酶活性 同位素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AS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肠道病毒71型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相关(英文)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亚萍 翟嵩 +4 位作者 王文俊 邓慧玲 李梅 贾晓黎 党双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OSA1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80例EV71感染患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2例为无任何并发症的轻症,108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01例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应用SNPscan分... 目的探讨OSA1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80例EV71感染患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2例为无任何并发症的轻症,108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01例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应用SNPscan分型技术分析OAS1基因rs2660和rs1131454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rs2660和rs113145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上无显著差异。OAS1基因rs2660多态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儿童和轻度EV71感染者之间有显著差异,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AG基因型频率较高(OR=2.27,95%CI:1.07-4.85),GG基因型频率较低(OR=0.27,95%CI:0.08-0.97)。rs113145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和轻症EV71感染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OAS1基因rs2660和rs1131454多态性和EV71感染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OAS1基因rs2660多态性与EV71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易感性相关,携带OAS1 rs2660 AG基因型的患儿感染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概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基因多态性 OAS1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预测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桂珍 黄芬 +1 位作者 李颖 安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探讨能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别应用引物特异PCR法、信号引物能量转移技术、薄板层析技术、放免法及APAAP免疫桥联酶标法检测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HCV基因型及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CV RNA水平 ,β2 微球蛋白 ,2′ 5′寡腺... 目的 :探讨能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别应用引物特异PCR法、信号引物能量转移技术、薄板层析技术、放免法及APAAP免疫桥联酶标法检测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HCV基因型及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CV RNA水平 ,β2 微球蛋白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1)疗前HCV RNA量低者及治疗和随访过程中HCV RNA量持续降低者对干扰素治疗反应好。 (2 )HCV Ⅲ型患者对干扰素完全应答率高于HCV Ⅱ型 ,P <0 .0 5。 (3)疗前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低者对IFN治疗反应好。 (4 )治疗前后血清 β2 微球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 ,疗前不同应答组 β2 微球蛋白水平也无显著差异。 (5 )治疗后外周血CD+3 ,CD+4 及CD+4 /CD+8升高 ,完全应答组疗前CD+3 ,CD+4 及CD+4 /CD+8较部分应答及无应答组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FN治疗前HCV RNA水平、HCV基因型、2′ 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测定可作为预测IFN疗效的指标。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血清HCV RNA水平变化对IFN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疗前 β2 微球蛋白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不能作为预测IFN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干扰素 HCV基因型 HCV-RNA量 治疗 疗效 寡腺苷酸合成酶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转换与OAS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姗 黄雁翔 +4 位作者 马丽娜 金怡 何智敏 张晓丹 陈新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干扰素(IFN)α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血清学转换与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2、3及OAS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 277例HBeAg阳性CHB患者给予IFNα及核苷酸类似物(NA)联合...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干扰素(IFN)α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血清学转换与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2、3及OAS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 277例HBeAg阳性CHB患者给予IFNα及核苷酸类似物(NA)联合抗病毒治疗,依据HBsAg及HBeAg转换与否评价疗效,分为HBsAg转换组、HBeAg转换组及无应答组(NR),同时纳入50例HBV自限性感染者作为对照。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宿主的抗病毒蛋白OAS1基因内含子区rs2285934(A/C)位点、OAS2基因外显子-2区rs2072138(C/G)位点、OAS3基因外显子-8区rs2072136(C/T)位点及OASL基因内含子区rs11849829(A/G)位点SNP,并分别比较OAS基因单位点、基因型及单体型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277例患者中HBsAg转换组41例(14.80%),HBeAg转换组102例(36.82%),NR组134例(48.38%)。OAS3等位基因C/T在四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P=0.001),携带CC+CT基因型患者与T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HBsAg转换组及NR组间存在差异,统计学差异居于临界值(χ2=3.17,P=0.07)。单体型分析显示:单体型ACCG、CCTG在应答组与NR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4;χ2=4.89,P=0.03)。结论携带OAS3(rs2072136)C等位基因的HBeAg阳性CHB患者易于获得IFNα治疗HBsAg转换,其单体型可作为获得HBeAg转换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α多态性 单核苷酸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产妇足月前胎膜早破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及OAS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瑞琪 廖明星 +2 位作者 江梦曦 陈玲娟 艾承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5-620,共6页
目的遗传因素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文中分析初产妇PPROM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7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PPROM初... 目的遗传因素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文中分析初产妇PPROM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7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PPROM初产妇临床资料(PPROM组);另按1∶1比例选取同期医院分娩的年龄相仿的82例足月妊娠后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LP)法测定MMP-7、OAS 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血清MMP-7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OAS 1表达。分析MMP-7、OAS 1基因多态性与PPROM的关系。结果PPROM组携带AG型(51.22%)基因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G型等位基因比例(36.59%)显著高于对照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ROM组、对照组OAS 1基因rs1077467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ROM组脐血MMP-7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OAS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MMP-7 rs1156818位点AG基因型可能使PPROM发生风险增加2.128倍(校正OR=2.128,95%CI:1.623~2.788),携带等位基因G可能使PPROM发生风险增加2.149倍(校正OR=2.149,95%CI:1.719~2.387)。结论携带MMP-7(rs1156818位点)等位基因G可能与初产妇PPROM易感性有关;而OAS1 rs1077467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PPROM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早产 2′-5′-寡腺苷酸合成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静 王斌 +3 位作者 糜漫天 张乾勇 朱俊东 王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脂质代谢调控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RT-PCR检测各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脂质代谢调控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RT-PCR检测各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2,Cox-2)、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及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基因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265±0.913vs1.300±0.712,P<0.01),同时乳腺癌组织中Cox-2、5-LOX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449±1.333vs1.027±0.596,P<0.05;2.766±1.193vs1.159±0.520,P<0.05),PPAR-γmRNA的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1±1.313vs2.235±1.383,P>0.05)。结论 FAS、Cox-2及5-LOX基因的高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有关,提示脂质代谢途径调控对乳腺癌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 环氧化酶2 花生四烯酸盐5-脂氧合酶 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上调手足口病患儿OAS1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柳松 何英 +1 位作者 徐洪波 陈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2-327,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是否可以通过激活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上调手足口病(HFMD)患者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1(OAS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方法:收集140例儿童手足口病和60例...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是否可以通过激活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上调手足口病(HFMD)患者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1(OAS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方法:收集140例儿童手足口病和60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标本,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A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取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常规培养,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化后分为正常对照组、IFN-γ干预组和AG490+INF-γ联合干预组。在不同时点采用Western blot检测OAS1、JAK和STAT1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HFMD患儿外周血OA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儿童,并且随着HFMD病情加重,OA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显著升高(P<0.01)。IFN-γ能够呈时间依赖性地显著上调HFMD患儿PBMCs中OAS1蛋白的表达。在IFN-γ刺激下,PBMCs中p-JAK1、p-JAK2和p-STAT1蛋白水平及STAT1核蛋白水平较正常培养PBMCs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而联合加入AG490干预后,PBMCs中p-JAK1、p-JAK2、p-STAT1和OAS1蛋白水平及STAT1核蛋白水平均较IFN-γ单独刺激组呈时间依赖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IFN-γ能够促进HFMD患儿OAS1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1 干扰素Γ 手足口病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