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耦合特征及页岩油气甜点优选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志红 石文斌 +4 位作者 魏祥峰 刘苗苗 陈超 王道军 谢佳彤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52,共16页
为了落实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关系,明确页岩油气甜点层段,基于岩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地球化学分析及不同纹层剥离测试、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手段,系统分析了页岩的结构、纹层、矿物、有机质丰度、储集性能及含油气... 为了落实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关系,明确页岩油气甜点层段,基于岩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地球化学分析及不同纹层剥离测试、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手段,系统分析了页岩的结构、纹层、矿物、有机质丰度、储集性能及含油气性,并划分了页岩源—储耦合类型,明确了其对页岩油气甜点分布的控制作用,最后落实了侏罗系页岩油气的甜点层段。研究结果表明:(1)侏罗系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于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一亚段(以下简称东一亚段)、凉高山组二段下亚段(以下简称凉二下亚段),并可识别出10种岩相,其中灰黑色富碳粉砂纹层黏土页岩、灰黑色富碳介屑纹层黏土页岩为最有利岩相。(2)东一亚段(4)层、凉二下亚段(6)层—(8)层页岩具有中高总有机碳含量(TOC)、高孔隙度、高含油气性特征。(3)侏罗系页岩中发育黏土矿物纹层、长英质碎屑纹层、介屑/碳酸盐矿物纹层,其中黏土矿物纹层具有最高的生烃能力与含油气性;宏观上夹层起隔挡封闭作用,有利于页岩油气原位滞留。(4)侏罗系页岩中可识别出6种源—储耦合类型,其中,高TOC—高孔型、中高TOC—高孔型、高TOC—高孔/微裂缝型源—储耦合系数最高。结论认为:(1)东一亚段的(2)层、(4)层、凉二下亚段的(6)层、(8)层横向分布稳定,累计厚度大,耦合系数最高,为A类地质甜点,是目前最现实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对象;(2)东一亚段的(1)层、(3)层耦合系数较高,凉二下亚段的(4)层、(7)层脆性高,可改造性强,为B类地质甜点,是下一步页岩油气拓展勘探开发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兴地区 侏罗系 页岩 纹层 源—储耦合 页岩油气 甜点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凉高山组页岩油气甜点预测关键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超 陈祖庆 +4 位作者 刘晓晶 印兴耀 石美璟 陈琪 周江辉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4,共11页
中国页岩油气正处于勘探开发快速发展期,通过近十年快速发展,海相页岩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有效支撑了规模效益开发。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气是重要的接替和增储上产领域,为了尽快形成一套适用于陆相页岩油气的“甜点... 中国页岩油气正处于勘探开发快速发展期,通过近十年快速发展,海相页岩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有效支撑了规模效益开发。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气是重要的接替和增储上产领域,为了尽快形成一套适用于陆相页岩油气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以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为例,深入分析凉高山组页岩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提出了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系列。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陆相页岩纹层结构发育特征,构建了陆相页岩岩石物理模型,岩心测试与岩石物理模型相结合,明确了各向异性参数是有利岩相的敏感参数,并进一步推导建立了4项式VTI反射系数近似方程,降低了反演维度,提高了各向异性参数的反演稳定性,预测了有利岩相展布;(2)建立了考虑构造宽缓度、变形强弱等因素的压实趋势面,对Eaton法预测结果进行了校正,形成了基于趋势面校正的压力系数预测技术,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3)基于全岩X射线衍射以及测井力学参数分析,明确了复兴地区脆性平面变化特征,基于YPD方程开展杨氏模量、泊松比直接反演,实现陆相页岩脆性指数地震预测;(4)针对断裂、褶皱多成因的陆相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将地震属性与地质力学裂缝预测技术相融合,形成了多类型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结论认为,将有利岩相、压力系数地质甜点参数、脆性指数和裂缝工程甜点参数融合评价,综合确定了该区的页岩油气甜点区范围,经实钻井验证地震预测结果吻合度较高,研究成果对我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兴地区 凉高山组 陆相页岩油气 有利岩相 VTI各向异性 脆性指数 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5多光谱影像的矿区塌塘水体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晶 邓喀中 +1 位作者 李北城 范洪冬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6-50,共5页
