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CASC9/miR-195-5p/E2F7信号通路在二氢杨梅素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郑璇 黄兰香 +4 位作者 崔逸爽 吴亚男 洪紫谦 张梦诗 孙国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70,I0013-I0018,共12页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是否由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介导。方法采用梯度浓度(0、25、50、100μmol/L)的DMY处理ESCC细胞,以探究DMY...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是否由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介导。方法采用梯度浓度(0、25、50、100μmol/L)的DMY处理ESCC细胞,以探究DMY对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了ESCC中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实验检测细胞中LncRNA CASC9、miR-195-5p和E2F7的表达,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其调控关系。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集落形成、划痕以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性、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如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DMY可以显著抑制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细胞水平验证发现LncRNA CASC9在ESCC中高表达,DMY处理后可通过下调ESCC细胞中LncRNA CASC9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此外,miR-195-5p在ESCC中表达下调,而E2F7表达上调。RT-qPCR、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证实LncRNA CASC9通过吸附miR-195-5p进而调控E2F7的表达。敲低E2F7可以逆转敲低miR-195-5p对ESCC细胞增殖、转移以及EMT进程的促进作用,而过表达E2F7可逆转过表达miR-195-5p产生的抑制作用。结论DMY可通过LncRNA CASC9/miR-195-5p/E2F7轴抑制ESCC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LncRNA CASC9 miR-195-5p e2F7 食管鳞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7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Id2和E2A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曾令萍 肖瑛 +5 位作者 张莹莹 张昌志 吴德佩 李圆圆 石明隽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1-32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给予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达分化抑制因子2(Id2)和转录因子E2A的影响,探讨BMP-7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纤维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3...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给予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达分化抑制因子2(Id2)和转录因子E2A的影响,探讨BMP-7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纤维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3组:对照(control)组、高糖(HG)组和不同浓度BMP-7(10μg/L和20μg/L)干预组,HG组和干预组分别设12 h、24 h和48 h 3个时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d2、E2A、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Col-Ⅰ)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Id2 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G组Id2的mRNA和蛋白水平及E-cadherin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E2A、α-SMA和Col-Ⅰ的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HG组相比,20μg/L BMP-7干预组Id2的mRNA和蛋白水平及E-cadherin的蛋白水平均较同时点显著上调,E2A、α-SMA和Col-Ⅰ的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d2蛋白与E2A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BMP-7可阻断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Id2蛋白并抑制E2A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K-52e细胞 高糖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分化抑制因子2 e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性信息素(5Z,7E)-十二碳二烯醇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被引量:8
3
作者 陶云海 程伟贤 +1 位作者 张玉顺 古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2-1075,共4页
从简单原料乙炔出发,通过炔对丙烯醛的加成反应得到7-溴代-(4Z,6E)-庚二烯醛,再经乙二醇保护、Pd催化偶联、水解、Wittig反应和还原等步骤,立体选择性地得到松毛虫性信息素(5Z,7E)-十二碳二烯醇,其结构通过IR,NMR和MS等技术得到确认.
