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文化史与朱子学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支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1,154,共11页
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脉络看,中国的北方即中原地区与中国的南方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上古时期有关中国南方的文献记载比较缺乏,有关中国古代南方文化史的叙述,基本上是延续中国北方即中原地区士人们的认知。一直到了宋代特别是... 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脉络看,中国的北方即中原地区与中国的南方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上古时期有关中国南方的文献记载比较缺乏,有关中国古代南方文化史的叙述,基本上是延续中国北方即中原地区士人们的认知。一直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南方以朱熹为核心的的士人们,在沿续中原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同时,也不断地寻找和重构南方的文化形态及其价值观。其中最为突出而又深具长远影响力的是朱子学关于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建构,以及对于南方所谓“蛮夷”族群的较为平等的审视与定位。朱子学的这一系列的理论建构,对宋以后中国南方文化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也是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文化史 朱子学 族群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之道还是以内摄外?——论朱子在真实认知的基础上对伦理道德的实践
2
作者 黄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7,共8页
朱子的道德理论主要由三方面构成。首先,心体有三个层面的内涵:既是性与情、意与知的原初合一之境,也是“存有而不活动”的作为范导的性理,还是“存有而活动”的敬义夹持工夫论的明德主体。其次,明德之“知”也有三方面的意涵:道德理性... 朱子的道德理论主要由三方面构成。首先,心体有三个层面的内涵:既是性与情、意与知的原初合一之境,也是“存有而不活动”的作为范导的性理,还是“存有而活动”的敬义夹持工夫论的明德主体。其次,明德之“知”也有三方面的意涵:道德理性的价值判断,认知理性对事事物物殊异之理的认知,以及理性直观对天道、易道“极深而研几”运作规律的领会。最后,朱子的涵养致知、居敬穷理,甚至格物致知,皆是在心与物、知与行彼此作用中的内外综合。这是朱子对传统儒家在真实认知的基础上实践伦理道德的一番创造与整合,这种内外综合的理路与求私意欲念不相害的内倾性理路不同,是达至天道、性心、物理合一更为合理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阳明学 格物致知 内外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是一部子书 被引量:8
3
作者 邬国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6,共9页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和《诸子》两篇的对照可见,两文对作者著述用心和《文心》著作性质的表...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和《诸子》两篇的对照可见,两文对作者著述用心和《文心》著作性质的表述高度一致,这就证明,刘勰本人是将《文心》当作子书来写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刘勰撰写《文心》的态度,也有助于理解该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子书 《序志》 《诸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的道统思想对日本“暗斋学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维先 铁省林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6,共5页
朱熹在否定了韩愈道统思想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儒家的道统系谱,把自己的理学摆在儒学的正统位置上。朱子学传到日本后,"暗斋学派"的创始人山崎暗斋对朱子学推崇备至,认为朱子学是儒学之正统,自己全盘继承朱子的思想并捍卫其在... 朱熹在否定了韩愈道统思想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儒家的道统系谱,把自己的理学摆在儒学的正统位置上。朱子学传到日本后,"暗斋学派"的创始人山崎暗斋对朱子学推崇备至,认为朱子学是儒学之正统,自己全盘继承朱子的思想并捍卫其在日本的正统地位,也就承续了朱子在日本的道统系谱,提出"道统之心法"的传承方法,并以此来批判"异端邪说"。山崎暗斋还把儒家的道统观念与日本的"神统"、"皇统"观念结合起来,为"神统"、"皇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朱子学 道统 山崎暗斋 暗斋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潘显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57,共5页
