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缸筒内壁高频感应熔覆铜合金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1
作者 李海宁 张周周 +1 位作者 刘佳 何龙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7,共6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的电磁-热耦合技术,建立了液压缸筒内壁高频感应熔覆铜合金的温度场模型,研究了其温度场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际感应熔覆试验对所提数值模型进行了冶金结合处显微组织观察与硬度等性能参数的验证。结果表明,在感应... 采用有限元方法的电磁-热耦合技术,建立了液压缸筒内壁高频感应熔覆铜合金的温度场模型,研究了其温度场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际感应熔覆试验对所提数值模型进行了冶金结合处显微组织观察与硬度等性能参数的验证。结果表明,在感应熔覆铜合金过程中,电流大小、频率和感应加热时间对缸筒内壁高频感应熔覆铜合金温度场的分布有明显影响。在电流为3500 A、频率为200 KHz、加热时间4 s的工况下对缸筒基体热影响最小,熔覆层和基体的冶金结合良好,无过烧与气孔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筒内壁 感应熔覆 温度分布 冶金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承插和栓接组合的预制装配式悬臂挡土墙 被引量:2
2
作者 袁胜强 华锋 +4 位作者 金忠良 赵勇 赵伟华 林景赐 沈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8-354,共7页
为便于预制装配式悬臂挡土墙的推广及应用,在对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承插和栓接组合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悬臂挡土墙,研究了总体构型、结构计算及安装工艺,从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和工程应用三方面进行了论证。提出的基... 为便于预制装配式悬臂挡土墙的推广及应用,在对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承插和栓接组合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悬臂挡土墙,研究了总体构型、结构计算及安装工艺,从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和工程应用三方面进行了论证。提出的基于承插和栓接组合式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悬臂挡土墙满足结构安全要求,便于预制和安装,施工速度快,工艺完善,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插栓接组合 预制装配 悬臂挡土墙 安装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层盾构开舱修复开挖面垂直和水平联合冻结加固技术
3
作者 彭新坤 梁启帆 +2 位作者 朱碧堂 周宇航 吴士流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0-279,共10页
富水砂层地铁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盾构中心回转体出现机械故障,为给开舱检修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提出一种盾构开挖面垂直冻结联合洞内水平冻结的方法,并详细介绍冻结帷幕设计及强度验算、冻结孔及测温孔的布置、冻结施工工艺等;结合现... 富水砂层地铁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盾构中心回转体出现机械故障,为给开舱检修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提出一种盾构开挖面垂直冻结联合洞内水平冻结的方法,并详细介绍冻结帷幕设计及强度验算、冻结孔及测温孔的布置、冻结施工工艺等;结合现场测试,详细讨论温度场、土舱内冻胀力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1)积极冻结期间各垂直测温孔温度下降趋势大致相同,但不同区域冻土温度下降速率有明显差异,冻结管排内冻土受叠加冷却效应,冻土发展速率是管排外的2.8倍;2)盾构散热对周围土体降温有显著影响,需加强保温措施,防止冷量的损失;3)水平冻结管受盾构结构限制,布置数量少且间距大,水平冻结壁的发展速度要小于垂直冻结壁;4)土舱内测点温度与入土深度呈线性关系,入土深度越大的测温点受土舱面板散热影响越小,降温速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和水平联合冻结 富水砂层 冻结壁 盾构开舱 温度场 冻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冷媒非均质人工冻结壁弹塑性应力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彬 梁秀玲 +2 位作者 张子浩 蔡海兵 荣传新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20,共15页
【目的】受制冷媒介温度差异以及被冻地层与冻结管距离差异的影响,多冷媒联合双排管冻结壁的非均匀性较为显著,为了合理评价该类冻结壁的安全性,需开展考虑非均质性的多冷媒人工冻结壁弹塑性应力分析。【方法】选取距离1/4管距处的冻结... 【目的】受制冷媒介温度差异以及被冻地层与冻结管距离差异的影响,多冷媒联合双排管冻结壁的非均匀性较为显著,为了合理评价该类冻结壁的安全性,需开展考虑非均质性的多冷媒人工冻结壁弹塑性应力分析。【方法】选取距离1/4管距处的冻结壁作为特征截面,将该截面上的温度分布曲线等效成三段一次函数形式,并将冻结壁视为随温度成线性变化的非均质材料,分别基于4种冻土屈服准则,推导得出多冷媒联合双排管非均质冻结壁弹塑性应力解析表达式。