针对基于遥感影像的水体提取方法存在水体提取不完整和误提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SPOT-5多光谱影像的矿区塌塘水体提取方法。在利用波段合成增加一个可用波段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水体提取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并基于决策树分类器和改进后的... 针对基于遥感影像的水体提取方法存在水体提取不完整和误提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SPOT-5多光谱影像的矿区塌塘水体提取方法。在利用波段合成增加一个可用波段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水体提取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并基于决策树分类器和改进后的方法进行矿区水体的四级提取,保证了水体提取的完整性,同时减少了误提率;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对水体提取的精度进行了评定。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分类器的水体提取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满足矿区实际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塌塘 水体提取 spot-5多光谱影像 决策树分类器 精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深层煤层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4
作者 杨雪 田冲 +4 位作者 杨雨然 张景缘 王青 吴伟 罗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四川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筠连地区浅层煤层气已获得商业开发,邻区长宁地区多口过路井在二叠系煤层中测试获气,揭示了盆地煤层气的巨大潜能。随着国内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开发经验,... 四川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筠连地区浅层煤层气已获得商业开发,邻区长宁地区多口过路井在二叠系煤层中测试获气,揭示了盆地煤层气的巨大潜能。随着国内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开发经验,为明确长宁地区深层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利用测井、煤层取心、实验测试等资料,系统开展了长宁地区煤层的地质分析、深层煤层气含气性评价、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长宁地区7号至8号煤层煤组是一套厚度大、发育稳定的高品质煤层,以高煤阶、高固定碳含量的原生结构煤岩为主,已处于热解生气高峰,生烃潜力巨大;煤层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割理密度特征,储集空间充足;顶底板以泥岩为主,保存条件优越。与筠连浅层煤层气相比,长宁地区深层煤层气构造更加稳定,游离气比例升高,煤体结构更加完整,在远离剥蚀线、Ⅰ级断层区形成区域性煤层气藏,富含游离气的特征将更加有利于后期煤层气开发。结合地质工程条件,建立了长宁煤层气评价的地质-工程双“甜点”指标体系,优选了区内深层煤层气发育区1300 km^(2),计算资源量1700×10^(8)m^(3),有利区主要位于罗场向斜、建武向斜。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区内煤层气井位部署,助力实现四川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深层煤层气 成藏特征 地质-工程“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涪陵北部二叠系富有机质沉凝灰岩层系地质特征及甜点区优选 被引量:3
5
作者 董清源 徐旭辉 李国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4,共11页
重庆涪陵北部二叠系吴家坪组二段(吴二段)沉凝灰岩是一种新型富有机质烃源岩,是非常规气藏勘探的新领域。明确吴二段沉凝灰岩层系关键甜点参数的分布是勘探评价的首要问题。通过钻测录井、实验分析及地震等资料,从沉凝灰岩层系的有机地... 重庆涪陵北部二叠系吴家坪组二段(吴二段)沉凝灰岩是一种新型富有机质烃源岩,是非常规气藏勘探的新领域。明确吴二段沉凝灰岩层系关键甜点参数的分布是勘探评价的首要问题。通过钻测录井、实验分析及地震等资料,从沉凝灰岩层系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岩性特征、厚度分布、地层压力及裂缝发育等成藏富集地质条件入手,聚焦岩性品质及可压缝网两个关键因素,优中选优,评价目标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涪陵北部吴二段沉凝灰岩层系处于深水陆棚相,有机质丰度高,TOC含量主要为5%~6%,Ro为1.90%~2.44%,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型为主,TOC含量大于4%的优质沉凝灰岩段厚度在15~20 m之间,分布面积广;优质沉凝灰岩段储集空间多样,孔隙度较高,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地层压力系数为高—超高压级别,同时转折端发育小型—微型裂缝带,体现了良好的“自生自储”含气勘探潜力;涪陵北部吴二段沉凝灰岩层系气藏具有优质控富、超压控藏及缝网控甜的规律。