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陷态TiO_(2−x)-Au团簇复合结构设计实现高效可见光驱动CO_(2)还原
1
作者 肖立 岐少鹏 +5 位作者 周昆 薄雅楠 王秀林 姚辉超 戴若云 隋依言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62-3071,共10页
提高太阳光吸收能力和电荷分离效率对TiO_(2)基光催化剂实现高效CO_(2)光还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TiO_(2)纳米片同步引入氧空位和Au团簇,构建了TiO_(2−x)-Au团簇。TiO_(2−x)与Au团簇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可见光吸收、光诱导电荷分离和... 提高太阳光吸收能力和电荷分离效率对TiO_(2)基光催化剂实现高效CO_(2)光还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TiO_(2)纳米片同步引入氧空位和Au团簇,构建了TiO_(2−x)-Au团簇。TiO_(2−x)与Au团簇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可见光吸收、光诱导电荷分离和迁移过程,这对促进CO_(2)光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合成的TiO_(2−x)-Au团簇增强了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能力,其中TiO_(2−x)-Au_(4.985)团簇的光催化性能最好,CO产率9.45μmol/(g·h)明显优于纯TiO_(2−x)和TiO_(2)。本研究为开发新型TiO_(2)基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见解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 TiO_(2x) Au团簇 光催化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SnS_(2-x)Se_(x)合金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2
作者 毛永强 谢百桐 李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单层SnS_(2-x)Se_(x)合金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并评估其作为光电材料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随着Se含量增加,合金仍保持立方晶系,但带隙从2.14 eV降到1.33 eV;原因在于Se的4p轨道形成杂...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单层SnS_(2-x)Se_(x)合金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并评估其作为光电材料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随着Se含量增加,合金仍保持立方晶系,但带隙从2.14 eV降到1.33 eV;原因在于Se的4p轨道形成杂质能级,使带隙明显减小。随着Se含量增加,合金静态介电常数和虚部吸收值逐渐增大,且虚部主峰也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相对Sn16S32合金而言,SnS_(2-x)Se_(x)合金不仅拓宽了可见光区域内的吸收范围,也具有更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这为单层SnS_(2-x)Se_(x)合金光电材料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SnS_(2-x)Se_(x)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_(12)H_(x)]^(2-)催化乙烯中微量乙炔半加氢反应的理论研究
3
作者 陈康杰 王婉楠 +2 位作者 史秀锋 任瑞鹏 吕永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9-647,共9页
【目的】乙烯中微量乙炔半加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加氢。高浓度的乙烯是导致过度加氢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具备乙炔富集能力的催化剂对于乙炔半加氢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设计了具有乙炔富集能力的模型催化剂——[MB_(12)H_(x)]^... 【目的】乙烯中微量乙炔半加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加氢。高浓度的乙烯是导致过度加氢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具备乙炔富集能力的催化剂对于乙炔半加氢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设计了具有乙炔富集能力的模型催化剂——[MB_(12)H_(x)]^(2-)(M=Pd、Ni、Ag;x=9、10),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系统研究了乙烯和乙炔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的反应机理。乙炔加氢反应涉及的各物种(C_(2)H_(2)、C_(2)H_(3)、CHCH_(3)、C_(2)H_(4)、C_(2)H_(5)、H_(2)以及H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反应热和活化能进行了详细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在[PdB_(12)H_(9)]^(2-)、[NiB_(12)H_(9)]^(2-)、[AgB_(12)H_(10)]^(2-)上,过度加氢(C_(2)H_(4)+H=C_(2)H_(5))的能垒明显高于半氢化反应(C_(2)H_(4)脱附)的能垒,其中[PdB_(12)H_(9)]^(2-)表现出了最好的乙烯选择性(2.02 eV),同时[PdB_(12)H_(9)]^(2-)较低的限速步骤活化能垒体现出该催化剂具备较高的反应活性(1.18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_(12)H_(x)]^(2-) 乙炔 乙烯 密度泛函理论 选择性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界面键合的绣球花状MnO@Ti_(3)C_(2)T_(x)负极材料制备与储锂性能
4
作者 孙衍鹍 李泽辰 +7 位作者 王子昂 郑方植 廖思嘉 盘唐缘 叶强 肖志华 李永峰 徐春明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146,共14页
