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沙柳对水分的再分配过程及其影响机制
1
作者 赵明 王文科 +4 位作者 赵永华 王周锋 王一 刘家琪 马文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550-7563,共14页
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限制了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植物对水分的再分配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影响着大气-植物-土壤系统中的水循环过程。以毛乌素沙地典型沙生植物沙柳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监测、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的... 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限制了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植物对水分的再分配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影响着大气-植物-土壤系统中的水循环过程。以毛乌素沙地典型沙生植物沙柳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监测、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综合手段,系统研究沙柳冠层及根系吸水影响下的水分再分配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降水特征和植被特征是冠层穿透雨率(Rcp)的主要影响因素。Rcp随降水强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当单次降水量超过30 mm或降水强度超过10 mm/h时,Rcp稳定在0.9左右。当沙柳冠幅直径大于250 cm或LAI大于1.5时,Rcp低于0.6,同时冠层特征对Rcp的影响随降雨强度的增加呈减弱趋势。冠层穿透雨率影响着土壤水分再分配及根系吸水过程,沙柳根系吸水导致土壤50 cm深度处的根区出现水分亏缺区域,一定程度阻滞水分的深层入渗。不同Rcp水平下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结果表明,对同一降水事件,随着Rcp的减少,土壤水分储量的减少量逐渐增加,80 cm深度处的入渗量逐渐减少;而对同一Rcp水平,随着单次降水量的增加,80 cm深度处的入渗量随之增加,意味着较小的降水量和较低的Rcp都不利于土壤水储量和深层补给量的增加。因而可通过改变冠层特征,如合理控制植物林分密度,来提升冠层穿透雨率,以增加有效降水。研究成果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再分配 冠层穿透雨率 根系吸水 沙柳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沙地沙柳人工林林下草本群落及土壤特性
2
作者 李清雪 贾志清 +4 位作者 何凌仙子 张佳鹏 赵雪彬 羊秀本 范文秀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6,共8页
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盆地衰退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2种密度及2种平茬措施林下草本群落及土壤特性。结果表明:4种林分类型林下草本植物共有20种,隶属10科19属,共有优势种为赖草和斜茎黄耆;2种密度林分斜茎黄耆的重要值最大,2种平茬... 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盆地衰退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2种密度及2种平茬措施林下草本群落及土壤特性。结果表明:4种林分类型林下草本植物共有20种,隶属10科19属,共有优势种为赖草和斜茎黄耆;2种密度林分斜茎黄耆的重要值最大,2种平茬措施林分赖草的重要值明显高于斜茎黄耆;2种密度林分草本植物种数量相同(13种),低于全平茬林(17种)和隔行平茬林(14种)。低密度林和隔行平茬林林下草本植物群落总盖度、总生物量、土壤粉粒和极细砂粒含量分别高于高密度林和全平茬林;2种平茬措施林分的土壤粉粒含量明显高于2个未平茬林分。沙柳人工林基本特征与林下草本群落及土壤特性的RDA排序表明,沙柳的冠幅、林分密度和基径是草本群落和土壤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对4种林分类型林下草本群落特征及土壤特性的综合评价结果为隔行平茬林>全平茬林>低密度林>高密度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地 沙柳人工林 平茬 草本群落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沙地2种密度沙柳人工林叶片、枝条和土壤养分特征
3
作者 李清雪 贾志清 +3 位作者 何凌仙子 张佳鹏 赵雪彬 羊秀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9230-9241,共12页
以青海共和盆地高寒沙地2种密度衰退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枝条和土壤养分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分析植物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揭示人工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为高寒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及可持续经营... 以青海共和盆地高寒沙地2种密度衰退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枝条和土壤养分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分析植物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揭示人工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为高寒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高密度林叶片和枝条的C、N、P、K含量都高于低密度林,C∶N、C∶P、C∶K低于低密度林,说明低密度林对N、P、K元素的利用效率较高。(2)2种密度人工林叶片的N∶P分别为18.37和19.11,林木生长都受到P元素的限制。