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Cr,V,Nb,Mo)(C,N)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的制备工艺研究
1
作者 唐鑫 金永中 +4 位作者 吴翔 苏伟 蒋武 汪俊豪 谢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TiO_(2)、Cr_(2)O_(3)、V_(2)O_(5)、Nb_(2)O_(5)、MoO_(3)和炭黑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Ti,Cr,V,Nb,Mo)(C,N),并借助XRD、SEM等表征手段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以TiO_(2)、Cr_(2)O_(3)、V_(2)O_(5)、Nb_(2)O_(5)、MoO_(3)和炭黑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Ti,Cr,V,Nb,Mo)(C,N),并借助XRD、SEM等表征手段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碳热还原氮化温度1600℃、球磨转速600 r/min和球磨时间120 min下,产物为平均粒径约3μm、元素分布均匀且具有单一相成分的高品质(Ti,Cr,V,Nb,Mo)(C,N)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碳热还原氮化温度是影响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合成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球磨转速,而球磨时间影响最小。增加碳热还原氮化温度、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利于元素固溶,但对抑制晶粒长大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cr V nb Mo)(c n) 高熵陶瓷固溶体 机械合金化 球磨 碳热还原氮化 物相组成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过程氮气分压对(Ti, Nb)(C,N)基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可桃 吕健 +4 位作者 阚高辉 郑铮辉 李莎 魏剑磊 李亚军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54,共8页
以(Ti, Nb)(C,N)固溶体粉末为原料在不同氮气分压下制备(Ti, Nb)(C,N)基金属陶瓷,并制备了Ti(C,N)基金属陶瓷进行对比。采用带有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维氏硬度计,并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在不同氮气分压下烧结对金属陶瓷组织结... 以(Ti, Nb)(C,N)固溶体粉末为原料在不同氮气分压下制备(Ti, Nb)(C,N)基金属陶瓷,并制备了Ti(C,N)基金属陶瓷进行对比。采用带有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维氏硬度计,并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在不同氮气分压下烧结对金属陶瓷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烧结工艺下,与Ti(C,N)基金属陶瓷相比,(Ti, Nb)(C,N)基金属陶瓷晶粒更细小,且仅少数晶粒出现特殊的弱"芯-环"结构。真空烧结(Ti, Nb)(C,N)基金属陶瓷表面形成富粘结相Ni的梯度层。随着烧结过程氮气分压的增大,(Ti, Nb)(C,N)基金属陶瓷表层硬质相异常长大。(Ti, Nb)(C,N)基金属陶瓷梯度结构的形成是由不同氮气分压下材料表面和芯部的N活度存在差异,在热力学耦合作用下,Ti、Nb等元素扩散方向和速率不同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nb)(c n) 金属陶瓷 固溶体 氮气分压 梯度结构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还原法制备(W-Ti-Ta-Nb)C复合碳化物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红彬 钟晖 戴艳阳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研究了一步还原法制备(W-Ti-Ta-Nb)C复合碳化物过程中,不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混料时间对产品固溶相比例、化合碳含量、游离碳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2 100℃,煅烧时间50 min,混料时间3 h。所... 研究了一步还原法制备(W-Ti-Ta-Nb)C复合碳化物过程中,不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混料时间对产品固溶相比例、化合碳含量、游离碳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2 100℃,煅烧时间50 min,混料时间3 h。所得复合碳化物粉末为100%的固溶相,其中化合碳的含量为10.67%,游离碳的含量为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还原法 正交试验 (W-ti-Ta-nb)c复合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W,Mo,Nb,Ta)(C,N)纳米固溶体粉的合成及性能
4
作者 付明 马丽丽 张厚安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48,58,共5页