结合主控因素初步建立吴二段沉凝灰岩层系甜点评价标准,优选出3个目标甜点区,面积达186.4 km2,其中研究区西北部L2-L1井区油气显示良好,可以作为近期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凝灰岩层系 岩性品质 储层预测 甜点优选 吴二段 涪陵北部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甜点类型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俊威 陈恭洋 +3 位作者 张玲 杨映涛 宋新新 王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砂体大面积发育,储层孔渗较低,甜点成因复杂。为了阐明新场须二段甜点类型及成因,以岩芯观察、薄片分析、微米CT、阴极发光等多技术手段,在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特征、有效裂缝... 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砂体大面积发育,储层孔渗较低,甜点成因复杂。为了阐明新场须二段甜点类型及成因,以岩芯观察、薄片分析、微米CT、阴极发光等多技术手段,在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特征、有效裂缝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对甜点进行分类。新场须二段主要发育基质孔隙型、断缝型、层理缝型等3种甜点类型,不同类型甜点形成原因存在差异。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高能分流河道、富石英砂岩是基质型甜点形成基础,在相对较弱的压实及胶结作用、较强的溶蚀作用下易形成基质型甜点;在靠近大型断层的基质孔渗较好部位易发育断缝型甜点;层理缝型甜点分布规模较小,不同类型层理界面处颗粒粒度、组分存在差异,发生差异成岩作用,形成力学薄弱面。新场须二段甜点发育受沉积、成岩及构造非均质性控制,对甜点类型的成因分析,有利于对甜点进行分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新场构造带 须家河组 须二段 致密砂岩气 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庞小娇 王贵文 +5 位作者 岳大力 李栋 李红斌 王重阳 匡立春 赖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4-978,共25页
细粒沉积岩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烃源岩层和储集层,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领域,测井评价细粒沉积岩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技术进展,研究认为:细粒沉积岩在常规测井基... 细粒沉积岩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烃源岩层和储集层,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领域,测井评价细粒沉积岩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技术进展,研究认为:细粒沉积岩在常规测井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测井开展了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可动性、润湿性、脆性、烃源岩特性和地应力各向异性等“七性+”特性评价。进一步发展为细粒沉积岩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和可压性“新四性”评价方法。依据岩性、岩相、孔隙类型和微观孔隙结构、页理、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储集性。根据黏土矿物分布、TOC、游离烃含量、含油饱和度、赋存状态及可动油量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含油性。通过成熟度、地层压力、原油密度、原油黏度及气/油比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油可动性。依据黏土矿物成分和含量、脆性矿物成分和含量、杨氏模量、泊松比及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可压性。通过成像测井切片技术实现细粒沉积岩米级、毫米级甚至微米级纹层的人工识别与评价。用测井资料开展细粒沉积岩岩相识别与评价。细粒沉积岩测井从常规测井法、新技术测井法向基于数学统计的人工智能法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分级 测井评价 非常规油气储层 细粒沉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致密油效益勘探开发 被引量:113
8
作者 胡素云 朱如凯 +3 位作者 吴松涛 白斌 杨智 崔景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748,共12页
