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传清 邓和顺 夏启炜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80,共15页
基于2015—2022年273个地级市样本数据,利用关键数字技术专利数据衡量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考虑“减污”与“降碳”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从绩效角度测算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来表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以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智融合水平等... 基于2015—2022年273个地级市样本数据,利用关键数字技术专利数据衡量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考虑“减污”与“降碳”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从绩效角度测算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来表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以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智融合水平等3个角度为切口,考察数字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数字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②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城市数智融合来影响城市绿色发展水平;③基于城市类型、政策试点和地理区位进行异质性分析,数字技术创新显著提升资源型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非低碳城市试点、智慧城市试点以及西部、东北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效应,以数字技术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出应重点关注: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投入,拓展减污降碳协同推进路径;强化数字技术应用,重塑能源结构;深化数实融合,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数智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结合地理区位特征,实施区域差异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 协同效应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育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关系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慧文 黄晓灵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7,共14页
基于体育产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机理,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莫兰指数和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产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空间关联特征及组态发展路径。发现:考察期内... 基于体育产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机理,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莫兰指数和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产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空间关联特征及组态发展路径。发现:考察期内体育产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指数平稳上升,发展势头良好,但耦合协调等级跃迁幅度不大,所有省份均未达到良好协调或优质协调;考察期内体育产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归纳整理出4条高耦合协调度发展路径和2条低耦合协调度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提高各省份体育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水平指明方向。基于此,提出整合城乡要素资源、创新协同发展模式、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和优化协同发展路径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协同发展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模拟与扩绿增长协同发展
3
作者 屈志光 杨伯元 +2 位作者 胡李丹 李飞 汪金卓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76,共12页
基于“SD-PLUS-InVEST”模型演化模拟结果,构建了扩绿与增长的协同评估模型,并开展了经济带及省级尺度评估,以“经济带—省市”协同视角解析、讨论了长江经济带实现生态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未来特征与潜在困境,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 基于“SD-PLUS-InVEST”模型演化模拟结果,构建了扩绿与增长的协同评估模型,并开展了经济带及省级尺度评估,以“经济带—省市”协同视角解析、讨论了长江经济带实现生态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未来特征与潜在困境,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提质路径.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2000~2030年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保护情景的碳服务价值共减少了58.8亿元,高质量发展情景的碳服务价值降低了176.64亿元,高速发展情景的碳服务价值下降了383.03亿元.基于生态扩绿和经济增长的协同评估,高质量发展情景的协同发展水平最优.空间上,各省市扩绿增长协同发展水平存在较明显差异,根据差异特征分析为经济带协同扩绿增长提出了提质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陆地碳储 演化模拟 长江经济带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综合改革视角下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协同发展
4
作者 顾建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共8页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主题。在当前形势下,科技发展越迅猛越要关注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科技发达时代需求更加迫切,加强教育综合改革、建设教育强国需要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强力...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主题。在当前形势下,科技发展越迅猛越要关注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科技发达时代需求更加迫切,加强教育综合改革、建设教育强国需要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强力支撑。教育综合改革视角下,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高水平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的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专业和课程结构、高效能的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教育实施,以及高标准的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战略属性。对此,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协同发展要处理好内部协同、之间协同和外部协同等关系,以发挥协同的倍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综合改革 科技教育 人文教育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智能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研究
