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4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903个县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合光 齐心 陈珏颖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全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03个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数... 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全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03个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金融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政府规模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本水平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在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中起到正向的中介作用,劳动力流动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通过用城乡收入差距单一指标替换城乡融合综合指标、将外商投资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两个变量加入控制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同省份其他县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并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内生性检验,证明所得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基于以上结论,应从加强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分配城乡收益等方面发挥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同时,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着力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进而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数字经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数字化技术削弱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加强对城乡居民的数字技能培训,发挥劳动力流动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过程中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维祥 石柔刚 周建平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4,共11页
数字经济正在逐步成为重塑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缩减效应... 数字经济正在逐步成为重塑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缩减效应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异质性检验表明,较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条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对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积极影响。由此,研究提出固本强基、因势利导、融合创新、辐射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收入差距 城镇化建设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垄断何以规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阳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9,共14页
在数字经济引领下,数据为数字企业等经济活动相关各方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但也容易异化为相应的反竞争壁垒。由此需要剖析数据引致垄断的缘由,在不同要素间加以权衡,并透视其危害,以揭示规制必要性。尤其不能忽视数据垄断规制现存的... 在数字经济引领下,数据为数字企业等经济活动相关各方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但也容易异化为相应的反竞争壁垒。由此需要剖析数据引致垄断的缘由,在不同要素间加以权衡,并透视其危害,以揭示规制必要性。尤其不能忽视数据垄断规制现存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规制原则与目标,规制手段与分析范式等理念方面的问题,以及数据分布、权属与类型化,相关数字平台事前—事中或结构性规制,数据开放或共享,相关要件认定等制度方面的问题,须逐一展开探讨。进而需要引入动态系统论等新方法,循此进路,相应的理念转捩与制度革新势在必行,以寻觅到针对上述问题更有效的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治理 数据垄断 数据垄断规制 结构性规制 反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数技术融合与企业韧性——兼论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磊 王慧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8,共11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环境中提升企业韧性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究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实数技术融合能显著提升企业韧性。主要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环境中提升企业韧性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究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实数技术融合能显著提升企业韧性。主要通过提升劳动力技能和薪资水平,打破行业壁垒和降低顾客集中度,从而提升企业韧性;(2)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促进作用;(3)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非两职合一、融资约束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为推进实数技术融合,提升企业韧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融合 企业韧性 劳动力结构升级 行业集中度 实体经济 环境不确定性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樊建强 谢靖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当前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布局日趋完善,探究如何发挥其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有力支持,进而助力绿色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6—2019年中原城市群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其绿色经济效率,从产业结构优化的... 当前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布局日趋完善,探究如何发挥其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有力支持,进而助力绿色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6—2019年中原城市群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其绿色经济效率,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实证分析了高速公路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中介与门槛变量,进一步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对于高速公路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高速公路与绿色经济效率间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在高速公路和绿色经济效率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随着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升,高速公路对绿色经济效率由抑制作用转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效率 高速公路 产业结构优化 超效率SBM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群体收入差距
6
作者 冯科 刘丹 何理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缩小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对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关系着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数字经济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探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关注“长尾市场”、实现“减尾效应”,提高低... 缩小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对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关系着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数字经济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探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关注“长尾市场”、实现“减尾效应”,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通过增加高端就业机会、提升创业成功概率、扩展社会关系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中等收入群体向上流动;通过增加原技能群体就业机会、增强劳动者培训、提升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激发低技能者创业潜能,缩小不同技能群体间收入差距;通过优化女性群体时间安排、提升女性群体就业能力、规避女性群体体力劣势,缩小性别群体间收入差距;通过强化市场机制作用、降低社会资本垄断、缩小人力资本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缩小代际收入流动性引致的收入差距。为了缩小群体间收入差距,各级政府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普惠性建设、增加普惠性培训、提升弱势群体的数字能力、构建数字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群体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结构 性别收入差距 代际收入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区域品牌: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
7
作者 熊曦 宁泷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1,共8页
依据2013—2022年中国83个农产品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通过质量追溯、市场扩展与文化赋能直接提升品牌价值,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科技创新形成... 依据2013—2022年中国83个农产品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通过质量追溯、市场扩展与文化赋能直接提升品牌价值,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科技创新形成双重传导路径,正向效应突出且稳定性强。鉴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建设差异化布局,以推动产业链数字化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产融合),并完善人才培育与数据共享机制,从而为农产品区域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产品区域品牌 产业结构优化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否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基于中国267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孙开 王中雅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71,共15页