在北美致密油勘探开发现状调研基础上,总结北美致密油规模效益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析中国陆相致密油与北美海相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差异,提出中国陆相致密油产业发展的技术对策。北美致密油规模勘探、效益开发有6方面经验值得借... 在北美致密油勘探开发现状调研基础上,总结北美致密油规模效益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析中国陆相致密油与北美海相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差异,提出中国陆相致密油产业发展的技术对策。北美致密油规模勘探、效益开发有6方面经验值得借鉴:在成熟探区寻找新的效益勘探层系;加强"甜点区"经济评价,重点开发高收益"甜点区";通过重复压裂、立体压裂,最大限度提高致密油储量动用程度;优化钻完井技术,降低工程作业成本;采用商品套期保值措施确保公司长期持续盈利;加强不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中国陆相致密油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借鉴北美海相致密油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致密油储集层地质条件,提出4方面建议:评价致密油资源潜力,优选致密油勘探战略选区;选准"甜点区"、"甜点段",实现精准高效开发;采用先进致密油压裂改造技术实现经济效益开发;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推进致密油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致密油 甜点区 甜点段 效益勘探开发 中国 北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甜点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50
9
作者 崔宝文 陈春瑞 +4 位作者 林旭东 赵莹 程心阳 张玉鹏 鲁国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5,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资源丰富,落实甜点资源、空间分布及富集因素意义重大。利用宏观岩心精细描述、微观实验分析,开展了古龙页岩油甜点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可压性研究。在“四性”评价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影响甜点的主控因素。结果表... 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资源丰富,落实甜点资源、空间分布及富集因素意义重大。利用宏观岩心精细描述、微观实验分析,开展了古龙页岩油甜点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可压性研究。在“四性”评价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影响甜点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具有储集性能好、含油丰富、地层压力高、原油密度低、原油黏度小、较高的气油比等特点;高有机质层状和纹层状页岩发育、高成熟热演化和较高的地层压力是古龙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纵向上,甜点层主要发育在青一段及青二段下部,根据岩相组合类型、含油特征可分为上、中、下3个甜点段,其中下甜点段发育优质甜点层,横向分布稳定。平面上,甜点区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地区。目前齐家—古龙地区下甜点段试油已得到证实,是勘探开发最有利目标区和甜点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古龙页岩油 “四性”评价 甜点特征 甜点区 突破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理论认识及实践意义 被引量:260
10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1 位作者 张国生 侯连华 朱如凯 陶士振 袁选俊 董大忠 王玉满 郭秋麟 王岚 毕海滨 李登华 武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7,27+26,共14页
在分析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发展态势、梳理中国近10年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内涵,指出常规油气供烃方向有非常规油气共生、非常规油气外围空间可能有常规油气伴生,强调常规油气... 在分析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发展态势、梳理中国近10年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内涵,指出常规油气供烃方向有非常规油气共生、非常规油气外围空间可能有常规油气伴生,强调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协同发展,找油思想从“源外找油”深入到“进源找油”。非常规油气甜点着眼于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匹配评价,以页岩气为例,中国有利页岩气TOC大于2%,纹层状硅质钙质或钙质硅质页岩,孔隙度3%~8%,脆性矿物含量50%~80%,含气量2.3~4.1m0/t,压力系数1.0~2.3,天然裂缝发育;北美有利页岩气TOC大于4%,硅质页岩、钙质页岩或泥灰岩,孔隙度4%~9%,脆性矿物含量40%-70%,含气量2.8~9.9m3/t,压力系数1.30~1.85,天然裂缝发育。重点论述了“甜点区”评价、平台式“工厂化”生产模式等方法与技术:提出非常规油气富集“甜点区”8项评价标准,其中3项关键指标是TOC大于2%(其中页岩油蜀大于2mg/g)、孔隙度较高(致密油气大于10%,页岩油气大于3%)和微裂缝发育;阐述了多井平台式“工厂化”生产内涵及其实施需要具备“批量布井、标准设计、流水作业、重复利用”4要素;通过地下含油气地层各方向水平井体积压裂,形成大型人工缝网系统“人造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有序聚集 协同发展 “甜点区”评价 平台式“工厂化”生产 “人造油气藏” 致密油 页岩油 页岩气 致密气 “进源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陆相中高熟页岩油富集条件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59
11
