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尖S型容屑槽的砂轮磨削位姿算法研究
1
作者 熊建军 李海宾 +1 位作者 江磊 王金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07,共5页
钻尖S型容屑槽作为一种新型的钻头端齿结构,不仅能有效提高钻头耐用度、排屑能力,还具有结构复杂、对精度要求高等特点。为了增强其磨削工艺扩展性并提高其加工精度,研究了该类容屑槽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的砂轮磨削轨迹求解方法:首先,定义... 钻尖S型容屑槽作为一种新型的钻头端齿结构,不仅能有效提高钻头耐用度、排屑能力,还具有结构复杂、对精度要求高等特点。为了增强其磨削工艺扩展性并提高其加工精度,研究了该类容屑槽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的砂轮磨削轨迹求解方法:首先,定义了容屑槽的结构参数、坐标系,建立了几何表达数学模型;其次,定义磨削工艺参数以及砂轮初始姿态,建立了磨削过程中砂轮轨迹的参数化控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运动学原理并借助坐标变换矩阵的方式,推导了工件坐标系下的钻尖S型容屑砂轮磨削轨迹的计算方法。基于VC++环境,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磨削仿真测试和加工验证,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尖 s型容屑槽 磨削 位姿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S形叶片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研究
2
作者 宋磊 王记 +2 位作者 王世博 杨宗霄 苏建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180,共6页
传统阻力型风力机具有结构简单、风向适应性良好等优点,但风能转化率较低。针对此,构建一种S形叶片垂直轴风力机,以提高风力机输出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型风力机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展开研究,分析其气动性能,并与2叶和3叶Savon... 传统阻力型风力机具有结构简单、风向适应性良好等优点,但风能转化率较低。针对此,构建一种S形叶片垂直轴风力机,以提高风力机输出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型风力机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展开研究,分析其气动性能,并与2叶和3叶Savonius风力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叶S形风力机的气动性能较好,其功率系数为0.228,高于传统2叶Savonius型风力机;其启动性能也较传统风力机要好,平均静扭矩系数为0.292,运转时更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数值模拟 气动性能 s形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流路宽度比例的S形植物坝对泥石流的调控效益
3
作者 张桢 祁玉超 +3 位作者 王道杰 裴曾莉 赵鹏 何松膛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136,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流路宽度比例的S形植物坝对泥石流的调控效益,探究生物工程措施消能减灾的作用,为构建生态与岩土协同减灾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从流速调节、流量调节、泥沙拦截和能量削减4个方面,对S形流路宽度比例分别为0%(S_(0... [目的]研究不同流路宽度比例的S形植物坝对泥石流的调控效益,探究生物工程措施消能减灾的作用,为构建生态与岩土协同减灾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从流速调节、流量调节、泥沙拦截和能量削减4个方面,对S形流路宽度比例分别为0%(S_(0)),30%(S_(30)),45%(S_(45)),60%(S_(60)),75%(S_(75))的植物坝开展了一系列的水槽试验。[结果](1)流路宽度比例为0%的植物坝(S_(0))对阵流型泥石流具有很好的拦截效果,流速削减31.03%~44.19%,流量削减45.88%~56.02%,能量削减34.37%~52.72%,泥沙拦截3.31%~75.69%;(2)流路宽度比例为75%的植物坝(S_(75))对阵流型泥石流具有很好的排淤效果,流速削减7.69%~29.03%,流量削减12.94%~35.54%,能量削减11.56%~34.09%,泥沙拦截4.13%~45.69%;(3)而流路宽度比例为45%的植物坝(S_(45)),相较于S_(30),S_(60),对阵流型泥石流具有较好的拦排兼顾效果,流速削减11.11%~40.00%,流量削减16.47%~51.20%,能量削减18.04%~45.16%,泥沙拦截1.63%~54.75%。[结论]S形流路宽度比例为0%(S_(0))的植物坝适合布置于以拦截为主的泥石流沟道内;S形流路宽度比例为75%(S_(75))的植物坝适合布置于以排淤为主的泥石流沟道内;S形流路宽度比例为45%(S_(45))的植物坝更适合布置于以拦排结合为主的泥石流沟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防治 生态减灾 s形植物坝 不同流路宽度比例 调控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西戎墓出土“S”形金银铁饰件的显微观察与工艺初探
4