采用高能球磨-碳热氮化还原法合成了(Ti,W,Mo,Nb,Ta)(C,N)纳米固溶体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元素分析仪等分析了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体物相组成、晶格常数及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Ti(C,N)中的固溶按难... 采用高能球磨-碳热氮化还原法合成了(Ti,W,Mo,Nb,Ta)(C,N)纳米固溶体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元素分析仪等分析了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体物相组成、晶格常数及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Ti(C,N)中的固溶按难易程度排序为钽、铌、钨、钼;随还原温度的升高和还原时间的延长,固溶体粉的晶格常数、碳含量及粒径均逐渐增大;在1 500℃碳热氮化还原1 h后,可合成单相且平均粒径为100 nm的(Ti,W,Mo,Nb,Ta)(C,N)固溶体粉,其碳、氮质量分数分别为9.1%和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固溶体(ti W MO nb Ta)(c n)粉 合成 碳热氮化还原 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Ti in high strength steels 被引量:3
5
作者 WU Si-wei LIU Zhen-yu +2 位作者 ZHOU Xiao-guang YANG Hao WANG Guo-d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767-2772,共6页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Ti in high strength steel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 equilibrium solid solubility theory. The contributions of Ti content to yield strength were calculat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Ti in high strength steel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 equilibrium solid solubility theory. The contributions of Ti content to yield strength were calculat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the hot rolling experiment for C–Mn steel and C–Mn–Ti micro alloyed steel,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pitates are mainly Ti N at the higher temperature. With the de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proportion of Ti C in precipitates increases gradually. When the temperature drops to 800 °C, Ti C will become predominant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Ti. When Ti content is less than 0.014%(mass fraction), Ti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yield strength. When Ti content is in the range of 0.014%–0.03%(mass fraction), the yield strength of Ti micro alloyed steel is greatly increased, which leads to instability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eel.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i content in high strength steels should avoid this Ti content range. When Ti content is higher than 0.03%, the yield strength increases stably. In this experiment, when added Ti content was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of 0.03%–0.05%,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yield strength of Ti micro alloyed steel can reach about 92.4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solid SOLUBILITY ti(c n) YIELD STREnGTH high STREnGTH ste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N-C-V-Nb盐浴多元共渗H13钢的显微组织与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永礼 庞祖高 唐夏翔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62,共6页
分别采用RE-N-C-V-Nb盐浴多元共渗技术和淬火+回火热处理方法制备了2种H13钢试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经RE-N-C-V-Nb盐浴多元共渗处理后H13钢的显微组织结构。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RE-N-C-V-Nb盐浴... 分别采用RE-N-C-V-Nb盐浴多元共渗技术和淬火+回火热处理方法制备了2种H13钢试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经RE-N-C-V-Nb盐浴多元共渗处理后H13钢的显微组织结构。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RE-N-C-V-Nb盐浴多元共渗与淬火+回火2种方法处理后H13钢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多元共渗的渗层由细小均匀、致密性好且呈弥散性分布的氮碳化合物组成;在3.0%的NaCl溶液中,其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分别为-0.946V和1 574Ω·cm2,高于淬火+回火钢的相应值;自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分别为1.017mA/cm2和0.119 68mm/a,低于淬火+回火的相应值;其腐蚀特征以点蚀和均匀腐蚀出现,而淬火+回火钢以点腐蚀和晶间腐蚀出现。