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3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焦直接证据的美国本科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以美国大学联合会“VALUE项目”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晓虹 朴雪涛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6-128,共13页
"本科学生学习有效评估项目"是近十年美国学生学习成果评估项目的典型代表,在其项目设置上体现了聚焦学生学习质量直接证据的评估理念、不依赖标准化测试的全国性本科学生学习评估的发展定位、凸显学习成果核心特征的关键性... "本科学生学习有效评估项目"是近十年美国学生学习成果评估项目的典型代表,在其项目设置上体现了聚焦学生学习质量直接证据的评估理念、不依赖标准化测试的全国性本科学生学习评估的发展定位、凸显学习成果核心特征的关键性评估标准、方法论与实际教学严谨平衡的评估方法、指向改进学生学习的多环节流程等特点。回顾十年发展,该项目历经三个重要阶段,已从一种"另类"的实践转变为主流的实践。项目之所以成功,除聚焦直接证据的特点之外,国家、州及院校将建立多州合作战略整合进项目的发展逻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本科教育 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直接证据 value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ltivation of Young Students' Core Value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
2
作者 Zhang Xinbi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7-302,共6页
New media is not only an emerging media and a unique cultural form,but also a mechanismproducing,expressing and disseminating ideology such a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New media is not only an emerging media and a unique cultural form,but also a mechanismproducing,expressing and disseminating ideology such a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core values,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such as information production,expression and propagation should be deeply understood and exploited.Accordingly,college students’positive values will be fully guided by new media,thus cultivating and shaping a new generation firmly fulfill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新媒体 培养 生核 环境 意识形态 大学生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艳 孙凌云 +3 位作者 江全元 陈立萌 杨旸 吴飞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高校教师是智能技术能否以及如何进入高校的关键守门人,其人工智能素养水平直接决定智能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速度和质量。本研究认为,人工智能素养是高校教师胜任智能时代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工作需具备... 高校教师是智能技术能否以及如何进入高校的关键守门人,其人工智能素养水平直接决定智能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速度和质量。本研究认为,人工智能素养是高校教师胜任智能时代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工作需具备的,这些素养具体体现在育人理念、智能教育知识、人机协同教学、数智赋能科研创新、坚持科技向善和人本价值五个维度,整体要求坚持理念引领、知识为基、能力为核、创新为重、价值为本。高校可通过更新教师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创新教研室的活动内容与形式以及采用项目驱动提升教师融合人工智能实践能力等策略,促进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并为其提供组织、制度、资源和环境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人工智能素养 人本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系统性变革:数字化赋能教育综合改革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荣怀 刘嘉豪 +2 位作者 潘静文 刘梦彧 张国良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共8页
当前,正处于技术驱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关键窗口期。面对智能技术迭代加速及其对教育系统的全方位渗透,文章提出以数字化赋能教育综合改革,加速教育系统性变革的行动框架。具体包括:(1)前瞻性教育规划作为实践指引,综合考量未来可能出现... 当前,正处于技术驱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关键窗口期。面对智能技术迭代加速及其对教育系统的全方位渗透,文章提出以数字化赋能教育综合改革,加速教育系统性变革的行动框架。具体包括:(1)前瞻性教育规划作为实践指引,综合考量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新挑战和社会需求;(2)人机协同教学的多元实践,包括构建支持服务环境、开展证据导向的教学实践、完善教育伦理保障体系等;(3)场景驱动的教育变革,有赖于应用场景设计、改革需求洞悉、技术环境适配等基本环节,并以证据表征与夯实为保障,通过场景的迭代优化持续推动教育创新;(4)构建证据链有助于形成教育综合改革的闭环验证,需注重数字思维、数字化领导力、循证手段,并利用人机协同方式监测教育综合改革成效。在人机价值对齐的贯穿下,前瞻性规划、人机协同教学、变革场景演化和证据链构建等多维协同,确保教育系统在变革过程中始终与人类价值观保持一致,共同推动教育生态向个性化、情境化和数据驱动的方向演进,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数字化 教育系统性变革 人机价值对齐 人机协同 场景 证据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价值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开城 高梓贤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8,58,共9页
教育旨在发展人格。人格是由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和情感系统组成的,情感系统是价值系统的伴生物。人格发展即为人格的增值过程,也就是人格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的增值过程。我们将面向知识系统的教育层面称为智识教育,将面向价值系统的... 教育旨在发展人格。人格是由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和情感系统组成的,情感系统是价值系统的伴生物。人格发展即为人格的增值过程,也就是人格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的增值过程。我们将面向知识系统的教育层面称为智识教育,将面向价值系统的教育层面称为价值教育。价值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方式,它可以区分为功利价值、伦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我们需要区分两种关于价值的判断,一种是“X是价值”,另一种是“X有价值”。这两种判断对于教育的含义是不同的。作为知识的价值对应的是“X是价值”的判断,它是价值矛盾体中的一个点,通过学习,它会进入个体人格的知识系统。个体人格中的价值系统对应的是“X有价值”的判断。人格价值系统中的价值之间具有深度差异,深刻的价值与个体精神生命是同一的。从目标角度看,价值教育是一种促使学生创生和维护健康的智慧型价值系统并生成特定的价值赋值能力、价值辩护能力和价值编码能力的过程。价值目标的起点水平是价值理解,终点水平是价值认同。价值教育需要强化以下四个方面:(1)完整丰富的价值体验,(2)价值澄清,(3)足够的自由与尊重和(4)价值引导与惩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终极价值 价值教育 人格增值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训育人性的式微与重塑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松柏 曹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95,共9页