数字经济赋能财政有助于调节地方财政压力的适度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2015—2022年中国267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 数字经济赋能财政有助于调节地方财政压力的适度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2015—2022年中国267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缓解作用在中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财政支出效率、增加财政收入和优化政府间权责安排结构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能够缓解本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而且对相邻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财政压力 财政支出效率 财政收入 政府间权责安排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概念、特征及研究价值
9
作者 覃成林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共8页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它是多个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通过空间组合、功能互动形成一体互利共生关系而衍生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空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开展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它是多个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通过空间组合、功能互动形成一体互利共生关系而衍生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空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开展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有望建立原创性的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理论,丰富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理论体系,为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 增长极 空间经济网络 区域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创新赋能低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10
作者 吕宛青 余正勇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96,共8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创新与低空经济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研究深入探讨了金融科技创新赋能低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通过技术赋能、要素重构和场景融合,全面推动... 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创新与低空经济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研究深入探讨了金融科技创新赋能低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通过技术赋能、要素重构和场景融合,全面推动低空经济的转型升级。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低空空域治理的信任机制,人工智能优化了低空飞行器的智能决策系统,数字孪生技术提升了低空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同时,金融科技通过数据要素驱动、算法算力构建和数字资本激活,重塑了低空经济的生产要素体系。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瓶颈、制度滞后、市场短板和要素风险等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构建“三维协同”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五位一体”政策支持体系、培育“双循环”产业生态体系和强化“四力合一”要素保障机制等实践路径,旨在有效破解金融科技赋能低空经济的难题,推动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金融科技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创新 低空经济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数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贾品荣 王蔚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实数融合推动生产力由传统增长路径转向质效并重的数字驱动型,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和驱动力。选取我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区域实数融合程度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探究二者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数... 实数融合推动生产力由传统增长路径转向质效并重的数字驱动型,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和驱动力。选取我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区域实数融合程度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探究二者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数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实数融合程度每提升1%,新质生产力会增长0.52%。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实数融合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实数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未来应进一步聚焦实数融合的核心驱动作用,鼓励高水平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增长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数融合 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能源效率的影响
12
作者 高建刚 徐凯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7,33,共7页
为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能源效率的影响以及内在影响机制,依据2011—2021年黄河流域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能源效率,采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解释变量,以能源效率为被解释变量... 为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能源效率的影响以及内在影响机制,依据2011—2021年黄河流域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能源效率,采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解释变量,以能源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金融发展水平、城市人口规模、政府财政支出、科技支出水平、城镇化水平为控制变量,以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环境规制强度为中介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调节变量,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能源效率具有先抑后促的U形影响,当前黄河流域的数字经济发展还处于对能源效率的抑制期;2)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在数字经济发展与能源效率之间的U形关系中有负向调节作用,即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弱化;4)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当前上游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能源效率提升的城市相对较多、中游次之、下游相对较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效率的U形影响较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文末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环境规制 实证检验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
13
作者 王军 刘瑜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4,共7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构建个体与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数... 为探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构建个体与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数字经济发展滞后效应、改变样本容量、替换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作用机制检验,对数字经济发展碳减排效应的区位异质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黄河流域碳减排的重要作用机制;3)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抑制效果存在显著的区位异质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对黄河中上游地区碳排放总量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尚未显现,对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资源型城市。提出了统筹推进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有效抑制碳排放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强度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机制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在旅游知识生产中的运用、贡献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学宏 徐红罡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共16页
