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葡萄NF-YB3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小月 尚泓泉 +5 位作者 吕中伟 娄玉穗 张柯 樊红杰 吴文莹 张晓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为探究VvNF-YB3基因在葡萄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以无核白为试材,克隆得到了VvNF-YB3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为624 bp,编码207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6.31,不稳定指数27.66,总平均疏水指数-0.738,为一酸性、稳定的亲水蛋白... 为探究VvNF-YB3基因在葡萄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以无核白为试材,克隆得到了VvNF-YB3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为624 bp,编码207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6.31,不稳定指数27.66,总平均疏水指数-0.738,为一酸性、稳定的亲水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VvNF-YB3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含有1个内含子,编码蛋白质存在1个CBFD_NFYB_HMF结构域,与河岸葡萄NF-YB3相似性最高。VvNF-YB3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占比较高,三级结构为单体的螺旋-卷曲-螺旋,启动子中包含响应激素和胁迫的多个顺式作用元件。VvNF-YB3基因在葡萄的叶片、卷须、花、幼果和茎中均表达,且在成熟的叶片中表达量最高。PEG模拟的干旱、低温和高温胁迫均可影响VvNF-YB3基因的表达,VvNF-YB3为一胁迫响应基因。VvNF-YB3的互作蛋白大多是核因子Y家族的亚基,ERF、bHLH、ARF等27个转录因子可能调控VvNF-YB3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VvNF-YB3基因可能通过受到上游转录因子的调控并与其他NF-Y蛋白互作响应各种环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NF⁃yb3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浓度对BaGd_2ZnO_5∶Er^(3+)/Yb^(3+)荧光粉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树伟 孙佳石 +4 位作者 石琳琳 周天民 李香萍 张金苏 陈宝玖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7-132,共6页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个系列不同Er3+浓度单掺的BaGd2ZnO5荧光粉和两个系列分别改变Er3+、Yb3+浓度的共掺杂BaGd2ZnO5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对得到荧光粉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证实所有产物均为纯相BaGd2ZnO5,掺杂浓度的变化未引...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个系列不同Er3+浓度单掺的BaGd2ZnO5荧光粉和两个系列分别改变Er3+、Yb3+浓度的共掺杂BaGd2ZnO5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对得到荧光粉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证实所有产物均为纯相BaGd2ZnO5,掺杂浓度的变化未引起晶相改变.采用980nm激光作为激发源,在同样条件下测量了不同稀土掺杂浓度样品的上转换发射光谱.实验发现Er3+单掺杂样品的绿色上转换发光强于红色上转换发光;当Yb3+浓度为20%,不同Er3+浓度共掺杂样品的红色上转换发光强于绿色发射上转换发射;而固定Er3+浓度为5%,不同Yb3+浓度样品的红色和绿色上转换发射强度均较强.研究了不同稀土离子掺杂浓度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光器工作电流(即不同激发功率密度)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所有样品的红色和绿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过程.计算了不同稀土掺杂浓度样品的色坐标,发现掺杂浓度对样品色坐标具有较大影响,通过调整掺杂浓度可对色坐标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上转换 BaGd2ZnO5 双光子 ER3+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dF_4∶Yb^(3+),Ho^(3+)与GdF_3∶Yb^(3+),Ho^(3+)纳米材料的合成、形貌控制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9
3
作者 曹健 张霞 +1 位作者 郝振东 张家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3-1237,共5页