关键词 松毛虫性信息素 (5Z 7e)-十二碳二烯醇 立体选择性合成 偶联反应 钯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E7与人干扰素α-2b融合基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相文忠 王飞 +4 位作者 王群 刘丰 张兆松 苏川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HPV)11-E7及人干扰素(IFN)α-2b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方法:同时用KpnⅠ、EcoRⅠ酶切pET-32a-IFNα-2b-linker-HPV11-E7及pcDNA3.1,将酶切产物纯化回收,两者的回收产物进行连接反应...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HPV)11-E7及人干扰素(IFN)α-2b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方法:同时用KpnⅠ、EcoRⅠ酶切pET-32a-IFNα-2b-linker-HPV11-E7及pcDNA3.1,将酶切产物纯化回收,两者的回收产物进行连接反应。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随机挑选阳性克隆并提取质粒酶切鉴定;用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地将IFN-α-2b-linker-HPV11-E7装入pcDNA3.1的KpnⅠ、EcoRⅠ酶切位点之间,且其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PV11-E7及IFNα-2b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表达,为提高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e7基因 干扰素Α-2B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LIP与HPV-16 E7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5
作者 罗爱月 徐茜 +3 位作者 王薇 卢运萍 马丁 王世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cFLIP与人乳头瘤病毒-16E7(HPV-16E7)的表达,并研究二者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40例宫颈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cFLIP与人乳头瘤病毒-16E7(HPV-16E7)的表达,并研究二者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40例宫颈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20例宫颈炎组织中HPV-16E7与cFLIP的表达情况。结果cFLIP在宫颈癌、CIN及宫颈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50%、70.00%及30.0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宫颈组织中HPV-16E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0%、75.00%及60.00%,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FLIP、HPV-16E7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均P>0.05)。cFLIP表达与HPV-16E7表达呈正相关(r=0.268,P=0.02)。结论cFLIP在宫颈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通过抗凋亡作用及逃避免疫监视影响机体对HPV感染的免疫反应,并可能协同HPV-16E7影响细胞生长周期,在宫颈癌的恶性转化过程中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e7 CFLIP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兽药巴布-7有效成分复方对大肠杆菌性腹泻犊牛生长及血液中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佳乐 王纯洁 +4 位作者 敖日格乐 吕文亭 贾知锋 高瑞娟 任书男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1-55,共5页
试验研究蒙兽药巴布-7有效成分复方(BSEIC)对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O_(1)(E.coli O_(1))腹泻犊牛生长及血液中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将48头体况相近的初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NC)、阴性对照组(EC)、阳性对照组(CIP)、蒙兽药巴布-... 试验研究蒙兽药巴布-7有效成分复方(BSEIC)对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O_(1)(E.coli O_(1))腹泻犊牛生长及血液中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将48头体况相近的初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NC)、阴性对照组(EC)、阳性对照组(CIP)、蒙兽药巴布-7有效成分复方低剂量组(BSEIC-L)、中剂量组(BSEIC-M)、高剂量组(BSEIC-H),犊牛连续灌药7 d,2次/d。除NC组外,其他5组犊牛在第5 d口服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 O_(1)(2.50×10^(11)CFU/mL,100 mL/头)。结果显示,BSEIC可以有效维持与增加体重、减少腹泻率;BSEIC可以修复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小肠肠黏膜损伤。BSEIC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减少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研究表明,蒙兽药巴布-7有效成分复方能够有效治愈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犊牛腹泻,降低死亡率;中剂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e.coli O_(1) 蒙兽药巴布-7 犊牛腹泻率 体重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增值与迁移侵袭作用机制
7
作者 匡婷 李乐赛 陈亦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探讨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skov3)增值、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DFMG对skov3增殖的影响和... 目的:探讨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skov3)增值、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DFMG对skov3增殖的影响和计算半数药物抑制浓度(IC50),并以IC50结果将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分为空白组、溶剂组、DFMG组;应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统计各组的迁移面积,比较迁移率;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各组细胞侵袭能力,记录、比较各组侵袭入小室的细胞数,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浓度为40μmol/L的DFMG开始显著抑制skov3的增殖能力,IC50为(113.1±12.1)μmol/L;DFMG能降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减少vimentin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DFMG可明显抑制skov3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其抑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二氟甲氧基-5 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 卵巢癌 上皮间质转化 钙粘附蛋白e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087354通过hsa-miR-199-3p/SLC7A11调节MG-63细胞增殖及氧化还原状态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宝莲 何嘉轩 +3 位作者 梁珮琪 李丹 刘小川 张静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8-319,共12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新型非编码RNA。