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山地区北京中生代上庄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杂岩体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友连 郭敬辉 +4 位作者 欧阳东剑 王浩 彭澎 钱青 杨进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65,共35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东部的燕山地区,在晚中生代发育了广泛的中酸性岩浆岩。但是,在这期规模巨大的岩浆活动过程中,地幔的贡献方式和程度,一直不甚明了。在燕山西段北京上庄地区,发育一套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杂岩,其中包含空间上密切共生的... 华北克拉通北缘东部的燕山地区,在晚中生代发育了广泛的中酸性岩浆岩。但是,在这期规模巨大的岩浆活动过程中,地幔的贡献方式和程度,一直不甚明了。在燕山西段北京上庄地区,发育一套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杂岩,其中包含空间上密切共生的辉长岩、辉长闪长岩、二长闪长岩、正长岩和花岗岩5个岩相单元,完整记录了从基性到中性、酸性连续的成分变化,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最新的高精度离子探针原位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这5个岩相单元的形成时代在125.9±1.1Ma~127.2±1.1Ma之间,相差不超过2Myr。成分差异显著的5个岩相,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相继侵位形成,暗示了其成因上的密切关联。上庄杂岩体5个岩相单元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和主要地球化学指标,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连续变化的趋势,进一步指示了5个岩相单元之间密切的成因演化关系。结合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资料,我们提出上庄杂岩体的5个岩相单元来自富集岩石圈地幔和古老下地壳两个岩浆源区,经历了两类岩浆的混合作用,以及各自的分离结晶作用,最终形成这一杂岩体。具体来说,上庄杂岩体成因特征可以概括为:(1)作为基性端元的辉长岩单元,主体岩性为辉长岩和辉长苏长岩,以及少量橄长岩,ε_(Nd)(t)集中在-10.0~-8.5,来自EM1型的富集陆下岩石圈地幔。(2)辉长闪长岩和正长岩单元具有和辉长岩单元相同的Nd同位素组成范围,是由同源岩浆经历分离结晶作用所形成。(3)辉长闪长岩单元是稍早期侵入相中面积最大的,其中发育稍晚期沿裂隙贯入的多种类型的岩脉。其中,有一组花岗质岩脉,具有最低的ε_(Nd)(t)值(-19),其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2.5Ga,代表了来源于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熔体。(4)将这些花岗质岩脉作为古老下地壳组成端员,二长闪长岩单元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正好落在其与上述岩石圈地幔组成的混合线上,具有鲜明的壳幔组分混合特征;二长闪长岩中发育丰富的暗色微粒包体,斜长石斑晶发育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成分环带,如正环带、反环带和震荡环带等,且An值变化范围大(56~2),这些证据更直接表明其形成于基性和酸性岩浆的岩浆混合作用;岩浆混合模拟结果表明,二长闪长岩可以是约20%~30%幔源基性岩浆注入到壳源花岗质熔体的产物。(5)花岗岩单元具有与二长闪长岩单元相同的Nd同位素组成,高的SiO_(2)含量(71%~76%),显著Eu负异常、低Sr、Ba含量和高Rb/Sr比值,表明其应该是二长闪长质岩浆经由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上庄杂岩体的上述成因特征,显示出幔源岩浆活动的主导作用,不仅为大规模地壳熔融提供热流,更有相当高比例的直接物质贡献。综合区域上晚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资料,有相当高比例的岩体,其组成特征与上庄杂岩体的中酸性部分相当;相关岩性单元不能简单地归为埃达克质岩石,其成因不是由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可能是古老下地壳受到幔源岩浆强烈影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 侵入杂岩体 岩石成因 岩浆混合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燕山隆起-华北断陷盆地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热学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厚云 马峰 +3 位作者 朱喜 余鸣潇 陈自然 卫晓锋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1742,共32页
地热流体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对揭示地热水深部循环模式及地热形成机制,指导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冀北燕山隆起-华北断陷盆地区域构造和地热地质背景,本文通过全区91件地热温泉水样与59件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水化... 地热流体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对揭示地热水深部循环模式及地热形成机制,指导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冀北燕山隆起-华北断陷盆地区域构造和地热地质背景,本文通过全区91件地热温泉水样与59件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地热系统区划、地热水起源与水文地球化学演化特征,计算了不同分区地热系统热储温度与地热水循环深度及地热流体升流过程中冷水混入比例,建立了不同分区地热系统成因概念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坝上高原地幔坳陷带、燕山台褶带上地幔幔坎带和华北裂陷盆地上地幔隆起带三个地热地质区,地热成因模式分别为火山沉积盆地深凹陷层控型、隆起山地断裂深循环对流型和山间沉积盆地对流-传导复合型,与沉积盆地潜山热水对流-传导型。由燕山隆起至华北断陷盆地内,地热流体水化学演化在宏观盆地尺度上具有连续性,深部水化学场受地下水径流运动制约,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HCO_(3)-Na型演化为HCO_(3)·SO_(4)-Na、SO_(4)-Na型,再变化为Cl·SO_(4)-Na、Cl-Na·Ca和Cl-Na型,区域地热流体的深循环具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演化特征。坝上地区地热热储温度为63.44~137.44℃,循环深度为1800~3770 m,升流过程中冷水混入比例为51.0%~92.2%。燕山台褶带地热热储温度为79.26~148.62℃,循环深度为2050~4817 m,地热流体升流过程中冷水混入比例为11.5%~94.5%。华北断陷盆地中北部地热热储温度为71.41~144.49℃,循环深度在2658.2~3444.6 m,地热流体升流过程中冷水混入比例为43.0%~97.50%。不同地热分区内未受冷水混合影响的深部地热流体温度相当,总体在162~172℃。深部构造变异明显的地幔陡坎和幔阶处,大地热流高异常中心的深大断裂与及次级断裂交汇带为研究区内温度较高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水化学 同位素 燕山隆起 华北断陷盆地 冀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缘乌蒙山地区早白垩世橄榄玄武玢岩的发现及其对陆缘碰撞造山事件陆内响应的启示
