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PID控制用于PCR芯片实验室温控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平 余威 +1 位作者 王健桦 姚骏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7-270,共4页
介绍了一种采用自校正模糊PID控制算法的PCR芯片实验室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将模糊推理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利用PCR芯片上溅射的Pt电阻获取温度信号,通过PID精确输出控制在芯片背面直接制备的微加热器和外加的半导体致冷器件,实现了PC... 介绍了一种采用自校正模糊PID控制算法的PCR芯片实验室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将模糊推理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利用PCR芯片上溅射的Pt电阻获取温度信号,通过PID精确输出控制在芯片背面直接制备的微加热器和外加的半导体致冷器件,实现了PCR芯片的高精度快速变温控制,可用于近场光学显微镜实时探测PCR扩增反应过程中荧光信号的近场分布,为实现高灵敏度DNA定量检测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芯片 自校正模糊控制 PID控制 近场光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导电玻璃(ITO)基材自加热传感静态芯片聚合酶链反应(PCR)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志勇 田晓溪 +2 位作者 渠柏艳 陈坤 方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59-2263,共5页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s以上,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s以上,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速度最快达到了8℃/s.芯片温控单元的引线从传统的两对(一对用于传感,一对用于加热)减少为一对.通过在该芯片上直接构建多个开放微池反应器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λDNA 157 bp片段的并行扩增.将该芯片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样品台上,以蓝色(575 nm)发光二极管为光源,以光电倍增管为检测手段检测了dsDNA和SYBR GreenⅠ嵌合物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实时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锡(ITO)玻璃 自加热传感温控 静态芯片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实时荧光监测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的PCR芯片智能温控系统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娜 柳洪义 许时扬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3-1227,1298,共6页
采用检测电路与加热电路分时交替工作的方式,利用精密恒流源以电阻值测温度值。采用基于模糊切换的Bang-Bang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微分先行PID控制相结合的分段复合控制策略,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PCR芯片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实验结... 采用检测电路与加热电路分时交替工作的方式,利用精密恒流源以电阻值测温度值。采用基于模糊切换的Bang-Bang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微分先行PID控制相结合的分段复合控制策略,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PCR芯片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此温度控制系统可对被控对象进行精确有效的控制,充分满足了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反应 虚拟仪器 恒流源 自适应模糊控制 微分先行PID控制 模糊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DRT-PCR鉴定芸芥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亲和系的差异表达cDNA(英文)
4
作者 范惠玲 白生文 +1 位作者 李华清 孙万仓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0,共7页
芸芥与芸薹属植物具有亲缘关系,也是芸薹属植物的重要育种资源。自交亲和性是芸芥的一种重要变异性状。为了探明芸芥自交亲和基因的表达器官,并分离与自交亲和性有关的WNA片段,以芸芥的一对近等基因系,自交亲和系(SC)与自交不亲和... 芸芥与芸薹属植物具有亲缘关系,也是芸薹属植物的重要育种资源。自交亲和性是芸芥的一种重要变异性状。为了探明芸芥自交亲和基因的表达器官,并分离与自交亲和性有关的WNA片段,以芸芥的一对近等基因系,自交亲和系(SC)与自交不亲和系(SI)为试材,利用差异显示RT-PCR技术分别对开花前和开花后的叶片、花药和柱头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论开花前还是开花后,芸芥自交亲和系与自交不亲和系的叶片或花药间的扩增带型是一样的,但在近等基因系的柱头间得到了差异表达条带。这证明芸芥自交亲和基因不是组成型表达,而是组织特异性表达,柱头是其唯一的表达器官。在开花前的自交亲和系中共得到了2条cDNA片段,一条小于100bp,另一条为750~1000bP,在开花后的自交亲和系中得到了1条300bp的cDNA片段。据分析这3条cDNA片段可能与芸芥的自交亲和性密切相关。在开花前的自交不亲和系中共得到了2条cDNA片段,一条为500bp,另一条为750bp,同时在开花后的自交不亲和系中得到了1条500~600bp的cDNA片段。这些cDNA片段可以用来区分芸芥的自交亲和系与自交不亲和系,还可用于克隆自交亲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芥 自交亲和系 自交不亲和系 DD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模板引物”PCR法构建蟋蟀神经肽Grb-AST_7基因串联体
