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9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BLUESCHIST IN THE GANGMAR AREA, QIANGTANG BLOCK, TIBET 被引量:1
1
作者 Deng Xiguang 1, Ding Lin 1, Liu Xiaohan 1,An Yin 2, Paul A.Kapp 2, Michael A.Murphy 2, Craig E.Manning 2 2 Department of Earth a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91-191,共1页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was assembled by the successive accretion of continental and arc terranes to Asia during the Palaeozoic, Mesozoic and early Tertiary.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Plateau was divided i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was assembled by the successive accretion of continental and arc terranes to Asia during the Palaeozoic, Mesozoic and early Tertiary.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Plateau was divided into four terranes (from north to south): Songpan\|Garze, Qingtang, Lhasa and India terranes. The Qiangtang terrane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by Chabu\|Shuanghu suture: Northern Qiangtang and Southern Qiangtang blocks.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re is a suture as Palaeotethyan suture between the two blocks from Lungmu lake to Chabu, to Shuanghu, to Langcangjiang, but some geologists opposited this opinion, such as Wang Chengshan et al.(1987) and Deng Wanming et al.(1996). The blueschists that bear the typical glaucophane were found in the Gangmar Area in summer of 1997. The blueschists consist of glaucophane, crossite, phengite, actinolite, epidote, sphene ,rutile, and so on. Blueschists show nappe structures in enclosing rocks, and thrust over Tertiary from north to south.The age of blueschist is 275~285Ma which stand for the metamorphic age of blueschist. The geochemical contents of blueschists are the following: SiO\-2 is 45 37%~53 82%, Na 2O>K 2O, K 2O+Na 2O are 3 72%~7 61%, Na 2O/K 2O is 1 70~19 67, MnO is 0 16%~0 22%, FeO+Fe 2O 3 are 11 12%~14 27%, TiO 2 is 2 34%~4 28%, P 2O 5 is 0 34%~1 03%. From the contents, SiO 2 is inverse relation with K 2O+Na 2O, K 2O and FeO+Fe 2O 3. In the SiO 2\|K 2O+Na 2O diagram, the blueschists fall in the field of Alkali basalt; in the TiO 2\|MnO(10\|P 2O 5×10 triangular diagram, these plot within the Ocean Island Basalts(OIB) field. The whole REE content is (117 03~390 97)×10 -6 , LREE/HREE is 5 05~9 80, the REE diagram shows the feature that LREE is rich and HREE is depleted, this is similar to the OIB. In the spidergram of trace elements show the same characterristics as the OIB. Meanwhile, the trace elements ratios, such as Ba/Nb, La/Nb, Nb/Th, Nb/Y, Zr/Y, Zr/Nb, Hf/Sm, Ta/Hf, Nb/Ta, Nb/U, suggest the tectonic setting is OIB. On the basis of these materials, the blueschists are akin to within\|plate ocean island basalts. Th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ocean or oceanic basin in the Chabu\|Shuanghu belts and the formation of blueschists is the quicky subduction of the Ocean Island Basalts in Early Permian between the Gondwana and Eurasia continents. It demonstrated, therefore, that the Chabu\|Suanghu suture exists and may extend to the east to Lnagchangjiang, and may extend into Thailand\|Malaysia Penins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cean ISLAND BASALT Paleo\|T ethyan SUTURE BLUESCHIST Gangmar area tib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缺水地区“四水四定”创新管理战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浩 周祖昊 +8 位作者 褚俊英 王花兰 熊伟 周添红 左芸 张旭昇 马凯 马明月 邓全成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给甘肃省、黄河流域乃至北方缺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以甘肃省黄河...