作者 赵文智 朱如凯 +2 位作者 刘伟 卞从胜 王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我国相继在多个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中获得突破,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现阶段勘探认识,本文认为陆相页岩油富集主要条件是:(1)稳定且有规模和适宜热成熟度的富有机质页岩是重要物质基础,以TOC含量>2%,最佳为3%~4%、母质类型Ⅰ和... 我国相继在多个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中获得突破,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现阶段勘探认识,本文认为陆相页岩油富集主要条件是:(1)稳定且有规模和适宜热成熟度的富有机质页岩是重要物质基础,以TOC含量>2%,最佳为3%~4%、母质类型Ⅰ和Ⅱ_(1)型为主,R_(o)>0.9%或更高(咸化环境0.8%);(2)有一定容积规模的微纳米孔隙且具脆性的多类储层是重要条件,页岩储层有效孔隙度宜>3%~6%;成岩阶段偏低时,纯页岩段不是中高熟页岩油富集段,致密砂岩和混积岩黏土含量宜<20%;成岩阶段高时,页岩黏土含量可高至40%左右;(3)滞留烃数量大且品质好是重要保证,以S_(1)>2 mg/g为门限,最佳>4~6 mg/g;气油比>80 m^(3)/m^(3),最佳150~300 m^(3)/m^(3);(4)顶底板具封闭性保持超压且滞留足够多轻-中组分烃类。陆相页岩油分布特征是:(1)有外物质注入的深-半深湖相是页岩油主要富集区;(2)具备“四高一保”条件的页岩层系控制页岩油垂向富集分布;(3)页岩组构与岩性组合对富集区/段分布也有重要控制作用。初步评价我国陆相中高熟页岩油地质资源量(131~163)×10^(8) t,其中经济偏好的地质资源量(67~84)×10^(8) t,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长7^(1+2)、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一、二段、渤海湾盆地沧东、岐口凹陷和济阳坳陷孔店组、沙河街组与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等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中高熟页岩油 “甜点区/段” 富集条件 分布特征 评价标准 中国陆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与页岩油内涵、特征、潜力及挑战 被引量:234
12
作者 邹才能 朱如凯 +12 位作者 白斌 杨智 侯连华 查明 付金华 邵雨 刘可禹 曹宏 袁选俊 陶士振 唐晓明 王岚 李婷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7,1-2,共15页
致密油是当前全球非常规石油发展的亮点领域,页岩油是未来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潜在资源。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地质特征系统研究,提出致密油与页岩油的"甜点区"分布,应着眼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 致密油是当前全球非常规石油发展的亮点领域,页岩油是未来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潜在资源。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地质特征系统研究,提出致密油与页岩油的"甜点区"分布,应着眼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匹配评价;并指出中国有利页岩层系的特点是液态烃TOC〉2%(S1〉2mg/g),纹层状页岩或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10%,页岩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含油饱和度60%~90%,较低原油黏度或较高地层压力,天然裂缝发育;对比北美有利页岩层系地质特征表明,北美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TOC大于4%,呈纹层状页岩或泥灰岩,孔隙度大于7%,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含油饱和度50%~80%,API〉40°及压力系数大于1.30,天然裂缝发育。围绕中国陆相致密油与页岩油沉积储集层,初步提出陆相细粒沉积分布模式、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岩混合成因的储集层岩石分类方案,初步预测技术可采资源量致密油约(20~25)×108t,页岩油约(30~60)×108t。陆相湖盆细粒沉积成因与分布、致密储集层微-纳米级储集空间结构、页岩层系液态烃充注及流动机制、页岩层系液态烃地球物理响应模型、资源潜力及"甜点区"评价预测等,将成为新时期非常规油气地质面临主要挑战与创新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页岩气 细粒沉积学 “甜点区”评价 岩石物理 混积岩 原位加热改质技术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源找油”:致密油主要类型及地质工程一体化进展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杨智 唐振兴 +12 位作者 陈旋 郭旭光 李国会 吴颜雄 黄东 江涛 方向 王岚 吴因业 赵家宏 王天煦 刘俊田 贾希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3,共11页
