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幻小说中人类基因增强的意象衍变与伦理审思
1
作者 赵秀红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42,共5页
生命伦理探微一直是科幻小说的经典主题,基因编辑技术及其潜在的机遇与选择是近年来科幻文学创作的主要着力点之一。科幻作品通过挖掘人类基因增强的意象衍变,预测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与潜在风险。其意象从设计、再造生命演进到增强生... 生命伦理探微一直是科幻小说的经典主题,基因编辑技术及其潜在的机遇与选择是近年来科幻文学创作的主要着力点之一。科幻作品通过挖掘人类基因增强的意象衍变,预测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与潜在风险。其意象从设计、再造生命演进到增强生命,这种艺术书写是对“上帝造人”和“自然进化论”的颠覆,也是对人类自我认知的挑战,引发关于人类身份、尊严和安全的伦理审思。作品以文学审美方式反思基因增强的机遇与选择,强调以哲学智慧审慎规划引导,启发其向善性,规避其恶性,对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方向与路径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增强 科幻小说 意象衍变 伦理审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中的创伤心理和创伤记忆研究 被引量:64
2
作者 王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150,共6页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伴随着战争、屠杀等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的出现,现代文艺作品开始思索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创伤意味着意识保护屏障的撕裂及对象征系统的破坏。在心理机制上,...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伴随着战争、屠杀等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的出现,现代文艺作品开始思索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创伤意味着意识保护屏障的撕裂及对象征系统的破坏。在心理机制上,创伤以噩梦、闪回等方式重复地、逼真的出现,使创伤人物再次经历痛苦、失去甚至死亡。创伤的延宕性、潜伏期、无时性和重复等特质,决定了创伤是一种孤独的情感体验。创伤记忆有别于日常生活记忆,创伤人物通过行为重演等方式再现创伤情景。创伤同时也是社会性的,当社会、集体遭遇历史性创伤时,个人创伤的证词和见证成为联系伤痛集体的纽带。通过口头讲述、倾听、文字等方式,创伤记忆参与对过去的集体重建,是文化记忆的特殊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重复 延宕 潜伏期 见证 创伤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南方的新主体——凯特·肖邦内战小说的创伤书写 被引量:5
3
作者 董雪飞 田静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1,共7页
肖邦的内战小说通过再现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和文化创伤,建构了南方作为受害者和牺牲者的新主体形象。在肖邦笔下,种植园和奴隶制的破坏是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最大创伤,由此引发社群、家庭、个人情感与身份的危机。... 肖邦的内战小说通过再现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和文化创伤,建构了南方作为受害者和牺牲者的新主体形象。在肖邦笔下,种植园和奴隶制的破坏是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最大创伤,由此引发社群、家庭、个人情感与身份的危机。肖邦为治疗南北战争创伤开出的药方是重建家园和社群的和谐关系,为受伤者提供疗伤的物理和精神空间。肖邦的内战小说主要关注战争对路易斯安那特定阶层和族群的影响,从而构成其地域美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奴隶制、种族和性别问题上均表现出保守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内战小说 美国南方 心理创伤 文化创伤 治疗方法 地域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林思·布鲁克斯的小说理论与批评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付飞亮 曹顺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4,共12页
克林思·布鲁克斯在小说批评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对威廉·福克纳小说的研究上。布鲁克斯认为小说批评与诗歌、戏剧批评之间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在小说批评中,布鲁克斯仍然保持对反讽、悖论与象征等文字技巧的强调,并认... 克林思·布鲁克斯在小说批评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对威廉·福克纳小说的研究上。布鲁克斯认为小说批评与诗歌、戏剧批评之间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在小说批评中,布鲁克斯仍然保持对反讽、悖论与象征等文字技巧的强调,并认为小说是一个有机体,应该独立于社会生活与政治宣传,反对浪漫的感伤主义。当然,布鲁克斯在小说批评中也注重对历史与地理环境的考虑,注重作者的生活经历与他的全部作品对特定小说的影响,重视读者的作用,这反映了他对新批评的非历史主义与反对生平传记式批评的文本中心主义的一种修订。最后,从三个方面对布鲁克斯的小说批评进行了反思:主张对小说进行细读,从逻辑上来讲存在困难;其批评模式最终可能会与哲学纠缠不清;为了应对"一元论"的指责,布鲁克斯可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文化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克林思·布鲁克斯 小说批评 一元论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如何触摸历史——评《金陵十三钗》《南京安魂曲》中的大屠杀叙事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全照 布莉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207-210,共4页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记忆中不可承受之重,作为史无前例的民族伤痛,其残酷、暴虐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极限。但是,这不应成为我国作家书写和言说的禁忌与逃避的借口。美籍华裔作家严歌苓、哈金迎难而上,各自推出了《金陵十三钗》和《南...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记忆中不可承受之重,作为史无前例的民族伤痛,其残酷、暴虐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极限。但是,这不应成为我国作家书写和言说的禁忌与逃避的借口。