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同小麦新品种(系)1BL/1RS易位系鉴定 |
耿惠敏
王怡敏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5 |
0 |
|
|
2
|
1BL/1RS易位系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
周阳
何中虎
张改生
夏兰琴
陈新民
高永超
井赵斌
于广军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69
|
|
|
3
|
1BL/1RS易位对小麦产量性状和白粉病抗性的影响及其QTL分析 |
肖永贵
阎俊
何中虎
张勇
张晓科
刘丽
李天富
曲延英
夏先春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
4
|
小麦-黑麦1RS/1BL新易位系的创制和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
王静
王献平
纪军
王志国
安调过
李俊明
张相岐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
5
|
1BL/1RS易位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
刘建军
何中虎
R J Pena
赵振东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98
|
|
|
6
|
小麦骨干亲本“洛夫林10号”1BL/1RS在衍生品种中的遗传分析 |
徐鑫
李小军
李秀全
杨欣明
刘伟华
高爱农
李立会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8
|
|
|
7
|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系)1BL/1RS易位的分子检测 |
王晓军
冯国华
刘东涛
王静
张会云
赵军海
陈荣振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
8
|
HMW-GS和LMW-GS组成及1BL/1RS易位对春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
陈东升
刘丽
董建力
何中虎
张艳
刘建军
王德森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1
|
|
|
9
|
青海省小麦品种中Yr10和Yr15基因及其1BL/1RS易位的分子检测 |
王欣
张怀刚
刘宝龙
张波
柳觐
刘琦
刘登才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
10
|
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基因Yr10、Yr18及1BL/1RS易位的分子检测 |
张玉薇
刘博
刘太国
高利
陈万权
|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0
|
|
|
11
|
1BL·1RS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对不同来源小麦品种1RS易位染色体的鉴定 |
唐怀君
殷贵鸿
夏先春
冯建军
曲延英
何中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
12
|
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恢复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
牛娜
张改生
刘宏伟
王军卫
李红霞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
2003 |
10
|
|
|
13
|
1RS·1BL易位在川农号系列小麦新品种选育中的作用 |
任天恒
陈放
张怀琼
晏本菊
任正隆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
14
|
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1BL/1RS易位分析及品质性状研究 |
陈东升
袁汉民
孙建昌
王小亮
亢玲
张维军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
15
|
小黑麦×小滨麦后代1RS·1BL易位系的选育和鉴定 |
李兴锋
刘树兵
宋振巧
王洪刚
|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
16
|
利用揉面特性鉴定小麦1BL/1RS易位系 |
刘建军
肖永贵
程敦公
李豪圣
刘丽
宋健民
刘爱峰
赵振东
何中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
17
|
小麦1BL/1RS易位系1RS分子标记位点稳定性分析 |
苏亚蕊
张大乐
高安礼
李玉阁
李锁平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
18
|
1BL/1RS易位对小麦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赵德辉
阎俊
黄玉莲
夏先春
张艳
田宇兵
何中虎
张勇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
19
|
几类异质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诱导孤雌生殖性的研究 |
张改生
马三梅
王小利
刘宏伟
王军卫
赵惠燕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
1999 |
10
|
|
|
20
|
RFLP标记揭示的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
魏育明
郑有良
周永红
刘登才
兰秀锦
周荣华
贾继增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