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油“少井高产”钻完井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范白涛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7,共9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上油田开发面临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在生产油田调整挖潜难度大,新探明的潜山、稠油、低渗储量占比逐渐升高,油田储量劣质化,建设中国海油油气资源供给保障中心面临着钻完井技术、钻完井成本及外部环境的多重挑战。针...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上油田开发面临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在生产油田调整挖潜难度大,新探明的潜山、稠油、低渗储量占比逐渐升高,油田储量劣质化,建设中国海油油气资源供给保障中心面临着钻完井技术、钻完井成本及外部环境的多重挑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中国海油构建了基于“井型优选、科学完井、精细控制”为核心的“少井高产”钻完井技术理念,创新发展并形成了“井型优化、产量提高、长效稳产、剩油挖潜”4个方面的钻完井技术系列和10项关键技术,建立了针对不同油气藏类型的“少井高产”钻完井技术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展望了“少井高产”钻完井技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中国海油“少井高产”钻完井技术体系的形成可为海上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油 少井高产 低渗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坍塌产物堵塞筛管机理及完井方式优选
2
作者 苏鹏 黄有艺 +3 位作者 李渭亮 李林涛 董长银 张晋毅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167,共8页
顺北油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井壁坍塌及控制问题,为探究储层坍塌产物的堵塞机理并设计合理的完井方式,开展不同坍塌产物组合模式下的防塌完井模拟实验,研究打孔筛管和割缝筛管完井方式的适应性。研究表明:坍塌产... 顺北油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井壁坍塌及控制问题,为探究储层坍塌产物的堵塞机理并设计合理的完井方式,开展不同坍塌产物组合模式下的防塌完井模拟实验,研究打孔筛管和割缝筛管完井方式的适应性。研究表明:坍塌产物的堵塞机理包括颗粒的逐级递进桥架、大颗粒桥架-小颗粒自由通过和大颗粒桥架-小颗粒空隙堆积;当坍塌产物粒度中值分别为3.83、3.35、2.00、1.65、1.54 mm时,使用割缝筛管进行防塌完井总体可行,而打孔筛管不适用于坍塌产物粒度中值为1.54 mm的纯砂粒模式;在坍塌产物颗粒粒径分布较为连续的条件下,推荐使用打孔筛管并适当提高孔密;在坍塌产物颗粒粒径分布较为间断且砂粒占比较小的条件下,推荐使用打孔筛管并适当提高孔密,若砂粒占比较大,推荐使用割缝筛管并适当减小缝宽。该研究可为碳酸盐岩储层防塌完井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气 碳酸盐岩 防塌 评价优选 堵塞机理 评价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大模型在钻完井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耀辉 刘梅全 +1 位作者 李雪松 刘长跃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以工业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是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升级、增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阐述工业大模型技术的核心特征及构建模式,总结了工业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现状... 以工业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是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升级、增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阐述工业大模型技术的核心特征及构建模式,总结了工业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现状。油气大模型是工业大模型的重要领域之一。梳理了油气大模型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油气大模型在国内油气行业钻完井领域内的应用场景,比如钻井提速、钻井轨迹优化等。同时分析了油气大模型在钻完井领域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为油气大模型在钻完井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和研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大模型 数据治理 “大模型+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新进展及发展建议
4
作者 佘朝毅 乔磊 +2 位作者 李骥然 刘人铜 于瑞丰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共7页