(3)低密度林3个土壤深度的SOC、TN和AK含量都明显高于高密度林,AN和AP含量及pH值明显低于高密度林,对土壤养分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低密度林土壤质量指数较高。低密度林3个深度土壤的C∶P(0—20cm除外)和N∶P都明显高于高密度林,C∶N明显低于高密度林,说明低密度林提高了N的有效性,降低了P的有效性,P对低密度林生长的限制性更强。(4)RDA分析表明,土壤TN(0—60cm)和AK(40—60cm)含量对沙柳叶片的C、N、P、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解释程度最高,且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TN和AK含量与沙柳C、N、P、K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地 沙柳人工林 密度 养分元素 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对沙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晓敏 陈圆 +1 位作者 王欣 胡建鹏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83,共7页
为提升沙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分别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钛酸酯偶联剂201、马来酸酐偶联剂对沙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以聚乳酸为基体,改性沙柳纤维为增强相,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环境友好型沙柳/聚乳酸... 为提升沙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分别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钛酸酯偶联剂201、马来酸酐偶联剂对沙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以聚乳酸为基体,改性沙柳纤维为增强相,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环境友好型沙柳/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偶联剂类型及含量对沙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4种偶联剂改性的沙柳/聚乳酸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均得到改善,力学强度得到提升,偶联剂适宜质量分数均为2%,其中马来酸酐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改善效果最好,其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为28.79MPa、弹性模量为3326.5MPa、冲击强度为4.351kJ/m^(2),较对照组分别提升了113.8%、127.9%、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 聚乳酸 沙柳纤维 界面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茎段为外植体的蒿柳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5
作者 于艳 《北方蚕业》 2025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建立蒿柳组培繁育体系,以蒿柳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改良WPM、MS、1/4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组合对腋芽萌发、不定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腋芽萌发以改良WPM+0.2 mg/L 6-BA+0.3mg/LNAA为优选培养基,... 为建立蒿柳组培繁育体系,以蒿柳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改良WPM、MS、1/4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组合对腋芽萌发、不定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腋芽萌发以改良WPM+0.2 mg/L 6-BA+0.3mg/LNAA为优选培养基,腋芽诱导率可达90.21%,芽健壮、节间长,叶片鲜绿;继代培养中,添加1.0 mg/L的GA_(3)对促进不定芽的伸长生长、提高增殖系数有显著效果,芽增殖系数5.0;在改良WPM+0.5 mg/L IBA的培养基上,蒿柳继代苗生根率高且根粗壮、侧根多,生根率9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柳 茎段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存活和恢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9
6
作者 李娅 曾波 +3 位作者 叶小齐 乔普 王海锋 罗芳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3-1930,共8页
植物在水淹后的存活和恢复生长状况可以衡量其对水淹的耐受能力,为了解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的水淹耐受能力,研究了长期水淹条件下秋华柳植株的存活和恢复生长状况。实验设置了3个水淹深度:对照,水淹根部(... 植物在水淹后的存活和恢复生长状况可以衡量其对水淹的耐受能力,为了解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的水淹耐受能力,研究了长期水淹条件下秋华柳植株的存活和恢复生长状况。实验设置了3个水淹深度:对照,水淹根部(植株置于水中,仅地下部分被淹没)和水淹2m(植株置于水中,顶部距水面2m),6个水淹时间:20d,40d,60d,90d,120d和180d。研究结果表明:(1)水淹对秋华柳植株存活率的影响较小。水淹根部处理的植株在水淹180d后,存活率仍为100%,水淹2m处理的植株在水淹120d后,存活率也为100%,直到180d后,存活率才下降为0。(2)水淹后,秋华柳植株仍然可以进行恢复生长,表现出很强的恢复生长能力,但因水淹处理的不同,其恢复生长存在差异。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秋华柳植株出水后到开始恢复生长之前所需的时间增加,但所有水淹处理的植株在水淹结束后一周内都可以开始恢复生长。