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给甘肃省、黄河流域乃至北方缺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以甘肃省黄河流域为北方缺水地区代表,分析了存在的主要水问题,以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甘肃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甘肃省黄河流域“四水四定”创新管理的战略对策,包括开展顶层设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推进开展试点建设等。北方缺水地区实施“四水四定”的核心在于要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优化生态、能源和粮食发展格局,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协调的人口、城市、灌溉和产业发展规模,提升水与“城-地-人-产”的适配性,从根本上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甘肃省 刚性约束 体制创新 管理机制 北方缺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典型绿洲灌区多目标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以丰乐河灌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建伟 张新民 +1 位作者 侯健哲 降亚楠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426,共13页
以农业灌溉用水量最小、粮食作物产量最大、作物经济效益最大和区域分水差异最小为目标,根据灌区未来不同节水措施程度,在支渠尺度上分别构建现状水平、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节水灌溉4种灌溉情景的农业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采用N... 以农业灌溉用水量最小、粮食作物产量最大、作物经济效益最大和区域分水差异最小为目标,根据灌区未来不同节水措施程度,在支渠尺度上分别构建现状水平、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节水灌溉4种灌溉情景的农业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采用NSGA-Ⅲ算法对河西走廊典型绿洲灌区-丰乐河灌区的作物种植面积和灌溉水量进行联合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支渠层次上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包含更多的地域特征和时空约束,可以为决策过程提供基于Pareto解集不同偏好的精细化配水和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农业灌溉用水量与粮食作物产量和作物经济效益呈正相关关系,灌溉水量每增加10000 m^(3),优化筛选过程中倾向于粮食产量平均增加6954 kg或经济收益平均提高27400元;随着不同程度节水措施的实行,管道输水和节水灌溉分别节省7.8×106 m^(3)和1.1×107 m^(3)的农业灌溉用水,每年节水收益分别可达135元/hm 2和190元/hm 2,同时在粮食作物产量目标上均呈现约8.1%的增长,区域分水差异减少了1500 m^(3)/hm 2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干旱绿洲灌区种植结构、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乐河灌区 水土资源优化配置 多目标优化 NSGA-Ⅲ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土壤锌硒锗富集靶区优选及健康潜力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亚峰 施泽明 +6 位作者 苗国文 许光 金戈 马风娟 姬丙艳 姚振 马瑛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2-352,共11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结构复杂,农畜产业集聚,是开展健康地质服务农畜生产的良好区块。通过地质手段查明典型健康元素Zn、Se和Ge的分布、富集特征及健康潜力,可为挖掘地域特色资源禀赋、优选生态健康靶区、开展健康地质研究和发展特色产...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结构复杂,农畜产业集聚,是开展健康地质服务农畜生产的良好区块。通过地质手段查明典型健康元素Zn、Se和Ge的分布、富集特征及健康潜力,可为挖掘地域特色资源禀赋、优选生态健康靶区、开展健康地质研究和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采集研究区8273组表层土壤样品,分析测试pH及Zn、Se和Ge含量,选用地累积指数、标准比对、健康潜力指数和复合指数法多角度评价土壤Zn、Se和Ge的富集特征、规模和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呈低硒、低锗和高锌的背景,空间变异呈硒强、锗中和锌弱的特征。对照中国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Zn、Se和Ge的富集规模和强度依序递减;对照现行相关标准和中国土壤统计分级,研究区土壤整体呈富锌贫硒锗的特征,局部存在富硒和富锗区,具有一定的健康贡献和生态潜力;综合考虑富集程度和各指标健康贡献差异,研究区Zn和Se存在一定健康潜力,Ge具较低健康潜力,中度以上潜力区占比14.8%;对照健康元素组的复合指数,并以累计频率85%以上划定优势区,结合地质背景,土地利用、地貌景观和富集强弱规模等因素,选定优先利用靶区5处。靶区选定为快速推进青海健康地质的研究和应用深度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健康元素 土壤锌、硒和锗 靶区优选 健康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国 李晶晶 余红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结果]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3.13万km^(2),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9.13%。从水土流失分布来看,该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两区水土流失面积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51.06%;从地类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草地、林地和耕地,共占比86.80%。与2020年、2011年、1999年和1985年相比,2021年水土流失分别减少0.29万km^(2),3.43万km^(2),16.94万km^(2),22.30万km^(2),与1985年相比,强烈及以上强度等级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6.42万km^(2),减幅83.84%。[结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高强度侵蚀减少与年度监测成果未考虑沟道侵蚀有关;该区应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持续加强旱作梯田建设,大力开展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出险加固,实施固沟保塬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水土流失治理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黄河反Z形河道的成因机制分析
6
