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证类本草》的鲜药应用特点研究
1
作者 冯艺凡 张双丽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2-1398,共7页
目的:通过统计与分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可鲜用中药及应用特点,为鲜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证类本草》收录的中药进行筛选,并将纳入的鲜药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统计与分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可鲜用中药及应用特点,为鲜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证类本草》收录的中药进行筛选,并将纳入的鲜药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类本草》中发现鲜药种类总计296种,其中鲜植物药234种(79.05%),鲜动物药62种(20.95%);鲜药药性以寒凉为主,植物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动物药药味以甘、咸、苦为主,无毒鲜药最多,有191种(82.33%);在用法中,外用最多337次(53.32%);在主治疾病上,记载最多的是外科疾病201次(30.04%)。结论:《证类本草》中明确记载了多种动植物药的临床鲜用方法,但目前鲜药的应用十分有限,有待进一步加强鲜药资源开发与相关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中药 鲜药 性味 用药特点 数据挖掘 本草古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神农得茶解毒”
2
作者 吉艺龙 《茶叶》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关于茶叶起源的“神农得茶解毒”说《本草》引文以往学者多将其溯源到清代的《格致镜原》,实则该说在明正统九年(1444)陈华刻本《事物纪原》中即已出现。在明代“废团兴散”饮茶方法改变的背景下,《事物纪原》的校正者赵弼删去宋代的茶... 关于茶叶起源的“神农得茶解毒”说《本草》引文以往学者多将其溯源到清代的《格致镜原》,实则该说在明正统九年(1444)陈华刻本《事物纪原》中即已出现。在明代“废团兴散”饮茶方法改变的背景下,《事物纪原》的校正者赵弼删去宋代的茶类事条旧文,并重新撰写了“茶”条。该条下,作者结合《淮南子》与《茶经》中关于神农的记载创造了“神农得茶解毒”说《淮南子》引文。此后明代万历年间徐炬所撰《古今事物原始》一书中又将引文出处从《淮南子》改为《本草》。“《本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这一引文至此正式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 《本草》 《事物纪原》 《古今事物原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录鬼簿》修订过程、时间及版本新考 被引量:8
3
作者 葛云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6-132,共7页
《录鬼簿》修订过程、时间及版本情况,学界尚有不同认识。经考证,贾仲明增补本所据为可考的最早版本,修订于至正元年、二年间;孟称舜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2—1345年间;曹楝亭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5—1346年间,均在钟嗣成自序十余年后。学... 《录鬼簿》修订过程、时间及版本情况,学界尚有不同认识。经考证,贾仲明增补本所据为可考的最早版本,修订于至正元年、二年间;孟称舜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2—1345年间;曹楝亭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5—1346年间,均在钟嗣成自序十余年后。学界视为“简本”的孟称舜刻本实际上是残本,其文字内容较接近曹本,许多与曹本相同之处却异于贾本。尚未引起学界充分注意的另一个版本,是朱权《太和正音谱》所据本,它不同于今常见诸本,为贾本与孟本所据本之间的一个修订本,并较接近于后者。这些版本修订于不同时期,故虽内在联系性很强,但仍各有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不可将诸种版本混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鬼簿》 贾仲明增补本 孟称舜刻本 曹楝亭刻本 《太和正音谱》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御制本草品汇精要》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郝保华 张寒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正确评价《御制本草品汇精要》的学术价值。方法采用版本研究和流失回归过程的源流回顾以及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御制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宫廷奉诏修撰的一部国家本草学典籍,但由于历史变故不能面世,后珍贵的抄本竟全流... 目的正确评价《御制本草品汇精要》的学术价值。方法采用版本研究和流失回归过程的源流回顾以及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御制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宫廷奉诏修撰的一部国家本草学典籍,但由于历史变故不能面世,后珍贵的抄本竟全流失于海外,国内仅能知其名,影响远不及《本草纲目》,近年来经多方努力其影印本终得回归祖国。在内容上其修定不计工本,彩绘精美,列目详尽,叙述精要,绘图考究,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药典,也是现存惟一的一部大型本草学彩绘典籍。结论《御制本草品汇精要》在中药学,以及生物学、生态学等领域均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本草学 国家药典 学术价值 明代 《本草纲目》 封建社会 学术研究 生物学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草纲目》强记益智药方汇述特色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永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182-2185,共4页