5
作者 查笑君 马伯军 +1 位作者 潘建伟 黄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683-6685,共3页
[目的]通过改进的"自身模板引物"PCR法构建Grb-AST7基因串联体。[方法]根据蟋蟀神经肽Grb-AST7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2条引物,运用改进的"自身模板引物"PCR法进行拼接。[结果]通过拼接,获得了全长570bp、含17个拷贝的G... [目的]通过改进的"自身模板引物"PCR法构建Grb-AST7基因串联体。[方法]根据蟋蟀神经肽Grb-AST7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2条引物,运用改进的"自身模板引物"PCR法进行拼接。[结果]通过拼接,获得了全长570bp、含17个拷贝的Grb-AST7基因串联体。拼接条件以拼接时间20min,25μlPCR体系中含2μl模板引物较合适。[结论]该研究为下一步进行Grb-AST7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b-AST7 “自身模板引物”pcr 基因串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6
作者 姜新 冯建荣 +2 位作者 姜俊卿 王大江 刘月霞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418-421,共4页
以3个新疆杏品种的叶片为试材,以其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对PCR扩增体系中的10×Buffer(含Mg2+)、dNTP、上下游引物、TaqDNA聚合酶和退火温度5个因素设计6个梯度,研究了新疆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PCR扩增条件,建立其优化的... 以3个新疆杏品种的叶片为试材,以其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对PCR扩增体系中的10×Buffer(含Mg2+)、dNTP、上下游引物、TaqDNA聚合酶和退火温度5个因素设计6个梯度,研究了新疆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PCR扩增条件,建立其优化的PCR扩增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2℃退火45s,72℃延伸2min,35个循环后72℃延伸10min,25μL反应体系10×Buffer(含Mg2+)2.5μL,dNTP0.08mmol/L,上下引物0.16μmol/L,DNA80ng,DNA聚合酶1μL,此为最优的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S-RNASE基因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自淬灭引物的沙门氏菌新型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开发
7
作者 丰敏 李舒婷 +5 位作者 张洋子 粟元 朱龙佼 曹际娟 刘海燕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85-292,共8页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位居榜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是一种准确、可靠的用于核酸定量的扩增技术,常用的荧光探针法使得扩增...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位居榜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是一种准确、可靠的用于核酸定量的扩增技术,常用的荧光探针法使得扩增体系复杂、引物合成成本高。为了简化FQ-PCR的扩增体系,减少标记基团的修饰,拟通过单标记的荧光自淬灭引物实现新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innovative FQ-PCR,IFQ-PCR)用于模板DNA的定量检测。根据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设计单标记发卡型荧光自淬灭引物,并将其应用于FQ-PCR实现了沙门氏菌的检测。设计的自淬灭引物探针一体化,只需单标记,无需额外探针或染料的加入,简化了扩增体系,降低了检测成本;同时引物的发卡结构提高了检测特异性。在最优的引物浓度(0.4μmol/L)下,沙门氏菌在10^(1)-10^(5) CFU/mL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的对数值与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值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高达0.99,检测限低至2 CFU/mL,并且在1.5 h内即可完成扩增检测,方法的稳定性符合要求。因此,一种基于荧光自淬灭引物的IFQPCR方法被开发出来并实现了沙门氏菌的简便、快速、灵敏、特异、低成本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荧光自淬灭引物 沙门氏菌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杏品种SFB基因的克隆及实时定量表达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大江 冯建荣 +3 位作者 刘月霞 姜新 曹晓艳 赵宝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5,共6页