深层煤岩气是一种埋藏深度超过2000 m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的开发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章详细阐述了深层煤岩气水平井钻完井工程技术的新进展,包括井身结构优化、钻井提速、随钻测控仪器、钻井液、完井等方面。通过... 深层煤岩气是一种埋藏深度超过2000 m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的开发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章详细阐述了深层煤岩气水平井钻完井工程技术的新进展,包括井身结构优化、钻井提速、随钻测控仪器、钻井液、完井等方面。通过多轮实践与技术攻关,我国在深层煤岩气钻完井工程中已初步形成一系列适应不同地质条件的技术体系,如深表层二开井身结构、个性化PDC钻头与螺杆钻具组合、近钻头伽马地质导向等,显著提升了钻井效率与储层钻遇率,降低了钻井成本。同时,针对深层煤岩气开发面临的挑战,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钻井安全、长水平段钻井技术瓶颈、高成本投入等问题,提出了3000 m超长水平井,双分支水平井等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深层煤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与决策参考,推动该领域工程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水平井 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远页岩气钻完井作业碳排放评价及建议
5
作者 舒畅 陆灯云 +2 位作者 贺吉安 毛红敏 谢海涛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1-228,共8页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将在2026年正式实施,各国碳足迹法案频出,倒逼全球供应链开展碳足迹管理。面对上述挑战,我国将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作为应对贸易压力的重要举措,油气产品被纳入国家重点碳足迹管理体系。钻完井作业作为...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将在2026年正式实施,各国碳足迹法案频出,倒逼全球供应链开展碳足迹管理。面对上述挑战,我国将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作为应对贸易压力的重要举措,油气产品被纳入国家重点碳足迹管理体系。钻完井作业作为油气开采的重要环节,点多面广、专业性强,一直以来缺乏评价标准及方法,难以支撑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以页岩气钻完井作业为对象研究,采用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HLCA)对威远区块3个平台20口井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特征分析和减排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结论认为:①目前单井钻完井作业的平均能源消耗为228.68 TJ,该区块20口井的EROI值为15.87,具有开发价值;②单井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平均值为16805.79 tCO_(2)e,钻完井作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164.57 t CO_(2)e/m3,为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依据。其中,压裂作业阶段柴油的使用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总和是总的温室气体排放中的第一大排放源,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8%。在钻井作业阶段柴油的使用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总和和钻井设备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分别是总的温室气体排放中的第二和第三大排放源,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2%和19%;③钻完井作业可从制度体系建立、重点耗能设备淘汰或改造、能源替代、工艺技术优化、提高物料循环利用率和低碳技术产业探索等方面制定减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作业 混合生命周期评价 EROI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水油气钻完井关键装备现状及技术展望
6
作者 黄熠 罗鸣 +3 位作者 马传华 代锐 黄洪林 杨宇鹏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60,共11页