5
作者 范殿红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7期89-92,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农业智能化技术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正在引发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为了进一步探讨智能化技术如何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绿色发展等机制,该文基于多省面板数据与典...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农业智能化技术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正在引发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为了进一步探讨智能化技术如何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绿色发展等机制,该文基于多省面板数据与典型区域案例,构建农业智能化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尤其在技术渗透率较高的地区,协同效应更加显著。研究表明,实现农业智能化与经济增长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技术本土化转化与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据此,该文提出应加快构建智慧农业生态体系,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以期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智能化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CO_(2)压裂后砂砾岩CO_(2)驱油的三维孔隙尺度模拟
6
作者 杨柳 姜晓宇 +4 位作者 董广涛 公飞 朱凯 裴奕杰 蔡嘉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0-684,共15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具有巨大的油气开发潜力,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产量递减快。目前前置CO_(2)压裂-气驱-封存协同技术(PCFS)是砂砾岩储层强化开采的常用方法。为了研究前置压裂过程中CO_(2)-水-岩相互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及气驱...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具有巨大的油气开发潜力,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产量递减快。目前前置CO_(2)压裂-气驱-封存协同技术(PCFS)是砂砾岩储层强化开采的常用方法。为了研究前置压裂过程中CO_(2)-水-岩相互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及气驱过程中CO_(2)的运移规律,选取了玛湖凹陷砂砾岩岩心,开展了CO_(2)浸泡实验、高精度Mirco-CT扫描以及基于流体体积法(VOF)的3D数字岩心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水-岩相互作用会导致砂砾岩孔隙结构发生溶蚀扩展,原本孤立的孔隙通道逐渐汇聚成为片状,从而扩大了CO_(2)团簇的波及范围。该过程也引发了二次矿物沉淀和膨胀,进而导致流动通道的堵塞或重组,改变流体在孔隙结构内的流动路径和速度,阻碍优势流道的形成。②CO_(2)浸泡导致孔隙空间溶蚀扩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要大于二次矿物沉淀和膨胀所引起的消极作用,增加渗透率,孔隙结构的渗流能力呈现出增强趋势。在不同流道中,CO_(2)团簇具有凸形和凹形等不同的驱替前缘形态。浸泡前、后代表性单元体(REV)模型无因次数(C_(a),θ,M)对驱替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浸泡后孔隙发育程度相对较高的REV模型中,驱替效率对无因次数(C_(a),θ,M)变化的敏感性较强,表明PCFS技术在孔隙发育程度较高的储层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浸泡实验 VOF方法 两相流 数字岩心 PCFS技术 CO_(2)地质封存 油气开发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政钦 王定祥 万妍辰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7,共16页
以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分析框架,解构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逻辑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权重法、耦合协调模型、Dagum... 以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分析框架,解构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逻辑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权重法、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空间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可夫链等方法,对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化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逐步提升,工业数字化发展总体水平低于工业绿色化,但增速明显高于工业绿色化;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从初期的“濒临失调”演变为末期的“初级协调”,并形成“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的区域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除中部地区外,全国及其他地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存在σ收敛,全国和三大经济区域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在无条件限制下具有相似的发展路径,考虑空间条件后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并出现极化现象,时间因素的加入对空间相关性和极化现象的影响较小,且越与高水平区域邻接,向上转移概率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持续提升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水平,构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跨区域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统计监测体系等政策建议,为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数字化 工业绿色化 协同发展 层次分析法 CRITIC权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市水土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分析
8
作者 李澜祥 张攀 +2 位作者 王伟 王伟 徐建昭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为构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加强对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机制和互动关系的理解。以三门峡为研究区域,首先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0—2020年水–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然后采用通径分析,定量... 为构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加强对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机制和互动关系的理解。以三门峡为研究区域,首先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0—2020年水–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然后采用通径分析,定量探究水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结果显示: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自2004年逐渐增长,至2009年达到协调发展状态;而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在2000—2012年期间濒临失调,从2012年起开始快速增长,并于2015年达到高度协调的程度;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2000—2014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15年后达到高度协调状态。水土资源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并且土地资源对经济的驱动作用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耦合协调度 三门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卫生健康领域“三大体系”发展及协同模式建设探析:基于健康中国视域