3
作者 张宏辉 袁永盛 +9 位作者 李致伟 谢财富 张七道 陈贵仁 吴亮 朱利东 潘江涛 李仕忠 胡关云 张沥元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7-492,共16页
【研究目的】扬子板块西缘燕山期岩浆活动的缺失致使该时期的构造运动缺乏精确的时间记录,本次工作首次在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发现了早白垩世的基性侵入岩,探讨其成因及地质意义对于探索扬子西缘燕山期构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扬子板块西缘燕山期岩浆活动的缺失致使该时期的构造运动缺乏精确的时间记录,本次工作首次在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发现了早白垩世的基性侵入岩,探讨其成因及地质意义对于探索扬子西缘燕山期构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镜下鉴定、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新发现的侵入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早白垩世基性侵入岩的岩性为橄榄玄武玢岩,呈斑状结构,杏仁状构造,斑晶以斜长石及橄榄石为主;其31个锆石测点的U-Pb谐和年龄为134.0±0.4 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富碱、高Ti、高Al、低SiO_(2)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与研究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具有高度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二者应同源,可能是二叠纪形成的峨眉地幔柱尾部交代富集地幔,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俯冲-碰撞作用的远程挤压效应下引起软流圈部分熔融,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地壳发生轻度混染,形成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结论】早白垩世橄榄玄武岩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特提斯构造域与扬子板块西缘的陆缘碰撞造山运动具有巨大的远程效应,其发现也将滇西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研究扩展到了小江断裂带以东的乌蒙山区一带,填补了四川盆地周缘燕山期岩浆活动的空白,同时,橄榄玄武玢岩的形成也表明,扬子板块西缘大规模陆内挤压造山达到高峰,134 Ma左右是扬子板块西缘陆内造山温压达到高峰的时间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侵入岩 碰撞造山 扬子板块西缘 燕山期 峨眉山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燕山红玉肉鸡屠宰性状功能基因
4
作者 贺兆然 乔贤 +2 位作者 王新越 王亚岚 李祥龙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为了寻找燕山红玉肉鸡屠宰性状相关基因,本研究以燕山红玉肉鸡为对象,通过对120只鸡(公母各60只)进行解剖得到屠宰性状指标,以胸肌重量高和低的两组鸡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进行多态位... 为了寻找燕山红玉肉鸡屠宰性状相关基因,本研究以燕山红玉肉鸡为对象,通过对120只鸡(公母各60只)进行解剖得到屠宰性状指标,以胸肌重量高和低的两组鸡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进行多态位点筛查,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筛得的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屠宰性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①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89个基因上调,40个基因下调;对上调基因集进行KEGG富集分析,发现PPAR信号通路对个体肝脏的脂质发育有重要影响,PLIN1基因参与该通路,最终影响脂肪细胞分化。②扩增PLIN1基因第8外显子序列,筛查到一处多态位点c.258G>A(rs731147932),产生GG、AG、AA三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公鸡肝重和母鸡心重差异显著(P<0.05)。综上,PLIN1基因影响燕山红玉肉鸡屠宰性状,其第8外显子中c.258G>A多态位点可作为燕山红玉肉鸡屠宰性状改良的遗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红玉肉鸡 转录组测序 PLIN1基因 多态位点 屠宰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燕山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异质性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敏丽 张慧聪 +4 位作者 董丽瑶 李佳蕊 庞娇 闫丰 何玲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92-2805,共14页