大学校训天然地蕴含着育人因素,但目前的大学校训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日渐形式化,以致其育人价值逐渐被弱化。这一现象反映出校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针对校史、学校定位与特色的诠释不足,以致教师和学生立足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对其解读不够... 大学校训天然地蕴含着育人因素,但目前的大学校训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日渐形式化,以致其育人价值逐渐被弱化。这一现象反映出校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针对校史、学校定位与特色的诠释不足,以致教师和学生立足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对其解读不够;往往静态以显,以致在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存在感,难以在“渗透”中彰显其育人价值;常常独立以存,未能基于现代传播方式以教师、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与师生的日常结合,进而在多维度渗透中凸显育人作用。重申校训的育人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立足现代性、学校发展等要求,对校训进行阐释,并形成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多维度投射;立足传播性、渗透性要求,开发出更受师生欢迎的校训呈现和表达方式;深研校训与师生发展的内在联系,科学研发校训在教育教学以及师生生活中的渗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训 育人 德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基于成长增值和画像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贤智 王彬谕 +1 位作者 盘霞 黄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79,共6页
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缺乏“精准性”、评价特征缺乏“职教性”、评价方法缺乏“过程性”、评价机制缺乏... 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缺乏“精准性”、评价特征缺乏“职教性”、评价方法缺乏“过程性”、评价机制缺乏“全面性”等问题,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个性化、多元化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多平台学生基础数据,坚持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基于学生成长增值和画像的视角,构建了职业院校学生评价体系。在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建立人才发展评价程序形成基础数据库、运用人才发展增值评价强化过程监控、绘制人才发展全息画像激发学生发展意识、形成人才发展数据简历匹配用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增值评价 学生画像 人才评价 数字化转型 就业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侯怀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共16页
德育传统不仅仅属于过去,而且内存于现实之中,与现实有着血肉的联系,具有一种不断改造与发展的连续性。从德育传统的发展历程来看,共经历了从孕育、初步形成、形成、发展到衰微变革五个时期。首重德育是我国古代的优良传统;追求理想人... 德育传统不仅仅属于过去,而且内存于现实之中,与现实有着血肉的联系,具有一种不断改造与发展的连续性。从德育传统的发展历程来看,共经历了从孕育、初步形成、形成、发展到衰微变革五个时期。首重德育是我国古代的优良传统;追求理想人格是德育传统的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德育传统具有规范学校教育、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延续文化传统、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塑造中华民族典型人格特征五大功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变革和继承中国德育传统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也是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当前,我国学校工作必须把德育置于首位;培育理想人格;优化德育模式;重视设计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三位一体的德育内容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丰富德育内容;将德育视为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实践;重视探索德育原则和方法;注重自我道德修养。总之,只有对中国德育传统进行创造性转换,中国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传统 当代价值 创造性转换 学校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的历史积淀、内涵呈现与激励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申国昌 姬溪曦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倡导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精神文明谱系的赓续与创新,是对古代传统师道文化的追本溯源,是对近代知识分子救国图强信念的赓续传承,是对当代“大先生”立德树人使命的承典塑新。教育家精神精准呈现了新时代优秀教师在进德修业、守正创新、... 倡导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精神文明谱系的赓续与创新,是对古代传统师道文化的追本溯源,是对近代知识分子救国图强信念的赓续传承,是对当代“大先生”立德树人使命的承典塑新。教育家精神精准呈现了新时代优秀教师在进德修业、守正创新、育人强国和兼善天下等方面的人格画像和精神风范。教育家精神所蕴藏的深厚内涵,为推动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提供了坚实的价值遵循和精神根基。精准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内涵意蕴,有助于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激励效应,从而为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锚定精神坐标,为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开启时代篇章,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营造尊师风尚,为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提振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历史积淀 价值意蕴 激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关联、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3
10
作者 龙献忠 黄明勇 李莹莹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质态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耦合,二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相互契合、相互促进...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质态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耦合,二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相互契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价值意蕴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指引、注入新动能以及催生新变革。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引领新质生产力创新科技,构筑科学研究高地;布局新质生产力创新产业,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逻辑关联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主到自觉: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价值转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海龙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旨在形成价值观念并塑造认知框架。作为国家创新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构建自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形成针对本土社会问题的独特解释方式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提出要构建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原...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旨在形成价值观念并塑造认知框架。