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based on climate analysis—A study in Changsha,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少博 魏春雨 +4 位作者 郭亚琦 曾晓霞 柳肃 尹怡诚 刘云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01-107,共7页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ffects the urban warming.The change of urban warming was investigated by several urbanization factors in Changsha,China.The data of surface temperature(minimum,maximum and mean) of Changsh...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ffects the urban warming.The change of urban warming was investigated by several urbanization factors in Changsha,China.The data of surface temperature(minimum,maximum and mean) of Changsha were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the climate of this region owing to the population growth,built-up area expans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s.The weights of these three factor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Then,three weights were simulated with nonlinear method to obtain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rate which was utilized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he urbanization factors o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in the urban temperatures of Changsha.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seems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between 1993 and 2008,and there is an evidential increase trend of the influence on urban temperature by urbanization during 16 years.It is a quantifiable approach measu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urban eco-environment,and can be applied for the urban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urban warming eco-environment effect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hangs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绿色金融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坤荣 李敏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176,共12页
绿色金融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历程既是顶层设计的完善过程,也是基层实践的探索过程,在二者的上下联动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机理而言,... 绿色金融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历程既是顶层设计的完善过程,也是基层实践的探索过程,在二者的上下联动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机理而言,绿色金融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发展领域为逻辑导向,兼顾绿色转型过程中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催生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推进,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质增效。然而,中国当前的绿色金融实践在激励约束、信息披露、标准统一等方面尚有完善空间。为打通现有堵点、优化实践路径,未来的绿色金融发展首先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参与主体积极性;其次要加强数字赋能,联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目标;最后要强化内外联动,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规则中国化与中国规则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源配置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子齐 梁茂新 +1 位作者 梁丽喆 李国信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8,共4页
通过比较分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6版)》《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医内科学》统编教材等,以及学... 通过比较分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6版)》《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医内科学》统编教材等,以及学术界近20年有关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文献,确认权威文献之间、学术界之间、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均存在较大出入,中医辨证严重失范。故剖析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重新辨证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辨证规范 中医辨证 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表达”概念的规范意义——兼论人工智能用户指令行为的法律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琛 《知识产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0,共18页
作品即表达,表达的本质性构成是符号。不同的作品类型运用不同的符号媒介,即作品语言。表达能力即运用作品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稀缺性,“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因此获得了正当性。由于作品语言之间存在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作品... 作品即表达,表达的本质性构成是符号。不同的作品类型运用不同的符号媒介,即作品语言。表达能力即运用作品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稀缺性,“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因此获得了正当性。由于作品语言之间存在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作品类型之间不构成同一或转换关系。人工智能用户的单纯指令行为只是表示了对生成结果的需求,没有运用相应的作品语言,不属于表达行为。可以用文字“说画”的观点,违反了作品语言对作品类型制约的规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便利性,构成该技术使用的自然动力,无须法律额外激励。无论基于概念分析还是政策分析,都不应把人工智能用户的单纯指令行为解释为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思想 著作权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用户指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使命、重大难题与改革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小洲 潘韵涵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建理念、机制与模式交互作用的IMM改革框架,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科学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引导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整体性、循环性和持续性机制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育人、社会、专业等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现代化强国 理念 机制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性记忆的整体化思考:突发公共事件的集体记忆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7,183,共14页