太行山-燕山地区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探究其植被生长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对生态保护修复等决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谷歌地球引擎(GEE)获取MOD13A2.061NDVI数据集并进一步计算核归一化指数(kNDVI),采用Theil-Sen Median法、... 太行山-燕山地区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探究其植被生长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对生态保护修复等决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谷歌地球引擎(GEE)获取MOD13A2.061NDVI数据集并进一步计算核归一化指数(kNDVI),采用Theil-Sen Median法、变异系数法和Hurst指数法等方法分析太行山-燕山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异质性特征,进而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法(OPGD)厘清了其时空分异的多元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0年研究区kNDVI的变化春夏秋三季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冬季具有下降趋势,kNDVI年均值空间分布上呈"北部和南部高,中部低"的特点,空间差异性较大;kNDVI增加区域(66.36%)大于减少区域(33.64%),弱反向持续性和弱正向持续性并存,两者区域面积占比高达99.26%,近80%的区域kNDVI波动性在中等及以下水平;OPGD结果显示,驱动太行山-燕山地区kNDVI变化的主要因子有蒸散发量、地表温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q值均大于0.20),地表温度与年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与累计降水的交互作用解释力更是超过了0.50和0.47.蒸散发量在(634mm,814mm]区间、地表温度在[5.2℃,11.2℃]区间和城镇人口在(21.6万人,28万人)区间时,kNDVI表现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 时空演替 驱动力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OPGD) 太行山-燕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视角下连四纸非遗产品多元共创设计策略研究
6
作者 姜晨菡 黄汭 余继宏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6-96,共11页
目的由于创意人才不足和资源调配机制的模糊,江西铅山连四纸这一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面临着可持续创新效率低下和动力不足的挑战。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协作现状和多元需求研究,提出设计师主导的共创策略来弥合这一知识缺口。方法... 目的由于创意人才不足和资源调配机制的模糊,江西铅山连四纸这一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面临着可持续创新效率低下和动力不足的挑战。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协作现状和多元需求研究,提出设计师主导的共创策略来弥合这一知识缺口。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依次界定了该非遗产品创新生态中的利益相关者具体角色。随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方法,在网络结构中识别了利益相关者协作关系、网络位置、协作质量,以及紧迫待解决的协作需求。结果基于协作和需求网络的分析结果,构建了五个协作子群并提出设计师驱动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策略。结论匹配利益相关者能力和需求的协同共创策略,不仅助力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同时为非遗产品创新生态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新动力赋能提供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 社会网络分析(SNA) 利益相关者 共同创造 铅山连四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7
作者 于志军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2期121-123,共3页
探讨了燕山板栗产业在品牌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及标准化等方面的发展策略,旨在提升板栗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对燕山地区板栗产业现状的分析,指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了通过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 探讨了燕山板栗产业在品牌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及标准化等方面的发展策略,旨在提升板栗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对燕山地区板栗产业现状的分析,指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了通过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并介绍了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板栗栽培管理中的应用。同时,论述了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扩大销售市场的方式,提出了规模化经营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思路,阐述了制定和实施行业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 板栗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沉积响应
8
作者 郭雅倩 李元昊 +3 位作者 杨龙华 翟文彬 刘迎宝 赵文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7-2252,共16页
沉积盆地底部及周边的构造活动必然会引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演化发生变化,这些沉积特征变化是沉积地层对构造活动响应的记录。根据测井解释、野外露头等资料,采用古地理和沉积相恢复的方法,对盆地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演化规律深入... 沉积盆地底部及周边的构造活动必然会引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演化发生变化,这些沉积特征变化是沉积地层对构造活动响应的记录。根据测井解释、野外露头等资料,采用古地理和沉积相恢复的方法,对盆地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演化规律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盆地南部发育多期次冲积扇相、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沙漠相沉积体系,出现沉积东西分异,沉积中心由东向西迁移。这一时期盆地主要受控于燕山运动影响,盆地周边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活动,盆地内部形成了东部抬升倾斜、西部下沉坳陷的构造格局。