采用水热法通过调控n(F-)∶n(Ln3+),pH值以及n(Citrate)∶n(Ln)等一系列反应条件,合成了六方相的NaGdF4∶Yb3+,Ho3+与GdF3∶Yb3+,Ho3+纳米上转换材料,实现了形貌的可控合成。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发光光谱... 采用水热法通过调控n(F-)∶n(Ln3+),pH值以及n(Citrate)∶n(Ln)等一系列反应条件,合成了六方相的NaGdF4∶Yb3+,Ho3+与GdF3∶Yb3+,Ho3+纳米上转换材料,实现了形貌的可控合成。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发光光谱等手段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在980 nm光激发下,六方相的NaGdF4∶Yb3+,Ho3+与GdF3∶Yb3+,Ho3+样品均显示出绿光(541 nm)和红光(647 nm)发射,分别来自于Ho3+的5F4,5S2→5I8和5F5→5I8的跃迁。结果显示NaGdF4∶Yb3+,Ho3+六棱柱与六棱片结构的发光远强于GdF3∶Yb3+,Ho3+的发光,但在pH=7.0,9.0时生成的NaGdF4∶Yb3+,Ho3+球形结构发光效率低于GdF3∶Yb3+,Ho3+。这表明六方相NaGdF4∶Yb3+,Ho3+不同形貌样品的尺寸与结晶性对发光效率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F4∶yb3+ Ho3+ GdF3yb3+ Ho3+ 形貌控制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Er^(3+)掺杂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慧 杨魁胜 +1 位作者 祁宁 左周 《中国光学》 EI CAS 2011年第6期672-677,共6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Yb3+/Er3+掺杂的氟氧化物发光微晶玻璃,确定了最佳熔化温度(1 100℃)和退火温度(440℃,480℃)。测定得到基质玻璃的透过率为85%,掺入稀土后,透过率有所下降,并出现了稀土离子的特征吸收峰。980 nm半导体激光器(LD)...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Yb3+/Er3+掺杂的氟氧化物发光微晶玻璃,确定了最佳熔化温度(1 100℃)和退火温度(440℃,480℃)。测定得到基质玻璃的透过率为85%,掺入稀土后,透过率有所下降,并出现了稀土离子的特征吸收峰。980 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样品的上转换发射光谱存在4个明显的发射峰,分别为410,532,546和656 nm,对应于2H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跃迁。研究了不同Yb3+/Er3+(摩尔分数)和Er3+浓度对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当Yb3+∶Er3+=4∶1、Er3+摩尔分数为1.5%时,上转换发光强度达到最高。根据发光强度与泵浦功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上转换发射均为双光子过程。讨论了Yb3+,Er3+离子间的能量传递,建立了上转换发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上转换发光 yb3+/Er3+掺杂 氟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的近红外发光及能量传递机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星辰 周亚训 +3 位作者 王森 魏淑林 戴世勋 王训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8-1035,共8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组分为TeO2-ZnO-Na2O的Tm3+离子单掺和Tm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分析了玻璃样品的强度参量Ωt(t=2,4,6),自发辐射跃迁几率A,荧光分支比β和荧光辐射寿命τrad等光谱参量,测量得到了不同Yb3+...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组分为TeO2-ZnO-Na2O的Tm3+离子单掺和Tm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分析了玻璃样品的强度参量Ωt(t=2,4,6),自发辐射跃迁几率A,荧光分支比β和荧光辐射寿命τrad等光谱参量,测量得到了不同Yb3+离子掺杂浓度下玻璃样品的Tm3+离子上转换发光谱.结果显示,在980nm泵浦光激励下玻璃样品发射出强烈的近红外上转换荧光.对Tm3+离子上转换发光分析表明,强烈的Tm3+离子近红外上转换发光主要来自于Yb3+/Yb3+离子间的共振能量传递以及基于单声子和双声子辅助的Yb3+/Tm3+离子间的非共振能量传递过程,并进一步计算得到了声子贡献比和能量传递系数.最后,计算分析了Tm3+∶3 F4→3 H6能级间跃迁的1.8μm波段吸收截面、受激发射截面和增益系数.研究表明,Yb3+/Tm3+共掺TeO2-ZnO-Na2O玻璃可以作为近红外波段固体激光器的潜在增益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酸盐玻璃 Tm3+/yb3+共掺 能量传递 上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YF_4:Yb^(3+),Er^(3+)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色彩设计 被引量:13
6
作者 任琪 代如成 +1 位作者 沈宇华 张增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4,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β-NaYF4:Yb3+,Er3+。X射线衍射图谱结果表明退火有利于β相生长。样品在970nm处有一强烈吸收峰,利用980nm激光激发样品,实现红、绿、蓝三色上转换发光;其中蓝光相对较弱,红、绿光的发射峰分别为521,539,659nm。速率方...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β-NaYF4:Yb3+,Er3+。X射线衍射图谱结果表明退火有利于β相生长。样品在970nm处有一强烈吸收峰,利用980nm激光激发样品,实现红、绿、蓝三色上转换发光;其中蓝光相对较弱,红、绿光的发射峰分别为521,539,659nm。速率方程表明红、绿发射对应跃迁均是双光子过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此外,对红、绿发射带面积比的研究表明激发功率和Yb3+掺杂量影响发光颜色;进而可实现简便的色彩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Er3+/yb3+共掺杂 色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Er^(3+)共掺BaGd_2ZnO_5材料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效率 被引量:4
