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证还是叙事?——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文体选择 |
高德胜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论中国自主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文化自觉 |
张梓太
包婧
|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3
|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理论建构的思考 |
韩震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诈骗罪处分意识必要性的证成及判断 |
程红
张驰
|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新修订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变化 |
王世光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道德与法治课程共同体意识培育体系及教学实现——基于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
卢丹丹
任天鸣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敬重”的现象学之思:从康德开始 |
张任之
|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厚植乡村教育情怀的三重追问 |
周晔
景琛琛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
9
|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生态文明教育书写 |
田雪
邹红军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0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探赜 |
张新吾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1
|
第三次分配的道德支撑:个体道德自觉、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共同体 |
刘硕
|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人工道德能动性的伦理证成:传统观点到开放立场 |
曲蓉
|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及其边界 |
沈艳艳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道德内省与实践自觉:中国环境社会工作的本土性探析 |
罗桥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智能思政的伦理风险审视及应对策略 |
张铤
|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身处江湖而心系台阁——杨维桢复杂心态新探 |
左东岭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学校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
张媛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视角下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逻辑 |
戴贝钰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9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 |
王世光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20
|
道德支撑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探析 |
魏长领
刘思远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