在研读《本草纲目》的基础上,认为《本草纲目》记载治疗健忘中药不仅数量多,而且又有新的补充。李时珍精心选录强记益智药物和方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文献考察,注意实践细节,突出实际疗效。李时珍在汇集强记益智药方的同时,还逐一... 在研读《本草纲目》的基础上,认为《本草纲目》记载治疗健忘中药不仅数量多,而且又有新的补充。李时珍精心选录强记益智药物和方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文献考察,注意实践细节,突出实际疗效。李时珍在汇集强记益智药方的同时,还逐一探讨其强记益智的作用机理,论述其治疗健忘的辨证用药经验。在解释强记药物时,李时珍喜用比物立象的方法,并引申为以脏治脏、以脏补脏。在探索作用机理时,李时珍主张调补五脏增智慧,并认为养心、补肾、健脾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强调通利浊邪止忘事,认为清热化痰是其基本治法,而开心孔、利经络、通九窍、去恶血也是重要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强记益智 药物 方剂 特色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本草集注》中的矿物学知识及其在中国矿物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4
6
作者 艾素珍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273-283,共11页
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所撰《本草集注》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药物学专著,而且是唐代之前记述矿物学知识的最重要著作。书中收录了近百种矿物和岩石,并对其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分类和鉴定等都有较为准确和全面的记... 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所撰《本草集注》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药物学专著,而且是唐代之前记述矿物学知识的最重要著作。书中收录了近百种矿物和岩石,并对其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分类和鉴定等都有较为准确和全面的记述。至于对有关矿物产地的记述,不仅范围广,而且内容已涉及古今产地、地名沿革、分布规律等多方面。这些记述可以代表梁代中国矿物学达到的水平。它所开创的全面和深入记载矿物药的性状和产地的本革学著述体例被后代所沿用,使本草著作成为中国古代矿物学知识的丰富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集注 矿物学 矿物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鸟类学发展的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郑作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我国古代鸟类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两期:(一)前期——汉朝以前;(二)后期——汉末至明朝。笔者对这两期中涉及鸟类的古文献,进行了搜集、整理和考究,去伪存真,宣扬其精华,纠正其明显错处。在前期中,《尔雅》是一部较为可靠的训诂学书,而在后... 我国古代鸟类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两期:(一)前期——汉朝以前;(二)后期——汉末至明朝。笔者对这两期中涉及鸟类的古文献,进行了搜集、整理和考究,去伪存真,宣扬其精华,纠正其明显错处。在前期中,《尔雅》是一部较为可靠的训诂学书,而在后期当推《本草纲目》和《三才图会》为较有贡献的古典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鸟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菜栽培起源考 被引量:6
8
作者 罗桂环 《古今农业》 2015年第3期23-28,共6页
油菜的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当时指的是油白菜,它主要见于浙江、江苏等江南省区栽培。芸苔原本可能是一种芥菜型油菜,将芸苔指为油菜始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后来油白菜又被称作“芸苔”,油菜和芸苔逐渐变成同义词。从明代开始我国... 油菜的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当时指的是油白菜,它主要见于浙江、江苏等江南省区栽培。芸苔原本可能是一种芥菜型油菜,将芸苔指为油菜始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后来油白菜又被称作“芸苔”,油菜和芸苔逐渐变成同义词。从明代开始我国就栽培白菜型和芥菜型两种类型的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起源 宋代 《本草纲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草图经》中贝类和鱼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昌芝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通过对《本草图经》所记载有关药用贝类和鱼类的研究,指出苏颂(1020—1101)十分重视与药物应用有关的动物学知识,科学地描述动物名称、形态、生活习性等,将单纯药物学性质,提高到生物学范畴,对于药用动物的鉴别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 本文通过对《本草图经》所记载有关药用贝类和鱼类的研究,指出苏颂(1020—1101)十分重视与药物应用有关的动物学知识,科学地描述动物名称、形态、生活习性等,将单纯药物学性质,提高到生物学范畴,对于药用动物的鉴别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贝类 鱼类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