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Aesthetics一词的汉译历程 被引量:9
1
作者 聂长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9-653,共5页
Aesthetics一词的汉译历程是在中、西、日文化互动间展开的。这一历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一般语学词典中普通词汇;第二阶段为西方教育著译中的课程译名;第三阶段为美学著译中的核心术语。其中第三阶段又分"美妙学"、"... Aesthetics一词的汉译历程是在中、西、日文化互动间展开的。这一历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一般语学词典中普通词汇;第二阶段为西方教育著译中的课程译名;第三阶段为美学著译中的核心术语。其中第三阶段又分"美妙学"、"审美学"、"美学"三节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美学(审美学) 汉译 文化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Kant’s Views on Humanity in His Aesthetics
2
作者 Ding Q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8-234,共7页
A key to understand Immanuel Kant's philosophy is his views on humanity,and the cornerstone of Kant’s philosophy is the idea that“beauty is a symbol of mor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views on humanity,we... A key to understand Immanuel Kant's philosophy is his views on humanity,and the cornerstone of Kant’s philosophy is the idea that“beauty is a symbol of mor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views on humanity,we can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Kant*s analysis of beauty and the sublime and his aesthetics.The focus of Kant's aesthetics is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freedom and the sublime,and this is of special humanistic fe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t's aesthetics VIEWS on HUMANITY SELF-CONFIDENCE FREEDOM and SELF-DISCIPL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sthetics, Politics, and Art in American Novel 被引量:1
3
作者 Emory Elliott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共11页
Literature was viewed as a form of cultural production that should be a vehicle for a different practice of representation, a representation of “art” works, through its aesthetic function to enlighten its audience r... Literature was viewed as a form of cultural production that should be a vehicle for a different practice of representation, a representation of “art” works, through its aesthetic function to enlighten its audience rather than keep them in awe of power as the rhetorics of politics and ideology so often 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小说评论 政治制度 艺术形式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sthetics Should Return to the Living World
4
作者 Xiao L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9-264,共6页
As far as the subject of aesthetics is concerned,it shall give attention to sensibility; however,it has been controlled by rationality.As time goes by,aesthetics shall return to the living world.Aesthetics shall not o... As far as the subject of aesthetics is concerned,it shall give attention to sensibility; however,it has been controlled by rationality.As time goes by,aesthetics shall return to the living world.Aesthetics shall not only stay on the level of theory,but also reflect life itself.The capitalist society developing with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needs the power of reasoning to oppose the shackles of the old religious theology and create a better world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it needs the power of sensibility of human beings,without which there would be no consuming desire,and production could not develop.Under such a circumstance,enlightenment thinkers must re-coordinate reasoning and sensibility in order to set up the new order for the coming capitalist society.Aesthetics is the result of re-coordination,which came into being in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and was born with some contradictoriness.Aesthetics should return to the living world.Although there are some misunderstanding and misuse of aesthetic theories and aesthetics is even over-generalized,living in such a complicated age—on the one hand,the ancient picturesque and poem-like life is gone; on the other hand,the life based on the aesthetic standard is still far away—we still need a proper life goal—realizing the sufficient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美学理论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 审美标准 敏感性 推理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of Semiotics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s
5
作者 Yang Q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7-321,共5页
