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interrupted ageing and asymmetric rolling on microstructur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behavior of Al-Mg-Si-Zn alloy 被引量:2
1
作者 TIAN Ai-qin XU Xue-hong +1 位作者 SUN Lin DENG Yun-l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21-835,共15页
Effects of interrupted ageing(T6I6) and asymmetric rolling on microstructur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ntergranular corrosion(IGC) behaviors of Al-Mg-Si-Zn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6 alloy... Effects of interrupted ageing(T6I6) and asymmetric rolling on microstructur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ntergranular corrosion(IGC) behaviors of Al-Mg-Si-Zn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6 alloy has the lowest strength and the worst IGC resistance, while the T6I6 alloy has higher strength and better IGC resistance.What’ s more, the alloy treated by pre-rolling deformation has higher strength and better IGC resistance;and the alloy treated by the pre-asymmetry rolling achieves the highest strength, the best IGC resistance and lower elongati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pend on microstructures such as the grain size, texture, dislocation density and precipitation, the grain boundary misorientation and grain boundary microstructur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IGC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Zn alloy interrupted ageing asymmetric rolling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ough-thickness inhomogeneity of localized corrosion in 7050-T7451 Al alloy thick plate 被引量:6
2
作者 丰雷 潘清林 +2 位作者 韦莉莉 黄志其 刘志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423-2434,共12页
The through-thickness corrosion inhomogeneity of 7050-T7451 Al alloy thick plate was studied using immersion tests,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slow strain rate testing(S... The through-thickness corrosion inhomogeneity of 7050-T7451 Al alloy thick plate was studied using immersion tests,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slow strain rate testing(SSRT)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optical microscopy(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ough-thick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ranked in the order of T/2>surface>T/4. And the 75 mm-thick 7050 alloy plate presents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an the 35 mm-thick plate.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recrystallization and cooling rate in quenching. Alloy with lower volume fraction of recrystallization and smaller grain aspect ratio displays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lower corrosion resistance caused by the slower cooling rate results from the higher coverage rate of grain boundary precipitates and larger width of precipitate fre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ium pola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exfoliation corrosion stress corro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弯头的泄漏失效原因