致密油是国内"进源找油"的主要对象,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中国致密油规模效益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到的致密油,等同于页岩层系石油,是指依靠水平井体积压裂等现有技术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的陆相非常规石油资源,致密油"... 致密油是国内"进源找油"的主要对象,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中国致密油规模效益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到的致密油,等同于页岩层系石油,是指依靠水平井体积压裂等现有技术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的陆相非常规石油资源,致密油"进源找油"包括找出"甜点区"和采出"甜点体"两个内涵,根据页岩层系储层岩性、源储组合差异,将中国陆上致密油划分为"碎屑岩、混积岩—沉凝灰岩、碳酸盐岩"3种主要类型。致密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就是以"甜点区(段)"评价识别为基础,以"甜点体"高产稳产为目标,以"逆向思维设计、正向作业施工"为工作指南,坚持地质设计与工程实践一体化组织管理,做好"甜点区(段)"评价刻画和"人工油藏"制造开发两篇文章,最终把蓝图设计转化为工程作业、转化为效益产量的系统工业过程。以松辽盆地扶余油层碎屑岩、柴西南扎哈泉碎屑岩、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岩、马朗凹陷条湖组沉凝灰岩、柴西南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碳酸盐岩、川中北大安寨段页岩等不同类型致密油为例,分类型阐述了中国石油探区研究区致密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在地质评价预测、工程关键技术和主要管理举措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十三五"前3年新增三级储量9.97×108t,新建产能225×104t,取得了油气发现和产能建设"双丰收"。最后初步提出依托致密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发展,加强多层系立体"人工油藏"开发、建立不同类型小区块"参考模板"、高度关注页岩层系源岩油气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层系石油 页岩油 源岩油气 甜点区 甜点段 地质工程一体化 人工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甜点”井震联合定量评价技术——以济阳坳陷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高秋菊 谭明友 +4 位作者 张营革 宋亮 魏欣伟 张明秀 张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5-173,共9页
随着常规油气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东部老油区特别是胜利油区面临着扩大勘探领域、打开非常规油气勘探局面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相比,陆相页岩油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成藏条件复杂,相应的定量评价技术匮乏。为此,以济阳坳... 随着常规油气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东部老油区特别是胜利油区面临着扩大勘探领域、打开非常规油气勘探局面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相比,陆相页岩油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成藏条件复杂,相应的定量评价技术匮乏。为此,以济阳坳陷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陆相页岩油为例,在明确页岩油"甜点"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建立测井定量识别模型,实现了页岩油"甜点"的测井定量识别。同时,探讨页岩油"甜点"中总有机碳含量、岩相类型、裂缝和脆性4项关键要素与叠前、叠后地震信息的关系,形成了多测井曲线约束的总有机碳含量反演预测、基于沉积参数的页岩岩相预测、基于叠后地震属性的缓倾角裂缝密度定量表征和基于叠前弹性参数的页岩脆性表征4大类地震预测技术。最终,以4项关键要素的地震预测结果为基础,以测井定量识别为约束,融合构建"甜点"地震表征模型,实现了对陆相页岩油"甜点"的井震联合定量评价,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甜点” 裂缝 脆性 地震预测 罗家地区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油气富集区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明 赵一民 +2 位作者 刘晓 张云绵 王玉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3-418,共6页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是陆相富油气凹陷,根据"满凹含油"的地质认识,在有效烃源岩范围内,都可以发现油气。但油气富集区(通常称为"甜点")仍有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在凹陷中的低凸起、基底断层上方形成的断裂发育带,...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是陆相富油气凹陷,根据"满凹含油"的地质认识,在有效烃源岩范围内,都可以发现油气。但油气富集区(通常称为"甜点")仍有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在凹陷中的低凸起、基底断层上方形成的断裂发育带,一方面可以作为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另一方面还可以成为油气圈闭的侧向封挡,是油气富集区的主边界。同时断裂周围发育的构造裂缝大大改善了储集层的连通性,使油气藏高产的概率大大增加,使断裂发育带本身成为油气富集的"甜点"带。因此,断裂发育带对油气富集区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应更加重视对断裂带本身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凹陷 油气富集区 控制因素 断裂发育带 “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甜点”评价与预测——以四川盆地建南地区侏罗系为例 被引量:74
