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位词“里、内”的方位表达及其范畴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姚占龙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8,共6页
方位词"里、内"均可以构成三维空间表达,然而在语言世界中,"内"有时还可以构成二维空间表达。正是这种三维空间二维认知的机制导致"里、内"出现了不同的虚化过程,最终分化出不同的功能类别。
关键词 方位词 方位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的内供奉僧 被引量:2
2
作者 介永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2,共9页
内供奉僧滥觞于唐玄宗设置翰林院,从此始有僧人入内谓之翰林待诏,供奉朝廷。在唐代,把侍从皇帝左右的高僧大德习惯上称为“内供奉僧”,似与把侍从皇帝左右的近臣称作“内供奉官”如出一辙。内供奉僧是佛教与唐朝政治结缘的产物,深刻反... 内供奉僧滥觞于唐玄宗设置翰林院,从此始有僧人入内谓之翰林待诏,供奉朝廷。在唐代,把侍从皇帝左右的高僧大德习惯上称为“内供奉僧”,似与把侍从皇帝左右的近臣称作“内供奉官”如出一辙。内供奉僧是佛教与唐朝政治结缘的产物,深刻反映了唐代皇权政治对佛教的某种需要。唐代内供奉僧出入禁省,或亲承顾问,或讲经化导,或斋戒诵经,或论难儒、道。他们还长期积极活动于宫禁之外,临坛度人,传扬经典,弘扬佛法。内供奉僧借助其特殊身份,为佛教在唐代的繁荣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并为佛教在唐代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积极贡献。内供奉僧还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唐代政治领域到处留下了内供奉僧的身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佛教 内供奉僧 供奉 宫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儒学”抑或“政治的儒学”——论儒学在当代的政治姿态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子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7,共7页
"儒学在现代"(而非"现代儒学")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是如何处理儒学与政治的关系,或者说如何处理新时期内圣与外王的关系。"非政治的儒学"与"政治儒学"代表了两种极端解决思路:"非政治的儒... "儒学在现代"(而非"现代儒学")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是如何处理儒学与政治的关系,或者说如何处理新时期内圣与外王的关系。"非政治的儒学"与"政治儒学"代表了两种极端解决思路:"非政治的儒学"虽然坚守住了儒家"内圣(曲)通外王"的整全视野,但却违背了政治生活的本性(即外王事业无法完全化约为内圣功夫);而"政治儒学"却将内圣外王对列并举,虽然看到了政治生活的本性,但却丢失了儒家的整全视野。基于前两者的经验,可以提出一种介于"非政治的儒学"与"政治儒学"之间的"政治的儒学"观念,即通过把"内圣外王"理解为一种"言辞上的乌托邦",既要保存儒家的整全视野,又要尊重政治生活的本性,以此作为一种儒学在当代的合理政治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儒学 非政治的儒学 政治的儒学 内圣外王 言辞上的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容器隐喻——“NP_抽+里”和“NP_抽+内”的认知语义差异
4
作者 曹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20-126,共7页
"里"和"内"对抽象名词的选择表现出不平行性,这与它们的容器性质和容物性质不同有关。"NP_抽+里"是可开放容器,既可用于有界事物,也可用于无界事物;其容物在认知上通常被看做是离散性的、单个的有界个体... "里"和"内"对抽象名词的选择表现出不平行性,这与它们的容器性质和容物性质不同有关。"NP_抽+里"是可开放容器,既可用于有界事物,也可用于无界事物;其容物在认知上通常被看做是离散性的、单个的有界个体。"NP_抽+内"是唯封闭容器,一般用于有界事物;其容物在认知上常被看做是弥散在容器内部的、分不出单个个体的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隐喻 “NP抽+里” “NP抽+内” 认知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