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2-FLAIR信号抑制率对较低级别胶质瘤1p/19q分子特征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瀚苇 曾琳岚 +6 位作者 赵咪咪 李轩 冉启胜 田静 孙洁 陈立朝 王舒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21-2129,共9页
目的探讨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信号抑制率对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s,LGG)患者1号染色体短臂和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分子特征的预测价值,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 目的探讨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信号抑制率对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s,LGG)患者1号染色体短臂和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分子特征的预测价值,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肿瘤影像特征以及T2-FLAIR信号抑制率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特色医学中心2017-2021年术后病理证实为WHO 2~3级的幕上LGG患者临床以及影像资料。根据术后分子病理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1p/19q联合缺失(1p/19q-codeleted,1p/19q-Codel)组与1p/19q未联合缺失(1p/19q-noncodeleted,1p/19q-Noncodel)组。由2名神经影像医师分别在盲法情况下评价MRI肿瘤影像特征,并采用热点法在肿瘤区以及对侧正常半卵圆中心分别放置5个圆形感兴趣区域,计算T2-FLAIR信号抑制率。分析2组患者临床、MRI肿瘤影像特征及T2-FLAIR信号抑制率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图以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效能,并通过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共纳入146例幕上LGG患者,其中1p/19q-Codel组68例,1p/19q-Noncodel组78例。1p/19q-Noncodel组T2-FLAIR信号抑制率为0.43(0.28,0.62),高于1p/19q-Codel组[0.29(0.24,0.3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FLAIR信号抑制率>0.374(P<0.001)、皮质浸润(P=0.001)、钙化(P=0.004)为预测1p/19q状态的独立因素。其中,T2-FLAIR信号抑制率>0.374预测1p/19q-Noncodel的AUC值为0.720,敏感性为60.26%,特异性为83.82%。DeLong检验结果表明,T2-FLAIR信号抑制率>0.374在预测1p/19q分子分型的效能比T2-FLAIR错配征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2-FLAIR信号抑制率>0.374联合皮质浸润和钙化建立的预测模型效能良好,AUC值为0.808,经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的AUC值为0.807。同时,该模型的校准度以及拟合度均良好。结论T2-FLAIR信号抑制率能够作为术前预测1p/19q-Noncodel型LGG的定量影像标志物。T2-FLAIR信号抑制率>0.374联合皮质浸润、钙化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1p/19q分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T2-FLAIR错配征 较低级别胶质瘤 1p/19q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t(2;21;8)(p12;q22;q22)急性髓系白血病M2的MICM特征与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瑀 佟海侠 +3 位作者 邓鑫 赵毅 刘卓刚 张继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本研究应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 ICM)分型技术联合检测伴有复杂变异核型t(2;21;8)(p12;q22;q22)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并探讨其特征及诊断意义。取患者骨髓涂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骨髓细胞... 本研究应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 ICM)分型技术联合检测伴有复杂变异核型t(2;21;8)(p12;q22;q22)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并探讨其特征及诊断意义。取患者骨髓涂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FAB分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新鲜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双色双融合AML/ETO探针及全染色体涂染(CP)探针检测有丝分裂中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信号,并与常规R显带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巢式RT-PCR检测AML1-ETO融合转录本。结果表明:病例1原始粒细胞伴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病例2符合以异常中幼粒细胞增高为主的AML-M2b;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FISH检测证实两例患者均存在t(2;21;8)(p12;q22;q22)复杂核型;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阳性,免疫表型显示CD34和HLA-DR共表达,伴CD19和CD56表达。结论:应用WHO提出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M ICM)联合检测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对准确诊断复杂变异核型t(2;21;8)(p12;q22;q22)AML的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t(2 21 8)(p12 q22 q22)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L/ETO MICM分型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sdIBM-2+2q.p中核^(138)Ce正宇称能谱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童红 石筑一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6-138,142,共4页
基于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 -费米子形式体系 ,构造出唯象IBM - 1+ 2q .p模型的微观实现 ,微观sdIBM - 2 + 2q .p方案。应用它成功地再现了13 8Ce核的基态带 ,β带 ,γ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谱。给出了近来实验上观察到该核有与单粒子态共存... 基于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 -费米子形式体系 ,构造出唯象IBM - 1+ 2q .p模型的微观实现 ,微观sdIBM - 2 + 2q .p方案。应用它成功地再现了13 8Ce核的基态带 ,β带 ,γ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谱。给出了近来实验上观察到该核有与单粒子态共存的集体性结构的一种解释。模型给出了一个玻色子从退耦 ,拆散 ,占据闯入轨道到参加顺排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值。计算出的微观信息表明 :一个d玻色子的突然拆对不会引起核状态突变 ;核子顺排释放的能量有利于其它玻色子再拆对 ;13 8Ce核的高自旋态属于两准质子转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宇称能谱结构 微观sdIBM-2%pLUS%2q.p方案 拆对 高自旋态 ^138Ce核 原子核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p,q)-代数及其构造方法
4
作者 宋维 王珍娥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1-605,609,共6页
讨论具有两个高阶乘法的一类A∞-代数———(2,p,q)-代数.基于(2,p)-代数的结构理论,提出了一种由一般分次结合代数构作一类特殊(2,p,q)-代数的方法,同时探讨它与(2,p)-代数的关系.
