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内涵、价值与进路 被引量:4
1
作者 侯冠宇 闫芳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以制度优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度的核心在于提升农业生产力、保障农民基本权益、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以制度优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度的核心在于提升农业生产力、保障农民基本权益、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水平。通过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与全覆盖保障机制,显著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进一步强化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基于政策引导,需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布局,合理配置政策优先序,统筹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以县域经济发展为突破口,构建多维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小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与世界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广蕊 曹哲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6,共11页
科技小院是由我国农业院校发起,并逐渐成长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小院发展至今,历经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深化阶段和升级阶段。作为建立在农业农村一线的重要服务平台,我国科技小院从个别探索到全面推广,积累形成... 科技小院是由我国农业院校发起,并逐渐成长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小院发展至今,历经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深化阶段和升级阶段。作为建立在农业农村一线的重要服务平台,我国科技小院从个别探索到全面推广,积累形成了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坚持服务导向,以明晰组织功能聚合多方力量;聚焦现代农业,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深化人力资本,培养农科研究生人才和乡土人才;突出综合价值,促进农村生态、组织与文化现代化。我国首创的科技小院实践与经验,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呈现世界价值,可以助力“全球南方”国家破解“粮食荒”,以科技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破解“人才缺”,以项目网络储备农村人才;破解“单一性”,推动农业农村综合发展。面向未来,我国科技小院将在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加快形成科技小院集群发展、增强国际合作的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呈现进一步的拓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农业农村现代化 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农业产业链 绿色农业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学习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精神 被引量:7
3
作者 孔祥智 李愿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其核心在于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向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一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促进...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其核心在于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向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一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四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将农业现代化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顶层设计角度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问题作出回应。认真理解与贯彻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有助于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这对于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脉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粮食供给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0
4
作者 刘泽莹 韩一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8,共9页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推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前提。当前粮食供给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种粮效益持续下降、农业劳动力转移、国际竞争力弱、支持保护政策空间有限等突出问题。提高...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推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前提。当前粮食供给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种粮效益持续下降、农业劳动力转移、国际竞争力弱、支持保护政策空间有限等突出问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同时注重产量结构与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既是基于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必要条件。为细化和落实粮食安全新战略目标,提出构建新型粮食供给体系的思路与具体路径:从保供给向绿色可持续转变;从小而散经营向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从价补合一向价补分离转变;从注重产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应对,构建更有保障、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粮食供给体系,切实确保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粮食安全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权赋能、结构优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国敏 翟坤周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0-159,共10页
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农民生活方式协同转型视角和从村庄(村域)不会终结、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并行的现实判断出发,重塑新农村建设的复合功能和多重目标,将村庄(村域)层面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系... 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农民生活方式协同转型视角和从村庄(村域)不会终结、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并行的现实判断出发,重塑新农村建设的复合功能和多重目标,将村庄(村域)层面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系统建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最"底层"空间界面和最"直接"依托载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将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民生活方式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确权赋能,优化农地权能结构,严格准入,实施动态监管,建立规范退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基础研究在广东农业与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机遇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兴国 吕建秋 +3 位作者 章家恩 陈志鸿 苏弟华 夏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71-173,共3页
农业基础研究是农业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分析了农业基础研究在广东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和担当的角色,指出广东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然离不开农业科... 农业基础研究是农业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分析了农业基础研究在广东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和担当的角色,指出广东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然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农业基础研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农业与农村 基础研究 机遇和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口粮消费特征变化及安全耕地数量 被引量:21
7
作者 辛良杰 李鹏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7,共7页