作为国家创新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构建自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形成针对本土社会问题的独特解释方式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提出要构建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原因是对知识价值的控制来自人类的掌控本能;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理论在解释我国的社会现象时可能不再适用。因此,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独特性,我们需要建立专门的分析框架,并形成有效的理论解释体系。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需要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学理性与实践性叙事展开,所要达到的最终境界是实现理论自觉,即形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自主意识。我们需要通过反思性实践,重新设定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来源。推动学术研究集中于本土问题并走向“自觉性”应该成为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学科 自主知识体系 价值转向 理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智能体赋能科学教育:概念特征、应用价值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娅峰 黄璟玥 包昊罡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共9页
科学教育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现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当前,以教育智能体为载体的前沿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成为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如何理解教育智能体的特征和价值,以及如何将其有效赋能中小学... 科学教育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现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当前,以教育智能体为载体的前沿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成为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如何理解教育智能体的特征和价值,以及如何将其有效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重点关注议题。基于此,阐述了教育智能体不同发展阶段的三种典型样态,凝练了其在多模态内容生成与知识整合、精准意图识别与推理决策、个性化与可扩展学习支持和多场景迁移与多元交互体验方面的核心特征,进而总结了教育智能体赋能科学教育的应用价值。同时,设计和展示了教育智能体赋能学生自主科学探究、个性化科学论证学习和科学思维水平智能诊断三个科学活动场景的典型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育智能体未来在科学知识增强、教学策略增强、技术工具增强、人机协同增强四个方面的有效实施策略,为教育智能体有效融入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智能体 科学教育 概念特征 价值内涵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成效逻辑转向增值逻辑:数字化技术支持教师评价改革的未来指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南中 邱骏鹏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当前,效率主义主导的教师评价遵循成效逻辑,导致教师的关注视角从“教学”转向“成果”,进而引发了评价中的异化现象,如强调问责而非促进教师成长、重视指标完成而忽视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偏向个体诉求而忽略公共需求、关注个人发展速度... 当前,效率主义主导的教师评价遵循成效逻辑,导致教师的关注视角从“教学”转向“成果”,进而引发了评价中的异化现象,如强调问责而非促进教师成长、重视指标完成而忽视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偏向个体诉求而忽略公共需求、关注个人发展速度而忽视集体协同等。为了纠正这些问题,教师评价应转向以能力增值为导向的评价逻辑。参考“技术—制度—文化”分析框架,结合技术赋能理论与生态理论,并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研究设计了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增值评价体系,涵盖其内涵、优势、运行思路和技术架构。该体系强调教师评价中的人文关怀与德性主张,旨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营造“诗意栖居”的育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效逻辑 增值逻辑 教师评价 数字化转型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即成就:基于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家精神诠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钢 万姗姗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2,共7页
中国教育家精神传统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五大特征上,包括教学相长的互动方式、志同道合的学术交往、自由探究的学术生态、经师与人师的角色统一、唱和交游的育人空间,这些特征体现了日常即成就的教育理念。这些特征与理念不仅揭示了师生关... 中国教育家精神传统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五大特征上,包括教学相长的互动方式、志同道合的学术交往、自由探究的学术生态、经师与人师的角色统一、唱和交游的育人空间,这些特征体现了日常即成就的教育理念。这些特征与理念不仅揭示了师生关系传统的深厚人文内涵,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师生关系传统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情感交流与共同成长,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实践相结合,构建一个注重知识传授、情感沟通与人格培养的教育生态系统,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家精神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育家精神 教学相长 志同道合 日常即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基本原则与价值维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辉 张永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61,共13页
博士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最高一级的教育,代表着国民教育的最高水平;博士人才是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博士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最为重要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成果,是综合评价... 博士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最高一级的教育,代表着国民教育的最高水平;博士人才是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博士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最为重要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成果,是综合评价、衡量博士研究生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依据;综合而论,加强博士生教育,促进博士人才在国家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是主观性与客观性并存的命题,不同主体依照不同的视角往往能够得到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有着自身特殊的存在依据,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同时,这些标准也都依照着博士学位论文固有的价值要求,满足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客观标准。事实上,学位论文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展开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所依据的法则和依据,有助于实现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过程规范。学位论文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各项评价指标的具体配置,支配着学位申请者的主观价值抉择。把控好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价值维度,才能从操作层面制约博士生教育评价各项指标体系,引导各培养单位从根源上遏制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理论与技术也出现了新的进展,我国原有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滞后于现时代的发展,亟待作出相应的调适。新时代博士学位论文评价应当遵循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分类评价与聚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最为核心的评价价值维度应聚焦于三个层面、九个方面。三个层面为:学术知识的创新、学术技能的习得、学术修养的养成。九个方面指:系统性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性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独立写作的能力;学术意识、学术道德和学术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学位论文 教育评价 基本原则 价值维度 创新知识 学术技能 学术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性审思与深化路径