这表明H13钢经过RE-NC-V-Nb盐浴多元共渗处理后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RE—nc—V—nb 多元共渗 显微组织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熔固体MX(M=Sc,Ti,V;X=C,N,O)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篯 章永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0-464,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 MX( M=Sc,Ti,V;X=C,N,O)固体的体相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金属原子相同的同一系列化合物 ,氮化物具有最大的体模量 ;进一步的研究可知 ,随着外界压力的增大 ,化合物由 Na Cl构型向 C...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 MX( M=Sc,Ti,V;X=C,N,O)固体的体相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金属原子相同的同一系列化合物 ,氮化物具有最大的体模量 ;进一步的研究可知 ,随着外界压力的增大 ,化合物由 Na Cl构型向 Cs Cl构型转变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是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 .本文还首次用密度泛函方法系统地计算了各化合物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并对该类型化合物的导电性能进行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碳化物 密度泛函理论 能带结构 态密度 体模量 力学性质 过渡金属氮化物 过渡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b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钢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雪莹 徐光 +3 位作者 杨静 张康 吴双月 张世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2,共3页
以国内某钢厂的热轧高强度钢为研究对象,进行拉伸试验,利用OM和TEM分析了钢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粒子形貌和尺寸等。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屈服强度657 MPa、抗拉强度744 MPa、伸长率18.7%。微合金元素的加入使钢材晶粒明显细化,屈服强度的... 以国内某钢厂的热轧高强度钢为研究对象,进行拉伸试验,利用OM和TEM分析了钢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粒子形貌和尺寸等。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屈服强度657 MPa、抗拉强度744 MPa、伸长率18.7%。微合金元素的加入使钢材晶粒明显细化,屈服强度的细晶强化增量为321.5 MPa,为提高材料强度的主要强化机制;研究析出的第二相粒子可知,基体中纳米级析出的(Nb,Ti)(C,N)粒子阻碍位错运动,是提高材料强度的主要机制之一,起到析出强化作用,屈服强度的析出强化量为78.5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b微合金化 (nb ti)(c n)复合析出 细晶强化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b和W复合强化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高温析出行为 被引量:5
9
作者 乔瑞芳 毕洪运 陈玉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8,共7页
为提高汽车尾气排放系统中高温端排气歧管等所用铁素体不锈钢的综合性能,采用真空熔炼制备Ti,Nb和W复合强化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不含Ni),并利用硬度和力学性能测试、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固溶态材料在550,60... 为提高汽车尾气排放系统中高温端排气歧管等所用铁素体不锈钢的综合性能,采用真空熔炼制备Ti,Nb和W复合强化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不含Ni),并利用硬度和力学性能测试、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固溶态材料在550,600℃和700℃的时效硬化规律、拉伸性能以及时效析出行为。600℃时效40h之后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在晶粒内部和晶界区域弥散分布着两种形态的纳米析出相,一种是呈不规则颗粒状的(Ti,Nb)C,另一种是呈长条状的Laves相Fe_2(Nb,W);这两种析出相与铁素体基体均存在固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即[011]Fe∥[011](Ti,Nb)C和(0 11)Fe∥(200)(Ti,Nb)C(晶面偏差约3°)以及[011]Fe∥[0001]Fe2(Nb,W)和(200)Fe∥(01 10)Fe_2(Nb,W)(晶面偏差4°-5°)。随时效温度提高,析出相的尺寸增大,且析出相由(Ti,Nb)C逐渐转变为Fe2(N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时效 析出相 (ti nb)c Fe2(nb 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V-Ti-N微合金化结构钢中碳氮化物析出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紫薇 张婧 +2 位作者 辛文彬 谷静远 罗果萍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4,71,共9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Nb-V-Ti-N微合金化结构钢中碳氮化物(MX)的析出行为,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并辅以TCFE8数据库分析了钢中析出碳氮化物的种类、数量、温度及成分,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碳氮化物的形貌、成分... 