基于该解析表达式,对多冷媒冻结壁的受力特性进行计算,并将该计算结果与均质冻结壁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和结论】研究发现:(1)在盐水-二氧化碳联合双排管冻结壁中,径向应力随着相对半径r的增加而上升,环向应力在不同冻结区间(Ⅰ、Ⅱ、Ⅲ)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2)基于均质冻结壁计算理论,弹性极限状态的冻结壁的环向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冻结壁内侧,弹塑性状态的冻结壁的环向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弹塑性分界面处,塑性极限状态的冻结壁的环向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冻结壁最外侧;而基于非均质冻结壁计算理论,冻结壁环向应力最大值始终出现在冻结壁分区界线(r=2)处。(3)在考虑非均质特性后,冻结壁的弹性极限承载力降低1.8%,而塑性极限承载力提高8.1%。在弹塑性状态下,对应相同塑性区相对半径,非均质冻结壁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且这种现象随着塑性区相对半径的增大而愈发明显。研究成果对富水地层多冷媒联合冻结帷幕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层冻结法 双排管冻结壁 多冷媒联合冻结帷幕 非均质 屈服准则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受力特性与支护结构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慕青松 王飞 邱智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0-675,共6页
针对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的厚度设计,以受均匀围压的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得出的弹性解析解为基础,对内层钢板采用Mises屈服准则,外层高强度混凝土采用统一强度理论,研究复合井壁的初始屈服临界状态.以内层钢... 针对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的厚度设计,以受均匀围压的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得出的弹性解析解为基础,对内层钢板采用Mises屈服准则,外层高强度混凝土采用统一强度理论,研究复合井壁的初始屈服临界状态.以内层钢板和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均未屈服为条件,提出复合井壁的设计流程.结果表明,当内半径、围压以及材料给定时,存在外半径和分层半径的最佳取值范围,在此范围内选择外半径和对应的分层半径,内层钢板和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均不会达到屈服.与模型试验进行对比,发现试验中内半径、外半径、分层半径和材料给定的复合井壁,当围压等于设计围压时,外半径和分层半径处于最佳取值范围;当围压继续增大时,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先于内层钢板屈服.弹性解与屈服准则相结合,得到复合井壁设计流程为:通过规范及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井壁内半径和围压值,选定复合井壁的材料,采用屈服准则求得外半径和分层半径的最佳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准则 复合井壁 组合厚壁筒 井壁设计 弹性应力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网格剪力墙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及损伤分析
6
作者 张微敬 杨功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3,共11页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网格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对已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适用于网格剪力墙的地震损伤模型;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网格剪力墙试验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关键设计参数,给出损伤模型中...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网格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对已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适用于网格剪力墙的地震损伤模型;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网格剪力墙试验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关键设计参数,给出损伤模型中的组合系数计算公式。研究了剪跨比、轴压比、竖肢宽度和横肢高度等参数对网格墙损伤的影响,得到网格剪力墙主要影响参数与损伤演化的关系。基于所提出的损伤模型,计算了网格剪力墙的损伤指数,根据网格剪力墙构件破坏程度将其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度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失效5个损伤等级,标定了不同损伤等级的损伤指数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剪力墙 地震损伤模型 损伤指数 组合系数 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区框-筒结构组合减隔震抗震性能研究
7