盆地西缘强烈的构造活动还导致了晚侏罗世芬芳河期西南缘发育陆内前陆盆地以及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等多套磨拉石建造和不整合接触。根据以上认识建立了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沉积演化模式图,这些沉积事件的发生是对燕山运动早中期的响应记录,证明了沉积演化与秦祁造山带和吕梁隆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认识不止是对燕山运动时期盆地南部构造-沉积响应理论的补充完善,同时对盆地南部油气和铀矿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构造沉积响应 沉积中心迁移 燕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浸种对低温下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萌发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尹明华 肖心怡 +3 位作者 方雅轩 万静 木也赛尔·吐鲁洪 陈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0-330,共11页
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一般在1月至2月上旬晴天播种,“倒春寒”等低温胁迫会导致早播的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生长缓慢,出苗周期变长,严重时会造成烂种死亡,出苗率降低,影响其产量。为提高播种期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抗寒性,... 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一般在1月至2月上旬晴天播种,“倒春寒”等低温胁迫会导致早播的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生长缓慢,出苗周期变长,严重时会造成烂种死亡,出苗率降低,影响其产量。为提高播种期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抗寒性,该研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生理学的方法测定了壳寡糖浸种后低温下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的萌发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200~250 mg/L壳寡糖浸种可显著促进低温下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的萌发。与低温对照相比,当浸种浓度为200 mg/L时,在内源激素方面,有利于低温下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萌发过程中赤霉素、玉米素核苷、多胺和茉莉酸的积累,而不利于生长素和脱落酸的积累;在抗氧化方面,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含量;在渗透调节方面,有利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的积累;在代谢关键酶方面,可提高脂肪酶、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以及三磷酸腺苷含量。因此,200 mg/L壳寡糖可以调控低温下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内源植物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和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其在低温下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种 低温 壳寡糖 江西铅山红芽芋 脱毒试管芋 萌发 生理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对燕山山脉东段狍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莘钧 莫志民 +3 位作者 李明慧 张雷 万冬梅 蒋一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8,共11页
生境适宜性评价能够从宏观角度探索物种适合生存的空间和生境质量,判断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预测适宜栖息地对于有效保护物种和管理栖息地至关重要。狍(Capreolus pygargus)是草食反刍动物,研究狍的生境适宜性,不仅有利于了解和保... 生境适宜性评价能够从宏观角度探索物种适合生存的空间和生境质量,判断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预测适宜栖息地对于有效保护物种和管理栖息地至关重要。狍(Capreolus pygargus)是草食反刍动物,研究狍的生境适宜性,不仅有利于了解和保护这一物种,也有助于探索同域分布动物的潜在种群情况。本研究于2018年、2022年、2023年,在燕山山脉东段通过红外相机记录到114个狍的有效位点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该地区狍的生境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的适宜生境总面积约为852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59%。其中,高适宜生境占1.83%,主要分布于中东部;中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分别占3.78%和9.00%,主要位于高适宜生境的周边区域。气温年较差、最热月最高温、植被类型是影响燕山山脉东段狍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变量,相对而言,最湿月降水量、海拔的影响较小。狍在燕山山脉东段偏好选择气温年较差为39.4~44.0℃,最热月最高温22.7~27.7℃,最湿月降水量超过155.8 mm,海拔775.7 m左右的环境,温带常见的植被类型如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等对于狍都是适宜的。本研究明确了狍适宜生境在燕山山脉东段的分布状况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填补了该地区野生狍生境研究的空白,为下一步制定动物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环境因子 燕山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绒山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肉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思慧 李雪茹 +5 位作者 乔贤 刘铮铸 巩元芳 杨卫军 王建涛 谢遇春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7-103,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燕山绒山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肉品质差异。