全球超深水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巴西桑托斯盆地、美国墨西哥湾、圭亚那盆地以及中国南海琼东南盆地等地区。近年来,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了从浅水到深水、从深水到超深水的重大跨越,中国海洋油气钻探开发已迈入超深水行列。超深水油... 全球超深水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巴西桑托斯盆地、美国墨西哥湾、圭亚那盆地以及中国南海琼东南盆地等地区。近年来,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了从浅水到深水、从深水到超深水的重大跨越,中国海洋油气钻探开发已迈入超深水行列。超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能源转型的现实需要,目前南海琼东南盆地已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超深水油气资源开发区域。为对标国内外深水关键装备的技术差距,明确技术发展方向,系统梳理了中国超深水钻井平台、精细控压钻井装备、旋转导向工具、水下生产系统和水下应急封井器的装备和技术现状,并与国际领先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中国超深水油气钻完井关键装备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复杂的海洋环境、高风险作业条件和装备技术的进口依赖仍是制约超深水油气全面自主开发的重要瓶颈;②超深水油气开发面临复杂海洋环境、窄压力窗口及高温高压等多重挑战,核心钻完井装备的自主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是关键;③未来需加速关键装备国产化,构建智能化开发体系,创新适应极端环境的新型装备,并强化环保技术研发,积极构建自主、高效、绿色的开发能力,进而实现油气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结论认为,通过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可全面提升超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能力,以中国南海为核心的超深水油气区块开发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展现了中国在超深水钻完井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实践能力,并为全球超深水油气开发提供了技术示范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 油气开发 关键装备 装备国产化 智能化发展 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超深层钻完井关键技术挑战及展望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金海 张洪宁 +2 位作者 王恒 臧艳彬 杨枝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超深层是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针对超深层勘探开发需求和高温高压及复杂地质环境带来的工程挑战,中国石化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钻完井基础理论和方法、钻完井装备、高温井筒工作液、耐高温井下工具仪器和完井测... 超深层是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针对超深层勘探开发需求和高温高压及复杂地质环境带来的工程挑战,中国石化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钻完井基础理论和方法、钻完井装备、高温井筒工作液、耐高温井下工具仪器和完井测试等方面取得关键技术进展,保障了120口超8 000 m油气井的安全钻探,钻深能力突破9 000 m,助推塔里木盆地顺北大型超深油气田建设、四川盆地海相特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突破,为保障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撑。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更深层推进,技术升级转型需求日益迫切,需进一步夯实理论研究基础,突破耐高温关键工具仪器和井筒工作液,加快推进钻完井工程技术向数智化转型,为保障深层、超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和加快技术升级转型提供工程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井工程 高温高压 数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鹏 李斌 +8 位作者 王昆剑 张红杰 张迎春 杜佳 张林强 王晓琪 苏海岩 陈光辉 杨睿月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6,共13页
【目的】深部煤层具有高地应力、中高温度、特低渗透、强压缩性、强非均质性等特点,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开发技术体系,复杂的地质特征为钻井与完井工程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与挑战,亟需开展针对深部煤储层地质特征的钻完井理论与技术攻关,... 【目的】深部煤层具有高地应力、中高温度、特低渗透、强压缩性、强非均质性等特点,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开发技术体系,复杂的地质特征为钻井与完井工程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与挑战,亟需开展针对深部煤储层地质特征的钻完井理论与技术攻关,助力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方法】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开发先导性试验,研发了一套高效钻完井关键技术。