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轴压荷载作用下双面叠合混凝土剪力墙受力性能研究
1
作者 郑张玉 程健飞 +3 位作者 田水 陈俊达 谭园 闫飞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3,共11页
为研究双面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的轴心受压性能,对3个双面叠合混凝土剪力墙试件以及1个现浇对比试件进行轴压试验。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精细化数值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并基于已有的轴心受压承载力理... 为研究双面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的轴心受压性能,对3个双面叠合混凝土剪力墙试件以及1个现浇对比试件进行轴压试验。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精细化数值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并基于已有的轴心受压承载力理论公式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轴压荷载作用下,现浇和叠合混凝土剪力墙试件均发生脆性破坏;对于叠合剪力墙试件,叠合面开裂显著影响了预制板和芯层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能;相较于焊接连接,桁架筋与网片筋采用绑扎连接时试件的极限荷载更大;桁架筋采用交错摆放形式后,试件的极限荷载有较大提升;叠合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高厚比的增加而下降;桁架筋离墙侧面越远,叠合剪力墙的整体性越差,叠合面更容易开裂;由于叠合试件的整体性较差,导致理论结果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叠合混凝土剪力墙 轴压性能 试验研究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雷击感应过电压计算及闪络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化 林福昌 詹花茂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104,共4页
用РАЭЕВИГ模型分别计算了雷击线路附近时感应过电压的静电和电磁分量在线路上的分布。计算表明电磁分量幅值随主放电速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感应过电压计算中不可忽略。同时提出了绝缘子闪络后线路电压计算的叠加模型,并据此用贝杰... 用РАЭЕВИГ模型分别计算了雷击线路附近时感应过电压的静电和电磁分量在线路上的分布。计算表明电磁分量幅值随主放电速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感应过电压计算中不可忽略。同时提出了绝缘子闪络后线路电压计算的叠加模型,并据此用贝杰龙法计算了闪络前后各相线路各点的对地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感应过电压 静电分量 电磁分量 主放电速度 叠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石人嶂-梅子窝钨矿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韦龙明 汪劲草 +7 位作者 朱文凤 林锦富 金凌志 冯日照 周莉莉 何勇华 张少琴 邓红卫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观察,深入细致地对比研究发现,钨矿脉的"五层楼"模式在纵剖面上具正扇形结构,横剖面上具树形分叉结构,平面上沿构造带呈定向脉组(群)分布。矿区深部存在有两期隐伏花岗岩侵入活动,分别形成了...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观察,深入细致地对比研究发现,钨矿脉的"五层楼"模式在纵剖面上具正扇形结构,横剖面上具树形分叉结构,平面上沿构造带呈定向脉组(群)分布。矿区深部存在有两期隐伏花岗岩侵入活动,分别形成了两期石英脉型钨矿化,它们在空间上互相叠置,纵向上"五层楼"相互错位,构成"五层楼"叠加,这对矿区深部找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伴生组分查定发现,Ag含量>10-6的样品占57%,最高达2 584.7×10-6,普遍达到综合利用要求,可以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为缓解矿山资源危机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石英脉 “五层楼”叠加 银矿化 伴生组分 石人嶂 梅子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叠合波条件下多孔介质单相平面径向渗流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蒲春生 王蓓 +3 位作者 肖曾利 王成俊 王青 陈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1,共5页
近年来,波场强化采油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波在周期性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使油相和水相发生周期性运动,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减小,而且运动产生的压力梯度会破坏流体通过狭窄孔喉时存在的阻力膜,使油水的相... 近年来,波场强化采油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波在周期性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使油相和水相发生周期性运动,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减小,而且运动产生的压力梯度会破坏流体通过狭窄孔喉时存在的阻力膜,使油水的相对渗透率提高,流速加快,从而有效地提高开采效果。本文初步建立了二元叠合波在多孔介质中平面径向流渗流时的地层参数和振动作业参数之间相互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借助数学模拟方法考察了各项参数与振动作业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振动作业前后地层渗流规律的压力分布曲线。理论与实验结果从不同角度较好地反映了叠合波场强化采油的主要机理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采油技术 叠合波 渗流方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姿态变化的航空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偏置实时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光 渠晓东 +2 位作者 陈洁 黄玲 方广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917-3926,共10页
磁偶极子的航空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在飞行测量的过程中由于仪器偏置的存在,且仪器偏置会随着外部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收发线圈晃动的影响而呈现非线性变化,使得观测数据出现误差,因此需要对仪器偏置进行校正.而传统的在测线飞行前后... 磁偶极子的航空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在飞行测量的过程中由于仪器偏置的存在,且仪器偏置会随着外部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收发线圈晃动的影响而呈现非线性变化,使得观测数据出现误差,因此需要对仪器偏置进行校正.而传统的在测线飞行前后将仪器抬至高空的"零场值"标定方法具有成本高、受测区环境影响大以及采用线性插值获取测线飞行过程中仪器偏置的精度低等缺点.本文根据仪器偏置与仪器姿态角变化无关的特性,通过测得仪器的姿态角信息,在满足重叠偶极子模型的条件下,实现对仪器偏置的高精度实时校正.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30m常规飞行高度下,该方法实时测得的仪器偏置精度接近于110m高空测得的精度;校正后仪器偏置的绝对误差与理论二次场的比值即相对误差小于5%,满足反演大地电导率的精度要求.该方法不仅减少了飞行的工作量,降低了飞行成本和飞行难度,而且可更加精确地获得测线飞行过程中仪器偏置的非线性变化值,提高航测数据的观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频率域电磁法 实时 偏置 姿态角 重叠偶极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受剪性能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建水 韩菊红 王筱敏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98-100,共3页