作者 芦敏 王永安 谢焱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6,共10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金属冶炼及铸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装饰工艺主要有错金银和嵌金银等。近年来,甘肃地区相继发现了多处重要的西戎遗存,其中以宁县石家及遇村遗址和张家川马家塬遗址为代表。这些遗址中出土的金属质遗物提供...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金属冶炼及铸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装饰工艺主要有错金银和嵌金银等。近年来,甘肃地区相继发现了多处重要的西戎遗存,其中以宁县石家及遇村遗址和张家川马家塬遗址为代表。这些遗址中出土的金属质遗物提供了珍贵的实证资料,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出这一历史阶段的工艺水准。本工作以石家与马家塬两处遗址出土的“S”形金银铁饰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景深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仪器,结合相关秦墓出土器物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2件“S”形金银铁饰件的分析,发现制作过程中采用“混汞法”工艺,在经过錾刻工艺加工后,饰件经过精细打磨而成。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这一时期金银铁饰件制作的工艺技术,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依据,进一步丰富了对金银铁饰件物质文化及其制作工艺发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县石家及遇村遗址 张家川战国墓地 s”形饰件 金银铁饰件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改善S弯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富垚 梁华 +1 位作者 刘诗敏 杨鹤森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为了对狭缝式S弯进气道中的流动分离进行有效控制,本文基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开展了激励特性和相关流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励器能量沉积比确定的条件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放电能量与激励频率无关,然而不同能量沉积比都... 为了对狭缝式S弯进气道中的流动分离进行有效控制,本文基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开展了激励特性和相关流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励器能量沉积比确定的条件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放电能量与激励频率无关,然而不同能量沉积比都存在一个最佳激励频率,使得射流速度达到最大。在激励特性诊断的基础上通过风洞实验验证了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改善狭缝式S弯进气道气动性能的有效性,最佳激励效果为在出口速度为Ma=0.25时使得总压畸变指数降低2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缝式s弯进气道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 射流特性 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ld热处理镍钛锉在模拟S形根管内的抗疲劳折断性能
6
作者 陈文新 侯晓玫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温度下3种新型热处理镍钛锉在模拟S形根管内的抗疲劳折断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Gold热处理镍钛锉TruNatomy[25 mm长,26号/0.04锥度(尖段)]与ProTaper Gold[25 mm长,25号/0.08锥度(尖段)]作为实验组,M丝技术... 目的:比较不同温度下3种新型热处理镍钛锉在模拟S形根管内的抗疲劳折断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Gold热处理镍钛锉TruNatomy[25 mm长,26号/0.04锥度(尖段)]与ProTaper Gold[25 mm长,25号/0.08锥度(尖段)]作为实验组,M丝技术镍钛锉ProTaper Next[25 mm长,25号/0.06锥度(尖段)]作为对照组,每种镍钛锉各20支。TruNatomy镍钛锉经过Gold热处理使R相变分离,存在完全的中间R相,使柔软度提高;ProTaper Gold镍钛锉为CM丝镍钛锉,用热处理提高相变温度,常温下以马氏体为主,使柔软度提高,表面经Gold热处理产生中间R相;ProTaper Next镍钛锉则采用M丝技术,M丝常温下以奥氏体为主,经过热机械处理引入硬化马氏体,此类马氏体不参与相变,其弹性模量低于奥氏体,从而使镍钛锉柔软度增高。使用双弯金属模拟根管,分别在室温(24℃)及加热至65℃时检测3种镍钛锉的抗疲劳折断性能,不同温度下的每种镍钛锉各10支(n=10)。对相同温度下不同镍钛锉的疲劳折断圈数(number of cyclic fatigue,NCF)以及折断段长度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相同镍钛锉不同温度下的NCF以及折断段长度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并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均为双侧α=0.05。用扫描电镜进行折断镍钛锉断口分析。结果:3种镍钛锉均为在根尖弯曲处首先发生折断,随后在冠方弯曲处发生折断。室温下,根尖段NCF:Tru-Natomy镍钛锉为344.4±96.6,ProTaper Gold镍钛锉为175.0±56.1,ProTaper Next镍钛锉为133.3±39.7,TruNatomy镍钛锉最高(P<0.05);冠方段NCF:TruNatomy镍钛锉为618.3±75.3,ProTaper Gold镍钛锉为327.5±111.8,ProTaper Next镍钛锉为376.6±67.9,TruNatomy镍钛锉仍为最高(P<0.05)。