为了更好地研究Nb-V-Ti-N微合金化结构钢中碳氮化物(MX)的析出行为,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并辅以TCFE8数据库分析了钢中析出碳氮化物的种类、数量、温度及成分,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碳氮化物的形貌、成分、尺寸及分布。结果表明,钢中MX析出相分别为面心立方结构的富Ti高温析出相、富Nb中温析出相和富V低温析出相;随Nb质量分数由0.050%增至0.100%,富Nb相析出温度由1210℃升高到1270℃,析出量由6.877×10^(-4)增加到1.265×10^(-3),而富Ti和富V相析出温度分别由1451℃和1080℃降低到1434℃和1020℃,析出量分别由3.663×10^(-4)和5.562×10^(-3)减少到2.331×10^(-4)和5.281×10^(-3)。实验研究得到的非平衡条件下MX析出特征与热力学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高温奥氏体区析出的亚微米颗粒能够钉扎晶界,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成,提高细晶强化效果;而中温两相区和低温铁素体区析出的纳米颗粒分布在基体、位错和晶界上,能有效阻碍位错运动,提高析出强化效果,二者共同作用改善了结构钢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V-ti-n微合金体系 结构钢 析出相 碳氮化物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Nb微合金钢应变诱导析出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1
作者 苑少强 邢宝泉 +2 位作者 吴晓红 杨善武 贺信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9,共4页
简述了微合金钢中微量元素 Nb 的主要作用,回顾了应变诱导析出的研究方法及优缺点,阐明了变形奥氏体应变诱导析出相的种类,晶体结构,析出相的形成顺序、形貌和分布,分析了影响析出动力学的主要因素并简要介绍了应变诱导析出动力学模型... 简述了微合金钢中微量元素 Nb 的主要作用,回顾了应变诱导析出的研究方法及优缺点,阐明了变形奥氏体应变诱导析出相的种类,晶体结构,析出相的形成顺序、形貌和分布,分析了影响析出动力学的主要因素并简要介绍了应变诱导析出动力学模型的最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诱导析出 微合金钢 研究现状 nb 中微量元素 变形奥氏体 动力学模型 析出动力学 研究方法 晶体结构 析出相 优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Nb多元微合金钢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 被引量:2
12
作者 苑少强 张凤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2-594,共3页
利用松弛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多元微合金钢的应力弛豫曲线,并采用萃取复型技术跟踪了析出物的长大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应力弛豫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析出的形核、长大和粗化;在850℃变形后等温弛豫60~200s时,应变... 利用松弛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多元微合金钢的应力弛豫曲线,并采用萃取复型技术跟踪了析出物的长大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应力弛豫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析出的形核、长大和粗化;在850℃变形后等温弛豫60~200s时,应变诱导析出颗粒的尺寸仍然小于10nm,析出相为复杂的(Nb,Ti,Mo)(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微合金钢 应变诱导析出 (nb ti Mo)(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CR流程Ti微合金化超高强钢的第二相析出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麒琳 毛新平 +1 位作者 孙新军 杜海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2-35,共4页
利用Gleeble-1500D模拟机进行了Ti微合金钢的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其在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流程下Ti(C,N)沉淀析出行为。结果表明,Ti微合金钢在TSCR流程中存在两类含Ti析出物:正方形的或矩形的TiN和球形或不规则形状TiC。TiN析出物主要在... 利用Gleeble-1500D模拟机进行了Ti微合金钢的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其在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流程下Ti(C,N)沉淀析出行为。结果表明,Ti微合金钢在TSCR流程中存在两类含Ti析出物:正方形的或矩形的TiN和球形或不规则形状TiC。TiN析出物主要在连铸凝固前钢液中和铸坯均匀化加热时析出,在连轧时起到抑制动态再结晶晶粒生长的作用;而TiC析出物主要是在连轧和卷取时析出,对Ti微合金钢起沉淀强化作用。为了提高Ti微合金钢沉淀强化效果,应在TSCR流程中增加TiC的体积分数和减小TiC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R流程 ti微合金钢 ti(c n)析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铌微合金化钢强韧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甘晓龙 岳江波 +3 位作者 杜涛 闻臻 陈子宏 张青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89-91,94,共4页