已有研究表明,其在细胞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文前期研究中,发现通过real-time PCR检测,hsa_circ_0087354与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过表达hsa_circ_0087354后,...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新型非编码RNA。已有研究表明,其在细胞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文前期研究中,发现通过real-time PCR检测,hsa_circ_0087354与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过表达hsa_circ_0087354后,活性氧1(reactive oxygen species1,ROS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1(surperoxide dismutase1,SOD1)表达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浓度显著升高(P<0.01),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sa-miR-199-3p与hsa_circ_008735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存在结合位点,可能存在靶向调控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证实了hsa-miR-199-3p与hsa_circ_0087354和SLC7A11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构建过表达hsa_circ_0087354质粒和ctrl质粒,合成hsa-miR-199a-3p、hsa-miR-199b-3p和hsa-miR-NC mimics。通过Real-time PCR分析发现,转染hsa_circ_0087354后,hsa-miR-199-3p表达显著降低(P<0.01),SLC7A11表达显著升高(P<0.05)。转染hsa-miR-199-3p后,SLC7A1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01),细胞内SOD和GPx活性以及GSH浓度显著降低(P<0.01),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研究结果表明,hsa_circ_0087354通过吸附hsa-miR-199-3p,增强SLC7A11表达,促进氧化应激MG-63细胞增殖,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hsa_circ_0087354 hsa-miR-199-3p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丽荣 李霜 +3 位作者 王圆圆 石明隽 肖瑛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52-2159,共8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OM不同浓度组和高糖+0.50 g/L OM动态观察组。采用real-time ...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OM不同浓度组和高糖+0.50 g/L OM动态观察组。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E-cadherin)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进行性增高,Smad7蛋白表达进行性降低,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性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0.05),而Smad7 mRNA表达进行性增高(P<0.05);(2)与高糖组相比,高糖+OM不同浓度组随OM剂量增加,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逐渐降低,Smad7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而Smad7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3)与高糖组相比,高糖+0.50 g/L OM动态观察组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持续降低,Smad7蛋白表达持续增高,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持续增高(P<0.05),而Smad7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OM可抑制高糖诱导的NRK52E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OM下调TGF-β1表达及上调Smad7蛋白表达,进而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致纤维化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NRK52e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7蛋白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嘌呤配体P2X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7的资生肾气丸镇痛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李文昊 任鹏鹏 +5 位作者 韩洁茹 常佳怡 解颖 陈飞 李富震 姜德友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452-2456,共5页
目的:探索资生肾气丸对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末次灌胃1 h后造模,建立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观察小鼠扭体次数,计算其扭体抑制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 目的:探索资生肾气丸对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末次灌胃1 h后造模,建立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观察小鼠扭体次数,计算其扭体抑制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 2(PGE 2)、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采用实时PCR(RT-PCR)检测嘌呤配体P2X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mRNA、Nod样受体蛋白3(NLRP3)mRNA、NIMA相关激酶7(NEK7)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随着时间的增加,资生肾气丸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均可抑制小鼠扭体反应,降低扭体次数,增加小鼠扭体抑制率,降低小鼠血清中IL-1β、PGE_(2)、NGF的含量,降低P2X7RmRNA、NLRP3mRNA、NEK7mRNA的表达以抑制疼痛反应,以高剂量效果最优(P<0.05),与吲哚美辛、痛风舒片疗效相近。结论:资生肾气丸高剂量对小鼠血清疼痛因子的降低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嘌呤配体P2X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7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生肾气丸 镇痛机制 嘌呤配体P2X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7 Nod样受体蛋白3 NIMA相关激酶7 前列腺素e 2 白细胞介素- 痛风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豆酮酸A可减轻db/db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损伤
11