根尖及冠方折断段长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热至65℃,根尖段NCF:TruNatomy镍钛锉为289.6±65.8,ProTaper Gold镍钛锉为187.5±75.4,ProTaper Next镍钛锉为103.0±38.5,TruNatomy镍钛锉最高(P<0.05);冠方段NCF:TruNatomy镍钛锉为454.2±45.4,ProTaper Gold镍钛锉为268.3±31.4,ProTaper Next镍钛锉为283.8±31.7,TruNatomy镍钛锉仍为最高(P<0.05)。与室温相比,TruNatomy镍钛锉冠方段在65℃时的NCF显著下降(P<0.05)。各组镍钛锉断口均符合典型的疲劳折断断口特征。结论:Gold热处理镍钛锉在S形弯曲根管中的抗疲劳折断性能优于M丝镍钛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根管锉 s形根管 抗疲劳折断性能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涡流发生器改善S弯喷管流场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刘诗敏 梁华 +2 位作者 李金平 张富垚 马张煜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6,共16页
S弯喷管虽然能够提升飞行器隐身性能,但弯曲的几何结构会造成额外的总压损失和低能流体脉动增强的问题,导致飞行器性能降低,因此需要采用流动控制手段改善内部流场。本文将阵列式微型涡流发生器安装在S弯喷管上壁面中心线局部速度最大... S弯喷管虽然能够提升飞行器隐身性能,但弯曲的几何结构会造成额外的总压损失和低能流体脉动增强的问题,导致飞行器性能降低,因此需要采用流动控制手段改善内部流场。本文将阵列式微型涡流发生器安装在S弯喷管上壁面中心线局部速度最大点前侧,研究其在冷态流场中对喷管出口总压损失的控制效果和对上壁面下游流场低频脉动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在试验参数下,对于相同高度的微型涡流发生器,安装位置距离局部速度最大点较远时,喷管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更低。(2)落压比为1.2时,安装高度为2.2%喷管入口直径的微型涡流发生器,能够使喷管出口平均总压损失系数相对基准降低8.57%。(3)微型涡流发生器能降低喷管上壁面下游流场的低频脉动,使脉动幅值降低22.8%,提升低能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弯喷管 微型涡流发生器 总压损失 流动控制 变分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型生长曲线的蝗虫优化算法求解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
8
作者 冉义 李永胜 蒋烨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5,共8页
针对启发式算法在求解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上存在收敛精度低、搜索路径效率低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型生长曲线的蝗虫优化算法(SGCIGOA)。首先,引入Logistic混沌序列优化蝗虫初始种群,增强蝗虫种群在迭代初期的多样性;... 针对启发式算法在求解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上存在收敛精度低、搜索路径效率低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型生长曲线的蝗虫优化算法(SGCIGOA)。首先,引入Logistic混沌序列优化蝗虫初始种群,增强蝗虫种群在迭代初期的多样性;其次,引入S型生长曲线特征的非线性惯性权重,对递减参数递减的方式进行了调整,从而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最后,在迭代过程中引入基于t分布的位置扰动机制,使算法能充分利用当前种群的有效信息,以更好地平衡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并降低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概率。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MOGOA (Multi-Objective Grasshopp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IGOA (Improved Grasshopp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和IAACO (Improvement Adaptive Ant Colony Optimization)等10种对比算法,所提算法在简单环境下的最优路径长度平均缩短0~14.78%,平均迭代次数减少56.60%~90.00%;在复杂环境下的最优路径长度平均缩短0~11.58%,平均迭代次数减少45.00%~92.76%。可见,所提SGCIGOA是用于求解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一种高效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优化算法 LOGIsTIC混沌映射 s型生长曲线 T分布 机器人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机身前体影响的S弯进气道大迎角性能试验
9
作者 全景阁 韩珊珊 +2 位作者 冯晓强 郁新华 孙琰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1,共10页