氧化锰(MnO)具有理论比容量高(756 mAh/g)、成本低、资源丰富等优势,被视为极具开发潜力的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然而,MnO负极材料存在导电性差、结构不稳定和体积易膨胀等问题,致使MnO负极的首次库仑效率低、倍率性能差且循环寿... 氧化锰(MnO)具有理论比容量高(756 mAh/g)、成本低、资源丰富等优势,被视为极具开发潜力的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然而,MnO负极材料存在导电性差、结构不稳定和体积易膨胀等问题,致使MnO负极的首次库仑效率低、倍率性能差且循环寿命短。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简单的水热自组装策略,以乙酰丙酮锰为Mn源,在MXene-Ti_(3)C_(2)T_(x)层间完成自组装,得到Ti_(3)C_(2)T_(x)夹层的“绣球花状”有机碳包覆锰基前驱体,经煅烧得到具有强界面键合(Mn—O—Ti)的MnO@Ti_(3)C_(2)T_(x)复合材料。该多级复合结构能够全面提升MnO的电荷传输效率及结构稳定性,抑制其体积膨胀,暴露更多活性位点,从而提高MnO负极的储锂性能。作为LIBs负极材料,最优的MnO@Ti_(3)C_(2)T_(x)负极在0.1 A/g下的首圈库仑效率为73.71%,经充分活化后的可逆比容量达到997.38 mAh/g,循环1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5.11%,表现出高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此外,在2 A/g下循环300圈,其可逆比容量为552.36 mAh/g,远高于不含Ti_(3)C_(2)T_(x)的MnO负极。研究为高性能锰基负极材料的可控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 水热自组装 碳包覆 界面键合 锰基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Ti_(3)C_(2)T_(x)气凝胶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和吸波性能
5
作者 李一 张恒宇 +1 位作者 王妮 肖红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环境和人体产生的危害,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为骨架、Ti_(3)C_(2)T_(x)-MXene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兼具电磁屏蔽和吸波性能的三维多孔气凝胶复合材料,对其形貌结构、电磁屏蔽效能和吸波效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厚度... 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环境和人体产生的危害,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为骨架、Ti_(3)C_(2)T_(x)-MXene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兼具电磁屏蔽和吸波性能的三维多孔气凝胶复合材料,对其形貌结构、电磁屏蔽效能和吸波效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厚度2 mm、Ti_(3)C_(2)T_(x)质量分数为66.7%的CNF/Ti_(3)C_(2)T_(x)气凝胶材料,在X波段的平均电磁屏蔽效能(EMI SE)为44 dB;厚度2 mm、Ti_(3)C_(2)T_(x)质量分数为14.3%的气凝胶材料的反射损耗(RL)最低可达-21 dB,RL小于-10 dB的有效吸收带宽(EAB)能覆盖64%的X波段;通过简单调控导电填料含量,便可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电磁屏蔽或吸波应用,且该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满足商业标准要求的20 dB。为设计具有无污染、质量轻、屏蔽效能高的电磁功能材料提供了一种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Mxene 纤维素气凝胶 电磁屏蔽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基底的Ti_(3)C_(2)T_(x)MXene复合膜的性能优化
6
作者 宁豪宇 向雯婷 +2 位作者 李嘉宁 刘彩平 何坚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1-3187,3193,共8页
Ti_(3)C_(2)T_(x)MXene柔性膜是由二维层状结构的金属碳/氮化物堆叠而成,具有优异的光热转化性能,但由于MXene片层之间以分子间相互作用组装而成,水分子存在易导致结合力降低,从而影响柔性膜的稳定性。针对MXene柔性膜稳定性问题,采用... Ti_(3)C_(2)T_(x)MXene柔性膜是由二维层状结构的金属碳/氮化物堆叠而成,具有优异的光热转化性能,但由于MXene片层之间以分子间相互作用组装而成,水分子存在易导致结合力降低,从而影响柔性膜的稳定性。针对MXene柔性膜稳定性问题,采用氟化锂+浓盐酸刻蚀,结合超声波剥离,加一定浓度的纳米纤维素(CNC),获得具有一定厚度、表面富含羟基及其它功能基团的Ti_(3)C_(2)T_(x)MXene纳米片。在此基础上,采用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剂对薄膜进行表面化学修饰,获得以纤维素为骨架的疏水柔性膜材料。对得到的复合膜微观形态和表面官能团进行系统表征,再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明确掺加纤维素与疏水改性对薄膜的浸润性、光热性能、力学性能等性能的优化。结果显示,所制得的复合膜最大升温速率为115℃/min,与水接触角为129.8°,最大承受拉力提升率可达157.95%,光热、疏水以及力学性能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Mxene 纳米纤维素 光热转换 力学性能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涂层的CuMnCeO_(x)催化剂协同脱除氯苯和NO_(x)研究
7
作者 魏琛 黄琼 +6 位作者 毛君杰 童熙 杨孜素 单佳鑫 杨波 李大伟 陶涛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42,I0003,共11页