在相同水淹时间处理下,水淹处理的秋华柳植株在恢复生长期间的相对生长速率都高于对照植株,水淹40d,60d,90d后,水淹2m的秋华柳植株分别比对照植株高57.8%,143.4%,130.4%。水淹结束时,秋华柳地上部分生物量随水淹深度的不同而不同,水淹根部处理的植株几乎与对照植株无显著差异,水淹2m处理的植株都低于对照植株。水淹结束后,不同处理的秋华柳植株生长2个月后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其在水淹结束时不同处理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相似。本研究表明,秋华柳在长时间的水淹后具有很高的存活率,并可以进行很好的恢复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水淹耐受能力,可以考虑将其应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的植被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 水淹 存活率 恢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柳平茬刀具减磨优化——基于PSO-BP神经网络结合GA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志武 刘志刚 +3 位作者 常涛涛 裴承慧 张鹏峰 张建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9-265,共7页
沙柳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防风固沙树种,其机械化平茬更新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平茬圆锯片磨损严重,成为制约工作效率和平茬效果提升的主要技术瓶颈。为实现沙柳平茬圆锯片减磨性能的优化设计,通过野外平茬... 沙柳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防风固沙树种,其机械化平茬更新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平茬圆锯片磨损严重,成为制约工作效率和平茬效果提升的主要技术瓶颈。为实现沙柳平茬圆锯片减磨性能的优化设计,通过野外平茬试验获取不同锯齿结构下的磨损退化量数据,基于磨损数据建立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优化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圆锯片的磨损量;然后,将训练好的PSO-BP神经网络模型与GA(Genetic Algorithm)算法相结合,以磨损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寻找圆锯片锯齿结构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成功实现了对圆锯片前角、后角、前刀面斜磨角等结构参数的多目标优化,优化得到的圆锯片参数使磨损量相对最小,提升了圆锯片的减磨性能。由此为进一步改善沙柳平茬圆锯片的切削及减磨损性能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为提高沙柳平茬工作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平茬圆锯片 减磨优化 PSO-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不同生长时期植物叶功能性状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郝需婷 黄雅茹 +4 位作者 张帅 崔健 王浩伊 郝惠忠 马迎宾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86-2400,共15页
揭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旱柳和梭梭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异规律,探明旱柳和梭梭对该区特殊环境的适应策略。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旱柳(Salix matsudan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初期(5月初)、生长旺盛... 揭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旱柳和梭梭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异规律,探明旱柳和梭梭对该区特殊环境的适应策略。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旱柳(Salix matsudan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初期(5月初)、生长旺盛期(7月初)、生长末期(9月初)3个时期分别测定14个叶功能性状,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叶功能性状的变异与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长时期,2种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异,其中,梭梭叶干重、旱柳相对水分亏缺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91.78%、45.74%,2种植物的叶碳稳定同位素比率(δ^(13) C)变异系数均为最小(均小于5%);旱柳叶含水量、叶宽、叶形指数,梭梭、比叶面积、比叶重在生长初期、旺盛期、末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梭梭叶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较旱柳高;叶长、δ^(13)C是两种植物叶功能性状中综合排名前3的共同指标因子。(3)气象因素分别解释了旱柳23.89%、梭梭26.87%的叶功能性状变异,其中比湿度和降水分别是影响旱柳、梭梭叶功能性状的主要气象因子;比湿度和晴空表面有效辐射总数是共同影响两种植物叶功能性状的气象因子。植物可以通过改变叶功能性状及性状间的权衡关系,调整资源获取能力和物质分配去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形成最适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柳 梭梭 叶功能性状 不同生长时期 气象因子 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对三峡库区两种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和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水下光合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罗芳丽 曾波 +2 位作者 叶小齐 陈婷 刘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64-1970,共7页