9
作者 王志康 李怡林 +2 位作者 刘熠芳 闵锐 刘军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三大体系(医疗、公共卫生、医保)协同发展现状与问题,探索“一体两翼”模式,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研究,结合政策解读和实践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三大体系的“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模式框架... 目的:分析我国三大体系(医疗、公共卫生、医保)协同发展现状与问题,探索“一体两翼”模式,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研究,结合政策解读和实践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三大体系的“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模式框架,明确机制建设要点。结果:现状显示三大体系在独立、分工、整合模式下均存在协同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提出的“一体两翼”模式,以医保为“一体”,医疗和公共卫生为“两翼”,通过互嵌性、自洽性、公平性和共享性机制建设,为协同发展提供清晰路径。结论:三大体系协同发展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意义重大,可增强疫情防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化解医疗危机。“一体两翼”模式具有可行性,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推动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体系 协同发展 模式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助力竞技体育: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的互动逻辑与共进方略
10
作者 夏静 李赞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6,共7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中国的特色出场,驱动着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协同助力竞技体育的内涵和应用场景以及行动逻辑...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中国的特色出场,驱动着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协同助力竞技体育的内涵和应用场景以及行动逻辑进行解析,继而提出共进方略。研究认为:在竞技体育场域中,新质生产力是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动力引擎,新型举国体制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保障,确保选材精细化与培养周期化、训练科学化与备战组织化、参赛程序化与办赛一体化。同时,在生产力革新的背景下,竞技体育易出现科技异化、效率陷阱、过度供给问题。需在新型举国体制保障下,实现高科技与政府有序主导、高效能与优化资源配置、高质量与满足实际需求相结合。为此,需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保障的“双轮驱动”,应对竞技体育异化风险;实现因地制宜与协同联动的兼收并蓄,防范竞技体育效率陷阱;促进攀登顶峰与普惠于民的良性循环,缓解竞技体育供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举国体制 竞技体育 高质量发展 协同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权衡协同关系——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11
作者 谭佳欣 王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3-1574,共12页
研究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权衡协同关系,对于推动国土空间优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分析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综合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旅游生态系统... 研究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权衡协同关系,对于推动国土空间优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分析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综合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定量分析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轴线呈现“东密西疏、北疏南密”的非均衡特征,武陵源-永定始终为强联系关系,武陵源、冷水江、鹤城、吉首和永定的度数中心度均值远高于其他地区。(2)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单一地类动态度大小排序为:建设用地>水域>草地>耕地>林地;林地和耕地相互转化是土地利用转型的主要表现形式。(3)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与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心性(CSCN)之间存在协同关系;不同地类的动态度与CSCN的权衡协同关系具有阶段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可为促进区域旅游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转型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系统发展 空间关联网络 土地利用转型 权衡协同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化工与新能源产业的协同路径探究
12
作者 雷霆 刘婵 +2 位作者 师亚丽 席旺春 王勇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共6页
传统化工产业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在“双碳”转型背景下,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成为行业增长和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梳理分析当前传统化工与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协同发展路... 传统化工产业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在“双碳”转型背景下,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成为行业增长和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梳理分析当前传统化工与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协同发展路径和领先企业的举措,认为未来传统化工与新能源产业具备大规模协同发展的潜力。化工行业作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的重点工业领域,企业应积极和有序探索自身业务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方向,为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 新能源 协同发展 碳达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协同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内涵及其建构
13