《淮南子》展现的美学思想,不是所谓的“杂家”,而是典型的道家-道教一脉。在其内容丰富的美学思想中,以“一”为至美的道家美学本体论,“美人不同面”的多样化美学标准,“不待脂粉芳泽”及“西施粉黛”的艺术美论,“形、气、神”为中... 《淮南子》展现的美学思想,不是所谓的“杂家”,而是典型的道家-道教一脉。在其内容丰富的美学思想中,以“一”为至美的道家美学本体论,“美人不同面”的多样化美学标准,“不待脂粉芳泽”及“西施粉黛”的艺术美论,“形、气、神”为中心的审美意识论,都是典型的道家-道教的美学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道家一道教 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潮风包装融合朱子人格美学思想的伦理设计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84-290,共7页
目的在构建良好人文环境和塑造商业伦理精神的设计视域下,尝试从中国哲学美学范畴中探寻能体现中华民族气质与精神的包装设计依据与策略。方法首先,分析目前国潮风包装设计存在的文化问题;其次,从社会与经济层面多角度论证国潮风包装设... 目的在构建良好人文环境和塑造商业伦理精神的设计视域下,尝试从中国哲学美学范畴中探寻能体现中华民族气质与精神的包装设计依据与策略。方法首先,分析目前国潮风包装设计存在的文化问题;其次,从社会与经济层面多角度论证国潮风包装设计融合朱子人格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再次,采用古为今用的方法,提出该融合的伦理设计之具体策略。结论国潮风包装融合朱子人格美学思想的伦理设计,不仅能有效解决国潮风包装设计形式大过内容、文化内涵不足与人文关怀不够等现存问题,还能体现大环境对传统美德的回归应求,消费者对民族情感的审美需求,企业方对产品包装的文化诉求,以及设计师对中国原创的素养追求,并且可通过愉悦引善、鼓舞激善、操作储善、多样完善等策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潮风 包装设计 朱子人格 美学思想 伦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崎闇斋的神儒合一思想与儒学的本土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维先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7-81,共5页
山崎闇斋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儒学家,垂加神道的创始人。他把朱子学的基本理论与日本的神道教相结合,主张儒学之正统也就是神道之真传,从而把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注入神道教义,强调神儒合一,忠君爱国,尊王贱霸。儒学与神道的结合... 山崎闇斋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儒学家,垂加神道的创始人。他把朱子学的基本理论与日本的神道教相结合,主张儒学之正统也就是神道之真传,从而把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注入神道教义,强调神儒合一,忠君爱国,尊王贱霸。儒学与神道的结合过程也就是儒家文化的日本本土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文化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崎An斋 儒学 朱子学 神儒合一 文化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
8
作者 李敬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188,共8页
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是一个关注较少、研究不深但又颇具价值的学术问题。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初传的辩难与阐扬、晚明的鼎盛与会通、清初的延续与修正、晚清的维系与终结,显豁出阳明心学传播与接受的"... 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是一个关注较少、研究不深但又颇具价值的学术问题。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初传的辩难与阐扬、晚明的鼎盛与会通、清初的延续与修正、晚清的维系与终结,显豁出阳明心学传播与接受的"关中模式":一是未能取代张载关学、程朱理学在关中地区的主导地位;二是呈现出起伏不显、波折不大的抛物线式传播态势;三是以会通朱王为基调。这种模式所映射出关学与阳明心学的交融与互动,一方面不断生成和更新着关学,推动关学心学化、全国化;另一方面亦促使阳明心学实现自我重构和完善,将阳明心学在可能的衍化方向上提揭(显豁)出来,拓展和深化阳明心学的理论维度,成为探究阳明心学"在地化"的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关中地区 关学 会通朱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历史与经济之间——朱伯康民国时期的思想理路及其现代价值
9
作者 严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7,共9页
朱伯康是民国时期的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青年时期的朱伯康曾积极参与革命,并作为经济学本科生参与了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话语体系下,运用历史解释中国社会,为革命诊断出路。留学德国后,朱伯康接受了系统的经济学训练... 朱伯康是民国时期的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青年时期的朱伯康曾积极参与革命,并作为经济学本科生参与了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话语体系下,运用历史解释中国社会,为革命诊断出路。留学德国后,朱伯康接受了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受德国历史学派影响极深,形成了不同于英美主流经济学的思想。