16
作者 周德华 焦方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4,共6页
该文提出了页岩气"甜点"评价体系、关键步骤及核心参数评价法和标准,并以四川盆地建南地区侏罗系为例,应用该评价体系,研究了页岩气储层"甜点"基本地质特征,预测了"甜点"分布规律,提出了勘探评价井部署井... 该文提出了页岩气"甜点"评价体系、关键步骤及核心参数评价法和标准,并以四川盆地建南地区侏罗系为例,应用该评价体系,研究了页岩气储层"甜点"基本地质特征,预测了"甜点"分布规律,提出了勘探评价井部署井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1)与常规油气评价不同,非常规页岩气评价及勘探开发需要采用地质与工程一体化评价方法,综合集成地质、地球化学、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和油层物理等多学科的成果,综合评价;2)建页HF-1井长水平段压裂成功显示建南地区侏罗系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3)制作页岩厚度、ω(TOC)等值线、Ro等值线、页岩埋深等多因素叠合综合分析图件,对页岩气有利"甜点"预测和勘探开发部署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 勘探评价 页岩气 侏罗系 建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一) 被引量:396
17
作者 邹才能 董大忠 +16 位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黄金亮 王淑芳 管全中 张晨晨 王红岩 刘洪林 拜文华 梁峰 吝文 赵群 刘德勋 杨智 梁萍萍 孙莎莎 邱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9-701,共13页
基于近年中国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模式、页岩储集层表征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落实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笔石带发育序列时空对比依据,提出缓慢沉降的稳定海盆、高海平面、半封闭水体和低沉... 基于近年中国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模式、页岩储集层表征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落实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笔石带发育序列时空对比依据,提出缓慢沉降的稳定海盆、高海平面、半封闭水体和低沉积速率是海相富有机质页岩重要沉积模式,确定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早期持续发育的大型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有利于黑色页岩发育,优质页岩厚20~80 m、TOC值为2.0%~8.4%。对比分析焦石坝、长宁、威远3大页岩气田,指出规模储集层主要受富生物硅质与钙质页岩、适中热演化程度、高基质孔隙与丰富的裂缝控制。五峰组—龙马溪组总孔隙度为3.0%~8.4%、渗透率为0.000 2×10-3~0.500 0×10-3μm2,基质孔隙体积及其构成区域稳定,裂缝孔隙发育特征在不同构造区、同一构造的不同井区和不同层段差异较大。筇竹寺组受有机质炭化、黏土矿物结晶度高和生物碎屑粒内孔后期充填等因素影响,物性普遍较差,总孔隙度为1.5%~2.9%、渗透率为0.001′10-3~0.010′10-3μm2。明确了页岩气富集高产受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孔缝发育程度、构造保存等"四大因素"控制,且特殊性在于高演化(Ro值:2.0%~3.5%)、超高压(压力系数:1.3~2.1),从而建立了"构造型甜点"和"连续型甜点区"两种页岩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有机质页岩 沉积模式 储集层表征 “甜点区” 焦石坝页岩气田 长宁页岩气田 威远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分布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旭光 哈斯叶提·叶斯博拉提 +3 位作者 闫小龙 郑斌 刘斌 张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134-5145,共12页
芦草沟组是现阶段准噶尔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的主要层位,为分析其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分布,从“源-储”配置条件出发,通过有机质类型、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成熟度、储集岩类型及孔渗性分析,结合成藏埋藏下限进行有利... 芦草沟组是现阶段准噶尔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的主要层位,为分析其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分布,从“源-储”配置条件出发,通过有机质类型、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成熟度、储集岩类型及孔渗性分析,结合成藏埋藏下限进行有利区划分。研究表明:芦草沟组有机质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及Ⅱ_(1)型为主,TOC含量介于0.16%~13.86%,平均含量在3.0%以上,灰质泥岩平均含量为3.79%。