进行了 13块集中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叠合矩形板二次受力的试验 ,对其受力性能作了系统的分析 ,提出了叠合面等剪应力线模型 .试验结果表明 :叠合板的受冲切承载力不低于条件相同的整浇板 ;叠合板中的两期混凝土强度较低的一种混凝土强... 进行了 13块集中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叠合矩形板二次受力的试验 ,对其受力性能作了系统的分析 ,提出了叠合面等剪应力线模型 .试验结果表明 :叠合板的受冲切承载力不低于条件相同的整浇板 ;叠合板中的两期混凝土强度较低的一种混凝土强度对受冲切承载力具有控制性 .建议叠合板的叠合面可采用自然粗糙面 ,且叠合板抗剪设计中 ,除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受剪性能 剪应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网叠压供水系统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洪凤 陈浈斐 +1 位作者 柴秀强 陈炜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6-411,共6页
为改善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的供水质量,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根据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的简化数学模型设计自抗扰控制器,利用Simulink建立整个系统和控制器的仿真模型.控制器以水泵的扬程作为输入,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出系统状态... 为改善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的供水质量,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根据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的简化数学模型设计自抗扰控制器,利用Simulink建立整个系统和控制器的仿真模型.控制器以水泵的扬程作为输入,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出系统状态变量以及外界扰动,通过配置非线性结构,并由前馈环节进行扰动补偿,最终得到控制变量.将自抗扰控制器从动态性能、适应性和抗干扰性3个方面与常规PID控制器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不仅可以提高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的动态性能,而且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网叠压供水系统 数学模型 自抗扰控制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笔法模型的国画一笔多色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学雄 李牧 +1 位作者 章文 王脘卿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102,共5页
为了完善"一笔多色"国画技法效果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基于笔法的多色效果仿真。通过建立笔锋模型,改变子笔道的粗细(中锋)或将多个子笔道偏移一定位置(侧锋)进行叠加,避免了逐点计算笔道中的颜色的复杂过程,提高了运算速度。... 为了完善"一笔多色"国画技法效果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基于笔法的多色效果仿真。通过建立笔锋模型,改变子笔道的粗细(中锋)或将多个子笔道偏移一定位置(侧锋)进行叠加,避免了逐点计算笔道中的颜色的复杂过程,提高了运算速度。中锋、侧锋是根据笔杆与纸面的夹角进行判断的,计算机智能笔法就是通过中锋和侧锋的转换来实现的,从而产生两种不同笔法的一笔多色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艺术 国画模拟 一笔多色 笔道叠加 笔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基本结构样式 被引量:46
9
作者 林茂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7,共7页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一。在形成机制上与扬子地台、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是我国陆内造山带的典型推覆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带 结构样式 叠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频率域电磁法中姿态旋转不变量的姿态校正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光 渠晓东 +1 位作者 黄玲 方广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2-593,共12页
基于磁偶极子的航空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在飞行探测的过程中,由于吊舱姿态角的变化,使得收发线圈与大地之间的耦合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姿态误差。根据误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姿态误差分为方向误差与位置误差两种。为了消除姿态误差的影响,基... 基于磁偶极子的航空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在飞行探测的过程中,由于吊舱姿态角的变化,使得收发线圈与大地之间的耦合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姿态误差。根据误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姿态误差分为方向误差与位置误差两种。为了消除姿态误差的影响,基于层状大地模型,首先推导得到三轴发射、三轴接收线圈架构下的电磁张量姿态旋转不变量,再基于重叠偶极子模型,推导得到吊舱翻滚角及俯仰角的余弦值,进而实现不变量位置误差的校正。与传统的姿态校正算法相比,不变量的姿态误差校正算法无需测量吊舱的姿态角信息。由仿真结果可知,不变量的姿态校正算法可以实现传统姿态校正算法在3种常用线圈架构中的校正效果;在常见的H型与K型三层大地模型下,校正后不变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从而验证了不变量姿态校正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频率域电磁法 姿态误差 电磁张量 姿态旋转不变量 重叠偶极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动力学特征及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巧生 吴冲龙 王华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3-58,共6页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形成演化的起点,其地层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目标层。通过对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动力学特征的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构造应力(叠加)场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模拟,其结果显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应力条件...