【结果和结论】(1)针对深部煤层井壁稳定性差、钻速低、钻井周期长,通过优化二开井身结构、优选钻井液体系与“一趟钻”技术,并结合井眼轨迹精细化控制,实现了深部煤层一体化高效钻进,助力“新优快”井台建设落地。(2)针对深部煤层地质特征复杂、采用常规压裂规模产量低,形成了以“定向射孔+前置酸液降破压+段内多簇密切割+高排量大规模+一体化变黏滑溜水+暂堵转向+多粒径组合支撑剂”为核心的复合极限规模化压裂技术体系。(3)基于“一区一策+全局寻优”的工作理念,设计立体井网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模式,最优水平井距为350 m时,“拉链式”压裂模式效果最佳。(4)“深部煤层气+致密气”协同开采,获得了更高的工业气流,多气合采是提升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效益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有望为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高效钻完井技术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神府区块 工厂化钻井模式 体积压裂 多气协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深层致密砂岩气氮气钻完井试验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
9
作者 何龙 罗成波 +4 位作者 夏家祥 蒋祖军 范希连 严焱诚 朱化蜀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深层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基质黏土胶结物含量高、孔喉细小、低渗透率、低孔隙度、强亲水,采用常规水基工作液勘探开发易产生储层伤害,且伤害后渗透率难以恢复。氮气钻完井技术可从根本上避免钻井液中的固液相侵入引起储层损害,有效保护储层... 深层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基质黏土胶结物含量高、孔喉细小、低渗透率、低孔隙度、强亲水,采用常规水基工作液勘探开发易产生储层伤害,且伤害后渗透率难以恢复。氮气钻完井技术可从根本上避免钻井液中的固液相侵入引起储层损害,有效保护储层,提高单井产量。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氮气钻完井技术开发深层致密砂岩气的实践应用情况,从储层保护、及时发现气层、自然建产、提供地质甜点依据、为气藏富集规律确定提供辅助依据五个方面系统评价该项技术开发深层致密砂岩气的效果,同时针对井眼轨迹控制、井壁失稳及井下岩爆诱发卡钻、钻杆完井和井位及井段优选四个方面阐述了将来氮气钻完井技术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及国内外其他相似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深层致密砂岩气 氮气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乍得基岩注气井膨胀管悬挂二次完井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琦 王刚 +3 位作者 黎小刚 曲兆峰 刘纪童 仲昭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乍得油田潜山基岩油藏面临油井低压低产的问题,需要开展注气补充地层能量以提高油井产量,但裸眼开发井转投注气井后,出现上部层系出砂填埋储层的问题。为此,下入膨胀管悬挂器结合裸眼封隔器等组成的下部完井管柱,在乍得BX20井进行二次... 乍得油田潜山基岩油藏面临油井低压低产的问题,需要开展注气补充地层能量以提高油井产量,但裸眼开发井转投注气井后,出现上部层系出砂填埋储层的问题。为此,下入膨胀管悬挂器结合裸眼封隔器等组成的下部完井管柱,在乍得BX20井进行二次完井技术先导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二次完井管柱一次入井到位,整个作业周期为10 d,较传统二次完井平均施工作业周期减少7 d,节省修井作业费用超20万美元;该井完井后能够有效地封固和保护套管免受注气高压的破坏,有效解决裸眼注气井井筒完整性问题,试注气压力达到20 MPa,注气量达到2000 m^(3)/h。该完井工艺的成功实施解决了乍得油田注气井完井问题,对同类油田的开发具有先导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注气井 膨胀管悬挂二次 潜山油藏 下部井管柱 井筒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超深层钻完井技术进展及其对万米特深井的启示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佘朝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四川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是寻找特大型油气田、开拓油气增储上产新领域的重要方向,但超深层钻完井面临地层条件更加复杂、井筒环境更加极端等工程技术挑战。为进一步指导万米特深井的安全高效钻探,通过梳理超深层钻完... 四川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是寻找特大型油气田、开拓油气增储上产新领域的重要方向,但超深层钻完井面临地层条件更加复杂、井筒环境更加极端等工程技术挑战。