集体记忆的核心在于记忆历史连续性及其社会建构性的动态整合。现代社会公共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可以作为集体记忆的源头与节点去审视。围绕集体记忆的建构“能否间断连续”进行思考,可以尝试在“理念-意象”的集体记忆建构框架下,在... 集体记忆的核心在于记忆历史连续性及其社会建构性的动态整合。现代社会公共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可以作为集体记忆的源头与节点去审视。围绕集体记忆的建构“能否间断连续”进行思考,可以尝试在“理念-意象”的集体记忆建构框架下,在记忆不同的叙事维度将散点式的记忆碎片整合并类别化,进而整合出具有沿循“勾勒-黏合-构筑”脉络的现代社会公共突发事件集体记忆整体性建构逻辑。同时,在当下不确定性社会以及特定的文化语境下,以整体性为目标进行突发公共事件集体记忆能动性建构和维系,也是现代社会与国家在多重时间维度整合有益经验,以及重构对社会文化结构性认知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理念 意象 突发公共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反向适应”:对待算法的一种伦理态度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伦 刘梦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9,179,180,共10页
算法技术的普遍化正在改变和重构生活世界。算法功能的个性化和便捷性日益增强,可以为人类行动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但也带来了人类“反向适应”的问题。对算法伦理问题的进一步追问发现:算法技术不断遮蔽人类的原初意愿和选择,抑制人... 算法技术的普遍化正在改变和重构生活世界。算法功能的个性化和便捷性日益增强,可以为人类行动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但也带来了人类“反向适应”的问题。对算法伦理问题的进一步追问发现:算法技术不断遮蔽人类的原初意愿和选择,抑制人类文化创新活力,影响社会协调发展。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加剧,人类沉浸在碎片化的现实中,逐渐形成一种不自知的“反向适应”,从而遗忘了人本该怎样的事情。人类主动接受算法技术对其加以改造和支配,迎合算法文化的生成,最终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人与人之间无法联结的社群性困境。基于此,我们倡导这样一种对待算法的伦理态度,即为了保障人的本质存在,应审思和超越“反向适应”,聚焦和谐共鸣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伦理问题 反向适应 和谐共鸣 伦理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情境下多智能体促进观点涌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珂 卞茗慧 张瑾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4,共11页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作为一种社会性学习形式,以观点涌现作为核心驱动,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互动与知识建构。然而,观点涌现的质量与深度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受到学习者背景知识、团队协作频率、任务复杂性,以及技术支持环境等多重因素...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作为一种社会性学习形式,以观点涌现作为核心驱动,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互动与知识建构。然而,观点涌现的质量与深度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受到学习者背景知识、团队协作频率、任务复杂性,以及技术支持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多智能体(LLM-MA)在协作过程中凭借其实时引导与反馈机制,展现出优化观点涌现过程的显著潜力。现有关于LLM-MA促进观点涌现的研究多聚焦于静态结果分析,较少关注观点生成的动态过程及其质量提升。因此,本研究以“社会知识建构互动分析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共享信息、发现冲突、意义协商、知识构建、应用反思”五阶段协作流程,并结合过程挖掘分析与内容分析,系统探讨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在学习者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中对观点涌现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不仅能够优化观点涌现的过程结构与效率,还能显著提升观点的深度与清晰度,而传统协作方式在观点涌现的广度上更具优势,表现出较强的探索性与创造力。最后,本研究针对教师介入、技术开发及学习者的社会性参与提出具体建议,旨在通过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支持,优化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中的观点涌现,推动大语言模型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习者的协作效率与知识建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 大语言模型 多智能体 观点涌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则视角下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喻登科 熊曼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3,共12页
开放式创新为企业应对当今不确定性环境提供了抓手。然而,目前关于开放式创新绩效实现路径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和谐管理理论契合开放式创新系统需求,和则思想适合诠释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内在价值的机制。根据和则思想和两场理念,... 开放式创新为企业应对当今不确定性环境提供了抓手。然而,目前关于开放式创新绩效实现路径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和谐管理理论契合开放式创新系统需求,和则思想适合诠释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内在价值的机制。根据和则思想和两场理念,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实现路径分析框架,收集2012—2021年662家高技术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数据,对理论框架中提出的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①创新开放深度和广度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创新开放广度对企业市场绩效的作用不显著,且创新开放深度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②包容性文化能够强化创新开放深度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③地方性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越完善,创新开放广度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越显著;④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国有企业和管理者有海外背景的企业中,创新开放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可深化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实现路径的认知,从和谐管理视角夯实开放式创新理论基础,对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创新管理 创新开放度 创新绩效 和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关键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立民 刘倬嫣 肖赵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1,157,共12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国际影响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提炼了这一理念的五大核心特征,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深刻剖析其内在逻辑。