考虑融合体机身前体的影响,对一种高机动隐身无人机背负式S弯进气道开展了大迎角状态下的气动性能试验研究。综合考虑流量系数、马赫数、迎角和侧滑角的影响,获得了进气道在亚、跨音速范围内的气动特性,重点关注融合体机身前体对S弯进... 考虑融合体机身前体的影响,对一种高机动隐身无人机背负式S弯进气道开展了大迎角状态下的气动性能试验研究。综合考虑流量系数、马赫数、迎角和侧滑角的影响,获得了进气道在亚、跨音速范围内的气动特性,重点关注融合体机身前体对S弯进气道大迎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机身前体影响后,机身前体分离涡对进气道产生有利影响,S弯进气道大迎角气动性能得到改善,表现出和常规背负式S弯进气道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迎角增加,进气道大迎角总压恢复系数不再减小,而是在某一临界迎角后开始增加,畸变指数不再增加,而是在临界迎角后开始降低,进气道大迎角性能不再变差,而是保持较好的性能;侧滑角对进气道性能的不利影响减弱,小侧滑大迎角状态下进气道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体前机身 前体分离涡 s弯进气道 大迎角 总压恢复系数 畸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WDM的超100 Gbit/s混合组网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赟昌 梅亮 +1 位作者 贺鸣文 高继韬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近年来,数据通信量呈爆炸性增长,为了应对高速、高容量数据传输及网络应用场景多样化的需求,超100 Gbit/s密集波分复用(DWDM)混合组网作为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逐渐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超100 Gbit/s DWDM混合组网的需求、关键技... 【目的】近年来,数据通信量呈爆炸性增长,为了应对高速、高容量数据传输及网络应用场景多样化的需求,超100 Gbit/s密集波分复用(DWDM)混合组网作为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逐渐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超100 Gbit/s DWDM混合组网的需求、关键技术及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为构建高容量、高效率的通信网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方法】文章首先阐述了网络发展在容量扩展和支持复杂网络设计方面的需求,其次重点介绍了超100 Gbit/s混合组网的关键技术,包括星座图整形、频谱整形和灵活栅格技术等。其中,为支撑混合组网的业务速率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级联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通信系统的光信噪比(OSNR)计算方法,仅利用信道配置信息、发端信号光功率、EDFA的增益及噪声等相关参数,即可计算出整个链路中各个波长的输出OSNR。最后,结合海外某网络案例,根据实际链路OSNR评估情况,合理进行混合速率网络设计,论证了超100 Gbit/s DWDM混合组网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应用超100 Gbit/s DWDM混合组网,根据OSNR评估情况灵活配置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实现了200、600和800 Gbit/s混合速率网络部署,既满足了核心站点的大容量需求,也兼顾了边缘站点的长途大跨度需求,并在3年期间实现了网络的平滑升级和扩容。【结论】实践证明,超100 Gbit/s DWDM组网能够有效提升网络容量、灵活性及频谱资源利用率,同时也为网络的持续演进提供了空间,是推进大容量光传输网络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100 Gbit/s密集波分复用 混合组网 光信噪比 星座图整形 频谱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弯收扩喷管过膨胀状态下流动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明新 周莉 +2 位作者 史经纬 张诣 王占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82,共12页
为了研究S弯收扩喷管过膨胀状态下的流动分离特性,数值模拟了不同落压比(NPR)下S弯收扩喷管内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在落压比为2.0时,喷管内发生非对称分离,出现非对称的双“λ”激波结构,喷流整体向上偏转,上侧出现限制性流动分离RSS,... 为了研究S弯收扩喷管过膨胀状态下的流动分离特性,数值模拟了不同落压比(NPR)下S弯收扩喷管内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在落压比为2.0时,喷管内发生非对称分离,出现非对称的双“λ”激波结构,喷流整体向上偏转,上侧出现限制性流动分离RSS,下侧出现自由性流动分离FSS,并产生三维分离涡,喷流出现明显的三维效应。随着落压比从高度过膨胀状态下开始增加,喷管下侧保持FSS不变,喷管上侧RSS逐渐向后移动,直至与外界大气相连,转变为FSS,之后随着落压比增加,上下侧分离结构逐渐对称。推力矢量角随着落压比的增加先增加,后在极小的落压比变化范围内快速降低,直至变为0°,之后保持0°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弯收扩喷管 过膨胀状态 流动分离 落压比 推力矢量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orporating S-shaped testing-effort functions into NHPP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 with imperfect debugging 被引量:7
12
作者 Qiuying Li Haifeng Li Minyan L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190-207,共18页