明晰中国口粮消费的变化特征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全国尺度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提供了多期的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调查数据。文章利用食物成分表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折算成原粮,分析1997-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 明晰中国口粮消费的变化特征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全国尺度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提供了多期的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调查数据。文章利用食物成分表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折算成原粮,分析1997-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数量与结构变化特征,以期明晰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真实情景。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明显减少,1997-2011年间,中国城镇居民口粮消费量从168.4 kg/a下降到111.2 kg/a,农村居民从209.6 kg/a下降到131.5 kg/a,全国平均水平从196.6 kg/a下降到124.7 kg/a。以发达国家或地区口粮消费的125 kg/a稳定态为参考,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下降区间可能有限。2)城乡口粮消费的差距在缩小。1997-2011年间,中国城镇与农村居民的口粮消费差距由41.2 kg/a缩小为20.3 kg/a,而且两者也正由存在显著性差异向无显著差异转变,最终两者可能会归为统一值。3)2011年中国口粮绝对安全的耕地保障面积为2 691.6万hm2,约占1/4的基本农田面积。《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稳定2020年稻谷、小麦8亿亩播种面积,极有可能会造成稻谷与小麦的生产过剩,产生口粮饲用或卖粮难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粮食安全 作物 城乡居民 口粮消费量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 口粮耕地保障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幕阜山片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志国 刘之杨 +2 位作者 熊晚珍 钟儒刚 定光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98-200,F0003,共4页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幕阜山片区是湖北省精准扶贫四大主战场之一,介绍了全国与湖北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概况...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幕阜山片区是湖北省精准扶贫四大主战场之一,介绍了全国与湖北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概况,以及湖北省幕阜山片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情况,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战略下,该片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功能区 农业生产布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 幕阜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粮大户融资路径偏好与现实因应:黑省例证 被引量:8
9
作者 罗振军 兰庆高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10,共11页
种粮大户把正规金融作为融资渠道的首选,会按照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既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又向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顺序选择融资路径。文化程度、成为大户年数、耕地面积、家庭收入和地区对种粮大户融资路径偏好... 种粮大户把正规金融作为融资渠道的首选,会按照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既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又向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顺序选择融资路径。文化程度、成为大户年数、耕地面积、家庭收入和地区对种粮大户融资路径偏好有显著影响。家庭收入、银行关系、抵押品及担保人对种粮大户实现正规金融转化有正向影响,家庭收入越高、银行关系越好、拥有抵押品和担保人的种粮大户越容易实现正规金融转化。地区对种粮大户实现正规金融转化有负向影响,地处非农垦地区的种粮大户越不容易实现正规金融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粮大户融资 粮食安全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基于河南省兰考县M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莉娟 胡方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8期14059-14063,共5页
以河南省兰考县M村为例,研究了该村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受现代发展主义的影响,该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长时间在外务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加重,50岁以上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 以河南省兰考县M村为例,研究了该村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受现代发展主义的影响,该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长时间在外务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加重,50岁以上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既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单一化、粗放化经营,也增加了老年人的劳动负担,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土地本地流转,形成规模效益、增加农业收入,吸引青壮年加入,改善农业劳动力结构,是确保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农村 老年人 农业生产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华坚 杨梦依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545,共11页
基于2008-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含供给能力、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的粮食生产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熵值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水平,实证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 基于2008-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含供给能力、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的粮食生产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熵值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水平,实证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及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三大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但绝对数值不高;主产区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生产安全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有限,且存在区域差异,表现出对长江中下游区粮食生产安全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东北区次之,黄淮海区不显著等情况。基于此,提出加大农业保险政策补贴范围、完善农业保险风险防范机制、深入探索绿色农业保险,并因地制宜完善各主产区农业保险政策等建议,以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更好地保障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主产区 农业保险发展 粮食生产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生产方式转变的多维选择:3400种粮户例证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丹 陈洁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48,共16页
对9个省份、11个县市、3400种粮户的调查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正在快速变化,对我国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缺口也在明显扩大,资源环境压力在明显加大,调动生产粮食积极性的难度在明显增加。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处... 对9个省份、11个县市、3400种粮户的调查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正在快速变化,对我国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缺口也在明显扩大,资源环境压力在明显加大,调动生产粮食积极性的难度在明显增加。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要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包括从提升粮价为主向完善多层级补贴机制转变、从注重保供给向保可持续发展转变、从追求全面保障向保重点转变、从注重平面拓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转变、从家庭作业为主向加强社会化服务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方式“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业——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海燕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0-23,共4页
在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农业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粮食增产、食品安全、提高农业功能和促进农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出生态农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 在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农业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粮食增产、食品安全、提高农业功能和促进农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出生态农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三农”问题 食品安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第四次修订《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法》及启示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曦 齐皓天 钟涨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9-176,共8页