以新疆杏27个品种花粉为材料,进行转录水平SFB基因的克隆与测序;选取冬杏、苏陆克、库尔勒托拥3个杏品种,对其进行花粉离体培养,分析SFB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27个品种中扩增出4种大小不同的条带,引物组合1在26个品种... 以新疆杏27个品种花粉为材料,进行转录水平SFB基因的克隆与测序;选取冬杏、苏陆克、库尔勒托拥3个杏品种,对其进行花粉离体培养,分析SFB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27个品种中扩增出4种大小不同的条带,引物组合1在26个品种中扩增出条带,其中品种贝新纳尔,赛买提的片段大小为447 bp;大优佳的片段大小为446 bp,其余品种的大小为434 bp。引物组合2在品种托乎提中扩增出大小为660 bp大小的条带。序列比对显示27个品种的SFB基因为20种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SFB基因序列比对显示20种基因序列均为新SFB基因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HQ148064-HQ148083;SFB基因在3个杏品种花粉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均有表达,其表达丰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培养24 h时表达丰度最高,但是每个品种的表达峰值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SFB基因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漆酶基因转录Cu^(2+)诱导特性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欧阳翔 吴婧 +2 位作者 丁一新 李玉祥 赵明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Cu2+为诱导物检测了灵芝漆酶同工酶基因的转录特性,并对其启动子进行了克隆及序列分析。研究发现:灵芝漆酶基因在Cu2+的作用下表达量出现明显差异,其中以在发酵液中添加3.0 mmol.L-1Cu2+、诱导时间为6 d时,漆酶基因的mRNA表达量最高... 以Cu2+为诱导物检测了灵芝漆酶同工酶基因的转录特性,并对其启动子进行了克隆及序列分析。研究发现:灵芝漆酶基因在Cu2+的作用下表达量出现明显差异,其中以在发酵液中添加3.0 mmol.L-1Cu2+、诱导时间为6 d时,漆酶基因的mRNA表达量最高。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灵芝漆酶基因的序列信息,经PCR扩增获得了灵芝漆酶5′端长879bp的基因特异序列,进而通过self-formed adaptor PCR(SEFA-PCR)方法,扩增得到灵芝漆酶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长832bp的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区域除分布有TATA-box、CAAT-box及GC-box等基本的转录起始元件外,还存在多个潜在的顺式作用元件序列位点,包括4个MRE元件、4个STRE元件、11个HSE元件和5个氮因子结合位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漆酶 半定量RT—pcr self-formed ADAPTOR pcr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eudomonas putida GM6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9
10
作者 管莉菠 蔡天明 +3 位作者 李波 何健 李顺鹏 崔中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733,共7页
以一株高效聚磷菌Pseudomonas putidaGM6为研究材料。为获得其多聚磷酸盐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ppk)基因,并验证该基因在磷酸盐转运系统中的作用,根据已报道的ppk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从其总DNA中成功扩增到ppk基因的部分片段(约... 以一株高效聚磷菌Pseudomonas putidaGM6为研究材料。为获得其多聚磷酸盐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ppk)基因,并验证该基因在磷酸盐转运系统中的作用,根据已报道的ppk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从其总DNA中成功扩增到ppk基因的部分片段(约528 bp)。随后采用快速染色体步移方法(Self-formed adap-tor PCR,SEFA-PCR)技术扩增片段的上下游基因序列,将三个序列拼接,用OMIGA软件分析其ORFs,推测ppk基因全长为2 220 bp(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DQ133537)。构建的多聚磷酸盐激酶表达菌株E.coliBL21(DE3)/pET29a-ppk经IPTG诱导后3 h时,明显出现分子量约为81 kDa的表达产物。且表达菌株在12 h时的磷去除率高达80%(对照菌株的磷去除率仅为18%),远高于已报道的40%的去除率。这表明ppk基因在E.coli中的过量表达,导致了E.coli菌体中poly-P的大量聚集,从而大大去除了培养基中的磷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磷酸盐激酶 ppk全基因及上下游序列 快速染色体步移方法(SEFA—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古城区首次证实一起鼠间鼠疫疫情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谭红丽 郭英 +4 位作者 杨文艳 陈福美 张福新 张正飞 王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对丽江市古城区的一起鼠间鼠疫进行判定。方法对1份干燥自毙大绒鼠标本进行鼠疫反相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IH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结果该标本经免疫学检测、PCR及RT-PCR检测均为阳性。