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Cr,V,Nb,Mo)(C,N)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的制备工艺研究
1
作者 唐鑫 金永中 +4 位作者 吴翔 苏伟 蒋武 汪俊豪 谢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TiO_(2)、Cr_(2)O_(3)、V_(2)O_(5)、Nb_(2)O_(5)、MoO_(3)和炭黑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Ti,Cr,V,Nb,Mo)(C,N),并借助XRD、SEM等表征手段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以TiO_(2)、Cr_(2)O_(3)、V_(2)O_(5)、Nb_(2)O_(5)、MoO_(3)和炭黑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Ti,Cr,V,Nb,Mo)(C,N),并借助XRD、SEM等表征手段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碳热还原氮化温度1600℃、球磨转速600 r/min和球磨时间120 min下,产物为平均粒径约3μm、元素分布均匀且具有单一相成分的高品质(Ti,Cr,V,Nb,Mo)(C,N)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碳热还原氮化温度是影响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合成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球磨转速,而球磨时间影响最小。增加碳热还原氮化温度、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利于元素固溶,但对抑制晶粒长大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cr V nb mo)(c n) 高熵陶瓷固溶体 机械合金化 球磨 碳热还原氮化 物相组成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W,Mo,Nb,Ta)(C,N)纳米固溶体粉的合成及性能
2
作者 付明 马丽丽 张厚安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48,58,共5页
采用高能球磨-碳热氮化还原法合成了(Ti,W,Mo,Nb,Ta)(C,N)纳米固溶体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元素分析仪等分析了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体物相组成、晶格常数及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Ti(C,N)中的固溶按难... 采用高能球磨-碳热氮化还原法合成了(Ti,W,Mo,Nb,Ta)(C,N)纳米固溶体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元素分析仪等分析了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体物相组成、晶格常数及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Ti(C,N)中的固溶按难易程度排序为钽、铌、钨、钼;随还原温度的升高和还原时间的延长,固溶体粉的晶格常数、碳含量及粒径均逐渐增大;在1 500℃碳热氮化还原1 h后,可合成单相且平均粒径为100 nm的(Ti,W,Mo,Nb,Ta)(C,N)固溶体粉,其碳、氮质量分数分别为9.1%和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固溶体(ti W mo nb Ta)(c n)粉 合成 碳热氮化还原 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和Mo_2C添加对Ti(C,N)基金属陶瓷切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悦梅 熊计 +2 位作者 陈云 郭智兴 范洪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0-226,共7页
传统的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材料广泛采用Mo2C来改善粘结相对硬质相的润湿性,近年来Mo的价格不断上涨,寻找低成本金属代替Mo已成为Ti(C,N)基金属陶瓷的发展趋势。为了探讨WC代替Mo2C添加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研究了WC和Mo2C添加对Ti(C,N)... 传统的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材料广泛采用Mo2C来改善粘结相对硬质相的润湿性,近年来Mo的价格不断上涨,寻找低成本金属代替Mo已成为Ti(C,N)基金属陶瓷的发展趋势。为了探讨WC代替Mo2C添加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研究了WC和Mo2C添加对Ti(C,N)基金属陶瓷切削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刀具的磨损形貌,通过能谱分析(EDS)分析磨损表面的元素分布,并对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添加WC的金属陶瓷的切削长度和添加Mo2C的相当,将原始WC粉末粒度细化后,不仅切削长度显著增加,切屑也由带状缠乱型变为螺旋型,并且大大减少积屑瘤的形成,有利于切削的进行。切削磨损机理主要为扩散磨损和氧化磨损,伴有轻微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Wc mo2c 切削刀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和Mo_2C的添加对Ti(C,N)基金属陶瓷高温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悦梅 周黎明 +2 位作者 熊计 叶俊镠 文斌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28,33,共6页