作者 王一凡 吕厚星 +6 位作者 李志阳 代云莉 冯昭卫 陈佳佳 陈圣杰 王建塔 肖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2,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肝中储存过多的脂肪,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肝纤维化是NAFLD进一步发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肝中储存过多的脂肪,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肝纤维化是NAFLD进一步发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关键过程,减少肝内的脂肪积累,从而延缓或阻止NAFLD向纤维化的进展是治疗的关键。树豆酮酸A(cajanonic acid A,CAA)在2型糖尿病中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降糖减脂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CAA对NAFLD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采用db/db自发性NAFLD小鼠模型,将db/db小鼠分为NAFLD组和CAA给药组,CAA组予50 mg/(kg·d)灌胃给药,同期C5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6只。小鼠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染色发现,CAA干预可有效缓解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肝功能损伤(P<0.05)及肝脂肪变性和减少脂质沉积(P<0.05)。ELISA法结果显示,经过CAA治疗后肝组织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cukin-1β,IL-1β)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提示CAA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并且CAA干预显著减轻小鼠肝的纤维化程度,天狼星红染色发现,CAA组胶原沉积显著减少(P<0.05),进一步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CAA组纤维化相关基因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质水平表达降低,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E-ca)的表达升高(P<0.05)。E2F转录因子1(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1,E2F1)被证实在肝中是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主要因子,在肥胖小鼠中表达增加,并且可通过PPARγ的转录调节参与脂肪组织代谢,我们猜测,E2F1是CAA改善NAFLD肝脂质沉积和纤维化的中间作用靶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2F1和其同家族拮抗转录因子E2F转录因子7(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7,E2F7)在小鼠经CAA处理后在肝组织核质中均表达,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检测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发现,在CAA组中E2F1较NAFLD组基因表达降低(P<0.05),E2F7基因表达增加(P<0.05),并且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E2F1和E2F7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树豆酮酸A可有效减轻db/db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损伤,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抑制脂质过度沉积,减轻肝纤维化以缓解NAFLD进一步发展,同时E2F1和E2F7可能参与了CAA改善脂质代谢和纤维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e2F转录因子1 e2F转录因子7 树豆酮酸A 肝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被引量:11
12
作者 成小芳 王金明 张金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7,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初步确定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Z7-14∶Ac)和反-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E7-14∶Ac)。应用本实验室人工合成的标准化合物在不同地点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 利用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初步确定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Z7-14∶Ac)和反-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E7-14∶Ac)。应用本实验室人工合成的标准化合物在不同地点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Z7-14∶Ac、E3-14∶Ac和E7-14∶Ac3种化合物按10∶10∶1配成含量为500μg.个-1的诱芯,其诱蛾效果最好,诱蛾量能准确反映林间沙棘木蠹蛾发生与消长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性信息素 -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 -3-十四碳烯基乙酸酯 -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 林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紫杉烷成分的研究
13
作者 李俊 牙启康 +2 位作者 苏小建 义祥辉 张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采用溶剂萃取及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从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紫杉醇(Ⅰ)、2′-乙酰氧基-7-表-紫杉醇(Ⅱ)、(3E,7E)-2,α10,β13α-三乙酰基-5,α20-二羟基-3,8-断紫杉烷-3,7,11-三烯-9-酮(Ⅲ)和7-表-紫杉醇(Ⅳ),其中化合物(Ⅱ... 采用溶剂萃取及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从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紫杉醇(Ⅰ)、2′-乙酰氧基-7-表-紫杉醇(Ⅱ)、(3E,7E)-2,α10,β13α-三乙酰基-5,α20-二羟基-3,8-断紫杉烷-3,7,11-三烯-9-酮(Ⅲ)和7-表-紫杉醇(Ⅳ),其中化合物(Ⅱ)首次从南方红豆杉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2'-乙酰氧基-7-表紫杉醇 (3e 7e)- 10β 13α-三乙酰基一5a 20.二羟基-3 8- 断紫杉烷-3 7 11-三烯-9- 7--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变形碳架双环二萜醇的结构
14
作者 曾志 符雄 曾陇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2期172-174,共3页
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了具有变形碳架双环二萜醇1的结构,并进一步通过单晶X-射线分析得以确证.1的结构为(3Z,5E,9E,1R*,7R*,12aR*)-1-异丙基-6,10,12a-三甲基-1,2,4,7,8,11,12... 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了具有变形碳架双环二萜醇1的结构,并进一步通过单晶X-射线分析得以确证.1的结构为(3Z,5E,9E,1R*,7R*,12aR*)-1-异丙基-6,10,12a-三甲基-1,2,4,7,8,11,12,12a-八氢环戊-环r一碳烯-7-醇.它是从采自我国南海的软珊瑚ClavulariainflataScheukv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珊瑚 二萜 (3Z 5e 9e 1R* 7R* 12aR*)-1-异丙基-6 10 12a-三甲基-1 2 4 7 8 11 12 12a-八氢环戊-环十一碳烯-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