作者 郭远翔 刘璐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52,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数量与日俱增,减震、隔震技术逐渐在高层结构中应用,并且提出了减震、隔震装置联合使用的新型组合减隔震技术。本文为研究高层组合减隔震结构中阻尼器布置位置对隔震效果的影响,针对高烈度区某框架-核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数量与日俱增,减震、隔震技术逐渐在高层结构中应用,并且提出了减震、隔震装置联合使用的新型组合减隔震技术。本文为研究高层组合减隔震结构中阻尼器布置位置对隔震效果的影响,针对高烈度区某框架-核心筒结构采取传统抗震、隔震、隔震-隔震层减震和隔震-非隔震层减震4种抗震方案,并选取7条地震波,通过Perform-3D软件对其分别进行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结构宏观指标发现:相比隔震结构,组合减隔震结构能有效降低地震响应;黏滞阻尼器设置在非隔震层的组合减隔震结构抗震效果最佳,提高了结构安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减隔震 框架-核心筒结构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蔷薇 李明 +3 位作者 王利春 胡娟秀 宋卫堂 魏晓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3-193,共11页
增设多蓄热介质联合主动蓄放热系统是解决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重保温、轻蓄热”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对于“土壤-空气-水”多介质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和加温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该研究以配备“空气源地中热交换-水源后墙... 增设多蓄热介质联合主动蓄放热系统是解决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重保温、轻蓄热”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对于“土壤-空气-水”多介质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和加温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该研究以配备“空气源地中热交换-水源后墙循环换热”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跟踪测试和能量转移测算,对联合储热系统各自和组合的蓄放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有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室内夜间最低空气温度维持在10℃以上,室内外最大温差达26.5℃。0~50 cm的土壤层是该温室主要蓄热介质,晴天土壤层蓄热量最高占总蓄热量的63.5%。地中热交换系统最高占土壤蓄热量的54.4%。水循环系统蓄热量可达424.04 MJ,最高占总蓄热量的45.1%,通过循环蓄热可将储水池内8 m3水的温度提高到35℃。连阴天时,通过引入蓄放热比指标,对联合储热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发现水循环系统具有蓄放热速度快的特点,蓄放热比绝对值最高可达1.62,是当天土壤蓄放热的1.8倍。但从总量上看,土壤仍是连阴天主要放热来源,在北京地区联合蓄放热系统能够维持3个连阴天的热量需求。水循环系统平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为9.16,地中热交换系统平均COP为6.82,联合蓄放热系统综合COP为8.85,对比热泵,其节能率达60.26%。研究结果为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墙体 传热 联合储热 蓄放热特性 水循环 地中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锰-铅复合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细胞壁多糖组分中锰和铅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韦丹蒙 黄秋婵 +3 位作者 兰娟 梁海红 黄自如 朱思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9-1815,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SiO_(2)对锰-铅(Mn-Pb)复合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细胞壁多糖组分中Mn和Pb含量的影响,为利用农艺措施治理矿区农田重金属复合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模拟矿区重金属污染前提下,先用水培法将水稻种子培养至5叶1心...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SiO_(2)对锰-铅(Mn-Pb)复合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细胞壁多糖组分中Mn和Pb含量的影响,为利用农艺措施治理矿区农田重金属复合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模拟矿区重金属污染前提下,先用水培法将水稻种子培养至5叶1心期,然后用2 mmol/L Mn^(2+)+2 mmol/L Pb2+溶液复合胁迫水稻幼苗。设6个不同的SiO_(2)处理浓度:0(对照,CK)、70、90、110、130和150 mg/L。处理后提取水稻幼苗叶片细胞壁多糖组分,测定和分析其中Mn和Pb含量。【结果】施加SiO_(2)增加细胞壁多糖组分(果胶质、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中Mn和Pb含量。与CK相比,当SiO_(2)浓度为70~110 mg/L时,细胞壁果胶质中Mn和Pb含量较高;SiO_(2)处理下果胶质中Pb含量大于Mn含量,当SiO_(2)浓度小于90 mg/L时,水稻幼苗叶片细胞壁中Pb含量小于Mn含量。SiO_(2)浓度为110 mg/L时,在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中Mn和Pb含量均较高;水稻幼苗叶片细胞壁半纤维素中Pb含量大于Mn含量,SiO_(2)浓度小于90 mg/L时,纤维素中Pb含量为负值。未施加SiO_(2)时,Mn和Pb的主要结合位点分别为纤维素和果胶质,施加SiO_(2)使Pb的主要结合位点转移为半纤维素。【结论】SiO_(2)能增加重金属Mn和Pb在细胞壁多糖组分中的含量。