基于WC与Mo_2C对Ti(C,N)基金属陶瓷的组织优化和润湿性改善等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研究了WC和Mo_2C的添加对Ti(C,N)基金属陶瓷在高温下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添加WC和Mo_2C后金属陶瓷的高温显微硬度均呈下降趋势,在60... 基于WC与Mo_2C对Ti(C,N)基金属陶瓷的组织优化和润湿性改善等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研究了WC和Mo_2C的添加对Ti(C,N)基金属陶瓷在高温下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添加WC和Mo_2C后金属陶瓷的高温显微硬度均呈下降趋势,在600~800℃范围内,添加WC后金属陶瓷的高温显微硬度略高于添加Mo_2C金属陶瓷的,当温度达到900℃时,两者的显微硬度几乎相同;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金属陶瓷的压痕面积、平均压痕深度均逐渐增加;添加WC后金属陶瓷的高温真应变明显小于添加Mo_2C金属陶瓷的,但当温度达到900℃时,两种金属陶瓷的高温变形量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Wc mo2c 高温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Co,Ni和Mo对钛铁矿原位合成Al_2O_3-Ti(C,N)-Fe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胜明 汤爱涛 赵子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89-2595,共7页
在钛铁矿原位反应合成Al2O3-Ti(C,N)-Fe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添加Co,Ni和Mo来改善Al2O3-Ti(C,N)-Fe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和力学检测手段研究不同金属添加剂对合成产物物相、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Co和Ni... 在钛铁矿原位反应合成Al2O3-Ti(C,N)-Fe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添加Co,Ni和Mo来改善Al2O3-Ti(C,N)-Fe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和力学检测手段研究不同金属添加剂对合成产物物相、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Co和Ni以后在烧结过程中分别形成了含Co和Ni的[Fe,Co]及[Fe,Ni]固溶相,材料的硬度有所降低,抗弯强度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Mo的添加阻碍了Ti(C,N)相的长大,细化了Ti(C,N)晶粒;在烧结过程中生成的Mo2C包覆在Ti(C,N)相的周围,改善了Ti(C,N)相与Al2O3相和Fe相的润湿性,这同时导致了材料硬度和抗弯强度升高。当Mo添加量为8%时,烧结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抗弯强度和硬度分别为476 MPa和19.4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nI mo 钛铁矿 Al2O3-ti(c n)-Fe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Mo_2C on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Ti(C,N)-based cermets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广彪 熊计 +3 位作者 杨梅 郭智兴 万维财 易成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851-858,共8页
Th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Ti(C,N)-based cermets with different Mo2C ad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in freely aerated 10% H2SO4 and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of all the materials was conducted from -0.... Th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Ti(C,N)-based cermets with different Mo2C ad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in freely aerated 10% H2SO4 and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of all the materials was conducted from -0.5 to 1.5 V. There are two passive regions for all polarization curves. The first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passive film formation due to Ti(C,N), while the second may b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Ni.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increases with M02C content increasing, from 2.06×10^-3 to 6.70×10^-3 mA/cm2.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i(C,N)-based cermet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o2C addition. A skeleton of Ti(C,N) gains is observed after dissolution of Ni. The inner rim of cermets, rich in Mo2C, is corroded along with Ni binder and is more ser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Mo2C content. The secondary carbide Mo2C can be oxidized and dissolved in sulphur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based cermets mo2c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_2C对Ti(C,N)基金属陶瓷冲刷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廖舟 梁孟霞 董广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9-82,共4页