3
作者 骆青业 陶然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某不锈钢氮气供气管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气体泄漏现象,初步检查确认这是由弯头焊缝热影响区腐蚀穿孔引起的。通过宏观观察、理化检测、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能谱分析等检测方法对泄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内外表面含有S、Cl等元素,弯... 某不锈钢氮气供气管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气体泄漏现象,初步检查确认这是由弯头焊缝热影响区腐蚀穿孔引起的。通过宏观观察、理化检测、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能谱分析等检测方法对泄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内外表面含有S、Cl等元素,弯头热影响区存在晶间腐蚀与点蚀。焊接过程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弯头热影响区发生敏化现象引起了晶间腐蚀。管路制作过程中酸洗钝化又加剧了不锈钢晶间腐蚀,在一些危害元素的作用下不锈钢弯头发生孔蚀泄漏。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弯头 泄漏 晶间腐蚀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20复合管热连轧过程变形与应力分析及其实验研究
4
作者 胡建华 郝亚栋 +3 位作者 宋博 李靖 陈建勋 双远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9,共8页
为研究复合管热轧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及复合管变形规律,本文以六机架热连轧316L/20复合管为例,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获得了变形过程中双层金属的壁厚与等效应力分布情况。按照理论计算所得工艺参数进行轧制实验,并对经... 为研究复合管热轧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及复合管变形规律,本文以六机架热连轧316L/20复合管为例,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获得了变形过程中双层金属的壁厚与等效应力分布情况。按照理论计算所得工艺参数进行轧制实验,并对经轧制实验轧出的复合管进行拉剪实验和夹持实验,同时对轧制试样界面结合处进行了晶间腐蚀和微观组织观察。力学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轧制试样结合面层间剪切强度达到445 MPa,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远大于国标要求。微观组织观察显示,金属间界面结合良好,且在界面处形成明显的过渡层,未发现晶间腐蚀裂纹。研究表明,轧后复合管双层金属壁厚分布均匀,结合情况良好,验证了本文轧制模型工艺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管 热连轧 有限元模型 等效应力 微观组织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间腐蚀产生应力作用下铝合金零件镀金层鼓包故障精准检测研究
5
作者 田雪英 陈佳鹏 +1 位作者 齐艳珂 李艳丽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21,共9页
铝合金零件表面的镀金层遭受晶间腐蚀时,金属晶粒间的连接强度会被削弱,腐蚀区域会产生应力集中,促使镀层更快分离并形成鼓包。在形状简单的零件上鼓包较易发现,但零件结构复杂或鼓包位于结合面附近时,传统卷积操作提取的镀金层特征图... 铝合金零件表面的镀金层遭受晶间腐蚀时,金属晶粒间的连接强度会被削弱,腐蚀区域会产生应力集中,促使镀层更快分离并形成鼓包。在形状简单的零件上鼓包较易发现,但零件结构复杂或鼓包位于结合面附近时,传统卷积操作提取的镀金层特征图像素信息多,只能粗略判断鼓包所在层,无法精确检测其位置和形态。为此,提出一种精准检测铝合金零件镀金层鼓包故障的新方法。将铝合金零件镀金层的图像数据转化为灰度数据。优化亚历克斯网络架构(AlexNet Architecture),以深度可分离卷积替代传统卷积操作来提取灰度图像数据特征,引入全局平均池化技术来取代全连接层,将卷积层输出的特征图直接映射为关键特征点,大幅减少数据量。将关键特征向量输入分类层,判断是否存在鼓包故障。利用交叉熵损失函数评估模型检测结果与真实结果的差异,并据此训练和优化模型。选取一家铝合金零件制造商的电镀零件作为样本进行鼓包故障检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训练次数高达700次时,该检测方法的交并比高达0.90,每秒检测帧数仅降低了5.5%;检测准确率一直处于98.28%以上,且能够精准检测出镀金层鼓包的位置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间腐蚀 铝合金零件 镀金层 鼓包故障 可分离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水电站水力量测管道焊接区域的失效行为研究
6
作者 陶吉全 贺秀儒 +7 位作者 罗前林 段韦 王涛 程杰明 李辉 胡莹 安江峰 姚旸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1,共12页