为进一步指导万米特深井的安全高效钻探,通过梳理超深层钻完井技术难点,系统总结了四川盆地超深层钻完井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下步钻完井技术的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形成的超深复杂地层三压力预测监测技术精确预测了复杂地层压力系统及地应力场分布,准确刻画断层、裂缝、溶洞等展布规律,结合非常用井身结构拓展技术,提高了井身结构设计应对复杂地层钻探的能力;②形成的钻—测—固—完全过程精细控压技术,解决了超深井、特殊复杂井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导致“溢漏共存”、固井质量低等难题;③研发的高效钻头与大扭矩螺杆、扭力冲击器等抗高温提速工具,解决了深部难钻地层钻井钻头易磨损、破岩效率低的工程难题;④研发的抗高温钻井液体系提升应对高温深井的钻井液技术保障能力,升级第二代韧性水泥,解决了工作液抗高温能力不足等难题,保障超深井建井质量。结论认为,超深层钻完井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深井钻深能力突破9000 m已经成为现实,形成的关键技术有力地支撑了四川盆地超深层油气资源的高效勘探开发,对于万米特深层科学钻探和油气增储上产新领域拓展具有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超深层 井技术 技术进展 万米特深井 难题与挑战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高酸溶多级架桥暂堵型钻井完井液体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伟 范胜 +3 位作者 齐彪 代昌楼 贾虎 牛骋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602,共14页
以顺北二区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裂缝稳定性校正评价了储层敏感性,开展了现用钻井液伤害评价,明确了储层损害主控因素为应力敏感伤害和固相伤害,2种伤害因素累计占比达78.07%。采取“钻井可暂堵、完井可解堵”理念和保护微... 以顺北二区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裂缝稳定性校正评价了储层敏感性,开展了现用钻井液伤害评价,明确了储层损害主控因素为应力敏感伤害和固相伤害,2种伤害因素累计占比达78.07%。采取“钻井可暂堵、完井可解堵”理念和保护微裂缝为主的储层保护思路,根据裂缝架桥封堵理论,研选了高酸溶固相封堵材料耦合可降解纤维关键材料。通过抗温、抗盐抗钙、沉降稳定性、配伍性及储层保护性能评价,形成了耐高温180℃多级架桥储层保护钻井完井液体系,其承压超过10 MPa,酸化后渗透率恢复率均值可达96.86%,相对常规不含酸溶暂堵材料体系提高了16.23%,具有强封堵、高返排的特点,有望减轻顺北二区碳酸盐岩储层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微裂缝 稳定性校正 可酸溶 封堵 钻井井液 超低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北区块深层致密砂岩气藏氮气钻完井技术应用及认识
13
作者 王春生 冯少波 +5 位作者 龙敏 李宁 梁红军 张权 秦宏德 滕志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迪北区块目的层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致密、地层压力高、煤层发育,应用常规液体介质的钻完井技术对储层损害严重,为此特引入氮气钻完井技术,并在DX1井开展现场试验,获得日产气量82.39×104m3,日产油量100.8 m3的高... 针对塔里木油田迪北区块目的层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致密、地层压力高、煤层发育,应用常规液体介质的钻完井技术对储层损害严重,为此特引入氮气钻完井技术,并在DX1井开展现场试验,获得日产气量82.39×104m3,日产油量100.8 m3的高产。但由于地层岩性的复杂性,氮气钻完井过程中,出现了井壁垮塌严重、内防喷工具失效、井控装备冲蚀等问题,制约了氮气钻完井技术在该区块的推广应用。通过对井身结构、钻具组合、井口装备、排砂管线、内防喷工具以及配套工艺流程等关键工艺、装备的改进优化,形成适用于高压高产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氮气钻完井配套工艺技术,并在DB104井开展了现场试验,试验效果显著。与同区块液体介质钻井的钻完井方式相比,DB104井日产气增加了400余倍,日产油量增加了6倍。通过DX1井和DB104井证明,只要工艺、装备、措施得当,氮气钻完井技术在迪北区块这类高温高压深层致密砂岩气藏中对储层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可为塔里木油田乃至全国高压高产致密砂岩储层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北区块 高压高产 深层致密气藏 氮气钻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孔完井近井地带等效剪切控制体物理模型
14
作者 陈涛平 孙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119-12126,共8页
为研究地层对含聚液体的剪切降解作用,应用ANSYS软件求解了射孔完井近井地带的压力场和速度场分布,并用MATLAB对压力场和速度场数据进行后处理,划分出10段射孔孔眼控制体,计算各控制体内等压面上的平均流速和各等压面沿流线轨迹到射孔... 为研究地层对含聚液体的剪切降解作用,应用ANSYS软件求解了射孔完井近井地带的压力场和速度场分布,并用MATLAB对压力场和速度场数据进行后处理,划分出10段射孔孔眼控制体,计算各控制体内等压面上的平均流速和各等压面沿流线轨迹到射孔孔壁距离,得出各段孔眼控制体内渗流速度随流线轨迹上渗流距离的变化关系。通过变直径、等直径岩心组合物模实验,测试了各段孔眼控制体内沿流线轨迹不同渗流距离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用流量加权法计算出了整个射孔孔眼控制区域聚合物溶液黏度保留率,按照等效剪切原理确定了射孔孔眼等效剪切控制体的位置及参数,研制了射孔孔眼等效剪切控制体物理模型,该模型在定排量条件下即可准确模拟射孔完井近井地带的变速渗流场对含聚液体的剪切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 近井地带 剪切降黏 渗流规律 聚合物溶液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尾管完井与钻井一体化设计控制技术