作者 李永军 王芊 +3 位作者 段丰浩 彭建兵 王盼龙 程三友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河流演化取决于区域地球动力学过程。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反Z形河段流经五大构造带,大多数河段产于断层破碎带和碎裂岩带中,河道大多分布于造山带山前大断裂、构造单元结合部。NWW向断裂主控长线型延伸河道,NE向、NW向断裂主控短折线拐... 河流演化取决于区域地球动力学过程。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反Z形河段流经五大构造带,大多数河段产于断层破碎带和碎裂岩带中,河道大多分布于造山带山前大断裂、构造单元结合部。NWW向断裂主控长线型延伸河道,NE向、NW向断裂主控短折线拐弯河道,NE向、NW向两组断裂交切形成锯齿状摆动延伸河道。青藏高原持续向NE方向挤压过程中,在阿拉善和鄂尔多斯两地块的正向联合阻挡下,构造上表现为NWW-SEE向复合与叠加造山带,地貌上表现为隆起与凹陷相间,河流主流向总体与主构造带展布方向平行。受到扬子、秦岭、鄂尔多斯等块体阻挡后,加剧了NE向张性走滑断裂活动,导致河流由原SEE向短折线大角度向NE向拐弯,并驱使NE向张性走滑断裂的NW盘大幅度沉降,形成西高东低的斜倾式地堑,河流向NE向前行,在遭遇下一个NWW-SEE向断裂带阻挡后,逼迫河流NW-NWW向回流,形成了黄河独有的斜U形大回流。断裂构造是控制河道形成、演化、延伸、拐弯和构成反Z形河道组合样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反Z形河道 断裂控河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幸福河湖建设实践与探索——以西藏中曲为例
7
作者 姚仕明 罗平安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幸福河湖建设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河湖长制工作的重点任务。以西藏阿里地区中曲幸福河湖建设为例,梳理了幸福河湖建设在河湖系统治理、河湖管理能力提升、助力流域区域发展3个方面的15项重点建设任... 幸福河湖建设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河湖长制工作的重点任务。以西藏阿里地区中曲幸福河湖建设为例,梳理了幸福河湖建设在河湖系统治理、河湖管理能力提升、助力流域区域发展3个方面的15项重点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对照幸福河湖建设成效评估工作方案,从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和公众满意7个方面,分析了幸福河湖建设成效。基于中曲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以及文化习俗,探讨了高原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工作建议。希冀通过中曲幸福河湖先行先试,为高原幸福河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湖 高原河湖 技术难点 解决方案 西藏中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林 邢国栋 +3 位作者 李正 孙祥余 李艳婷 袁金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80,共9页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境退化、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整体不稳定、流域综合监管能力和系统治理能力水平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提升九湖流域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为导向,以恢复九湖流域水质为核心,从山地林草保护修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河流水生态修复、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治理修复、综合监管能力提升五大方面、23个方向出发,梳理集成现有成熟有效的修复技术及整治措施,形成九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框架,以期为九湖流域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水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修复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双子叶植物气孔性状和叶经济性状的协同关系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9
作者 贡保草 王相泰 +2 位作者 尹冰 罗帅伟 杜国祯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3-842,共10页
气孔作为叶片和大气间的重要通道,其性状反映了植物交换水分和气体的能力;而比叶重(LMA)作为核心的叶经济性状反映了植物利用资源的效率。因此研究这两类性状的协同关系及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于理解植物适应环境及群落的构建有重要意... 气孔作为叶片和大气间的重要通道,其性状反映了植物交换水分和气体的能力;而比叶重(LMA)作为核心的叶经济性状反映了植物利用资源的效率。因此研究这两类性状的协同关系及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于理解植物适应环境及群落的构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58种常见双子叶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气孔性状的变异性、分析了气孔性状和LMA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对环境梯度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常见双子叶植物的上表皮气孔性状变异大于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占比(SPI)的变异最大;2)LMA和气孔性状(气孔密度和SPI)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P<0.05);3)LMA和气孔性状相关性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上升,随着土壤pH的增加而上升,即LMA和气孔性状间的协同关系会随着环境梯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为环境变化下的植物叶片性状及其适应性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性状 比叶重 协同 环境梯度 青藏高原 双面气孔植物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底河流域煤矿酸性矿井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10
作者 唐春雷 阳文秀 +5 位作者 梁永平 赵春红 申豪勇 王志恒 谢浩 赵一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7-450,共14页