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形成演化的起点,其地层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目标层。通过对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动力学特征的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构造应力(叠加)场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模拟,其结果显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应力条件以NW—SE方向的挤压占主导。构造动力是油气运聚的驱动力,驱使油气运移的动力来自构造应力场,通过模拟认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应力场形成的圈闭为模拟计算的最大应力值2.0~4.0MPa之间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油气运聚 晚三叠世 动力学特征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弯叠加褶皱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作基 余定成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26-32,T001,共8页
在野外对纵弯叠加褶皱观察的基础上,利用软材料模拟了纵弯叠加褶皱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它的成因、形成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了模型实验的地质意义。
关键词 模拟实验 叠加褶皱 变形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辐射瞬态电磁脉冲能量合成特性研究
13
作者 崔海娟 杨宏春 +1 位作者 阮成礼 吴明和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5-830,共6页
根据单元天线辐射瞬态电磁脉冲轴线能量传输特性的解析解,提出了阵列辐射瞬态电磁脉冲的点源近似模型,给出阵列辐射瞬态电磁脉冲高效合成特性的物理实质。并采用阵列瞬态电磁脉冲产生系统,对高效合成特性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和采用... 根据单元天线辐射瞬态电磁脉冲轴线能量传输特性的解析解,提出了阵列辐射瞬态电磁脉冲的点源近似模型,给出阵列辐射瞬态电磁脉冲高效合成特性的物理实质。并采用阵列瞬态电磁脉冲产生系统,对高效合成特性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和采用点源近似模型计算结果都很好地证明了阵列瞬态电磁脉冲的高效合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电磁脉冲 天线阵列 点源近似模型 能量合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叠加趋势-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小青 蒋璐璐 +1 位作者 谈黎虹 何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9-314,共6页
为提高利用季节性叠加趋势模型预测有较大波动性数据序列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季节性叠加趋势—马尔柯夫组合预测新方法,并用于油菜平均产量的预测.采用浙江省诸暨市1949年到1996年的油菜平均每公顷产量数据建立一个季节性叠加趋势—马... 为提高利用季节性叠加趋势模型预测有较大波动性数据序列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季节性叠加趋势—马尔柯夫组合预测新方法,并用于油菜平均产量的预测.采用浙江省诸暨市1949年到1996年的油菜平均每公顷产量数据建立一个季节性叠加趋势—马尔柯夫组合预测模型,对1997年到2003年的油菜平均每公顷产量进行预测,预测精度分别为:97·9%、97·9%、97·9%、97·9%、98·8%、97·7%和98·4%,远远高于季节性叠加趋势模型的预测精度:76·1%、68·9%、70·9%、97·9%、82·5%、76·9%和82·2%.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精度高的特点.说明利用季节性叠加趋势—马尔柯夫组合预测模型可以大大提高具有周期趋势性和较大波动性数据序列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叠加趋势 马尔柯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抗火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为健 毛小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3-728,共6页
为考察预制柱-叠合梁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的抗火性能,利用ABAQUS建立节点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简化弹簧模型对套筒灌浆连接件进行了模拟,模型得到了抗火试验结果的验证。利用上述模型,分析了梁荷载比、柱荷载比、梁柱线刚度比、轴向约束刚... 为考察预制柱-叠合梁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的抗火性能,利用ABAQUS建立节点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简化弹簧模型对套筒灌浆连接件进行了模拟,模型得到了抗火试验结果的验证。利用上述模型,分析了梁荷载比、柱荷载比、梁柱线刚度比、轴向约束刚度比的影响。研究表明:梁荷载比、柱荷载比和轴向约束刚度比对节点的抗火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荷载比的增大,节点的耐火极限呈下降趋势;轴向约束刚度比减少了柱端位移,对节点抗火性能存在有利影响;接近耐火极限时,节点转角增长明显加快,并在较短时间内失去了承载能力,破坏具有一定的突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柱 叠合梁 装配整体式节点 灌浆套筒 弹簧模型 抗火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观测的黄河水下三角洲悬浮物浓度叠加锯齿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超祁 单红仙 +4 位作者 刘晓磊 盛连成 邢聪聪 王振豪 贾永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5-201,共7页
利用海底原位三脚架搭载水动力观测仪器,在黄河水下三角洲进行了为期134天的原位观测,获取了该海域波浪、潮汐、海流、海水温度、浊度等相关数据。并利用观测点海域的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测试,发现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粉砂为主,悬浮物浓... 利用海底原位三脚架搭载水动力观测仪器,在黄河水下三角洲进行了为期134天的原位观测,获取了该海域波浪、潮汐、海流、海水温度、浊度等相关数据。并利用观测点海域的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测试,发现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粉砂为主,悬浮物浓度与海水浊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底层(距离海床约50cm处)悬浮物浓度在2~4g/L范围内变化。切应力计算结果与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强浪过程中波浪对泥沙起动起控制作用,进而显著提高悬浮物浓度;其余时间段,海流控制泥沙起动,悬浮物浓度随流速动态波动。该海域悬浮物浓度表现为叠加锯齿模型。因波浪作用而形成大锯齿,因海流作用而形成小锯齿。切应力计算结果可以较好地解释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浓度 叠加锯齿模型 波浪海流 海底原位三脚架 黄河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