15
作者 高德利 鲜保安 毕延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8-888,共11页
针对水平井尾管导向钻井技术存在的钻机旋转系统负载大、地面扭矩传动效率低、使用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新方法,揭示了相应的技术原理,设计了双管柱差速旋转传动、复合旋转导向及悬挂器等井下专用工具... 针对水平井尾管导向钻井技术存在的钻机旋转系统负载大、地面扭矩传动效率低、使用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新方法,揭示了相应的技术原理,设计了双管柱差速旋转传动、复合旋转导向及悬挂器等井下专用工具,优化了相关工艺流程;提出了导向钻具组合工具面控制方法,建立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延伸极限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技术配备常规随钻测量仪器和螺杆钻具,通过调节钻柱转速可以控制导向钻具组合的工具面,实现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导向钻进;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水平井工程案例计算水平井双管柱钻进延伸极限,与常规尾管钻井方式相比,采用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方式显著增大了水平井延伸极限,为水平井尾管完井与钻井一体化设计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尾管井与钻井 双管柱 尾管差速旋转钻进 工具面控制 水平延伸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罗家寨高含硫气田钻完井技术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静 张碧波 +7 位作者 张俊良 贾长青 陈思齐 张强 黄福良 雷震中 赵筠华 袁建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111,共11页
四川盆地高含硫化氢气藏储量规模较大,其安全绿色高效开发对于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高含硫气田在钻完井过程中面临漏、涌、塌、卡、毒等工程技术挑战。为加快高含硫气田的安全绿... 四川盆地高含硫化氢气藏储量规模较大,其安全绿色高效开发对于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高含硫气田在钻完井过程中面临漏、涌、塌、卡、毒等工程技术挑战。为加快高含硫气田的安全绿色高效开发,梳理了高含硫气田钻完井技术难点,开展了高含硫气井优快钻井工艺、完井工艺、井控工艺技术攻关与实践,创新形成了适用于高含硫气田钻完井工艺技术系列。研究结果表明:①首次将海上成熟的Trulink不停泵测斜工艺和随钻测井工艺运用在国内陆上高含硫气井钻井中,分别实现四开一趟钻完钻和五开产层一趟钻完井,趟钻进尺、机械钻速、定向周期等指标优异,井身轨迹合格率100%;②超低密度领浆体系成功应对固井恶性井漏挑战,韧性防气窜泥浆体系配合顶部封隔器确保悬挂位置封固良好,固井合格率、优质率双达标;③两步式完井工艺降低完井过程井控风险,下入的井下永置式压力计实现气井全生命周期的井下实时动态监测;④优化后的防喷器组合及井控装备能够保证高含硫气田钻完井全过程的井控安全。结论认为,四川盆地罗家寨高含硫气田钻完井工艺技术创新在高质量建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测试获气590×10^(4)m^(3)/d,累计无阻流量3204×10^(4)m^(3)/d,所形成的钻完井优化工艺技术系列可以有效指导类似高含硫气田的安全规模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罗家寨 高含硫 井工艺 不停泵测斜 随钻测井 井控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浅层油气藏高效钻完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国杰 陈卓 +3 位作者 李海玉 谢荣斌 张磊 赵佳彬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68,共8页
渤海浅部主力含油气层系逐渐步入开发的中后期,为实现浅层油气藏的高效开发,钻完井作业面临作业再提速、井漏、防碰及劣质储层产能释放等新难题。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马达深钻一趟钻提速技术、钻井风险高效管控技术、储层产能... 渤海浅部主力含油气层系逐渐步入开发的中后期,为实现浅层油气藏的高效开发,钻完井作业面临作业再提速、井漏、防碰及劣质储层产能释放等新难题。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马达深钻一趟钻提速技术、钻井风险高效管控技术、储层产能释放增产技术、水下井口及采油树系统等关键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浅层油气藏钻完井技术的第三次突破。