作者 张欣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2,共7页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之一。凝聚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打造育人合力;有助于优化教育环境,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有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从其构成来看,社会协同力包含协同要素、协...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之一。凝聚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打造育人合力;有助于优化教育环境,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有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从其构成来看,社会协同力包含协同要素、协同目标、协同主体、协同动力等多层面的内容。在协同要素层面,需注重科教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在协同目标层面,应强调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在协同主体层面,应强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互动;在协同动力层面,应重视内外需求的多维驱动。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凝聚强大社会协同力,应牢固树立“大教育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教育新格局;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激发协同动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势,建立健全社会协同机制,推进协同育人模式常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协同力 教育强国 高质量发展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发展机制
14
作者 王晓蕾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7,共12页
推动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发展是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结合拓展的TOE分析框架,探究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发展机制。在结构上,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子... 推动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发展是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结合拓展的TOE分析框架,探究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发展机制。在结构上,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子系统间通过耦合协同的作用,形成复杂系统。围绕技术、要素、组织与环境维度,技术进步与创新、要素渗透与交互、组织协同与升级构成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内在机制,市场驱动与政府支持两方面的作用构成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外在机制。而且在内熵、外熵的作用下,技术、要素、组织与环境维度会从系统内外部持续影响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过程。因此,为推进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发展,应系统性推进制造业数智化、服务化转型的发展,同时实现技术、要素与组织维度的内在变革,强化市场驱动与政府支持两方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数智化 制造业服务化 耦合协同发展 复杂系统 TOE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势
15
作者 陈惠 王佳 《水产养殖》 2025年第5期18-22,共5页
简述了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需求、现状及趋势。指出,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无论是发展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均呈现高度一致性。提出,未来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项目,有望在深远海域蓬勃发展;随着我国海洋牧场产业化、信息化、智能... 简述了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需求、现状及趋势。指出,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无论是发展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均呈现高度一致性。提出,未来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项目,有望在深远海域蓬勃发展;随着我国海洋牧场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升级,部分海洋牧场项目有望实现以海洋牧场网箱养殖为主,海上风电仅为海洋牧场供能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海洋牧场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赋能与技术创新的协同路径
16
作者 吴庆 杨阳 周凌祥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在政策层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严格执行与财政补贴机制(如沼气发电补贴、种养结合用地政策)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以奖代补”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激励了绿色实践。技术创新方面,牛粪沼气发电、种草养牛的资源闭... 在政策层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严格执行与财政补贴机制(如沼气发电补贴、种养结合用地政策)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以奖代补”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激励了绿色实践。技术创新方面,牛粪沼气发电、种草养牛的资源闭环模式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并通过全生命周期碳核算量化减排效益。同时,有机认证标准与区域品牌建设(如“天山草饲牛”)构建了市场溢价空间,推动消费升级。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与市场培育的协同作用,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绿色发展生态,为畜牧业低碳转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养殖 可持续发展 政策赋能 技术创新 协同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领域研究进展与突破方向 被引量:22
17
作者 桑树勋 李瑞明 +10 位作者 刘世奇 周效志 韦波 韩思杰 郑司建 皇凡生 刘统 王月江 杨曙光 秦大鹏 周梓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3-585,共23页
新疆煤层气资源量7.5万亿m^(3)(2000 m以浅),已施工煤层气井450口,年产气量达到0.8亿m^(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了2025年实现煤层气产量25亿m^(3)的目标,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开发成为紧迫的重大需求。从煤层气富集模式与选区技术、“甜点... 新疆煤层气资源量7.5万亿m^(3)(2000 m以浅),已施工煤层气井450口,年产气量达到0.8亿m^(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了2025年实现煤层气产量25亿m^(3)的目标,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开发成为紧迫的重大需求。从煤层气富集模式与选区技术、“甜点”预测探测技术、加速滚动开发与快速增储上产策略、地质适配性开发技术、煤层气与煤炭、油气协同开发技术5个关键技术领域,系统梳理了新疆煤层气勘探开发已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提出了可能突破方向。