关键词 A(n)代数 分次结合代数 (2 p)-代数 (2 p q)-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P_2O_5对Q相-CA-C_(12)A_7水泥系统中Q相形成的影响
5
作者 姜奉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21-323,356,共4页
采用分析纯化学试剂配料 ,研究微量P2 O5对Q相 -CA -C1 2 A7水泥系统中Q相形成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加入少于 1%的P2 O5时 ,能够促进Q相的形成 ;随P2 O5的量增加 。
关键词 p2q5 q相水泥 XRS分析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深度Q网络算法的多用户端对端能源共享机制研究
6
作者 武东昊 王国烽 +2 位作者 毛毳 陈玉萍 张有兵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5-764,共10页
端对端(P2P)电力交易作为用户侧能源市场的一种新的能源平衡和互动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用户群体内的能源共享,提高参与能源市场用户的经济效益。然而传统求解用户间P2P交易的方法依赖对于光伏、负荷数据的预测,难以实时响应用户间的源荷... 端对端(P2P)电力交易作为用户侧能源市场的一种新的能源平衡和互动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用户群体内的能源共享,提高参与能源市场用户的经济效益。然而传统求解用户间P2P交易的方法依赖对于光伏、负荷数据的预测,难以实时响应用户间的源荷变动问题。为此,本文建立了一种以多类型用户为基础的多用户P2P能源社区交易模型,并引入基于双深度Q网络(DDQN)的强化学习(RL)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所提方法通过DDQN算法中的预测网络以及目标网络读取多用户P2P能源社区中的环境信息,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可通过实时的光伏、负荷以及电价数据对当前社区内的多用户P2P交易问题进行求解。案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促进社区内用户间P2P能源交易共享的同时,保证了多用户P2P能源社区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对端(p2p)能源共享 强化学习(RL) 能源交易市场 双深度q网络(DDq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r和^(40)Ar/^(39)Ar定年数据质量评价与Q值提出 被引量:6
7
作者 权伍勋 季建清 +2 位作者 周晶 李蔚然 涂继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03-2810,共8页
K-Ar和40Ar/39Ar的定年测试质量的评价是正确运用测试结果的前提。过去的研究,多通过仪器测试的偏差和误差传递来评价测试结果可靠性和精度。MSWD和Probability的提出,给出测试的内外误差概念,因考虑了仪器和样品二者的匹配性而得到广... K-Ar和40Ar/39Ar的定年测试质量的评价是正确运用测试结果的前提。过去的研究,多通过仪器测试的偏差和误差传递来评价测试结果可靠性和精度。MSWD和Probability的提出,给出测试的内外误差概念,因考虑了仪器和样品二者的匹配性而得到广泛应用。这也说明,影响K-Ar和40Ar/39Ar的定年测试结果的因素可以是来自仪器设备,也可以来自样品自身的特性。本文由K-Ar和40Ar/39Ar的定年技术的原理、流程为出发点,通过对各个测试项的误差传递和对结果精度影响的数学方法评估,提出了影响测试精度的Q1和Q2参数,分别代表与样品有关的属性。Q1是样品钾含量、囚禁36Ar的含量、以及样品40Ar/36Ar的初始比值的综合参数,是决定仪器测试中误差传递系数大小的重要影响因子。Q2是样品钾含量、囚禁36Ar的含量、以及样品40Ar/36Ar的初始比值误差的综合参数,用来评价样品等时线年龄精度。在地质意义上,Q2是评价样品是否满足"同源、同时、封闭"特性的重要量化指标。根据这两个参数,可以判别测试数据质量优劣是源于测试仪器,还是样品属性。由Q1和Q2的分析可知,任何一项K-Ar和40Ar/39Ar的定年测试都应该充分考虑仪器性能和样品属性,设计合理的测试流程是K-Ar和40Ar/39Ar的定年获得较高质量数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WD p 相对误差 误差传递 q1 q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级联式能量传递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婷 丁洪流 +1 位作者 施国跃 金利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2-336,共5页