PM_(2.5)和O_(3)污染问题仍是当前大气污染控制中的重大难题,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是这两类污染物的重要前驱体.因此,高效去除VOCs和NO_(x)已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策略.虽然去除VOCs和NH_(3)-SCR脱硝技术已广... PM_(2.5)和O_(3)污染问题仍是当前大气污染控制中的重大难题,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是这两类污染物的重要前驱体.因此,高效去除VOCs和NO_(x)已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策略.虽然去除VOCs和NH_(3)-SCR脱硝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但协同脱除VOCs和NO_(x)仍面临挑战.本研究分别采用一步溶胶-凝胶法和两步溶胶-凝胶法合成制备了CuMnCeTiO_(x)/堇青石和CuMnCeO_(x)/TiO_(2)/堇青石催化剂协同脱除氯苯(CB)和NO_(x),考察了制备方法、TiO_(2)涂层以及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溶胶-凝胶法所制备的CuMnCeO_(x)/TiO_(2)/堇青石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酸性位点、表面氧种类及比表面积等,当TiO_(2)涂层和CuMnCeO_(x)活性组分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19%时,其协同脱除效率最佳,其在230℃时CB和NO_(x)去除率均高于85%,协同脱除效率明显提升,而采用一步溶胶-凝胶法所制催化剂由于活性成分的聚集导致CB氧化和NO_(x)还原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和NO_(x)协同脱除 催化氧化还原 催化剂 TiO_(2)涂层的CuMnCeO_(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少层Ti_(3)C_(2)T_(x)被动调Q激光器研究
8
作者 井志远 高兰兰 +1 位作者 丛帅 高万雨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调Q激光器在激光材料加工、激光测距、激光雷达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利用液相剥离法制备少层Ti_(3)C_(2)T_(x)纳米片可饱和吸收体,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仪器对少层Ti_(3)C_(2)T_(x)纳米片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厚度进行了表征分析... 调Q激光器在激光材料加工、激光测距、激光雷达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利用液相剥离法制备少层Ti_(3)C_(2)T_(x)纳米片可饱和吸收体,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仪器对少层Ti_(3)C_(2)T_(x)纳米片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厚度进行了表征分析。其次利用少层Ti_(3)C_(2)T_(x)比色皿作为调Q器件插入Nd∶YVO_(4)激光器的谐振腔中,调节优化之后实现了Nd∶YVO_(4)激光器1064 nm和1342 nm被动调Q脉冲输出;在1064 nm波长下,平均输出功率达217 mW,宽度为140 ns,重复频率为235.8 kHz。在1342 nm波长下,平均输出功率为138 mW,脉冲宽度为170ns,重复频率为191.9 kHz。最后分析了Ti_(3)C_(2)T_(x)被动调Q1064 nm和1342 nm调Q脉冲区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层Ti_(3)C_(2)T_(x)分散液 可饱和吸收体 被动调Q 全固态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x)S_(y)的添加对MoS_(2)催化二苯并呋喃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思思 陈庭胜 +1 位作者 杜朕屹 王兴宝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2,共6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MoS_(2)和Ni_(x)S_(y)催化剂,再通过机械混合法制备Ni_(x)S_(y)/MoS_(2)催化剂;采用Ni_(x)S_(y)/MoS_(2)对煤焦油中典型模型化合物二苯并呋喃进行加氢脱氧。利用XRD、XPS、H_(2)-TPD、O_(2)-TPD、DMP-FT-IR和NO-pul...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MoS_(2)和Ni_(x)S_(y)催化剂,再通过机械混合法制备Ni_(x)S_(y)/MoS_(2)催化剂;采用Ni_(x)S_(y)/MoS_(2)对煤焦油中典型模型化合物二苯并呋喃进行加氢脱氧。利用XRD、XPS、H_(2)-TPD、O_(2)-TPD、DMP-FT-IR和NO-pulses分别对催化剂的结构、表面性质和活性位点进行分析。在320℃、6 MPa条件下,利用高压反应釜对不同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i_(x)S_(y)/MoS_(2)催化剂上二苯并呋喃的反应速率相较于MoS_(2)催化剂提升了2.4倍,目标产物联环己烷收率由8.3%提高至77.0%,表明机械混合后Ni_(x)S_(y)有效促进了MoS_(2)的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呋喃 加氢脱氧 MoS_(2) Ni_(x)S_(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多巴胺检测
10
作者 任书芳 郭童 +3 位作者 王子涵 刘亚慧 陈雨 曾俊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1,共11页
构建了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的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巴胺(DA)检测.利用湿法刻蚀技术和超声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d-Ti_(3)C_(2)T_(x))/导电科琴黑(KB)复合材料;... 构建了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的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巴胺(DA)检测.利用湿法刻蚀技术和超声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d-Ti_(3)C_(2)T_(x))/导电科琴黑(KB)复合材料;以D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d-Ti_(3)C_(2)T_(x)/KB修饰电极表面制备了选择性识别DA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材料的成分及形貌结构,用循环伏安法以铁氰化钾为电子探针考察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用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电极对DA的电化学响应性能.