研究表明:新疆煤储层具有多-厚煤层普遍、低阶煤发育、急倾斜煤层多见、煤体变形与构造控制显著、水文条件和露头条件复杂,和三“低”(含气量低、甲烷体积分数低、含气饱和度低)五“高”(高含气强度、高孔隙度、高地应力变化、高储层压力变化、高渗透率变化)的含气性及物性等煤层气地质独特性;煤层气成因与富集模式具有多样性,包括生物成因气、热成因气或生物-热复合成因及其相应富集模式,生物成因气藏或生物成因气贡献普遍;煤层气分布赋存规律呈现前陆盆地、山间盆地显著差异性;创新形成基于“两”分开(浅部与深部,低阶煤与中高阶煤)“两”结合(地质评价与工程评价,多元数据)的科学评价与基于“机器学习+三维地质建模”的精准选区技术是第1个突破方向。深部煤层气/煤系气“甜点”发育区域主要为盆内坳陷的凸起、盆内隆起的凹陷、盆缘斜坡,高产井位多为构造高点,发育层位为割理裂隙发育的原生结构煤层或孔裂隙发育的煤系砂砾岩储层;基于“地球物理+岩石物理+岩石力学地层新方法”和“地质甜点+工程甜点新理念”的深部煤层气/煤系气“甜点”预测探测技术是第2个突破方向。低风险、短周期、高效率、多批次工程部署是加速滚动开发的基本原则;中浅部煤层气快速增储上产技术策略是在优选新区块布井建井、对老区块煤层气井进行增产改造;深部煤层气快速增储上产技术策略是在大型盆地缓坡深部和盆内凸起“甜点”区优先部署开发;科学加速滚动开发与高效快速增储上产的工程部署方法与技术策略是第3个突破方向。在井网井型差异性优化部署、低储层伤害钻井固井、高可靠性录井测井试井、多井型高效分段压裂、低套压-控压排采管控等工程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发展构建新疆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勘探开发地质适配性技术体系是第4个突破方向。开展先采气后采煤、煤层气与煤共采、煤层气与原位富油煤共采,推动中浅部煤层气与煤炭协同勘探开发;开展煤系叠合型气藏开发、煤层气与煤系气共探共采、煤系全油气系统勘探开发,推动深部煤层气与油气协同勘探开发,已有关注和探索;煤层气与煤、油气共探共采是第5个突破方向。成果试图为新疆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工程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独特性 成因与成藏模式 工程部署方法 地质适配性技术 协同勘探开发 新疆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基于2011-202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敏 郭广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11,共11页
【目的】研究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交互关系,旨在探索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区域协同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方法】从“人口–社会–经济–空间”和“规模–压力–治理–效率”8个维度构建城镇... 【目的】研究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交互关系,旨在探索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区域协同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方法】从“人口–社会–经济–空间”和“规模–压力–治理–效率”8个维度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其涵盖的9个城市及上海市16个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城市和上海市辖区两个层面,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揭示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1)2011—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从“基本协调”向“优化协调”演进的积极态势,但各地区发展水平和步调不均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差异性。(2)城市层面,以上海中心城区、苏州–无锡–南通以及舟山3个片区为中心辐射同步发展,呈现多片区发展的空间格局。(3)上海市辖区层面,上海市中心城区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优于上海市郊区,呈两极分化格局。【结论】2011—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且空间分布不均衡。面对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错位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的差异化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协同发展策略,为都市圈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协同发展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协同发展的有效性逻辑:框架与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向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人文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互融互促的时代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物质经济与精神生活统筹兼顾的新增长方式。人文经济学是彰显人文价值的经济学,是增强文化自觉的主体性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展现。人文经济的协同发展以人... 人文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互融互促的时代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物质经济与精神生活统筹兼顾的新增长方式。人文经济学是彰显人文价值的经济学,是增强文化自觉的主体性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展现。人文经济的协同发展以人文资源的有效组合、全民创意的有效协调、价值认同的有效整合和多元效益的有效共生为目标,内含动力机制、赋能机制、协商机制、分配机制等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 协同发展 有效性 价值逻辑 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对人口增长态势的影响——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盛亦男 曾雪婷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7,共14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流动人口集聚态势变化将使不同区域的人口规模与结构发生变动。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不仅可以模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增长产生的影响,还可以模拟政策效应,分析不同政策方案对京津冀人口增长态势的影响。模型不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流动人口集聚态势变化将使不同区域的人口规模与结构发生变动。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不仅可以模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增长产生的影响,还可以模拟政策效应,分析不同政策方案对京津冀人口增长态势的影响。模型不仅纳入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子系统的众多参数,厘清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系统内要素的反馈过程,还依据北京疏解产业产值比衡量疏解政策强度并设计了政策参数,模拟了高方案、中方案、低方案以及技术进步方案下京津冀的人口增长趋势。应用灵敏度检验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结果显示,不同政策方案下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动呈现出明显差异。具体而言,政策实施后随着产业转移与区域内劳动力集聚态势变化,北京未来常住人口规模将下降,这可以缓解城市的资源承载压力;天津、河北的劳动力供给则有所增加。在人口结构方面,政策实施后北京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将提高,天津、河北的人口老龄水平虽然在中期会降低,但是在远期则会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技术进步与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有效地调节城市人口增长。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京津冀各地应依据人口增长的趋势实施差异化、动态化的政策,不断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实现区域人口合理分布、经济发展、生态安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系统动力学 人口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