结论确认丽江... 目的对丽江市古城区的一起鼠间鼠疫进行判定。方法对1份干燥自毙大绒鼠标本进行鼠疫反相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IH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结果该标本经免疫学检测、PCR及RT-PCR检测均为阳性。结论确认丽江市古城区鼠间鼠疫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实时荧光定量pcr 自毙鼠 丽江市古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个中国杏品种S-RNase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俊 谷超 +4 位作者 张绍铃 张树军 宋宏峰 赵习平 刘铁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2,共6页
以11个未知基因型的中国杏品种为试材,根据李属植物S-RNase基因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组合检测各品种S-RNase基因,共获得22条等位扩增片段,电泳检测表明所有品种的扩增条带集中在300-1100bp的范围内,且表现出一定的长度多态性。序列分析进... 以11个未知基因型的中国杏品种为试材,根据李属植物S-RNase基因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组合检测各品种S-RNase基因,共获得22条等位扩增片段,电泳检测表明所有品种的扩增条带集中在300-1100bp的范围内,且表现出一定的长度多态性。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22个S-RNase基因为10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其中6个为首次发现,根据Gen-Bank中已登陆的杏S-RNase基因的顺序,分别命名为S19、S20、S23、S24、S25、S26,序列登陆号为:EF185300、EF185301、EU037262、EU037263、EU037264、EU037265。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分析表明,杏的S-RNase与李属植物的S-RNase表现较高的同源性,为59.3%-100%;与苹果和梨的S-RNase同源性较低,为19.6%-31.6%。试验确定11个中国杏品种资源的自交不亲和基因型分别为:‘大果杏’S19/S20,‘张公园’S24/S25,‘二红’S9/S11,‘黄口外’S11/S26,‘植丸子’S11/S17,‘宇宙红’、‘大丰’S17/S23,‘超仁’、‘虹桥’S8/S11,‘冀光’、‘中华大杏梅’S8/S9;部分品种的田间杂交授粉座果与花粉管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了所鉴定基因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性 S-RNASE 等位pcr扩增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PID复合控制算法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丽娜 柳洪义 +1 位作者 罗忠 孙一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4-278,共5页
针对常规模糊PID复合控制算法的不足,在分析了其控制特性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采用基于梯形隶属函数的模糊切换算法以及基于变论域和仿人智能思想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在线自调整算法实现了自适应模糊PID复合控制,并将此改进算法... 针对常规模糊PID复合控制算法的不足,在分析了其控制特性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采用基于梯形隶属函数的模糊切换算法以及基于变论域和仿人智能思想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在线自调整算法实现了自适应模糊PID复合控制,并将此改进算法用于PCR芯片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中,使控制系统获得了良好的动态特性和稳态性能、较强的鲁棒性及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控制品质远优于常规模糊PID控制和基本模糊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PID复合控制 模糊切换 变论域 仿人智能 量化因子 比例因子 在线自调整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多巴胺受体D1基因多态性及与自咬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宁 宁方勇 +1 位作者 王光圣 白秀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6期52-55,共4页
以多巴胺受体D1基因(DRD1)作为候选基因,分析该基因对水貂自咬行为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首次从美洲黑貂脚部肌肉组织扩增出多巴胺受体D1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并测序,现已将该序列提交到GenBank上,得到序列号为EU249297。... 以多巴胺受体D1基因(DRD1)作为候选基因,分析该基因对水貂自咬行为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首次从美洲黑貂脚部肌肉组织扩增出多巴胺受体D1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并测序,现已将该序列提交到GenBank上,得到序列号为EU249297。通过序列比较,在179位点处发生了(T→C)转换,但并没有导致氨基酸的变化。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在不同个体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型。