对检测条件如修饰材料质量比、功能与单体之比、电沉积圈数、富集时间及pH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检测结果显示,所构筑的传感器对DA有较高的DPV电化学响应性,线性检测范围为1×10^(−6)~1×10^(−2) mol/L,检出限为4.228μmol/L(S/N=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重复性.采用标准加入法检测了非侵入性尿液样品中的DA,加标回收率为82.5%~93.75%,RSD均低于5%.构筑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为DA检测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 Mxenes Ti_(3)C_(2)T_(x) 科琴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城地区大白菜裸地栽培“2+X”肥料效应研究
11
作者 孙孝丹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8期20-22,共3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大白菜裸地栽培肥料配方。[方法]在凤城地区开展大白菜裸地栽培“2+X”肥料效应试验,对比不同施肥处理下大白菜的产量水平。[结果]氮肥用量的增加能够明显提高大白菜产量,130%优化氮量全部追施效果最佳。[结论]在凤城... [目的]筛选适宜的大白菜裸地栽培肥料配方。[方法]在凤城地区开展大白菜裸地栽培“2+X”肥料效应试验,对比不同施肥处理下大白菜的产量水平。[结果]氮肥用量的增加能够明显提高大白菜产量,130%优化氮量全部追施效果最佳。[结论]在凤城地区大白菜生产过程中,推荐以130%优化氮量全部追施,即按每公顷施肥纯氮(N)234 kg、纯磷(P2O5)90 kg、纯钾(K2O)150 kg、有机肥3000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施肥 2+x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粘土砖合成A型分子筛和A/X共晶分子筛及其CO_(2)吸附性能
12
作者 陈云 龚海淳 +3 位作者 许培峰 马永清 王君雅 张玉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废粘土砖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高CO_(2)吸附性能的A型分子筛和A/X共晶分子筛。研究了碱灰比(质量比)、煅烧温度、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废粘土砖基分子筛合成的影响,采用XRD、XRF、SEM、N_(2)吸/...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废粘土砖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高CO_(2)吸附性能的A型分子筛和A/X共晶分子筛。研究了碱灰比(质量比)、煅烧温度、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废粘土砖基分子筛合成的影响,采用XRD、XRF、SEM、N_(2)吸/脱附和FTIR等手段对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铝比(物质的量之比)固定为1,在碱灰比分别为0.6和1.6、煅烧温度为750℃、晶化温度为90℃和晶化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合成了最佳形貌的A型分子筛和A/X共晶分子筛。测试发现,二者比表面积分别为61.3 m^(2)/g和326.7 m^(2)/g,30℃、CO_(2)气氛(CO_(2)体积分数为10%)下CO_(2)的吸附量分别为2.96 mmol/g和3.22 mmol/g,再生5次后的吸附量均能维持在初始吸附量的88%以上。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和限速扩散模型,对两种分子筛的CO_(2)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CO_(2)分子由于内/外孔扩散以及分子间库仑引力而吸附在分子筛上,主要为物理吸附。本研究可为废粘土砖基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粘土砖 A型分子筛 A/x共晶分子筛 CO_(2)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X连锁遗传性耳聋2型致病基因POU3F4新突变致多系统临床表现的研究
13
作者 刘硕 齐心 +3 位作者 黄莎莎 戴朴 张帆 苏钰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目的研究POU3F4基因新突变在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中的致病作用及与多系统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先证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影像学检查、激素水平检测,以及全外显子测序和家系验证。结果该家系符合X连... 目的研究POU3F4基因新突变在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中的致病作用及与多系统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先证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影像学检查、激素水平检测,以及全外显子测序和家系验证。结果该家系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模式,先证者听力学表现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影像学显示典型的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同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睾丸发育不全、垂体高度减小、注意力缺陷等内分泌和神经发育问题。实验室检查显示先证者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的多项功能异常。全外显子测序发现了POU3F4基因的新突变c.401_404dup(p.Gln136Leufs*58),符合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结论POU3F4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但POU3F4基因变异相关的综合征性听力损失的定义和治疗策略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遗传性耳聋2 POU3F4基因 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 多系统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耦合燃气加热炉的NO_(x)和CO_(2)生成协同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布依 严祯荣 +3 位作者 朱水兴 杨银武 滕澜 廖飞龙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754,共8页