金沙江水电站作为“西电东输”的重要水电工程,复杂的水环境容易造成量测管道的腐蚀失效,严重危害水电站的安全运行。该文探究了金沙江某水电站量测管道的典型腐蚀失效问题,重点研究了环境因素和管道显微组织对量测管道腐蚀的影响。通... 金沙江水电站作为“西电东输”的重要水电工程,复杂的水环境容易造成量测管道的腐蚀失效,严重危害水电站的安全运行。该文探究了金沙江某水电站量测管道的典型腐蚀失效问题,重点研究了环境因素和管道显微组织对量测管道腐蚀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期采集的水样进行分析,发现水质中的总硬度、氯化物浓度和硫酸盐浓度在雨季期间显著上升,可能导致了管道腐蚀的加剧。水力测量管道的失效分析表明,水中高浓度的氯化物是造成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焊接部位,奥氏体晶界上的硅酸锰夹杂和Cr的偏析导致晶界腐蚀严重,造成了管道的腐蚀开裂。此外,管道中贫氧的水环境导致了管道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微生物腐蚀,腐蚀产物FeS在金属表面和夹杂处的沉积诱导了点蚀和晶界腐蚀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氯化物 硅酸锰夹杂 晶界腐蚀 SRB微生物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及时效温度对Al-Mg-Si-Cu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
7
作者 杜兴旺 王芝秀 +2 位作者 李海 王烨 黄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6-1510,共15页
采用硬度及晶间腐蚀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180、200、220、240℃, 0~600 h)时效对Al-1.1Mg-1.2Si-xCu(x=0, 0.35, 0.7, 1.1,质量分数,%)四种合金晶间腐蚀(IGC)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含量为0的合金在不同时效温度下... 采用硬度及晶间腐蚀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180、200、220、240℃, 0~600 h)时效对Al-1.1Mg-1.2Si-xCu(x=0, 0.35, 0.7, 1.1,质量分数,%)四种合金晶间腐蚀(IGC)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含量为0的合金在不同时效温度下始终发生均匀腐蚀(UC),而Cu含量为0.35%、0.7%的合金发生IGC→UC的转变;相比之下,Cu含量为1.1%的合金在180、200、220℃时效时只发生IGC,但在240℃时效时,腐蚀类型发生IGC→UC→IGC→UC的转变。Cu含量为0的合金始终无IGC敏感性,源于晶界β相不能作为稳定阳极与PFZ形成腐蚀微电池。Cu含量为0.35%、0.7%的合金发生IGC→UC的转变,与短路扩散控制的粗化过程主导晶界Q相产生连续→断续的分布特征有关。Cu含量为1.1%的合金在较低温度时效时只发生IGC,源于析出相数量多且Q相粗化过程缓慢;该合金在较高温度时效时发生IGC→UC→IGC→UC的转变,与晶界Q相粗化和长大过程同步发生、先后主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CU含量 时效 晶间腐蚀 均匀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时效对Al⁃4.0Cu⁃1.0Li⁃(Zn)合金时效硬化和晶间腐蚀的影响
8
作者 杨明 赵新奇 +1 位作者 张松 伍翠兰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形变时效对Al⁃4.0Cu⁃1.0Li⁃(Zn)合金时效硬化和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Al⁃4.0Cu⁃1.0Li⁃Zn合金中的Zn元素主要存在T_(1)相中,Zn元素的添加使晶内T_(1)相直径减小,数量密度变...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形变时效对Al⁃4.0Cu⁃1.0Li⁃(Zn)合金时效硬化和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Al⁃4.0Cu⁃1.0Li⁃Zn合金中的Zn元素主要存在T_(1)相中,Zn元素的添加使晶内T_(1)相直径减小,数量密度变大,分布更加弥散,晶界处T_(1)相由连续变为不连续状态,合金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提高。形变时效引入预变形量变大,晶内T_(1)相直径尺寸减小,数量密度增加,分布更加弥散,同时抑制晶内δ′/θ′/δ′复合相的析出,提高Al⁃4.0Cu⁃1.0Li⁃(Zn)合金的硬度,加快时效硬化响应速率,而且晶界处无析出带的宽度变窄,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提高。添加Zn和引入形变时效的T8工艺协同作用不仅提高Al⁃4.0Cu⁃1.0Li⁃(Zn)合金硬度,增强合金的时效硬化,而且提高合金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合金 形变时效 时效硬化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和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吉祥 毛盼 +1 位作者 柏松 刘志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采用拉伸试验、晶间腐蚀测试、电化学腐蚀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抗晶间腐蚀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从5min增加到120min,残余第二相逐... 采用拉伸试验、晶间腐蚀测试、电化学腐蚀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抗晶间腐蚀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从5min增加到120min,残余第二相逐渐溶解,Ω相尺寸和数量逐渐增大,合金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但抗晶间腐蚀性能显著降低。晶界无沉淀析出带(PFZ)与基体的电位差是增大晶间腐蚀速率的决定性因素,而PFZ宽度对抗晶间腐蚀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合金 固溶处理 Ω相 无沉淀析出带 晶间腐蚀 残余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75-T6铝合金厚度截面组织和晶间腐蚀性能不均匀性的研究