随后,本文结合学术前沿和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国际影响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提炼了这一理念的五大核心特征,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深刻剖析其内在逻辑。随后,本文结合学术前沿和发展实际,探讨了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关的五大关键议题,包括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应气候变化以及能源体系转型,并指出了这些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最后,本文总结全文,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体赋能的人机协同跨学科主题教学支持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磊 徐济远 梁世松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4,共8页
跨学科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进跨学科教育改革。然而,跨学科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整合和有效的课程设计等能力。研究聚焦于提升教师跨学科教... 跨学科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进跨学科教育改革。然而,跨学科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整合和有效的课程设计等能力。研究聚焦于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质量和效率这一关键问题。基于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模式,结合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体技术,研究构建了教师—智能体协同教学支持模型。该模型包括四个核心部分:跨学科知识库构建、智能体精细分工与思维链构建、大型语言模型选择与角色定义、教学方案整合与迭代优化。通过在“小型系统模拟”跨学科课程中实践应用该模型,阐明了教师—智能体协同教学支持模型的有效性和创新价值。研究为教育技术创新和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对推动跨学科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教学 智能体协同教学 大概念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多智能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生态正义的前提反思、现实困囿及纾解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建森 陶莉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7,共12页
生态正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当前,人工智能为协调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利益、分配生态资源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正义目标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在利用人工智能推进生态正义的过程中,也需注意避免陷入一些价值认知误区... 生态正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当前,人工智能为协调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利益、分配生态资源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正义目标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在利用人工智能推进生态正义的过程中,也需注意避免陷入一些价值认知误区,必须正视技术资本化与“反生态性”逻辑、算法机制与公平分配失衡、技术应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三重矛盾。从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筑牢数字安全共同体、构建技术创新共同体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维度出发,科学引导人工智能的运行过程和发展方向,重塑人工智能赋能生态正义的多样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态正义 资本逻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四定”研究Ⅲ:实施路径及保障体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其亭 贺豪 +1 位作者 臧超 纪义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9-506,共8页
“四水四定”是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协调人水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在深入理解“四水四定”概念、内涵、基本原理以及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四水四定”实施应遵循5项基本原则,包括刚性约束与缓冲调节原则、多要素协... “四水四定”是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协调人水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在深入理解“四水四定”概念、内涵、基本原理以及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四水四定”实施应遵循5项基本原则,包括刚性约束与缓冲调节原则、多要素协同与系统治理原则、软硬实力协同并进原则、生态保护与节水优先原则、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原则;提出多方案对比分析和调控模型两类方法来选择确定“四水四定”实施方案;从绿色转型、和谐发展、技术创新、工程建设与政策完善5个方面,给出“四水四定”的具体实施路径;构建“四水四定”实施的保障体系,包括理论方法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管理机制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工程建设体系和文化教育体系。研究成果可为“四水四定”的贯彻落实提供指导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实施路径 保障体系 人水关系学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项目大概念的基本意蕴、提取方式及应用
14
作者 董翠香 田来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6,共10页
针对运动项目大单元教学设计缺少统摄中心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推理法,深入研究运动项目大概念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提取方式和应用。研究认为,运动项目大概念是对运动项目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抽象之后形成的具有广泛迁移运用价... 针对运动项目大单元教学设计缺少统摄中心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推理法,深入研究运动项目大概念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提取方式和应用。研究认为,运动项目大概念是对运动项目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抽象之后形成的具有广泛迁移运用价值的概括,能够作为运动项目学习的中心。运动项目大概念的特征具有中心性、层次性、呈网络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迁移价值。可采用抽象与具体协同的思维方式提取运动项目大概念,包括两条提取路径:自上而下的提取路径基于课程标准、运动项目理论和教材,自下而上的提取路径基于学习难点和运动情境。运动项目大概念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各要素设计上,表现为提升学习目标的准确性、促进学习任务的具体化、促进学习内容的结构化、提高学习活动的探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概念 运动项目 大单元 提取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和之美:儒家审美理想及其当代意义