以某燃气加热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物质气掺烧比下NO_(x)与CO_(2)生成协同规律。结果表明:与纯燃气燃烧相比,掺烧生物质气可降低炉膛火焰中心,炉膛烟温峰值和对流室出口烟温降低;当掺烧比为10%时,碳排放量减少25.3%,出口NO_(x)体... 以某燃气加热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物质气掺烧比下NO_(x)与CO_(2)生成协同规律。结果表明:与纯燃气燃烧相比,掺烧生物质气可降低炉膛火焰中心,炉膛烟温峰值和对流室出口烟温降低;当掺烧比为10%时,碳排放量减少25.3%,出口NO_(x)体积分数降低67.1%;掺烧比超过10%后,出口NO_(x)生成量缓慢下降;掺烧比为5%~10%时,CO_(2)和NO_(x)生成量呈正向协同趋势;掺烧比为15%~30%时,CO_(2)和NO_(x)生成量呈负向协同趋势;为协同降低CO_(2)和NO_(x)的生成量,最佳掺烧比为10%,此时炉膛出口CO_(2)体积分数最低为2.30%,NO_(x)体积分数为49.8×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加热炉 NO_(x)与CO_(2)生成协同 耦合燃烧 生物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SCR系统中N_(2)O和NO_(x)协调技术研究
15
作者 郭圣刚 杨福源 +1 位作者 孙楠楠 吕志华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240,共9页
双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在后处理系统中设置前级SCR,可以有效降低冷启动时的NO_(x)排放,但铜基SCR在低温段产生较多N_(2)O,为了降低N_(2)O排放,前级SCR选用钒基SCR催化剂,下游位置选用铜基SCR催化剂,此方案既可降低低温下NO_(x)的... 双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在后处理系统中设置前级SCR,可以有效降低冷启动时的NO_(x)排放,但铜基SCR在低温段产生较多N_(2)O,为了降低N_(2)O排放,前级SCR选用钒基SCR催化剂,下游位置选用铜基SCR催化剂,此方案既可降低低温下NO_(x)的排放,又可以控制N_(2)O的排放.通过AVL CruiseM仿真软件搭建钒基及铜基SCR催化剂模型,在模型中增加N_(2)O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尿素喷射量及NO_(2)占比不同对NO_(x)及N_(2)O排放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前级SCR选用钒基SCR催化剂、下游选用铜基SCR催化剂方案,可以实现对NO_(x)及N_(2)O排放的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选择性催化还原 NO_(x)排放 N_(2)O排放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ing Cycle Life of Graphite‖LiFePO_(4)Batteries via Copper Substituted Li_(2)Ni_(1-x)Cu_(x)O_(2)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
16
作者 Jian-Ming Zheng Jing-Wen Zhang Tian-Peng Jiao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7,共11页
Lithium nickel oxide(Li_(2)NiO_(2)),as a sacrificial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has been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lithium loss for improving the lifespa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However,high-cost Li_(2)Ni... Lithium nickel oxide(Li_(2)NiO_(2)),as a sacrificial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has been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lithium loss for improving the lifespa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However,high-cost Li_(2)NiO_(2)suffers from inferior delithiation kinetics during the first cycle.Herein,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cost-effective copper substituted Li_(2)Ni_(1-x)Cu_(x)O_(2)(x=0,0.2,0.3,0.5,0.7)synthesized by a high-temperature solid-phase method on the structure,morphology,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graphite‖LiFePO_(4)battery.The X-ray diffraction(XRD)refinement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Cu substitution strategy could be favorable for eliminating the NiO_(x)impurity phase and weakening Li-O bond.Analysis on density of states(DOS)indicates that Cu substitution is