7
作者 杨艳民 焦福运 +4 位作者 苏红新 李自强 焦金鹏 刘云峰 李志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9-132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含有不同Yb3+,Er3+掺杂浓度的BaGd2ZnO5上转换发光材料,测量了这些样品在不同激发光密度下的上转换光发射功率及上转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发光密度下,所有样品的光发射功率都存在极大值,其中Yb3+掺杂摩...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含有不同Yb3+,Er3+掺杂浓度的BaGd2ZnO5上转换发光材料,测量了这些样品在不同激发光密度下的上转换光发射功率及上转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发光密度下,所有样品的光发射功率都存在极大值,其中Yb3+掺杂摩尔分数为4%,Er3+掺杂摩尔分数为1%时样品的最大发射光功率可达20 mW;样品的上转换绝对效率也存在极大值,随着Yb3+和Er3+浓度增加,绝对效率的极大值向较低激发光密度方向移动,在Yb3+掺杂摩尔分数为9%,Er3+掺杂摩尔分数为3%时样品的上转换效率达到最高,绝对效率为3.2%,极值效率最大值为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Gd2ZnO5 上转换 氧化物 yb3+ E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Er^(3+)/Yb^(3+)共掺氟氧化物粉末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向华 龙泳涛 +1 位作者 周细凤 刘政威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1-175,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600~1100℃范围内选择6个不同烧结温度制备了系列相同配方的Er3+/Yb3+共掺氟氧化物上转换发光粉末。在室温下对各样品采用波长为980nm泵浦光激发,肉眼均可观察到峰值位于658nm、539nm和523nm处的上转换红光和绿光,分...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600~1100℃范围内选择6个不同烧结温度制备了系列相同配方的Er3+/Yb3+共掺氟氧化物上转换发光粉末。在室温下对各样品采用波长为980nm泵浦光激发,肉眼均可观察到峰值位于658nm、539nm和523nm处的上转换红光和绿光,分别对应于Er3+的4F9/2→4I15/2和4S3/2/2H11/2→4I15/2能级跃迁,且红光强度大于绿光强度。通过比较,各样品的上转换图谱形状完全相同,而红绿上转换发光强度明显不同,800℃烧结制得样品的红绿荧光强度最强。样品的绿色荧光强度与红色荧光强度的比值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加。通过各样品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XRD)分析其成分结构,发现烧结温度对样品的成分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测量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得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功率的变化关系,发现不同烧结温度可改变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烧结温度 Er3+/yb3+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于晓晨 郝爱斌 +5 位作者 刘波 张义强 秦彦斌 孙忠旺 苟蕾 宋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5-29,共5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的磷酸盐玻璃陶瓷,测试和分析了其吸收光谱和975nm泵浦下的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玻璃陶瓷中的晶粒组成为Mg2P2O7,尺寸为30~40nm。根据Judd-Ofelt(J-O)理论、McCumber理...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的磷酸盐玻璃陶瓷,测试和分析了其吸收光谱和975nm泵浦下的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玻璃陶瓷中的晶粒组成为Mg2P2O7,尺寸为30~40nm。根据Judd-Ofelt(J-O)理论、McCumber理论和Fuchtbauer-Ladenburg(F-L)方程等方法,分别计算了基质玻璃和玻璃陶瓷中的强度参数Ωt(t=2,4,6)、Er3+在1540nm附近的吸收截面和受激发射截面。讨论了Er3+在基质玻璃和玻璃陶瓷中的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 yb3+ 磷酸盐玻璃陶瓷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离子的能量上转换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政威 杨恢先 +2 位作者 阳效良 袁放成 肖思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6-848,共3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稀土离子Yb3+的多个能量上转换荧光带。并找到了其规律。