采用传统的粉末冶金烧结工艺制备了4组不同Mo2C含量的Ti(C,N)基金属陶瓷。用洛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和三点弯曲法分别测得试样的硬度、孔隙度及抗弯强度。通过观察发现Ti(C,N)基金属陶瓷的组织呈现典型的芯-环结构,并随Mo2C含量的增加,... 采用传统的粉末冶金烧结工艺制备了4组不同Mo2C含量的Ti(C,N)基金属陶瓷。用洛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和三点弯曲法分别测得试样的硬度、孔隙度及抗弯强度。通过观察发现Ti(C,N)基金属陶瓷的组织呈现典型的芯-环结构,并随Mo2C含量的增加,组织细化明显。对冲刷腐蚀后的试样表面采用SEM、EDS等方式进行研究测试,结果发现Mo2C能提高金属陶瓷的抗冲刷腐蚀性能,但添加过多会降低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mo2c 组织形貌 冲刷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过程氮气分压对(Ti, Nb)(C,N)基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可桃 吕健 +4 位作者 阚高辉 郑铮辉 李莎 魏剑磊 李亚军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54,共8页
以(Ti, Nb)(C,N)固溶体粉末为原料在不同氮气分压下制备(Ti, Nb)(C,N)基金属陶瓷,并制备了Ti(C,N)基金属陶瓷进行对比。采用带有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维氏硬度计,并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在不同氮气分压下烧结对金属陶瓷组织结... 以(Ti, Nb)(C,N)固溶体粉末为原料在不同氮气分压下制备(Ti, Nb)(C,N)基金属陶瓷,并制备了Ti(C,N)基金属陶瓷进行对比。采用带有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维氏硬度计,并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在不同氮气分压下烧结对金属陶瓷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烧结工艺下,与Ti(C,N)基金属陶瓷相比,(Ti, Nb)(C,N)基金属陶瓷晶粒更细小,且仅少数晶粒出现特殊的弱"芯-环"结构。真空烧结(Ti, Nb)(C,N)基金属陶瓷表面形成富粘结相Ni的梯度层。随着烧结过程氮气分压的增大,(Ti, Nb)(C,N)基金属陶瓷表层硬质相异常长大。(Ti, Nb)(C,N)基金属陶瓷梯度结构的形成是由不同氮气分压下材料表面和芯部的N活度存在差异,在热力学耦合作用下,Ti、Nb等元素扩散方向和速率不同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nb)(c n) 金属陶瓷 固溶体 氮气分压 梯度结构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b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钢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雪莹 徐光 +3 位作者 杨静 张康 吴双月 张世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2,共3页
以国内某钢厂的热轧高强度钢为研究对象,进行拉伸试验,利用OM和TEM分析了钢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粒子形貌和尺寸等。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屈服强度657 MPa、抗拉强度744 MPa、伸长率18.7%。微合金元素的加入使钢材晶粒明显细化,屈服强度的... 以国内某钢厂的热轧高强度钢为研究对象,进行拉伸试验,利用OM和TEM分析了钢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粒子形貌和尺寸等。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屈服强度657 MPa、抗拉强度744 MPa、伸长率18.7%。微合金元素的加入使钢材晶粒明显细化,屈服强度的细晶强化增量为321.5 MPa,为提高材料强度的主要强化机制;研究析出的第二相粒子可知,基体中纳米级析出的(Nb,Ti)(C,N)粒子阻碍位错运动,是提高材料强度的主要机制之一,起到析出强化作用,屈服强度的析出强化量为78.5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b微合金化 (nb ti)(c n)复合析出 细晶强化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复合钎料钎焊Ti(C,N)基金属陶瓷与45钢接头的组织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虎 杜学铭 +1 位作者 姚振华 彭军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23,共6页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艺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钎焊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Ag-Cu-Ti+Mo钎料与金属陶瓷间的界面反应层厚度增大,铜钛金属间化合物增多,两侧钎料区中的铜基固溶体增多,接头的剪切强度先增后降;最佳钎焊工艺为钎焊温度920℃、保温时间20min,此时接头剪切强度最大,从金属陶瓷向45钢,接头组织依次为Cu3Ti2+Ni3Ti金属间化合物,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钼+铜钛金属间化合物,铜,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含钼Ag-cu-ti钎料 铜中间层 多层复合钎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Nb多元微合金钢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苑少强 张凤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2-594,共3页