美籍华裔作家严歌苓、哈金迎难而上,各自推出了《金陵十三钗》和《南京安魂曲》,在艺术和思想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通过深入两部小说的内部,细致分析它们的开头、叙述者的设定、语言和叙事上的特点,在比较和参照(西方二战题材的"创伤小说")中,揭示两者背后的思想潜设与伦理指向,对它们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南京安魂曲》 南京大屠杀 创伤小说 开头 叙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小说观念之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齐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99,共6页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学人的精耕细作,在小说作者、版本考证、文体与类型的探讨、文本的解读、小说史的编纂、小说理论的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发现,新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学人的精耕细作,在小说作者、版本考证、文体与类型的探讨、文本的解读、小说史的编纂、小说理论的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发现,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以及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但有新的学术领域和问题的出现,已有的学术结论也需要重新审视。本栏目将陆续推出几组论文,对小说观念、小说类型、小说批评、小说创作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入探索。王齐洲教授的论文《〈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小说观念之比较》探讨了中国早期的小说观念,认为《汉志》和《隋志》虽不是文体分类,其中却有文体因子。二志都强调其所著录的小说作品提供了民情风俗和百姓对政教的意见,具有民间性、通俗性、琐碎性特点,但都没有强调故事性和虚构性,与现代小说观念颇有差异。傅承洲教授的《清代才学小说是否构成一个小说类型》对当下流行的才学小说类型概念提出了异议,认为从才学小说概念形成过程和小说类型构成要件的角度考察,《野叟曝言》、《蟫史》、《燕山外史》和《镜花缘》四部小说并不能构成一个小说类型。四部小说从内容到形式均不相同,很难归入一类。炫才是文人创作小说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不能成为小说类型的构成要件。几位学者都对古代小说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也许并不是定论,但定会对古代小说研究者有所启发,对古代小说与小说批评的研究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观念反思 小说学术史 《汉书》 《隋书》 才学小说 小说类型 炫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残游记》实为一部写心之作 被引量:2
7
作者 苗怀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1,共5页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学人的精耕细作,在小说作者、版本考证、小说文体与类型的探讨、小说文本的解读、小说史的编纂、小说理论的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发现,新的理...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学人的精耕细作,在小说作者、版本考证、小说文体与类型的探讨、小说文本的解读、小说史的编纂、小说理论的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发现,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以及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但有新的学术领域和问题的出现,已有的学术结论也需要重新审视。本栏目继续推出刘勇强教授和苗怀明教授的论文,再次对小说观念、小说类型、小说批评、小说创作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入探索。刘勇强的《神怪小说批评中的偏见与误解》探讨了古今文人学者对神怪小说的偏见与误解,具体表现在对神怪小说思想内涵的否定,对神怪描写艺术的贬低,对神怪形象艺术功能的讥讽;而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的盛行,又造成了神怪小说艺术传统的失落。同时,浪漫主义标签的滥用,也是对神怪小说创作方法的一种误解。苗怀明的《〈老残游记〉实为一部写心之作》认为《老残游记》表面上看是写一位游方郎中的游历生活,实则是老残发现社会病源并探讨医救方法的过程,是一部写心之作,写出刘鹗的一段心路历程。作者揭清官之恶具有着鲜明的现实色彩,并有为自己辩护的意味。作者宣传太谷学派的思想,是他为医治社会之病所开出的药方。几位学者都对古代小说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也许并不是定论,但定会对古代小说研究者有所启发,对古代小说与小说批评的研究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思想内涵 时代色彩 个人风格 学术界 鲜明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叙述的“默契”与“偏离”——对“伤痕、反思”小说与“主流”话语关系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文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在"新时期"之初,围绕着如何想象与阐释"新时期"这一新的历史叙述概念,"主流"话语与当时占据文坛主潮的"伤痕、反思"小说之间形成了极为默契的"互动"关系,"伤痕、反思"小... 在"新时期"之初,围绕着如何想象与阐释"新时期"这一新的历史叙述概念,"主流"话语与当时占据文坛主潮的"伤痕、反思"小说之间形成了极为默契的"互动"关系,"伤痕、反思"小说在相当程度上参与并推动了"主流"话语的建构,从而形成了当代文学史上一次文学与"主流"话语的高度"融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创作与"主流"话语之间不存在分歧,对历史叙述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创作中出现的对"主流"历史叙事的"偏离"使刚刚建立的"规范"有了松动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话语 “新时期” “伤痕、反思”小说 历史叙述 叙述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与反思:现代性症候的生态小说 被引量:2
9