为了揭示不同氧化还原环境条件下酸性矿井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选取娘子关泉域内典型废弃煤矿区山底河流域,采集不同氧化还原环境的AMD水样,用于水化学同位素分析和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V5区测序。水化学同... 为了揭示不同氧化还原环境条件下酸性矿井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选取娘子关泉域内典型废弃煤矿区山底河流域,采集不同氧化还原环境的AMD水样,用于水化学同位素分析和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V5区测序。水化学同位素分析得出AMD水化学特征主要受pH和围岩水岩作用影响,好氧和厌氧环境下AMD的pH与Eh呈负相关;缺氧厌氧环境下AMD的pH与Fe^(3+)、Eh呈负相关。AMD中Ca、Mg离子则主要来源于围岩和煤中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K、Na主要来源于长石等硅酸岩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SO_(4)^(2-)、Fe含量主要来源含煤地层中黄铁矿氧化;AMD的硫同位素演化特征为好氧环境下AMD的δ^(34)S-SO_(4)^(2-)较低,缺氧厌氧环境下AMD的δ^(34)S-SO_(4)^(2-)较高。山底流域AMD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得出pH越低,样品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越低;温度越高样品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越高。通过AMD的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柳沟AMD的优势菌属为Ferrovum、Gallionella和Ferritrophicum。庙沟露天矿AMD的优势菌属为Ferrovum、Gallionella和Acidithiobacillus。榆林垴钻井AMD的优势菌属为Ferrovum和Gallionella。山底河流域AMD的微生物群落受pH、温度和降水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娘子关泉域 山底河流域 煤矿酸性矿井水 微生物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指数算法的黄河流域水体面积变化及归因分析
11
作者 陶洁 任磊 +2 位作者 梅晓敏 师晨 左其亭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6,114,共9页
基于GEE云平台、Landsat5/7/8数据、JRC数据集,利用混合指数法提取了1986—2021年黄河流域及典型湖库的地表水体面积,并分析了其空分布特征;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对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永久性水体面积变化的贡献率进行... 基于GEE云平台、Landsat5/7/8数据、JRC数据集,利用混合指数法提取了1986—2021年黄河流域及典型湖库的地表水体面积,并分析了其空分布特征;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对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永久性水体面积变化的贡献率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地表水体提取的生产者精度为99.39%、用户精度为91.51%、总体精度为94.22%、Kappa系数为0.878 5,提取效果较好;1986—2021年黄河流域地表水体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典型湖库中扎陵湖、鄂陵湖、东平湖、龙羊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的永久性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红碱淖和刘家峡水库呈略减少的趋势;人类活动是黄河流域永久性水体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降水量贡献率逐渐增大,气温和太阳辐射贡献率降低,但气温的贡献率仍为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提取 地表水体面积 永久性水体面积 混合指数算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I方法的流域生态安全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12
作者 王让会 宁虎森 +3 位作者 王海东 刘春伟 张志军 罗青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阿克苏河流域山水工程作为联合国生态修复旗舰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产品质量、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耦合原理以及环境效应机制,在分析生态脆弱性... 阿克苏河流域山水工程作为联合国生态修复旗舰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产品质量、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耦合原理以及环境效应机制,在分析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与生态安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由4个子系统20个指标组成的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系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EFI方法,分析各指标及子系统对EFI的贡献及其生态效应.EFI正指标数值愈大,生态安全性愈低;EFI负指标数值绝对值愈大,生态安全性愈高.采用实际监测、实验分析、模型模拟、遥感制图以及逻辑推理与经验分析等途径,获得了1998年度及2023年度各指标的多源属性数据,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及其阈值;通过归一化处理等方法,规范生态安全评价的数据基础.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是错综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各个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流域生态安全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滞后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2)阿克苏河流域25年间生态安全处于稳定趋好状态,1998年、2023年EFI值分别为0.08及0.06.通过评价标准可知,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减弱,生态安全程度持续增强.3)各子系统生态安全程度及其对流域生态安全效应的贡献程度各不相同.水资源子系统各指标基本维持稳定并逐渐趋好,子系统脆弱性稳中趋弱,生态安全特征表现出稳中趋强的演变规律.土地资源子系统中相关要素的正负效应共存,特别是受盐渍化指数波动的影响,生态安全改善的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生物资源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的EFI值均在大幅度降低,生态安全程度明显增强.在揭示生态安全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安全风险防控、格局优化、过程调控、生态修复及管理模式,为促进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指数(EFI) 生态安全 阿克苏河流域 山水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系统 柯柯牙 绿洲-荒漠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协同调配技术