为了提高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中主体发光材料与客体荧光染料间能量传递的效率,2-对联苯-8-羟基喹啉锌(Zn[2-(p-biPh)-8-Q-O]2)作为NPB∶DCJTB掺杂体系的能量助传递剂,制备了结构如:ITO/NPB/NPB∶DCJTB/Zn[2-(p-biPh)-8-Q-O]2/B... 为了提高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中主体发光材料与客体荧光染料间能量传递的效率,2-对联苯-8-羟基喹啉锌(Zn[2-(p-biPh)-8-Q-O]2)作为NPB∶DCJTB掺杂体系的能量助传递剂,制备了结构如:ITO/NPB/NPB∶DCJTB/Zn[2-(p-biPh)-8-Q-O]2/BCP/Al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助传递剂Zn[2-(p-biPh)-8-Q-O]2的加入,能够两次利用Frster能量转移,实现NPB向DCJTB级联式的能量传递过程,提高低浓度时掺杂染料DCJTB红光发射的纯度;此外,还探讨了三者间能量传递的有效距离,即当助传递剂与掺杂体系的距离在小于10nm的范围内,其参与能量传递的效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能量传递 掺杂 2-对联苯-8-羟基喹啉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4)Cd核子顺排特征的微观研究
9
作者 童红 石筑一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应用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的形式体系,构造出唯象核芯+两准粒子模型的一个微观实现,微观sdIBM-2+2q.p方案.基于唯象模型和实现方案,导出原子核的一个d玻色子从退耦、拆散、占据闯入轨道,直到参加顺排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据此讨... 应用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的形式体系,构造出唯象核芯+两准粒子模型的一个微观实现,微观sdIBM-2+2q.p方案.基于唯象模型和实现方案,导出原子核的一个d玻色子从退耦、拆散、占据闯入轨道,直到参加顺排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据此讨论了核高自旋态的微观结构及其拆对顺排次序.对104Cd核的计算结果显示微观方案较满意地描述了该核的低自旋态和部分高自旋态;核的一个d玻色子的突然拆对不会引起前后状态的显著改变.最后,本方案指认:这些高自旋态是构建于ν(h11/2)2和π(g9/2)2上的顺排态;而实验上观测到的81+、82+和83+态则很可能分别属于两准质子顺排态、两准中质子顺排态和基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sdIBM-2%pLUS%2q.p.方案 高自旋态 玻色子拆对 核子顺排 ^104Cd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和蒽醌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的质谱裂解行为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祥升 杨美华 +1 位作者 吴海峰 舒晓燕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2-350,共9页
利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ESI-Q-TOF MS/MS)技术,在负离子模式下,探讨巴戟天中4种环烯醚萜苷和2种蒽醌成分的质谱裂解途径。通过[M-H]-获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进一步对[M-H]-进行碰撞诱导解离,获得相应化合物的裂解... 利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ESI-Q-TOF MS/MS)技术,在负离子模式下,探讨巴戟天中4种环烯醚萜苷和2种蒽醌成分的质谱裂解途径。通过[M-H]-获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进一步对[M-H]-进行碰撞诱导解离,获得相应化合物的裂解途径。结果表明,环烯醚萜苷主要的裂解途径是首先脱去母环上的功能基团,如中性丢失H_2O、CO_2、CH_3COOH和糖单元等部分;其次是二氢吡喃环和糖环的断裂,m/z113、101为环烯醚萜苷母环断裂的特征碎片离子。蒽醌类化合物的裂解行为是连续失去CO,也可以失去CO_2。这些质谱裂解行为的研究有助于环烯醚萜苷和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也可为其他同类化合物的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ESI-q-TOFMS/MS)环烯醚萜苷 蒽醌 裂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