Semiotics is the meta-science of researching the general theories of symbols.Design is the result of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the human society,and what are designed is to meet the first demand of the human society ... Semiotics is the meta-science of researching the general theories of symbols.Design is the result of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the human society,and what are designed is to meet the first demand of the human society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creation;i.e.,the material cultural creation.All the cultural phenom ena are symbol phenomena,so the design phenomenon is also a kind of symbol phenomenon.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a new aesthetic form,studying ecology itself,and it develops from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standard.This paper attempts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 of the two fields and find out how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lead of the social values and the mainstream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设计 生态美学 符号学 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 文化创造 社会价值观 社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Contribution and Status of Leo Tolstoy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Aesthetics
6
作者 Chen Bi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3-257,共5页
The essentialismabout beauty and art of Tolstoy is based on the criticismof the traditional trinity ideology of the true,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H e resolutely denies the discussion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of the... The essentialismabout beauty and art of Tolstoy is based on the criticismof the traditional trinity ideology of the true,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H e resolutely denies the discussion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of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denying that the essence of beauty is in the pleasant sens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fine arts. At the same time,he believes that the concept of art cannot be based on beauty and that the essence of art is determined —art is nothing but communication of emotion,putting forward the pure,clear and sincere aesthetical standard and revealing the essence of emotion and the functions of art. Tolstoy is the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aesthetics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modern aesth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学 历史 意识形态 三位一体 审美标准 艺术 情感 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与探索:高校美育的数字化创新路径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日益凸显,信息化、平台化、智慧化已成为高校美育数字化创新的关键方向。一方面,媒介融合带来了全新的美育环境,高校美育必须快速适应,才能在新环境中发挥美育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 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日益凸显,信息化、平台化、智慧化已成为高校美育数字化创新的关键方向。一方面,媒介融合带来了全新的美育环境,高校美育必须快速适应,才能在新环境中发挥美育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高校美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数字化进程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高校美育的数字化建设需要搭建平台,提供个性化美育服务,实现可视化评价,助力美育教学优化。紧密契合“学科融合”与“五育并举”背景下的美育新趋势,在融合与探索中构建完善美育的数字化创新路径,推动高校美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美育 数字化 平台搭建 音乐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目标定位及实践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韩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新时代高校美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对全民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高校美育除了具备审美教育的一般特性,还具有道德涵养属性,其目标在于道德养成。相较于社会美育和中小学美育,高校美育的示范性、体系性、可持续性更强,其可... 新时代高校美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对全民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高校美育除了具备审美教育的一般特性,还具有道德涵养属性,其目标在于道德养成。相较于社会美育和中小学美育,高校美育的示范性、体系性、可持续性更强,其可以扭转当代教育“感性缺失”状况,这构成了高校美育道德养成的人性保障。在高校美育的实施策略上,以“浸润”为总原则,依托公共艺术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诗性思维,培养通识审美、担当情怀以及愉悦追求,为全社会审美素养提升和创新意识养成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美育 道德 感性 美育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视域下艺术院校AAPE美育模式建构与实施理路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娜 毛茂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6,共6页
针对美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以艺代美”“以知代感”“以专代通”等问题,艺术院校应以美育浸润行动为契机,基于艺术类大学生美育核心素养,加快构建跨学科融合的AAPE美育模式。AAPE美育模式深度整合艺术学、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 针对美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以艺代美”“以知代感”“以专代通”等问题,艺术院校应以美育浸润行动为契机,基于艺术类大学生美育核心素养,加快构建跨学科融合的AAPE美育模式。AAPE美育模式深度整合艺术学、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以审美体验为导向、以文化底蕴为基石、以艺术实践为媒介、以创新教育为引擎,旨在全面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文化理解力、艺术表达力和创新创造力等核心素养。通过构建沉浸式审美体验教育体系、实施通专融合的美育课程设计、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跨学科资源整合、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实施路径,为艺术院校美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具体策略,回应了新时代美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新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艺术院校 跨学科 核心素养 AAPE美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美学的江永“女书体”设计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卫 任师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8,共5页