日本政府2015年推出了《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法》的第四次修订,以保证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推动集约化农业经营,保障农业收入稳定;推动农产品出口和农业技术创新;改善补贴政策,稳定农村人口作为下一阶段日本兴农政策的核心内容。我国农... 日本政府2015年推出了《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法》的第四次修订,以保证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推动集约化农业经营,保障农业收入稳定;推动农产品出口和农业技术创新;改善补贴政策,稳定农村人口作为下一阶段日本兴农政策的核心内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许多与日本相似的问题,如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率低,务农收入低、人口显著减少等。在我国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老年化加速的背景下,分析和借鉴日本最新的兴农政策,提出对我国农业政策的若干启示:1以我国近期最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和农药残留、化肥实施等国家标准的落实、健全为法制保障基础,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经营管理、建立食品生产全程可追溯机制、加强省县乡三级农产品和食品监测检验能力建设,以尽快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以培育需求和引导兴趣、技术支持、市场协助建设为手段,激励农户和消费者自主投入生态农业发展。2重点完善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统筹和政治、经贸、投资谈判支持,依靠政府的强力支持推动已起步的"一带一路"食品与农业投资发展势头,以壮大我国农产食品出口和农业海外发展。3近期以加强土地流转监管法律政策和财政金融配套扶持政策的建设为主,使支持力度集中于土地实际经营者,以有效提升新型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质量。4将农业补贴由集中于农业生产补贴向兼顾农户收入保障和生态保护、农业发展转移,将农户收入保障形式由财政补贴向保险保障转变,以求农业补贴和保险更高效、长久地兼顾农户收入保障和支持引领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农业 《食品 农业和农村基本法》 农业发展政策 农业发展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流转与其他惠农政策的联动性
15
作者 杨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5期12679-12681,共3页
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与"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之间的联系,指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与这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具有相辅相成的联动性。
关键词 土地流转 “三农”问题 城镇化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模式整合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海远 王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9-232,共4页
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大的农产品市场,在价格发现、规避风险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探讨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模式选择,不仅有利于促进三农整体的发展,对农产品期货市场本身的健康运行也有重要意义。借鉴生态学的... 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大的农产品市场,在价格发现、规避风险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探讨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模式选择,不仅有利于促进三农整体的发展,对农产品期货市场本身的健康运行也有重要意义。借鉴生态学的生物链理论,将目前已有的服务模式整合在一起,并从生物链理论中得到一些对三农服务链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期货市场 三农 生物链 服务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协同组合基本法》在农业农村的适用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元景 金琳 +1 位作者 金红兰 金龙勋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4年第3期29-41,共13页
韩国自2012年12月《协同组合基本法》实施以来,协同组合不仅在城市广泛发展,农村地区也蓬勃地开展。既存的农业协同组合是根据特别法成立的农业生产者协同组合,作为农村社会经济的主体,已日趋成熟。协同组合基本法中协同组合成立的条件... 韩国自2012年12月《协同组合基本法》实施以来,协同组合不仅在城市广泛发展,农村地区也蓬勃地开展。既存的农业协同组合是根据特别法成立的农业生产者协同组合,作为农村社会经济的主体,已日趋成熟。协同组合基本法中协同组合成立的条件简单,没有经营限制,小规模成员也可以组成。根据协同组合法成立的协同组合与已有的农协以及相类似的营农组织相比较,具有组织规模小、出资少的特点。从三个经营方向上能够揭示新的协同组合在农业农村适用。第一,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相关协同组合与既存的农协在经营上有结合的可能性;第二,利用农村便利设施的协同组合的参与主体是村庄居民,可以有效履行既存的农村观光以及村庄开发事业,带来更多需要者参与的效果;第三,提供地区福利以及社会服务的协同组合参与作为需要者的居民的生产活动,改变福利的转移体系,为改善农村地区落后的服务提供帮助。为了农村地区新的协同组合发展,在成立阶段以及事业发展时,强化咨询及合作事业方案。另外,政府通过对相关法律及制度的完善,努力使协同组合制度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组合 基本法 农业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伦理视域下中国农业立法体系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维 《农业展望》 2022年第5期21-28,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立法加速发展,农业法律体系已初步建成,但不足之处仍然显著。基于伦理与法律之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中国农业立法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农业伦理的评价和价值支撑。基于此,在农业伦理视域下,对中国农业立法的现状和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立法加速发展,农业法律体系已初步建成,但不足之处仍然显著。基于伦理与法律之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中国农业立法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农业伦理的评价和价值支撑。基于此,在农业伦理视域下,对中国农业立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不断完善中国的农业立法体系和法治建设,通过法律制度的引导和规范,以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目标,改革现有的生产模式,发展高效、低耗及低污染的现代农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建设繁荣而美丽的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高效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立法 “三农”问题 农业支持政策 食品安全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37
19
作者 陈锡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尽管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成就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仍然非常尖锐。总体上看,农田水利设施脆弱,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农业科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统筹城乡发展还存在不少障碍,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依然滞后。... 尽管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成就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仍然非常尖锐。总体上看,农田水利设施脆弱,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农业科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统筹城乡发展还存在不少障碍,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依然滞后。突出表现在三个具体问题:一是粮食问题。我国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各种大宗农产品之间不均衡,出现结构性的短缺;粮食生产区域性特征也日益显现。二是土地制度问题。在我国,讨论农村土地制度问题,不能脱离具体国情,不能脱离发展阶段。三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问题。推进城镇化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 粮食问题 土地制度 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农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探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商建维 《农业展望》 2018年第8期76-80,共5页
近年来都市农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产业和重要领域。着眼统筹城乡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都市农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提出了农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概念;指出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目标,就是通过与城市的高度融合形... 近年来都市农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产业和重要领域。着眼统筹城乡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都市农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提出了农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概念;指出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目标,就是通过与城市的高度融合形成其他农业体系没有或者难以实现的特殊结构与功能,实现都市农业的特殊作用和价值;与城市高度融合发展是现代都市农业的根本特征;论述了都市不同区位农业发展模式与特点,从基本思路与实现途径两个方面对都市农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予以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城乡统筹 融合发展 区域发展 基本思路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