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自咬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RD1多态性对水貂自咬行为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该群体中A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B等位基因,AA型的基因型频率均高于BB型的基因型频率;自咬行为组AA基因型的频率远低于健康组,BB和AB基因型个体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貂 多巴胺受体D1基因 自咬行为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砂梨品种S基因型的确定及1个新S-RNase基因的分离鉴定(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琳 谭晓风 +4 位作者 周建 何小勇 袁德义 胡姣 龙洪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2-48,共7页
砂梨是重要的经济树种,表现出典型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在生产和育种上需鉴定品种的S基因型以确定品种间的亲和性。选取7个砂梨品种为试验材料,使用梨S-RNase(S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组PCR扩增,产物通过1.8%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 砂梨是重要的经济树种,表现出典型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在生产和育种上需鉴定品种的S基因型以确定品种间的亲和性。选取7个砂梨品种为试验材料,使用梨S-RNase(S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组PCR扩增,产物通过1.8%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楚比香’等4个品种中产生了预期的2条电泳条带,而其他3个品种都只产生1条带产物,通过6%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对该3个品种的PCR产物进一步分析,结果产物被成功分离。将7个品种中分离到的14个条带分别回收、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从中鉴别出10个具有梨S-RNase基因序列特征的S基因,其中‘政和大雪梨’中494bp的基因片段被鉴定为新的S基因,暂命名为S43-RNase(GenBank接受号EF566873)。RT-PCR试验证明S43-RNase仅在花柱中特异表达,符合S-RNase的表达特征。通过比对S43-RNase的基因组序列和cDNA序列,确定其内含子大小为294bp。在推导氨基酸水平上,S43-RNase与苹果亚科其他S-RNase表现出65%~92%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梨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pcr 自交不亲和基因型 S-RN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计算自组装模型的Diffie-Hellman算法破译(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智华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16-2122,共7页
DNA自组装计算模型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计算模型,已有基于自组装模型的二进制加法、乘法以及有限域中的加法和乘法的讨论.文中利用DNA自组装模型设计的模乘系统,实现了素数p的本原根g连续乘方后模p的数的排列,从而可以在线性时间内求解... DNA自组装计算模型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计算模型,已有基于自组装模型的二进制加法、乘法以及有限域中的加法和乘法的讨论.文中利用DNA自组装模型设计的模乘系统,实现了素数p的本原根g连续乘方后模p的数的排列,从而可以在线性时间内求解离散对数,为破译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提供了新的生物方法.该模乘系统使用了Θ(p)种自组装类型,组装的时间复杂度为Θ(p-1).系统最后组装结果提取出报告链后,经过PCR和凝胶电泳读取离散对数结果.该模型扩展了DNA自组装计算模型的应用,为求取离散对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计算 DNA自组装模型 离散对数 整数排序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芥自交亲和相关基因的差异显示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彦 孙万仓 +4 位作者 武军艳 曾秀存 刘自刚 杨刚 杨宁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0-585,共6页
为分离和筛选芸芥自交亲和相关基因,以芸芥自交亲和系(SC)和自交不亲和系(SI)开花前及开花后的花药和柱头为试材,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芸芥自交亲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在SI和SC开花前后不同... 为分离和筛选芸芥自交亲和相关基因,以芸芥自交亲和系(SC)和自交不亲和系(SI)开花前及开花后的花药和柱头为试材,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芸芥自交亲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在SI和SC开花前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共筛选得到了11条差异片段。差异表达基因包含木葡聚糖半乳糖基转移酶、DnaJ伴侣蛋白、果胶酸裂解酶家族蛋白、40S核糖体蛋白s19-1和假设蛋白等。木葡聚糖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在SC开花前柱头中表达量最大,其表达量是SI开花前柱头中的4.41倍;SC8假设蛋白基因在芸芥SC开花后花药中表达量最大,是SI开花后花药中的23.98倍。初步推测这些差异基因可能在芸芥SI和SC性状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芥 自交亲和基因 DDRT-pcr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微卫星DNA体外自我扩增条件初步研究