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含0.041%Nb和0.125%Ti的微合金化钢,进行了轧制和拉伸试验,利用OM、TEM分析了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粒子形貌和尺寸等。结果表明,实验钢种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568 MPa、抗拉强度672 MPa和伸长率22.8%。该钢强度... 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含0.041%Nb和0.125%Ti的微合金化钢,进行了轧制和拉伸试验,利用OM、TEM分析了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粒子形貌和尺寸等。结果表明,实验钢种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568 MPa、抗拉强度672 MPa和伸长率22.8%。该钢强度提高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由微合金元素的碳氮析出物阻止晶粒长大而得到的细小晶粒的细晶强化作用;第二是由基体中纳米级析出的(Nb,Ti)(C,N)粒子阻碍位错运动而起到的析出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普通C-Mn钢中添加0.041%Nb和0.125%Ti可提高钢材的力学性能,而且可通过添加Ti代替部分Nb起到强化作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b微合金化 (nbti)(cn)复合析出 细晶强化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高铌微合金钢的析出行为 被引量:7
15
作者 文建华 孙新军 +2 位作者 刘清友 阴树标 项金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25,共3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轧后保温时间和变形温度对低碳高铌微合金钢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后适宜的保温可使Nb(C,N)在奥氏体中大量应变诱导析出,相应地降低了固溶铌含量,使固溶铌降低γ→α相变温度的作用大大削...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轧后保温时间和变形温度对低碳高铌微合金钢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后适宜的保温可使Nb(C,N)在奥氏体中大量应变诱导析出,相应地降低了固溶铌含量,使固溶铌降低γ→α相变温度的作用大大削弱;而适当降低变形温度可使Nb(C,N)在铁素体中大量析出,在条件适宜时还可发生相间析出,从而使析出相发挥重要的析出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铌微合金钢 析出行为 nb(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细晶IF钢微观形貌的研究
16
作者 乔立峰 张红梅 +1 位作者 刘振宇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7-1420,共4页
以新型高强细晶IF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冷轧和退火实验,研究了退火工艺对高强细晶IF钢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可以发现,化学成分的改善、轧制及退火工艺的控制可以使这种钢不仅具有细小的晶粒,而且存在10~40nm的细小析出物... 以新型高强细晶IF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冷轧和退火实验,研究了退火工艺对高强细晶IF钢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可以发现,化学成分的改善、轧制及退火工艺的控制可以使这种钢不仅具有细小的晶粒,而且存在10~40nm的细小析出物Nb(C,N);晶界附近析出物非常稀少,称之为PFZ(晶界无析出物区),且仅存在于晶界的一侧;部分三叉晶界处存在晶界合并现象.实验表明,由于这种钢中Nb析出物非常细小,使晶粒大大细化;同时由于PFZ带的存在,使这种钢具有较低屈强比及较高延伸率,且成形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细晶IF钢 显微组织 铌析出物 PF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铌Hi-B钢织构的演变
17
作者 王军阳 贾涓 +1 位作者 朱诚意 范丽霞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7,共7页
以两种含Nb量不同的Hi-B钢为研究对象,借助OM、SEM及XRD研究了试验钢在常化、冷轧及脱碳退火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两组试验钢常化板沿板厚方向存在织构差异,表层及次表层主要为{110}<112>、{112}<111>及Goss织... 以两种含Nb量不同的Hi-B钢为研究对象,借助OM、SEM及XRD研究了试验钢在常化、冷轧及脱碳退火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两组试验钢常化板沿板厚方向存在织构差异,表层及次表层主要为{110}<112>、{112}<111>及Goss织构组分,中心层以{001}<110>、{111}<112>及{112}<110>织构组分为主,除次表层Goss织构外,低Nb钢中各织构组分含量均高于高Nb钢;冷轧过程中,{112}<111>和{110}<001>织构转变为{111}面织构,{112}<110>织构转向{001}<110>织构,高Nb钢中各织构组分含量均高于低Nb钢;脱碳退火过程中,两组试验钢中均形成了较强的{111}面织构,高Nb钢中含有更强的{111}面织构和更弱的Goss织构组分,并且Goss晶粒与{111}<112>晶粒之间的取向差更接近Σ9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B钢 铌含量 高斯织构 织构演变 析出相 nb(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