13
作者 张晓辉 刘冬梅 +3 位作者 陈永明 宋阳 高铭含 赵尉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42,共8页
针对长白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生态保护、发电、供水作为调控目标,构建研究区水资源多目标协同调控模型,实现不同时间尺度模型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调控方案的滚动修正,结合水资源多目标... 针对长白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生态保护、发电、供水作为调控目标,构建研究区水资源多目标协同调控模型,实现不同时间尺度模型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调控方案的滚动修正,结合水资源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研究,提出面向生态保护、发电、供水的水资源多目标协同调控方案,为长白山区松花江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其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松花江流域 水资源 多目标协同 调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雨条件下黄河淤背区路基湿度场模拟与特征分析
14
作者 张渊龙 张天航 郭耀峰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158,共6页
为研究极端降雨条件下路基两侧积水入渗对黄河淤背区粉土路基湿度场的影响,基于省道312郑州境改建工程,使用GIS和MIKE模拟了郑州“7·20”降雨条件下路基两侧积水深度,通过GeoStudio模拟分析了不同地下水埋深、边坡坡比和边坡高度... 为研究极端降雨条件下路基两侧积水入渗对黄河淤背区粉土路基湿度场的影响,基于省道312郑州境改建工程,使用GIS和MIKE模拟了郑州“7·20”降雨条件下路基两侧积水深度,通过GeoStudio模拟分析了不同地下水埋深、边坡坡比和边坡高度的路基在积水入渗作用下湿度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含水率受地下水位和土质的影响,与路基高度成指数关系;积水入渗过程中右侧边坡含水率变化幅度与地下水位成指数关系;左侧边坡上路堤底入渗距离随坡率的减小而减小,右侧边坡趋势则相反;右侧边坡含水率增幅与边坡高度近似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淤背区 粉土路基 降雨积水 湿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哨兵SAR数据的山区小型水库群水体面积提取
15
作者 陆建忠 刘天耀 +3 位作者 刘新波 翟少军 曹辉 鲍正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4-82,共9页
小型水库在土地灌溉、防洪抗旱、生态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对山区小型水库群的长时序快速提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量小型水库的水文监测资料难以获取,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entinel-1 SAR数据的山区小型水库群水体面积快速... 小型水库在土地灌溉、防洪抗旱、生态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对山区小型水库群的长时序快速提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量小型水库的水文监测资料难以获取,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entinel-1 SAR数据的山区小型水库群水体面积快速提取方案。以香溪河流域的7座小型水库(草池坪水库、大田槽水库、金家坝水库、金子坪水库、青龙寨水库、田家湾水库、长坪水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阈值分割法SDWI与局部自适应阈值法提取水体,并进行掩膜处理、内外噪声去除、提取结果矢量化,最终得到7座水库的时序面积结果;同时对比分析了快速提取方案中局部自适应阈值法与大津法的提取结果。结果表明:①所提方案能很好地保留水体完整性并削减非水体像素的影响,而且使用的局部自适应阈值法在查全率与综合指标上皆优于大津法,可用于解决山区小型水库群的长时序快速提取问题;②7座水库中5座水库的水域面积在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之间都出现过明显下降的情况,这可能与2022年长江流域夏季出现的严重干旱情况有关。研究成果可为山区小型水库群的长时序快速提取、山区小水库精细化检测与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面积提取 小型水库群 SDWI指数 Sentinel-1影像 自适应阈值算法 香溪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适宜生态沙量研究
16
作者 于守兵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黄河入海泥沙在塑造和维持河口生物栖息地和提供近岸海域磷酸盐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口来沙量锐减,行河流路淤积造陆速率放缓,而不行河流路附近海岸缺乏泥沙补给而持续蚀退。湿地面积萎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 黄河入海泥沙在塑造和维持河口生物栖息地和提供近岸海域磷酸盐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口来沙量锐减,行河流路淤积造陆速率放缓,而不行河流路附近海岸缺乏泥沙补给而持续蚀退。湿地面积萎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原有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输入河口的磷主要以吸附在泥沙上的颗粒态存在,来沙量减少成为近岸海域N/P升高的重要因素。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近岸海域磷酸盐浓度约0.50μmol/L可作为适宜参考水平。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的2003—2006年黄河河口平均来沙量为2.4亿t/a,磷酸盐浓度、浮游植物物种和细胞量、叶绿素含量超过或接近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平,可作为适宜的生态沙量。在此条件下现代三角洲基本保持陆地面积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泥沙 生态 陆地面积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时间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樊明 沈强云 +3 位作者 李红霞 曾宝安 陈嘉 张双喜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1-14,共4页