作者 雷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5,共4页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对生态危机现状的揭示,生态危机根源的探考,其实暗藏着现代性的蕴含。通过书写自然世界的神性,建构返魅的世界;拷问主体性张扬的无限制的欲望;省思工业文明与科技的现实后效等三个方面,生态小说表达了一种对现代性的抵...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对生态危机现状的揭示,生态危机根源的探考,其实暗藏着现代性的蕴含。通过书写自然世界的神性,建构返魅的世界;拷问主体性张扬的无限制的欲望;省思工业文明与科技的现实后效等三个方面,生态小说表达了一种对现代性的抵抗与反思的话语。这种对现代性反思话语在有着平衡和警醒意义的同时,尚需增加中国的现实和历史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 反思 现代性 症候 生态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怪小说批评中的偏见与误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勇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7,共9页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学人的精耕细作,在小说作者、版本考证、小说文体与类型的探讨、小说文本的解读、小说史的编纂、小说理论的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发现,新的理...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学人的精耕细作,在小说作者、版本考证、小说文体与类型的探讨、小说文本的解读、小说史的编纂、小说理论的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发现,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以及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但有新的学术领域和问题的出现,已有的学术结论也需要重新审视。本栏目继续推出刘勇强教授和苗怀明教授的论文,再次对小说观念、小说类型、小说批评、小说创作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入探索。刘勇强的《神怪小说批评中的偏见与误解》探讨了古今文人学者对神怪小说的偏见与误解,具体表现在对神怪小说思想内涵的否定,对神怪描写艺术的贬低,对神怪形象艺术功能的讥讽;而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的盛行,又造成了神怪小说艺术传统的失落。同时,浪漫主义标签的滥用,也是对神怪小说创作方法的一种误解。苗怀明的《〈老残游记〉实为一部写心之作》认为《老残游记》表面上看是写一位游方郎中的游历生活,实则是老残发现社会病源并探讨医救方法的过程,是一部写心之作,写出刘鹗的一段心路历程。作者揭清官之恶具有着鲜明的现实色彩,并有为自己辩护的意味。作者宣传太谷学派的思想,是他为医治社会之病所开出的药方。几位学者都对古代小说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也许并不是定论,但定会对古代小说研究者有所启发,对古代小说与小说批评的研究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观念反思 小说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通俗小说中玄女形象的重构与伦理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东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135,共9页
黄帝蚩尤战争神话在汉代完成了儒家政治神话的转型,其中的玄女确立了君权神授和辅助仁义之君平定人间祸乱的形象内涵。在《宣和遗事》中,叛乱者获得玄女支持,使玄女形象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围绕天命和忠义,《水浒传》等明清通俗小说展开... 黄帝蚩尤战争神话在汉代完成了儒家政治神话的转型,其中的玄女确立了君权神授和辅助仁义之君平定人间祸乱的形象内涵。在《宣和遗事》中,叛乱者获得玄女支持,使玄女形象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围绕天命和忠义,《水浒传》等明清通俗小说展开了对玄女形象内涵的重构,这种重构包含着小说家对明清时期日益强化的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的质疑与反思,也是与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等内容的反思、批判相呼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 玄女 忠义 重构 伦理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才学小说是否构成一个小说类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承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03,共5页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学人的精耕细作,在小说作者、版本考证、文体与类型的探讨、文本的解读、小说史的编纂、小说理论的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发现,新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学人的精耕细作,在小说作者、版本考证、文体与类型的探讨、文本的解读、小说史的编纂、小说理论的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发现,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以及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但有新的学术领域和问题的出现,已有的学术结论也需要重新审视。本栏目将陆续推出几组论文,对小说观念、小说类型、小说批评、小说创作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入探索。王齐洲教授的论文《〈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小说观念之比较》探讨了中国早期的小说观念,认为《汉志》和《隋志》虽不是文体分类,其中却有文体因子。二志都强调其所著录的小说作品提供了民情风俗和百姓对政教的意见,具有民间性、通俗性、琐碎性特点,但都没有强调故事性和虚构性,与现代小说观念颇有差异。傅承洲教授的《清代才学小说是否构成一个小说类型》对当下流行的才学小说类型概念提出了异议,认为从才学小说概念形成过程和小说类型构成要件的角度考察,《野叟曝言》、《蟫史》、《燕山外史》和《镜花缘》四部小说并不能构成一个小说类型。四部小说从内容到形式均不相同,很难归入一类。炫才是文人创作小说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不能成为小说类型的构成要件。几位学者都对古代小说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也许并不是定论,但定会对古代小说研究者有所启发,对古代小说与小说批评的研究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学小说 小说类型 成一 清代 古代小说研究 学术研讨会 发表论文 博士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与边缘之间:巴别尔小说价值辨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树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6-95,共10页