有机质成熟度介于0.55%~1.35%,主体分布在0.8%以上,由西向东,有机质成熟度逐渐降低,具有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的特点,包括上、下两个“烃源甜点层”,“下甜点”厚度大于“上甜点”层。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优质储层集中于过渡性岩类中发育,白云质粉砂岩是最主要的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以微细孔喉发育为主,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孔喉连通性好,储层孔渗相关性良好。结合致密油成藏深度下限,划分上芦草沟组一段及二段有利勘探区,其中芦草沟组二段Ⅰ类有利区集中分布在凹陷东南部J32-H-J25-J32-J22井区,芦草沟组一段Ⅰ类有利区分布在凹陷中南部J251-J32-J174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地质特征甜点 有利区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二氧化氯(ClO_2)处理对采后甜樱桃病害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娟侠 王淑贞 +2 位作者 王丹 王传增 辛力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89-91,共3页
为研究ClO2处理对采后甜樱桃果实病害抑制效果与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采用20、30、50 mg/L的ClO2溶液浸泡处理甜樱桃3 min,晾干后接种青霉菌和灰霉菌,将接种果实置于0±1℃温度下贮藏,分析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病斑面积及多酚氧化酶(P... 为研究ClO2处理对采后甜樱桃果实病害抑制效果与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采用20、30、50 mg/L的ClO2溶液浸泡处理甜樱桃3 min,晾干后接种青霉菌和灰霉菌,将接种果实置于0±1℃温度下贮藏,分析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病斑面积及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ClO2能够抑制青霉菌和灰霉菌发病程度,还可显著提高PPO和POD酶活性,延长甜樱桃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CLO2 病斑面积 酶活性 CL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高丰度海相页岩气富集理论及地质评价技术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红岩 刘德勋 +9 位作者 蔚远江 赵群 邱振 董大忠 施振生 孙莎莎 姜振学 刘洪林 周尚文 拜文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81,共13页
海相页岩气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地质评价及综合选区是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核心内容与突破的关键。基于勘探开发地质与地球物理多学科联合研究、现场调研、重点露头野外踏勘与取样分析、关键探井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等方... 海相页岩气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地质评价及综合选区是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核心内容与突破的关键。基于勘探开发地质与地球物理多学科联合研究、现场调研、重点露头野外踏勘与取样分析、关键探井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阐述了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富集理论和地质评价技术内涵,及其在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的最新进展、现场应用及成效。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富集理论进展包括:厘定了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指标含义及其各自相应的地质内涵,认为硫化缺氧陆棚环境发育控制了川南富有机质沉积与富有机质页岩展布,富硅富钙海洋生物勃发控制了页岩气高有机质丰度分布,多地质事件沉积耦合作用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甜点段和高资源丰度分布;提出优质储层纹层与有机质纳米孔喉发育,条带状粉砂纹层优质页岩储层高含气性、高脆性、网状裂缝和岩性、电性、物性、地化特性、含气性、可压性“六性”最佳,建立了页岩气4个阶段过程的超压聚集、差异富集演化模式。大面积高丰度超压页岩气地质评价技术进展包括:建立了基于“层序地层、化学地层、生物地层”的黑色笔石页岩地层小层对比与评价技术,研发了5台/套页岩储层表征关键参数测试装置与分析技术,形成了页岩气储层定量表征与评价技术,“双厚度、多参数”甜点区优选评价技术,在四川盆地优选出36个有利目标区,页岩气总地质资源量10.35×10^(12)m^(3)。应用表明,该套理论与技术有效指导和支撑了中国石油页岩气资源评价、地质选区、储量发现、示范区综合评价与建设,为海相页岩气规模开发与产建部署、推动页岩气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富集地质理论 地质评价技术 大面积 高丰度 页岩气甜点(段/区) 四川盆地及周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