因为Yb3+的4f电子组态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只有一个激发态能级,因此采用现有上转换机制无法进行解释,本文提出了一种碰撞理论的新机制,这可能对稀土掺杂能量上转换... 本文首次报道了稀土离子Yb3+的多个能量上转换荧光带。并找到了其规律。因为Yb3+的4f电子组态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只有一个激发态能级,因此采用现有上转换机制无法进行解释,本文提出了一种碰撞理论的新机制,这可能对稀土掺杂能量上转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3+离子 能量上转换机制 稀土离子 掺杂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Yb^(3+)共掺杂ZrO_2粉末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学瑞 韦先涛 +1 位作者 陈永虎 尹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12-2316,共5页
利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Eu3+/Yb3+单掺和共掺的ZrO2粉体材料,研究了煅烧温度和掺杂浓度对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制备单掺样品含有单斜相和四方相2种不同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四方相向单斜相转变,经1 150℃处理后,四... 利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Eu3+/Yb3+单掺和共掺的ZrO2粉体材料,研究了煅烧温度和掺杂浓度对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制备单掺样品含有单斜相和四方相2种不同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四方相向单斜相转变,经1 150℃处理后,四方相消失,呈现单一的单斜相;Yb3+离子的掺入有稳定ZrO2四方相的作用,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单斜相转变为四方相。由于晶相的不同,Eu3+处在四方相和单斜相2种发光中心,二者发光性质不同。Eu3+/Yb3+共掺后,在270 nm激发Eu3+时,观测到了Yb3+在近红外波段(980 nm)的发光,同时证实Eu3+的激发光谱和Yb3+的激发光谱相一致,表明存在Eu3+到Yb3+的能量传递,交叉弛豫和共合作能量传递过程是其可能的能量传递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共沉淀 ZrO2∶Eu3+ yb3+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KGd(WO_4)_2材料的频率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6
12
作者 涂朝阳 李坚富 +1 位作者 朱昭捷 林建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8-440,共3页
采用固相合成法 ,在 10 0 0℃烧结合成了一系列掺有Yb3+ 摩尔分数分别为x =0 0 3,0 0 8,0 10 ,0 12 ,0 15 ,0 18,0 2 0 ,0 2 5 ,0 2 8的KYbxGd( 1 -x) (WO4 ) 2 粉末样品。采用 980nm波长的LD泵浦源和RF 5 4 0荧光光谱仪 ,对... 采用固相合成法 ,在 10 0 0℃烧结合成了一系列掺有Yb3+ 摩尔分数分别为x =0 0 3,0 0 8,0 10 ,0 12 ,0 15 ,0 18,0 2 0 ,0 2 5 ,0 2 8的KYbxGd( 1 -x) (WO4 ) 2 粉末样品。采用 980nm波长的LD泵浦源和RF 5 4 0荧光光谱仪 ,对这一系列掺有不同Yb3+ 摩尔分数的KYbxGd( 1 -x) (WO4 ) 2 粉末样品进行了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在 10 2 0nm处得到一个较弱的荧光峰 ,而在 4 76nm处得到很强的蓝色发光谱带。同时测定了蓝色发光强度与样品掺杂Yb3+ 摩尔分数的关系 ,随着Yb3+ 掺杂摩尔分数的增加 ,蓝色发光强度也随着迅速地增强 ,当Yb摩尔分数为 2 5 %时 ,荧光强度达到最大 ,然后 ,随着Yb掺杂摩尔分数的增加 ,蓝色发光强度也随着迅速地衰弱。当Yb掺杂摩尔分数为 8%~ 10 % ,10 2 0nm处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3+:KGd(WO4)2材料 荧光光谱 上转换发光 激光基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_2O_3∶Ho^(3+),Yb^(3+)纳米晶的制备与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4
13
作者 邹少瑜 肖全兰 +3 位作者 邓小玲 彭文芳 刘关喜 孟建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5-659,共5页
以乙二醇为溶剂,采用低温溶剂热法制备了Ho3+/Yb3+共掺杂In2O3纳米晶。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粒子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纯的立方相In2O3,颗粒尺寸约为30 nm。通过上转换发光(UCL)光谱研... 以乙二醇为溶剂,采用低温溶剂热法制备了Ho3+/Yb3+共掺杂In2O3纳米晶。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粒子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纯的立方相In2O3,颗粒尺寸约为30 nm。通过上转换发光(UCL)光谱研究了粒子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在980 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In2O3∶Ho3+,Yb3+纳米晶发射出强的绿色和弱的红色上转换发光,分别归属于Ho3+离子(5F4,5S2)→5I8和5F5→5I8跃迁。