作为20世纪享有盛誉的小说大师,巴别尔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小说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叙述诗学层面,它融合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诗学理念,策略性地使多种文学传统和多样文化因子融为一体;其二,在文... 作为20世纪享有盛誉的小说大师,巴别尔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小说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叙述诗学层面,它融合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诗学理念,策略性地使多种文学传统和多样文化因子融为一体;其二,在文体美学层面,它以审美的力量消弥严肃文学与通俗小说的范畴界限,开创了俄国犹太文学的新局面;其三,在人文思想层面,它把阳光幽默的南俄写进20世纪俄国文学,为该世纪上半期的俄国犹太人撰写了一部悲伤的编年史;其四,在文化反思层面,它见证着离散及漂流的年代里,知识分子与作家共同的悲剧命运。巴别尔小说不仅可以触摸1920-1940年代俄国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态势,亦可考察从"白银时代"文学向苏联文学的范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别尔小说 小说叙述 文体美学 思想内涵 人文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历史罗曼司:21世纪欧美小说理论中的消极理想主义
14
作者 董雯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8-185,共8页
元历史罗曼司是继编史元小说之后的又一当代小说理论,它不仅点明了西方当代小说对文学史上罗曼司传统的承袭,还指出其在后现代创伤历史和元主义的基础上,扭转了历史罗曼司中“罗曼司”从属于“历史”的惯例,使这两种叙事模式和对历史的... 元历史罗曼司是继编史元小说之后的又一当代小说理论,它不仅点明了西方当代小说对文学史上罗曼司传统的承袭,还指出其在后现代创伤历史和元主义的基础上,扭转了历史罗曼司中“罗曼司”从属于“历史”的惯例,使这两种叙事模式和对历史的看法在文本中处于均衡的态势;更举起“渴望崇高”的大旗揭示出后现代社会对历史的经验真理及其不可知性这两个矛盾的方面既消极悲观又理想主义的认识,有力地挑战了哈琴对后现代文学在政治上“同谋批判”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历史罗曼司 后现代小说 罗曼司 创伤 历史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世道人心的侦破——评墨白《手的十种语言》
15
作者 郑积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35-137,共3页
《手的十种语言》是一部对世道人心侦破的小说。墨白借一桩命案的侦破,既有对当下社会欲望所进行的浮世绘似的刻画,又有对特殊历史的反思与追问。案件侦破过程涉及的个体人充满各种欲望,欲望像一张网网住了芸芸众生之鱼。对人生窘困与... 《手的十种语言》是一部对世道人心侦破的小说。墨白借一桩命案的侦破,既有对当下社会欲望所进行的浮世绘似的刻画,又有对特殊历史的反思与追问。案件侦破过程涉及的个体人充满各种欲望,欲望像一张网网住了芸芸众生之鱼。对人生窘困与命运悲怆的刻画是对生命诗性存在的追问。关于历史部分的主题则繁复而深沉,表现了墨白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关怀。讲故事的墨白就像一个社会学医生,手持解剖刀,划开了社会堕落机理的红肿、溃疡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白小说 欲望 历史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医学虚构作品《仁医》的伦理反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鸿艳 闫忠红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4期40-43,共4页
随着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医学生患上了“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西方医学教育者提出,应将“文学与医学”引入医学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叙事医学作品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治愈“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的良药之一。尝试以医学叙事虚构作... 随着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医学生患上了“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西方医学教育者提出,应将“文学与医学”引入医学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叙事医学作品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治愈“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的良药之一。尝试以医学叙事虚构作品《仁医》为例,以医学伦理学为整体框架解析小说中的四个核心叙事情境:医生与患者、医生与同事、医生与社会,以及医生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通过仔细研读和伦理反思,证实叙事医学著作的确是一味治疗“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的良药,它不但能提高医生和医学生的叙述能力、临床想象力、临床阅历,还能缓解其职业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小说 《仁医》 伦理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该被“忘却”的类型电影——对中国科幻电影实际上的缺席之思考 被引量:14
17
作者 金丹元 张咏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1,共8页
在世界电影史中,科幻片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开启了人类想象的门阀,尤其是好莱坞的科幻片凭借精良的技术制作日益风靡全球,成为票房赢家,而中国则是其海外票房的主要贡献者。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全年票房已突破440亿元大关,但却... 在世界电影史中,科幻片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开启了人类想象的门阀,尤其是好莱坞的科幻片凭借精良的技术制作日益风靡全球,成为票房赢家,而中国则是其海外票房的主要贡献者。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全年票房已突破440亿元大关,但却鲜见中国科幻片的身影,反倒是好莱坞科幻片长期稳坐票房第一把交椅。既然科幻片具有如此强大的吸金能力,中国又同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那么,中国电影人为何不在此类型上有所斩获,反而好像被"忘却"了,令人感到在电影类型的开掘上是一种缺席?文章拟通过对科幻片自身魅力的分析和对中国科幻片现状的梳理,找出中国科幻片缺失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拓展之建议,以期对其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类型电影 科幻片 科幻电影 电影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