good for enhancing the electronic conductivity,as well as reducing the delithi-ation voltage polarization confirmed by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Therefore,the optimal Li_(2)Ni_(0.7)Cu_(0.3)O_(2)delivered a high delithiation capacity of 437 mAh·g^(-1),around 8%above that of the pristine Li_(2)NiO_(2).Furthermore,a graphite‖LiFePO_(4)pouch cell with a nominal capacity of 3000 mAh demonstrated a notably improved reversible capacity,energy density and cycle life through introducing 2 wt%Li_(2)Ni_(0.7)Cu_(0.3)O_(2)additive,delivering a 6.2 mAh·g^(-1)higher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and achieving around 5%improvement in capacity retentnion at 0.5P over 1000 cycles.Additionally,the post-mortem analyses testified that the Li_(2)Ni_(0.7)Cu_(0.3)O_(2)additive could suppress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decomposition and homogenize the Li distribution,which benefits to stabilizing interface between graphite and electrolyte,and alleviating dendritic Li plating.In conclusion,the Li_(2)Ni_(0.7)Cu_(0.3)O_(2)additive may offer advantages such as lower cost,lower delithiation voltage and higher prelithiation capacity compared with Li_(2)NiO_(2),making it a promising candidate of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 for next-generation L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Ni_(1-x)Cu_(x)O_(2)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 LiFePO_(4)battery Cycle life Grid energy sto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2)O_(3)/NiO_(x)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器件的性能优化研究
17
作者 王凯凯 杜嵩 +1 位作者 徐豪 龙浩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由于缺乏p型氧化镓(Ga_(2)O_(3)),p型氧化镍(p-NiO_(x))通常被用于Ga_(2)O_(3)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中,这类二极管一般采用结终端延伸(JTE)或异质结势垒肖特基(HJBS)结构。然而,NiO_(x)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尚未被充分研究。在本研究中,通... 由于缺乏p型氧化镓(Ga_(2)O_(3)),p型氧化镍(p-NiO_(x))通常被用于Ga_(2)O_(3)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中,这类二极管一般采用结终端延伸(JTE)或异质结势垒肖特基(HJBS)结构。然而,NiO_(x)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尚未被充分研究。在本研究中,通过Sentaurus TCAD对JTE和HJBS结构中的NiO_(x)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结合NiO_(x)/Ga_(2)O_(3)HJBS和NiO_(x) JTE的新型Ga_(2)O_(3)肖特基二极管。在JTE结构中,击穿电压(BV)与NiO_(x)掺杂浓度呈正相关,与NiO_(x)倾斜角度呈负相关。在HJBS结构中,BV随NiO_(x)场环(FR)的宽度和深度增加而提高,但随着FR与阳极边缘之间的间距增加而降低。新型复合器件的参数确定为10°倾斜角和3×10^(19) cm^(-3)掺杂浓度的NiO_(x) JTE,以及5μm宽、1.5μm深和1μm间距的NiO_(x) HJBS环。实现了4.52 kV的BV、5.68 mΩ·cm 2的比导通电阻(R_(on,sp))和3.57 GW/cm 2的功率优值(PFOM),相比其他实验报道的数据,BV提升了113%,PFOM提升了132%。本研究为利用NiO_(x) JTE和HJBS结构的垂直Ga_(2)O_(3)SBD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提升BV和PFOM性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NiO_(x) SBD 击穿电压 PFOM JTE HJ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X射线诱导Ca_(3)(BO_(3))_(2):Pr^(3+)紫外到红光域长余辉
18
作者 刘润尧 石文丽 +6 位作者 廖晓彬 张家旭 付晓燕 林彤燕 刘泽文 陈乃辉 张洪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8-1583,共6页