16
作者 牛瑞雪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6,共9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完善课程顶层设计、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加强课程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完善课程顶层设计、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加强课程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认识不深刻,对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差异把握不到位,对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挖掘不足等潜在问题。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从进一步认识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深耕课堂教学主渠道,加强教师研修培训,深化对价值观教育基本规律和典型经验的研究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 课堂教学 价值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中体育的价值定位与使命担当
17
作者 于素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5,共7页
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其中,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体育教育如何... 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其中,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体育教育如何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亟待深入探讨。重点从教育强国背景下体育价值观的重塑、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需协同体育新使命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教育强国建设体育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重塑体育价值观如何超越刻板印象,以及基于体育价值的重新定位,如何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协同共担体育新使命,旨在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体育学科的体系化支撑,推动教育强国实践的学科化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体育 价值观 新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学习的价值逻辑与实践探赜
18
作者 周杰 刘珍 童卫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1-59,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数字化革命的颠覆性技术,正在重构教育领域的认知范式与实践生态。职业教育作为技术具身化与产业适配性最强的教育类型,其适应性学习机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下面临系统性重塑。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多模态交互与认知增...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数字化革命的颠覆性技术,正在重构教育领域的认知范式与实践生态。职业教育作为技术具身化与产业适配性最强的教育类型,其适应性学习机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下面临系统性重塑。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多模态交互与认知增强技术消弭传统职业教育中“道器分离”的二元困境,催生“数据驱动—算法适配—动态演化”的适应性学习框架,使职业教育转向跨领域知识网络的自主建构,并以“具身认知+分布式智能”推动学习者从技能操作者升维为技术反思者。为此,应建构数智化技能培养的“人—技共生”范式,开发基于动态能力图谱的精准教学系统,完善技术伦理规约下的真实性学习生态,打造虚实交互的多元场域协同机制,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点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 职业教育 适应性学习 技术哲学 价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视域下青年社会教育的价值及其实践
19
作者 张良驯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2-111,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是包括社会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形态全方位的整体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全社会进一步重视青年社会教育的独特价值,大力促进青年社会教育价值的有效实现。立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可以从三个方面对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是包括社会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形态全方位的整体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全社会进一步重视青年社会教育的独特价值,大力促进青年社会教育价值的有效实现。立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可以从三个方面对青年社会教育的价值进行评价、作出分析: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关于青年社会教育的价值认知,二是青年社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三是青年社会教育与教育强国的社会协同力存在紧密的价值契合。实现青年社会教育价值,需进一步完善青年社会教育的法律政策,推动青年社会教育提质升级,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青年社会教育价值实现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社会教育 教育价值 青年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机制建设
20
作者 李建军 罗海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精神特质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精神特质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其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主体性、终身性、示范性是教育家精神的基本特质,共同塑造了教育家精神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范式。弘扬和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需要健全制度保障机制,为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筑牢根基;需要完善选树传播机制,为教育家精神的扩散与践行拓宽路径;需要深化浸润培育机制,为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切实将精神动力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迈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教育工作者 价值引领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