为了阐明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和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水下光合作用的影响,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情况,考察了在不同水淹处理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 为了阐明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和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水下光合作用的影响,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情况,考察了在不同水淹处理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水淹,常规供水管理)和2m深度水淹(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2m)2个不同的水淹深度和5、15、20、40d和60d等5个不同的水淹时间处理,采用Chlorolab-2液相氧电极(英国Hansatech公司生产)测定了在不同水淹时间和水淹深度处理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水淹60d后,秋华柳和野古草的存活率均为100%,而典型的陆生植物香樟和马唐分别在水淹40d和15d后全部死亡。(2)在相同的水淹时间和水淹深度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速率(放氧速率)显著高于典型的陆生植物(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和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Scop.))(3)在长期水淹的条件下,秋华柳和野古草仍具有水下光合的能力。在水淹60d后,水淹2m的秋华柳和野古草植株的水下放氧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的水下放氧速率,但仍具有水下光合的能力,其水下光合速率分别为0.202μmol.m-.2s-1和0.139μmo.lm-.2s-1。同时,研究也表明在水淹40d和60d后,秋华柳表现出比野古草强的水下光合能力。研究表明,秋华柳和野古草在存活率和水下光合方面对长期水淹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是可以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优良植物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秋华柳 野古草 水淹 水下光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沙地生境下黄柳(Salix gordejevii)的根系分布和冠层结构特征 被引量:52
10
作者 任安芝 高玉葆 王金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9-404,共6页
对分布于 3种不同沙地生境 (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丘间低地 )黄柳灌丛的根系分布 (根的数目与深度分布 )和冠层结构特征 (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以及当年枝长度分布 )进行了研究。半固定沙丘上的黄柳根系最发达 (根系分布深 ,数量大 ... 对分布于 3种不同沙地生境 (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丘间低地 )黄柳灌丛的根系分布 (根的数目与深度分布 )和冠层结构特征 (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以及当年枝长度分布 )进行了研究。半固定沙丘上的黄柳根系最发达 (根系分布深 ,数量大 ) ,固定沙丘的黄柳明显不及前者 ,而丘间低地的黄柳根系最不发达。粗根 (Φ≥ 5mm)的分布与土壤水分和土壤容重呈显著相关性 ,细根 ( Φ<5mm)的分布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呈极显著相关。不同程度的根系发育导致地上部分的繁茂程度不同 :分布于半固定沙丘上的黄柳灌丛叶面积指数较大 ,当年枝平均长度较大 ,枝长频度分布趋于正态分布 ;丘间低地的黄柳灌丛叶面积指数较小 ,当年枝平均长度较小 ,枝长频度分布趋于对数正态分布 ;固定沙丘上灌丛的上述特征大致介于二者之间 ,而其当年枝长度频度符合 Weibull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柳 沙地生境 根系 枝长频度分布 叶面积指数 杨柳科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围AM真菌时空分布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学礼 杨静 +1 位作者 郭辉娟 赵丽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0-207,共8页
为探明荒漠植物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围AM真菌时空异质性,2009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从内蒙古荒漠植物沙柳根围分0~10,11~20,21~30,31~40和41~50 cm 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沙... 为探明荒漠植物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围AM真菌时空异质性,2009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从内蒙古荒漠植物沙柳根围分0~10,11~20,21~30,31~40和41~50 cm 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沙柳根围AM真菌平均孢子密度为282个/100g,平均总定殖率0.642;从土壤中共分离AM真菌3属20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AM真菌孢子密度、菌丝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随时间变化先升后降,最大值出现在8月;泡囊定殖率随时间变化先降后升,最大值出现在10月;随土壤深度增加,孢子密度和定殖率下降,最大孢子密度和最高定殖率均出现在10月份0~10 cm土层.