研发了一种短时间X射线诱导的长余辉荧光材料Ca_(3)(BO_(3))_(2):Pr^(3+)。实验表明,该材料在X射线的激发下表现出优异的多波段长余辉发光性能,余辉发射峰主要位于紫外(270,302 nm)、绿光(540 nm)、红光(610 nm)附近,分别对应于Pr^(3+)... 研发了一种短时间X射线诱导的长余辉荧光材料Ca_(3)(BO_(3))_(2):Pr^(3+)。实验表明,该材料在X射线的激发下表现出优异的多波段长余辉发光性能,余辉发射峰主要位于紫外(270,302 nm)、绿光(540 nm)、红光(610 nm)附近,分别对应于Pr^(3+)的4f5d→^(3)H_(4,5),^(3)P_(0)→^(3)H_(4),^(3)P_(0)→^(3)H_(6)能级跃迁。值得注意的是,若施与30 s的X射线辐照,衰减3 h后余辉的强度仍为背底强度的3.9倍。即使只有5 s的X射线辐照,也能产生持续3 h以上的长余辉。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X射线对人体的损伤。此外,Ca_(3)(BO_(3))_(2):Pr^(3+)还有优异的光激励性能,在980 nm激光的周期性照射下,可产生稳定的强光。热释光谱结果表明,该材料存在深度为0.8 eV的陷阱,这类陷阱的存在使得样品具有优异的长余辉性能和光激励特性。以上结果表明,Ca_(3)(BO_(3))_(2):Pr^(3+)是一种优异的X射线诱导长余辉荧光材料,有望作为人体光动力治疗的体内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3)(BO_(3))_(2):Pr^(3+) 短时间x射线诱导 多波段长余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behavior of Cr between high-carbon ferrochrome alloy and Al_(2)O_(3)-SiO_(2)-MgO-CaO-CrO_(x)slag
19
作者 GUO Yu-feng LI Zhi-wei +6 位作者 WANG Shuai LIU Fei CHEN Feng YANG Ling-zhi LI Zhao-xiang LI Guang YANG Jian-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392-404,共13页
The high-carbon ferrochrome is an essential raw material for producing stainless steel,and the demand of i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ainless steel.So increasing Cr recovery rate from chromite is essential for ... The high-carbon ferrochrome is an essential raw material for producing stainless steel,and the demand of i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ainless steel.So increasing Cr recovery rate from chromite is essential for lower costs and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in high-carbon ferrochrome production process.This study calculated the activity of CrO_(x)in slag and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behavior of Cr between slag and alloy.Theω(MgO)/ω(Al_(2)O_(3))was 1.0,and the w(CaO)/w(SiO_(2))was from 0.2 to 0.6 in this study.The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phases of the slag were chrome-containing spinel,magnesium-aluminum spinel,olivine and melilite.The content of spinel in slag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w(CaO)/w(SiO_(2)),and the w(CrO_(x))in spinel also reduced,but the content of melilite increased.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Cr between slag and allo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lag basicity at 1600℃,meansning that increasing the w(CaO)/w(SiO_(2))of slag can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Cr in chromite smelt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SiO_(2)-MgO-CaO-CrO_(x)slag spinel viscosity Cr distribution ratio chrom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MXene纳米片上原位生长的Cd_(0.5)Zn_(0.5)S纳米棒实现高效可见光催化析氢
20
作者 李钦 张慧慧 +3 位作者 顾华军 崔园园 高瑞华 戴维林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80,共11页
在能源短缺和环保优先的背景下,光催化制氢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对于设计具有优异析氢活性的光催化剂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一步原位水热法构建了由Cd_(0.5)Zn_(0.5)S纳米棒和Ti_(3)C_(2)... 在能源短缺和环保优先的背景下,光催化制氢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对于设计具有优异析氢活性的光催化剂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一步原位水热法构建了由Cd_(0.5)Zn_(0.5)S纳米棒和Ti_(3)C_(2)MXene纳米片组成的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当Ti_(3)C_(2)MXene的含量为0.5 wt%(质量分数)时,光催化产氢的最大速率为15.56 mmol·g^(-1)·h^(-1),是纯Cd_(0.5)Zn_(0.5)S的2.56倍。经过5次催化循环后,光催化活性没有显著下降。该材料在350 nm紫外光下展现出最高的AQE为18.4%。此外,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位光照XPS、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光催化活性实验,我们提出了MXene/Cd_(0.5)Zn_(0.5)S复合材料的电荷转移和光催化制氢机理。我们的研究表明,引入不含贵金属的MXene材料可以有效地帮助光生电子的转移。这项工作展示了MXene材料在构建高效低成本的制氢光催化剂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_(1-x)ZnxS纳米棒 光催化 析氢 Ti_(3)C_(2)-Mxene纳米片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