15
作者 尹德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200,共9页
“中和之美”以“中庸”哲学为原则,以“中和”尺度为标准,倡导凡事叩其两端而取其中的“贵和持中”思想。“中和之美”在儒家美学思想中占有独特地位,成为中华美学精神鲜活的审美因子和价值内核。“中和之美”已融入中华文化,在艺术上... “中和之美”以“中庸”哲学为原则,以“中和”尺度为标准,倡导凡事叩其两端而取其中的“贵和持中”思想。“中和之美”在儒家美学思想中占有独特地位,成为中华美学精神鲜活的审美因子和价值内核。“中和之美”已融入中华文化,在艺术上表现为“非和弗美与温柔敦厚”的审美特征,追求和合和谐、温和温情、宽厚厚道为主的审美意味,真切表达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情感,体现不过不及、和谐协调等美学原则。“中和之美”的“广其节奏与省其文采”的艺术方式,表现出一种古朴、简洁、静穆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形成了儒家艺术特有的话语系统和审美理想。这对根除当代文艺浮躁功利、偏激片面、放纵欲望、消沉颓废等弊病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贵和持中 温柔敦厚 乐而不淫 中和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军“敏捷作战运用”概念与行动构想
16
作者 杨任农 宋祺 李寰宇 《指挥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美空军为有效应对大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发展,解决传统兵力投送在现代战争中存在的巨大挑战,提出了敏捷作战运用概念,并于2021年12月发布了其第1部条令说明。梳理了概念发展沿革与提出背景,阐述了其概念内涵与核心要素,辨析比较了美... 美空军为有效应对大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发展,解决传统兵力投送在现代战争中存在的巨大挑战,提出了敏捷作战运用概念,并于2021年12月发布了其第1部条令说明。梳理了概念发展沿革与提出背景,阐述了其概念内涵与核心要素,辨析比较了美军的相关作战概念,并围绕作战链条的实施,提出了敏捷作战运用的作战行动构想,对于深刻剖析其机理,认清美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作战运用 作战概念 美空军 作战行动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四定”研究Ⅰ:概念内涵及理论依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左其亭 李佳敏 +1 位作者 马军霞 张志卓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88,共8页
“四水四定”作为一种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原则,以水资源刚性约束为核心理念,强调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系统梳理“四水四定”提出背景与实践成效,分析其实施意义。在基于对“四水四定”多维理解的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 “四水四定”作为一种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原则,以水资源刚性约束为核心理念,强调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系统梳理“四水四定”提出背景与实践成效,分析其实施意义。在基于对“四水四定”多维理解的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界定“四水四定”的概念,从收支平衡、和谐平衡、供需平衡、共生平衡4方面解读其内涵;探讨“四水四定”的科学道理,阐述“四水四定”的5个基本原理,总结“四水四定”的主要理论和理论依据。对“四水四定”概念解读及理论基础的分析,有助于拓展“四水四定”研究思路,为后续“四水四定”应用与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水资源刚性约束 水资源动态调配 人水关系学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内核
18
作者 王炳林 刘志亮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3,共9页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尽管各种精神都有鲜明具体的坐标和内涵,但精神谱系的思想内核是连贯的。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牺牲奉献是崇高品格,艰苦奋斗是优良作风,忠诚热爱...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尽管各种精神都有鲜明具体的坐标和内涵,但精神谱系的思想内核是连贯的。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牺牲奉献是崇高品格,艰苦奋斗是优良作风,忠诚热爱是真挚情感,实事求是是根本原则,开拓创新是政治勇气,独立自主是根本立足点,团结统一是制胜法宝,胸怀天下是宽广境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十大要素,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崇高品格,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精神谱系 思想内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对国家的理念预制与现实考量
19
作者 詹世友 许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5,共12页
康德的国家学说是从纯粹实践理性的法则中推演出来的,所以,他首先要形成一个国家的理念,给出国家的理念所应该包括的基本概念,如源始契约的理念、最高权威、国家公民的法律属性等等,并主张只有共和制的国家才能符合国家的理念,能满足分... 康德的国家学说是从纯粹实践理性的法则中推演出来的,所以,他首先要形成一个国家的理念,给出国家的理念所应该包括的基本概念,如源始契约的理念、最高权威、国家公民的法律属性等等,并主张只有共和制的国家才能符合国家的理念,能满足分配正义的要求,实现公民的法权。康德把国家的理念作为原型。与之相比较,现实中的国家都有各自的缺陷,统治者需要按照这一原型对现实国家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已经进入法权状态的国家中,人民对统治者和执政者都没有抵抗和革命的法权,但要设计一种可以表达异议并力图改善执政方式的制度;如果已经发生了革命,人民对新的统治结构有服从的义务。如果社会没有进入法权状态,或统治者直接违背公民的法权,则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并促使国家进入法权状态和完善的公民政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国家的理念 法权 现实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惠伦理的四重价值探析
20
作者 龚天平 彭杨兰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互惠意指以善意、合作回报善意、合作,即积极互惠;以恶意、惩罚回报恶意、背叛,即消极互惠。互惠是人类行动的基本原则。互惠实质上是一种伦理,即互惠伦理,是人们通过互惠原则来协调相互关系而形成的伦理。作为人类伦理价值规范系统的... 互惠意指以善意、合作回报善意、合作,即积极互惠;以恶意、惩罚回报恶意、背叛,即消极互惠。互惠是人类行动的基本原则。互惠实质上是一种伦理,即互惠伦理,是人们通过互惠原则来协调相互关系而形成的伦理。作为人类伦理价值规范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互惠伦理通过互惠的各种类型而体现出极为重要的价值。就积极互惠而言,在人际互惠上,互惠伦理倡导人我之间善待彼此,即个体应做到回报所得、拒斥恶行、公正补偿,这有助于提升人我福祉;在群己互惠上,互惠伦理提倡群体与个体要相互顾及、相互成就,即群体要顾及、关照个体,个体要积极参与群体并为群体考虑,这有助于协调群己矛盾;在群际互惠上,互惠伦理吁求群际交往互动、融洽相处、共存共赢,即群体与群体交换互利、交往互信、价值互鉴,这有助于促进群际和谐;在天人互惠上,互惠伦理基于自然对人类的付出而要求人类善待自然之天,即人类要尊天、敬天,顺天、乐天,护天、事天,这有助于促进天人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惠伦理 人我福祉 群己矛盾 群际和谐 天人和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