孢子密度与土壤温度、pH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速效P极显著负相关;泡囊定殖率与土壤碱解N显著正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和pH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碱解N极显著负相关;菌丝定殖率与易提取球囊霉素极显著正相关.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与土壤碱解N和有机C极显著正相关.球囊霉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能够综合反映土壤AM真菌分布和活动、有机C动态和养分循环进程,应作为荒漠土壤质量和功能评价的新指标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时空分布 沙柳 荒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树(Salix spp.)在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凤亮 杨卫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0-306,共7页
柳树(Salix spp.)具有生物量高、生长速度快、易繁殖、蒸腾作用强等特点,是进行污染环境修复的良好植物资源。既有研究显示,可利用柳树通过植物-土壤、植物-砂石、人工湿地及河岸缓冲区的方式净化污染水体,修复乙醇、多氯联苯、多环芳... 柳树(Salix spp.)具有生物量高、生长速度快、易繁殖、蒸腾作用强等特点,是进行污染环境修复的良好植物资源。既有研究显示,可利用柳树通过植物-土壤、植物-砂石、人工湿地及河岸缓冲区的方式净化污染水体,修复乙醇、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还可通过自然修复和强化修复(螯合剂、菌根)治理重金属污染。柳树对环境污染物的修复效率与品种、无性系、土壤类型及水文条件有关,且可通过螯合剂和菌根真菌等强化措施增强对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加强柳树生物能源开发研究,并与污染环境生态修复相结合,注重柳树环境修复优良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富营养化 重金属 有机污染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ABA介导的旱柳枝条失水响应
13
作者 胡耀芳 李奥 +5 位作者 殷佳慧 王元成 邹竣竹 巨关升 刘俊祥 孙振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7,共9页
【目的】ABA是植物干旱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关键激素。本研究旨在发掘旱柳ABA介导的干旱胁迫响应关键功能基因和相关通路,以期通过分子设计育种,选育优良抗旱品种。【方法】本研究以旱柳离体枝条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探究ABA合成抑制... 【目的】ABA是植物干旱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关键激素。本研究旨在发掘旱柳ABA介导的干旱胁迫响应关键功能基因和相关通路,以期通过分子设计育种,选育优良抗旱品种。【方法】本研究以旱柳离体枝条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探究ABA合成抑制剂钨酸钠溶液浸泡后旱柳失水至不同水势枝条木质部转录组的差异响应。【结果】(1)去离子水浸泡旱柳未失水枝条与失水至P_(50)水势枝条的显著差异基因共5672个,钨酸钠溶液浸泡与去离子水浸泡旱柳失水至P_(50)水势枝条的显著差异基因共5033个。(2)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是钨酸钠浸泡后旱柳枝条失水响应的关键通路。(3)去离子水浸泡旱柳失水至P_(50)水势枝条较未失水枝条,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PP2C家族基因(P2C03、P2C51),ABA受体的调控成分基因(PYL8),ABA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AI5L5)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通路中,类胡萝卜素异构酶基因(CRTSO)、脱落酸醛氧化酶基因3(ALDO3)表达量显著上调;淀粉与蔗糖代谢通路中,糖基水解酶家族基因(INVA、E133)、类α-淀粉酶3基因(AMY3)、海藻糖磷酸酶基因(TPS5)、蔗糖磷酸合酶1基因(SPSA1)等表达量显著上调,而淀粉合成酶基因(SSY1)表达量显著下调。钨酸钠溶液浸泡后,INVA、E133、AMY3、TPS5、SPSA1和SSY1呈相反表达趋势。【结论】本研究挖掘了旱柳干旱胁迫相关通路及重要功能基因,为后续揭示旱柳干旱胁迫响应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柳 水势 转录组 ABA 淀粉水解 干旱响应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柳树(Salix matsudana)种植初期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朋 李昌晓 +2 位作者 任庆水 杨予静 马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6-43,共8页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165-170m和170-175m两个海拔段的人工种植柳树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两个海拔段土壤的化学性质在一个淹水周期前后的变化特征,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OM)、碳氮比(C/N)、全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165-170m和170-175m两个海拔段的人工种植柳树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两个海拔段土壤的化学性质在一个淹水周期前后的变化特征,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OM)、碳氮比(C/N)、全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