Testing-effort(TE) and imperfect debugging(ID) in the reliability modeling process may further improve th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results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SRGMs). For describing the S-shaped... Testing-effort(TE) and imperfect debugging(ID) in the reliability modeling process may further improve th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results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SRGMs). For describing the S-shaped varying trend of TE increasing rate more accurately, first, two S-shaped testing-effort functions(TEFs), i.e.,delayed S-shaped TEF(DS-TEF) and inflected S-shaped TEF(IS-TEF), are proposed. Then these two TEFs are incorporated into various types(exponential-type, delayed S-shaped and inflected S-shaped) of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NHPP)SRGMs with two forms of ID respectively for obtaining a series of new NHPP SRGMs which consider S-shaped TEFs as well as ID. Finally these new SRGMs and several comparison NHPP SRGMs are applied into four real failure data-sets respectively for investigating th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power of these new SRGM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i) the proposed IS-TEF is more suitable and flexible for describing the consumption of TE than the previous TEFs;(ii) incorporating TEFs into the inflected S-shaped NHPP SRGM may be more effective and appropriate compared with the exponential-type and the delayed S-shaped NHPP SRGMs;(iii) the inflected S-shaped NHPP SRGM considering both IS-TEF and ID yields the most accurat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results than the other comparison NHPP SRG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ing-effort(TE) imperfect debugging(ID)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sRGMs s-shaped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NH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成形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多层增强S型波纹管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涵 张东升 朱卫平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完善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气摇摆装置中增强S型波纹管组件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提高其疲劳寿命预测精度,是发展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多层增强S型波纹管,为了计算其液压成形后的实际寿命数据,了解成形工艺对其疲劳寿... 完善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气摇摆装置中增强S型波纹管组件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提高其疲劳寿命预测精度,是发展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多层增强S型波纹管,为了计算其液压成形后的实际寿命数据,了解成形工艺对其疲劳寿命的影响,提出一种充分考虑成形制备过程对结构不同区域几何构型和材料力学性能造成差异化影响后的波纹管疲劳寿命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成形仿真和材料拉伸试验结果,构建实际波纹管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三维仿真分析,得到其在高内压和不同摆动工况下结构危险点的循环载荷信息,并根据波纹管结构的低周疲劳失效特点采用子午向应力应变数据,以及经过平均应力应变修正的Manson-Coffin(M-C)公式对波纹管的循环寿命进行估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纹管疲劳寿命薄弱点位置和大小均与循环摆角有关;在预测计算中考虑液压成形作用影响更接近实际场景,所得结构疲劳寿命大小和所在区域均与理论模型值存在差异,在结构设计、优化和健康监测中不应忽视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增强s型波纹管 疲劳寿命 液压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体振荡器阵列的S型流道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士奇 邵冬 +3 位作者 罗斌 贾志刚 陆华伟 孔晓治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70,共11页