Mn-Pb复合胁迫下,SiO_(2)浓度为110 mg/L时,Mn和Pb的含量在细胞壁、果胶质、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中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铅复合胁迫 水稻 细胞壁多糖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守峰 吴学伟 +2 位作者 阳晏 沈峰 胡龙泳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十淅高速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为主跨760 m的双塔双索面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主墩采用群桩基础、八边形承台;桥塔采用H形混凝土结构;地锚式桥台采用箱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梁采用混合梁,边跨为双边主肋预应力混凝土梁,主跨为钢-UHPC组... 十淅高速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为主跨760 m的双塔双索面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主墩采用群桩基础、八边形承台;桥塔采用H形混凝土结构;地锚式桥台采用箱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梁采用混合梁,边跨为双边主肋预应力混凝土梁,主跨为钢-UHPC组合梁,主跨跨中设置中央无轴力连接装置+伸缩缝构造。针对该桥结构特点及水文条件,主墩桩基础和承台采用衡重式挡墙+单壁钢围堰方案,变水中施工为陆地施工,节约了工期和投资;塔柱采用液压爬模分节施工,中塔柱内倾塔肢间设2道水平横撑,保证了施工期塔柱受力和线形;地锚式桥台采用分块、分层并设后浇带的方案,有效改善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边跨混凝土梁采用搭设钢管支架分段现浇施工;主跨钢主梁采取工厂化块件制造,库区陆地总拼并浇筑UHPC形成组合梁,再水运至桥位,采用桥面吊机悬臂吊装,现场施工湿接缝,解决了汉江上游航运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创新提出并应用了钢-UHPC组合梁安装五步施工法,提高了主梁安装质量;中央无轴力连接装置采用逐缝合龙法高精度合龙方案,有效保证了结构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 钢-UHPC组合梁 衡重式挡墙+单壁钢围堰 地锚式桥台 中央无轴力连接装置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防屈曲钢板墙复合减震构件简化计算模型及应用
11
作者 胡大柱 占昆旺 +2 位作者 吴志平 赵娟 徐春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3,共12页
为解决防屈曲钢板墙屈服位移大,在小变形阶段仅提供刚度和承载力而无法消能的缺点,将墙式摩擦阻尼器与防屈曲钢板墙在厚度方向进行并联布置,构成新型摩擦-防屈曲钢板墙复合减震构件。小变形阶段,复合构件中的摩擦阻尼器滑动消能,随着变... 为解决防屈曲钢板墙屈服位移大,在小变形阶段仅提供刚度和承载力而无法消能的缺点,将墙式摩擦阻尼器与防屈曲钢板墙在厚度方向进行并联布置,构成新型摩擦-防屈曲钢板墙复合减震构件。小变形阶段,复合构件中的摩擦阻尼器滑动消能,随着变形增大,防屈曲钢板墙进入屈服状态,摩擦阻尼器和防屈曲钢板墙共同消能。基于防屈曲钢板墙、摩擦阻尼器以及摩擦-防屈曲钢板墙复合构件的试验结果以及复合构件构造特点,建立了弹簧束简化计算模型,用于模拟摩擦-防屈曲钢板墙复合减震构件的力学性能。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替代实体有限元分析,且可在结构整体分析中直接应用。基于简化模型,通过参数分析的方法,以最优附加阻尼比为控制指标,探讨了复合构件中摩擦阻尼器滑动摩擦力与防屈曲钢板墙屈服承载力的合理比值(滑屈比)、构件高宽比建议值。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高宽比建议小于1.5,而滑屈比合理比值范围为0.07~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防屈曲钢板墙复合减震构件 摩擦阻尼器 防屈曲钢板墙 弹簧模型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挡墙的基坑围护非线性的空间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陆瑞明 赵锡宏 +1 位作者 马忠政 刘朝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0-87,共8页
组合式挡墙的基坑围护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型式挡土墙的优点 ,使基坑围护既安全又经济。本文提出组合式挡墙的基坑围护非线性的空间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工程实例的计算和分析表明 ,采用这种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而计算时... 组合式挡墙的基坑围护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型式挡土墙的优点 ,使基坑围护既安全又经济。本文提出组合式挡墙的基坑围护非线性的空间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工程实例的计算和分析表明 ,采用这种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而计算时间又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挡墙 围护结构 空间计算 非线性 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冬季供暖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纯 姜曙光 +3 位作者 程博 马云鹤 段琪 黄玉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8-683,共6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被动式太阳能空气供暖的地下室蓄热系统,并对西北严寒地区采用该系统的农村住宅进行供暖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的房间... 提出一种适用于被动式太阳能空气供暖的地下室蓄热系统,并对西北严寒地区采用该系统的农村住宅进行供暖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的房间内平均空气温度比对比房的室内空气平均温度高7.5℃,最高温差达13.6℃,最低温差为2.5℃。通过对太阳房供暖节能率的分析计算得出其节能率为62.3%,验证在该地区建立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建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 冬季 供暖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壁式加筋复合挡墙变形规律和受力机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健 李翠娜 +1 位作者 黄金 张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9-535,共7页
