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还是“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农民政治行为两种分析框架比较及重构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可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51,共11页
农民政治行为研究有两种分析框架,"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分析框架渊源于农民政治行为"顺从与反抗"的经典模式,关注底层社会及其抗争性行动。"基层社会创造性政治"分析框架从三个方面批评"底层社会... 农民政治行为研究有两种分析框架,"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分析框架渊源于农民政治行为"顺从与反抗"的经典模式,关注底层社会及其抗争性行动。"基层社会创造性政治"分析框架从三个方面批评"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分析框架,一是认为其误解了1949年后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二是指控其革命意味太浓;三是认为其未看到农民抗争行动的创造性后果。同时,从重新界定当代中国国家与农民关系、以"基层社会"取代"底层社会"和以"创造性政治"取代"抗争性政治"三个方面建构自己的分析范式。二者在分析范式、研究对象和学术影响三个方面各有不同,融合二者,重构一个"底层社会与抗争-创造性政治"分析框架对农民政治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 “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 农民 政治行为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党支部下乡”与农村政治整合 被引量:15
2
作者 吕连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61,共7页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大规模的"党支部下乡"运动,基层党组织不断地向乡村延伸。乡村社会由此全面展开了政党化、政治化、组织化的进程。党政权力以党的组织网络为基础,重组了乡村权力结构、社会组织、社会...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大规模的"党支部下乡"运动,基层党组织不断地向乡村延伸。乡村社会由此全面展开了政党化、政治化、组织化的进程。党政权力以党的组织网络为基础,重组了乡村权力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和价值体系,实现了对农村空前的政治渗透和政治动员,把农民纳入到国家政治体系中,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农村一盘散沙的状况。这种以政党权威进行的政治整合,对农村政治以至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下乡 基层党组织建设 政治整合 乡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社组织再造及其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基于广东Y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经验 被引量:23
3
作者 高万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共11页
基于实践经验,分析重塑政治、经济与社会“三位一体”村社组织的做法及其治理效果,提出不同于主流学界“政经分离”的村社组织改造路径。Y市政府开展以治理单位整合、土地整合和资金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从组织单元、组织权力... 基于实践经验,分析重塑政治、经济与社会“三位一体”村社组织的做法及其治理效果,提出不同于主流学界“政经分离”的村社组织改造路径。Y市政府开展以治理单位整合、土地整合和资金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从组织单元、组织权力和组织资源三方面再造村社组织,健全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三位一体”组织体系。新型村社组织通过多重权威调动、多重资源综合使用和多种规则综合运用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实现了善治秩序。与其他基层组织相比,我国的村社组织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组织,具有多种组织优势和重要的治理功能。从Y市“政经社合一”的村社组织再造经验中得到的启示是,应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塑村社组织的治理功能,健全“三位一体”组织体系和增强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政经社合一 村社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