总结了渤海浅层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并分析了渤海油田钻完井面临的在生产油气田稳产、新发现油气田高产、受限区油气田开发等难点,探讨了渤海浅层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技术研究方向,可为渤海油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浅层 井漏 防碰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A可降解材料作为钻完井液暂堵剂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晓强 金冰垚 +2 位作者 刘雨涵 钱晓琳 余福春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聚乙醇酸(PGA)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通过高温浸泡前后PGA力学性能、颗粒粒径、分子热稳定性和晶体致密度等参数分析,研究了PGA在水相及油相环境中的热稳定性,评价了PGA作钻完井液暂堵剂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PGA理化性质受钻井液液相环境... 聚乙醇酸(PGA)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通过高温浸泡前后PGA力学性能、颗粒粒径、分子热稳定性和晶体致密度等参数分析,研究了PGA在水相及油相环境中的热稳定性,评价了PGA作钻完井液暂堵剂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PGA理化性质受钻井液液相环境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对水基钻井液而言,100℃高温水相环境下PGA分子受pH值影响降解生成低聚物,分子热稳定性降低、力学强度下降,表现为强酸(pH<5)及强碱(pH>9)环境加速降解,且强碱条件下降解快于强酸环境。高温油相环境导致PGA颗粒先溶胀后出现剥落、破碎现象,本体由塑性向脆性转变,抗拉及抗压强度出现一定程度下降,PPA封堵实验显示油相环境中8 d内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与水基钻井液相比,暂堵剂PGA更适合在油基钻井液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液 可降解 暂堵剂 聚乙醇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钻完井智能感知关键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中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海洋油气开发远离陆地,通信和布网面临巨大挑战,智能感知技术是发展海洋智能钻完井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海洋智能钻完井技术是海洋钻完井工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有机融合,可实现海洋油气钻完井过程的精细表征、决... 海洋油气开发远离陆地,通信和布网面临巨大挑战,智能感知技术是发展海洋智能钻完井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海洋智能钻完井技术是海洋钻完井工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有机融合,可实现海洋油气钻完井过程的精细表征、决策优化和闭环调控,大幅提升钻完井效率和油气采收率。分析了目前海上智能钻完井在基础建设、智能钻井、智能井筒等方面的技术难点,从地层、工具、流体和装备等4个方面研究了海洋钻完井智能感知领域的关键技术,建成了海洋钻井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海洋钻完井全生命周期的全面感知。现场应用海洋智能钻井监控系统后,使用的平台自开钻起至首批开发井完成,全程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海洋钻完井智能感知关键技术作为建设海上智能钻完井的基础,为推动海洋油气田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井 海洋 智能感知 智能井筒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碳酸盐岩裸眼分段完井可溶球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黄亮 张永峰 +3 位作者 张杰 鲁刚 吴春洪 蔡小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3,共6页
针对顺北油田5号条带超深碳酸盐岩储层裸眼分段完井工艺特点,研究设计了一种可控溶解的压裂球,主要用以解决“高耐酸腐蚀性、高速溶解特性、耐高压性能”等3个问题。可溶球采用“基体+涂层”结构,基体材料采用镁铝合金,涂层优选改性聚... 针对顺北油田5号条带超深碳酸盐岩储层裸眼分段完井工艺特点,研究设计了一种可控溶解的压裂球,主要用以解决“高耐酸腐蚀性、高速溶解特性、耐高压性能”等3个问题。可溶球采用“基体+涂层”结构,基体材料采用镁铝合金,涂层优选改性聚四氟乙烯+酚醛树脂纳米材料,并使用有机涂层对镁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对新研制的可溶球分别进行了承压数值仿真分析、耐酸承压测试和高温溶解测试,最后在顺北4-13H井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新研制的可溶球能够承受高温160℃、高压70 MPa、耐酸且能高速溶解,平均溶解速率为7.19 g/h,完全溶解只需12 h左右,实现了压裂时承压、生产时快速溶解不堵塞通道的双重要求,能有效提高可溶球在顺北区块裸眼分段完井工艺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满足现场使用需求。研究结果可为油田现场水平井分段完井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碳酸岩 裸眼井 压裂球 分段 滑套 可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