采用离心机模型试验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上海某高填土工程中扶壁式挡墙与包裹式土工格栅组合的复合挡墙变形规律和受力机理.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挡墙的水平位移较小,能较好地控制高填土水平位移.在离心机模型试... 采用离心机模型试验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上海某高填土工程中扶壁式挡墙与包裹式土工格栅组合的复合挡墙变形规律和受力机理.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挡墙的水平位移较小,能较好地控制高填土水平位移.在离心机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FLAC3D计算了复合挡墙的水平土压力,并与同尺寸和参数条件下的纯加筋挡墙、纯扶壁式挡墙的水平位移和水平土压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挡墙中扶壁式挡墙能有效地控制水平位移,包裹式土工格栅分担大部分水平土压力.该研究为高填土复合挡墙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壁式挡墙 包裹式土工格栅 复合挡墙 离心机模型试验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墙)—撑—锚”联合支护技术的工程应用与变形协调探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冯申铎 姜晓光 +2 位作者 杨志银 张俊 卓志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56-460,共5页
"桩(墙)–撑–锚"联合支护是在"桩(墙)–撑"和"桩(墙)–锚"两种支护技术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研发的一种具有综合优越性的新型联合支护形式。它既可有效地控制基坑周边变形,又为土方和地下结构施工创造了... "桩(墙)–撑–锚"联合支护是在"桩(墙)–撑"和"桩(墙)–锚"两种支护技术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研发的一种具有综合优越性的新型联合支护形式。它既可有效地控制基坑周边变形,又为土方和地下结构施工创造了方便条件。这种新型支护在3个深基坑工程(H=11~20.9 m)中应用效果良好。论文还对"桩(墙)–撑–锚"联合支护形式的变形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技术关键是加大锚杆的刚度和变形控制能力。在分析比较这种新型支护与"桩(墙)–撑"支护在基坑施工和使用三阶段变形特点后,认为在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基坑深层总变形量达到两者相当的水平是可能的,并就提高基坑深层变形控制能力提出了5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墙)–撑–锚联合支护 变形协调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 kV直流U型结构穿墙套管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及间隙距离选择 被引量:14
16
作者 罗晓庆 胡伟 +3 位作者 徐涛 许佐明 谢雄杰 霍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6-952,共7页
±1 100 k V直流U型结构穿墙套管具有机械性能好、便于安装等优点,但U型结构穿墙套管端部均压环对墙体距离与对地距离相近,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两类间隙的综合绝缘问题。因此,为保证±1 100 k V U型穿墙套管运行中的外绝缘安全,... ±1 100 k V直流U型结构穿墙套管具有机械性能好、便于安装等优点,但U型结构穿墙套管端部均压环对墙体距离与对地距离相近,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两类间隙的综合绝缘问题。因此,为保证±1 100 k V U型穿墙套管运行中的外绝缘安全,并系统掌握其电气间隙放电特性,采用均压环和钢架试品模拟±1 100 k V直流U型结构穿墙套管端部均压环对墙和对地电气绝缘间隙,开展了环对墙不同间隙距离、不同对地高度以及典型配置综合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研究,获得了模拟±1 100 k V U型穿墙套管电气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参数,并结合系统操作过电压水平提出了±1 100 k V直流U型结构穿墙套管最小安全间隙推荐值,在海拔0、500、1 000 m的条件下,最小安全间隙配置取为12.1 m/12.4 m、12.6 m/12.9 m和12.8 m/13.1 m(均压环对阀厅墙体/对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0 k V 直流穿墙套管 综合空气间隙 操作冲击 放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载下桩+地下墙水平承载组合基础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焕卫 孙川 +3 位作者 王建强 李瑜 刘聪 张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03-210,共8页