研究了不同Ho3+和Yb3+离子掺杂浓度对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Ho3+和Yb3+最佳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3%和4%。双对数曲线显示,绿光和红光的发射过程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对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3+/yb3+ IN2O3 溶剂热法 上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WO_4∶Er^(3+),Yb^(3+)纳米棒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魁胜 白旭 +2 位作者 高艳敏 翟海青 曹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78-1082,共5页
采用水热法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合成了Er3+,Yb3+共掺的ZnWO4纳米棒。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直径约20nm的ZnWO4纳米棒。在激发波长为980nm的半导体激光器做光源激发下,确定样品的3个发射峰的发光中心位于532、... 采用水热法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合成了Er3+,Yb3+共掺的ZnWO4纳米棒。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直径约20nm的ZnWO4纳米棒。在激发波长为980nm的半导体激光器做光源激发下,确定样品的3个发射峰的发光中心位于532、553和656nm,分别对应于铒离子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上转换 纳米棒 ZnWO4∶Er3+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掺杂对LiYF_4∶Er^(3+)/Yb^(3+)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艳丽 张晓丹 +3 位作者 梁雪娇 许盛之 魏长春 赵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541,共6页
上转换发光材料由于低的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实际应用。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LiYF4∶Er3+/Yb3+上转换发光颗粒,在LiYF4基质中引入Na+来打破Er3+周围晶体场的对称性,增强其发光性能。研究了Na+掺杂对LiYF4∶Er3+/... 上转换发光材料由于低的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实际应用。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LiYF4∶Er3+/Yb3+上转换发光颗粒,在LiYF4基质中引入Na+来打破Er3+周围晶体场的对称性,增强其发光性能。研究了Na+掺杂对LiYF4∶Er3+/Yb3+的结构、形貌及其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的Na+可以裁剪Er3+周围的晶体场,当Na+摩尔分数为15%时,得到了较大的发光增强,绿光和红光发射分别获得4.2倍和2.9倍的增强。Er3+周围晶体场对称性的降低和材料中OH基团的减少是其发光增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上转换发光 Na+掺杂 LiYF4∶ Er3+/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NaYF_4:Yb^(3+),Er^(3+)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利民 李瑞霞 +3 位作者 付文强 陈研文 杜红丽 郭栋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31-1838,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多种形貌和尺寸的NaYF4:Yb3+,Er3+上转换发光材料,探讨螯合剂、敏化剂、激活剂、氟化铵用量及水热时间对目标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Yb3+、Er3+共掺杂Na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条件。采用XRD、SE... 采用水热法合成多种形貌和尺寸的NaYF4:Yb3+,Er3+上转换发光材料,探讨螯合剂、敏化剂、激活剂、氟化铵用量及水热时间对目标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Yb3+、Er3+共掺杂Na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条件。采用XRD、SEM和荧光光谱对目标产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标产物为β-NaYF4,在980 nm红外光的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绿光,最强发射峰在542 nm。可通过改变螯合剂的种类来控制生成不同尺寸(纳米级或微米级)和形貌(管状、球形或六棱柱形)的目标产物。所制备的NaYF4:Yb3+/Er3+上转换发光材料分散性好、荧光强度高,在生物探针及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上转换 NAYF4 yb3+ ER3+ 发光性能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锁模Yb^(3+)光纤环形腔激光器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宏奂 隋展 +1 位作者 李明中 王建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5-828,共4页