10
作者 徐效栋 王芝秀 顾晓彤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1,共5页
采用晶间腐蚀实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7075-T6铝合金纵截面组织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不均匀性。结果表明:合金表层与中心层的组织和耐晶间腐蚀性能存在明显差异。表层再结晶分数约为89%,再结晶晶粒长宽比约为6... 采用晶间腐蚀实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7075-T6铝合金纵截面组织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不均匀性。结果表明:合金表层与中心层的组织和耐晶间腐蚀性能存在明显差异。表层再结晶分数约为89%,再结晶晶粒长宽比约为6,时效析出相尺寸约为3 nm,再结晶晶粒腐蚀敏感性低,为均匀腐蚀特征;中心层再结晶分数约为50%,存在大量平均尺寸约为3μm的亚晶粒,再结晶晶粒长宽比约为11,时效析出相尺寸约为6 nm,再结晶晶粒腐蚀敏感性高,亚晶界由于是小角度晶界,间接切断了向亚晶界的腐蚀通道,使得腐蚀沿着再结晶晶粒扩展,表现为局部腐蚀特征。相比表层,中心层再结晶晶粒的长宽比和晶内时效析出相尺寸更大,导致其晶间腐蚀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再结晶 亚晶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化处理对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耐蚀性的影响
11
作者 屈佳伟 张白茹 +1 位作者 刘帅 赵吉庆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42,共6页
采用浸泡试验,研究了乏燃料后处理设备用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经过不同热处理制度处理后,在65%(质量分数,下同)HNO_(3)和30%HNO_(3)+100 mg/L Cr^(6+)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敏化温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在6... 采用浸泡试验,研究了乏燃料后处理设备用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经过不同热处理制度处理后,在65%(质量分数,下同)HNO_(3)和30%HNO_(3)+100 mg/L Cr^(6+)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敏化温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在65%HNO_(3)中的均匀腐蚀速率很低,晶间腐蚀倾向很小,在30%HNO_(3)+100 mg/L Cr^(6+)溶液中的均匀腐蚀速率较高,晶间腐蚀较为严重;对敏化处理后C25不锈钢进行浸泡腐蚀试验,在两种溶液中经650℃×2 h空冷敏化处理的试样均表现出最强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 浸泡腐蚀 敏化处理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界淬火析出行为对7099铝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
12
作者 吴锡坤 李承波 +1 位作者 肖博 邓运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123,共5页
采用晶间腐蚀试验结合扫描和透射电镜分析,研究晶界淬火析出行为对7099铝合金热轧厚板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界析出相的尺寸和相间距、晶界PFZ宽度和晶界析出相的Zn和Mg含量增加,晶间腐蚀等级和腐蚀深度增加。当晶界淬火析出... 采用晶间腐蚀试验结合扫描和透射电镜分析,研究晶界淬火析出行为对7099铝合金热轧厚板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界析出相的尺寸和相间距、晶界PFZ宽度和晶界析出相的Zn和Mg含量增加,晶间腐蚀等级和腐蚀深度增加。当晶界淬火析出相的尺寸及PFZ宽度分别从24.8 nm和21.5 nm增加至136.4 nm和121.6 nm,同时Zn和Mg含量分别从5.3%和3.6%增加至21.6%和17.4%,导致晶间腐蚀等级从3级增加至4级、最大腐蚀深度和平均腐蚀深度分别从96μm和65μm增加至247μm和18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99铝合金 淬火析出行为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超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接头腐蚀行为
13
作者 陈敏 常志龙 +4 位作者 陶虎威 姜炳鑫 李志航 李会朝 张华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795,共8页