并设置裸地土壤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三峡水库消落区不同海拔高程的柳树生长状况良好,水淹后生长于高海拔的柳树较低海拔的柳树冠幅和胸径分别高出22.2%和48.8%;对于裸地土壤,经过淹水后其pH值趋向中性变化,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下降;与裸地相比,栽植柳树的土壤全磷含量显著升高,碳氮比、有效磷、有机质、铵态氮含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柳树良好的适应能力使其能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大量存活,但是由于其土壤N,P营养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产生存在一定的贡献潜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土壤营养 柳树 水体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沙地生境下黄柳(Salix gordejevii)种群若干数量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梁宇 高玉葆 +3 位作者 任安芝 陈世苹 刘宁 刘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0-87,共8页
对分布于3种不同沙地生境(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丘间低地)黄柳灌丛的个体形态、生长和群体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测定了灌丛下草本层植物种类组成及频度。结果显示:分布于丘间低地的黄柳灌丛当年枝平均长度增加缓慢,短枝条的比... 对分布于3种不同沙地生境(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丘间低地)黄柳灌丛的个体形态、生长和群体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测定了灌丛下草本层植物种类组成及频度。结果显示:分布于丘间低地的黄柳灌丛当年枝平均长度增加缓慢,短枝条的比例较高,枝长频度分布(当年枝)峰值偏左,分枝也较多,叶片短而狭,长宽比大;与之相比,分布于半固定沙丘上的灌丛当年枝平均长度增加较快,长枝条比例较高,枝长频度分布趋于正态分布,分枝较少,叶片长而宽,长宽比小;固定沙丘上灌丛的上述特征大致介于二者之间,其枝长频度符合Weibull分布。3种生境条件下黄柳灌丛下草本层的种类组成频度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柳 沙地生境 枝长频率分布 分枝系统 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温条件下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幼苗的水分和构型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维明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84-1090,共7页
利用小温棚升高气温 ,探讨气温升高对半干旱毛乌素沙地乡土旱生乔木旱柳幼苗的影响 ,以揭示像旱柳这样的乡土沙生乔木如何缓冲气温升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水分饱和亏缺和失水系数均表现出随气温升高而降低的趋势 ,组织密度的变化趋势恰... 利用小温棚升高气温 ,探讨气温升高对半干旱毛乌素沙地乡土旱生乔木旱柳幼苗的影响 ,以揭示像旱柳这样的乡土沙生乔木如何缓冲气温升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水分饱和亏缺和失水系数均表现出随气温升高而降低的趋势 ,组织密度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 ;气温升高显著影响枝茎截面积比、叶干重茎截面积比、叶面积茎截面积比、叶干重枝截面积比和叶面积枝截面积比 ;叶死亡率和叶周转随气温升高呈现出降低趋势 ,而叶出生率和叶面积的变化格局为“钟形”曲线 ;气温升高促进分枝产生、增加分枝长度和角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柳 气温 水分特征 水力结构 叶种群 分枝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燃煤机组掺烧沙柳成型燃料制粉和燃尽特性
17
作者 郭幸超 董帅 +7 位作者 苏国新 李磊 李小东 郭海军 杨富鑫 谭厚章 张良 王学斌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40,共12页
掺烧生物质是煤电机组实现低碳化改造的重要路径之一。为探索大型燃煤机组磨煤机耦合直接掺烧生物质颗粒的可行性,在国内首次利用某1 000 MW机组现有的制粉和燃烧系统开展了煤粉炉掺烧沙柳成型颗粒试验,分析了中速磨磨制成型生物质颗粒... 掺烧生物质是煤电机组实现低碳化改造的重要路径之一。为探索大型燃煤机组磨煤机耦合直接掺烧生物质颗粒的可行性,在国内首次利用某1 000 MW机组现有的制粉和燃烧系统开展了煤粉炉掺烧沙柳成型颗粒试验,分析了中速磨磨制成型生物质颗粒的制粉特性和安全性,并研究了生物质掺烧对燃尽和粉煤灰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沙柳成型颗粒经中速磨磨制后的料粒径主要集中在1 000μm以下,中速磨研磨沙柳成型颗粒具有可行性,磨机安全,制粉的最大出力可达设计磨煤出力的40%以上。生物质掺烧会使粉煤灰中出现较多的黑色大颗粒,并显著改变粉煤灰粒径分布特性,其中100~180μm的颗粒占比减小,而50~75μm的颗粒占比增大,且不同粒径区间不规则形状颗粒占比均有所增加。此外,飞灰含碳量随生物质掺烧量增加逐渐升高,生物质掺烧量由25 t/h增加至40 t/h时飞灰含碳量从0.77%升高至1.01%,生物质掺烧量为45 t/h时飞灰含碳量明显上升,升高至1.69%。进一步根据灰平衡理论对机组掺烧生物质的飞灰含碳量和燃尽率进行分析,发现生物质的飞灰含碳量随掺烧量增加先小幅波动后显著上升,但均维持在13%以上,而燃尽率呈现先小幅波动后显著下降的趋势;当掺烧量为25~40 t/h时,燃尽率均保持在99%以上,但掺烧量增加至45 t/h时,燃尽率略微下降。尽管掺烧后生物质飞灰含碳量有所增加,但考虑到生物质灰分含量低等原因,实际燃尽效率仍较高,生物质掺烧后总体对燃料燃尽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大型燃煤机组磨煤机耦合直接掺烧沙柳成型颗粒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需合理控制生物质粉料粒径和掺烧比例以确保燃烧效率和锅炉运行稳定性。本研究对我国大型燃煤机组磨煤机耦合直掺生物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煤粉锅炉 制粉特性 燃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估测研究