利用松弛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多元微合金钢的应力弛豫曲线,并采用萃取复型技术跟踪了析出物的长大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应力弛豫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析出的形核、长大和粗化;在850℃变形后等温弛豫60~200s时,应变... 利用松弛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多元微合金钢的应力弛豫曲线,并采用萃取复型技术跟踪了析出物的长大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应力弛豫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析出的形核、长大和粗化;在850℃变形后等温弛豫60~200s时,应变诱导析出颗粒的尺寸仍然小于10nm,析出相为复杂的(Nb,Ti,Mo)(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微合金钢 应变诱导析出 (nb ti mo)(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Nb微合金钢应变诱导析出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2
作者 苑少强 邢宝泉 +2 位作者 吴晓红 杨善武 贺信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9,共4页
简述了微合金钢中微量元素 Nb 的主要作用,回顾了应变诱导析出的研究方法及优缺点,阐明了变形奥氏体应变诱导析出相的种类,晶体结构,析出相的形成顺序、形貌和分布,分析了影响析出动力学的主要因素并简要介绍了应变诱导析出动力学模型... 简述了微合金钢中微量元素 Nb 的主要作用,回顾了应变诱导析出的研究方法及优缺点,阐明了变形奥氏体应变诱导析出相的种类,晶体结构,析出相的形成顺序、形貌和分布,分析了影响析出动力学的主要因素并简要介绍了应变诱导析出动力学模型的最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诱导析出 微合金钢 研究现状 nb 中微量元素 变形奥氏体 动力学模型 析出动力学 研究方法 晶体结构 析出相 优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铌微合金化钢强韧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甘晓龙 岳江波 +3 位作者 杜涛 闻臻 陈子宏 张青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89-91,94,共4页
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含0.041%Nb和0.125%Ti的微合金化钢,进行了轧制和拉伸试验,利用OM、TEM分析了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粒子形貌和尺寸等。结果表明,实验钢种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568 MPa、抗拉强度672 MPa和伸长率22.8%。该钢强度... 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含0.041%Nb和0.125%Ti的微合金化钢,进行了轧制和拉伸试验,利用OM、TEM分析了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粒子形貌和尺寸等。结果表明,实验钢种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568 MPa、抗拉强度672 MPa和伸长率22.8%。该钢强度提高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由微合金元素的碳氮析出物阻止晶粒长大而得到的细小晶粒的细晶强化作用;第二是由基体中纳米级析出的(Nb,Ti)(C,N)粒子阻碍位错运动而起到的析出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普通C-Mn钢中添加0.041%Nb和0.125%Ti可提高钢材的力学性能,而且可通过添加Ti代替部分Nb起到强化作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b微合金化 (nbti)(cn)复合析出 细晶强化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塑积大于30 GPa·%的热轧中碳TRIP钢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长军 雍岐龙 +1 位作者 孙新军 梁剑雄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7,共7页
为研究贝氏体相变温度对中碳热轧TRIP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与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含Ti与Mo的中碳热轧TRIP钢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残余奥氏体含量测定以及析出相的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00℃贝氏... 为研究贝氏体相变温度对中碳热轧TRIP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与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含Ti与Mo的中碳热轧TRIP钢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残余奥氏体含量测定以及析出相的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00℃贝氏体相变温度下,试验钢的残奥含量与强塑积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2%和31.14 GPa·%;同时在钢中发现了呈块状、无规则形状以及片层状形貌分布的残余奥氏体,对衍射斑标定后显示,片层状残余奥氏体与铁素体基体同时满足kurdjumov-Sachs(K-S)与Nishiyama-Wasserman(N-W)位向关系;HRTEM分析显示,Mo可以溶入TiC而生成(Ti,Mo)C粒子,而纳米级的(Ti,Mo)C粒子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沉淀析出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强塑积 残余奥氏体 K-S位向关系 n-W位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