本文针对一个典型的大折转角、大尺度S弯流道,设计并制造了一个由16个流体振荡器组成的大型阵列,并对S弯内部流动进行了主动控制实验研究。首先采用高频响热线风速仪、高精度质量流量计等手段测量了流体振荡器的频率、速度、流量等随进... 本文针对一个典型的大折转角、大尺度S弯流道,设计并制造了一个由16个流体振荡器组成的大型阵列,并对S弯内部流动进行了主动控制实验研究。首先采用高频响热线风速仪、高精度质量流量计等手段测量了流体振荡器的频率、速度、流量等随进口压力的响应变化规律及其在大型阵列中的工作特性一致性。其次采用壁面压力采集、五孔探针等手段测量了不同激励条件下,S弯流道的壁面压力分布以及出口截面的总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脉冲型流体振荡器能够产生1 kHz以上,峰值速度高于300 m/s的高频高速振荡射流,且阵列中多个振荡器的流量、频率、振荡速度范围等工作特性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流体振荡器阵列在S弯流道上壁面一弯前缘形成了一排开孔率仅为10%的脉冲射流孔,在与主流成45°射流角度、进口马赫数Ma=0.15,激励速度比uR=4.31条件下,仅使用激励质量流量比Cm=0.39%的激励质量流量,就使S弯流道的出口平均总压损失改善了10.6%。本研究验证了流体振荡器阵列控制大尺寸分离流动的高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流道 流体振荡器阵列 脉冲射流 主动流动控制 非定常激励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低保障和S型效用的DC型养老金的最优投资
15
作者 卢嘉鑫 董华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909,共19页
假设养老金计划管理者对收益的态度是风险厌恶的,对损失的态度是风险喜好的,因此考虑S型效用函数.本文的目标是在最低保障的约束下,引入S型效用函数,最大化DC型养老金的终端盈余(即养老金账户的终端财富超过年金保障部分)的期望效用.通... 假设养老金计划管理者对收益的态度是风险厌恶的,对损失的态度是风险喜好的,因此考虑S型效用函数.本文的目标是在最低保障的约束下,引入S型效用函数,最大化DC型养老金的终端盈余(即养老金账户的终端财富超过年金保障部分)的期望效用.通过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自融资问题,然后利用拉格朗日对偶法,凹化技巧以及鞅方法得到最优盈余过程和最优投资策略的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不同参数对最优终端盈余和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型养老金 最低保障 s型效用 对偶控制 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gmoid函数的非对称式S型曲线机械臂加减速控制方法
16
作者 杨传光 费胜巍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6,共9页
机械臂广泛应用于制造、装配、搬运、码垛等方面,对提高生产力起着重要作用。为减小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提高机械臂轨迹执行效率,提出一种非对称式S型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双段Sigmoid函数中插入直线段,构成加... 机械臂广泛应用于制造、装配、搬运、码垛等方面,对提高生产力起着重要作用。为减小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提高机械臂轨迹执行效率,提出一种非对称式S型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双段Sigmoid函数中插入直线段,构成加加速度连续的运动学曲线。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参数优化求解,无需反复确认每个时间段的存在性即可求出非对称约束下的曲线参数,并分别在关节空间和笛卡尔空间采用时间同步和位移同步方法使机械臂的运动轨迹更加协调自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提出的方法比三角函数方法轨迹执行效率更高且加加速度仅为三角函数方法的55%。与梯形加加速度曲线相比,采用提出的方法规划的运动轨迹可减少35.7%的残余振动,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非对称式s型曲线 轨迹规划 sIGMOID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轨电车S型小半径曲线桥梁无缝线路相互作用分析
17
作者 祝朋玮 张硕 +4 位作者 娄徐瑞利 刘文武 李平 黄伟雄 娄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93-5004,共12页
为探究有轨电车S型小半径曲线桥梁无缝线路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以广州某有轨电车S型小半径曲线桥梁无缝线路为工程背景,建立ABAQUS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研究桥梁温度、扣件纵向阻力、钢轨伸缩调节器、扣件横向刚度及车辆横向摇摆力等因... 为探究有轨电车S型小半径曲线桥梁无缝线路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以广州某有轨电车S型小半径曲线桥梁无缝线路为工程背景,建立ABAQUS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研究桥梁温度、扣件纵向阻力、钢轨伸缩调节器、扣件横向刚度及车辆横向摇摆力等因素对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基于钢轨伸缩附加力、钢轨纵向位移、梁轨纵向相对位移及桥墩支座横向力等指标,探讨不同工况下S型小半径曲线桥梁无缝线路相互作用特征,进而提出减小S型小半径曲线桥梁无缝线路相互作用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桥梁温度变化对钢轨伸缩附加力、梁轨纵向相对位移的影响显著,且S型曲线连续梁上的钢轨伸缩附加力、梁轨纵向相对位移及钢轨横向位移在曲线衔接处达到最大。