试验选取10只30月龄燕山绒山羊,分别测定其屠宰性能、肌肉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燕山绒山羊平均宰前体重为34.81 kg,胴体重为16.5 kg,屠宰率为48.2%,眼肌面积为13.69 cm... 试验旨在探究燕山绒山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肉品质差异。试验选取10只30月龄燕山绒山羊,分别测定其屠宰性能、肌肉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燕山绒山羊平均宰前体重为34.81 kg,胴体重为16.5 kg,屠宰率为48.2%,眼肌面积为13.69 cm^(2),GR值为7.43 mm。燕山绒山羊背最长肌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1),股二头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1),背最长肌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1),股二头肌C20∶0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背最长肌中,水分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滴水损失与剪切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股二头肌中,水分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滴水损失与红度(a*)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肌肉a*值与黄度(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亮度(L*)值与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肌内脂肪含量与熟肉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燕山绒山羊股二头肌肌内脂肪沉积多,而背最长肌粗蛋白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绒山羊 背最长肌 股二头肌 屠宰性能 肉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电子鼻、电子舌分析6种糖炒燕山板栗的风味成分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银 梁建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为了研究6种糖炒燕山板栗香气的构成特点及品种间滋味和气味上的差异。以6种糖炒板栗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 为了研究6种糖炒燕山板栗香气的构成特点及品种间滋味和气味上的差异。以6种糖炒板栗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及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分析6种糖炒板栗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关键香气化合物,并结合电子鼻和电子舌对其挥发性气味成分和滋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GC-MS技术从6种糖炒板栗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测出57种化合物,其中酯类19种,醇类12种,醛类5种,酮类5种,烯烃类4种,苯环类4种,胺类2种,其他类6种;其中23个OAV>1的成分被确定为糖炒板栗的关键香气成分。电子鼻评价结果显示6种糖炒板栗的主要挥发性气味成分为醇类、醛酮类、氮氧化合物、有机硫化物、无机硫化物以及甲基类几种。电子舌评价结果显示6种糖炒板栗在各项味觉指标上整体较为相似,其中丰富性和鲜味传感器对不同糖炒板栗的响应值最大,酸味和涩味最小,丰富性、鲜味、甜味、咸味、苦味、苦味回味6个指标为糖炒板栗的主要味觉指标。6种糖炒板栗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不同品种糖炒板栗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不同,且同种化合物在不同品种间的含量也有区别。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雷达色谱图分析、GC-MS技术结合电子鼻/电子舌可较好的区分不同品种糖炒板栗风味的差异,并确定其关键香气成分,为不同糖炒板栗的风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板栗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电子舌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太行山-燕山植被生态指数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雨琦 闫丰 +5 位作者 王澜颖 尹海魁 王文迪 王佳莹 陈亚恒 许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283-8293,共11页
为掌握太行山-燕山综合区植被生态状况,创新性地构建了既能反映植被生产力又能反映植被覆盖度的植被生态指数(Vegetation Ecology Index,VEI)。选取2003—2021年的GEE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相... 为掌握太行山-燕山综合区植被生态状况,创新性地构建了既能反映植被生产力又能反映植被覆盖度的植被生态指数(Vegetation Ecology Index,VEI)。选取2003—2021年的GEE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植被VEI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对植被VEI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3—2021年太行山-燕山植被VEI多年平均值为0.526,整体呈现自北部向其他方向蔓延减少的趋势,其分布规律与海拔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2003—2021年,研究区VEI整体呈下降趋势,速率为0.0017/a,增加区域仅为36.71%;(3)研究年限内植被VEI呈现稳定性变化的区域约为76.96%,整体处于较稳定状况;(4)年均气温较年均降水来说对研究区VEI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将对太行山-燕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估、资源合理配置、区域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植被生态指数 谷歌地球引擎 太行山-燕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早丰板栗品质对气候和土壤因子的响应