以江永女书形态美为研究基础,探究其构成规律旨在将江永女书形态美学特征融入现代字体设计中去,为现代字体设计注入地域性的文化内涵,为女书的传承与创新增加新的活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分析江永女书的造字逻辑以及探索其形态美学特... 以江永女书形态美为研究基础,探究其构成规律旨在将江永女书形态美学特征融入现代字体设计中去,为现代字体设计注入地域性的文化内涵,为女书的传承与创新增加新的活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分析江永女书的造字逻辑以及探索其形态美学特征,将其显著的形态美学特征与汉字造字规律相结合进行字体创新。创作出既保留女书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同时具有可识别性的“女书体”,并拓展“女书体”的应用领域,以推动江永女书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永女书 形态美学 女书体 字体设计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之美牵引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峻 马乐君 +3 位作者 谢小柱 唐靓 朱道云 吴福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针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学教模式陈旧、缺乏吸引力、挫败感强价值获得感低、个性化深度学习难满足等痛点问题,提出美育与数智化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方案。通过“科学之美”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针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学教模式陈旧、缺乏吸引力、挫败感强价值获得感低、个性化深度学习难满足等痛点问题,提出美育与数智化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方案。通过“科学之美”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思想、掌握实验方法并探究实验问题;以实验操作中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敢于试错、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依托数字化实验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竞赛、大创项目数智化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以“时点+成长”相结合的多维度过程性考核评价,科学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利于教学良性循环。该模式也是对“两性一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次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教学 科学之美 同伴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智协同创造力回溯AIGC科学与审美的思维共创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岩 郭宇刚 罗旭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3,共8页
超速发展的大模型升级了推理水平和多模态处理能力,支撑和提升了AIGC的生成力和创造力。AIGC支持学习者科学思维和审美思维的融合共创,为科学教育和美育的跨学科学习开辟了新路径。该研究依据技术可供性对人类认知的影响,从智能技术环... 超速发展的大模型升级了推理水平和多模态处理能力,支撑和提升了AIGC的生成力和创造力。AIGC支持学习者科学思维和审美思维的融合共创,为科学教育和美育的跨学科学习开辟了新路径。该研究依据技术可供性对人类认知的影响,从智能技术环境中人智协同的现象入手,将人智协同的任务协同推演到人智协同的创造协同,确立了包括人智信任在内的人智协同创造力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以涵养学习者的人智协同创造力为导向,分析了AIGC的知识获取和认知模式,从计算思维等常规思维中拔擢出AIGC思维方法。AIGC思维是人智协同中涵盖知情意的整体性意识活动,科学思维和审美思维是AIGC思维的内核,“现象←→体验”双向反馈是AIGC思维的外显。AIGC思维可以自觉调配人类智能协同力和主动获取AI协同力,并且通过科学专注和审美奖励的结合获得思维增益。AIGC思维通过强化学习者语言图式和视觉图式的科学性与审美性促进人智信任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协同创造力 科学思维 审美思维 AIGC思维 跨学科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与美育:知行、身心一体化审美人格成长的理论赋能
13
作者 王确 赵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6,共14页
虽然美育实践经验对美学有着某种反哺的可能,但二者更重要的关系是作为美育基础理论的美学对美育认知和实践所具有的启示和引领的思想动能。借助逻辑分析、思想资源归类和跨界类比等方法探讨美学与美育的学理关联非常必要。美学能够为... 虽然美育实践经验对美学有着某种反哺的可能,但二者更重要的关系是作为美育基础理论的美学对美育认知和实践所具有的启示和引领的思想动能。借助逻辑分析、思想资源归类和跨界类比等方法探讨美学与美育的学理关联非常必要。美学能够为美育提供基础性的理论资源;美学能够为美育提供特殊的类比方法,强化审美判断的适配性和有效性,通过美学与美育之间、不同审美领域之间、美学范畴与美育实践之间等跨界领悟来实现;美学通过元语言等话语符号和现象类比为美育提供审美传递可实现的交流方式;美学为美育提供广阔的认知空间。美学将在诸多实践过程中助力美育推动和实现作为审美生命的学生之身心一体化人格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美育 审美人格 理论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美学史的性质及内在逻辑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望衡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
对于中华美学史的性质及内在逻辑,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中华美学的民族性。中华美学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中华民族文化以汉文化为灵魂,却绝不只是汉族文化,它熔铸了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的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 对于中华美学史的性质及内在逻辑,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中华美学的民族性。中华美学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中华民族文化以汉文化为灵魂,却绝不只是汉族文化,它熔铸了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的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念、精神、传统。第二,中华美学的国家性。中华美学的国家性奠基于周朝,周朝的礼乐文化既是政治文化,又是审美文化。中华文化中的主要学派儒、道、墨等的美学思想均见出鲜明的国家性。第三,中华美学的文化骨架。其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三大流派:儒、道、释。儒家美学重社会,道家美学重自然,释家美学重心性。三者相对而又互补,共同构成中华美学的文化骨架。第四,中华美学的诗性品位。《诗经》《楚辞》和唐诗的巨大影响构建了中华美学的诗性品位。第五,中华美学的基本精神。其体现在对审美本体论的认识上,道家的美在自然与儒家的美在文明的统一,构成了中华美学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 民族性 国家性 文化骨架 诗性品位 基本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乐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
15
作者 郭勇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20,181,共13页
中国传统美学渊源于礼乐文化。礼乐文化使中国美学表现为体道美学、士人美学、修身美学。道是对礼乐文化的解释和发挥,士是从礼崩乐坏的社会境况中诞生的知识分子,修身是礼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体道型美学区别于西方的求知型美学。西... 中国传统美学渊源于礼乐文化。礼乐文化使中国美学表现为体道美学、士人美学、修身美学。道是对礼乐文化的解释和发挥,士是从礼崩乐坏的社会境况中诞生的知识分子,修身是礼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体道型美学区别于西方的求知型美学。西方美学重在理解/认知,中国美学重在体验/感悟。体道美学主要表现为儒家的“文以载道”和道家的“道艺合一”。士“志于道”,并以道与“势”相抗衡,以此见出士人精神或士人风骨。士人美学不同于西方的精英美学,是一种体现士人精神、彰显士人风骨的美学。中国美学特别重视“品”,可能源于士人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国士人强大的修身传统,使得中国传统美学也成为修身美学。修身哲学的“境界和工夫”这对概念,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先修身再从艺,这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体道美学、士人美学和修身美学三者是合而为一的,若要强行区分,那么可以说,体道需妙悟、讲境界,士人重风骨、格调和品位,修身靠工夫、常养气;悟、境界、风骨、格调、品、工夫、气,因而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中国美学 体道美学 士人美学 修身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式凳类家具功能基础及造型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晓霆 孙威霆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1,共7页