以TC4钛合金超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腐蚀实验、浸泡腐蚀实验及晶间腐蚀实验结合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检测设备探究了焊接接头各区的微观组织及合金元素对其腐蚀行为的影... 以TC4钛合金超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腐蚀实验、浸泡腐蚀实验及晶间腐蚀实验结合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检测设备探究了焊接接头各区的微观组织及合金元素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NaCl腐蚀介质中,焊缝区耐蚀性相对较差,认为是其存在较多位错、孪晶等晶体缺陷造成的。母材区晶粒大小一致且位错分布均匀,腐蚀性能表现最优,热影响区的耐腐蚀性能介于两者之间。母材钝化区电位范围最窄,其次是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在过钝化区,母材及热影响区金属溶解速度较快,焊缝区金属溶解速度则相对较慢,这与合金元素含量及分布有很大关系。在pH=0.4酸性腐蚀介质中浸泡90 d后,发现焊缝区腐蚀最严重。晶间腐蚀实验发现母材区和热影响区存在晶间腐蚀,焊缝区只表现为点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超窄间隙 激光焊接 耐蚀性 晶间腐蚀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347HFG高温再热器U型弯管失效分析
14
作者 王闯 石仁强 王舒涛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7,共5页
某电厂材质为TP347HFG的多个高温再热器管屏在最内圈U型弯管内弧处产生裂纹,通过成分分析、硬度检测、金相检查、能谱分析的试验方法研究其开裂机理。结果表明:弯管成分和硬度符合标准要求,开裂方式为沿晶开裂,裂纹内S元素含量较高,金... 某电厂材质为TP347HFG的多个高温再热器管屏在最内圈U型弯管内弧处产生裂纹,通过成分分析、硬度检测、金相检查、能谱分析的试验方法研究其开裂机理。结果表明:弯管成分和硬度符合标准要求,开裂方式为沿晶开裂,裂纹内S元素含量较高,金相组织与直管并无明显区别。通过对运行环境和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发现烟气中的S元素是造成晶间腐蚀的原因,而弯管两侧直管因温度和材质不同产生的热膨胀差,使最内圈U型弯管进口内弧处形成轴向拉应力,极大地促进了晶间腐蚀的进程,是引起弯管失效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347HFG U型弯管 高温再热器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涡轮发动机12Cr2Ni4A渗碳钢鼠笼弹性支承开裂原因
15
作者 王全 刘博 +3 位作者 佟文伟 李青 陈基东 马健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某燃气涡轮发动机的12Cr2Ni4A渗碳钢鼠笼弹性支承笼条出现开裂,采用宏微观形貌观察、能谱分析、断口分析、化学成分检测、有限元受力分析以及疲劳和腐蚀模拟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开裂的性质和原因。结果表明:笼条开裂性质为在浅表层晶间腐... 某燃气涡轮发动机的12Cr2Ni4A渗碳钢鼠笼弹性支承笼条出现开裂,采用宏微观形貌观察、能谱分析、断口分析、化学成分检测、有限元受力分析以及疲劳和腐蚀模拟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开裂的性质和原因。结果表明:笼条开裂性质为在浅表层晶间腐蚀裂纹基础上产生的应力腐蚀开裂;鼠笼弹性支承在除铜工艺中经历了过腐蚀环境,出现浅表层晶间腐蚀,同时存在的机加残余应力导致应力腐蚀开裂,笼条较高的强度促进应力腐蚀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笼弹性支承 晶间腐蚀 应力腐蚀开裂 工艺优化 燃气涡轮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铜合金晶间腐蚀防护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松 冯欣颖 +1 位作者 洪丽华 王卫国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7,共6页
综述了稀土元素掺杂、表面涂层和晶界工程三种提高铝铜合金耐蚀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铝铜合金晶间腐蚀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晶界工程提高近奇异晶界的比例,从而改善铝铜合金的抗晶界腐蚀性能,对铝铜合金的有效防护提供了参... 综述了稀土元素掺杂、表面涂层和晶界工程三种提高铝铜合金耐蚀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铝铜合金晶间腐蚀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晶界工程提高近奇异晶界的比例,从而改善铝铜合金的抗晶界腐蚀性能,对铝铜合金的有效防护提供了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铜合金 晶间腐蚀 元素掺杂 表面涂层 晶界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化处理对AA5083铝合金的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世凡 高文斌 +2 位作者 顾小燕 黎文航 罗翊宸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3-99,共7页