桩–地下墙组合基础是一种新型的水平承载基础,具有水平承载力高、造价低的优点。通过进行新型组合基础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堆载作用下该组合基础内力及变形的规律,同时进行常规桩–承台基础的室内模型的比对试验,得到新型组合基础的变... 桩–地下墙组合基础是一种新型的水平承载基础,具有水平承载力高、造价低的优点。通过进行新型组合基础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堆载作用下该组合基础内力及变形的规律,同时进行常规桩–承台基础的室内模型的比对试验,得到新型组合基础的变形控制机制,为进一步推广这种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组合基础相对于桩承台基础具有较高的水平承载力;(2)组合基础主要由前墙受力,且组合基础桩身下部受力较小;(3)组合基础与桩承台基础的变形性状不同,前者由于受较大负摩阻力作用,基础向堆载侧倾斜且呈整体下沉趋势,后者向远离堆载侧位移;(4)上部荷载对组合基础水平承载力影响较小但增加基础的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组合基础 地下墙 堆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锚挡墙联合支护残积土边坡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孟庆山 孔令伟 +2 位作者 陈能远 范建海 郭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379-3384,3396,共7页
利用土工离心机分别对钢轨桩、锚杆联合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土质边坡的效果进行模型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钢轨桩和锚杆在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土质边坡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强降雨诱发重力式挡土墙支护下的残积土边坡产生滑动变形,对边坡稳... 利用土工离心机分别对钢轨桩、锚杆联合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土质边坡的效果进行模型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钢轨桩和锚杆在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土质边坡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强降雨诱发重力式挡土墙支护下的残积土边坡产生滑动变形,对边坡稳定构成威胁;挡土墙下打入钢轨桩联合支护土质边坡会大大降低因降雨产生的墙体偏移,但墙顶上部坡体的局部浅层滑动仍不可避免;植入墙顶上部坡体内并锚固于墙身的锚杆对边坡局部浅层滑动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在不增加挡墙自重前提下,钢轨桩下延作用以及锚杆锚固作用提升了挡土墙的抗倾覆能力和边坡浅层抗滑塌能力,从坡体内部和浅层同时改善了重力式挡土墙的支护效果;钢轨桩和锚杆的使用均布了挡土墙背部土压力,有效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锚挡墙 土质边坡 离心模型试验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巷旁支护适应性原理与支护方法 被引量:101
19
作者 谭云亮 于凤海 +1 位作者 宁建国 赵同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6-382,共7页
沿空留巷作为无煤柱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在薄及中厚煤层等条件下已经试验成功,但对于厚层坚硬顶板来压剧烈状况,沿空留巷效果差。本文在分析坚硬顶板岩梁剧烈运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沿空巷旁支护适应性原理,包括载荷适应性和变形适应... 沿空留巷作为无煤柱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在薄及中厚煤层等条件下已经试验成功,但对于厚层坚硬顶板来压剧烈状况,沿空留巷效果差。本文在分析坚硬顶板岩梁剧烈运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沿空巷旁支护适应性原理,包括载荷适应性和变形适应性两方面;构建了"柔-强"组合巷旁支护力学结构模型,即采用柔性材料缓冲坚硬顶板先期剧烈沉降、高强材料承担顶板后期作用,发明了定量确定巷旁"柔-强"巷旁支护体分层厚度的方法;初步探讨了采空区矸石压缩与巷旁支护的流变协同力学特征,推导了采空区矸石压实稳定时间计算公式,分析了巷旁支护强层材料流变性能要求。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该方法实现了坚硬顶板条件下的沿空留巷,推动了无煤柱绿色开采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沿空留巷 巷旁支护 适应性原理 “柔-强”组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防渗中墙幕结合关键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立彬 燕乔 +1 位作者 毕明亮 许小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6,共4页
分析墙幕结合技术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墙幕结合的布置形式和墙幕参数的确定方法;分析墙内预埋管技术的难点,提出了预埋管定位技术方案;分析了墙幕搭接的合理长度问题;详细叙述墙下钻孔和灌浆技术,分析了墙下灌浆容易铸管的原因... 分析墙幕结合技术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墙幕结合的布置形式和墙幕参数的确定方法;分析墙内预埋管技术的难点,提出了预埋管定位技术方案;分析了墙幕搭接的合理长度问题;详细叙述墙下钻孔和灌浆技术,分析了墙下灌浆容易铸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墙幕结合技术 墙内预埋管 墙下帷幕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