18
作者 魏文强 肖红 +4 位作者 徐长林 邓明月 马凯 王昀 刘鹏飞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96-2602,共7页
为构建高寒草甸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的非破坏性估测模型,本研究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S. oritrepha)灌丛为研究对象,随机调查了400株山生柳,依据冠幅面积(CA... 为构建高寒草甸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的非破坏性估测模型,本研究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S. oritrepha)灌丛为研究对象,随机调查了400株山生柳,依据冠幅面积(CA)划分为小丛(≤0.15 m^(2))、中丛(0.15~0.6 m^(2))、大丛(≥0.6 m^(2))三个等级,选取各等级10株(共30株)测定冠幅面积等4个灌丛整体形态参数和新生枝条数量等5个生长参数,以新生枝条生物量作为ANPP的实测值,通过回归分析建立ANPP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冠幅面积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函数估测模型y=30.59e^(2.20x)(R^(2)=0.89)各项评价指标均较好,能够方便、快捷地估测该地区山生柳灌丛ANPP;以新生枝条数量为自变量建立的幂函数估测模型y=0.62x^(1.51)(R^(2)=0.95)各项评价指标均为最优,精度最高,可用于该地区山生柳灌丛ANPP精准估测。本研究结果可为快速、精准地量化高寒灌丛生产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生柳灌丛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引种竹柳(Salix fragilis)适宜的灌溉咸水矿化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窦晓静 韩炜 +2 位作者 武胜利 房靓 刘强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竹柳(Salix fragilis)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干旱区新疆引种是较好的城市绿化举措。探明竹柳引种克拉玛依市过程中的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寻找适宜的灌溉咸水矿化度,可为干旱区竹柳及其他先锋植物的引种积累经验并提供理论依据。2014年6月,... 竹柳(Salix fragilis)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干旱区新疆引种是较好的城市绿化举措。探明竹柳引种克拉玛依市过程中的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寻找适宜的灌溉咸水矿化度,可为干旱区竹柳及其他先锋植物的引种积累经验并提供理论依据。2014年6月,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选定样地,设置了3个灌溉咸水矿化度:0、5g·L^(-1)和10g·L^(-1),沟灌嫁接竹柳(砧木为旱柳)2年生健康幼株,次日,自8:00起至20:00,间隔2h,用Li-6400便携式气体交换系统测定其成熟叶片的光合生理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结果表明:灌溉咸水矿化度处理0、5g·L^(-1)和10g·L^(-1),竹柳的净光合速率(Pn)差异极显著(F=60.822,p=0.000<0.01);按照Pn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定积分,竹柳的Pn积分值排序依次为5g·L^(-1)(102.35)>0g·L^(-1)(84.87)>10g·L^(-1)(64.37);按照水分利用率(WUE)对光合有效辐射的积分值排序为:5g·L^(-1)(14.54)>0g·L^(-1)(12.01)>10g·L^(-1)(11.41);5g·L^(-1)竹柳Pn积分值在3个处理中最大,WUE积分值也最高。说明在新疆北部克拉玛依,春季(5-6月)引种竹柳(2年生嫁接苗)适宜的灌溉咸水矿化度是5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引种竹柳 光合特性 咸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的沙柳生材动态特性及参数研究
20
作者 张强 刘志刚 +2 位作者 张少勇 张鹏峰 裴承慧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29,共7页
通过动态力学试验研究了沙柳生材在锯切过程中的动态力学特性,获取其动态力学参数,旨在为沙柳平茬的刀具结构设计和工作参数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试验探究了不同应变率对沙柳生材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进而对其应变... 通过动态力学试验研究了沙柳生材在锯切过程中的动态力学特性,获取其动态力学参数,旨在为沙柳平茬的刀具结构设计和工作参数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试验探究了不同应变率对沙柳生材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进而对其应变率和强度值进行拟合,以获取沙柳原材料在顺纹和横纹方向上的应变率效应参数,并基于LSDYNA对拟合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顺纹方向当应变率由448 s-1增加至1 236 s-1时,强度由42.68 MPa增加至62.53 MPa;横纹方向应变率由407 s-1增加至1 960 s-1时,强度由3.36 MPa增加至11.31 MPa。拟合所得顺纹方向上应变率参数为n‖=0.198、η‖=1.102E-5,横纹方向上应变率参数为n⊥=0.140、η⊥=2.030E-5,并将该参数应用于数值模拟中,测得在相同撞击速度下,数值模拟所得强度与试验所得强度的相对误差在7%以内。试验表明,沙柳应变率效应较强,且横纹方向的应变率效应更为显著,所拟合参数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生材 应变率 霍普金森压杆 数值模拟 数据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