采用974 nm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超高掺杂Yb3+光纤作为增益介质,利用光纤的非线性偏振旋转效应,得到稳定的ps量级锁模光脉冲。泵浦功率220 mW时,激光器锁模阈值功率150 mW,输出功率26 mW,锁模光脉冲中心波长1 046 nm,3 dB带宽6.01 nm... 采用974 nm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超高掺杂Yb3+光纤作为增益介质,利用光纤的非线性偏振旋转效应,得到稳定的ps量级锁模光脉冲。泵浦功率220 mW时,激光器锁模阈值功率150 mW,输出功率26 mW,锁模光脉冲中心波长1 046 nm,3 dB带宽6.01 nm,20 dB带宽16 nm,脉宽22 ps,重复频率20MHz。与同类光纤激光器相比,该激光器输出功率高,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被动锁模 超高掺杂 yb^2+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Tm^(3+)共掺杂氟化物中红色上转换发光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磊 刘政威 阳效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4-827,共4页
氧化铒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10倍左右时发现两种配方的发光性质有明显不同。根据情况作者研究了Er3+ /Tm3+ ,Er3+ /Er3+ 和Er3+ /Yb3+ /Tm3+ 发光系统在980nm抽运下的荧光光谱和上转换发光的性质,以及在声子能量较低的氟化物中,3个发光系... 氧化铒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10倍左右时发现两种配方的发光性质有明显不同。根据情况作者研究了Er3+ /Tm3+ ,Er3+ /Er3+ 和Er3+ /Yb3+ /Tm3+ 发光系统在980nm抽运下的荧光光谱和上转换发光的性质,以及在声子能量较低的氟化物中,3个发光系统建立的优先性和Er3+ 离子浓度的关系。根据实验发现当Er3+ 离子浓度由小逐渐变大时,绿光和红光的强弱比例也有明显的变化。其中作者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Er3+ 离子浓度。因为在均匀体系中每个稀土离子的和另一个稀土离子的结合形成发光系统的机会是平等的,组成发光系统的稀土离子间的距离变化,即其中一种起决定作用的离子浓度变化时,那么它所组成的发光系统也就相应发生变化(稀土离子的优先结合性也会在此得到体现) ,从而发出的主色的光也就跟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 yb^3+ TM^3+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凝胶燃烧法合成Y_2O_3:Er^(3+),Yb^(3+)纳米晶上转换发光材料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能利 王坤 +2 位作者 杨柳 玄洪栋 张希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9-624,共6页
分别以柠檬酸和甘氨酸为燃烧剂,采用低温凝胶燃烧法合成了Er3+、Yb3+共掺Y2O3纳米晶粉体。通过TG-DSC、XRD、SEM等分析手段对两种燃烧剂所对应的反应过程及纳米晶粉体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氨酸法具有更高的反应效率、更好的... 分别以柠檬酸和甘氨酸为燃烧剂,采用低温凝胶燃烧法合成了Er3+、Yb3+共掺Y2O3纳米晶粉体。通过TG-DSC、XRD、SEM等分析手段对两种燃烧剂所对应的反应过程及纳米晶粉体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氨酸法具有更高的反应效率、更好的粉体分散性及粒径均匀性。在980 nm激光二极管(LD)激发下,对甘氨酸法所得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分析表明,绿光和红光发射谱带分别来自于Er3+的4S3/2/2H11/2→4I15/2和4F9/2→4I15/2跃迁。此外,对Er3+和Yb3+掺杂浓度、粉体煅烧温度对纳米晶样品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燃烧法 Y2O3∶Er3+ yb3+ 纳米晶 上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化LD泵浦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被动调Q激光器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猛 惠勇凌 +3 位作者 王万祎 姜梦华 雷訇 李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1,共5页
报道了一种主要应用于激光测距的微型化激光二极管泵浦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被动调Q激光器。采用中心波长940nm的二极管作为泵浦源,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作为增益介质,Co2+:MgAl2O4作为被动调Q晶体,通过优化增益介质和被动调Q晶... 报道了一种主要应用于激光测距的微型化激光二极管泵浦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被动调Q激光器。采用中心波长940nm的二极管作为泵浦源,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作为增益介质,Co2+:MgAl2O4作为被动调Q晶体,通过优化增益介质和被动调Q晶体参数,获得了最佳的增益介质长度和被动调Q晶体初始透过率。当泵浦能量14mJ,重复频率10Hz,泵浦脉宽5ms时,获得了单脉冲能量480μJ,脉宽5ns,峰值功率大于20kW的激光输出,激光光束质量因子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泵浦 ER3+ yb3+共掺磷酸盐玻璃 Co2+ MgAl2O4晶体 微型化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