14
作者 张博文 郭素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50,共10页
【目的】筛选影响燕山早丰板栗品质形成的关键气候和土壤因子,探究板栗品质对气候、土壤因子的响应关系,为燕山早丰板栗品种的科学种植和引种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迁西、河北昌黎、天津蓟州、北京怀柔、山东泰安、河南罗山... 【目的】筛选影响燕山早丰板栗品质形成的关键气候和土壤因子,探究板栗品质对气候、土壤因子的响应关系,为燕山早丰板栗品种的科学种植和引种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迁西、河北昌黎、天津蓟州、北京怀柔、山东泰安、河南罗山、浙江金华、云南易门8个不同栽培区的燕山早丰板栗为研究对象,于果实成熟时取样测定果实品质指标及板栗园11个土壤养分指标,并通过当地气象站和中国气象数据网获取16个相关气象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交叉验证法计算气候和土壤因子对板栗品质影响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筛选影响板栗品质形成的关键气候和土壤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最后利用线性规划确定生产优质板栗的气候和土壤优化方案。【结果】不同栽培区燕山早丰的单粒质量、含水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浙江金华栗果的单粒质量、含水量、蛋白质含量,河北迁西栗果的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河北昌黎栗果的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栽培区。VIP值显示,除生长季最低温度、生长季最高温度、最暖季平均温度、最干季降水量、土壤全磷含量对板栗品质形成影响较小外,其他12个气候因子与10个土壤因子对燕山早丰板栗品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降水因子对栗果单粒质量和含水量影响较大,温度和日照因子对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含量影响较大;土壤因子对板栗品质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生产优质燕山早丰板栗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及土壤pH和有机质、氮、磷、钾、铁、锌、锰含量等土壤因子在计算确定的适宜范围时,燕山早丰板栗的品质最佳,其单粒质量为9.13 g,含水量为40.3%,可溶性糖含量为19.6%,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为0.60,蛋白质含量为8.00%,脂肪含量为2.65%。【结论】北京怀柔、河北迁西、河北昌黎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板栗耐贮藏品质的形成,山东泰安、北京怀柔、河南罗山、浙江金华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板栗营养品质的形成,河北迁西、河北昌黎、山东泰安、北京怀柔、天津蓟州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板栗甜糯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栽培 板栗品质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燕山早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田陷落柱型暗构造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向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96-300,共5页
岩溶陷落柱是华北型煤田主要突水通道。本文运用大地构造理论研究了淮南煤田陷落柱形成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地质和数值模型,运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岩溶陷落柱形成过程。认为固结程度较低的寒武-奥陶系加里东-海西期古岩溶风化沉积物为印支... 岩溶陷落柱是华北型煤田主要突水通道。本文运用大地构造理论研究了淮南煤田陷落柱形成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地质和数值模型,运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岩溶陷落柱形成过程。认为固结程度较低的寒武-奥陶系加里东-海西期古岩溶风化沉积物为印支-燕山期岩溶空洞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印支-燕山期古岩溶地下水系统强径流带的地下水径流作用为印支-燕山期岩溶空洞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印支-燕山期岩溶空洞形成的卸压作用为淮南煤田岩溶陷落柱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因而,固结程度较低的加里东-海西期古岩溶风化沉积物、印支-燕山期古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强径流作用、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地应力是淮南岩溶陷落柱形成的机理。解决了淮南岩溶陷落柱型暗构造出现沿断层呈带状分布或陷落柱长轴平行断层的现象,对于淮南煤田煤炭资源安全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燕山期 古岩溶地下水系统 强径流带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燕山山前低山丘陵区矿山迹地宜耕适宜性评价研究
16
作者 姚玉镯 高艳军 +4 位作者 马猛 李商 陈康怡 栗业 孙晓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7-104,共8页