在连续梁桥上采用小阻力扣件有利于减小钢轨伸缩附加力和钢轨纵向位移。S型小半径曲线连续梁桥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可减小钢轨伸缩附加力,但会显著增大钢轨纵向位移,建议S型小半径曲线连续梁桥不设或少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扣件横向刚度对钢轨横向位移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桥墩支座横向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车辆横向摇摆力的施加位置对钢轨横向位移和桥墩支座横向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研究结果可为有轨电车曲线连续梁桥无缝线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s型小半径曲线 连续梁桥 无缝线路 梁轨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huffleNetV2的男西服领型识别与分类模型
18
作者 郑攀 庹武 +4 位作者 魏新桥 高雅昆 杜聪 刘思雨 张欣汝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7,共8页
针对男西服领型款式识别分类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huffleNetV2的识别与分类模型。首先收集男西服样本图像,建立包含9类男西服领型的样本库;其次以ShuffleNetV2模型为基础,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H-Swish激活函数来增强模型特... 针对男西服领型款式识别分类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huffleNetV2的识别与分类模型。首先收集男西服样本图像,建立包含9类男西服领型的样本库;其次以ShuffleNetV2模型为基础,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H-Swish激活函数来增强模型特征提取能力,有效防止神经元坏死;另外利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再次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提高模型的识别适应性和识别精度;最后对样本库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后开始训练验证。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的改进模型可以实现对男西服领型的有效识别和分类,平均准确率达到92.82%。本文为解决男西服领型识别与分类困难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服装定制行业的分类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西服领型 shuffleNetV2 CBAM H-swish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间分离S形分离钢索高速分离敏感因素分析
19
作者 董瑞涛 林三春 +2 位作者 荀飞 刘金峰 付继伟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级间分离S形分离钢索结构复杂,高速分离过程涉及大变形、复杂非线性接触等问题,其动态变形及力学特性分析是工程设计的难点之一。基于Abaqus建立S形分离钢索动态分离仿真模型,分析了S形分离钢索高速分离动态变形过程及力学特性,并通过... 级间分离S形分离钢索结构复杂,高速分离过程涉及大变形、复杂非线性接触等问题,其动态变形及力学特性分析是工程设计的难点之一。基于Abaqus建立S形分离钢索动态分离仿真模型,分析了S形分离钢索高速分离动态变形过程及力学特性,并通过地面试验进一步验证建模方法的正确性。研究了S形分离钢索长度、截面直径、拖尾长度、分离速度等多种敏感因素的影响,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间分离 s形分离钢索 高速分离 变形过程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形检测试件测量结果可视化研究及其软件开发
20
作者 刘福民 高诚 冯长征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168,共11页
“S”形检测试件已成为国内航空主机厂商检验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性能的一项必要环节,为方便机床调试人员分析数控机床误差,提高调试效率,对S形试件测量结果可视化进行研究。分析了S形试件的几何特性及现有测量方法,通过获取S形试件的... “S”形检测试件已成为国内航空主机厂商检验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性能的一项必要环节,为方便机床调试人员分析数控机床误差,提高调试效率,对S形试件测量结果可视化进行研究。分析了S形试件的几何特性及现有测量方法,通过获取S形试件的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为S形试件测量结果的可视化奠定了基础。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将试件测量点的点位误差映射到整个形面的点云上,得到了密化的形面误差数据,利用色谱图和分层显示的方式实现了S形试件测量结果的可视化显示,并对可视化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基于上述处理流程及相关算法,基于Python语言,开发了S形试件测量结果可视化软件。此种方法开发的可视化软件小巧、轻量化且可移植性强,适合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形检测试件 可视化 点云 克里金插值法 PYTHON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