为探究不同灌水时间对春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在干播湿出种植方式下,设置4种不同头水灌溉时间,研究其对土壤温度及春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可以提高土壤温度,而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小麦出苗和生长发育;... 为探究不同灌水时间对春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在干播湿出种植方式下,设置4种不同头水灌溉时间,研究其对土壤温度及春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可以提高土壤温度,而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小麦出苗和生长发育;在播种后第10天(3月14日左右)开始灌溉头水是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最佳灌溉头水时间,小麦有效分蘖率最高(72.1%),穗数最多(583.5万穗/hm^(2)),产量最高(10011.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灌水时间 产量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初探
18
作者 何进勤 雷金银 +2 位作者 桂林国 罗昀 金建新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6期63-69,共7页
针对引黄灌区不同种植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变化不明等生产实际问题,以该区典型种植模式——蔬菜连作、玉米连作、粮菜轮作、麦后复种为研究对象,通过3年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结合周边调研数据,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 针对引黄灌区不同种植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变化不明等生产实际问题,以该区典型种植模式——蔬菜连作、玉米连作、粮菜轮作、麦后复种为研究对象,通过3年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结合周边调研数据,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及其产量效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引黄灌区滴灌种植蔬菜连作和麦后复种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与漫灌相比,分别节水25.0%~44.7%,节肥23.1%~54.4%。滴灌种植下,连作种植(蔬菜连作和玉米连作)与轮作种植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锌含量降低5.7%~28.7%,且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降低幅度逐渐增大;同时连作种植显著增加了下层(20~100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玉米连作较其他处理表层土壤有效锌含量降低11.4%~28.0%,蔬菜连作80~100cm剖面土壤硝态氮含量(9mg·kg^(-1))增加近1倍。由此可见,无论蔬菜连作还是玉米连作0~100 cm剖面土壤养分淋失较高,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种植方式 土壤养分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19
作者 赵新正 王喆 +1 位作者 史海金 李培庆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9-725,共17页
推动黄河流域乡村地域多功能协同发展是实现片区乡村振兴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路径。以陕西省107个县区为研究单元,选取2010、2015和2020年3个时间节点,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分析功能的时空演... 推动黄河流域乡村地域多功能协同发展是实现片区乡村振兴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路径。以陕西省107个县区为研究单元,选取2010、2015和2020年3个时间节点,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分析功能的时空演化及主导功能类型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乡村多功能高值区空间格局呈现异质性特征,农业生产功能向“多点散布+团簇状”演化,非农生产功能演化具有“多点镶嵌”特征,生活保障功能稳居关中与陕北非市辖区,生态保育功能“南高北低”并呈现“高低同减”的趋势;②基于优势功能现状与相互作用,将主导功能类型划分为4大类12亚类,组合由单一向多元转型;③单因子探测发现,双功能主导型受驱动因素较少但影响更强,交通、生产条件、市场化等因素是弱综合型功能提升的主要制约。交互作用显示,因子间交互具有显著增强效应,呈非线性或双因子增强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陕西省乃至黄河流域片区未来乡村发展功能定位和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乡村地域多功能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多源融合降水产品综合评价及其水文效应评估
20
作者 雍斌 周振杨 +1 位作者 陶新 吕毅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7,76,共12页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对多源融合降水产品(DML-TPP)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纯红外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卫星降水产品GSMaP_G、再分析数据集ERA5-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RA5-L对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高估,但较好地反映了整个黄河源...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对多源融合降水产品(DML-TPP)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纯红外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卫星降水产品GSMaP_G、再分析数据集ERA5-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RA5-L对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高估,但较好地反映了整个黄河源区降水的时空格局;GSMaP_G在降水量估算方面较其他产品表现更优秀,在以气象站插值数据率定栅格新安江模型参数的方案中,GSMaP_G对黄河源区门玛区间的水文效应评估结果更好;在采用降水产品对栅格新安江模型进行参数率定的方案中,基于DML-TPP和ERA5-L的径流模拟在平水年表现最佳,基于GSMaP_G的模拟结果则更好地复现了丰水年的洪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融合降水产品 水文模拟 栅格新安江模型 误差传播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