18
作者 李关荣 廖芳 +1 位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1-235,共5页
采用一种类似PCR的基因组自我引发PCR(GSP PRC)法 ,初步研究了家蚕、野桑蚕、天蚕、蓖麻蚕和柞蚕的微卫星DNA的体外基因组自我引发PCR扩增条件。质量浓度为 10 0mg/L的基因组DNA经 10 0℃变性 15min后 ,与等量相同浓度未变性的DNA混合... 采用一种类似PCR的基因组自我引发PCR(GSP PRC)法 ,初步研究了家蚕、野桑蚕、天蚕、蓖麻蚕和柞蚕的微卫星DNA的体外基因组自我引发PCR扩增条件。质量浓度为 10 0mg/L的基因组DNA经 10 0℃变性 15min后 ,与等量相同浓度未变性的DNA混合作为模板 ,在 80 μL扩增体系 [含 0 2mmol/LdNTPs、5 0mmol/LKCl、10mmol/LTris HCl(pH 9 0 )、4mmol/LMgCl2 、1 2 5UTaqpolymerase]中加入 1μL此混合模板 ,在92℃、1min→ 5 5℃、2min→72℃、2min ,30~ 90次累积循环的扩增条件下 ,成功地得到了PCR产物。反应体系中 ,基因组DNA的适宜质量浓度为 1 2 5mg/L。GSP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部分片段回收后 ,在同样条件下 ,30~ 6 0个循环可得到同样大小范围的产物。GSP PCR产物经 6 %的变性测序胶电泳 ,得到典型的梯状带 ,表明为微卫星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体外自我扩增 GSP-PRC 扩增条件 基因组自我引发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19
作者 辛海涛 赵晓瑜 +3 位作者 刘国振 王卫宁 侯颖娜 张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1,75,共4页
构建在E.coli中表达人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的质粒。用RT-PCR从人胎盘组织总RNA中获得编码人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基因的全序列,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麦芽糖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MAL-c中,诱导表达获得Jo-1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并通过亲和... 构建在E.coli中表达人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的质粒。用RT-PCR从人胎盘组织总RNA中获得编码人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基因的全序列,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麦芽糖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MAL-c中,诱导表达获得Jo-1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并通过亲和层析予以纯化。结果免疫印迹实验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含有抗Jo-1抗体的病人血清发生特异反应,重组融合蛋白具有Jo-1蛋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组氨酰-tRNA合成酶 pcr 克隆 表达 自身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芥自交不亲和等位基因及其表达初步研究
20
作者 范惠玲 王文倩 +1 位作者 李彦龙 白生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116,206,共8页
在利用芸芥自交不亲和系途径开展育种研究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在人工试配组合时,双亲蕾期杂交结籽率较好,但在自然隔离条件下配制杂交种时出现双亲花期交配不亲和的现象,本试验对10份芸芥进行了系内株间和系间的完全双列杂交,同时对自交... 在利用芸芥自交不亲和系途径开展育种研究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在人工试配组合时,双亲蕾期杂交结籽率较好,但在自然隔离条件下配制杂交种时出现双亲花期交配不亲和的现象,本试验对10份芸芥进行了系内株间和系间的完全双列杂交,同时对自交不亲和基因的表达器官进行了DDRT-PCR扩增研究。结果表明,芸芥1、芸芥3、芸芥5、芸芥6、芸芥8、芸芥9和芸芥13这7份材料系内株间异交和套袋自交的亲和指数均小于1,即表现为不亲和性,说明这些材料属于S等位基因纯合的不亲和系;而芸芥2、芸芥4和芸芥10这三份材料系内株间异交和套袋自交时,呈现出不亲和性不稳定的现象,即一部分杂交表现为亲和,另一部分杂交表现为不亲和,说明这3份材料的自交不亲和性尚未稳定。DDRT-PCR扩增结果表明,芸芥自交不亲和S基因只在柱头组织中表达,其属于组织特异性表达。因此,在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培育一代杂种时,在农艺学性状和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时,有必要进一步测定自交不亲和系S等位基因的纯合性和基因型,这一工作可以有效地指导育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芥 自交不亲和系 S等位基因 基因表达 DD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