铝镁系合金被广泛用于船舶建造和海洋结构,但是在服役过程中会在晶界析出低腐蚀电位的富镁相,引起环境断裂问题。研究了175℃/100 h敏化处理对铝合金AA5083的Al-Mg相析出行为、晶间腐蚀、电化学行为和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慢... 铝镁系合金被广泛用于船舶建造和海洋结构,但是在服役过程中会在晶界析出低腐蚀电位的富镁相,引起环境断裂问题。研究了175℃/100 h敏化处理对铝合金AA5083的Al-Mg相析出行为、晶间腐蚀、电化学行为和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敏化前后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结果表明,原始态材料不发生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而经过敏化处理后,100 nm厚的β'-Al_(3)Mg_(2)或β-Al_(3)Mg_(2)相在晶界析出,导致材料发生严重的晶间腐蚀、电化学腐蚀以及应力腐蚀开裂。铝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是在裂纹尖端析出相的阳极溶解以及溶液酸化引发氢脆的协同作用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系合金 富镁相 晶间腐蚀 电化学行为 应力腐蚀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镁比对Al-Zn-Mg-Cu-Er-Sc-Zr合金显微组织与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少华 武晓辉 +3 位作者 梁爽 邢清源 孟令刚 张兴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6,121,共6页
通过调整Al-Zn-Mg-Cu-Er-Sc-Zr合金中的Mg元素含量,研究了Zn/Mg比的变化对合金相演变以及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l_(8)Cu_(4)Er相、Al_(3)(Er,Sc)相与含Fe相存在明显的伴生关系,二者依附于含Fe相生长。Zn/Mg比的变化可显著改变... 通过调整Al-Zn-Mg-Cu-Er-Sc-Zr合金中的Mg元素含量,研究了Zn/Mg比的变化对合金相演变以及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l_(8)Cu_(4)Er相、Al_(3)(Er,Sc)相与含Fe相存在明显的伴生关系,二者依附于含Fe相生长。Zn/Mg比的变化可显著改变三者间的交互形式,高的Zn/Mg比例有利于稀土相独立生长,且在比值为4.18的条件下,Al_(8)Cu_(4)Er相与含Fe相均得到了显著细化。细化的晶界第二相使腐蚀坑深度仅为82μm,而连续的伴生混合相、粗大稀土相等均会不同程度降低合金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Er-Sc-Zr铝合金 Zn/Mg比 稀土相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相和晶界析出特征对7050铝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高 孙梅玉 +3 位作者 章潇慧 陈朝中 刘嘉仪 邓运来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研究Al-Zn-Mg-Cu系合金不同时效制度下形成的晶界析出特征与含Fe第二相(Al_(7)Cu_(2)Fe相)对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24 h后的铝合金试样表面尺寸...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研究Al-Zn-Mg-Cu系合金不同时效制度下形成的晶界析出特征与含Fe第二相(Al_(7)Cu_(2)Fe相)对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24 h后的铝合金试样表面尺寸较大的Al_(7)Cu_(2)Fe相Fe含量的变化率最大,而时效60、120 h的试样表面尺寸较小的Al_(7)Cu_(2)Fe相Fe含量变化率较大;随着时效时间的增长,7050铝合金试样中Al_(7)Cu_(2)Fe相引起表面点蚀的时间缩短,晶间腐蚀深度减小,表明其耐晶间腐蚀性能随时效时间的增长而增强;随着时效时间的增长,试样的晶界无沉淀析出带(precipitation-free zone,PFZ)宽度增大,晶界析出物(grain boundary precipitation,GBPs)的形核数减少,间距增大,容易发生晶间腐蚀的晶粒取向逐渐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时效时间 晶间腐蚀 Al7Cu2Fe相 晶界析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铝锂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杨惠钧 唐建国 +5 位作者 李响 刘锦勋 李红英 肖翔 林海涛 王姝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59-2570,共12页
通过晶间腐蚀、剥落腐蚀和电化学实验,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组织的观察,研究了三种Cu含量对铝锂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Cu含量铝锂合金(3.15Cu、3.63Cu和3.88Cu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由好到差... 通过晶间腐蚀、剥落腐蚀和电化学实验,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组织的观察,研究了三种Cu含量对铝锂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Cu含量铝锂合金(3.15Cu、3.63Cu和3.88Cu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3.15Cu合金、3.88Cu合金、3.63Cu合金。3.15Cu合金中粗大相和T1相的数量最少,腐蚀深度最浅,腐蚀电流密度最小,EIS容抗弧半径最大,具有最好的抗腐蚀性能。与3.15Cu合金相比,3.63Cu和3.88Cu合金中粗大相和T1相的数量较多,导致合金腐蚀更容易萌生和扩展,使抗腐蚀性能变差;与3.63Cu合金相比,3.88Cu合金中粗大相与基体间的电位差减小,使抗腐蚀性能略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CU含量 局部腐蚀 晶间腐蚀 剥落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