归国后,朱伯康成为职业经济学家,师法李斯特,主张由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推进工业化,回应了抗战建国的时代主题。朱伯康的思想理路揭示了民国经济学的多样性传统,也蕴含着抵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霸权的思想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伯康 民国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德国历史学派 李斯特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语类》德育思想及其对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颜 侯建成 冯桂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11期1464-1468,共5页
结合朱熹《朱子语类》中的德育思想,了解其德育思想的内涵,着重阐释朱熹德育思想体系内容。归纳总结了朱熹道德教育思想“明人伦”“做圣贤”的德育目标;“循序渐进”“知行并重”“正面引导与禁于未发”的德育原则和“立志”“居敬”... 结合朱熹《朱子语类》中的德育思想,了解其德育思想的内涵,着重阐释朱熹德育思想体系内容。归纳总结了朱熹道德教育思想“明人伦”“做圣贤”的德育目标;“循序渐进”“知行并重”“正面引导与禁于未发”的德育原则和“立志”“居敬”“省察”“穷理”“力行”的德育教育方法。通过对其道德教育思想精粹的把握,并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道德教育的实际,从转变教育观念、健全课程体系、发挥教师作用、注重环境构建四个方面阐述了朱熹德育思想对医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语类 德育思想 医学生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与近代诸子学研究的转型——以胡适的法家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松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6,共6页
胡适对《韩非子》等法家著作的篇章真伪进行了考辨,并用近代的观念阐释法家思想。他将法家思想和西方法学相关联,用进化的观点对法家思想进行了解读,并从逻辑学的角度考察了法家的法治思想。胡适在法家思想研究中所创立的学术研究范式... 胡适对《韩非子》等法家著作的篇章真伪进行了考辨,并用近代的观念阐释法家思想。他将法家思想和西方法学相关联,用进化的观点对法家思想进行了解读,并从逻辑学的角度考察了法家的法治思想。胡适在法家思想研究中所创立的学术研究范式及其表现的学术精神,使其在近代诸子学研究转型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近代诸子学 法家 法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人欲思想在日本近世的误读——以古学派对“无欲说”的批判为线索
12
作者 高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5-136,共12页
在朱熹思想中“欲”和“人欲”是不同的范畴,其讲“灭人欲”“去人欲”并非要人“灭欲”“无欲”,而是主张克制不合于理的过分欲望。虽然朱熹人欲说在中国后世也招致了误解,但日本近世对朱熹人欲说的漏读与误读却呈现体系化的特征。这... 在朱熹思想中“欲”和“人欲”是不同的范畴,其讲“灭人欲”“去人欲”并非要人“灭欲”“无欲”,而是主张克制不合于理的过分欲望。虽然朱熹人欲说在中国后世也招致了误解,但日本近世对朱熹人欲说的漏读与误读却呈现体系化的特征。这一现象酝酿于藤原惺窝、林罗山等所谓朱子学的“忠实介绍者”当中,至古学派兴起后,其内部各家儒者开始对宋儒人欲说进行猛烈抨击,然而观点不尽相同:山鹿素行区别了周敦颐和朱熹无欲说的差异,贬周而褒朱;伊藤仁斋、伊藤东涯认为“主静”不合于“天地生物之心”,指出无欲是无意义的修养工夫;荻生徂徕、太宰春台则考究“人欲”在《礼记·乐记》中的内涵,批判宋儒人欲说是对古典真意的背离。朱熹人欲说被古学派如此误读,与近世早期朱子学与阳明学对欲望的严格主义演绎有关,藤原惺窝、林罗山等的人欲说中并未传递出朱熹对“欲”“人欲”的区分,而阳明学者中江藤树与熊泽蕃山则极力表现着儒家无欲境界的奇妙。这些诠释传统共同构成了古学派理解朱熹人欲说的历史文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欲说 无欲说 朱熹 周敦颐 日本古学派 日本阳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古斋琴谱》中浦城闽派古琴文人琴思想研究
13
作者 马达 鲁新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33,I0004,共8页
祝凤喈《与古斋琴谱》中蕴含着独到的闽派古琴文人琴思想,音乐美学思想和音乐教育思想是其文人琴思想的主体内容,音乐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以曲传文”“中和”“美善”、崇尚“自然”四方面内容;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琴养心”“精积... 祝凤喈《与古斋琴谱》中蕴含着独到的闽派古琴文人琴思想,音乐美学思想和音乐教育思想是其文人琴思想的主体内容,音乐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以曲传文”“中和”“美善”、崇尚“自然”四方面内容;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琴养心”“精积”、批评古琴“俗授受”现象三方面内容。《与古斋琴谱》中所体现的闽派古琴文人琴思想展现了祝凤喈治学严谨、淡泊宁静等高尚的文人品格,同时也体现了祝凤喈崇高的师德和优秀的教学素养,以及注重培养学生成为文人而非琴匠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凤喈 浦城闽派古琴 《与古斋琴谱》 文人琴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