明式凳类形态多样,不仅蕴含着其所处时期的文化潮流和审美意蕴,还承载着与坐相关的行为习惯和先进的造物理念,是明式家具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以331例明式凳类样本为研究对象,从功能与造型的关系出发,以凳面造型特征为划分依据,将明式... 明式凳类形态多样,不仅蕴含着其所处时期的文化潮流和审美意蕴,还承载着与坐相关的行为习惯和先进的造物理念,是明式家具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以331例明式凳类样本为研究对象,从功能与造型的关系出发,以凳面造型特征为划分依据,将明式凳类分为方形、条形、圆形、扇形、六方形、海棠形和梅花形凳七类。在此基础上,从部件和整体两个角度对明式凳类家具的功能基础进行分析,探究了功能基础与造型规律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对于明式凳类家具设计理念的传承与现代凳类家具设计的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式家具 凳类家具 功能基础 造型规律 美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介质中碎冰-桥墩碰撞动态响应研究
17
作者 贡力 崔越 +2 位作者 董洲全 杜云飞 贾治元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49,共7页
研究目的:铁路桥桥墩在冬季流冰期经常遭受碎冰群的撞击,撞击产生的耦合力会造成桥墩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研究极端条件下碎冰对铁路桥桥墩的碰撞问题,基于显式动力分析软件,运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建立水介质中碎冰撞击桥... 研究目的:铁路桥桥墩在冬季流冰期经常遭受碎冰群的撞击,撞击产生的耦合力会造成桥墩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研究极端条件下碎冰对铁路桥桥墩的碰撞问题,基于显式动力分析软件,运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建立水介质中碎冰撞击桥墩的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在不同流速和不同碎冰分布密度工况下的碎冰-桥墩碰撞动态响应规律。研究结论:(1)碎冰对桥墩的最大撞击力与碎冰速度呈现出近似线性关系;(2)碎冰对桥墩的最大撞击力与碎冰分布密度呈现出近似的二次函数关系,其中60%分布密度撞击力影响结果较为明显;(3)撞击力时程曲线在不同时刻有不同的峰值,并出现多峰值、峰值间隔时间密集及最大峰值不是第一次撞击峰值的现象;(4)速度较大、分布密度在55%附近时碎冰对桥墩的撞击影响较大,且最大撞击力为后续冰挤压撞击产生;(5)碎冰密度较大时,后续碎冰的撞击力峰值分布更为密集,挤压力增大;(6)本研究成果可为极端条件下铁路桥梁工程安全运营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碎冰 极端条件 桥墩防撞体 撞击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美育实施的困境、理念与改进策略
18
作者 杨晓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1,共6页
美育是新时代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美育实施过程中存在低质量的现状与问题,其实质是美育的审美性与实施过程呈现的功利性的二元对立与冲突.研究认为,新时代高质量美育实施的重要理念就是要克服二元对立观,建... 美育是新时代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美育实施过程中存在低质量的现状与问题,其实质是美育的审美性与实施过程呈现的功利性的二元对立与冲突.研究认为,新时代高质量美育实施的重要理念就是要克服二元对立观,建立一元整体论的美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美育实施应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美育目标,开发丰富的美育课程资源,开展审美化的课堂教学,实施表现性评价,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以促进美育高质量实施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美育 功利性 审美性 审美经验 高质量美育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扩散角对侧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高学平 罗畅 +1 位作者 刘殷竹 朱洪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探究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依托某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平面扩散角条件下的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分析了平面扩散角对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水头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 为探究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依托某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平面扩散角条件下的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分析了平面扩散角对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水头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面扩散角自25°增大至45°的过程中,出流工况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逐渐减小,孔口流量分配不均匀程度和水头损失逐渐增大;进流工况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和水头损失基本无变化。综合考虑进/出水口的各项水力指标,在拦污栅断面平均流速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得出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为30°~40°,与现行规范相比该范围更为精确,且与矩形渐扩管阻力系数最小的扩散角取值范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平面扩散角 拦污栅断面流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融合背景下学前儿童在线美育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媛 袁艺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69,共8页
目的 数字技术的融合为线上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现代美育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美育在线教学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问题更加凸显并急需解决。本文试图通过更合理的设计有效激发孩子的美育创造力和潜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方... 目的 数字技术的融合为线上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现代美育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美育在线教学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问题更加凸显并急需解决。本文试图通过更合理的设计有效激发孩子的美育创造力和潜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方法 分析当前美育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几款下载量较高的产品作为竞品,通过产品分析、用户调研、研究方法的实践,设计出一套符合现阶段学前孩子学习习惯的在线教育模式。结论 随着5G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教育已成为儿童美育教育发展的关键途径,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改善用户的互动体验。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和多种感官体验来推动儿童美育教育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儿童美育 线上教育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