本文针对燕山山前低山丘陵区矿山迹地的宜耕适宜性进行了科学评价。通过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矿山迹地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了宜耕适宜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并构建了一套评价框架。评价方法依托现有的理论与进展,在详细的数据搜集与分析... 本文针对燕山山前低山丘陵区矿山迹地的宜耕适宜性进行了科学评价。通过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矿山迹地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了宜耕适宜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并构建了一套评价框架。评价方法依托现有的理论与进展,在详细的数据搜集与分析基础上,综合采用了多因素评价技术进行宜耕地的识别和分类。对矿山迹地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通过案例研究与实地验证反映了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本文研究不仅为复垦矿山迹地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也为同类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恢复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山前低山丘陵区 矿山迹地 宜耕适宜性评价 多因素评价技术 土地利用规划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北山地不同海拔对沙地云杉幼树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于洪波 孟庆丽 +3 位作者 惠建平 张新宇 杨旭亮 程瑞春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5期84-89,共6页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内蒙古乡土树种,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治沙造林、荒山造林树种。目前,赤峰市沙地云杉人工林总体上处于中幼龄林阶段。采用样带调查法,调查了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燕山北麓山地东北坡沙地云杉人工林幼树生长...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内蒙古乡土树种,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治沙造林、荒山造林树种。目前,赤峰市沙地云杉人工林总体上处于中幼龄林阶段。采用样带调查法,调查了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燕山北麓山地东北坡沙地云杉人工林幼树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半阴坡全坡面,以3.5年生(S_(1-1-1.5))实生容器苗雨季造林,海拔1400 m以下的地块保存率极显著高于1400 m以上地块,随着海拔升高,幼树平均树高呈下降趋势,造林5~8 a后,逐渐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平均冠幅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云杉 海拔高度 燕北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板内变形带侏罗纪主要构造事件 被引量:152
18
作者 赵越 张拴宏 +2 位作者 徐刚 杨振宇 胡健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54-863,共10页
对燕山地区中生代板内变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确定翁文灏75年前识别和提出的燕山运动A幕、B幕和中间幕发生在侏罗纪。侏罗纪的构造变形最终塑造了东西向燕山褶皱-冲断带的格架。通过对典型盆地的分析,燕山运动A幕以髫髻山组安山岩之... 对燕山地区中生代板内变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确定翁文灏75年前识别和提出的燕山运动A幕、B幕和中间幕发生在侏罗纪。侏罗纪的构造变形最终塑造了东西向燕山褶皱-冲断带的格架。通过对典型盆地的分析,燕山运动A幕以髫髻山组安山岩之下的角度不整合为标志,时限为160Ma±5Ma前,时期为中侏罗世龙门期—九龙山期,时代推测在175~160Ma之间。中间幕以髫髻山组和兰旗组火山岩为代表,时代约在165~156Ma之间。B幕强烈的冲断形成了土城子组和后城组的粗碎屑堆积,时限在135Ma±1Ma前,时代为156~139Ma。白垩纪早期,区域变形逐渐以伸展为主,古地理—古环境明显改变,火山喷发频繁、强烈,构造变形较弱。显然,早白垩世的构造发展已不属于燕山运动的范畴。燕山运动A幕是燕山板内变形带最主要的构造事件,也是东亚构造体制转变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 陆内变形带 构造事件 侏罗纪 燕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短枝型板栗品种性状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寿乐 孙晓莉 +2 位作者 沈广宁 许林 孟海凤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为客观评价短枝型板栗资源在当前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对新种质创制的意义,以‘沂蒙短枝’、‘燕山短枝’和‘超短枝1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3个短枝型矮化板栗资源的植物学特性、生长结果习性、坚果性状、丰产性和抗逆性等主要栽培性状。结... 为客观评价短枝型板栗资源在当前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对新种质创制的意义,以‘沂蒙短枝’、‘燕山短枝’和‘超短枝1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3个短枝型矮化板栗资源的植物学特性、生长结果习性、坚果性状、丰产性和抗逆性等主要栽培性状。结果表明:‘超短枝1号’树体最矮,结果枝长度最短(13.2 cm)且数量最多(2.25条),但坚果最小,仅为6.9 g,外观品质较差,产量介于另2个资源之间,树势易衰,抗逆性差,受立地条件影响明显。‘沂蒙短枝’树势中庸,短枝性状介于‘超短枝1号’与‘燕山短枝’之间,耐短截,产量最高,坚果单粒质量7.3 g,较小,外观品质不佳,同时抗逆性不强,受肥水影响明显。‘燕山短枝’树势强旺,枝条粗壮,结果枝比例最高,达到75.7%,抗逆性强,坚果最大,单粒质量8.8 g,外形美观,但产量不及以上2个资源,且易产生二次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短枝型 '沂蒙短枝’ '燕山短枝’ '超短枝1号’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燕山中—新元古代震积岩系列及其地震节律 被引量:37
20
作者 段吉业 刘鹏举 万传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1-445,T001,T002,共7页
在燕山北缘河北平泉地区中、上元古界中,鉴别出一系列震积岩。主要类型有脆性型、塑性型、液化型及复合型四种。提出了啸积岩与风暴岩的鉴别标志,指出鲍马序列模式的真正拥有者是啸积岩与风暴岩,而非典型的半深海浊积岩。根据其在纵向... 在燕山北缘河北平泉地区中、上元古界中,鉴别出一系列震积岩。主要类型有脆性型、塑性型、液化型及复合型四种。提出了啸积岩与风暴岩的鉴别标志,指出鲍马序列模式的真正拥有者是啸积岩与风暴岩,而非典型的半深海浊积岩。根据其在纵向上出现的类型和频率,划分出10个地震活跃期,其地震节律为60~80Ma,这一地震节律反映了燕山裂陷槽裂陷的历程,裂陷高峰期在高于庄至雾迷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 地震节律 燕山 震积岩 地震事件 河北 风暴岩 地震活跃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