二元认识不利于对旅游现象的理解和旅游知识生产。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为突破旅游知识的二元结构带来新的可能性,因而被逐渐引入旅游研究中。目前的相关研究处于早期阶段,呈现出研究主题广泛但研究深度不足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研究... 二元认识不利于对旅游现象的理解和旅游知识生产。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为突破旅游知识的二元结构带来新的可能性,因而被逐渐引入旅游研究中。目前的相关研究处于早期阶段,呈现出研究主题广泛但研究深度不足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以深化ANT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本研究首先回顾了ANT与旅游研究结合的理论基础,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ANT理论概念在现有旅游研究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ANT对于旅游知识生产的作用体现在4个方面:(1)基于ANT的本体论假设对于旅游研究中已有概念的再概念化;(2)基于ANT的能动性与广义对称性原则对旅游中的物与物质性的研究;(3)基于转译与秩序化对旅游目的地演化与治理的探讨;(4)基于后ANT的多重性对旅游中的多重现实的分析。最后,本研究呼吁未来研究应当将继续以ANT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础,引入跨学科的讨论,探讨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与乡村振兴、旅游与新质生产力等旅游中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知识生产 二元结构 ANT 理论脉络 多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就业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周十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5,共20页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微观视角采用中国企业专利信息测度企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将专利信息与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系统考察数实融合对于企...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微观视角采用中国企业专利信息测度企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将专利信息与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系统考察数实融合对于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实融合显著提升了就业规模,并推动就业结构优化升级。机制研究表明,生产率效应与成本效应是数实融合提升就业规模的内在机制,质量提升效应与创新驱动效应是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机制。从内部特征与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高知识产权保护及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数实融合的“稳就业”效应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及数据要素驱动业均有助于发挥稳就业效应,但数字产品制造业没有显著影响。通过揭示数实融合促进劳动力就业的微观经济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为促进劳动力就业新路径探索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加快数实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就业效应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
16
作者 吕一清 杨磊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6,共11页
公共数据开放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城市是否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3年280个城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公共数据开放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城市是否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3年280个城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公共数据开放能否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能够通过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进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资源型、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城市开展试点政策对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相关部门制定公共数据开放、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城市能源效率提升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消费结构 非资源型城市 数字经济 创新创业能力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何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287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韩梅 刘新智 孔芳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5,303,共13页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制约了实现共同富裕进程,如何推动城乡融合、解决城乡分割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系统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探讨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制约了实现共同富裕进程,如何推动城乡融合、解决城乡分割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系统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探讨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并采用2011—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和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分样本显示,在东部地区、人口规模较大地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微观层面上,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劳动力双向流动、促进资金流动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宏观层面上,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构建要素自由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产业结构优化,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发展 要素流动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成龙 周宏 张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4,共1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路径。城乡融合发展需要破除一系列的制度壁垒,推进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而数字经济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路径。城乡融合发展需要破除一系列的制度壁垒,推进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与繁荣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文章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并聚焦于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进程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数理分析厘清其内在的作用机制,丰富了现有的研究并提供了经验证据。首先,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相关指标评价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了省域数字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使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了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总体上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在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上表现出区域间不平衡的特征,数字经济水平在区域间成多极化趋势,而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间梯度效应不断增强。其次,文章通过实证方法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并对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但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要高于其他地区,对东北地区无显著影响;第二,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市场化进程以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后,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使用全局Moran’s I指数基于经济距离矩阵下的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而基于邻接矩阵、反距离矩阵以及经济距离矩阵的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本地城乡融合具有正向影响,但对邻近地区会产生负向溢出效应。研究认为,为有效发挥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应在制定区域差异化的数字经济与城乡发展政策、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打破要素壁垒推进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优化数字经济资源配置等方面实施相关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 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区域产业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晟 贺灿飞 +1 位作者 李志斌 俞国军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4,共12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13—2019年中国地级市城乡收入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产业结构视角切入,分析数字经济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整体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渠道分析发现数...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13—2019年中国地级市城乡收入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产业结构视角切入,分析数字经济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整体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渠道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影响仅通过制造业结构升级传递,且存在两面性,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也使制造业向资本化和高技能化发展,削弱其积极作用。进一步讨论表明,通过大力投资教育基础设施和采取渐进式的产业升级思路,可有效缓解数字经济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一方面可丰富对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在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强明 张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3,共10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在2035年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当下,我国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以新技术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新资源结构性配置、产...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在2035年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当下,我国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以新技术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新资源结构性配置、产业结构深度升级以及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均存在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与短板弱项。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梗阻,通过拓展多元化合作对象、缩短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错位周期、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同步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化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等举措,加快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资源 产业结构升级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